首先、胡惟庸案只是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以朱元璋的心智,他怎么可能不知道胡惟庸背着他在下面乱权。
第二、当时的朱元璋已经不需要常遇春这些人去打天下了,需要的是能帮他坐稳龙椅的人,能帮助他治理天下,稳定经济的人。既然他已经不需要了,怎么可能允许一帮手握重兵,有军事头脑的人继续活着,留有后患。
第三、朱元璋当时年纪已大,他自己有能力有气魄去驾驭这些人,但是朱允炆呢,年纪还小资历尚浅,纵然天资聪颖然毕竟没有经历过战火,没有在兵场上折腾过,终究欠点火候。纵使这些功臣毫无反心,但单单是存在,对他将来的统治也是很大的威胁。那为了自己的孙子以后能稳坐龙位,也不得不杀。
而且他杀的功臣,都是能打仗的将军,有军事策略的谋士,再准确点说,他杀的都是能打天下的人,而能守天下的人,他们只是受到了轻微的影响。
综上所述,换任何一个人站到朱元璋的角度都会这样做,侧卧之榻岂容他人酣睡,
为了自己的皇权,为了自己后代,这些功臣也不得不死。
朱标可以说是中国古代史上,地位最稳的太子,他不用担心自己的东宫位置被废。甚至如果朱标发动政变,朱元璋或许会十分满意的去做太上皇,反过来还会赞美太子终于出息了。
朱元璋做了皇帝后,大肆斩杀功臣,而朱标从小受到大儒宋濂儒家思想的熏陶,见不到这样的血腥场面。在老朱杀了很多功臣,将目标锁定朱标的恩师宋濂身上时,朱标坐不住了,于是他去面见自己的父皇朱元璋,替宋濂求情。
《明史·卷一百二十八·列传第十六》:十三年,长孙慎坐胡惟庸党,帝欲置濂死。皇后太子力救,乃安置茂州。
从这里就能看出,朱标心肠确实很软,因此经常惹得朱元璋大发雷霆。但是随着马皇后病逝,朱元璋的杀伐之心越来越严重,于是朱标劝说朱元璋善良。朱元璋知道了太子的来意之后,也不说话,把一根荆条扔在了地上,让太子去捡,只看到荆条上全是尖刺,显然用手是捡不起来的,所以面露难色。朱标也明白父亲的意思,但是他还是想替这些臣子们求情。
这个时候的朱元璋已经生气了,他认为儿子不了解他的一番苦心,还顶撞自己可谁想朱元璋急眼了,大骂:“你个小兔崽子!我这么做不都是为了你?你还来跟我叫板,反了天了”抬手就要打。朱标一看,老爷子急了,光棍不吃眼前亏,撒腿就跑。朱元璋在后面紧追。跑着跑着,朱标身下掉下一件东西。朱元璋拾起一看,不禁老泪纵横。
这是一个手绢,手绢上绣着一幅画,画中一个妇人,背着一个男人在逃命。女人蓬头垢面,男人浑身是伤。朱元璋定睛一看,那个女人赫然就是马皇后,那个男人就是自己!原来,当年朱元璋与陈友谅交战时,曾经吃了败仗。这时,敌军包围上来,朱元璋伤势严重,马氏一看情况紧急,立刻背起伤重的朱元璋逃跑。所以朱元璋才没有死,最后把马皇后都给累坏了。就是为了纪念这个事,所以她就绣在了手帕中,等到马皇后死了之后,朱标就一直保存着他母亲的手帕呢,就是用这个来怀念自己的母亲的。
朱元璋醒过来,感动的热泪横流,失声痛哭。或许是朱标知道老朱脾气火爆,一言不合,非打即骂。因此在来见他之前,知道可能会发生这样的情况,于是,就绘制了一幅画,放在怀中。朱元璋追打他时,朱标故意把画遗落在地,朱元璋见到此画,顾不得什么皇上尊严了,想起死去的马皇后,悲从心来,不禁号啕大哭,哪还有心情追打儿子。朱元璋对马皇后,那是真爱呀。
朱标很有智慧,可惜英年早逝,否则一定是个明主。如果朱标不死,就不会有朱元璋后面再次屠杀功臣比如大将蓝玉,也就不会有朱棣什么事情了。朱标正是用感情触动了朱元璋内心深处的柔情,太聪明了。
朱元璋在马皇后死后,再也没有立后,可见朱元璋对她的感情的确是别人无法比拟的。再坚强的人,也会脆弱;再严肃的人,也具柔情,再狠辣的人,也有软肋。一个人,可能做事没有人情味,但是一定有亲情味。
在这个层面上,朱元璋是个男人!
朱元璋当皇帝后,他老家里的人不仅不开心,并且还说他坏话,是有原因的。主要的原因是在老家的人看来曾经帮助过朱元璋的人,但是朱元璋却没有对他表示感恩。
众所周知,明朝的开国皇帝朱元璋的起点可以说是非常低下了,一家人总是吃不饱,吃了这一顿却,有时就没有下一顿,后来更悲惨的是他的家人吃不饱饭,都饿死了。而朱元璋为了生存下去,什么都愿意去干,连和尚都愿意当。
而且他总是竭尽全力去摆脱自己的困境,便不断地奋发图强,只要不再过这样贫穷的生活,他什么都愿意去做。最后,他当了皇帝--天下最高的位置,这可以说是值得骄傲的事情了。而听说朱元璋当了皇帝,许多跟他或多或少有些关系的人都希望可以同通过关系也来捞点好处。
有一个在朱元璋小时候,对他照顾有加的人来找他,朱元璋当时十分兴奋地准备接见他。可是这位朋友一进到皇宫大殿,从来没见过这么大的场面的他就被金碧辉煌的大殿给吓到了。而后他一见到朱元璋更是激动不已,什么都忘了,不但没有做到百姓对君主应有的礼数,还不断直呼皇帝以前的名字,更大胆的是他直接爆料他的糗事。最后,朱元璋一气之下就让人把他拉出去斩了。
按理说,这个人在朱元璋小时候对他照顾有加,本该会得到不少赏赐,但是他却忘记了朱元璋现在的身份,他们之间不可能再那么平等了。
朱元璋留给后人印象最深刻的、一定是大杀群臣。 死于战争的不算,跟随朱元璋打天下的众多大臣,一大批人是在明朝建立后,被朱元璋杀掉的。 朱元璋大肆屠戮文臣武将的有3件大事,就是胡惟庸案、蓝玉案、火烧庆功楼。 火烧庆功楼是一个民间传说,这个故事意在反映朱元璋对群臣心狠手辣,一把大火将他们葬身火海。火烧庆功楼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 朱元璋当上皇帝后,担心一些开国功臣依仗权势图谋造反,尤其是太子朱标去世后,朱元璋决定把皇位传给孙子朱允炆的时候,特别害怕孙子驾驭不了老臣旧将,从而失去朱家江山。 于是,朱元璋专门建造了一座全木结构的楼房,命名为庆功楼。 庆功楼建好了,朱元璋下旨要求文臣武将第二天到庆功楼参加宴会。 宴席全部摆在庆功楼二楼。 专门负责接待的年轻官员将赴宴的功臣们,指引到二楼大厅就坐。 在皇帝安排的豪华宴席上,这些功臣老将大吃大喝,开怀畅饮。酒席场上一个 接着一个 。 眼看大家都喝了七八成酒量,有的甚至已经酩酊大醉了,朱元璋站起身来,悄没声息离开座位,向门外走去。 快下楼梯时,朱元璋回头向宴席看了一眼,发现刘伯温跟在身边。 朱元璋发怒 朱元璋问刘伯温:为什么不去喝酒啊? 刘伯温凑到朱元璋耳边,小声嘀咕一句:皇上难道一臣不留吗? 朱元璋没有说话,走到楼下,刘伯温跟随朱元璋走了出来。禁军将二楼大门关闭。 随着朱元璋一个从上向下猛劈的手势,早已经等在楼下的禁军士兵,将摆放在一楼的干柴与火药、全部点燃。 顷刻之间,熊熊大火直窜天空,整个庆功楼被火焰完全吞没。 赴宴喝酒的功臣以及在二楼从事服务的宫廷佣人,全部活活烧死,没有一人逃出火海。 历经火烧庆功楼、胡惟庸案、蓝玉案,朱元璋杀死了大部分功臣。 当年陪着朱元璋打天下的人中,只有4位不是朱元璋杀死的。他们是:刘伯温、耿炳文、郭英、汤和。 火烧庆功楼 刘伯温、汤和、耿炳文、郭英分别有什么结局呢? 刘伯温的结局 在朱元璋手下存在两大帮派:淮西派和浙东派。李善长、胡惟庸是淮西派代表人物;刘伯温是浙东派核心人物。 两大派别之间矛盾重重,都想打压对方,尤其是淮西派更是渴望将浙东派的主要人物置于死地。 1375年正月,刘伯温受寒发烧。 朱元璋委派胡惟庸带领御医,去给刘伯温治病。御医对刘伯温进行一番诊断,开了药方。 刘伯温叫儿子拿着药方,到药店抓药,煎熬之后服用。 服药三天后,刘伯温虽然不发烧了,但是,出现了更严重的病情。 刘伯温感觉一块大石头在肚子里撑着,而且大石头还很不平整。刘伯温比原来更加痛苦。 刘伯温怀疑胡惟庸暗中指使御医在药方中配了毒药,想尽快毒死自己,便拖着病体去觐见朱元璋。 老年刘伯温 刘伯温向朱元璋禀报胡惟庸带领御医给自己治病的经过,并且一再说明服药之后、肚子里面好像撑着一块大石头一样,十分难受。 刘伯温希望朱元璋能够重新安排御医给自己治病,没想到,朱元璋不疼不痒地安慰他:不要多想,安心养病。 朱元璋的反应,使得刘伯温非常难过、寒心。 两个月后,刘伯温不能下床活动了。叶落归根的思想支配刘伯温,必须临死前回到老家。 在朱元璋特派禁军护送下,刘伯温与儿子刘琏一起,从南京回到老家青田县南田乡,现在属浙江温州市文成县。 几天后,刘伯温估计不久于人世,对两个儿子交代了后事。 刘伯温要求儿子,在自己死后,立即将一本天文书呈现给朱元璋; 又对二儿子刘璟交代一番从政之道; 刘伯温预测,胡惟庸失败后,朱元璋一定会想到他刘伯温。 1375年5月,刘伯温在老家逝世,享年65岁。 汤和的结局 汤和跟随朱元璋很多年,看透了朱元璋的心思。 1388年,汤和向朱元璋恳求:自己岁数大了,不能驰骋沙场,希望回归故乡,找一片容身之处,以作万年之所。 朱元璋非常高兴,收回了汤和的兵权,特地为汤和修建豪宅,地点就在老家凤阳。 第二年,倭寇侵略沿海地区,朱元璋再次委任汤和解除沿海祸患。 汤和领命后,在东南沿海建筑59座城池,用来抵御倭寇。 59座城池建好了,位于凤阳的汤和府邸也已经大功告成。 汤和带领一家老小,与朱元璋告别,打算正式回到凤阳老家颐养天年。 朱元璋赏赐汤和300两黄金、2000两白银、还有其他一些贵重物品。 皇上赏赐汤和夫人胡氏与汤和一样多的金银财宝。 朱元璋特别下诏,褒奖汤和,并且说其他功臣无人能与汤和相比。 从此以后,汤和每年上京朝见朱元璋一次,君臣之间,没有猜疑,各得其乐。 每年汤和去给朱元璋拜年的时候,朱元璋都会赏赐大量珍贵物品。 朱元璋想念汤和,可是,汤和已经不能行走。朱元璋安排车辆将汤和接到京城皇宫。 朱元璋用手抚摸汤和的手,叙述着年轻时候的往事。汤和不能言语,只是不停地点头。 看着汤和的情形,朱元璋泪流满面,又赠送很多黄金、布帛等珍贵礼品。 1395年8月,汤和在凤阳老家病逝,终年70岁。 汤和墓地 耿炳文的结局 1399年7月,燕王朱棣起兵叛乱。 建文帝任命耿炳文为征虏大将军,那一年耿炳文已经65岁。 耿炳文率领13万军队到达真定。朱棣多次偷袭成功,消灭了耿炳文3万士兵。 耿炳文拥有10万军队,坚守城池而不出战。 朱棣围城3天,主动撤兵,派人到处传播耿炳文大败。 建文帝信以为真,命令李景隆为大将军,取代耿炳文。 耿炳文只得返回南京,李景隆统率全军,最终彻底失败。 1403年,也就是燕王朱棣称帝第二年,刑部尚书弹劾耿炳文,说耿炳文的衣服、器皿上有龙凤的图案。 在皇权至上的年代,大臣身上配有龙凤图案,就是大逆不道,罪该万死。 耿炳文知道有人弹劾自己,非常害怕,在家中拔剑自刎,终年69岁。 郭英的结局 郭英与哥哥郭兴一起随从朱元璋起兵,负责朱元璋的安全保卫工作。 郭英先后跟随朱元璋,攻打陈友谅、张士诚,平定中原、云南等很多地方。 虽然身经大小500多场战斗,伤痕遍布全身,但是,郭英从来没有以生病为借口,辞去战斗,回家休养。 宁妃是郭英的同胞妹妹,所以,朱元璋倍加恩宠郭英。 1397年,郭英跟随耿炳文,平定沔县贼寇高福兴。回到南京后,御史裴承祖弹劾郭英。 朱元璋虽然命令诸戚里大臣议论郭英的罪名,但是,朱元璋最终没有给郭英治罪,赦免了郭英。 靖难之役结束后,朱棣登基当上皇帝,郭英被罢免官职,回到老家。 1403年,郭英在家中去世,享年67岁。 朱元璋第一保镖郭英 虽然以上4位功臣,不是朱元璋杀死的,但是,除了汤和之外,其他三位的死也是十分凄凉的。 汤和顺应了朱元璋的心思而行事,才能够最终获得朱元璋的关怀,在无法抗拒的疾病中死去。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