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鞭炮嘲笑刘伯温出殡的人后来朱元璋怎么处理的?

放鞭炮嘲笑刘伯温出殡的人后来朱元璋怎么处理的?,第1张

这个场景说实话是我们在电视剧里能看到的一个片段,所以是不是真实的还有待考证。当时的场景是这样,他去世之后,他的儿子抬着棺材走在马路上,伤心欲绝,身后还跟着几个士兵。他们在后面有说有笑,甚至放鞭炮,把它们扔到棺材上。

刘伯温其人

本名是刘基,明代的政治家和文学家,他天资聪明并且好学,聪慧过人,由父亲启蒙识字,十分好学。阅读速度极快,据说七行俱下。12岁考中秀才,乡间父老皆称其为“神童”,(1311年7月1日-1375年5月16日),字伯温,处州青田县南田乡(今属浙江温州市文成县)人,洪武三年(1370年)封诚意伯,故称刘诚意。武宗正德九年追赠太师,谥号文成,后人称他刘文成、文成公。

由于生前刚直不阿,刘伯温得罪了很多人,当然也包括以李善长为首的淮西勋贵,这些人也一直想找机会报复,只是由于有

刘伯温与淮西将领,一文一武,都曾是朱元璋倚重的,然而天下大定,他得为子孙后代剪除大患,因此首先瞄准的就是胡惟庸为首的淮西勋贵。除掉胡惟庸之后,斩草需要除根,所有胡惟庸党羽一个不留!至于他对刘伯温,打击幸灾乐祸者,也是表达了对功勋老臣的情义,这正是朱元璋的高明之处。

可是他们究竟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举动呢?

要知道这些士兵可不是普通人。他们是朱元璋的同乡,有的甚至还帮朱元璋一起打下了天下,都是功臣。战争结束之后,他们就很高傲,看不起别人,压迫人民,所以受到了刘伯温的镇压。

在朱元璋统一全国之后,他就彻底改变了对待淮西的态度,不再像之前那样,对待他们不再心软。虽然自己和他们可以说有着相同的血脉,他们是第一个成为朝臣的。如果放任他们不管,让他们为所欲为,后果不堪设想。所以刘伯温来当了这个恶人,制止了他们的肆意妄为。

在刘伯温死后的不久,朱元璋也开始版了对朝中大臣进行打压。比较典型的例子就是胡惟庸案,这个人最终的下场也是很惨的。但权不只他自己一个人,甚至还有很多其他有功劳的大臣下场也是一样的惨。但几乎没有几个人可以比得上刘伯温在朱元璋心中的分量,在朱元璋做皇帝的时候,他们两个人和很合得来的,几乎没有因为什么事情而争吵起来,所以刘伯温的一生结局还是很好的。

总结:有的时候,你的敌人同时也是你的恩人,因为他使你没有遭受到更大的敌人。倘若小敌人死了,来了一个更大的敌人,不知道你能否招架的住,招架不住,便会死无葬身之地。

大明帝国189、朱元璋为什么反对刘伯温闪击中原?他内心有怎样的隐疾?

这种情况下,一般人只会顺从老大只会说“是是是”,但刘伯温不是一般人,刘伯温说:“我觉得,我们刚弄死张士诚,中原人听说张士诚死了,会吓成木鸡。”

他边说边扮木鸡,在朱元璋面前一跳一跳,把朱元璋看的目瞪口呆。

“这个时候我们只要咋呼一声,就能把他们吓跑。现在只要向中原进军一路咋呼,天下就是我们的。”刘伯温跳倒朱元璋停了下来,用肯定的语气说,“所谓‘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就是这么回事。”

他说完了,朱元璋也看傻了。一直以来,他说啥是啥,小弟从不提反对意见,但在刘伯温面前,反对意见连连串~

是这样吗?

是的。

用从前的方法理解,是的。从前方法就是朱元璋方法,朱元璋认为,世界上只有两种意见,同意和反对,同意自己的是好人不同意自己的是坏人,好人要好好对待,坏人是一定要处死!

这合理吗?

不合理,非常不合理,但正是这不合理办法,贯穿了过去小朋友生活,还在日后进化成“矛盾分析法”。

啥是矛盾分析法?简单来说,小朋友认为,事物都有矛盾的两方,例如长和短、宽和高、朱元璋和刘伯温,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和社会生产力相对落后的矛盾。小朋友认为,只要把矛盾解决,就能把问题解决。

举例来说,朱元璋要北征,刘伯温不同意,怎么办?

好办,解决刘伯温就行了。从以前到现在,小朋友正是用这种方法解决无数提反对意见的人,踏着他们血迹一路走来的。

走到今天。

走到头了。

它不合理的地方被找到了。

从刘伯温的意见说起。

现在拎出刘伯温的话,仔细查看,思考一个问题,他真的在提“反对”意见吗?

如果带上“矛盾分析法”这层有色眼镜,就会发现,他在提反对意见:只要和朱元璋意见不同,就是反对!

小朋友经常带这层眼镜看问题,以至于忽视了事情本来的样子。

现在拿掉“矛盾分析法”眼镜,同时把站在旁边的、怒目圆瞪的朱元璋屏蔽,单独看刘伯温的话。

会看到不一样的真相:“我觉得,我们刚弄死张士诚,中原听说张士诚死了,会吓成木鸡。”

没错,刘伯温在表述一种观点,他自己的观点。他说的话里,并没有对朱元璋看法的同意或反对。

他的观点,只是和朱元璋不同。

但就是这种“只是”,朱元璋所不能容忍。

朱元璋认为,世界上只有两种观点,和自己相同,或和自己不同。相同就是支持自己,不同就是反对自己,没有其他情况。

没错,这是用矛盾分析法得出的结论。

是这样吗?

不是。

以事实来说,两个人的观点,一定不相同。

——科学大百科!

“推论: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树叶

没有两个完全相同的电子(运动轨迹也相同),也就没相同分子、相同树叶,推而广之,世界上没有相同的东西,即便流水线上一模一样的水杯,分子数量也不同。”——《自然科学价值观》

——

两个人经历不同,对一件事观点也不同,世界上没完全相同的两个人,也就没完全相同的观点。这个规律在自然科学上叫,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树叶~

没错,这是自然规律,这是对的。

自然科学在人文科学同样适用。

否认“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观点”,否认“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树叶”,这就是“矛盾分析法”不合理的地方。

这种不合理,害死了无数小朋友。

刘伯温即将被害死。

刘伯温表述了自己的观点。

他差点把自己表述死。

由于刘伯温观点和自己不同,由于认为刘伯温反对自己,朱元璋决定弄死他。

他决定时候,刘伯温像木鸡一样在他跟前跳来跳去。

朱元璋当时就怒了,大吼一声:“像你说的那么容易,别人早取天下了!还用等我!等北方有‘衰亡之像’在发兵,就这么定了!”

吼完就走。

朱元璋想弄死刘伯温,但还不到时候。现在刘伯温还有用,还能出谋划策。最重要的是,刘伯温懂天文。刘伯温在哪儿,天命就在哪儿,皇帝就在哪儿。

皇帝,是小朋友们信仰。

所以我当皇帝前,不能弄死他。——朱元璋

朱元璋和刘伯温关于一统中原的谈话到此结束。

结束了吗?

还没,还差一点。这里有一秘密,藏在朱元璋心中的秘密,为了真正理解朱元璋。我们不妨把他的心掰开看看。

看秘密。

秘密是,朱元璋为啥想弄死刘伯温,因为刘伯温提反对意见吗?

不是。

在刘伯温没来之前,朱元璋曾和小弟沟通,他也认为趁胜收复中原是最佳方案,那他后来变卦了,为什么?

因为刘伯温,刘伯温说出了和他一样的方案。

这是不被允许的。

朱元璋想要杀刘伯温,不是因为他提出反对意见(不同意见),而是因为,他的想法和自己一样。

这是非常可怕的。

刘伯温了解自己。由于了解,自己想啥他都知道,干啥他都知道,啥时吃饭啥时睡觉乃至于啥时进那条巷子、泡那个小妹,他都一清二楚。

相对的,朱元璋不了解刘伯温。他不知道刘伯温在想啥、在干啥、更不知道他在筹划啥(虽然没筹划)。万一他想弄死自己,自己连怎么死都不知道!

想到这里的朱元璋汗如雨下。

由于十分担心刘伯温(主要是担心自己),朱元璋从姑苏赶回来的第一件事就是召见刘伯温。然后和他吵一架,证明自己和他想的不一样,让他收敛点。在然后,就定下了缓攻中原方针。

缓了大半年。

在这大半年里,中原小朋友从刚听说张士诚战败时的心惊胆战、到军心渐稳再到兵强马壮,来了个华丽大变身。

与此同时,朱元璋小弟从刚打败张士诚时的热血沸腾、到血液冷却再到萎靡不振秘沉溺于安乐,也来个华丽大变身。

“为战胜邪恶的北元,朱元璋对小弟们说:“大丈夫有志于功业者,必亲贤臣远小人。亲贤臣对,亲小人错,像王保保这样的,每天和小人为伍,简直不能再错!”

请看下集《大明帝国190、朱元璋北伐中原最大障碍,居然是他》”

欢迎关注头条号“人性的游戏”关注最新集故事O()O~

欢迎搜索关注论文《自然科学价值观》(人性的游戏发布),解读故事的钥匙,读完你会超越世界上99%的科学家!附赠“永恒的爱情”猛料(^^)!

关于在刘伯温出殡时棺材上丢鞭炮来收拾刘伯温这样的画面,其实是在电视剧《朱元璋》中的桥段,真实历史上并没有出现过这样的桥段,不过历史中确实存在放鞭炮的这些人,至于这些人的下场如何,不妨让我跟你慢慢讲一讲。

电视剧中刘伯温出殡时放鞭炮的人分别是吉安侯陆仲亨、曹国公唐胜宗、平凉侯费聚等人,这些人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他们和胡惟庸都属于淮西集团中的人,同生死,共进退,至于他们为何要在刘伯温棺材上丢鞭炮,主要就是因为刘伯温与胡惟庸两人关系很糟糕,一直存在一些矛盾。

01 刘伯温与胡惟庸的恩怨

要说胡惟庸与刘伯温有深仇大恨,其实也算不上,两人之间主要原因就在于刘伯温这个人过于正直,不喜欢胡惟庸那种类型的人,而胡惟庸不希望刘伯温影响自己前途,因此处处与刘伯温作对,弄得刘伯温实在是为难。

刘伯温这个人在明朝时期可以说是相当厉害的人物,他追随朱元璋一路建功立业,自己出谋划策,参与谋划平定张士诚、陈友谅与北伐中原等军事大计,深得朱元璋喜欢,后来朱元璋建立明朝之后,就让刘伯温担任江浙儒副提举,兼任行省考试官。

这个官职主要作用就是对科举考试的制度进行监督,相当于今天专门监督考试作弊的职位。有一次他去监考,结果刚好杨宪的外甥考试作弊,就被刘伯温抓到,朱元璋不知道这个孩子的身世,便交给杨宪处理,杨宪处理自己人当然就徇私枉法,刘伯温自然受不了这种行为,因此揭发了杨宪。

杨宪原本与胡惟庸关系很好,这下刘伯温瞬间也就得罪了胡惟庸,胡惟庸觉得刘伯温已经彻底影响到自己在朝廷中的发展,因此后来两人就有了恩怨。可是刘伯温自己似乎还不知道自己已经十分危险,依旧我行我素。

因为刘伯温的耿直,更是让胡惟庸十分不满,因此经常找刘伯温麻烦,搞得刘伯温实在感慨官场无奈,最终只能找老大朱元璋申请回家养老,朱元璋再三考虑,也同意了刘伯温的要求,就让他回家养老,谁知道刘伯温在家中一样闲不住,偶尔就会给朱元璋上疏一下。

朱元璋原本也觉得刘伯温是为了江山社稷着想,可是胡惟庸则抓住机会诬告说是刘伯温图谋不轨,估计有想篡位造反的嫌疑,当然了,这番话朱元璋没有在意,只是把刘伯温吓得不轻,连忙从老家收拾东西去到京城自己儿子家中,留在皇帝眼皮子底下,看谁还说他要造反。

02 刘伯温的死

刘伯温一直住在自己儿子刘琏家里,直到1375年1月,刘伯温染上风寒,并且病情不断加剧,到3月份的时候,刘伯温就已经感觉自己快不行了,所以跟朱元璋提出要回家去。朱元璋看到刘伯温的情况也准许刘伯温回家,并且专门叫人护送他回去。

八年三月,帝亲制文赐之,遣使护归。

刘伯温仅仅回家一个月,朱元璋疑心病又开始犯了,他叫刘伯温去南京帮自己处理一些事情,可是刘伯温此刻已经确实病情严重,根本没法去帮他什么。朱元璋有些不相信刘伯温,就叫胡惟庸去探望一下,顺便开点药带去。

结果胡惟庸带着药去刘伯温吃下就去世了,因此后来很多人都怀疑是胡惟庸在药里下毒,或者就是朱元璋故意要胡惟庸去害死刘伯温,毕竟朱元璋到了后期,对所有开国元老都大肆进行杀戮,这样的可能性也是很大的。

刘伯温死后不久,朱元璋就开始清算淮西集团,以胡惟庸为首的那群人,包括开头说的在刘伯温棺材上丢鞭炮的陆仲亨、唐胜宗 费聚等人都被朱元璋处死,从结果来看,虽然这些人与刘伯温无冤无仇,但是却也有着很多利益关系,并且最终结局似乎比较接近。

03 结语

真实历史上虽然没有丢鞭炮的剧情,但是这个电视剧的内容也充分凸显出来刘伯温与胡惟庸等人的矛盾以及不和,这也许就是历史上很难避免的吧,至于那些电视中丢鞭炮的人,他们的命运其实已经在冥冥之中向自己招手,只是他们还不知道而已。

胡惟庸他们之所以被朱元璋收拾,也不是因为刘伯温的事情,而是这些朱元璋的老乡做事太高调,引起朱元璋不适,何况朱元璋为了给孙子朱允炆登基铺路,什么事情干不出来。

朱元璋和陈友谅决战百姓搬家是1819集。根据查询相关公开资料显示,第18集朱元璋知刘伯温心事,故意让李善长前去请刘伯温来给日讲授课,以此拉拢刘伯温,并使李善长和刘伯温互相忌惮,都能忠于个人。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8989956.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0-02
下一篇2023-10-02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