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瓜的网络解释北瓜的网络解释是什么

北瓜的网络解释北瓜的网络解释是什么,第1张

一直以为母亲的身体很好,很健康,就是在别人都感冒的时候,我妈也会很好的不得任何病,我妈在家里吃的是最差的,有什么好的都给我吃,自己吃坏了的,变质的,在没有暖气的时候,我有电毯,而妈妈只用几个输液瓶灌上热水来取暖,我有一次还因为和她吵架,把她刚灌好的热水瓶摔个粉碎,我自己去睡觉,到第二天我10点多才醒来,觉得自己有电毯还这么冷,妈妈一个人在另一个家里会冷成什么样啊,我还是固执的想我妈妈身体好,不会生病的。她还很年轻,可以为我做她应该做的任何事。

直到昨天我的三姨来了我们家里,领着我的两个姨弟,在我刚醒来的时候看到姨弟两个在动我的电脑,我非常生气,因为我不喜欢别人动我的电脑,我觉得那些人不会用电脑,会把我的电脑弄坏,就在我发脾气的时候,我三姨说我妈有什么事,我过去看个究竟,三姨说我妈刚才吐了很多血,我也看到我妈嘴角胸脯上面有好多鲜红的血。三姨赶紧让我送到我一个亲戚家开的医院去,我一下子傻了,觉得妈妈这是怎么了,我顾不上想别的什么,想着快点把妈妈送到医院里去。

我看见妈妈穿得很少,穿得很少很少,很单薄。我以前一直没有注意过我妈妈穿得什么,我以前一直不知道我妈妈会穿得这么陈旧,我赶忙帮她穿着我的衣服,把她的鞋小心翼翼的穿上,这时三姨已在门外把她的车打着了,她高叫着“我们先去医院等你们了啊”。她要先走!!!这对我来说是多么无助啊,我一个人要去送我妈妈到医院,以前一直是我倚靠妈妈的,买个东西也是靠妈妈的,现在要我一个人去送妈妈去医院,而且我是那么的怕,我多想有些人会在我身边帮我呀。

我没有再多想,时间不得延误。我赶忙把妈妈放在自行车的后座上,我在艰难的骑着,慢慢的骑着,避开每一个迎面赶来的人,在一个转弯处,和一个骑车的差一点撞在一起,我很气愤的骂他,骂“妈的车子也不会骑,瞎逼的往那骑呢?”那人回过头来骂道“这个后生是想挨揍了,他妈的”。这时妈妈对我说着“别理他好好骑车吧”要是以前我肯定不耐烦的说知道了,可是今天没有,我是那么的诚心的那么认真的回答着。我想起了前几天我妈妈和我说她的肺疼呢,我就理也没理的说疼你疼去,疼是因为你有肺的原因。之后也见过她脸色难看的捂着胸口,我还是想我妈身体可好呢,一定没事。可是今天我妈靠在我的背上靠的是那么的紧,她是不行了,我知道的,我应该早知道的,可是是我的原因,我现在是多么伤心啊,我奋力的骑着自行车,可还是骑得很慢很慢。我伤心的眼泪也快流下来了,可是我还是忍着没有流下来。

妈妈这时在后面唱起了我们这里的民歌,唱的是那么的好听,特别的好听,我还不知道我妈妈唱歌这么好听,这么婉转悠扬,她现在很洒脱,我想她是知道自己不行了,所以唱歌,我越来越伤心了,我的眼泪夺眶而出,再也停不下来了,我妈妈这时听见了我的哭声,在后面安慰着我,你要好好的生活,日子还长着的,别累坏了身体,要对媳妇好点,你好了妈也就放心了,我那时只顾着哭,回答她的声音低得听也听不见,我是多么的伤心啊,其实我是一直很爱母亲的,其实我也是一直很关心母亲的,可是我还以为她身体会很好,等到了老了再孝敬她,可是现在已经很迟很迟了,我真想用眼泪把世界都冲垮。我真的是知道错了,可是我知道事情已无法惋回了,可就在这时前面偏偏有个人骑车停了下来,我赶紧捏紧刹车,妈妈因为巨大的惯性重重的撞在了我的身上,我妈“啊”的一声,我感觉我背后的衣服沉沉的,我知道妈妈又吐血了,而且吐了我一背,我伤心,我难过,我简直是没有言语的形容,这时就象从天上有一个雷劈中了我,那种感觉我………………这时我揩干我耳根的眼泪,把沾在脸上的头发全弄起来,我一想到那种伤心的感觉,一想到妈妈真的永远的离开我的时候,我又一次流泪不止。而幸运的是我得救了,是上天把我又一次的救了回来,而上天留给我的只是一个梦,让我记住要善待我的母亲。

这一个梦做得真是太好了,如果没有这一个梦,我可能还会对我母亲是那个样子,还会爱理不理,还会经常骂她,甚至还动手。可是现在不会了,我要爱护我眼前的,不会让后悔后的伤心再一次袭击我。在这里希望还对自己父母不好的人们,对自己父母还不够太好,对自己父母还没达到最好,对自己父母还没有上升到更好的做儿女们,从现在开始善待自己的父母吧,我今天真的知道有多伤心了,我在写这个文章的时候也还在流着泪,我是真知道伤心而又无助是个什么滋味了!!! 那个周六,我们回去看父母。摩托停在院门口,母亲来开院门,我看见她戴着老花眼镜,手里还拿着一支笔。我随口问:“妈,你在干啥?”“没干啥。”母亲回答。进了屋,又见母亲把一个本子随手往旮旯里一扔。我没再问她,却趁她不注意的时候拿起那本子一看,竟然是母亲在写自传。母亲文化水平不高,现在六十多了,居然拿起笔写东西,这让我感觉很有意思。我便在没人时悄悄笑问母亲。母亲见我发现了她的秘密,不好意思地笑,眼里竟然涌出泪花。

是夜,我和母亲睡在一张床上,母亲满怀感慨地回忆起她辛酸坎坷的大半生,我认认真真地听着。其实,母亲已不是第一次讲她的故事,但,我从未像这次一样认真详细地听。

母亲属鼠,今年已六十二岁。母亲姐弟四个,姨比她小八岁,大舅比她小十三岁。小舅更小,小她十八岁。外婆是个爱干净、“爱生病”的人,大多时间喜欢躺在床上,不下田地,不做女红。我说外婆“爱生病”,并非是大不敬,单看她现在已八十八了仍精神矍铄,就可知她其实一直身体很好。母亲是老大,外婆“教女有方”,把她训练得勤快能干,自然,下边的三个弟妹都由她多付出喽,哄着玩就不说了,大舅小舅的衣服什么的都是妈妈做妈妈洗的。特别是小舅,棉袄棉裤棉靴全由妈妈一手操办。

外爷是个老实肯干却没有眼光的人,当了一辈子农村校长,却不知道重视教育,四个儿女没有一个上成学。母亲读书时成绩优秀,比同班的孩子年龄都小,但终因读书条件有限,只读了个高小就辍学了。

母亲辍学那年十三岁,开始下地挣工分。每天很早下地,很晚回家,稚嫩的双手干着和大人一样的活。晚上和下雨天也很少歇着,还要纺棉花,还要做针线。

十八岁那年,母亲已出落成一个清秀稳重的大姑娘了,背上拖着两条又黑又长的大辫子,温柔善良聪明能干。曾经和大人一样到离家二十多里地的镇上去挑煤——挑了120斤的煤!而挑煤,在别人家那可都是男人干的活。十里八村的媒人轮番登门,母亲很羞涩,说自己还小,还要在家里多干几年活,等着妹妹弟弟长大,外婆喜得直夸妈妈懂事。从那以后,直到妈妈二十多岁,关于妈妈的婚事,外婆从不吐口。

在其他长辈的操心和张罗下,母亲终于在二十四岁那年,和父亲结了婚。结了婚的母亲,是我们村有名的巧手,家务活地里活,没有她不会做的。父亲那时在南阳工作,由于交通不便,很长时间回来一趟,所以家庭的重担就全压在了母亲的肩上。

母亲生了四个儿女。这四个儿女,让她的一生多了很多煎熬。

大姐一两岁时不知因为什么,动过一次小手术。

我是老二,更让母亲费尽了心。1985年,我生了一场大病,在医院里住了两个多月。为了我,母亲不仅求爷爷告奶奶筹钱,还要在医院伺候我。我呼吸困难,得坐着睡觉,母亲几乎就整夜整夜地坐在那里让我靠着她睡。为我治病,家里东凑西借,花了一千多元。那时候的一千多元,对于一个农村家庭,无疑就是天文数字。许多人曾对我父母说放弃算了,但母亲态度坚决,毅然坚持。历尽辛酸,终于把我从鬼门关拉了回来。我现在还仍然记得我病好后医生对我说的话:“你捡回了这一条小狗命,以后可不要忘了你妈妈呀!”

我的弟弟,小时候由于没人照看,经常地哭,得了疝气,又让母亲受尽熬煎。

1982年,小妹出生,计划生育罚款,又让一家人的生活喘不过气来。

好不容易日子过得好些了,子女却大了,要考虑他们的前程了。1994年,我们市里的丝织厂招工,父母为了大姐的前途,咬咬牙花了2000元为大姐买了个工。1995年,我考上大学,需要学费和生活费。1997年,弟弟接了父亲的班,也需要交一大笔钱。就在这一年,我们家厨房倒塌,又新盖了厨房,花了一两千块钱。厨房建完,奶奶又去世了,可真是“雪上加霜”。我不知道这两年母亲是怎样过的,我只知道我在学校里是特困生,经常自卑得抬不起头来。我还记得那年春节我去姨家,姨给了我四百元钱,说一百是压岁钱,三百算借我的,等我参加工作后还她就是。我把这钱拿回家了,母亲却又还给了姨,连压岁钱也还了。这事现在我想起还有点生母亲的气。

终于我参加工作了,小妹又到考高中的时候了。家里拮据,父亲一心让小妹退学,酷爱读书的小妹很不愿意。母亲当然支持小妹,但架不住父亲整天地吵,终于,小妹失学了。为这事,小妹一直对父亲耿耿于怀。母亲提起此事也是泪水涟涟,总说对不住小妹。

外爷是有工资的人,所以和外婆也就过着比较滋润的日子,几乎整天都在院子里和邻居打芝麻叶牌。大舅接班,教学在外;小舅娶了舅妈,没事俩人也去打牌,生的小孩也很幸福,肉吃得这一辈子看见肉就想吐。

我之所以写外婆家的事,妈妈之所以想写自传,是因为现在发生的事。

外婆是个一辈子逞强好胜之人,外爷在世时仗着外爷的工资傲气,外爷去世后又仗着自己的存款傲气。小舅和小舅妈都是极老实极善良之人,只是有点懒散,都爱花钱,不太会过日子(当然,这都是外婆家有钱惯出来的)。外婆很生气,认为自己给他们钱了有资格管教,便经常对着舅妈指桑骂槐,时间久了,就和舅妈处得很僵。发展到去年,不知为了一件什么事,外婆竟然拄着拐杖跑到舅妈娘家骂了一个村。自此,舅妈再也不搭理她。

外婆和儿媳处不好,便想住女儿家;住了女儿家,又不时地生事,不是嫌伙食不好,就是嫌女儿和她说话少。好不容易女儿闲下心来和她说说话,她不是数落舅妈的不是,就是旁敲侧击地给女儿讲例子,讲村里哪位老人靠女儿养老,女儿如何孝顺等等。母亲和姨也都算是老人了,操了大半辈子的心,现在也是儿女一大家子人,每天为儿为女的已很烦恼,所以听见外婆这样不体谅他们就有点不耐烦,免不了要顶撞两句,外婆就不高兴了,不是威胁要自杀,就是闹着要回家。这个倔强的老人,真是让人哭笑不得!

这不,前几天又和我小舅生气了,便拄着拐杖跑到我们村(两村有二三里地)。第二天吃过早饭,又开始讲起我小舅和舅妈的不好了,母亲不高兴听,说了外婆两句:“您老以为有钱就是功劳,实际是您的钱毁了两辈人(意思是小舅还有小舅的儿女)。”外婆一听大怒,拄着拐杖就走,父母亲怎样劝也劝不回。这下可好,外婆一路走一路见人就诉,说自己女儿如何如何不孝。母亲也是远近闻名的贤惠妇女,自然不怕外婆说什么,可母亲很伤心。

母亲说:“我从十三岁就开始干活,一直干到结婚。结婚后你爹在工厂里发有粮票,我省吃俭用偷偷存下来拿回家给他们,不知给了多少次,不知给了有多少!最多一次我是缠在线疙瘩里的,有四百斤。养几只鸡下蛋,积攒几十个就给他们送回去,积攒几十个就给他们送回去。我那时瘦的已经不成人样了,你们也整天饿得嗷嗷叫。过个端午节,我打上俩鸡蛋,再兑一碗面,哗哗一搅,炒出来你们几个争着吃。就这个样,我拿回去的鸡蛋,你外婆从来没说不要。他们不种菜,我种的豆角北瓜,成箩头的拿回去让他们吃。他们没有腌鸡蛋的坛子,你爹从南阳拿回来一个,我又拎回去算他们的,那坛子又重又不好拿,我走一阵歇一阵,走一阵歇一阵。为你大舅盖房子,我送回去几袋粮食;为你小舅盖房子,你爹住在那里干活。算一算,我为这个家我付出了多少呀!可是你外婆是怎么做的?从年轻时起就不干活,到现在从没心疼过我这个当闺女的。你外爷有工资,你大舅又接了班,他们从未缺过钱。1985年你生病,花了一千多,你外爷送去350元,那是我偷偷塞给他们的,他一分钱也没多添。最伤心最伤心是你上大学那几年,家里穷得整天不吃肉,你们穿的都是旧衣服。你和你弟弟几乎都断了生活费。我整夜整夜睡不着,整夜整夜流眼泪。

你外婆在干啥呢?在打牌!她的孙子孙女娇惯得连肉饺子都吃够,可她从来就看不到她这个女儿的难处。我现在已是六十多的人了,已是一身毛病不说,整天还为儿女们的事烦心,她还是不心疼我,还是要我来心疼她,要我去照顾娘家。你说我能怎么办?我真是心凉,心凉啊!这几天,我回忆起我这一生,心里像过**一样。我觉着我的经历真是能写一本书,所以我就试着想写几句了。这样写着,有了点事做,我心里还好受一点。”

说到这里,母亲的声音已有些哽咽。而我,早已是泪流满面。我的母亲,先是为她的娘家,现在又是为她的儿女,劳心劳力,从未考虑过她自己。现在,还住着旧房子,种着几亩地,我们做儿女的,不孝啊!最关键最关键,什么时候,做儿女的能把母亲的事写出来,编成书,遂了母亲的心愿?

唉,我现在还没这个能力!只好写了这篇短文,作为送给母亲的礼物吧! 回答者: 薰衣草味小 这 1980 年 6 月我进入了 第二中心小学,开始了长达 16 年的读书历程。在小学六年中,我认真学习,争当先进,在取得良好成绩的同时,也光荣地加入中国少年先锋队。 1986 年 7 月,经过初考,以优异的成绩进入 一中的校园。初中三年,我严格要求自己,积极要求上进,努力当好社会主义建设的接班人。 1989 年 7 月,中考来临,由于准备充分,我继续升入 一中高中部升造。高中三年,我积极要求进步,并向校共青团递交了申请书,并于 1992 年 5 月光荣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

1992 年的夏天,经过黑色七月的洗礼,我进入 大学资源工程系,实现了我的大学梦。在大学里,我对生活充满了信心,在学好专业的同时,积极参与系学生会工作,担任系科协副主席。在系党委直接领导下组织开展了一些活动,使自己各方面能力得到了锻炼的同时,也加深了对党的认识,对共产主义的信仰更加坚定了。

四年后, 1996 年 7 月大学毕业,我分配到 办,一直至今。参加工作以来,我坚持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事业心,做好每一件事,不管大事、小事。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和严谨细致的工作作风,得到领导和同事们的好评,转正以来已连续三年被评为 “ 优秀公务员 ” 。为了进一步提高自身的素质和修养,更好地接受党的教育,我于 1997 年 6 月慎重地向 办党支部递交了入党申请书,并于 1998 年 6 月被 办吸收为建党积极分子, 2000 年 7 月经机关党工委批准,光荣地成为中共预备党员, 2001 年 11 月经过 办党员大会讨论,一致同意通过我的转正申请。今后,我将一如既往地以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努力学习,积极工作,以新的更大的成绩回报组织和同志们的帮助和培养。 那个周六,我们回去看父母。摩托停在院门口,母亲来开院门,我看见她戴着老花眼镜,手里还拿着一支笔。我随口问:“妈,你在干啥?”“没干啥。”母亲回答。进了屋,又见母亲把一个本子随手往旮旯里一扔。我没再问她,却趁她不注意的时候拿起那本子一看,竟然是母亲在写自传。母亲文化水平不高,现在六十多了,居然拿起笔写东西,这让我感觉很有意思。我便在没人时悄悄笑问母亲。母亲见我发现了她的秘密,不好意思地笑,眼里竟然涌出泪花。

是夜,我和母亲睡在一张床上,母亲满怀感慨地回忆起她辛酸坎坷的大半生,我认认真真地听着。其实,母亲已不是第一次讲她的故事,但,我从未像这次一样认真详细地听。

母亲属鼠,今年已六十二岁。母亲姐弟四个,姨比她小八岁,大舅比她小十三岁。小舅更小,小她十八岁。外婆是个爱干净、“爱生病”的人,大多时间喜欢躺在床上,不下田地,不做女红。我说外婆“爱生病”,并非是大不敬,单看她现在已八十八了仍精神矍铄,就可知她其实一直身体很好。母亲是老大,外婆“教女有方”,把她训练得勤快能干,自然,下边的三个弟妹都由她多付出喽,哄着玩就不说了,大舅小舅的衣服什么的都是妈妈做妈妈洗的。特别是小舅,棉袄棉裤棉靴全由妈妈一手操办。

外爷是个老实肯干却没有眼光的人,当了一辈子农村校长,却不知道重视教育,四个儿女没有一个上成学。母亲读书时成绩优秀,比同班的孩子年龄都小,但终因读书条件有限,只读了个高小就辍学了。

母亲辍学那年十三岁,开始下地挣工分。每天很早下地,很晚回家,稚嫩的双手干着和大人一样的活。晚上和下雨天也很少歇着,还要纺棉花,还要做针线。

十八岁那年,母亲已出落成一个清秀稳重的大姑娘了,背上拖着两条又黑又长的大辫子,温柔善良聪明能干。曾经和大人一样到离家二十多里地的镇上去挑煤——挑了120斤的煤!而挑煤,在别人家那可都是男人干的活。十里八村的媒人轮番登门,母亲很羞涩,说自己还小,还要在家里多干几年活,等着妹妹弟弟长大,外婆喜得直夸妈妈懂事。从那以后,直到妈妈二十多岁,关于妈妈的婚事,外婆从不吐口。

在其他长辈的操心和张罗下,母亲终于在二十四岁那年,和父亲结了婚。结了婚的母亲,是我们村有名的巧手,家务活地里活,没有她不会做的。父亲那时在南阳工作,由于交通不便,很长时间回来一趟,所以家庭的重担就全压在了母亲的肩上。

母亲生了四个儿女。这四个儿女,让她的一生多了很多煎熬。

大姐一两岁时不知因为什么,动过一次小手术。

我是老二,更让母亲费尽了心。1985年,我生了一场大病,在医院里住了两个多月。为了我,母亲不仅求爷爷告奶奶筹钱,还要在医院伺候我。我呼吸困难,得坐着睡觉,母亲几乎就整夜整夜地坐在那里让我靠着她睡。为我治病,家里东凑西借,花了一千多元。那时候的一千多元,对于一个农村家庭,无疑就是天文数字。许多人曾对我父母说放弃算了,但母亲态度坚决,毅然坚持。历尽辛酸,终于把我从鬼门关拉了回来。我现在还仍然记得我病好后医生对我说的话:“你捡回了这一条小狗命,以后可不要忘了你妈妈呀!”

我的弟弟,小时候由于没人照看,经常地哭,得了疝气,又让母亲受尽熬煎。

1982年,小妹出生,计划生育罚款,又让一家人的生活喘不过气来。

好不容易日子过得好些了,子女却大了,要考虑他们的前程了。1994年,我们市里的丝织厂招工,父母为了大姐的前途,咬咬牙花了2000元为大姐买了个工。1995年,我考上大学,需要学费和生活费。1997年,弟弟接了父亲的班,也需要交一大笔钱。就在这一年,我们家厨房倒塌,又新盖了厨房,花了一两千块钱。厨房建完,奶奶又去世了,可真是“雪上加霜”。我不知道这两年母亲是怎样过的,我只知道我在学校里是特困生,经常自卑得抬不起头来。我还记得那年春节我去姨家,姨给了我四百元钱,说一百是压岁钱,三百算借我的,等我参加工作后还她就是。我把这钱拿回家了,母亲却又还给了姨,连压岁钱也还了。这事现在我想起还有点生母亲的气。

终于我参加工作了,小妹又到考高中的时候了。家里拮据,父亲一心让小妹退学,酷爱读书的小妹很不愿意。母亲当然支持小妹,但架不住父亲整天地吵,终于,小妹失学了。为这事,小妹一直对父亲耿耿于怀。母亲提起此事也是泪水涟涟,总说对不住小妹。

外爷是有工资的人,所以和外婆也就过着比较滋润的日子,几乎整天都在院子里和邻居打芝麻叶牌。大舅接班,教学在外;小舅娶了舅妈,没事俩人也去打牌,生的小孩也很幸福,肉吃得这一辈子看见肉就想吐。

我之所以写外婆家的事,妈妈之所以想写自传,是因为现在发生的事。

外婆是个一辈子逞强好胜之人,外爷在世时仗着外爷的工资傲气,外爷去世后又仗着自己的存款傲气。小舅和小舅妈都是极老实极善良之人,只是有点懒散,都爱花钱,不太会过日子(当然,这都是外婆家有钱惯出来的)。外婆很生气,认为自己给他们钱了有资格管教,便经常对着舅妈指桑骂槐,时间久了,就和舅妈处得很僵。发展到去年,不知为了一件什么事,外婆竟然拄着拐杖跑到舅妈娘家骂了一个村。自此,舅妈再也不搭理她。

外婆和儿媳处不好,便想住女儿家;住了女儿家,又不时地生事,不是嫌伙食不好,就是嫌女儿和她说话少。好不容易女儿闲下心来和她说说话,她不是数落舅妈的不是,就是旁敲侧击地给女儿讲例子,讲村里哪位老人靠女儿养老,女儿如何孝顺等等。母亲和姨也都算是老人了,操了大半辈子的心,现在也是儿女一大家子人,每天为儿为女的已很烦恼,所以听见外婆这样不体谅他们就有点不耐烦,免不了要顶撞两句,外婆就不高兴了,不是威胁要自杀,就是闹着要回家。这个倔强的老人,真是让人哭笑不得!

这不,前几天又和我小舅生气了,便拄着拐杖跑到我们村(两村有二三里地)。第二天吃过早饭,又开始讲起我小舅和舅妈的不好了,母亲不高兴听,说了外婆两句:“您老以为有钱就是功劳,实际是您的钱毁了两辈人(意思是小舅还有小舅的儿女)。”外婆一听大怒,拄着拐杖就走,父母亲怎样劝也劝不回。这下可好,外婆一路走一路见人就诉,说自己女儿如何如何不孝。母亲也是远近闻名的贤惠妇女,自然不怕外婆说什么,可母亲很伤心。

母亲说:“我从十三岁就开始干活,一直干到结婚。结婚后你爹在工厂里发有粮票,我省吃俭用偷偷存下来拿回家给他们,不知给了多少次,不知给了有多少!最多一次我是缠在线疙瘩里的,有四百斤。养几只鸡下蛋,积攒几十个就给他们送回去,积攒几十个就给他们送回去。我那时瘦的已经不成人样了,你们也整天饿得嗷嗷叫。过个端午节,我打上俩鸡蛋,再兑一碗面,哗哗一搅,炒出来你们几个争着吃。就这个样,我拿回去的鸡蛋,你外婆从来没说不要。他们不种菜,我种的豆角北瓜,成箩头的拿回去让他们吃。他们没有腌鸡蛋的坛子,你爹从南阳拿回来一个,我又拎回去算他们的,那坛子又重又不好拿,我走一阵歇一阵,走一阵歇一阵。为你大舅盖房子,我送回去几袋粮食;为你小舅盖房子,你爹住在那里干活。算一算,我为这个家我付出了多少呀!可是你外婆是怎么做的?从年轻时起就不干活,到现在从没心疼过我这个当闺女的。你外爷有工资,你大舅又接了班,他们从未缺过钱。1985年你生病,花了一千多,你外爷送去350元,那是我偷偷塞给他们的,他一分钱也没多添。最伤心最伤心是你上大学那几年,家里穷得整天不吃肉,你们穿的都是旧衣服。你和你弟弟几乎都断了生活费。我整夜整夜睡不着,整夜整夜流眼泪。

母亲总是伟大的,我所知道的一些农村母亲,能写东西的如实很少。可能是受文化影响,很多人根本就没机会享受更多的文化教育。作为子女的我们,如果爱好写作,能把母亲的一些事迹写进自己的文章,那也是一个很好的无声报答。

粉丝群组滚滚红尘中一普通女,蒙春风雨露之滋润成长,怀热情感恩之心态处世。曾以物喜,也以己悲,故成就不了大业,更做不了女中豪杰,实俗世中一小女人也。

然而这小女人有喜,有泪,有梦,喜泪皆在文中生,化成幽幽文学梦。文学梦支撑,觉得这世界花香月明,人爽风轻;文学梦不醒,心理年龄较轻,待人处事常不设防,为人太过直诚。

写过小说,写过剧本。并非想“在文学这棵树上吊死”,心性使然,文字给了我心灵栖息的家园,满足了我表达倾诉的欲望。

编辑推荐作品

顺便问一下,你是谁? 回答者: 1317594068 | 二级 | 2011-2-26 14:39

1996年初冬的一个凌晨,随着一声婴儿的哭声打破了夜的寂静,我——降临到了这个美丽的世界里。

我的名字叫郑艺。你别看它听起来普通,意义可大了呢。之所以我有正义感,是应为跟正义同音;之所以我跟**姐吵架,是应为跟争议同音。

瘦是男孩们畏惧的事情,可我的身体偏偏就是瘦,所以四五年级的时候有很多同学都叫我“小不点”其实我个子又小又矮。妈妈让我多吃饭,可我依然是每顿只吃一点点。我妈妈常说我还没有老家的小狗吃得多呢==我真后悔不听妈妈的话多吃饭,要不然能长这么矮吗?真是“一失足成千古恨”啊!可是我现在长dé有点胖了。

听妈妈说,第一次进幼儿园的大门,我感到既高兴又害怕。当听到妈妈要把我一个人留在这儿时,我哭着闹着不让妈妈走。妈妈只好骗我说她在大厅立等我。结果放学后我没见到妈妈,又大哭大闹起来。

转眼之间,我已经步入了小学的大门。在二小里,让我学到了许多新的内容,开阔了眼界,结识了更多的好朋友。在四年级时,我转学了。在深圳的学校里,我又学到了新的知识,并对数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在五年级时,我又转学了,转回二小。

不知为什么,调皮的我爱上了读书,不过那时读得都是一些故事书,似懂非懂。虽然我酷爱文字,却无文采,喜欢读书,却过目便忘。不管在学校学习还是在家里娱乐,我常用笑话来制造欢乐的气氛。

我的理想是走进北大。我相信,在我的努力和老师、父母的教育下,我一定会实现我的理想,会以优异的成绩回报父母和老师

北瓜的成语有:破瓜之年,绵绵瓜瓞,种瓜得瓜,种豆得豆。

北瓜的成语有:瓜熟蒂落,北面称臣,北叟失马。2:拼音是、běiguā。3:结构是、北(左右结构)瓜(独体结构)。4:注音是、ㄅㄟˇㄍㄨㄚ。

北瓜的具体解释是什么呢,我们通过以下几个方面为您介绍:

一、词语解释点此查看计划详细内容

[běiguā]:北瓜běigua亦称“南瓜”

二、引证解释

⒈方言。南瓜。⒉西瓜的别种。引《广群芳谱·果谱十四·西瓜》:“北瓜,形如西瓜而小,皮色白,甚薄,瓤甚红,子亦如西瓜而微小,狭长。味甚甘美,与西瓜同时。想亦西瓜别种也。”

三、网络解释

北瓜北瓜(Cucurbitapepo)是植物界、被子植物门、纲双子叶植物纲、合瓣花亚纲、葫芦目、葫芦科、南瓜属的一种植物,分布于中国河南、河北、四川、山东、安徽等大部分地区。北瓜之名最初出现于明嘉靖二十年(1541)的《宣府镇志》(治所驻今河北宣化一带),本指南瓜中的一类品种,颜色深绿,瓜型较小或弯长,相对于南瓜中颜色金黄、瓜型扁圆的一类而言。北瓜之得名应与最初种植于以北京为中心的北方地区有关,今河北、山东两省大部,江苏、安徽两省北部仍称南瓜为北瓜。清以来,有些地方开始称笋瓜、西葫芦为北瓜,这就导致一名多指的现象,要注意区分。

关于北瓜的词语

抱蔓摘瓜浮瓜沉李破瓜之年浮瓜沈李瓜蔓抄北道主人瓜熟蒂落北面称臣北叟失马滚瓜溜油

关于北瓜的造句

1、当天晚上,在一个客店吃了饭——沙牛肉炖北瓜在加大饼,这是这里最好的也基本上是最差的饭菜了。

2、三个瓜在三岔路口聊天,聊着聊着就吵架了,于是它们就走各自走了。一个瓜向西走成了西瓜,一个瓜向东走成了东瓜,一个瓜向南走成了南瓜。三岔路口没有北路,所以就没有北瓜。

3、东瓜、南瓜、北瓜一同向我劈出一刀,自上而下的三刀冲我面门而来,气势汹汹。

4、我是全宇宙唯一的北瓜,居然叫我傻瓜!不可原谅

5、李世民送‘北瓜’入地狱,换取三十年阳寿,北瓜异变,吞噬鬼魂,肆虐地府。

点此查看更多关于北瓜的详细信息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11273406.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1-26
下一篇2023-11-26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