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关于元宵节,我可以为您提供如下建议:首先,您可以拍摄一段视频,介绍元宵节的由来和习俗,以及它对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性;其次,您可以拍摄学生们在元宵节庆祝活动中的精彩瞬间,以展示学生们的活跃气氛;最后,您可以拍摄学生们在家中的元宵节庆祝活动,以展示家庭团聚的温馨氛围。希望您能够根据以上建议,拍摄出一段精彩的元宵节视频,以此来祝福老师和学生们。
物:主持人(以下简称:主):女,陈xx
正方辩手两名(以下分别简称为正1、正2):李x,宋xx
反方辩手两名(以下分别简称为反1、反2):徐xx,邓xx
现场:如正规辩论赛,正、反辩手分别在主持人两侧坐定
主:现场和电视机前的观众朋友们,大家晚上好!现在我们是在志高空调05年度国内家用总结表彰晚会现场举行全国叮叮当当杯辩论赛决赛。首先为大家介绍一下,正方辩手是来自小品界的代表,他们的辩题是笑比哭好;反方辩手是来自相声界的代表,他们的辩题是哭比笑好。下面我宣布此次辩论赛决赛现在开始。选择叮叮当当,选择绚丽人生,叮叮当当牌纳米奶糖。下面有请正方一辩作立论陈词,时间是一分钟,请!
正1:谢谢主席。我方认为笑比哭好,原因有三,第一:笑是美的代名词,从古至今每当提到历史中的美女,书中写的都是嫣然回眸、莞尔一笑;选择了笑就选择了美丽,我选择我喜欢。
正2(将鞋放在桌子上,说道):安踏
正1:第二:笑可以增添我们生活中的乐趣,使生活变得多彩多姿;第三:笑可以缩短人与人之间的距离,使大家和睦相处,亲密得像一家人。由此可见,笑要比哭好。谢谢大家!(坐下,起来,方言)笑是最好的 !
主:没有最好只有更好!感谢正方一辩的精彩发言。吃叮叮当当绿色纳米奶糖精彩每一天。下面有请反方一辩作立论陈词,时间也是一分钟。
反1:谢谢主席。对方刚才作了非常精彩的发言,可我方对对方的某些观点不敢苟同。我方认为,笑再怎么好也不如哭好。首先,哭是发泄郁闷最重要的方式,我们听说有人闷闷不乐,有人郁郁而终,甚至还听说有人打麻将摸个大胡笑死的,所以,喜不应该狂笑,而悲就需要痛哭。再一个,哭能强身健体、美容养颜。研究表明,哭可以牵动两百多块面部肌肉,俗话说生命在于运动,
反2:没事哭一哭啊,还真管用 ,这腰不疼了,腿不抽筋了,辩论也有劲了!
反1:多哭一哭,还可以让您变得更年轻,真正做到白里透红、与众不同。综上所述,哭确确实实要比笑好。谢谢大家!
主:吃叮叮当当绿色纳米奶糖精彩每一天。感谢双方的精彩发言。观众朋友可以打电话或发短信参与到我们的节目中来,并有机会获得我们的精美礼品。我们的礼品是威行天下汽车制造总厂生产的满嘴是油牌榨菜一包,
反2:满嘴是油牌榨菜真是好,大家好~才是真的好~
主:或是妈妈我还要奶嘴厂生产的方方正正牌咸鸭蛋一个,
正2:方方正正牌咸鸭蛋,鸭蛋中的战斗蛋~
主:括弧:以上产品如因过期或包装问题,导致产品腐坏变质,概不退换。下面进入自由辩论,双方各有五分钟时间,自由与荣耀,叮叮当当绿色纳米奶糖。请正方先发言。
正1:我方说了,笑是美的代名词,有那么多成语和典故描写美丽的笑,像嫣然一笑,哈哈大笑!
反1:还有笑掉大牙是吧!观众朋友们呢,可千万要看好你们的大牙啊,一定不要笑掉了!
正2:对方辩友也不要高兴得太早,咱们再来看看形容哭的有什么好一点的词吗?哭爹喊娘,鬼哭狼嚎。
反2:鬼哭狼嚎怎么了?我们这叫与狼共舞,尽显男人风范。
反1:七匹狼西服,男人的选择~
正1:刚才对方辩友还真是光棍汉子谈婚姻——不懂装懂。我倒想问问你们懂什么是西服吗?
反2:当然懂了。西服是起源于十八世纪中欧的国家和地区,在二十世纪初传入我国。一套完整的西服由上衣、西裤、衬衫和领带构成。自改革开放以来,西服一度成为我国大街小巷最常见的服饰。
正2:依我看你们连西服最基本的要求都不知道。
反1:那有什么不知道?女人对男人的要求就是男人对西服的要求。
正1:听你们这么说倒是挺了解女人了?
反1:了不了解都不能说明笑比哭好。
正1:哪个男人如果说他了解女人,那绝对是痴人说梦,小桥流水是女人,高山瀑布是女人,乌云遮日是女人,星星点灯还是女人。女人心海底针,难琢磨呀!
反2:既然说到女人,那就离不开哭。哭是女人征服男人的利器,多少铮铮男子汉都是败在女人的眼泪之下。
正2:哭是脆弱的表现。男儿有泪不轻弹,当我们这些顶天立地的大男人心灵受到伤害时,就自己再加上一把刀,叫“忍”。
反1:男人哭吧不是罪!偿偿阔别已久的眼泪~(方言)流泪是一种解脱,泪水可以冲淡忧愁,安慰受伤的心。
正1:现在的男人都习惯把一切冷笑置之。女人的眼泪也不再好使,一哭二闹三上吊在我们大老爷们面前也不管用了。
反2:孟姜女望夫是哭倒了长城,传为千古佳话,可就是没听说过有人笑倒过长城!
正2:孟姜女哭倒长城你看见了?
反2:我是没看着。哎,我没着你看着了?
正2:你没看着你在这瞎扯啥?
反2:没看着就不兴瞎扯?主席,孟姜女情深意笃,是你们女性的骄傲,你来说说。
主:长城永不倒,国货当自强。对不起,我也没看到她哭倒长城。算了吧,这个问题就过去了,你们继续吧。
正2: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如今女人的眼泪就像自来水一样哗啦哗啦随便而且廉价,男人见多了也就见怪不怪了。
反1:廉价是让利,精彩不打折!可笑却是要付出代价的,周幽王只为博得美女一笑,烽火戏诸侯,终成亡国之君;曹孟德败走华戎,三声大笑引来赵关张三路兵马,多亏痛哭才赢得关羽同情,放他一条生路。所以哭才是最好的。
反2:哭的好,嘿,胃口就好,身体呗棒,吃嘛嘛香
正1:笑在我们生活中随处可见,比比皆是。就像我家对面的笑笑笑婚庆国际旅游团,人家打出的口号就是笑迎四方客,喜招八面财。
反1:他们的广告是:“请飞往北极度蜜月吧!当地夜长二十四小时。”
反2:去吧,(唱)让你一次哭个够~
反1反2:每天哭个够,吃饭就是香~
主:你们两个太过分了,结婚是人生头等喜事,你让人哭成一团象什么样子?
反1:这叫喜极而泣……
反2:我抗议!抗议主席偏袒对方辩友……
(主-举牌-抗议无效)
反1:好,你不哭!你不知道现在离婚率高吗?结婚是吧,我让你乐极生悲,马上跟你离,哭去吧你~
反1反2:每天哭个够,吃饭就是香~
主:(吹哨)现在我宣布,禁止反方发言,时间是30秒~
正1:那我们结婚的还是得出去旅个游啊
正2:依我说呀,就在里水那旮旯溜达溜达就行了
主:啊,恭喜手机尾号为110119的朋友获得本期节目的特等奖,奖品是北京野生动物园一日游,括弧:门票自付,来回车票自费,早中晚三餐自备。吃叮叮当当纳米奶糖,好运伴君有。(2秒停顿)一般人我不告诉他~~节目继续。
正1:笑是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成分,再给对方辩友打个比方,对方辩友吃过红烧肉吧,红烧肉里头能够没有酱油吗?
反1:我要提醒对方辩友的是:你这个问题和本场辩论赛毫无关系。但我可以明确回答你的是,做红烧肉完全可以没有酱油。
正1:没有酱油的红烧肉怎么还能称之为红烧肉呢?
反2:哎,对方辩友显然对红烧肉造诣不深,没有酱油怎么了?(天天美食语调)我们可以把糖盐淀粉酸枣混合加二两,放入花椒1/2茶匙(3克),胡椒粉1/2茶匙(3克),葱1根,姜1块,料酒2茶匙(10毫升),香菜少许,油60克,葱姜蒜剁碎,250克胫骨肉放在锅里。(做动作)
反1:哇!降龙十八蒸~
反2:好了,起锅,
反1:吃前摇一摇,味道好及了~!
正1:大家听听,我的天呢!对方辩友居然把红烧肉和粉蒸肉混为一谈了。
反2:粉、粉蒸肉怎么了?
(反2打反1的胳膊,求援)
反1:恩、恩,是啊,粉蒸肉怎么了?粉蒸肉也好吃啊!
反2:对,粉蒸肉也很好吃,你们没吃过吗?
主: 肉好吃 ,素菜也要多吃 ,这样营养才能均衡(举牌子--肯德基)你们怎么又跑到厨房里去了,红烧肉和粉蒸肉跟苦苦笑笑有关系吗?真是的,重来。
正1:我们的笑声可以穿云裂石。
反1:我们的哭声可以撕心裂肺。
正2:兄弟再相逢,一笑泯恩仇,笑可以消除隔阂,化解仇恨。
反2:老乡见老乡,两眼泪汪汪。还有我国体育健儿为国争光,取得令世人瞩目的成绩,当胸前挂着金灿灿的奥运金牌,望着鲜红的五星红旗冉冉升起的时刻,他们总是热泪盈眶。可见,哭是真情表露的最佳方式。
正1:即将在北京举行的2008奥运会让全体华夏儿女引以为荣,期间将有上万名志愿者会喜上眉梢、笑挂嘴角地为届时前来北京的国际友人提供无微不至的帮助,充当笑的使者。难道对方辩友有什么反对的吗?
反1 (站起来后不知怎么回答,问反2):怎么说?
反2对反1:你说你的,问我干什么?
反1对正1:你说你的,问我干什么?
正1:听君一言胜读十年书,使我身心俱碎、如沐春风,自叹弗如啊!差点让我笑得流出眼泪来。
反1:对!大家都知道了喜极而泣、乐极生悲,可见笑的两个极端都是哭,这又做何解释?
(正1和正2同时站起来,看到对方站起来了,又同时坐下。)
正1对正2:你说吧。
正2对正1:凭什么让我说,你站起来你不说?
正1对正2:你也站起来了呀,你怎么不说?
正2对正1:你以后不说就别站起来。
正1对正2:我现在不站起来,你说呀。
正2对正1:我要知道说什么还用得着和你废话?
主:哎!你们怎么自己就吵起来了?重来。
正2:我们相声小品演员的使命就是将笑声传遍千家万户,难道对方辩友对这个还有疑义吗?
反1:《艺术人生》节目的每位嘉宾都被朱军弄哭,但大家还都争着抢着想上呢,可见哭的魅力更大。
(正2站起来边指指点点边啊啊啊啊,后坐下。)
反1:对方辩友是不是理亏词穷了,没话说了吧?
正2:我刚才的意思是说:啊!说了你也不明白,你这种智商的人理解起来有困难。
反2:你属猪八戒的——倒打一耙是不是?我们相声界全是精英,相声已经有上百年的悠久历史,你们小品才几年呢?
正1:乌龟活的时间再长也跑不过刚满月的兔子。
反1:瞧瞧你们小品界还有什么人才,稍微长得像样点的都去打打打打打劫去了。就拿你俩来说吧,就是一个黄瓜一个地瓜。
主:说话怎么这么没有礼貌,一点素质都没有,不能人家长得像什么就说人家是什么吧?
正1:还是主席说话公道。(意识到主持人说的话不对)啊?
正2:我们俩就是黄金搭档~~
正1正2:yeah
正1:今年过节不收礼~
正2:收礼只收脑白金~
反1:还黄金搭档呢?我就奇怪了啊,怎么一个黄瓜+一个地瓜他咋就成黄金黄金搭档了呢~
正1:就你们俩在一起就是一位港台歌手的名字。
反2:谁?
正1:伍佰嘛。
反1:你不是摆明说我们两个二百五吗?
主:不许进行恶意语言攻击。
正2:男人吵架,女人别插嘴。
(主持人吹响喇叭)
主:时间到,双方停止发言。现在我来总结今天的比赛:今天的辩论赛在祥和的气氛中进行,双方辩手都友好而且有力地阐明了自己的观点,真是婆说婆有理,公说公有理,双方旗鼓相当,难分伯仲。吃叮叮当当绿色纳米奶糖精彩每一天。稍后评委团将商议决定本次辩论赛的冠军,观众朋友们稍后再见!
视频教程
1、先准备好剪刀、红色和粉色卡纸(新手需要多准备几张);
2、取出一张红色卡纸,将卡纸规整对折;
3、再沿“纸脊”剪开卡纸,最后预留 5 厘米。
4、再把卡纸卷几下,使其看起来有弧形;
5、再把卷住的卡纸打开,首尾相接,用双面胶粘到一起,就成了一个圆筒形;
6、再把粘好的圆筒往下压,再用手慢慢调整纸条的弧度,灯笼的主体部分就制作完成了;
7、用针线、一次性筷子把灯笼两头用针穿上几条线,把线打上结;
8、把一头的线绑上一根小木棍,可以作为灯笼的提手;
9、再把两种颜色的卡纸用剪刀剪成细条,混合作为灯笼的流苏;
10、把灯笼的流苏绑到制作好的主体部分,灯笼就制作完成了。
灯笼的来历
第一种说法:元宵节挂灯笼的习俗始于东汉时期,东汉明帝刘庄提倡佛教,听说佛教有正月十五僧人观佛舍利、点灯敬佛的礼仪,因此就命令这一天皇宫和寺庙都挂上灯。该习俗在之后的发展中,慢慢就变成了一项比较重大的节日,人们在这一天点灯是为了庆祝国泰民安,人民幸福安康。
1 元宵节的来历,故事,
元宵节来来历:
元宵节是自我国的传统节日,早在两千多年前的西汉时就有了。
元宵赏灯始于东汉明帝时期。因汉明帝提倡佛法,恰逢蔡愔从印度求得佛法归来,蔡愔称印度摩揭陀国每逢正月十五,僧众云集瞻仰佛舍利,是参佛的吉日良来,蔡愔称印度摩揭陀国每逢正月十五,僧众云集瞻仰佛舍利,是参佛的吉日良辰。
汉明帝为了弘扬佛法,于是下令正月十五夜在宫中和寺院“燃灯表佛”。因此,正月十五夜燃灯的习俗,随着佛教文化影响的扩大及道教文化的加入,逐渐在我国流传下来。
此后,这种佛教礼仪节日逐渐扩展成民间盛大的节日。该节日经历了由宫廷到民间,由中原到全国的发展过程。
元宵节故事:
还有一种说法,即元宵节起源于火把节。汉代民众在乡间田野持火把驱赶虫兽,希望减轻虫害,祈祷获得好收成。隋唐宋以来,更是盛极一时。参加歌舞者达数万人,从第一天黄昏始至第二天天黑为止。
直至今天,我国西南一些地区的人们还在正月十五用芦柴或树枝做成火把,成群结队高举火把在田头或晒谷场跳舞。
随着社会和时代的变迁,元宵节的风俗习惯有了较大的变化,但至今仍是我国民间的传统节日。
2 元宵节的由来有哪些历史故事
元宵节的由来的历史故事:
传说一:
宵节是汉文帝时为纪念“平吕”而设。相传吕后一系在吕后死后害怕大全旁落,密谋叛乱,宗室齐王刘囊联合开国老臣周勃一起平定了“诸吕之乱”。平乱之后,众臣拥立刘邦的第二个儿子刘恒登基,称汉文帝。文帝深感太平盛世来之不易,便把平息“诸吕之乱”的正月十五,定为与民同乐日,京城里家家张灯结彩,以示庆祝。从此,正月十五便成了一个普天同庆的民间节日--“闹元宵”。
传说二:
元宵节又称“上元节”,是人们庆祝一年中第一次的月圆之夜。据道教的“三元说”,正月十五日为上元节,七月十五日为中元节,十月十五日为下元节。主管上、中、下三元的分别为天、地、人三官,天官喜乐,故上元节要燃灯。元宵燃灯放烟火的习俗就是从这个说法来的。
传说三:
元宵节起源于“火把节”,汉代民众在乡间田野持火把驱赶虫兽,希望减轻虫害,祈祷获得好收成。直到今天,中国西南一些地区的人们还在正月十五用芦柴或树枝做成火把,成群结队高举火把在田头或晒谷场跳舞。隋、唐、宋以来,更是盛极一时。参加歌舞者足达数万,从昏达旦,至晦而罢。当随着社会和时代的变迁,元宵节的风俗习惯早已有了较大的变化,但至今仍是中国民间传统节日,火把也逐渐变为了彩灯。
自唐朝中期以来,元宵节发展成为了我国全民性的狂欢节,因此元宵节是把传统节日习俗体现得最为彻底和典型的传统节日。
3 关于元宵节来历的故事
据《僧史略》载,佛祖释迦牟尼示现神变、降伏神魔是在西方12月30日,即东土正月十五日,为纪念佛祖神变,此日需举行燃灯法会。东汉明帝时,摩腾竺法兰东来传教,汉明帝就敕令正月十五佛祖神变之日燃灯,并亲自到寺院张灯,以示礼佛。
自此以后,元宵灯便蔚然成风。”但是也有学者认为,此种观点站不住脚,认为佛教只是在这一天利用人们的节庆气氛来扩大自己的影响。
元宵节的节期与节俗活动,是随历史的发展而延长、扩展的。就节期长短而言,汉代才一天,到唐代已为三天,宋代则长达五天,明代更是自初八点灯,一直到正月十七的夜里才落灯,是中国历史上最长的灯节,与春节相接,白昼为市,热闹非凡。
4 元宵节的由来有哪些历史故事
正月是农历的元月,古人称夜为“宵”,所以称正月十五为元宵节。正月十五日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也是一元复始,大地回春的夜晚,人们对此加以庆祝,也是庆贺新春的延续。元宵节又称为“上元节”。
元宵节吃元宵的习俗大约形成于宋代。据记载,唐朝时,元宵节吃“面茧”“圆不落角”。到了南宋,出现了“乳糖圆子”,这应该就是汤圆的前身。宋代周必大所写的《元宵煮浮圆子》诗,里面有“星灿乌云里,珠浮浊水中”的诗句。及至明朝,“元宵”的称呼就比较多了。
元宵一开始多被称为“汤圆”,因为它开锅之后漂在水上,煞是好看,让人联想到一轮明月挂在云空。天上明月,碗里汤圆,家家户户团团圆圆,象征着团圆吉利。因此,吃元宵表达的是人们喜爱阖家团圆的美意。调查同时也显示中国人对传统节日的传承和热爱,也是对中国文化的一种热爱。吃元宵要吃出不一样的味道。
相传,远古时候玉皇大帝为了一统天下,特派灶神菩萨长驻人间了解民情,每月逢三上天回禀。有年夏历冬月二十三日,灶神菩萨向玉帝回禀道:“人间百姓一年三百六十五天都吃的是粗茶淡饭。每日辛勤劳动,从不歇息,长此下去,我担心庶民们会因过度疲劳累坏身体,不能生产,必将影响贡献。”玉帝闻奏即命群臣共商良策。太白金星奏道:“大王可命衲陀祖师下凡,给百姓们吃些药,叫他们慢慢地发起病来,自然就会休息。”玉帝准奏,使命衲陀祖师下凡照此办理。
夏历腊月初八早上,衲陀祖师就偷偷在百姓们的饭锅里丢下了疯人药,药一下锅就变成大豆、豌豆、蒜苗、豆腐和肉颗颗,百姓们吃了,果真慢慢地“疯”了起来:女的缝新衣、绣花鞋,男的杀猪、宰羊,都不想下地干活。过了腊月二十四日,疯人药性大发。人们就东家请人吃饭,西家邀客喝酒。到了腊月三十日中午,百姓们都拿出各种好吃的食物,围在桌旁,全家人大吃大喝起来。从正月初一起,男女老少不光吃好的,而且整日穿红着绿到处玩耍。有的画着花脸,敲锣打鼓四处游街;有的邀邀约约带着礼品,八方去拜年。
正月十三日,灶神菩萨上天奏道:“大王,不好了,百姓们全疯了!光吃光耍,一样活不干,这样下去,如何得了。”玉帝闻奏,十分惊诧,即命群臣再议良策。太白金星又奏:“若要治好百姓疯病,可令药王菩萨设法。”玉帝准奏,即令药王菩萨下凡治理。
正月十四日晚,药王菩萨就将百姓的夜餐变成了汤圆,里面放些芝麻、核桃、白糖等清醒剂,百姓们吃了,第二天早上疯病全好了,家家照旧男耕女织,恢复了往常的劳动。
就这样周而复始地延续下去,就形成了过年的习惯。
元宵节来历
元宵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早在2000多年前的西汉就有了,元宵赏灯始于东汉明帝时期,明帝提倡佛教,听说佛教有正月十五日僧人观佛舍利,点灯敬佛的做法,就命令这一天夜晚在皇宫和寺庙里点灯敬佛,令士族庶民都挂灯。以后这种佛教礼仪节日逐渐形成民间盛大的节日。该节经历了由宫廷到民间,由中原到全国的发展过程。
在汉文帝时,已下令将正月十五定为元宵节。汉武帝时,“太一神”的祭祀活动定在正月十五。(太一:主宰宇宙一切之神)。司马迁创建“太初历”时,就已将元宵节确定为重大节日。
另有一说是元宵燃灯的习俗起源于道教的“三元说”;正月十五日为上元节,七月十五日为中元节,十月十五日为下元节。主管上、中、下三元的分别为天、地、人三官,天官喜乐,故上元节要燃灯。
元宵节的节期与节俗活动,是随历史的发展而延长、扩展的。就节期长短而言,汉代才一天,到唐代已为三天,宋代则长达五天,明代更是自初八点灯,一直到正月十七的夜里才落灯,整整十天。与春节相接,白昼为市,热闹非凡,夜间燃灯,蔚为壮观。特别是那精巧、多彩的灯火,更使其成为春节期间娱乐活动的高潮。至清代,又增加了舞龙、舞狮、跑旱船、踩高跷、扭秧歌等“百戏”内容,只是节期缩短为四到五天。
关于元宵节的来历,民间还有几种有趣的传说:
1关于灯的传说
传说在很久以前,凶禽猛兽很多,四处伤害人和牲畜,人们就组织起来去打它们, 有一只神鸟困为迷路而降落人间,却意外的被不知情的猎人给射死了。天帝知道后十分震怒,立即传旨,下令让天兵于正月十五日到人间放火,把人间的人畜财产通通烧死。 天帝的女儿心地善良,不忍心看百姓无辜受难,就冒着生命的危险,偷偷驾着祥云来到人间,把这个消息告诉了人们。众人听说了这个消息,有如头上响了一个焦雷。吓得不知如何是好,过了好久,才有个老人家想出个法子,他说:「在正月十四、十五、十六日这三天,每户人家都在家里张灯结彩、点响爆竹、 燃放烟火。这样一来,天帝就会以为人们都被烧死了」。
大家听了都点头称 是,便分头准备去了。到了正月十五这天晚上,天帝往下一看,发觉人间一片红光,响声震天,连续三个夜晚都是如此,以为是大火燃烧的火焰,以中大快。人们就这样保住了自己的生命及财产。为了纪念这次成功,从此每到正月十五,家家户户都悬挂灯笼,放烟火来纪念这个日子。
2汉文帝时为纪念“平吕”而设
另一个传说是元宵节是汉文帝时为纪念“平吕”而设。汉高祖刘邦死后,吕后之子刘盈登基为汉惠帝。惠帝生性懦弱,优柔寡断,大权渐渐落再吕后手中.汉惠帝病死后吕后独揽朝政把刘氏天下变成了吕氏天下,朝中老臣,刘氏宗室深感愤慨,但都惧怕吕后残暴而敢怒不敢言.
吕后病死后,诸吕惶惶不安害怕遭到伤害和排挤。于是,在上将军吕禄家中秘密集合,共谋作乱之事,以便彻底夺取刘氏江山。
此事传至刘氏宗室齐王刘囊耳中,刘囊为保刘氏江山,决定起兵讨伐诸吕随后与开国老臣周勃,陈平取得联系,设计解除了吕禄,“诸吕之乱”终于被彻底平定.
平乱之后,众臣拥立刘邦的第二个儿子刘恒登基,称汉文帝.文帝深感太平盛世来之不易,便把平息“诸吕之乱”的正月十五,定为与民同乐日,京城里家家张灯结彩,以示庆祝。从此,正月十五便成了一个普天同庆的民间节日——“闹元宵”。
3东方朔与元宵姑娘
这一则传说与吃元宵的习俗有关:相传汉武帝有个宠臣名叫东方朔,他善良又风趣。有一天冬天,下了几天大雪 ,东方朔就到御花园去给武帝折梅花。刚进园门,就发现有个宫女泪流满面准备投井。东方朔慌忙上前搭救,并问明她要自杀的原因。原来,这个宫女名叫元宵,家里还有双亲及一个妹妹。自从她进宫以后,就再也无缘和家人见面。每年到了腊尽春来的时节,就比平常更加的思念家人。觉得不能在双亲跟前尽孝,不如一死了之。东方朔听了她的遭遇,深感同情,就向她保证,一定设法让她和家人团聚。
一天,东方朔出宫在长安街上摆了一个占卜摊。不少人都争着向他占卜求卦。不料,每个人所占所求,都是“正月十六火焚身”的签语。一时之间,长安里起了很大恐慌。人们纷纷求问解灾的办法。东方朔就说:“正月十三日傍晚,火神君会派一位赤衣神女下凡查访,她就是奉旨烧长安的使者,我把抄录的偈语给你们,可让当今天子想想办法。”说完,便扔下一张红帖,扬长而去。老百姓拿起红帖,赶紧送 到皇宫去禀报皇上。
汉武帝接过来一看,只见上面写着:“长安在劫,火焚帝阙,十五天火,焰红宵夜”,他心中大惊,连忙请来了足智多谋的东方朔。东方朔假意的想了一想,就说:“听说火神君最爱吃汤圆,宫中的元宵不是经常给你做汤圆吗?十五晚上可让元宵做好汤圆。万岁焚香上供,传令京都家家都做汤圆,一齐敬奉火神君。再传谕臣民一起在十五晚上挂灯,满城点鞭炮、放烟火,好像满城大火,这样就可以瞒过玉帝了。 此外,通知城外百姓,十五晚上进城观灯,杂在人群中消灾解难”。武帝听后,十分高兴,就传旨照东方朔的办法去做。
到了正月十五日长安城里张灯结彩,游人熙来攘往,热闹非常。宫女元宵的父母也带着妹妹进城观灯。当他们看到写有“元宵”字样的大宫灯时,惊喜的高喊:“元宵!元宵!”, 元宵听到喊声,终于和家里的亲人团聚了。
如此热闹了一夜,长安城果然平安无事。汉武帝大喜,便下令以后每到正月十五都做汤圆供火神君,正月十五照样全城挂灯放烟火。因为元宵做的汤圆最好,人们就把汤圆叫元宵,这天叫做元宵节。
话灯联
元宵张灯是我国人民的传统习俗。古往今来,不仅有大量脍炙人口的元宵咏灯诗,而且也留下了无数情趣盎然的元宵吟灯联。
北宋时,有个叫贾似道的人镇守淮阴(今扬州)时,有一年上元灯节张灯,门客中有人摘唐诗诗句作门灯联牶“天下三分明月夜,扬州十里小红楼。”据说,此联为我国最早的灯联。此后历代都有人争相效仿,在大门或显眼的柱子镶挂壁灯联、门灯联,不仅为元宵佳节增添了节日情趣,也为赏灯的人们增加了欣赏的内容。
被称为“父子双学士,老小二宰相”的清代安徽桐城人张英、张廷玉,皆能诗善对。有一年元宵佳节,张府照例张灯挂彩,燃放鞭炮。老宰相出联试子牶“高烧红烛映长天,亮,光铺满地。”小廷玉思索时听到门外一声花炮响,顿时领悟,对曰牶“低点花炮震大地,响,气吐冲天。”对仗工整,天衣无缝,堪称妙对。
最为人津津乐道的恐怕是北宋王安石妙联为媒的故事了。王安石20岁时赴京赶考,元宵节路过某地,边走边赏灯,见一大户人家高悬走马灯,灯下悬一上联,征对招亲。联曰牶“走马灯,灯走马,灯熄马停步。”王安石见了,一时对答不出,便默记心中。到了京城,主考官以随风飘动的飞虎旗出对牶“飞虎旗,旗飞虎,旗卷虎藏身。”王安石即以招亲联应对出,被取为进士。归乡路过那户人家,闻知指亲联仍无人对出,便以主考官的出联回对,被招为快婿。一副巧合对联,竟成就了王安石两大喜事。
传说明成祖朱棣于某年元宵节微服出游,遇一秀才,谈得颇投机。朱棣出上联试他才情,联云:“灯明月明,灯月长明,大明一统。”那秀才立即对出下联牶“君乐民乐,君民同乐,永乐万年。”“永乐”是明成祖年号,朱棣大喜,遂赐他为状元。
传说,有一年元宵节,乾隆皇帝带着一群文武大臣,兴致勃勃前去观看灯会。左看各种灯笼五颜六色,美不胜收;右瞧各种灯笼别致风趣,耐人寻味。看到高兴时,乾隆皇帝陪他的大臣们也出了一谜联,让大家猜一猜。随同的学士纪晓岚稍思片刻,就挥笔在宫灯上写了一副对联
黑不是,白不是,红黄更不是。和狐狼猫狗仿佛,既非家畜,又非野兽。
诗不是,词不是,论语也不是。对东西南北模糊,虽为短品,也是妙文。
乾隆皇帝看了冥思苦想,文武大臣一个个抓耳挠腮,怎么也猜不出来,最后还是纪晓岚自己揭了谜底:猜谜。
赏灯诗
“一曲笙歌春如海,千门灯火夜似昼”。历代文人墨客赞美元宵花灯的诗句数不胜数,如今读来仍趣味无穷。
唐代时,元宵放灯已发展成为盛况空前的灯市。京城“作灯轮高二十丈,衣以锦绮,饰以金银,燃五万盏灯,簇之为花树”。唐代诗人苏味道的《正月十五夜》诗云牶“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暗尘随马去,明月逐人来。”描绘了灯月交辉,游人如织,热闹非凡的场景。唐代诗人张悦也曾用诗赞道牶“花萼楼门雨露新,长安城市太平人。龙衔火树千灯焰,鸡踏莲花万岁春。”把元宵节赏灯的情景描述得淋漓尽致。李商隐则用“月色灯光满帝城,香车宝辇溢通衢”的诗句,描绘了当时观灯规模之宏大。值得称道的,还应首推唐代诗人崔液的《上元夜》牶”玉漏铜壶且莫催,铁关金锁彻明开;谁家见月能闲坐,何处闻灯不看来。”这里虽没有正面描写元宵盛况,却蕴含着十分欢乐愉悦热烈熙攘的场景。
宋代的元宵夜更是盛况空前,灯市更为壮观。苏东坡有诗云牶“灯火家家有,笙歌处处楼。”范成大也有诗写道牶“吴台今古繁华地,偏爱元宵影灯戏。”诗中的“影灯”即是“走马灯”。大词人辛弃疾曾有一阙千古传诵的颂元宵盛况之词牶“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花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风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明代更加铺张,将元宵放灯从三夜改为十夜。唐伯虎曾赋诗盛赞元宵节,把人们带进迷人的元宵之夜。诗曰牶“有灯无月不误人,有月无灯不算春。春到人间人似玉,灯烧月下月似银。满街珠翠游春女,沸地笙歌赛社神。不展芳樽开口笑,如何消得此良辰。”
清代元宵热闹的场面除各种花灯外,还有舞火把、火球、火雨等。阮元有羊城灯市诗云:“海螯云凤巧玲珑,归德门明列彩屏,市火蛮宾余物力,长年羊德复仙灵。月能彻夜春光满,人似探花马未停;是说瀛洲双客到,书窗更有万灯青。”清代诗人姚元之写的《咏元宵节》诗牶“花间蜂蝶趁喜狂,宝马香车夜正长。十二楼前灯似火,四平街外月如霜。”更是生动、精彩别致。
充满诗情和浪漫色彩的元宵节,往往与爱情连在一起。历代诗词中,就有不少诗篇借元宵抒发爱慕之情。北宋欧阳修词“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不见去年人,泪满春衫袖。”抒写了对情人的思念之苦。
食 俗
元宵佳节除了观灯游艺之外,食俗也令人十分神往。油锤元宵节的食品出现于唐宋时的有油锤,宋代《岁时杂记》中说:“上元节食焦锤最盛且久。”说明油锤为宋代的汴中(今河南开封)元宵节的节日食品。油锤是一种什么样的食品呢?据宋代的《太平广记》记载:油热后从银盒中取出锤子馅。用物在和好的软面中团之。将团得锤子放到锅中煮熟。用银策捞出,放到新打的井水中浸透。再将油锤子投入油锅中,炸三五沸取出。吃起来“其味脆美,不可言状”。原来唐宋时的油锤就是后世所言的炸元宵,此记载可作今日研制“仿唐菜”时参考。油锤经过一千多年的发展,其制法与品种已颇具地方特色,仅广东一省,便有番属的“通心煎堆”、东莞的“碌堆”、九江的“煎堆”等等,真可谓唐宋食风今犹在。
元宵又名汤圆、说团、圆子等。元宵节吃汤圆,最早见南宋诗人宋必大的《平园续稿》,书中有“元宵煮食浮阔子,前辈似未曾赋此”的记载。宋时的浮圈子,亦名汤团。到南宋,仅临安的上元节食品,便有乳糖圆子、山药圆子、珍珠圆子、澄沙圆子、金桔水团、澄粉水团和汤圆等。那么,这类似米粉为料的“圆子”为什么能成为上元的应节食品呢?原来,元宵节必吃元宵,以取“团团如月”的吉祥意思。至明代,元宵作为上元节的食品在北京已很常见。其制法是糯米细面,内用核桃仁、白糖、玫瑰为馅,洒水滚成,如核桃大,即东南所称汤圆也。清代时,御膳房所制的宫廷风味“八宝元宵”。早在康熙年间即为朝野所传闻。名剧《桃花扇》的作者孔尚任对八宝元宵曾有这样的诗句牶“紫云茶社斟甘露,八宝元宵效内做。”元宵发展到今天,已形成地区有别,风味各异,丰富多彩的特点。面灯也叫由面盏,是用面粉做的灯盏,多流行于北方地区。面灯的形式多种多样,有的做灯盏十二斗(闰年十三只),盏内放食油点燃,或将面灯放锅中蒸,视灯盏灭后盏内余油的多寡或蒸熟后盏中留水的多少以卜来年十二个月份的水、旱情况,这在科学不发达的年代,其做法是可以理解的。如清乾隆年间陕西《锥南县志》载牶“正月十五,以荞麦面蒸盏燃灯,按十二月,以卜雨降。”表达了人们祈求风调雨顺的愿望。面灯在正月十六落灯之日煮或蒸而食之。清咸丰年间,山西《澄城县志》载牶“正月十五日蒸荞麦面为灯盏,注油燃灯,次早食之。”目前农村仍有此俗。
面条为元宵灯节落灯这天晚餐的食品。古有“上灯元宵,落灯面,吃了以后望明年”民谚。这一食俗多流行于长江以北地区。《仪徽岁时记》载:“(正月)十八落灯,人家啖面,俗谓‘上灯圆子落灯面’,各家自为宴志庆。”落灯时吃面条寓意喜庆绵绵不断之意。
粘糕又名年糕。元宵节除元宵、面条外,还有吃粘糕的。唐代名医孙思邈的《备急千金要方·食治》载牶“自梁米,昧甘、微寒、无毒、除热、益气。”唐代之后,元代也有元宵节食糕的记载。
糟羹浙江台州一带每年正月十四看过花灯之后食糟羹,用肉丝、冬笋丝、香菇、木耳、鲜蜻、豆干、油泡、川豆板、菠菜等炒熟,再加入少许来米粉,煮成带咸味的糊状食品。正月十五喝的糟羹为甜的,用番薯粉或藕粉配上莲子、甜枣、桂圆等做成。
此外,浙江浦江一带吃馒头、麦饼。馒头为发面,麦饼为圆形,取“发子发孙大团圆”之意。
吃元宵
正月十五吃元宵,“元宵”作为食品,在我国也由来已久。宋代,民间即流行一种元宵节吃 的新奇食品。这种食品,最早叫“ 浮元子”后称“元宵” ,生意人还美其名曰“元宝” 。元宵即"汤圆"以白糖、玫瑰、芝麻、豆沙、黄桂、核桃仁、果仁、枣泥等为馅,用糯米粉包成圆形,可荤可素,风味各异。可汤煮、油炸、蒸食,有团圆美满之意。陕西的汤圆不是包的,而是在糯米粉中"滚"成的,或煮司或油炸,热热火火,团团圆圆。
观 灯
汉明帝永平年间(公元58--75),因明帝提倡佛法,适逢蔡愔从印度求得佛法归来,称印度摩喝陀国每逢正月十五,僧众云集瞻仰佛舍利,是参佛的吉日良辰。汉明帝为了弘扬佛法,下令正月十五夜在宫中和寺院"燃灯表佛"。此后,元宵放灯的习俗就由原来只在宫廷中举行而流传到民间。即每到正月十五,无论士族还是庶民都要挂灯,城乡通宵灯火辉煌。
元宵放灯的习俗,在唐代发展成为盛况空前的灯市,当时的京城长安已是拥有百万人口的世界最大都市,社会富庶。在皇帝的亲自倡导下,元宵灯节办得越来越豪华。中唐以后,已发展成为全民性的狂欢节。唐玄宗(公元685--762)时的开元盛世,长安的灯市规模很大,燃灯五万盏,花灯花样繁多,皇帝命人做巨型的灯楼,广达20间,高150尺,金光璀璨,极为壮观。
宋代,元宵灯会无论在规模和灯饰的奇幻精美都胜过唐代,而且活动更为民间化,民族特色更强。以后历代的元宵灯会不断发展,灯节的时间也越来越长,。唐代的灯会是"上元前后各一日",宋代又在十六之后加了两日,明代则延长到由初八到十八整整十天。
到了清代,满族入主中原,宫廷不再办灯会,民间的灯会却仍然壮观。日期缩短为五天,一直延续到今天。
灯在台湾民间具有光明与添丁的涵义,点燃灯火有照亮前程之意,且台语灯与丁谐音代表生男孩,因此往昔元宵节妇女都会刻意在灯下游走,希望“钻灯脚生卵葩”(就是钻到灯下游走,好生男孩)。
舞 狮
舞狮子,是我国优秀的民间艺术,每逢元宵佳节或集会庆典,民间都以狮舞前来助兴。这一习俗起源于三国时期,南北朝时开始流行,至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据传说,它最早是从西域传入的,狮子是文殊菩萨的坐骑,随着佛教传入中国,舞狮子的活动也输入中国。狮子是汉武帝派张骞出使西域后,和孔雀等一同带回的贡品。而狮舞的技艺却是引自西凉的“假面戏”,也有人认为狮舞是五世纪时产生于军队,后来传入民间的。两种说法都各有依据,今天已很难判断其是非。不过,唐代时狮舞已成为盛行于宫廷、军旅、民间的一项活动。唐段安节《乐府杂寻》中说:“戏有五方狮子,高丈余,各衣五色,每一狮子,有十二人,戴红抹额,衣画衣,执红拂子,谓之狮子郎,舞太平乐曲。”诗人白居易《西凉伎》诗中对此有生动的描绘:“西凉伎,西凉伎,假面胡人假狮子。刻木为头丝作尾,金镀眼睛银帖齿。奋迅毛衣摆双耳,如从流沙来万里。”诗中描述的是当时舞狮的情景。
在一千多年的发展过程中,狮舞形成了南北两种表演风格。北派狮舞以表演“武狮”为主,即魏武帝钦定的北魏“瑞狮”。小狮一人舞,大狮由双人舞,一人站立舞狮头,一人弯腰舞狮身和狮尾。舞狮人全身披包狮被,下穿和狮身相同毛色的绿狮裤和金爪蹄靴,人们无法辨认舞狮人的形体,它的外形和真狮极为相似。引狮人以古代武士装扮,手握旋转绣球,配以京锣、鼓钹、逗引瑞狮。狮子在“狮子郎”的引导下,表演腾翻、扑跌、跳跃、登高、朝拜等技巧,并有走梅花桩、窜桌子、踩滚球等高难度动作。南派狮舞以表演“文狮”为主,表演时讲究表情,有搔痒、抖毛、舔毛等动作,惟妙惟肖,逗人喜爱,也有难度较大的吐球等技巧。南狮以广东为中心,并风行于港澳,东南亚侨乡。南狮虽也是双人舞,但舞狮人下穿灯笼裤,上面仅仅披着一块彩色的狮被而舞。和北狮不同的是“狮子郎”头戴大头佛面具,身穿长袍,腰束彩带,手握葵扇而逗引狮子,以此舞出各种优美的招式,动作滑稽风趣。南狮流派众多,有清远、英德的“鸡公狮”,广州、佛山的“大头狮”,高鹤、中山的“鸭嘴狮”,东莞的“麒麟狮”等。南狮除外形不同外,尚有性格不同。白须狮舞法幅度不宽、花色品种不多,但沉着刚健,威严有力,民间称为“刘备狮”。黑须红面狮,人称“关公狮”,舞姿勇猛而雄伟,气概非凡。灰白胡须狮,动作粗犷好战,俗称“张飞狮”。狮子为百兽之尊,形象雄伟俊武,给人以威严、勇猛之感。古人将它当作勇敢和力量的象征,认为它能驱邪镇妖、保佑人畜平安。所以人们逐渐形成了在元宵节时及其他重大活动里舞狮子的习俗,以祈望生活吉祥如意,事事平安。
作者\ 编辑部
编按: 元宵节是新年后第一个月圆之夜,是祈福祥和的大好日子,当天少不了猜灯谜、吃元宵、赏花灯等活动,而且在早期封建社会中,未婚男女藉著赏花灯交流情谊、物色对象,因此也被称为中国的情人节。不过,在这个传统佳节还是存有许多禁忌,不管信不信,这些事情最好还是要避免。
推荐阅读:2020元宵节猜灯谜,全家一起来挑战!
一 避免去阴气重的地方
不要去墓园坟场或是医院等地,这些地方大多阳气不旺,尤其是身子本来就不好的人,少去就能少沾惹些晦气。
二 不弄破衣服、 黑白两色
注意千万不要弄破衣服,如果弄破会霉运缠身一整年。也要避免穿白色和黑色的衣服,这两种颜色与死亡有关,所以元宵节穿这两种颜色的服装的话显得不吉利。
三 不能洗头发
元宵节在广东习俗里,「发」与「发」的发声接近,故为运气和财路的象征,自古也流传元宵节这天不宜洗发、剪发的说法。
四 不口出恶言
春节最后一天要说好话,新的一年好运才能延续。如果在元宵节时说脏话或吵架,代表今年容易祸从口出,导致不经意说错话而带来祸事。
五 不让小孩过度哭闹
元宵节在传统文化上有另一重要意义,这天是天官大帝之生辰,天官大帝喜欢热闹,因此父母也要尽量减少孩童过度哭闹,如果小孩哭闹得太厉害,再带孩子到庙里祈福。
六 不要丢失财物或借钱给他人
元宵节当天少带金钱在身上,因为如果丢失财物,意味着自己没有能力照顾好自己的口袋,新的一年会抓不住机遇。也要避免借钱给别人,尤其是有目的性,像是为了增加利息而借钱等含贪念的借贷往来,这象征着你今年的好运与财运也会跟着被借走。
七 禁杀生
元宵节这天要心存慈悲不宜杀生见血,如果存著贪心而杀生,代表未来一年也容易破财或有血光之灾。
推荐阅读:必读拜地基主禁忌!如何正确祭拜地基主?
八 不让米缸见底
这天米缸要补满,如果米缸见底断炊,也象征著接下来的一年,工作跟财运都比较容易出现问题。
九 室内应保持明亮
这天客厅或大门若太昏暗,代表家里今年运势将黯淡。客厅应保持整日明亮,可在大门口点灯或挂灯笼等,象征家里新年圆满丰收、运势光明。
在民间传统中,上元天官大帝主掌天界诸仙升降之职及赐与凡间众生福分,地位极为崇高,神格仅次于天公玉皇大帝,故在农历正月十五日上元天官大帝圣诞这天称之为上元节(元宵节)。
上元节日期为农历正月十五日,也是新的一年第一次月圆之夜,「上元」便含有此意。在这一天,天官大帝会下人间,判定人的罪福,故称天官赐福,因此也是祈求三官大帝赐予福气安康、解去厄运、免除灾难、求财补库的好日子。
补财库
道教有一说,说人一生中的财库分为天库、地库、水库,其中水库掌管今世的财富,为了留住财富,就必须要补财库。民间认为上元、中元、下元这三元节都是补财库的最佳时机,尤其如果在上元节这天补财库的话,那么整年就会财运亨通。
1 准备红包袋里面放188元(一发发),然后选择有纳财日的吉时,在家或者上班的地点附近的土地公庙过火,之后就把红包随身携带。
2 每月初二、十六拜拜使用四色金、补运钱、天库钱、财神宝衣含疏文(整套财库金里都有),报上自己的生辰八字、住址、公司地址,请神明帮忙补库或土地公生日用补运钱来求财官双发。另请财神爷作主会事半功倍喔!
推荐阅读:2020全台元宵节一览:台北双主灯吸睛、台中宝可梦灯会、台南龙崎光节
祭拜
传统人们把元宵节当作是春节的最后一天,主要要拜天官大帝、祖先、地基主,尤其是天官大帝身份尊贵,因此人们会格外重视天官大帝的祭拜。
拜天官大帝 时间:吉时 准备供品:三牲、水果五种、茶水三杯、寿面三束(绑红线)、元宵三碗 准备金纸:天金、大寿金、寿金、刈金、土地公金、甲马
拜祖先 时间:接近中午时分 准备供品:三牲(猪肉、全鸡、全鱼/全鸭)或五牲(全猪或猪头尾、鸡、鸭、鱼、虾)、酒或茶水三杯、饭菜六碗、水果三种或五种、元宵 准备金纸:刈金、银纸
拜地基主 时间:傍晚或晚餐前(约下午三点) 准备供品:五味饭、茶水三杯、水果 准备金纸:刈金、银纸
挂灯笼、放天灯
最广为人知的传说是,从前有只神鸟误入凡间后被不知情的人们猎取,天帝知道后非常生气,决定在正月十五这天于凡间放火。人们得知后突发奇想,让每户人家在门前挂起红灯,燃放爆竹、焰火,天帝会以为人间已经失火,人们便以此躲过劫难。现在挂灯笼、赏花灯则变成全家大小享受幸福时光的活动。
而在台湾平溪及十分一带,早年经常遭到盗匪骚扰作乱,村民们只好移往山中躲避祸乱,等待土匪离去后,留守在村中的壮丁,就在夜间施放天灯做为信号,告知山上避难的村民可以下山回家了,也借此报平安,因此天灯又被称为祈福灯或平安灯,后来也逐渐演变成当地元宵节特有的习俗。
推荐阅读:元宵节3款环保手作灯笼,亲子自制手绘创意无价
吃元宵
虽然元宵和汤圆都长的白白圆圆的,但两者的口感及做法大不相同。汤圆是将湿糯米粉揉成团,再把馅料夹进去后,搓成一颗一颗的圆球状;而元宵是先将馅料切成小块,放在洒满干糯米粉的竹筛上滚来滚去,反复喷水让粉能够裹在馅料上,最后变成所谓的元宵。
正月十五吃元宵的习俗可追溯到宋代,当时称这种食物为圆子或浮圆子,从许多诗词中可看出它的珍贵。而由于元宵的外型象征幸福团圆,人们相信吃元宵能为家庭带来和睦平安。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