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前,有一个道士,他收藏了上千张茧纸,欲写一本秘笈。忽而一夜雷电交加,暴雨来袭,那上千张茧纸被雷火焚毁,道士吓惨了。第二日看时,却发现茧纸完好,但纸上隐隐出现黑灰色线迹,细如发丝,宛若用毛笔所画的龙蛇形象。
《水浒传》《红楼梦》写事情,真的如那道士被雷火所焚之茧纸,整体宛然,而行迹四布,笔走龙蛇,却蕴藏雷电暴雨,交叉纠缠,事迹斑斑。
话说潘金莲自从勾搭武松失败后,一腔欲火无处发泄,差点憋死,在即将焚毁的那一刻,小窗下,转来了西门大官人。一棍子打在头上,也把西门大官人打在了自己的床上。一棍子打来了一碗砒霜,吃药的人叫武大郎。
武大郎一命呜呼,去了黄泉,半夜风来,露出头给弟弟武二诉说冤情。
那一日,武松归来,潘金莲哭了。
她本来在欢笑,浓妆艳抹,正跟西门庆在楼上翻云覆雨,来呀快活呀,反正有大把时光。没想到武松推门进来,时光霎时变短了——
由笑变哭,本来就是一件难事,除非高级的演员,不然很难表现,潘大师顷刻之间,由欢笑变哭,真正的良心演技。你看她听见武松回来,一番忙乱,却井井有序,卸妆、变发型、换衣,然后才“哭”,而且哽哽咽咽。
哭这件事情,也有雄雌。情发乎中,无奈之时,放声大哭,苍苍茫茫的英雄凄凉之意,世间任何乐声无法表现的,难以描绘的,这是雄哭。用袖子半掩脸庞,声音哼哼唧唧像蚊子叫,流下的眼泪都是有目的的,要么引起同情挑拨是非,要么遮掩行迹支吾其词的,这是雌哭。此类雌哭,真的很烦人。但有些哭确实挺有作用的,比如男女朋友吵架,女孩的超级武器就是哭,女孩一哭,男的大都会心软,会哄她,这时候,两人之间无论有什么龃龉,都风消云散。这是符合自然规律的,观察可知,只要开始下雨,风一般都会停了。
妙的是武松,他听闻哥哥死讯,自己不哭也就算了,反倒劝嫂嫂“休哭”,这不是太薄情寡义了么?
不然,是因为他没到哭的时候,他劝潘嫂嫂别哭,是有话要问:我哥哥啥时候死的?医生有开死亡证明说是啥病么?吃的谁的药?
然后,潘嫂嫂泪流满面,一边哭一边说:
潘大师哭着撒谎,真的很好玩,武松走了一二十日,她也是一二十日,无日不日,心疼西门庆的肾,为西门大官人哭三声!“甚么药不吃过”,这句话是真正的实话,武大确实甚么药都吃了,包括砒霜都吃了,可就是死了呀。撇下潘大师,果然好苦好苦,苦得让人心疼,因为西门大官人号称“潘驴邓小闲”,驴啊,驴啊,潘嫂嫂承受着一个驴的家伙,苦苦承受了一二十日,再加上八九日,八九日之后还有好多日,可不是“好苦”么?
一般人,听闻亲人死讯,第一件事是伤心流泪,武松偏不,他等嫂嫂哭够了,点起灯烛,铺设酒肴,等到半夜三更,翻身拜起哥哥的英灵来,先许了个愿,对着空气说哥哥你要给我托梦呀,然后奠酒烧纸,“便放声大哭”,“哭得两边邻舍,无不恓惶。”
武松哭,当大声音,一声呼号,天地变色,四邻恓惶。而此时,潘嫂嫂也在里面“假哭”,只闻其声,却无人恓惶。
我不知有多少人参加过农村那种葬礼,那跪满一地的孝子,哭得还没潘金莲“假”,潘金莲至少是自愿的假哭。但现在的丧礼却是按部就班,井井有条的哭,需要受人摆布,有专人如婚礼上的司仪一般,大声喊:孝子,哭!然后才是一片哀声。何时该哭何时不哭,何时大声哭何时小声哭,都不由哭的人做主。
哭,是个技术活。丧哭,更是讲究技巧。据说孝女们哭的时候嘴里必须说话,所以你可以听见震动天地的哭声,夹杂着呜哩哇啦的说话声。我从小到大参加过的丧事不少,总结了一下,这种哭时说话的特点,基本上就是表达惋惜、埋怨、哀悼的话语。比如一边哭一边说:“你怎么就这么走了啊——!丢下年幼的娃娃——啊——啊——日子怎么过呀啊!你咋这么狠心啊啊啊——”。说话的内容,根据哭者的身份以及同死者之间的关系,都有不同。
当然,这些大都是雷声大雨点小的,金圣叹所谓之有声无泪之哭是也。该哭的时候,比演员们还入戏快,事情一完,立即恢复出厂设置,有说有笑,一如平常。我曾参加过一个老舅爷的丧事,那时候我给他抬棺材,他家人脉极旺,孝子们跪了白花花的一片,喊哭的人一声令下,立马哀声遍野,山谷里一片凄惨的回声。等得到“可以停一下”的指令,立马雨过天晴跪在那里说笑看手机打电话。还有一种是,一旦开声,便制止不住,一般是死者的女儿们表现突出,哭到天愁地惨,拉都拉不住,需要多人连抬带架才能弄走。
武大死后,武松只哭了三次,这是一次。
第二次是,拖过潘嫂嫂、绑了王婆,让她们跪在武大灵前,英雄洒泪,做了一篇《前祭武大郎文》,文字很短,只有十六个字,如下:
这篇祭文,只十六个字,字字如铁如刀,神武不可言说,却把潘嫂嫂吓得不轻,连哭都哭不出来了,假哭的本事早都忘得干干净净。然后武松开始耍流氓,一把揪着潘嫂嫂的脑袋放倒,两只脚踏住潘嫂嫂的两只胳膊,就像是骑在潘嫂嫂身上一样,不知道潘嫂嫂那时候心里想什么。在很早之前,她刚遇见武松的时候,她大概幻想过这情景,但当这情景来临,却是那么的吓人。
武松得寸进尺,“扯开胸脯衣裳”。这情景,潘嫂嫂也想了无数遍,那日下雪,她想进一切办法,用尽一切套路,就想着自动把胸脯衣裳扯开袒露在武松面前,可惜没成功。此时武松耍流氓,却主动扯开她的胸前衣裳,嫂嫂的衣裳,却被叔叔扯开。嫂嫂没有害羞,也没有快乐,而是吓得半死,因为叔叔实在太粗暴啦,她口口声声嗲声嗲气叫了那么多次的“叔叔”,此时狰狞狠毒的可怕,他要剜她的心。
此时的潘金莲,不知道有没有流泪,施耐庵没有写。 我想,她大概流泪了,那泪水,包含着太多情绪,伤心,愧疚,悔恨,惊恐,也许,还带着一点点快乐,觉得死在武松手里,毕竟也算是一种快乐,毕竟叔叔还是扯开了她的衣裳,她梦想成真了。
可是,来不及了。
她魂归阴世时,来陪她的,只有西门大官。他俩也许还在感激王婆的撮合,至少,世上多少情侣愿同年同月同日死,多少负心汉没做到,西门大官人做到了。只不过,是武松帮他的。
武松杀西门庆,用了刀。 武松这一生,活得就是一个毒字,毒到了极点。潘金莲其实让人惋惜的不是她*,是因为她毒,太毒。 出轨也就罢了,偷情也就罢了,但她要杀人。武大捉奸,西门大官人虽然号称大官人,有钱有本事,有车有房,还通着官府,超级富一代与官一代,可是他听到武大郎踢门,吓得躲在桌子下去了。潘金莲却不害怕,她对西门庆说:
这句话的潜台词就是,你平日就知道吹牛逼,吹得自己好像武功高手一样,这时候干嘛呢,外面这是个纸老虎,你怕什么,弄死他!
西门庆好聪明,果然开门出去,一脚踢在武大郎心窝里。潘金莲回去再给武大郎开了一副包治百病的药方——砒霜。
武大郎毕竟是武松的哥哥,有点优异基因,挨了一脚,吃了砒霜,还不死。潘金莲的做法,真的是毒到极点,——
好药!砒霜是好药!好发汗,发汗可不就需要两床被子捂着吗?好体位,潘金莲的女上位,想想都让人心跳!
可是,你的心敢跳么?武大的“哎”,不是叫床,是临死的无力。有人读《水浒传》,说潘金莲是追求爱情自由的先锋,我很佩服这些人,如果追求爱情自由是这样的追求,恐怕世上追求爱情自由的女性都进了监狱。我很愿意看到吹嘘这种追求爱情自由的人去追求他的大自由。
武松也是这般,他跟潘金莲很配,也毒。 你看他做什么事,都是做到了极点,他打虎,用全力,一棍子下去,一条哨棒断成两截,变成了双节棍。你看他为兄报仇,杀潘金莲残忍到了极点,割头挖心,杀西门庆,杀张都监,都是那么的狠,就连杀其实对他有点意思的玉兰,也是毫不留情。狮子搏兔用全力,武松却是打虎杀人,杀好人杀坏人杀男人杀女人,都用全力。这不是一般人能做到的。没有十二分的狠心毒心,根本下不了手。
可笑的是西门大官人。他自从听了潘金莲的教唆,一脚踢在武大郎心窝里,把武大郎一个本来就像残废的人踢成了真残废。武松找他报仇,他来了一个“兄终弟及”的方法,也去踢武松——
你看他用的方法是一样,他踢武大郎时,先用虚招,开了门叫一声:“不要打!”然后自己却一脚踢在武大郎心窝了,估计武大跌倒时还在说你这个骗子说了不要打你打我干嘛。他对武松也这样,看见武松扑过来,先用虚招,“把手虚指一指”,然后一脚踢过去。
但他没想到的是,他的脚,踢得了武大郎,踢不了武二郎。同样是一虚一脚,第一次他成功了,第二次,却连自己的头都被割了。
那时候,西门庆和潘金莲合体,武松把他俩的头拴在一起,放在武大灵前,洒酒洒泪,又做了一篇祭文,《后祭武大郎文》:
这篇祭文也很短。却是彻底的豪气沧桑,因为仇报的很彻底,武松也知道,此后一生,他也彻底孤独,不再洒泪,无处容身了。莽莽苍苍的几滴泪水,洒在金莲头前。
那时候,潘金莲的灵魂,早已看不见,哭不得,笑不了。嗯,估计她也不会哭,因为有西门大官人的头陪着。好,感谢王婆撮合!!!
注:茧纸,并非蚕茧做成,而是一种构树皮纤维制造的纸。构树皮含有一层胶衣,且纤维纯净洁白,造成纸之后,光亮细腻,白如蚕茧、细如蚕丝,故名蚕茧纸。《事类赋》卷十五引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 王羲之书《兰亭序》,用蚕茧纸,鼠须笔,遒媚劲健,绝代更无。” 清郝懿行《证俗文》卷七:“若乃古之名纸有侧理纸、蚕茧纸。《世说》纸似茧而泽也,王右军书《兰亭记》用之。案今高丽纸以绵茧造者。”也就是,王羲之的《兰亭序》就是用这种纸写的。
包容是人类的美德,不,它是人类最为宝贵的意识。包容是文明的标志、文明的成果,也是文明的成因。
每一个生物体,都是一个依赖“包容”创建起来的和谐的、有机的组织。从最低等 的原始生物到作为万物之灵的人,任何生物体都由许多不同的物质成分、不同的元素“包容”而成。生物体要维持机体的正常运转,要维持其作为生命的存在,就一刻也不能没有“包容”。如果组成这个生物体的物质成分闹起“分裂”,等待这个生物体的就只有解体和死亡。“包容”是生命的根本机能。
对生物体如此,对社会组织也是如此。人类社会的任何组织,小至家庭,大至社会、国家,要和谐共存,都离不开这个“包容”的意识。人们的性格不同,个性各异,对事物的见解各各不同。如果缺少这个包容的意识,人人各执己见,见面只有争吵,哪里还能一起共事、创造和谐美好的生活呢?所以,“包容”也是社会组织存在和发展不可或缺的机能。
从人类历史来看,“包容”总是和繁荣、昌盛、进步联系在一起,而偏执、独断、专制总是和战争、不幸、灾难联系在一起。“百家争鸣”,乃有战国的学术繁荣:“独尊儒术”,乃有刘汉以后的文化衰颓。大唐对异域文化的兼收并蓄,遂有盛唐文明辉耀千古;满清在外来文明前的闭关自守,终致近世中国的积贫积弱。北大在现代学术文化史上的崇高地位,奠基于蔡校长的“兼容并包”:“十年浩劫”中文化学术上的万马齐喑,根源在“八个样板”的“一枝独秀”。
我以前的邻居是一对中年夫妇,带一个上中学的孩子,一家人原本生活得和和美美。我经常看见他们有说有笑地一起散步。曾几何时,这种和谐美满的气氛消失了。夫妇俩开始频繁吵架。我下班回家,经常不得不耐着性子欣赏隔壁的“战争交响乐”。家具的碰撞声、瓷器的碎裂声、男人的谩骂声、女人的嚎啕声、孩子的啜泣声,八音齐奏,此起彼伏。后来,男的带着孩子离开了,只剩了女人一个人。人整个儿变了,见天阴着脸,不哭不笑,似痴似呆,看了令人心碎。这是缺少“包容”而导致家庭解体的例子。
人类还远远没有学会“包容”。“911”以及随后的阿富汗战争、伊拉克战争……这些不幸的事实不断提醒我们,人类距离学会“包容”还有多远。也就是说,我们还远远没有低等的生物体“聪明”。
但是,为了和谐的生活,为了创造一个更加美好的世界,我们必须变得聪明,真正学会“包容”。
那么,怎样才能培养“包容”的意识呢?
“包容”,归根结底,根源于爱和理解。只有心中有爱,我们才能以同情的态度对待他人,才会充分尊重他人的立场和见解。只有爱,才能消除彼此的敌视、猜忌、误解,让不同民族、不同国家、不同文化的人们在这个世界上和谐共存。而爱的荒芜和消亡,将使最亲密的人彼此伤害、仇视以至兵戈相向,就像我的邻居一家。
对于家暴这种事,女人们一般都是深恶痛绝的,但是最近小编看到两起家暴致死的例子了,你们怎么看?
最近,一则女留学生被英国男友殴打致死的消息广为流传,与此同时,延庆一87岁的男子将自己结婚50年的妻子打死……这可是家暴啊!
这可是家暴啊
去年8月,中国女学生毕习习(音译:BiXiXi)在英国遭其男友殴打致死。本案近日在英国开审,男友承认了过失杀人罪,但否认谋杀。因为男友看到毕希熙手机的信息,怀疑女友用交友网站结识其他异性,从而殴打毕希熙。
还有消息称,毕习习不是第一次被殴打,身上有多处伤痕!
这算是家暴吧,是指家庭成员间实施身体或精神上的伤害行为,往往由于现实之亲属关系与利益的约束而出现一定程度的隐蔽性。随着越来越多的人因为工作或内心不平顺时,身体暴力也就顺理成章的选择。
小编就想不明白了,既然不是第一次被打,怎么不离开她的男友呢,家暴绝对不能忍,有第一次就有第二次,为什么还要留在男友身边呢?
为什么被家暴也不会选择离开
这女人好傻,被打的浑身是伤,竟然也不离开男友,难道是真的傻吗?别告诉我这是真爱……
家家有本难念的经,原因大致如下:
1,沉没成本谬误
即为了避免失去所带来的负面情绪,从而沉溺于过去的付出中,继续被套牢。
施虐者与受害者之间,关系非一朝一夕建立,他们相处多年,受害方对施暴方依然有感情,并觉得就这样离开,非常不甘心。于是继续沉没。
2,经济不能独立
钱是让人自由的最有力的手段,有钱,就不用委屈求全。
但如果没有钱,无法保障自己和孩子的生活,受害者就寸步难行,只有继续挣扎于噩梦中。
3,斯德哥尔摩综合症
在暗无天日的日子里,她一无所依,长期处于高压之中,已筋疲力尽,无法再做任何决定,渐渐依赖上那个给予她痛苦的男人。
4,没有求助渠道和对象
执法机构不受理,亲朋认为床头吵架床尾和,案件发生的地方没有提供照顾和援助的机构。
5,自我封闭
自觉羞耻,和亲人朋友逐渐疏远,没有社交圈。天下之大,自觉无处可去。
6,舆论压力
社会由男权主导。
不管是非对错,舆论都会偏袒男方。
受害女性会被认为自身有问题,没有魅力,处理不好与男人的关系,家庭很失败。
7,贪恋施暴后的柔情与爱意
许多受害者将施虐后的补偿时刻,视作最幸福的时光。
8,坚贞感,牺牲感
从痛苦中,发展出一种难以启齿的奉献感,守节感,和殉道感。
而传统文化中的“嫁鸡随鸡,嫁狗随狗”的意识,还是根深蒂固。
9,没有希望与信心
在长期折磨中,自轻自贱,没有底气离开,没有勇气重新开始生活。对未来的不确定感到恐惧。
10,贸然离开可能更危险
要离开必须要有具体计划以供实施,包括:钱,收入,住处,帮忙搬家,交通,警方的帮助,法律援助,理解和安慰。
遇到家暴该怎么办?
这种事情啊,荣格说过:“当爱支配一切时,暴力就不存在了;当暴力主宰一切时,爱就消失了。”
每个家庭的具体情况不同,有的人家暴是因为精神问题,有的是因为心里问题,该看医生的就带去看医生。
如果家暴能因为一个女人的爱和宽容而改变的话,那也是一件幸运的事。
如果男方执迷不悟,或者性质恶劣,为了生命安全起见,速速离去吧!
什么样的男人容易家暴?
家暴男标志一:在家容易情绪失控
很多人以为,施暴的男人,往往是很容易情绪失控的,是冲动型人格。但实际上,我见过许多在外面冲动,随时有可能和人打架的男人,回到家后却从来不碰老婆一个手指。
一些军人、事业型强人,在外面是非常跋扈的,也很容易情绪激动,但他们回家就是不碰老婆的,所以看男人,不能把情绪失控归入一个类型,因为失控也是有区别的。
大家可以观察,那些在家会突然暴跳如雷骂老婆的男人,在家会摔东西砸东西的男人,动不动就拿老婆出气开刀的男人,基本上都有家暴倾向。
家暴男标志二:有吸毒、赌博、施虐、严重酗酒这些成瘾性恶癖
因为这些成瘾性恶癖会让一个人性格改变,情绪失控,人格扭曲。
有些人刚和你恋爱的时候脾气各种都很好,但就是有这些恶癖,还是不能要。因为这些恶癖是戒不掉的,而改变一个人的性格却几乎是必然。
家庭暴力中超过25%来自于人格扭曲,而成瘾性恶癖几乎都会导致一个人的人格扭曲,这让家暴的发生率高的惊人。
如果你的男朋友沉迷赌博(恶性的),会吸毒,或者有施虐倾向,那么未来家暴的可能性非常大,一定要记得规避。
家暴男标志三:道德无底线
坏人就一定打老婆么?不一定,有些触犯了法律的人,甚至是如杀人犯、伤人犯,都有可能对家人非常的好,有些人盗窃只是为了家人,有些人犯法只是为了孩子。
他们触犯法律,但不是道德无底线。
如果一个人连家人都不顾,为了自己,为了自我,宁可牺牲家人来换取自己的利益。当他为了高兴,可以去伤害亲人,让亲人去承受伤痛。那么这个人就是道德无底线的。
换句话说,他根本不爱家人,也不爱妻子和孩子,那么他不高兴的时候,当然会打你。
家暴男标志四:自尊心重于生命
还有一种类型,就是男人有超强的自尊心,自尊心强过于生命,最后为了维护自尊而实行家暴的。
在这种奇怪的逻辑之下,男人回家后开始暴打老婆,不断的施行家暴,在他的潜意识里,自尊心是远远大于他自己的生命的,更不要说是妻子的生命。
所以在这样的男人身边,你永远不知道哪件事情会伤害到他的自尊心,也永远不知道哪个事情会让你挨打。
总而言之,当一个男人把面子看成比生命还重要时,他身边的人一定是有危险的。因为只需小小的谣言,就可以击破这个男人的防线,让他把你当做敌人。
家暴男标志五:人格扭曲、精神疾病
最后的一点,是医学上认定的一点。躁狂症、抑郁症、精神分裂、更年期精神病,这些都可能带来家暴的影响。这些疾病是可以通过医学认定的,在平时的生活里也很容易分辨出来,对于女孩子来说,找一个正常的男朋友,不要找脾气古怪的男友。找开朗活泼的男友,不要找阴郁难搞的,这也能有效的规避这些问题。
值得大家警惕的是,家暴永远是循序渐进的,一开始,这类人可能只是在家情绪失控发发脾气,但慢慢的,就开始轻微的动手,再后来开始扇巴掌,到了最后,情绪一失控就什么都能做出来。
小编说两句
女人是用来疼用来宠的,发泄的方式有很多种,但打女人是最没品的一种,即使是女人犯了错误!
再次告诉大家,家暴不要姑息,犯一次就分手,家暴是成瘾性的,会复发,而且会一次比一次严重。
“藏族有一个传说,不管是谁,只要找到了八瓣格桑花,就找到了幸福”
姚晨也没想到,在离婚8年后,凌潇肃和唐一菲还能再次提起她。
在综艺节目《妻子的浪漫旅行》中,凌潇肃现任妻子唐一菲提起当年被全网骂“小三”的事,再度哽咽。她说:
“那简直骂的你祖坟冒烟,每一条每一个字都是一把利刃。”
光在节目上说还不够,下了节目后,她还专门连发三条微博说这个事儿,并且含沙射影地说: “雷哥哥果哥哥们有名无份”, 暗示姚晨多次出轨。
甚至,她还直接拉了个群,给替她说话的网红打赏6万元红包。 这得多委屈,才能次次提及都急着想要伸冤。
10年的拉锯战,3个人的罗生门。很显然,对于这件陈年往事,唐一菲从来都没有放下,凌潇肃难以启齿,而姚晨早已开启新的人生。
01
从校服到婚纱,一路格桑花
1999年,同时考进北京**学院的姚晨和凌潇肃,成为了同班同学。一个是背景强大的影二代,一个是普通的南方女孩儿。
当年在北电,凌潇肃可是风云人物。1980年出生于西安,自幼生活在西部**集团,妈妈是西安**制片厂的导演——傅小健。
出身在这样一个文艺世家,耳濡目染之下,凌潇肃早早就对文艺工作充满了浓厚的兴趣。
相比之下,姚晨就显得非常普通了。1979年,她出生于福建福州的一个普通家庭,父亲是铁路司机,母亲是普通职工。
姚晨为了学习表演,走上演员之路,可是付出了巨大的代价。
原本,14岁就考上北京舞蹈学院附中的姚晨,学习民间舞,毕业后成为了福州歌舞团的公费培 养生 。
可是,18岁时,她却想学表演,做演员。但是想要离开歌舞团,就必须支付10万元的违约金。
为了女儿的梦想,姚父愁的一夜之间白头。姚晨说: “那时候,爸爸连夜去借钱,到了凌晨五六点,他感觉到心力交瘁,差点腿一软,就跪在大街上。”
所幸,最终父亲凑齐了10万元,姚晨成功上了北电,也邂逅了凌潇肃。
一个关中汉子,一个南方姑娘,两人并没有一见钟情的桥段,反而是互相看不顺眼。
但随着在班上搭档次数越来越多,他们竟然暗生情愫,姚晨率先捅破了这层窗户纸,欢喜冤家就变成了校园情侣。
那几年,他们嘻嘻闹闹,姚晨也曾在北电的操场上,等待着跑步的凌潇肃,递瓶水,递个毛巾,直到夕阳西下……
他们的“欢喜冤家”之恋,也一度被传为佳话。
毕业后,凌潇肃直接带着姚晨去领证,虽然没有办婚礼,从校服到婚纱的爱情,却也羡煞旁人。
感情最好的时候,凌潇肃会特意为姚晨从海拔最高的地方带回格桑花,姚晨如获至宝。
藏族有一个美丽的传说,只要找到了八瓣格桑花,就找到了幸福。那时,他们怜取眼前人,珍惜着自己小小的幸福。
02
事业不对等,婚姻如履薄冰
娱乐 圈最难经营的就是婚姻,因为鲜少有人能够经受住时间、空间的考验,以及俊男美女的诱惑,姚晨和凌潇肃亦是如此。
结婚的头两年,新婚燕尔,刚刚踏入 社会 的两人,一度被称作“模范夫妻”。
那时,姚晨的微博里提到了109次“老凌”,在拍摄《武林外传》时,嘴上成天挂着的也是“我家老凌”。
而凌潇肃因为小时候父母离异的原因,对婚姻和家庭特别向往,他不仅对姚晨好,更十分孝顺姚晨的父母和长辈。
在一档节目上,姚晨母亲被问及女婿凌潇肃时,她大为称赞:“我这个女婿太好,姚晨外公因病住院,当时大便上不出来,他一点不嫌脏,用手帮老人抠出来。”
可见,当时的凌潇肃有多爱姚晨,才能爱屋及乌为她的家人做到这个地步。
那时,凌潇肃因为强大的家庭背景,一直不缺戏拍,而且不乏男一号的角色。
只是,或许他少了一些功利心,怎么都捧不火。
而“大嘴”姚晨,实在没有长在女主角的点上,屡屡被拒。
无奈之下,她的婆婆动用关系,帮她拉资源,并且还安排了在影片厂的铁饭碗工作。
据说,2005年《武林外传》郭芙蓉一角,就是婆婆傅小健拜托好友宁财神,才争取到的。
但也有人说,这个角色是姚晨凭实力,自己拿到的。
真相不得而知,但姚晨却实实在在地凭借这个角色火了。接着《炊事班的故事》、《潜伏》找上门来,不仅角色经典,而且火爆荧屏。
姚晨逐渐跻身一线女星,成为女主,同时暴涨的还有她的野心。
而此时,凌潇肃还是一个不温不火的影二代,最出名的身份竟是“姚晨老公”。
那几年,姚晨一边努力的向前跑,一边还要顾及凌潇肃的自尊心,而凌潇肃则在和自己大男子主义的天性较真。
加上两人聚少离多,姚晨事业心又强,也没有考虑孩子的事宜, 不知不觉间这段婚姻悄悄地亮起了红灯。
03
感情破裂,离婚收场
2009年,据说为了挽回濒临破碎的婚姻,姚晨甘愿自降片酬,和凌潇肃一起出演《和空姐一起的日子》。
那段时间,两人也确实找回了一些甜蜜的时光,但更多的是被吵架代替。他们时常有创作分歧,而大男子主义的凌潇肃也不愿一直被姚晨的光环碾压,鸡毛蒜皮的小事,他们也能吵半天。
拍完这部剧之后,两人内心的隔阂越来越大,几乎到了不可挽回的地步。
恰巧,此时凌潇肃又接到了《郎心如铁》的邀约,出演男二号,搭档是来自武汉的唐一菲。性格大大咧咧的江城姑娘,让关中汉子凌潇肃倍感轻松。
拍摄期间,两人相处十分融洽。
在社交平台上,唐一菲也毫不避讳地称凌潇肃为欧巴,还晒出凌潇肃偷拍她睡相的照片。
这些行为对于一个已婚男士来说,多有不妥。
但不知是过于没心没肺,还是早就情根深种,两人都不以为然。
这部剧杀青之后,两人又在横店相遇,唐一菲拍摄的《天师钟馗》和凌潇肃的《画皮》正好在同一个地方拍摄。
这下原本就私交甚好的两人,又能经常来往,从此成了无话不谈的好朋友。
此时,姚晨的事业早就甩这两人很远,凌潇肃和姚晨的感情问题得不到正视。
只是两人的绯闻不绝于耳,在剧组也有一些亲密的行为。
这个阶段凌潇肃和姚晨,各自都有暧昧对象,谁先出轨,真的很难有定论。
2011年,凌潇肃也终于迎来了一个绝佳的机会。
他主演的《回家的诱惑》风靡全国, 他所饰演的“渣男”洪世贤也成为绝对的经典,深入人心。
凭借这个角色,凌潇肃获得当年最具人气男演员奖。但他万万没想到,这也将会是他职业生涯辉煌的终点。
或许,从一开始,两人悬殊的出身,就注定了今日的结局。
04
各结新欢,离婚变成罗生门
官宣离婚后,姚晨团队率先发文指责凌潇肃出轨唐一菲,当时作为微博女王,舆论时一边倒的偏向姚晨。
而大众也奖凌潇肃和“洪世贤”划等号,将他和唐一菲这个“小三“钉上了耻辱钉,所有的谩骂声接踵而至。
作为男人,凌潇肃不能做缩头乌龟。
他在微博发长文称: “我,凌潇肃从来没否认过第三者的存在。唐一菲的确是我的女人,但是造成这段婚姻结束的人,并不是她。”
对于具体原因,凌潇肃选择不说。但这篇文章并没有帮到唐一菲,反而是把他们推向了更深的悬崖,这等于自己锤自己。
至此,凌潇肃和唐一菲的演艺事业嘎然而止,两人也因此背负了“负心汉”、“渣男”、“小三”、“潘金莲”等不堪入耳的骂名。
直到2014年,沉默3年之后,凌潇肃好友巨春雷扔出了一个重磅炸弹。
他发表了一篇长文《姚晨和凌潇肃那段被歪曲的往事》,详细讲述了姚晨从恋爱到离婚,总共四次出轨的经历。
这篇文章如同一颗惊雷,在网上炸开了锅。
果静林、周小刚、孙红雷、曹郁,都是姚晨的出轨对象。
巨春雷的爆料,让三人平静的生活再次被打乱,并且将他们再次推上了风口浪尖。
对此,姚晨转发了当年凌潇肃送自己格桑花的微博,并配文: “满纸荒唐,物是人非。”
而凌潇肃也首度回应此事,他称姚晨为 “自己恨之入骨的过客” ,并希望一场杀戮,到此为止。
至于巨春雷爆出的姚晨4段出轨经历,没有人能够证实。
三人各做回应之后,这场闹剧才稍有平息,在此期间,凌潇肃在武汉迎娶唐一菲,婚礼很浪漫,婚后两人育有一儿一女,幸福美满;
原以为故事就这样大结局了,但是没想到再次复出的凌潇肃和唐一菲夫妇,仍然绕不过去这个话题。
她说: “跟凌潇肃同志的前半段故事,是非常非常累的,真的太累。”
字里行间,唐一菲透露出来的都是满身的委屈和疲惫。
在《演员的诞生》里,接到《回家的诱惑》艾莉一角时,唐一菲愤怒地拒绝,并且退赛了。
她无法接受任何将她和小三挂钩的东西,这也可以理解,毕竟自己是一路背负小三的骂名走过来的。
但是,事件的另一个主人公姚晨,在10年之后,却选择视而不见,任凭外人如何议论,都不再回应。
这10年,不管孰是孰非,真相早就被埋在当事人的心底。其实,最聪明的做法,就是忘掉过去,重新开始。
也许,当初谁都没有错,最大的错误还在于夹在中间的这个男人。
即便姚晨真的接二连三出轨,也不是凌潇肃深夜敲开唐一菲闺门的理由。
一场离婚,被演变成长达十年的拉锯战,3个人的罗生门,实属不该。
不停地翻旧账,深陷在自己的委屈中无法自拔,只会将自己的路越走越窄。
不可否认的是,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最终扼杀了凌潇肃、唐一菲两个好演员,尤其是凌潇肃,绝对是妥妥的实力派。
婚姻本就是一座围城,进进出出,不过是一次选择而已。
经营好婚姻,远比拥有好的婚姻,来得更实在。
与其和过去较真,不如活得洒脱随意一点。人生就是一场自我救赎,一念放下,万般自在,时间会给所有事情写上答案。
时间也是这个世上最好的过滤器,岁月是最真的分辨仪,别和往事过不去,因为它已经过去。
关于在这场三个人的战争中,孰是孰非,作为看客们又怎么明了其中的隐情呢?
而作为局中人来说,如人饮水,冷暖自知。
究竟事实的原貌是什么,早已随着时间散去,清空过往,面对未来。
愿你我都能成为自己的女王,在忽晴忽雨的江湖里,有梦为马,随处可栖!
也希望凌潇肃能够好好地把唐一菲护在身后,为她撑起一片天,不论唐一菲是否在这段感情中存在过错,她作为一个女生都遭受了网络的口诛笔伐,承受了一个女人苦痛的极限。
好不容易上了岸,就不要再想海里的事了,一切过往,皆为序章。能够排除万难在一起的人,就应该好好珍惜彼此。
朋友你好?公婆吵闹是家常便饭,吵习惯了,一下子停止吵闹你公婆受不了。吵架是一种娱乐,建议;你只当没有听见,不要搭理他们,一不向潘二不向养,一碗水端平,就行了,这就叫好事多磨。好啦,个人建议仅供参考,如果对你有帮助请采纳吧?谢谢你,再见。
武大郎生病的时候曾经对潘金莲说等自己的兄弟武松回来,一定不会饶恕你们这对狗男女,所以潘金莲没有办法,只好杀人灭口了,所以最后把武大郎毒死了。
潘金莲历史上其实是一个贤妻良母,和武大郎一起白头偕老,两个人一起养育了4个子女,可以说是很多人羡慕的形象。但是在《水浒传》中,潘金莲则被描述成了一个偷奸耍滑,不要脸的*妇,不守妇道的女人,在嫁给武大郎之后,还勾引西门庆,和西门庆搞在一起最后还害死了武大郎,不过最后和西门庆双双死在了武松的手上。
潘金莲和西门庆在床上的时候,正好被武大郎捉奸,可是武大郎哪里是西门庆的对手,一下子就被打的不轻,只能躺在床上动弹不得,开始潘金莲确实也没有起杀心,但是武大郎的一句话似乎提醒了她,让她想起来了,武大郎虽然好处理,但是他还有个弟弟,武松,武松和武大郎不一样,不是什么好处理的主,所以为了保护自己,潘金莲起了杀心,联合王婆,西门庆把武大郎给毒死了。
如果武大郎能当个哑巴,什么也不说,或许什么事情都不会有,可是被欺负成这样了,肯定是咽不下这口气的,说什么都不会干的呀,自己的老婆跟别人好了,自己还受了伤,所以想等自己的兄弟回来为自己出气。潘金莲也不傻,这武松是何许人也,知道自己兄弟受了这种侮辱,肯定是不会忍的,所以肯定会报仇的。潘金莲因为这种原因,才会把武大郎给毒死,然后把武大郎的死嫁祸给别人,装作和自己什么关系都没有的样子。
如果潘金莲嫁给武松最后还是会出轨的,这样说的理由有三点,一是武松只是一个小小的都头赚的是死工资整个就是一个现代版的屌丝还没有武大郎富裕,二是街坊邻居杂事一大堆都得武松去解决没有丈夫的陪伴空虚寂寞冷的潘金莲自然会出轨,三是武艺高强的武松心中有侠义但却不是贴心的丈夫做个梦中情人还符合做丈夫没啥意思。
一、武松只是一个小小的都头赚的是死工资整个就是一个现代版的屌丝还没有武大郎富裕。
别看武松长得高大威猛其实就是为朝廷做事的打工仔,月例都是按照朝廷的规定发放多一个铜板都没有,如果潘金莲嫁给他那不仅要忍受生活的困苦还要开启精打细算模式,武大郎好歹是卖炊饼的人靠手艺赚钱,武松的收入与武大郎比起来根本不值一提,所以长此以往下潘金莲肯定会心有不甘然后就开始给武松戴绿帽子。
二、街坊邻居杂事一大堆都得武松去解决没有丈夫的陪伴空虚寂寞冷的潘金莲自然会出轨。
都头这个工作按照现代人的理解就是最基层的警察叔叔,这家吵架了他得去说和,那家的鸡丢了他得帮忙找,工作说着体面实际是忙成狗的辛苦差事,钱多钱少先不论就武松这工作繁忙的情况来说潘金莲肯定会委屈,在武松出去办事后她看着空荡荡的屋子和冰冷的床铺肯定会生气然后就开始找小白脸求安慰。
三、武艺高强的武松心中有侠义但却不是贴心的丈夫做个梦中情人还符合做丈夫没啥意思。
武大郎出门后会让潘金莲在家好好休息然后回来给她带好吃的和好玩的,武松也就看着长得帅气实际上就是一个钢铁直男,要想让他对老婆说一句贴心暖人的话那简直太难了,潘金莲这个女人就喜欢那种把她捧在手心使劲疼的男人,武松除了长得帅符合她内心的标准外剩下的一无是处,所以他们俩在一起的结果依旧是潘金莲出轨而后被武松杀了。
在现实生活或工作学习中,大家都接触过作文吧,通过作文可以把我们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块。还是对作文一筹莫展吗?以下是我帮大家整理的高三作文7篇,欢迎大家分享。
高三作文 篇1成绩单在班里传阅着,教室里充满了一种让人窒息的气氛。这是升入高三来的第一次模拟考,每个人都想从上面看到自己高考时的影子,于是一些感觉良好或是抗打击能力强的人争着抢着看自己的成绩,那薄薄的一张纸仿佛随时都可能被撕破。还有一些则是想看却又不敢去看的人,坐立难安。筱筱一考完就感觉不好了,现在已经无力悲哀,也不想自讨没趣。于是自顾自地在密密麻麻的草稿纸上演算着数学题,却怎么也算不出来。抬头一看,发现个个脸上都有着丰富的表情,悔恨的,喜悦的,无奈的,悲伤的,真可谓是百态人生啊。
隐隐觉得有些不对,转过头才发现同桌哭了。筱筱一下手足无措了,小心翼翼地问了句:“你……怎么啦”不问还好,一问同桌就抱着筱筱“哇哇”地大哭起来。筱筱一向不太会安慰别人,只是轻轻地拍着同桌的背。等到同桌渐渐平静后,筱筱才知道,原来她爸爸妈妈曾经有一次吵架被她听到了,她爸说;我那么辛苦赚钱给她干嘛,她成绩那么差,大学都考不上,我以后还能指望她啊,筱筱顿时为同桌感到气愤和悲哀,同桌此刻却很平静的说,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压力,这是属于我的悲哀。
呜呼,这另类的高三啊,老师变得另类,家长变得另类,同学变得另类,就连发本课外书都如此另类。我们经历着这另类的高三,才懂得了很多。孤单了,失败了,疼痛了,哭了,怕了,累了。然而从不绝望,几乎是头破血流以后,才终于不再脆弱得像个孩子,才有勇气直面人生的苦难。
高三作文 篇2老兵永远不死,只会慢慢凋零。
——麦克阿瑟
多年以后,萧瑟的养老院,当钟兴成老人的枕边沾满泪渍,准会想起六十多年前的那场遥远的战争。
在老人记忆的尽头,没有现代化的狂热,灯红酒绿下的嘈杂;在记忆的尽头,只有保家卫国的决心,有的是以少敌多的牺牲;在记忆的尽头,有那么一群忠心赤诚的战友。
风过疏竹,雁渡寒潭,轮回之中,老人苍凉的记忆似乎已成往事——天地间仿佛没有了声音,鲜红的血洒落在苍茫的大地上。
之前还叫着守不住的参谋,拉响了绑在身上的手榴弹,敌人从马上跌落,同参谋一起,被战马踏在身上,踩成了肉泥;
只有十七岁,枪都拿不稳的文书,敌人冲到面前拉响了手榴弹,轰鸣声中,似乎能听到他发出的最后一声哭喊:“娘!”;
两个伤兵坐在一起,握紧手榴弹的拉弦,等待死亡到来,团座说,杀死一个够本,杀死两个就赚一个!他们两个死鬼,至少要拽上四个,才有脸去见弟兄……
我游移在想象的空间里,倾听记忆的落幕。最初仅仅是为了生计奔波,仅仅是为了不多的军饷以维持妻儿生计,为何我感觉,他们如此的心甘情愿?
你听,几千年前,汉武大帝可以说出“犯大汉者,虽远必诛!”华夏男儿纵马驰骋,战旗猎猎,所向披靡!
你看,几千年后,这片土地上的人,却没了大漠弯弓的豪情,没了脚踏胡虏的壮志,只有百姓任人鱼肉的惨景!
于是,有了铁骨铮铮的热血男儿们的回答——我辈军人,为国而死,为民而死,军人本分,死得其所!他们用自己的鲜血呐喊出——犯我中华者,杀!
年轻的士兵们,自然可敬。
然而白云苍狗,世事无常。曾经浴血奋战的少年,已卧黄土陇中;曾经翘首以盼的少女,已是枯骨一堆。
直至老兵死于养老院多日无人知晓的凄凉刺痛人们的神经;直至听到留缅老兵回国探亲后不舍离别,在国境线提出:想带两瓶中国的酱油回到缅甸;直至八旬抗战老兵因工致残而流落街头乞讨23载终回家……我们才慢慢将视线聚焦于这一特殊群体的存在。
——正如纪伯伦说,我们走的太快,以至于忘了为什么而出发。我们的社会成长的太快,以至于忘了最初依靠着什么而长大。
大众说,老兵们是“老革命”,衣食无忧;键盘党说,某些老兵的生存困境不过是媒体编造而已。媒体固然为博眼球而夸大,可我们依旧得承认,所谓“老革命”待遇才是这个庞大而不为人知群体的一小部分。
回想九月三日大阅兵,屏幕前的你们是否和我一样,对着不良于行却仍坚毅的老兵们热泪盈眶?
但也是否和我一样,不知道受邀活动没有报名窗口,没有渠道?这就意味着,本来遗漏在国家承认身份之外的占大多数的抗战老兵根本没有任何机会。
那些被封存的晦涩往事,都变成了历史书上的寥寥几笔。十年动荡,有多少人撕毁了自己的参战证明?那些苟且偷生的岁月,似乎只有梦境中,才能与远去的兄弟们诉诸衷肠。
他们是抗战老兵,没有任何名分,遭受低人一等的遭遇,他们无比渴望受到国家的承认,他们说:“我们宁可不要钱,不要啥待遇都可以。”那一刻,我潸然泪下,为了他们依旧的赤诚,无关党派,只关国家的赤诚。
时光看似漫长,不过是白驹过隙,悠然而已。即使是跌宕起伏的战争与传奇,在一年又一年的时光中,也渐渐失去了色彩。但是那些经历过血与火的人与事,却不该消泯于风中,应年年岁岁,岁岁年年都绚烂缤纷,而不是如那山坡上烂漫无主的野花,自开自落,自芳自华。
让思绪倾听老兵说话,随了远山的松涛,一并纯净,一并澎湃。
高三作文 篇3晚饭后,我沿着临顿路散步。正值晚高峰,主干道上车水马龙,繁华又喧嚣。
路畔一家沿河的灯笼店颇为别致,我不由得驻足挑了一盏纸灯笼。正欲付款,却无意瞥见了一座石桥。说来奇怪,那桥并不引人注意,可是只要你将目光扫过去,就再也移不开了。
桥的这一头连着临顿路的车水马龙,那一头则通向一条悠长的陈旧巷陌。这巷陌沉默地半隐于夜色中,来来往往的车与人和它擦肩而过,无一人驻足停留。只是不知为何,此时我透过夜色望去,竟品出了一番古老的流韵,令人为之着迷。
老板娘注意到了我的失神。她也不问我是否听得懂,便用吴侬软语向我介绍:“那条巷子叫蒋庙前。”她的语气漫不经心,仿佛那巷陌极为寻常一般。
想来也是,外地人或许会被这种粉墙黛瓦、青石板路的老巷陌所吸引,可是对于苏州本地人来说,这样的巷陌实在是很寻常,随处可见,满城皆是,古老陈旧,住起来远不如楼房舒服。
我买下灯笼,望瞭望那仿佛在向我发出无声邀请的古巷口,转身向石桥走去。
一踏上石桥,身后浮浮沉沉的繁华灯光一下就沉淀了下来,只余深深的夜色与一颗瞬间安静的心。下了桥踏入巷中,鞋跟便将青石板叩出清响。我提着灯笼,恍惚觉着自己进入了另一个水墨色的世界。
一入这条名叫“蒋庙前”的巷陌,便发觉身侧立了一排清一色的黛瓦粉墙。就着夜色与灯笼,我判断这些老房子都至少有上百年历史了。有些房子的墨色飞檐下依稀可见雕花的门匾——虽非画栋雕梁,却也气度非凡。粉墙上挂了一块蓝色说明牌,我忙凑上前去看。
结果细细研究下来,这里竟是潘奕藻故居。潘家乃大姓,苏州历史上一直有“贵潘”之说。在清朝,潘家出了一状元、八进士、十六举人,底蕴深厚。而最脍炙人口的,莫过于近代潘家人舍身护大克鼎、大孟鼎的传奇故事。全靠潘家人,“天下三宝”之二的大克鼎、大孟鼎才免遭日军毒手。而潘奕藻,正是潘家的第一代进士。
“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故人的风华,让这小小巷陌,一下增添了人文历史的厚重。
光是这一个潘奕藻故居,就极让我惊喜了。可我很快就发觉,蒋庙前里的惊喜,绝对不止这一个。
沿着“蒋庙前”前行,一会便能望见一个小园子。这个小园子乍一看也没什么特殊之处,若不是“七姬园”这个石碑,我绝对不会注意到它。
元末之时,张士诚在苏州称王,却终不敌朱元璋。城破之时,张士诚的女婿向朱元璋投降,而他的七个小妾却全部自尽。后人在此建了“七姬庙”。近代庙毁,只留下“七姬园”石碑和这个小土坡。
我沉默良久。真没有想到,在蒋庙前这样一条“寻常巷陌”里,居然隐藏着这么多遗迹。过往的种种被时光冲淘成了历史的尘埃,它们这样安静地蛰伏在青石板上,只在有缘人踱过时,才重飏于人们心上。
如果说在蒋庙前里,潘奕藻故居是人文风华的留痕,七姬园是历史过往的积尘,那么我眼前这座石质建筑,就是一方百姓千百年信仰的见证。
这座石质建筑远不比潘奕藻故居气派,也不如七姬园有故事,可它却是“蒋庙前”这个巷名的由来——这座建筑,名叫“蒋侯庙”。
蒋侯庙供奉的是蒋侯蒋子文。蒋子文乃三国时期孙权的部下,职位不高却深得民心。说来也是颇有深意——太多比蒋侯位高权重的人,都被遗忘在了历史的尘埃里。可这位蒋侯却被一方百姓虔诚地铭记着、供奉着,成了流传千百年的信仰。哪怕是至今,蒋侯庙灰扑扑的石门前依然插着零星的香火,让走过的人们不由得肃然起敬——既是敬这位流芳百世的蒋侯,亦是敬那将千百年信仰代代相传的百姓。
继续沿着这条巷子往前走,我很快发觉,在蒋庙前里值得注目的,远远不止故居、旧迹、古庙这样的大型历史留痕。提着灯笼踏着青石板,不必在意东南西北,随心而行,总会有收获。一低头便能看见一口古井,井壁早已被时光磨得光滑,壁上人有残缺的篆书。那残字静静地在夜里睁大眼睛,似语还休。一个妇女正在井边提水洗衣,古井无声地倾诉,在“捣衣声中拂还来”;一侧眸便瞥见一扇极精致的雕花木窗,不知是否有过一双纤纤玉手,轻轻将它推开;一抬眼便能遥见一幢极其气派的民国洋楼,想必极有故事,只惜隔了座墙无法近观,叫人引以为憾……
如果说苏州城是一本书,那么摩天大楼万千繁华,都只是现于表面的装帧。这些看似寻常的巷陌,才是这座老城的精、气、神,是真正需要人们品读的文字。它们蛰伏于车水马龙、人影僮僮的深处,却默默牵动着苏州城的文化脉搏。
如果园林让人们觉得苏州精致,那么巷陌就让人们觉得苏州神奇。
假如你住在养育巷,那你可能不会注意到养育巷地铁口边,有个灰扑扑的小巷口,叫庙堂巷。结果有一天你翻了翻《姑苏晚报》里一篇介绍钱钟书妻子杨绛的文章,你才大惊——庙堂巷里竟藏着杨荫榆故居。而杨荫榆是杨绛的姑姑,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任女校长,被日军推下吴门桥迫害致死。杨绛的父亲家也在这里,杨绛在这个巷子里度过了她美好的童年时光。
假如你住在人民路,一天回家经过其貌不扬的“马医科”巷,结果瞥见了一座占地不大的小院子,漫不经心地一扫——这里居然是俞樾的故居曲园。曾国潘是他的老师,章太炎是他的弟子,著名学者,朱自清的挚友俞平伯是他的曾孙,而他自己的书法大作《枫桥夜泊》被后人刻在寒山寺前的石头上,供万世瞻仰……
这就是苏州巷陌的神奇所在,这就是苏州城的神奇所在。数不清的达官贵人、探花状元、通儒学者,对这“山水总归诗格秀,笙箫恰称吴音圆”的人间天堂一见钟情。他们纷纷来到苏州,来到这些巷陌,隐居在粉墙黛瓦、寻常人家里,做起了“陶渊明”“林和靖”,留下了太多的履印。而后世的人杰们,也纷纷来到苏州城,来到这些巷陌里——他们一半是被苏州本身的魅力所吸引,一半则是为了追寻前辈的足迹。在这神奇的“循环效应”下,一代代人杰吟诵出一首首脍炙人口的“江南好”“君到姑苏见,人家尽枕河”,踏着前人留下的文化履印走进了苏州,走进了这些巷陌里……文化履印在巷陌里层层叠叠,巷陌中的每一块砖瓦,都被赋予了深度和厚度。
在这样的巷陌里,在这样的城市里,历史文化再也不是被陈列在博物馆的古董,与人们隔着冰冷的防盗玻璃;历史文化也不再是几A级景区里,人挤人才能窥见的,被栏杆隔离的“遗迹”,而是你可以在茶余饭后,买上一盏细描精修的灯笼,随心地乘着夜色信步,撷取细读的巷陌。这巷陌可以是你家后面的小巷,也可以是你常去买菜的小弄堂……它让你从庸庸碌碌中惊醒,让你满怀悸动与诧异地惊觉——我居然生活在这样一个不寻常的巷陌里,生活在这样一个神奇的城市里,生活在这样深厚的文化里……
“吱呀——”我抬眸望去,原来是对面一扇雕花窗被推开,温馨的灯光扑面而来。一个小女孩趴在窗口,小眼睛好奇地盯着我看。我这才发现,这满巷的旧居并不是封尘的古董,大部分窗口都浮动着家的灯光,让人倍感温暖。就连之前我看见的那口古井,井中那百年前就滋养过无数人的水,至今还在洗衣妇的捣衣槌下流淌……那承载着深厚历史文化的蒋庙前,又多了几分寻常而温暖的红尘味。
不知怎的,我突然想起了无锡的惠远古镇了。前些年我曾去惠远古镇游玩,对那里深厚的历史文化、动人的粉墙黛瓦印象颇深。只是到了晚上,偌大的古镇突然就有些黯然失色——整个古镇全靠路灯照亮。古镇已是空镇。路边一排好看的雕花窗里没有家的灯火,只余一片空洞的黑。
此时站在这蒋庙前中,站在这寻常的红尘味里,我心中油然生出些感动。我抬眸望向这“寻常巷陌”的尽头——那里浮动着苏州城的万家灯火。如果从苏州城上空俯视,你会震惊地发现,今天苏州的古城区格局,基本和宋代所绘的苏州城地图——《平江图》一致。甚至连当年战国时期,伍子胥建苏州城时的整体格局,至今也没有大改。历时千百年,不仅仅是“寻常巷陌”,连城市的格局都保存得这样完好——我想这才是这些“寻常巷陌”真正的不寻常之处,这才是苏州城真正的神奇之处。
“寻常巷陌”中,依然漾着灯光的雕花窗,仍旧被用来淘米浣衣的古井,以及巷陌尽头浮动的,苏州城的万家灯火……这一切都给我一种蘸满生机与希望的温暖——你看:无论是人文历史,还是生活,都在蓬勃地被续写……
夜色已深。我下意识地冲那窗边的小女孩一笑,然后整理好悸动的心,提起灯笼,走向苏州城的夜色深处,沿着巷陌继续前行……
高三作文 篇4今天又下雨了,蒙蒙的细雨如一张张密密交织地网,把我当蛹一般包裹着,让我透不过气来。我亦不知道我已经发呆有多久了,充斥在脑袋里的尽是那些让自己不悦的事情。
高中时作为一名理科生,我很明显地表现出对数、理、化的异样偏爱,现在突然来到一个文科院校,还要学习专门与文字打交道的新闻学专业。我真的很怀疑我毕业后是否能以此为生。越想越烦了,我索性什么都不带就下楼了。
走出了宿舍楼,才发现不知在什么时候天已经放晴了。连日的阴雨带来的压抑被久违的太阳驱散开去。空气仿佛都被泻下的阳光冲洗得格外干净,从而变得异外的透明。远方的建筑此时看起来是那么的明净,让我的心在此刻有一种难以言语的欢欣。最让我意外还是天空飘着的棉花糖似的白云。在这个熙熙攘攘、昼夜不分的城市,这还是我第一注意到她的上空也还会有这样的白云。我的嘴角不自觉上扬,心中顿时更加愉悦。
随意走着,来到了小操场。在这样美丽的日子里,正如我前一秒预想的那样,操场上聚集了不少的人。三三两两的聚集在一起,游戏或是学习。一阵阵的欢声笑语传进我耳朵里,让我不自觉的想着:也许,他们有着比我更深的苦恼,但他们此刻是如此的欢欣,并没有像我这般焦躁不安。或许他们有着自己独特的方法去消除他们内心的苦恼吧。我的方法在哪里呢?尽管我还不知道,但我似乎有些坦然了。
出了小操场就拐到了后街。举目四望,这里总是有那么多的人,全然一副热闹繁华的景象。也许有序也是一种祥和吧!
越往前走,一种音乐也越清晰了。音乐不算悠扬动听,但绝对是一种十分欢快的感情。我缓步向前,之间一位白发苍苍的老人坐在街边吹奏着一种我不知名的乐器。一个打结的裤管告诉我们:老人只有一条腿。老人脸上填不平的沟壑诉说着岁月的沧桑,他苍苍的白发也在为他讲述着生活的不尽人意。他的衣服很朴素,也很干净得体。路过的行人纷纷向老人面前的一个盒子里放进一份自己的心意。老人会停下来对行人说声谢谢,接着更加卖力地吹奏起来。我也想送他一份心意,但手伸进空空的口袋才意识到自己什么也没带。
我驻足在他对面路边,才发现老人竟然一直都是在用鼻子吹奏。如果前一秒我是在对他表示同情,那么那一秒后就只有敬佩了。他吹奏的音乐真的不动听,但我相信他绝对是在演绎着一支十分动听的曲子。
我走到快要转弯时又回头看了一眼。虽然我出门时也没有戴近视眼镜,但就在那一眼中,我很清楚地看到老人的身体伴着他的音乐在摇晃,头在摇晃,那脚也在摇晃。他陶醉在他的音乐里了,他再苦的生活对他来说也不那么苦了。
上楼之前,我又抬头看了一下天空,那棉花糖还在天上,我感觉心中有了一份已将它吃到嘴里的甜蜜。今天的阳光是不算艳丽,但谁能确定明天不会是个晴天呢?
回到了宿舍,笔尖行走,一句话流淌在纸上:不想太多就不烦!
高三作文 篇5如悄然飘落的冬雪,如淅淅沥沥的春雨,如浓荫里沙沙而过的夏风,如轻轻随风舞动的秋叶,成长的时光在一页页翻着。岁月的风铃摇落了黄叶,催醒了枯枝,滴滴答答的钟声和我成长的快乐与苦恼一起舞蹈。淋着雨,迎着风,我已经走到了人生重要的阶段-----高三。
“高三”一个多么沉重的字眼,这代表苦与累的一年,承载着老师、家人无限期望的一年。高三虽然充满的是艰苦和劳累,但它也让我得到了很多。
走进高三,让我明白不经一番寒彻骨,哪得梅花扑鼻香。
高三激烈的学习竞争中,我懂得了努力、奋斗的重要。走进高三,少了些“昨日之日多烦忧”的抱怨;少了些“对酒当歌,人生几何”的哀叹;少了些“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的幻想。在“彻骨之寒“中得到更多的是拼搏中的快乐与满足。正是因为高三,我明白了奋斗者未必都能成功。但成功者没有一个不经过奋斗的道理,更加坚定了我追寻梦想的决心。
走进高三,让我多了一份“天空中不留下鸟的痕迹,但我已经飞过”的坦然。
一次次的考试,一次次的失败,让我难以承受,无法释怀。但是当我进入高三,我忽然明白一个道理:许多事,得失成败我们不可预料,也承担不起,我们只需要尽力去做,求得一份付出过后的坦然和快乐。虽然前面的路就像河水一样总也看不清是深是浅,不知道属于自己的将是泥沼坎坷还是金光大道,但是,我坚信:命运牚握在自己手中,幸福不是毛毛雨,梦想也不是红蜻蜓。即使黑暗中的苦苦挣扎,并不一定迎来灿烂的黎明。但只要努力了,就无怨无悔。
高三的生活就像一杯醇香的咖啡,你细细品味,就会慢慢尝出在蜜甜味道下还暗藏着一丝丝苦涩;高三的生活又像一碗香气十足的“酸辣粉”,酸和辣造就了它独特的美味。如果你仔细品尝高三生活,你肯定会拥有不同感觉和不同味道。
记得泰戈尔说过:“只有流过血的手指,才能弹奏出世间的绝唱。”同学们,为了心中的梦想,让我们一起加油吧!好好对待高三,对待高考,我相信它不会让我们失望的。
高三作文 篇6梦想无论怎么模糊,它总潜伏在我们的心灵的深处,与我们的心灵产生强烈的呼应,仿佛有一股力量默默地聚集在胸口,鼓励着我们继续坚持下去,直到梦想成为现实。
——题记
祖国妈妈,在现实生活中,每个人都有小小的梦想。每个人的梦想都是一颗星星,挂在天空中,闪烁着属于他们自己的光芒,零散地布满了整个黑暗的天空,默默无闻地努力着,想让自己成为最闪亮的那一颗。
在一个宁静的夜晚,我飞向天空,看到了漫天的星星,我随意的拿了一颗,看到了他的梦想。他就是陈斌强。陈斌强9岁时,父亲不幸出了车祸,离开了这个世界,父亲的不告而别无疑是对家庭的最大打击,可是生活还是要继续过下去,于是他的妈妈独自一人独自抚养三个孩子长大。20xx年,妈妈也不幸的得了老年痴呆症,丧失了日常生活的能力。陈斌强为了每天能照顾自己的母亲,他每天用一根布条把母亲绑在自己身上,骑着电动车行驶30公里去学校上班。一连五年,他不怕辛苦,风雨无阻带着妈妈上班。这布条曾经就是母亲对他的爱,母亲拿着布条背着他,如今他长大了,他用布条背着妈妈。也许妈妈不在记得什么,但是时间永远不会忘记,那一条不起眼的布带上曾经留下了爱的痕迹。
我继续寻找着,祖国妈妈,我看到了一个很小却极其亮的星星,我好奇地看了过去。这颗星星是何玥的。20xx年4月,何玥即将小学毕业,但很不辛的是被查出患有高度恶性小脑胶质瘤,住院进行了手术。9月初,病情又再一次的复发,又去了医院,然而此时肿瘤已扩散到了脑部组织。当这个可怜的女孩知道自己生命只有3个月时,她没有恐慌,也没有嚎啕大哭,只是毅然决定将自己的器官捐给别人。11月17日,何玥脑死亡,她的父亲,根据她的遗愿将她的肾、肝捐给了三个人。12岁的小女孩,竟能如此坦然的面对死亡,并还为别人着想。虽然命运如此残酷,但你的精神会永垂不朽,会让我们永远难忘。
又有一颗星星出现在我的眼前,哦,这颗星星的主人是一位老师,一位伟大的老师——张丽莉。20xx年5月8日,放学时分,张老师在路旁看着学生们的队形。不料,一位司机开车不小心失控,即将撞到学生,在这千钧一发的危急关头,张老师那双消瘦的双手顿时充满了力量,她冷静地作出了反应,立马将学生用力地推到了一边,而自己却被撞倒了……老师,给我们传授知识,就好比蜡烛,照亮别人,燃烧自己。她失去了双腿,可她有一双隐形的翅膀,在她无助的时候可以遨游天空;她失去了双腿,却多了那么几十颗心灵默默地为她祈祷。
继续走向前,我看到一颗闪耀无比的星星。这颗星星的主人是高淑珍。在14年里,她接受了将近100多名残疾孩子,但从未收过一分钱。因此来的孩子便越来越多。可是她的精力、地方、能力有限,还债务累累,但她不会埋怨,她不会拒绝。她总是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希望那些孩子生活得更好、更快乐。
亲爱的祖国妈妈,在这天空中,还有许多的星星,汇聚梦想的星星的天空是你的名字。而这被人起了个名字。那便是中国梦。这些星星仅是梦想,而星星的主人却用行动凝聚了中华民族的正能量,照亮了美好的中国梦。而我们每一个人都有一个期待,都向往这个美好,便是实现这中华民族的复兴之梦。
高三:罗家恒
高三作文 篇7沿着江岸的蜿蜒,穿过拍岸的涛声,草鞋街就蜷缩在城墙脚下。我选择城墙一角,面向台阶腑下身,拾阶而下,将头和目光放低,才在拥挤的人群里,挤进这条街道。
在城墙脚下,这条从清朝开始因卖草鞋而得名的草鞋街,现在已找不到一双草鞋了。我只能解除羁旅的束缚,解掉已踩甩鞋跟的皮鞋,让脚底在草鞋街上,直接感受尘世的冷暖。
那天,我已迈过时序的门槛,踏入新春佳节,火红的灯笼在商铺门楣高挂,只是锈蚀的锁头,透不出一丝光亮,让我窥见尘封的流年。人群里,那些凌乱的脚步,已塞满了草鞋街的春天,而我还能清晰地分拣出踩踏过街上青石的屐痕,只是那些贩子叫卖的声音,虽然十分响亮,但仍旧叫不出符合宋朝词牌的韵律。
在草鞋街上,我赤着脚来回走动,虽没有卖到草鞋,但我总算看见了时光倒流的影子。那些高挂在草鞋街上的斗笠,早已滴干了清朝的雨,鱼篓也清空了渔歌,那些感染过风寒的浅唱,就像我如泣如诉的歌声,早已与城墙上那些裂缝暗自相连。
曾与我久违的风吹来了。风,掀开了我的衣襟,让我身上不能守住一片叶子的秘密,更让我无法拥有一棵树的影子。在草鞋街上,我确实没有看见有草鞋卖,只是看见城墙上那些不同时期的砖头,形状如同一块块药膏,医治着此座城市的伤痛。此刻,我无法找到合适的语句,写出那条草鞋街以及城墙沧桑的历史,我只能默默地把踩过的青石再继续踩亮一次。然后,让我的诗稿披上衰衣,遮掩岁月的沧茫。
在草鞋街的尽头,我是最后一个被折返的人,在我转身的时候,我发现有一根蕨草,在草鞋街旁的裂缝里,冒出了绿芽。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