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往今来秋天总是一个伤感、离别和萧瑟的季节,《红楼梦》中秋天也不例外。即便这个季节充斥着爱情的味道,却缺少了应有的浪漫,增添了不该有的离愁。虽然这些感情并不是都那么美好,但是局中人都付出了真心。
贾雨村:生命里最纯真的感情,娇杏的两次回眸注定了二人的一世情缘贾雨村是红楼梦开篇就出现的人物,他与红楼梦没有所有的大家族都有或多或少的关联,他也算是见证了四大家族兴衰荣辱。贾雨村后期虽然很坏,但是前期的他却是一个有能力有志向的青年,这个时期的他付出了生命中最纯真的一段感情。
贾雨村与当地乡绅甄士隐是好友,不过此时他只是落魄书生。一次在甄家无意中看到他家一个名叫娇杏的丫头,贾雨村便一见倾心,后又因娇杏无意的次回眸,贾雨村自觉娇杏慧眼识英雄,认定她是红尘中的知己。
这一次相见之后贾雨村便对娇杏念念不忘,中秋之夜更是一个人对月吟诗倾诉衷肠。
未卜三生愿,频添一段愁.闷来时敛额,行去几回头.自顾风前影,谁堪月下赊?蟾光如有意,先上玉人楼.
意思是我独自顾盼着风中前后飘忽的我的影子,谁愿意形单影只羡慕别人月下双双对对。如果月亮有心助我,就请先照亮我心上人的绣楼。贾雨村这是在顾影自怜,接着中秋之月表白心迹。
秋天让人多愁善感,中秋团圆节更是如此,心有思慕之人是甜蜜的,但不能见面却是伤感的,贾雨村是男子可当陷入爱情同样会患得患失,幸福又失落。
这个秋天贾雨村喜欢上的娇杏,后来贾雨村考取功名回到此处做官时,便向甄夫人求娶娇杏,二人喜结良缘还生下了一个孩子,只是后来贾雨村得罪上司被罢官,但他还是把所有家产都留给娇杏安顿好她的余生。
娇杏真的算是比较“侥幸”的姑娘了,可以得到贾雨村真心相待,只是很可惜最后两人没有相守一生,秋天的爱情也许就是缺少这一份圆满。
贾瑞:秋天遇上爱,拼尽全力去靠近即便付出性命也甘之如饴秋天没有春日绚烂的百花,也没有冬日的银装素裹,可是它独有秋菊之落英,也让人沉醉在爱情的幻想中不能自拨。
贾瑞是红楼梦中存在感很弱的一个人,他是贾家私塾先生贾代儒的孙子,他被人记住不是因为他有过人的才华,而是他对王熙凤的一段单相思。
秋天,在宁府为老太爷贾敬办的生日宴里,贾瑞遇见了王熙凤,秋天秋菊映衬下的王熙凤格外美丽,贾瑞也爱上了这个思慕已久的人。
贾瑞知道于情于理都不应该靠近王熙凤,可是近在咫尺的距离让他不愿放弃。贾瑞第一次如此近距离的靠近爱慕的人,第一次主动跟她说话,第一次被她认识,第一次被她同意可以去贾府跟她说话,原以为遥不可及的人却能够真实出现他的视线里,他欣喜别人都无法领会。
贾瑞的自作多情和不怀好意,让王熙凤憎恶至极,于是王熙凤就想了一系列的毒计教训他,可是陷入爱情里的他完全看不出,一而再再而三的中计,最后明明有可以救命的“风月宝鉴”,可是贾瑞依旧选择了沉沦镜子中王熙凤虚幻的身影最后去世了。
且不说贾瑞对王熙凤的喜欢到底合不合礼法,可是他为爱痴狂的举动实在让人感触良多,当有机会可以无限靠近暗恋之人时谁能够无动于衷呢?
贾瑞的爱情开始于盛秋,哀愁的开端奠定了悲伤的结局,可是即便到最后贾瑞仍是开心的,倾尽全力去追寻一次爱,得之是幸不得是命,人生无憾也自在安然。
宝玉和黛玉:秋夜喜雨,渔公渔婆天生一对,可知镜花水月终究只是一场空春雨贵如油人人欢喜,秋雨萧瑟无人赏识,可是《红楼梦》中这一场秋雨却给黛玉带来了慰藉和欢喜,可是欣喜过后却也满是感伤。
黛玉春分和秋分时节都会生病不能出门,一个人独处难免心怀感伤,幸得宝钗前来开解和陪伴,但是宝钗晚间的失约却让黛玉加倍的难过,不过此时一日未见黛玉的宝玉来了。
宝玉和黛玉的感情这个时期已经非常稳定了,两人很少吵架,只是认真的相爱。一日未见黛玉宝玉不放心,即便下着雨还是夜晚,他还是穿着蓑衣和木屐到潇湘馆看望黛玉,只为让她一乐。
黛玉一见到宝玉的打扮就乐了,还笑话宝玉像“渔翁”,却不小心说出了自己像“渔婆”的话。
黛玉笑道:“我不要他.戴上那个,成个画儿上画的和戏上扮的渔婆了。”及说了出来,方想起话未忖夺,与方才说宝玉的话相连,后悔不及,羞的脸飞红,便伏在桌上嗽个不住.
黛玉用咳嗽来遮掩,不过宝玉恐怕早就听到了。秋夜寒凉且久待不便,宝玉只和黛玉说两句话就要走了,可是宝玉和黛玉都很开心,因为只要彼此安好就是对对方最大的安慰。
秋雨绵绵让人愁绪满肠,可是对宝玉和黛玉来说都是一场好雨,因为雨丝不断爱情长存,岁月悠悠相爱之心依旧,黛玉的失语是对宝玉最好的告白,他们正如渔公和渔婆是天生一对。这一切看似都很美好,黛玉却忧愁的一夜不曾安眠。
黛玉不怀疑两人的感情却担心未来不能够成就良缘。秋天是爱情的童话,可是却不能够改写注定的悲伤结局。
贾赦:不顾一切的强娶却是鸳鸯的一场灾难秋天总有难以言说的消愁,宝黛的爱情一波三折,鸳鸯也要迎来人生中最大的一场磨难,大老爷贾赦看中了她,还非要强娶她,鸳鸯此生恐怕与爱情无缘了。
贾赦鬼迷心窍一定要强娶鸳鸯为妾,让家人笑话不管、让贾母厌弃也不顾。可鸳鸯不是攀龙附凤之辈,她有自己的追求和志向,她是宁死都不会嫁给贾赦的。
虽然贾母保下了鸳鸯,可是贾赦也放出狠话鸳鸯不嫁给他也休想嫁给别人,鸳鸯命好命苦,这一生她恐怕都与爱情无缘了。
贾赦的乱点鸳鸯谱,让鸳鸯终难成鸳鸯,只能够做秋天孤独的鸟儿。
薛蟠:香菱对他离家的思念,也不知道可有鸿雁相告秋天也许是所有令人伤感的时节,薛蟠被柳湘莲打了一顿觉得丢人就想要出门历练一番,香菱也正好得到去大观园居住和学诗的机会。香菱第一首写秋月的诗就表露了她对薛蟠的思念。
精华欲掩料应难,影自娟娟魄自寒。一片砧敲千里白,半轮鸡唱五更残。绿蓑江上秋闻笛,红袖楼头夜倚栏。博得嫦娥应自问,何缘不使永团圆
一句问嫦娥可是此时是秋天,借着问嫦娥抱怨夫妻不能相守和团圆,也表达了香菱对薛蟠的在乎。薛蟠也许是众人眼中的“败家子”,但他却是香菱的夫君,是香菱一身孽债的救赎,香菱不知道爱情是什么,可是在心中已经认定薛蟠是良人。
秋天如果人团圆就是一个美丽的季节,可是如果分别就会更加哀伤,香菱一番痴心在想着薛蟠,可是哪里有鸿雁可以把香菱的感情传递给远方的薛蟠。薛蟠不懂香菱的深情对她喜新厌旧,香菱悲剧命运由薛蟠起也得由他而终。
秋天是四季中最忧愁的季节,本该硕果累累,最后却也只剩满院飘零。这个季节里的爱情总有一些不如意和伤感的故事。
文/酒馆说戏人,欢迎关注:小说红楼,一起找寻红楼梦中的精彩!
王熙凤和林黛玉都是红楼梦里金陵十二钗之一,二人都是重量级的人物,一个贵为荣国府的女管家,一个是贾母的亲外孙女。一个能说会道,一个才华横溢。那么王熙凤对林黛玉为何布满好感,要知道王熙凤的姑妈是王夫人,王夫人一直把自己的外甥女薛宝钗看成是贾宝玉的准妻子。
林如海从科第身世,前科探花。虽系钟鼎之家,却亦是书香。
任职兰台寺大夫、巡盐御史,这个官职虽不很大,盐政使实际收入高。林如海死后必有一大笔遗产,而林黛玉是仅有继承人,天然这一大笔钱就跟着林黛玉,被贾琏运回了贾府,有人剖析以为贾琏夫妻私吞了这笔钱,以为这是不可能的,这笔钱数目不小,贾琏胆子再大也不可能办得天衣无缝。
必然是上交给了贾母,贾母本来的意思便是让林黛玉和贾宝玉一对,早晚都是一家人,在贾母的许可下,林家的巨大遗产就这样名义上暂存贾府,实际上被贾府运用,特别是贾母日子豪华,即使贾府绰绰有余的时分,固不自封,那么在收支不抵的时分,贾母必然会用了林黛玉的钱。
王熙凤和林黛玉从小生长的环境、受教育的方法异曲同工
王熙凤从小假充男儿教养,可见其爸爸妈妈对她心爱有加,从不给她太多捆绑。洒脱、泼辣又直爽的特性,得益于凤姐爸爸妈妈对她的放养。
黛玉的母亲贾敏,可是贾母最心爱的女儿。无论是从容貌仍是才学,必然都十分超卓。黛玉的父亲林如海,是探花身世。咱们关于探花应该比较清楚。相较于状元,探花其实更受人推重。由于探花的获得者才貌双全。贾敏和林如海,对黛玉心爱有加,专门为她聘请了家庭教师贾雨村。
正是王熙凤喜欢的类型王昆仑先生曾在《红楼梦人物论》中,这样点评王熙凤:“恨凤姐,骂凤姐,不见凤姐,想凤姐。”红楼梦中人道皆有双面,狠辣贪婪的王熙凤内心里也有仁慈和温情,不过那得是她瞧得上眼的人才行。比方刘姥姥、邢岫烟,还有林黛玉。
尤其是大观园榜首才女林黛玉,她清高自许、率真心爱,心直口快,不钻营算计,不计较名利。再加上黛玉平常谈吐不俗,诙谐风趣,能说会道,正是霸道总裁王熙凤喜欢的类型。所以王熙凤渐渐对年幼失掉双亲,脆弱无依的黛玉生出了一份可贵的真心怜惜。
贾宝玉是凤姐看着长的,虽然是兄妹,有时也情同母子。为了贾宝玉的幸福,天然也只能对林黛玉好。而且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薛宝钗为人有比较阴骘,足智多谋,天然王熙凤更喜欢把自己良心的天平放到林黛玉身上。
怅惘人算不如天算,后来王夫人架空了贾母,家里大小事自己说了算,王熙凤也不敢过于张扬自己的特性,最终只得在王夫人手下效能,不过怅惘了林黛玉,后来在惨痛中把生命苦苦摧残。
知否:同是府里的通房,她们选了什么出路?
秋娘是一个傻女人,她从来不知道,共患难的情谊并不能发展为男女之情。她错付一腔热情给顾廷烨,换来的却是一次次的难堪。不但明兰给她冷脸,顾廷烨严厉地训斥,就连明兰的大丫头绿枝,也故意给她传话,让她知道顾廷烨并不把她当回事儿。
人们都在嘲笑秋娘的不自知,但她也是一个有血有肉的人啊,她的心酸有几个人会懂得,又有几个人会在意呢
01
秋娘长得并不出众。她七岁进侯府,因为手脚勤快,又会一手好针线,被分派到顾廷烨院子里伺候,平日做些洒扫缝补的琐碎活计,十天半个月也见不上主子一面。
当时顾廷烨的屋子里,都是漂亮的莺莺燕燕,明争暗斗的厉害。她生得不出众、口齿也不伶俐,没人注意她,她也没有什么盘算,只是耐心等待,盼着家人来接她出去。
日子一天天过去,她渐渐长大,家人没来接她,她却对顾廷烨有了少女的心思。为了多看他一眼,她尽量多找些事来做,见着了,就会脸红心跳半天。
但她是有自知之明的。望着镜子里自己平淡的容貌,再看看身边那些漂亮妩媚的女孩子,她越发本分,少说多听、不理闲事、埋头苦干,木然的旁观着女孩们如火如荼的争斗。
后来顾廷烨一个通房怀孕了。因顾廷烨还未婚,老侯爷气得把他屋里的通房丫头发落了大半。老侯爷气呼呼地出门时,抬头瞧见正默默扫地的秋娘,见她本分老实,又生得不招眼,便随手一指,叫她去屋里服侍。秋娘就这样来到顾廷烨身边。
秋娘默默的悉心服侍,日子久了,顾廷烨开始信任她、重视她。这是秋娘最幸福的时光。后来顾廷烨有了曼娘,跟侯府闹翻,娶余嫣红,离家出走,其他通房妾侍都纷纷求去。只有她和巩红绡姨娘留了下来,寂寞冷清自不必说,吃穿用度也常被克扣。她本已打算残羹剩饭的为顾廷烨守一辈子了,忽然传来消息,顾廷烨衣锦荣归了。
就像王宝钏等了薛平贵18年,她的坚守也等来了回报。待遇瞬间提升,巩红绡很受用,但她并不在意,只想见到她的主人。秋娘,是侯府里唯一一个对顾廷烨一片真心,忠心耿耿的妾侍。
02
可真见他时,秋娘却不敢上前了。因为他看向她的目光,再无以前的亲密,只有纯粹的关照和补偿。她的二少爷,变成了一个成熟的男人,也成了侯府的老爷。
更重要的,他身边站了位年少貌美的新夫人,很和气、很良善,正是她曾经日夜祈求的主母。 可她高兴不起来。不知为何,一见新夫人,她莫名酸了起来。
看着新人美知玉,秋娘忍不住摸自己脸颊,更自惭形秽。终于见到了心上人,可便老爷眼里心上都是新夫人,根本没有跟她再续前缘的打算。
秋娘想方设法去见顾廷烨。她站在顾廷烨下班回家的路上,几乎站成了望夫石,结果被下人们讥诮,遭到不但被明兰的责罚抄写《心经》,也顾廷烨严厉的斥责。
她一腔柔情为顾廷烨做了衣裳,却被顾廷烨责备不给蓉姐做,不给夫人做,吩咐她以后做了衣服,直接交给夫人便好,连见面的机会都不给,这让秋娘如遭雷击。
顾廷烨夫妻曾有一段冷战,冷战第三日,秋娘端着盏燕窝想去书房‘探望’顾廷烨,反而惹得顾廷烨不痛快,连碟子带燕窝摔在门外,秋娘回去大哭了一场。
几次三番被扇了颜面,坐在菱花镜前,看着自己残损粗糙的容颜,秋娘终于死了心——不是新夫人容不下她,是顾廷烨心里再没有旁人的位置了。她终于认命了,从此只管好好教养蓉姐儿,对顾廷烨的爱情则不得不断了念想。
秋娘被抬为姨娘,使奴唤婢,锦衣玉食,无人轻慢,有蓉姐傍身,主母又温和慈善,这是多少妾侍羡慕不来的际遇啊,只是,这样的生活,真的是秋娘希望的吗
其实,顾廷烨身边的女人们,最爱他的就是秋娘了吧她从没想过和夫人争宠,她可以什么都不要,只要待在顾廷烨身边就成。可自己心爱的男人,却偏偏可望而不可即,秋娘的心里是酸涩的。
03
其实,作为一个通房丫头,秋娘的结局真的很不错。顾廷烨很好地安排了她的生活,让她照顾蓉姐,其实就是为她找了一个依靠,还许诺她百年之后,会有人供一碗饭。
明兰是一个好相处的主母,在她安分下来后,给她抬了姨娘,全了她的体面和富贵。
如果她不爱顾廷烨,她会对现状很满足的。但人之所以为人,就是因为有七情六欲,喜怒哀乐贪嗔痴,秋娘也不例外。所以才有了她一次次不甘的试探,在路上堵人、不停地做衣服、在顾廷烨和明兰闹矛盾的时候去送燕窝等,但这些痴情之举,只会感动一个爱她的人,而面对一个不爱她的人,却只会让他反感。
共患难过,不等于会产生爱情。无论是作为侯府不羁的公子,还是尊贵的侯爷,顾廷烨的心里,从来没有对秋娘产生过爱情。这一点秋娘一直没有看懂,她把过去多年的患难之情,错以为可以发展成男女之爱,才有了一次次的“上蹿下跳,不知礼数,出丑卖乖”,差点被顾廷烨撵出侯府。
在一次次打击之下,秋娘终于明白了,顾廷烨之所以会善待她,只是对她忠心的感念,却不是因为男女之情。从企盼到无望,秋娘终于心如止水。
《康熙王朝》里,苏麻喇姑曾说过,我也是个人啊,怎么能说爱就爱,说不爱就不爱呢
在整个侯府里,无论是顾廷烨还是明兰,甚至那些丫鬟仆妇,大家都觉得作为一个通房,秋娘是贪心了,不该期望顾廷烨的爱情。可是,虽然是个妾侍,可秋娘也是一个人啊,有几个人懂得她的心酸呢#闪光时刻
主题征文 二期#
欢迎关注净植,让我们一起感悟、成长,遇见更好的自己。
《再别康桥》表达了诗人对康桥的爱恋,对往昔生活的憧憬,对眼前的无可奈何的离愁,对康桥的依依不舍、留恋之情。全诗以离别康桥时感情起伏为线索,抒发了对康桥依依惜别的深情。
《再别康桥》是现代诗人徐志摩脍炙人口的诗篇,是新月派诗歌的代表作品。徐志摩(1897年1月15日—1931年11月19日),现代诗人、散文家。原名章垿,字槱森,留学英国时改名志摩。新月派代表诗人。
这首《再别康桥》全诗共七节,每节四行,每行两顿或三顿,不拘一格而又法度严谨,韵式上严守二、四押韵,抑扬顿挫,朗朗上口。这优美的节奏象涟漪般荡漾开来,既是虔诚的学子寻梦的跫音,又契合著诗人感情的潮起潮落,有一种独特的审美快感。
七节诗错落有致地排列,韵律在其中徐行缓步地铺展,颇有些“长袍白面,郊寒岛瘦”的诗人气度。可以说,正体现了徐志摩的诗美主张。
扩展资料:
此诗写于1928年11月6日,初载1928年12月10日《新月》月刊第1卷第10号,署名徐志摩。康桥,即英国著名的剑桥大学所在地。1920年10月—1922年8月,诗人曾游学于此。康桥时期是徐志摩一生的转折点。
诗人在《猛虎集·序文》中曾经自陈道:在24岁以前,他对于诗的兴味远不如对于相对论或民约论的兴味。正是康河的水,开启了诗人的心灵,唤醒了久蛰在他心中的诗人的天命。因此他后来曾满怀深情地说:“我的眼是康桥教我睁的,我的求知欲是康桥给我拨动的,我的自我意识是康桥给我胚胎的。”(《吸烟与文化》)
1928年诗人故地重游。11月6日在归途的中国南海上,他吟成了这首传世之作。这首诗最初刊登在1928年12月10日《新月》月刊第1卷10号上,后收入《猛虎集》。可以说“康桥情节”贯穿在徐志摩一生的诗文中,而《再别康桥》无疑是其中最有名的一篇。
——再别康桥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