吵架把人气死了犯法吗

吵架把人气死了犯法吗,第1张

如果单纯就是吵架把人气死了的话,一般情况下不会触犯刑法。但是根据民法典这种情况应该承担民事责任。就是说如果对方亲属依法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相应赔偿的话,法院一般会根据具体情况做出相应的支持。

       

        窝在家里看剧的时候,闺蜜给我发了消息叫我出去陪她吃宵夜。看了看时间,九点半,这么晚了还让我出门估计没好事。果然,下楼后看见的是张气鼓鼓的脸。

        几串牛肉下肚,闺蜜的脸色总算好了些。我默默的捞了几串素菜放在油碟里,看她表情纠结的看着我,镇定的装傻。五分钟不到,闺蜜果然败下阵来,自己坦白交代了剧情。说来说去其实不过是常见的情侣吵架。

        男朋友大晚上的接到朋友电话让出去玩,闺蜜不愿意他这么晚出去玩,两人就吵了起来。男生觉得闺蜜是不信任他,提出让闺蜜和他一起过去,闺蜜不肯。说不出去吧,闺蜜看他不高兴的表情,又讽刺了他几句。恼羞成怒的男生最后直接走了人,临走的时候丢下一句“你能不能不要那么作?”。

    “所以我是作么?”闺蜜红了个眼圈可怜巴巴的看着我。

        “是挺作的。”我叹口气,瞄见闺蜜变得不友善的眼神赶紧换了个话题。“所以你是担心他大晚上去夜店乱来么?”

        “不是。”闺蜜有点烦躁的抓了下头发,“主要他那帮朋友没轻没重的,晚上玩儿太野,我怕他们喝酒之后酒驾。”

        “那你干嘛不直说?”“我以前说过,他当时挺不当回事的,就不想说了。”

        好吧,所以这就是女生。明明是担心好意,到了嘴边却成了讽刺别扭,也难怪男生们总说不知道女生在想什么。毕竟说的和做的总是背道而驰。

        那么,怎么样才是正确的吵架方式呢?我从三个方面给大家分析一下情侣吵架这件事本身。

        说到目的可能很多人会觉得好笑。

        大多数人都认为吵架是随机事件。不就是两个人意见不合发生争执,难道还需要故意去计划?遗憾的是,正确的吵架方式,或者不能说吵架,是表达不满的方式,的确是需要计划的。

        首先我们来讲讲,我们为什么吵架。笼统的说,情侣发生争吵的原因是因为意见不统一。我想要做什么而你不想,我认为一件事该怎样而你有不同看法,在不能达成共识的情况下争吵就发生了。我们试图向意见不合的对方传达我们的看法和态度,去解释或者说服,以达到我们希望的结果。

        所以,争吵其实也是一种沟通方式,是冲突传播的一种。 吵架的目的就是传递给对方你的态度和观点,让双方在充分了解对方的意见的情况下做出选择,究竟由谁来让步以达成共识。

        这就是为什么在吵架时让步认错总是那么难,毕竟在吵架的时候,我们本身就处在一个试图压倒对方的立场。两个人从平时相爱时的同伴立场变成了对立状态,这时候的你不是女朋友,而是对手。

        为什么你都气个半死了,男朋友还是一脸莫名其妙?

        其实这是吵架本身的性质决定的。

        在传播学里,人际交往的所有互动都统称为谈话。谈话不止包括语言,还包括行动以及非语言符号,比如面部表情,手势,语气等。而很多人不知道的是, 我们交流的时候人们所得到的信息总量只有百分之三十五是语言符号传达的,剩下的百分之六十五是由非语言符号传递。

        那么我们回转看来,当你和他人进行沟通的时候,你传递给对方最多的是什么?是你的情绪,那些由你的语气,眼神和手势所传递的,对他人的态度。

        举个例子。如果一个小孩子吃饭的时候把食物洒到了地面,他的父母看见了生气的指着他咆哮说:“你给我把饭捡起来!”小孩子听到话的第一反应很可能并不是捡起来地上的饭粒,而是吓一跳想:爸爸/妈妈生气了,然后呆住。这种呆住又极可能会引起父母的更大愤怒,我都已经下了指令,你为什么还不按照我说的做?

        吵架也是一样。当你生气发火的时候,对方的第一感知不会是你说的话表达的含义,而是你发泄的情绪。这也就是为什么女孩子总喜欢说态度,相应的,当女生发火的时候,男生也总是容易不知所措了。毕竟 比起话语,我们感受到的更多是对方说话时的情绪。

        而情绪就会影响行为。

        传播学里还有一个术语,叫“聚合”。聚合,属于“调节”概念里的一种,大概意思就是当我们和人交谈的时候,我们会有无意识的模仿对方行为的倾向。这种模仿包括,口音,语速,音量,词汇,语法,嗓音等。我们可以常常看见,当人们和小孩子说话的时候,常常会不经意的软下口音配合小孩子的奶声奶气,这就是聚合的典型表现。

        那么当我们带着愤怒情绪争吵的时候,聚合会引起什么样的效果?恩,大概就是双方的语气越来越快,声调越来越高,然后争吵顺利的开始。

        说了这么多争吵的效果,你大概也明白了,凭借吵架本身是很难达到我们想要达成的目的。与其说是在沟通,不如说是用情绪在压迫对方妥协。而这种妥协本身是消耗感情的,所以为什么会有吵着吵着就散了一说。

        那么怎样的沟通方式才能达成我们最初的目的呢?

        最重要的是不要带有攻击性的情绪和语言,直白的阐述自己的感受和需求。

        这里有一个 沟通方式的简单模板 给大家参考。面对自己不满意的事情时,我们的沟通通常可以通过以下四个要点来阐述: 讲事实,表达感受,共情,表达需要。 比如我的闺蜜就男朋友晚上出去玩这件事可以用以下的方式来沟通:

你上次和朋友出去玩大半夜酒驾开车回来(讲事实)

我很担心(表达感受)

我知道你和他们很久没见了,也想他们,我不拦你(共情)

但你晚上就不要喝酒了好么?(表达需要)

或者你就别开车去,晚上打车回来。(表达需要)

        是不是很简单?

        其实感情并没有那么复杂,吵架也没有那么可怕。大部分时候的争吵不过是女孩子希望男朋友更加贴心,那我们何必把自己的爱人摆到自己的对立面去狠狠批判?难过就是难过,委屈就是委屈,说出来并不可笑,用生气来掩饰才可惜。很多时候男生不是不愿意照顾你,只是不懂你需要怎样的照顾。坦诚自己的感情和需要,你就会拥有一段更美好贴心的感情。

职场吵架学问要诀

在职场中吵架?那多影响职业形象!多么有失风度!然而,现实职场中,确实存在着“吵架”行为。职场中,吵架的缘起,或因为工作协调中出现问题,或因为与同事沟通交流出现了误解,也或者是不满上司无缘由的发火。无论怎样,吵架行为有时是不可避免的。那么,我们能做的就是理性地“吵架”。其实有时候这也要讲求一定的学问。今天跟随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些过来人的“吵架”心得吧,或许对你有所帮助。

    案例1同事间唇枪舌剑

    讲述人:小于 26 岁 国企单位销售

    除了与家人,同事之间便是相处频率最高、时间最多的了,这样情况下难免会因为工作上的这个问题或者那个问题产生意见分歧。我现在在一家医药单位做销售工作,今年为了市场 ,领导派我和另一名同事去负责潍坊市场的销售工作。由于面临新的环境、新的困难,我和同事常常因为一个策划案而吵得面红耳赤,有一次因为一个市场参数的评估标准还差点动起手来,为此我们俩冷战了将近一周的时间。那个月的销售业绩也明显下降了。

    后来冷静下来想想,明白了在工作中同事之间免不了磕磕绊绊,所以彼此之间产生矛盾也是常有的事。要想把工作做好,就必须处理好与同事之间的关系,不能因为一点点小事就彼此之间斤斤计较。首先,要分清责任。如果是错在自己,当然要勇于承认错误。如果是对方的错,可以在适当的时候给他指出来。

    经验分享:现在通过慢慢的磨合,我和那个同事吵架的几率越来越小,反而工作起来轻松了很多,通过这件事情我想告诉大家的是,同事之间,如果不是期望通过吵架来存心贬低对方、使对方难堪,而是在某个具体的工作问题上各持己见,争执不下,那么这样的吵架,不会造成当事人双方的敌对和仇视,反而有利于问题的充分沟通和解决。一方的强硬态度,会第一时间充分引起另一方的重视和思量,避免了由于沉默和妥协造成的`沟通失效,配合迟钝。同时由于彼此平等的工作关系,方式上可以表现得激烈一些,但切不可触及对方身体,由“吵架”变成“打架”。

    案例2上下级相互交锋

    讲述人:杨杨 32 岁 私立小学老师

    我们学校离市区比较远,每天早晨都会有班车在各个指定的地点接送孩子去学校。今年我刚休完产假回来,被安排去离家比较远的一个地点接送学生上学。这样就要求每天6点就要起床,然后坐将近1个小时的车去接送点接学生,根本没时间给孩子喂奶,这种情况坚持了一个月。有一天我终于忍不住了,冲到领导办公室去和领导理论,要求领导换一下接送地点,领导告诉我工作就是服从,这更让我恼火,我把我的委屈和一些困难都和领导说了,但是领导却并没有因此改变主意。

    在这种情况下,我的声音开始变高,我对领导说你老是要求我们去包容学生 、体谅学生,你有没有体谅过我,包容过我呢?领导也火了直接让我出去。事后冷静下来,觉得自己做得不妥当,去主动向领导道歉、主动沟通,没想到的是领导并没有记仇,反而给我调了一个离家比较近的接送点。

    经验分享:通过我的这个事情,我想告诉大家的是沟通很重要,不管是同事间还是你和领导之间的。但是你要明白一点就是作为上下级之间,并不是绝对服从的不平等关系。当员工和老板的意见产生分歧,或者认为遭遇了不公平待遇的时候,可以适当地通过“吵架”来表达出自身强烈的主张或是不满。但是在言辞上要注意分寸,不要一味指责,而是要说明情况,探讨原因。这样其实有利于上下级之间的了解与配合。

     案例3对下属严厉批评

    讲述人:王丽 28 岁 办公室主任

    我是一个非常讲究原则的人,前几天我给办公室的小王一个任务,让他在2天之内给我一份近三年来的市场分析报告,并根据报告写一份明年的市场预测计划。2天后小王告诉我市场分析报告没有完成,当时我就很生气,并告诉他如果完不成任务可以提前告诉我,不要答应了能完成最后是这种结果。小王似乎并没有因为这个而内疚,反而表现得非常不屑一顾,这让我更加的生气,对他说话的声音也高起来,我和他说你这种态度先回家休息几天,等着想好了知道自己的原因出在哪里了再来上班。

    就在这个时候,小王和我说他要解释。我起初并不想让他解释,小王接着和我说,如果你听完我的解释有错的话你想怎么处罚我都行,于是我给了小王一个解释的机会。他告诉我在他搜集分析结果的第一天,他就发现前三年的分析报告存在一些分析错误,这样对明年的预测起不到预测和借鉴的作用,只有重新整理前三年的数据进行分析才能起到重要作用,通过这件事情我明白了,遇到事情一定要给别人一个解释的机会。

    经验分享:不管在什么情况下,一定要给下属一个说话的机会。作为主管,不应将下属的牢骚和异议当作对自身权威的挑战,而应当给予他们“说话”的机会和权利,在他们释放自己的过程中学会聆听和重新分析。同时语言上要注意留有余地和空间,不要一言独断,允许下属解释和辩驳。

    都说中国人讲求凡事“一团和气”,即使是看不顺眼,也不会轻易发生正面冲突。长久以来,“吵架”一直被认为是下下策,很多人面对上司,不敢吵架;面对同事,不愿吵架;面对下属,不屑吵架。职场氛围在这种过分的自我压制和人工合成的太平盛世中,逐渐开始失真。与其过分压抑自己,造成沟通上的堵塞和彼此之间的不信任,还不如学会真诚而率性地“吵架”。我个人认为,在不恶意攻击他人、损害他人名誉的前提下,适当而直接地表达出对他人意见的异议,或者是对他人做法的批评,这样的吵架是可以被理解并光明磊落地存在的。

     专家提示 职场“吵架”要诀

    1不是所有的事情都可以用吵架来解决。人际交往的蜚短流长、利益纷争的不甘示弱,这样的吵架会连“身段”一同吵丢。

    2不是所有的人都适合吵架。激烈的言词和激动的情绪,不是每个人都能正常承受的东西。例如,新人如果在入职不久就“被吵”,那么很可能会伤害他的职业自尊心,影响他对企业文化的正确认识和评估。

    3吵架要建立在彼此了解,彼此信任的基础上。初次合作的两个人,还是应当尽量用平和的方式进行沟通,盲目的吵架会导致无端的猜疑,甚至造成关系的永久破裂。

    4吵架要目的明确,不能偏题。只有发生了具体的问题时才可以吵架,不能将吵架视为日常不满情绪的发泄方式。所谓“对事不对人”,切不可“没事找不痛快”。

    5吵架要注意语言方式。吵架应当就事论事,当事人可以直抒胸臆,但不可言词污秽,进行恶意的人身攻击,更不能越吵越远,最后变成“揭底口水大战”。

    6正视吵架的意义。吵架不是攻击性、压倒性地强迫对方接受自己的意见,而是通过比较激烈的方式,讨论问题并解决问题。不要寄希望于通过比试嗓门的高低而使他人臣服。

    7冷静对待吵架的结果。当“战事”平息之后,吵架的双方应当抽离出激动的情绪,客观地分析对方的意见或者指责,找出自身缺失或不足的地方加以改进和完善。

更多 综合指导 请继续关注应届毕业生 求职指南

;

吵架气死人要不要负法律责任,据情况而定,分析如下:

1、对于吵架气死人的情况,如果气人者主观上没有任何恶意,正常说话,因为对方比较激动导致死亡,气人者客观上也没有实施杀人、害人的行为的,不用负任何责任;

2、如果气人者主观上存在过错的,则根据吵架、斗嘴的环境、用语的激烈程度不同,确定承担责任的大小,一般需要承担民事赔偿责任,如果主观上有杀人的故意,想通过气人的方式谋杀他人的还需要承担刑事责任。

吵架,其最常见的起因与表象是双方或多方对各自的错误只字不提,或者相对轻松地一带而过,却用更加强烈,或许更具有伤害性的语言加于他人。常有伤害性。

跟人吵架解决方法如下:

1、适当沉默。争吵不是一个人的事,俗话说一个巴掌拍不响。所以其中一个人适当沉默的话,另外的人也会慢慢沉默下来,等到两个人都冷静下来再好好说清楚就行;

2、及时解决。争吵是因为存在矛盾,所以有矛盾的话,我们就要及时解决。大家可以坐下来好好说话,来解决问题。两个人之间规定在一方说话的时候,另一方要倾听,而不是打断;

3、克制情感。争吵很容易是我们头脑发热,这个时候我们就应该保持清醒,这样才能有效避免不理智的情况发生;

4、不要言语攻击。由于大家相互之间比较清楚,所以不要拿着别人的隐私开玩笑啥的,这样很可能使双方的感情恶化,最后可能无法挽救。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第二百三十二条 故意杀人罪故意杀人的,处死刑、无期徒刑或者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情节较轻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吵架气死人要负责吗

案例假设

一天,小丽与邻居70岁的张大妈发生争吵,吵架过程中,两人情绪都有点激动,言语也有点过激。70岁的张大妈有一点心脏问题,但是小丽不知道张大妈的身体情况。随后,其他邻居过来劝架,两人才各自回家。

刚回到家,张大妈就感觉身体很不舒服,之后便晕倒在地。张大妈家人赶紧将其送往医院抢救,结果,不幸的是,张大妈经抢救无效死亡,医院表示主要是因为情绪激动刺激心脏病发导致死亡。

张大妈家人认为张大妈的死亡跟小丽有很大关系,于是将小丽告上法庭,那么,小丽因与张大妈吵架将其“气死”,应该承担责任吗

法律依据

《民法典》第一千一百六十五条:行为人因过错侵害他人民事权益造成损害的,应当承担侵权责任。

法律分析

该法律条款适用的是过错责任原则,即依照法律规定推定行为人有过错,行为人不能证明自己没有过错的,应当承担侵权责任。

案例分析

小丽对张大妈的死亡是否承担责任,主要取决于以下因素:

1、主观上,小丽对于张大妈的死亡是否存在过错虽然小丽对张大妈的身体患有心脏疾病并不知情,但小丽作为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的成年人,应当能够预见到吵架这一行为在一定程度上会引起吵架双方的情绪激动,进而有诱发其他疾病的客观可能性。

因此吵架双方都应尽到一般人的审慎注意义务,而小丽当时并没有注意到,所以小丽对张大妈吵架后死亡的结果存在疏忽大意的过失,在主观上存在一定的过错。

2、客观上,小丽与张大妈的吵架行为与张大妈的死亡之间是否具有法律上的因果关系据医院诊断,张大妈因吵架时情绪过于激动,进而诱发自身的心脏疾病发作,最终导致抢救无效死亡,说明小丽与张大妈的吵架行为与张大妈的死亡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因果关系。

3、结合其他因素综合考量。张大妈明知自己患有心脏疾病,平常生活中不能过于激动,但在那天却与小丽发生争执,激烈争吵,张大妈对自己遭受损害结果的发生也有过错,应该自担主要责任,并减轻小丽的过错责任。

温馨提醒

日常生活中,还是尽量要与人为善,和睦相处,避免发生言语冲突甚至肢体冲突。虽然“气死人不偿命”,但因此可能要承担相应责任,情节严重的还可能触犯刑法,如果因为“逞一时口快”背上责任那就得不偿失了。

1、根据过错程度负责。《侵权责任法》第六条规定,行为人因过错侵害他人民事权益,应当承担侵权责任。《侵权责任法》第二十六条规定,被侵权人对损害的发生也有过错的,可以减轻侵权人的责任。

2、《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四十六条规定,以暴力或者其他方法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这里的情节严重包括恶意捏造事实致其死亡。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11734276.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2-07
下一篇2023-12-07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