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育对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意义

美育对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意义,第1张

意义:

美育是为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培育学生心灵美、行为美服务的。它用现实生活中的美好事物和反映在艺术形象中的先进人物的思想感情和活动来感染受教育者。它广泛而深入地影响着学生的情感、想象、思想、意志和性格。它能丰富学校的文化精神生活,激起学生的情绪体验,有助于培养高尚情操,提高社会主义觉悟,鼓舞学生为实现共产主义理想和创造一切美好的事物而奋发向上。

美育对德育、 智育、 体育都有积极的影响。美育用优美感人的艺术形象,可以帮助学生认识人们的生活、理想和斗争,使他们受到生动的思想品德教育,促进他们的政治品质、道德面貌和思想感情健康地成长。美育不仅可以帮助学生认识现实,认识历史,同时可以发展他们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形象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还能调剂他们的生活,提高学习效果。在美育中要求整齐清洁,美化环境,也有利于健康,有助于体育的开展。

美育能够促进学生智力发展,扩大和加深他们对客观世界的认识;促进学生和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促进体育,具有健身怡情的作用。

扩展资料:

社会主义美育的主要原则是:

1、思想性和艺术性相结合;

2、美育内容和实际生活相结合;

3、情绪体验和逻辑思维相结合;

4、艺术内容和表现方法的统一;

5、统一要求与因材施教相结合。

在中小学进行美育的内容,主要有艺术教育(文学、音乐、图画、戏剧、**、舞蹈等)、组织学生观察和欣赏自然美、引导学生体验社会生活美和劳动美。组织学生参加各种艺术实践活动,发展他们创造艺术美的才能和兴趣,尤其要注意发现、培育、发展有艺术才能的学生的特长。

参考资料:

美育-

01

“美育”是指培养学生认识美、爱好美和创造美的能力的教育,也称美感教育或审美教育,是全面发展教育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美育”是指培养学生认识美、爱好美和创造美的能力的教育,也称美感教育或审美教育,是全面发展教育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我国社会主义学校的美育是为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培养学生心灵美、行为美服务的。通过美育可以促进学生的德、智、体的发展。它可以提高学生思想,发展学生道德情操;它可以丰富学生知识,发展学生智力;它可以增进人们的身心健康,提高体育运动的质量;它可以鼓舞学生热爱劳动、热爱劳动人民,并进行创造性的劳动。

美育,又称美感教育。即通过培养人们认识美、体验美、感受美、欣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从而使我们具有美的理想、美的情操、美的品格和美的素养。

狭义的美育,极端的定义是认为美育专指“艺术教育”;其一般的定义是认为美育指“美感教育”“审美教育”“审美观和美学素养教育”等。广义的美育,有人认为:“真正的美育是将美学原则渗透于各科教学后形成的教育。”

美育定义由狭义而广义的过程中夹杂的另一个维度的变化就是:由形式美育走向了实质美育。所谓“形式美育”指的是以培养对象的审美素养(如审美观、欣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等)为目标的教育活动。而“实质美育”则以上述目标为手段,追求美育的精神实质:人生的美学趣味和教育的审美境界。强调美育对诗意人生的促进功能已成为现代美育的核心。这样,美育概念就应在从狭义走向广义的同时,也实现由形式向实质的革命。

1、审美教育是美学和教育学的“合金”,是整体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没有美育,就不可能有个性充分的全面发展”。尽管美育作为一种情感教育,其功效并不是立竿见影的,但是,它却像“润物细无声”的春雨那样,渗透在人的心理领域的各个方面。并以它独特的功能,对人的全面发展起着十分重要的、不可替代的作用。

2、审美教育促进个体和谐发展。审美的基本功能就是塑造完美的人格,而塑造完美人格的关键或中心环节在于建构完善的审美心理结构。这种心理结构的建造“从个人来说是经过教育的结果,所以讲欣赏能力,就直接牵涉到培养这个心理结构的问题。假如我们所受的艺术熏陶多,文化教养水平高,那就会使心理结构丰富,审美能力强,你就能够在人家不能够发现美的地方发现美”。并进行美的创造。因此,可以说,审美教育有助于智力和品德的发展。一个全面发展的人,同时又是审美的人。

3、审美教育对智育发展的作用。关于审美教育提高人的智力问题,一直没有引起足够重视,在实际教育中,往往只重视知识教育,而忽视了审美教育。不但如此,从“重理轻文”这一现象中也能折射出美育教育的这一尴尬。这一后果就是导致一个奇怪的现象:现在的大学生是有知识没文化的一代。

4、当我们面对21世纪的知识经济时代思考如何为国家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人才时,重新评价美育对发展人的创造性的特殊功能与作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美育是感情与理性协调统一的教育形态,但与偏向于逻辑思维、理性素质的教育形态(如数学、物理、化学等课程教育)相比,更偏向于感性教育。智育着重于知识方面的教育,美育着重于感情、意志方面的陶冶。既不能互相代替,也不能偏废任何一面,只有两者并重,才能使知识和感情调和并正确认识人生价值。

实施美育的主要途径是艺术教育。

美育的途径与方法:

1、培养学生充分感受现实美和艺术美的能力。要求在培养他们敏锐的感觉能力的同时,发展他们高尚的审美情感。还要求培养学生审美的比较及分析能力,以区别真善美与假丑恶。培养他们审美的想象和联想能力,以掌握艺术形象。

2、培养和发展学生创造现实美和艺术美的才能和兴趣。

要使学生学会按照美的法则建设生活,养成美化环境以及生活的能力和习惯。要注意组织学生参加各种艺术实践活动,发展他们创造艺术美的才能和兴趣,尤其要注意发展有艺术才能的学生的特长。

“美育”: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观,发展学生鉴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的教育。

“美育”也称审美教育或美感教育。美育要通过各种艺术以及自然界和社会生活中美好的事物来进行。通过艺术进行的美育就是艺术教育。在人的全面发展教育中,美育占有重要地位。

“美育”的分类:

“美育”主要包括艺术美、自然美、技术美、旅游美。艺术美是指各种艺术作品所显现的美。自然美,是指各种自然事物呈现的美,它是社会性与自然性的统一。技术美是人类活动的精神结晶,它是工业时代的产物。旅游美是游客在旅游活动中创生出来的一种美及美感。

                                   

“美育”的主要任务:

培养和提高学生感受美的能力;

培养和提高学生鉴赏美的能力;

培养和提高学生表现美、创造美的能力;

培养和提高学生追求人生趣味和理想境界的能力。

重点是艺术美育、社会美育、自然美育和教育美育。艺术与美育各有侧重,艺术以创作与文化的理解为主,美育则以美感的培养为主。

                                   

“美育”的主要原则:

思想性和艺术性相结合,把革命的思想性和完美的艺术性紧密地结合起来。

美育内容和实际生活相结合,美育的内容须富有生活气息;并渗透到学校全部生活中。

情绪体验和逻辑思维相结合,使学生在感受美和享受美的过程中,焕发高尚的情感,使学生通过逻辑思维来分析作品,加深他们对生活的认识。

                                   

艺术内容与表现方法的统一,既要使学生钻研艺术内容,加深理解;又要使他们了解艺术的表现方法,掌握表现的技能、技巧。

统一要求和因材施教相结合,要使全体学生都学点绘画、唱歌和其他艺术,有一般的艺术修养;也要适应学生艺术才能和兴趣的不同,因材施教。

美育与审美活动之间是一种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辩证关系。

美育最根本的性质是审美教育是引导人们去追求人性的完满。

美育最根本的性质是审美教育是引导人们去追求人性的完满。美育于德育和智育的不同,首先美育主要是针对人的感性来进行的,这位美与升华人的感性提供了一种可能性。

其次,美育之所以能够进行,一个首要前提就是她是超功利的、超使用的,也就是说它对人的感官的触犯他对人的情感的激发他对人的想象的开启,并不将他们引向实际的对象或因向该对象的某种使用价值。

美育是感性教育,审美教育是针对人的感性而进行的教育,审美教育与人的感性有着直接的关联,并且审美教育也具有感性的品格,因此,审美教育就是一种感性教育。

美育定义:

美育,又称美感教育。即通过培养人们认识美、体验美、感受美、欣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从而使我们具有美的理想、美的情操、美的品格和美的素养。

狭义的美育,极端的定义是认为美育专指艺术教育;其一般的定义是认为美育指美感教育,审美教育,审美观和美学素养教育等。广义的美育,有人认为:真正的美育是将美学原则渗透于各科教学后形成的教育。

美育作为审美和教育的结合的产物,是一个历史的课题西方早在古希腊时期,在城邦保卫者的教育中就有艺术教育的内容,而我国春秋时期更是十分重视“诗教”与“乐教”但美育这一概念和对它进行独立进行研究的理论,则是由德国的伟大诗人和美学家席勒于18世纪末首先提出和建立的席勒在他的《美育书简》中提出:“为了在经验中解决政治问题,就必须通过美育的途径,因为正是通过美,人们才可以达到自由”(《美育书简》中国文联出版公司1984年版,第39页)席勒还明确提出了德、智、体、美四育的概念他说:“有促进健康的教育,有促进认识的教育,有促进道德的教育,还有促进鉴赏力和美的教育”而美育的目的在于“培养我们感性和精神力量的整体达到尽可能和谐”(同上,第102、108页)席勒作为资产阶级的唯心主义者,尽管不可能给美育以真正科学的论述,但他却不仅首次提出了“美育”的概念,而且首次将美育界定为“情感教育”,从而给了美育以不同于德育与智育的独立地位,在美育理论建设方面做出了重大贡献,并为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观点提供了可资借鉴的重要思想来源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我们认为,美育是一个近代的概念,是近代教育的特有范畴,是为了解决近代工业化社会给人类提出的诸多课题的重要手段之一我们要深刻理解美育的现代意义并建立美育的学科理论,就必须从美育的情感教育本质和它作为近代教育范畴的事实出发  美育随着人们的审美活动和艺术的产生而产生,人们的审美活动和艺术是在劳动过程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原始人最初的歌唱就是他们的劳动号子他们的舞蹈、壁画、雕像等,也往往是原始部落劳动生活的再现,是他们生产实践的美化形式在原始社会中,有了原始的审美活动和艺术,也就有对年轻一代的原始审美经验的传授  在奴隶制社会,随着学校的产生,美育成为学校教育的内容中国西周的学校把“乐”作为“六艺”之一孔丘认为:“安上治民,莫善于礼;移风易俗,莫善于乐”又说:“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他对于诗和乐的教育是很重视的在西方,古希腊的斯巴达为了把奴隶主阶级的子弟培养成为坚强的战士,教他们学唱各种赞美歌和战歌,并把音乐、唱歌、宗教舞蹈跟军事、体育结合起来雅典的奴隶主阶级为 14岁儿童设立弦琴学校,教他们学习音乐、唱歌和朗诵诗篇古罗马的修辞学校也教音乐在那时,美育的目的,都在于巩固奴隶主的统治  中国自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以后,儒家思想便成了封建社会的精神支柱,儒家经典成了封建教育的神圣教材其中《诗》、《乐》也都继续受到重视东汉末期创设的鸿都门学,是世界上最早的研究文学艺术的专门学校宋代曾设有专门的画学欧洲中世纪,世俗封建主的骑士教育中有“七技”,其中吟诗是为歌颂领主的功德以示忠心的僧侣封建主的教会学校中有七艺,其中音乐是适应教会做礼拜和赞美上帝的在封建社会里,美育都是为巩固封建统治服务的  在资本主义社会,扩大了美育的领域在小学中设立了音乐、美术、手工等课程在资产阶级上升时期,把艺术用作宣传启蒙思想的手段,美育具有反封建的进步意义到了帝国主义阶段,资本主义国家的学校美育也随之变成了为垄断资产阶级服务的工具  中国自实行近代学制以后,中小学里也开设了唱歌、图画、劳作等课程1912年,蔡元培任临时国民政府教育总长时,教育部公布的教育宗旨是:“注重道德教育,以实利教育、军国民教育辅之,更以美感教育完成其道德”,特别强调美育的作用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3771180.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8-18
下一篇2023-08-18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