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的感情基调是通过哪些词语表现出来的?

我看的感情基调是通过哪些词语表现出来的?,第1张

《我看》的感情基调是欢快激昂的。《我看》这首诗描绘了春天里的风草鸟天空流云等美景,展现了一幅生机勃勃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赞美,对生命的敬畏,对万物的期待。这首诗的感情基调是忧郁的。很多词语都充满着忧郁的思绪;在悲哀的国土的写实性的描绘中,渗透了作者忧郁的主观情感。

当岁月不断变迁,科学技术在不断发展,人们在对宇宙万物的探索中开始有了盲目自大的心理,尤其是在今天这个“利益至上”的时代,敬畏更是中国人最缺少的一种情感。

人们开始相信“人定胜天”,对自然缺乏敬畏之心;人们以钻法律的空子为傲,对规则缺乏敬畏之心。

殊不知,“敬畏”二字早已深深植根于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之中,在儒释道中皆有所体现。

“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小人不知天命而不畏也,狎大人,侮圣人之言。”

——《论语·季氏》

在孔子看来,“敬畏”二字,是君子与小人的分水岭。

“使我介然有知,行于大道,唯施是畏。”

——《道德经》

在老子看来,“敬畏”二字,是防止我们行差踏错的“安全带”,是我们在暗夜中前行的“指明灯”。

佛家有云:“唯知有因果报应轮回生死之事,则其心惕惕然,唯恐其有恶因而罹恶果耳。遂于举心动念所作所为,不敢肆无忌惮,任意所为。虽在暗室,如临帝天。”

在佛家看来,“敬畏”二字,是我们能在天地之间得到善终的不二法宝。

有人说,这世界上最可怕的恶,就是在丧失了敬畏心之后说“大家都这样”。在今天的中国社会,只有重拾敬畏之心,才能让心灵得到净化,才能让行为有所约束,才能让中华文明薪火相传。

起初大家都以为是他性情乖巧,接触多了发现,并不是,他与别的孩子的差别,在于有一颗感恩的心。用他母亲的话来说,是小语拥有一颗“敬畏之心”。

原来,孩子的母亲虽不是什么教育专家,却非常注重孩子精神世界的成长,平日里经常带他感悟大自然的壮观与伟大,让他读《道德经》、《弟子规》等儒家经典,还让他参加各种节日庆典、仪式,让他懂得爱的温暖和敬畏心的必要。

就像影片《龙猫》里的爸爸带着女儿登上山坡,看到郁郁葱葱、冠如华盖的古树,会领头虔诚地行礼一样,小语母亲给予孩子的,是心灵上的启迪。

她说,培养一个没有恭敬和敬畏心的孩子,远比一个没有成就的孩子可怕得多。

人一旦失去敬畏之心,往往会变得肆无忌惮、无法无天,甚至于丧失底线,最终吞下自酿的苦果。

明代方孝孺曾说:“凡善怕者,必身有所正,言有所规,行有所止,偶有逾矩,亦不出大格。”

敬畏,能让孩子自律与自觉,因为“敬”会有所为,它告诉人应该怎么做,“畏”又会有所不为,它警告人不该做什么。这不仅是一种人生态度,也是一种行为准则,是人生的大智慧。

前些日子,在网上看到一个视频,让我难受了很久。

一名看起来十岁左右的小男孩连续抬脚向自己的亲妈飞踹了5脚,伴随着怒吼,情绪十分激动。尽管在一旁的奶奶一直阻止孙子的暴力行为,但小男孩依然我行我素。

据了解,视频中的男孩飞踹他母亲的原因竟然是其母亲不让他玩手机。不少网友感叹,“这孩子怎么可以这样对自己的母亲,都是给父母惯坏了!”

而事实上,身边这样的例子并不鲜见,我朋友曾告诉我,她上初中的孩子班上有一个小霸王,因要钱无果,一棍子把父亲打成重伤。

老师说要报警,这名父亲却不让,坚持认为儿子是无心之举;我邻居叔叔的孩子,上网要他妈给充游戏卡,他妈不肯且唠叨,他一怒之下就把妈妈推倒在地,头撞得鲜血直流……

劣迹斑斑的背后,不禁让人感到一阵阵悲凉,关键是这样的现象还挺多,这些孩子似乎都有一个共同点,就是不听劝告,好像天下就是他的,一切都要为他让路。

究其根源,就是缺乏敬畏心理。

从小太过娇惯,毫无规则意识,满足其任何不合理的要求,这样宠溺长大的孩子从不知规则为何物。家长呢?爱孩子变成了害孩子,他们忘了,孩子终归要独自走上社会的,你可以纵容他,但社会不会、法律不会,等待他的,终将是最严厉的惩罚。

人们经常说,当今社会的孩子缺乏独立与感恩。我觉得,“敬畏心”才是这个时代孩子真正的稀缺品。

教育的本质就是家长的一场修行,它不是单纯地满足孩子的要求,而是培养他的敬畏之心,懂得自律与理智,树立规则意识,只有这样,孩子将来才不至于误入歧途,输掉整个人生。

何谓敬畏心?

敬畏心是指一个人对某种事物保持的一种尊重、畏惧的态度。这种“敬”是对事物发自内心的尊重;“畏”是对自身行为的一种警示和自省。

敬畏,是人类童年时期萌发的一种基本情感。事实证明:有敬畏心的孩子比较容易遵守规则,听师长的话,对人恭敬,理性正直,将来走向社会也更容易成功。

而缺乏敬畏心的孩子则好冲动,做事情肆无忌惮、随心所欲,长大后很容易失去生活和道德的底线,甚至会做一些伤天害理之事。

从前看《红楼梦》,常常为王熙凤的聪明算计却最终落得个凄惨下场唏嘘不已。后来才明白,这与她从小缺乏敬畏心的培养有着必然的联系。

王熙凤小时候父母对她可谓百依百顺,这养成了她后来飞扬跋扈,唯我独尊的性格。而且,父母从没让她接受过正规教育,反正家里不缺钱,只要她开心长大就好。

不料,这种不加调教的方式恰恰害了她,没读过圣贤书的她,对仁义礼智信没有任何概念,丧失了为人处事最基本的道德准则。

仗着有钱有势,又没道德素养和自我约束,她自然就会变得如猛虎出笼般野性可怕,更何谈敬畏之心和底线道德?

正如古人所云:“畏则不敢肆而德以成,无畏则从其所欲而及于祸。”

胆儿太大,又不知进退,小焉者误人生,大焉者要人命。这也是导致她落得凄惨下场的根本原因。

父母懂得培养孩子的敬畏心,是孩子一生的福气。

当孩子从小知道,他并不是世界的中心,还有很多东西无比宏大时;当他明白天地万物,不仅自己年幼无知,就是再有学问的人,也不是全知万能时,他就会懂得保持谦逊、勤于探索,明白人要有所畏惧、对自己有所约束。

而恭敬、放低自己,这本身就是一种成长。

正如杨澜接受采访时说的那样:“经过了这么多,才懂得要对命运怀有敬畏之心。”

一个真正成熟的人,才会在敬畏中获得智慧和力量,然后走得更稳、更远。

**《空天猎》里有句台词,我很喜欢:人拥有敬畏之心,才能承载最大的责任”。

世界太过辽阔,自然太过强大,怀揣一颗敬畏之心,才能在自己生命的天空飞得更高,翱翔得更久。

因为真正的敬畏,绝不是单纯的“惧怕”,不是抹煞自我意识和个人价值感。而是建立规则感和能力感,培养同理心,是建立在一种健康人格基础上的,最美好崇高的感情。

家长是孩子一生的影响者,父母就是孩子灵魂花园的缔造者。

也许你不够渊博,无法给孩子高深的知识;也许你不够富裕,无法给孩子奢侈的名牌,但起码你可以给孩子一颗“敬畏之心”。

让他感悟生命之伟大的同时,也拥有无私与感恩,让他享受社会资源的同时,也能拥有自律与谦逊。

共同营造爱粮节粮浓厚氛围的感情基调是“关注、敬畏和珍惜”。首先,我们应该关注食品安全环境和粮食浪费问题,关注那些过度消费或大量浪费粮食的行为,并通过一系列宣传和教育活动来提高人们对于节约粮食和保护粮食资源的认识。其次,我们要敬畏大自然和生态环境,珍惜大自然给我们提供的粮食资源,不浪费、不损耗、不污染。最后,我们应该深入人心地珍惜着生命中的每一份美食,以及那些为食物支付了劳动和智慧的生命。在这种关注、敬畏和珍惜的基础上,我们共同营造出了一个关怀、爱护 和珍视物资文明的社会氛围。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3824130.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8-18
下一篇2023-08-18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