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教育中的情境情趣情感教学心得

音乐教育中的情境情趣情感教学心得,第1张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音乐》教材反映了课程标准的精神,要求改变以知识和技能为主线、以教师传授为主的传统教法,本着以审美为核心,以学生为本的原则,从学生的兴趣出发,通过音乐实践活动学习音乐。从审美教育的角度把握音乐教学活动并进行卓有成效的教学实践,已成为学校当前音乐教学改革的热门课题和必然趋势。那么,如何在音乐教学中体现其审美意义,如何优化音乐的审美效应,则是亟待解决的实际问题。审美教学理论认为,美的实质是情感教育,因此,音乐教育应以培养和发展学生健康的音乐、审美情趣和审美情感为内涵,以培育人格审美完善、身心和谐发展的人为目的。进行音乐教学改革,应以“情”和“美”的视角切入,把着眼点放在对音乐教学的“情感化”和“审美化”的构建上。

  一、创设情境

 情境教学的理论出发点和实践切入点是“情境”。从音乐教学的角度来看,“情境”实际上就是一种以情感调节为手段,以学生的生活实际为基础,以促进学生主动参与、整体发展为目的优化了的音乐学习与生活环境。情境教学的核心是“情境”,它以“情”为经,将被淡化了的情感、意志、态度等心理要素重新确定为音乐教学的有机构成,将学生的兴趣、特长、志向、态度、审美能力、表现能力和鉴赏能力以及价值观等人的素质的重要方面摆在音乐教学应有的位置上;以“境”为纬,通过各种生动、具体的音乐氛围的创设,拉近了音乐学习与学生现实生活的距离,为学生的主动参与、主动发展开辟了现实的途径。

 情境教学以思维为核心,以情感为纽带,通过各种符合学生学习心理特点和接受生活实际的情境的创设,巧妙地把学生的认知活动和情感活动结合起来,提高了学生的思维品质。不仅如此,情境教学将情境贯穿教学过程的始终,强调凭借情境促进整体发展,从而将唱歌、欣赏、活动的训练统一在具体生活的音乐情境中,让学生通过主动参与体验到学习的快乐和成功的喜悦,使他们不仅掌握了技能技巧,而且发展了音乐表现能力。比如,在教学一年级上册《红灯停,绿灯行》这首歌曲时,我创设了一种看交通警察手势和红绿灯的指示过马路的生活情境,一部分学生扮演交通警察,另一部分学生则表演通过十字路口的行人,而我则手持红色和绿色的纸牌表示红绿灯。在歌声中,我跟着歌声举牌,扮“交通警察”的学生则看交通灯的指示做交通手势,另一部分扮行人的学生看手势来行路。在活动中,有的学生表演司机,有的学生扮演骑自行车的人,还有的学生则扮演骑摩托车的人或步行的人,课堂气氛非常活跃,在这种情境中学生们既懂得了交通规则,学会看交通警察手势,也体会了歌曲的情绪,培养了音乐表现力。

 由此可见,创设结合现实生活的教学内容,对优化审美教育起着一个重要的铺垫、烘托和促进作用。

  二、发展情趣

 情趣是音乐教学“情感化”“审美化”的重要内容,在音乐教学中,师生们常被抽象的音乐知识和单调的技能训练所困扰,教学在一种刻板机械的训练中反复,久而久之,学生常常因此丧失了对音乐的兴趣,甚至会产生厌烦音乐的逆反心理。音乐教学的情趣性,是审美教育发生情感体验和优化效应的心理机制,就是要变单调为丰富多彩,变刻板为主动活泼,变机械为愉快灵活,在教学中体现形象性、趣味性、愉快性等一系列原则。音乐教学方法的情趣化,不仅给学生带来极大的快乐,而且会使他们对音乐发生浓厚的兴趣,使“要他唱”变为“他要唱”,变“苦学”为“乐学”,真正体现“乐”(音乐)即是乐(快乐)的至理。在音乐教学中,应努力为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情感倾向场,以各种趣味性的教学手段和教学形式吸引儿童,使他们自觉主动地参与音乐审美活动和音乐学习。根据学生活泼好动的特点,我在学生模仿动物的叫声中让学生加入了形象的动作,学生很快就能掌握这些节奏,并且能够用形象的动作把它们表现出来。融听音训练、节奏律动、速度、感知、音乐想象、动作创编等音乐训能为一体,在自觉、主动地参与情况下,在愉快的情绪中完成学习任务。音乐教学情趣性,体现了教学美的属性,愉快而有益的音乐教学活动,不仅使学生的精神世界得到愉悦,同时也唤起了学生对音乐的更大兴趣和强烈的喜爱,这正是我们所应追求的理想教学效果。

  三、培养情感

 音乐是情感的艺术。情感在音乐教学过程中是最为活跃的心理因素,既是音乐审美感受的动力,又是音乐教育目标之一。音乐教育应牢牢地把握住情感性原则,不时地点燃学生的情感火花,使其在情绪的勃发与激动中进入审美的圣境。音乐审美活动,是对审美对象的感知开始的,在审美感知中,必须带有情感因素,这样才能保证情感的积累处于一种清醒的有章程的状态。日积月累,便会感情丰富,情思细腻,使人格完善起来。在教唱二年级上册《小乌鸦爱妈妈》这一课时,我给学生们编了一个小乌鸦和乌鸦妈妈的动人故事,故事讲了乌鸦妈妈是怎样含辛茹苦地把小乌鸦养育大,终于有一天,当乌鸦妈妈年龄大了,飞不动的时候,小乌鸦牢记妈妈的养育之恩,辛辛苦苦为妈妈寻找食物喂养妈妈。课中我通过生动的故事情节,感人的语气感动学生,让学生从中明白妈妈的辛苦,以及应该怎样孝敬妈妈,疼爱妈妈,学生听了故事后,很感动,纷纷举手发言来表达自己将怎样疼爱自己的妈妈,并在学习歌曲和演唱歌曲时都很认真、专注,用心投入地演唱了这首歌曲,达到了德育与智育并举。

 总之,在音乐教育中,教师要善于动脑,组织好各个环节的教学,用生动、形象、甜美的教学语言和动听的歌声与伴奏打动学生的心扉,唤起学生的美感。

音乐是表现情感的艺术,作为表达人类思想意志

的载体,古今中外绝大多数的音乐家、哲学家和美学家

都将其视为一种善于表现人对现实生活的心理感受,

尤其是情感态度的艺术。正象黑格尔所说:“在这个领

域里音乐扩充到能表现一切各不相同的特殊情感,灵

魂中一切深浅程度不同的欢乐、喜悦、谐趣、轻浮、任性

和兴高采烈;一切深浅不同的焦躁、烦恼、忧愁、哀伤、

痛苦和惆怅等,乃至敬畏、崇拜和爱之类情绪都属于音

乐所表现的特殊领域。”但是,由于音乐在反映现实的

具体性上受到限制,在音乐审美中人们会对音乐情感

有不同理解。在以往的探讨中,我们一方面肯定了情感

交流在音乐的创作、表演和欣赏中的重要性;一方面也

发现了一些对音乐情感的狭隘理解。为了探求对音乐

情感科学、客观的把握,重视对音乐情感特征的研究是

当前音乐美学研究切实要做的事情。

音乐情感的基本特征

作为人类思想意志的表达,音乐的情感以音乐艺

术特有的方式向我们传达着人类内在生命的运动和无

限深厚的精神内涵,对于其存在的意义来说,这种情感

应当是典型的、概括性的,并且是易感的。

一、音乐情感的典型性

我们这里所说的典型是指作曲家在表现情感时,

要选取那些在现

实和社会生活中具有典型意义的情感“素材”。这

就要求作曲家对于特定环境下事物的存在和运动方式

同与他处于同一时代的人有着相同或类似的情感体

验,而他体验的必须更加深刻、更加细腻、更加强烈,并

且能够对以往的情感表现模式有所突破,创造性的运

用新颖独特的方式来表达其音乐的情感内容。贝多芬

的《第三交响曲(英雄)》就是一个突出的典范,它之所

以能够堪称为交响音乐发展史中的里程碑,原因不仅

在于它蕴含了贝多芬从法国大革命中所感悟到的精神

情感,更在于他全新创作风格的运用。

二、音乐情感的概括性

由于音乐所使用的特殊物质材料—声音,具有

非语义性和非造

型性的特点,它不能象语言那样直接表达概念,也

不能象造型性艺术那样为我们提供视觉的表象,这就

决定了音乐情感的表现要具备高度的、非具体的概括

性,我们所了解的音乐在某种程度上具有的多义性和

不确切性,就是随着这种非具体的高度概括性产生的,

谈如何在音乐活动中培养幼儿的审美能力音乐是美育的一部分,目的在与引导幼儿积极主动参与音乐活动,萌发幼儿的审美情趣,陶冶性情和品德。结合幼儿年龄特点,从培养幼儿较为敏锐的音乐审美感知能力、激发幼儿丰富的音乐审美情感、发展幼儿初步的审美创造力三方面入手,让幼儿在不知不觉的快乐进程中进行学习和获得音乐感知力的发展。以音乐审美为中心,让幼儿学会感受美、体验美、表现美,从而逐步获得身心发展的和谐美。

  幼儿音乐审美能力艺术教育是幼儿全面发展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而音乐活动则是幼儿艺术教育活动中不可缺一的重要内容之一。《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明确指出,艺术是人类感受美、表现美和创造美的重要形式,也是表达自己对周围世界的认识和情绪态度的独特方式。”由此可见,音乐教育的成功,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幼儿对音乐的审美能力,即音乐的感受力、理解力和表现力。通过走进欣赏,积累经;创新活动,彰显个性;挖掘材料,激发想象等多元化的策略,萌发幼儿的审美情趣,促进审美能力发展,开启幼儿那颗爱美、求美的心灵。

  一、培养幼儿审美欣赏能力,让幼儿拥有一对“音乐家的耳朵”

  1音乐欣赏促进幼儿感受和理解能力

  伟大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对美的感知和理解是审美教育的核心,是审美的要点。”音乐欣赏则是一种通过音乐认识世界的审美活动,帮助幼儿扩大音乐视野,丰富音乐印象和音乐知识,提高幼儿的音乐审美能力和音乐素质,发展幼儿音乐能力。

  教师首先应选取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及生活经验选择富有审美趣味和意境的音乐素材,还要充分挖掘并呈现音乐作品美的因素和美的力量,给幼儿相应的自由想象空间,又能发展幼儿对音乐的感受和理解能力。如《小猫圆舞曲》是一首轻快活泼、充满热情的圆舞曲,深受幼儿喜爱的欣赏曲,它通过节奏、高音、速度、力度、风格截然不同的四个乐段,依次描述了小猫兴奋得意地在琴键上来回走动——小猫经过一阵愉快的跑跳有些疲劳,跑跳的速度减下来——小猫经过一番休息又兴奋的走动起来——小猫变成了一个很有经验的钢琴演奏家,正在胸有成竹的为大家演奏一段深刻、宽广、雄壮的乐曲。从幼儿兴趣点入手,体会“小猫”的心态和状态,易于幼儿领会和接受,让幼儿在充分的理解、掌握乐曲的结构和情绪后,感受音乐、生活的美。要让幼儿对构成音乐美的要素充分的感受,感受作品中的节奏、力度、速度、旋律、音色、曲式、情绪等,需要经过长期的听觉训练和有计划、有目的欣赏活动。

  2运用科学的方法促进幼儿审美能力的提高

  第一,引导观察,启发想象。在欣赏音乐教学活动中,为避免幼儿在欣赏过程中呆听,教师利用多种符号(既图画与音乐、语言与音乐、动作与音乐、)体系间的相互解释的能力,描绘出对音乐的想象,直接将幼儿带入音乐作品中去。如欣赏《熊和石头人》《小猪摘瓜》时,先引导幼儿听乐曲的旋律,感受音乐性质,教师要紧抓住对比特点,用形象、直观、生动的方法加以启发,反复对比,让幼儿有意识地辨别节奏、速度、快慢变化,获得对音乐的美的感受和理解,在幼儿懂得初步的音乐美和节奏的基础上,进一步引导他们通过充分的联想和想象,运用自己的生活经验为基础进行讲述,体会乐曲或歌曲的感情和意境,从而在情感上引起共鸣,真正感受音乐的魅力。幼儿在音乐欣赏活动中,接触了大量的音乐作品,从而培养幼儿的视听感受力、理解力和想象力,为今后进一步深入了解这些音乐和提高音乐素质打下良好的基础。

  第二,创设感受环境,提高感受力。《指南》提到:“幼儿的学习是以直接经验为基础,在游戏和日常生活中进行的。要珍视游戏和生活的独特价值,创设丰富的教育环境。”可见,为幼儿创设音乐氛围对促进发展幼儿对乐感受力发展的重要性。因此,在幼儿进行户外体育活动时,根据不同的活动项目,选择相应的音乐。幼儿午睡时,一首抒情、节奏慢的音乐,能营造安静的气氛,使幼儿尽快地入睡。时间一长,幼儿对音乐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在不知不觉中感受音乐美、生活美,大大提高了幼儿对音乐的感受力。

  二、培养幼儿的审美表现力,让幼儿的心灵展开翅膀自由飞翔

  如在欣赏《小兔和老狼》这首音乐时,幼儿借助故事,理解了音乐内容之后,展开了想象的翅膀,充分涌动作去表现音乐中的不同形象、感受乐曲的情绪变化。接着通过观看课件引导幼儿观察“小兔和老狼”,要求幼儿根据自己的想象来做动作,在表现小兔的音乐时,孩子们作出单独跳、结伴跳、向前跳、侧着跳等各种不同的动作;在表现大灰狼时更是姿态万千,有的摆动着狼尾巴摇摇摆摆的走,有的踮起脚尖走……真是表现得淋漓尽致,音乐使幼儿产生了灵敏,音乐和节奏速度也通过幼儿动作反映出来了。

  “游戏是儿童的天性。幼儿好动、好玩,思维具体形象,一切从兴趣出发”这是幼儿的生理和心理特点。将音乐与游戏融为一体,无疑会给幼儿带来前所未有的快乐与满足。根据幼儿这一特点,经常采用游戏的方法。如音乐游戏《小雨和小花》,乐曲分ABA三个乐段。A段表现了春天来了,春风吹绿了小草和柳枝,吹醒了五颜六色的小花,吹醒了大地上的万物。B段表现了春雨滋润着小花,小花尽情地喝水,慢慢地长高了,与小雨点快乐地游戏。A段表现雨停了,小花开得更美丽、更鲜艳了。游戏中幼儿根据音乐的变化用优美的动作表现音乐的含义。

  此外,还要想方设法在日常生活中为幼儿创设音乐情景,提供表现机会。如开设音乐活动区,提供录音机、磁带、小乐器、头饰、道具等,让幼儿主动参与,大胆表现自己的情感和体验,运用自己的喜欢的方式进行音乐表现活动,在自编、自演、自评中,幼儿的审美表现得到了提高。

  三、培养幼儿的审美创造力,让幼儿的思维飞跃起来

  音乐活动以其固有的特点而最有利于幼儿想象力、创造力的发挥。在音乐教育中,我启发引导幼儿进行一系列创作和即兴创作活动。例如:

  1看图编儿歌。教师出一幅“青蛙”图画,让幼儿看图讨论创作,大家你一句、我一句兴趣很浓,我在小朋友的创编基础上,进行归纳编成儿歌—“小青蛙,呱呱呱,白白肚皮大嘴巴。捉害虫、本领大,小朋友们都爱它。”

  2引导幼儿为创编好的儿歌谱曲,然后由我唱给幼儿听。因为这是幼儿自己编的歌词和乐曲,它们学唱起来兴趣特别高,甚至边唱边跳。

  3创编动作。幼儿学会唱《小青蛙》这首歌后,启发它们想象青蛙捉害虫的情节,创编青蛙捉害虫的动作,让他们充分地表现自己。有的编出向前跳捉害虫的动作,还有的编出吐舌捉害虫的动作。

  4创编节奏。幼儿学会唱《小青蛙》后,积极引导幼儿创编体态节奏动作,如前半句唱,后半句做节奏动作;或者前半句做节奏动作,后半句唱,同时在教师的启发,自己创编出多种多样的节奏动作等等。每个幼儿身上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创新意识,允许幼儿根据不同的理解创编不同的动作,产生不同的联想。

  在日常生活中,我努力为幼儿创造一个愉快宽松的教育环境,尽量给幼儿提供一定的时间、必要的道具和场所,让幼儿在随心所欲、自由自在中进行创造活动。如创编动作、诗歌、故事等,同时对幼儿的创新欲望及时给予支持和鼓励,这样不但使幼儿的个性得到健康发展,自我意愿得以实现,帮助幼儿的审美创造能力不断提高。

音乐审美三要素总结起来是听、感、赏。

首先,积累丰富的音乐审美经验。音乐审美经验是青少年学生欣赏和创造音乐作品时产生的认识和愉悦的心理体验。在世界音乐宝库中,有大量优秀的音乐作品。

其次,发展和提高音乐审美能力。音乐审美能力包括感受美、表现美和创造美的能力,音乐审美能力是在积累音乐审美经验的过程中逐步形成的。

最后,形成高尚的音乐审美情趣。音乐审美情趣是音乐审美情操的审美趣味的合称,也就是对音乐作品的态度。

扩展资料:

音乐的积极性想象是有目的的,主动的,考虑到组织结构的,只有这种想象才有可能富于创造性。创造性的想象与定向联想同样是作曲家、演奏家所要必备的能力,对于听众也是重要的。

音乐可以分为声乐和器乐两大类型,又可以粗略的分为古典音乐、民间音乐、原生态音乐、现代音乐(包括流行音乐)等。在艺术类型中,音乐具有抽象性,音乐从历史发展上可分为东方音乐和西方音乐。

东方以中国汉族音乐为首的中国古代理论基础是五声音阶,即宫、商、角、徵、羽,西方是以七声音阶为主。音乐让人赏心悦目,并为大家带来听觉的享受。音乐能提高人的审美能力,净化人们的心灵,树立崇高的理想。我们通过音乐来抒发我们的情感,使我们的很多情绪得到释放。

-音乐审美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3828151.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8-18
下一篇2023-08-18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