琅琊秦巨伯文言文翻译

琅琊秦巨伯文言文翻译,第1张

1 秦巨伯翻译

秦巨伯

琅琊①秦巨伯,年六十,尝夜行饮酒,道经蓬山庙。忽见其两孙迎之,扶持百余步,便捉伯颈著地,骂:“老奴,汝某日捶我,我今当杀汝。”伯思惟某时信捶此孙。伯乃佯死,乃置伯去。伯归家,欲治两孙。两孙惊惋,叩头言:“为子孙,宁可有此?恐是鬼魅,乞更试之。”伯意悟。

数日,乃诈醉,行此庙间。复见两孙来,扶持伯。伯乃急持,鬼动作不得。达家,乃是两人也。伯著火炙之,腹背俱焦坼②。出著庭中,夜皆亡去。伯恨不得杀之。

后月余,又佯酒醉夜行,怀刃以去,家不知也。极夜不还。其孙恐又为此鬼所困,乃俱往迎伯,伯竟刺杀之。

(选自《六朝志怪小说选译》)

琅琊人秦巨伯,六十岁了,有一次喝醉了酒赶夜路,经过蓬山庙,他忽然看见两个孙子来迎接他,搀扶着他走了一百多步,接着就抓住他的脖子把他按在地上,咒骂说:“老奴才,你那一天用棍棒打了我,我今天要杀了你。”秦巨伯回想起来,那一天确实是用棍棒打了这个孙子。于是,秦巨伯假装死了,两个孙子就扔下他走了。秦巨伯回到家,想要整治两个孙子。两个孙子又怕又恨,连连叩头说:“我们做子孙的,难道能这样做吗?恐怕是鬼魅作怪,求你再试试看。”秦巨伯心里这才醒悟过来。

过了几天,秦巨伯又假装喝醉了,到蓬山庙附近走来走去,又看见两个孙子走来了,他们照样搀扶秦巨伯,秦巨伯就一下子把他们紧紧抓住,鬼动弹不得,带回家里,竟然是两个人。秦巨伯把鬼放在火上烧烤,肚子和脊背都被烤焦并且裂开了。他们把鬼抬出去扔在院子里,夜里鬼都逃走了。他很遗憾没有把鬼杀掉。

一个多月之后,秦巨伯又假装喝醉了酒去赶夜路,他怀里揣着刀子离开了家。家里人却不知道这件事。到了深夜,秦巨伯还没有回来。他的孙子恐怕他又被这个鬼缠住了,就一起去迎接他。秦巨伯竟然刺杀了他们。

2 琅琊王顽鲁 文言文翻译

译文;

齐武成帝的儿子琅邪王,是太子的同母弟弟,他天生聪慧,武成帝和皇后都非常喜爱他,不论穿的吃的都与东宫太子相同。

武成帝经常当面称赞他说:“这是个聪明的孩子,将来应当有所成就。”

等太子即位当了皇帝,琅邪王搬到别宫居住,而他的待遇仍然十分优厚,超过其他为王的弟兄。即使如此,太后(他母亲,原来的皇后)还认为优待不够,常为此向皇帝诉说。

琅邪王十来岁的时候,就骄横恣意,毫无节制,吃穿用住等各个方面,必须要和皇帝看齐。

有一次,琅邪王去南殿朝拜,见典御官向皇帝进献新从地窖里取出的冰块,钩盾官进献早熟的李子,于是他回府后就派人去索取,结果没有要到,大发脾气,骂道:“皇帝有的东西,我为什么就没有?”

他的言行不知分寸到了这个程度。当时的一些有识之士大多指责他好像古代的共叔段、州吁一样。

后来,琅邪王讨厌宰相,就假传圣旨,把他杀了,行刑时,又担心有人来救(宰相),于是竟然命令手下的军士守住皇帝所在的宫殿大门。他虽然本来没有反叛的意思,(但这样一来大家都认为他要谋反)皇帝还是因为这个事件把他抓了起来,后来虽然被释放了,可最终还是被皇帝秘密杀了。

人们喜爱自己的子女,很少能够做到一视同仁,从古而今,这样的弊病已经很多了。才德兼备的孩子固然值得赏识和喜欢,但那些愚蠢迟钝的孩子也应当得到怜惜和爱护。

被父母偏宠的孩子,虽然父母是想优待他,其实却反而是害了他。

3 搜神记秦巨伯译文 快快

原文:

琅邪秦巨伯,年六十。尝夜行饮酒,道经蓬山庙。忽见其两孙迎之,扶持百余步,便捽伯颈着地骂:“老奴,汝某日捶我,我今当杀汝。”伯思惟:某时信捶此孙。伯乃佯死,乃置伯去。伯归家,欲治两孙。孙惊惧叩头,言为子孙,宁可有此,恐是鬼魅。乞更试之,伯意悟。数日,乃诈醉,行此庙间。复见两孙来扶持伯。伯乃急持。动作不得。达家,乃是两人也。伯著火灸之,腹背俱焦坼,出著庭中,夜皆亡去,伯恨不得之。后月,又佯酒醉夜行,怀刀以去,家不知也。极夜不还,其孙又恐为此鬼所困,仍俱往迎之,伯乃刺杀之。

译文:

琅邪郡人秦巨伯,六十岁了,曾经在夜里出去喝酒,路过蓬山庙的时候,

忽然看见他的两个孙子来迎接他。但一个孙子搀扶着他才走了一百多步,便

掐住他的脖子把他按到在地,嘴里骂道:“老奴才!你某某天毒打了我,我

今天要杀死你!”秦巨伯仔细想了想,那天的确打过这个孙子。秦巨伯就装

死,两个孙子便扔下秦巨伯走了。秦巨伯回到家中,想要处罚两个孙子。两

个孙子又惊讶又惋惜,向他磕头说:“当子孙的,哪会有这种事呢?恐怕是

鬼魅作祟,求您再去试它一下。”秦巨伯心中有点醒悟了。

过了几天,他又假装喝醉了酒,来到这座庙前。又看见两个孙子来搀扶

他。秦巨伯连忙把他们紧紧挟住,鬼动弹不得。到家中一看,却是两个庙中

的偶像。秦巨伯便点了火烤它们,它们的腹部、背部都被烤得枯焦裂开了,

然后把它们提出去扔在院子中,到夜里它们便都逃跑了。秦巨伯后悔自己没

能把它们杀了。

一个多月后,秦巨伯又假装喝醉了酒在夜里外出,他怀里藏着刀离家,

家里的人却不知道。夜深了他还没有回来,他的孙子怕他又被那鬼魅搞得走

投无路,就一起去迎候秦巨伯,秦巨伯竟然把自己的两个孙子刺死了。

4 罗绍威 文言文全篇翻译

罗绍威,魏州贵乡人。

父亲罗弘信,本名罗宗弁,开头做马牧监,服事节度使乐彦贞。光启末年,乐彦贞的儿子乐从训骄横太盛,招聚兵马,想诛灭魏州牙军。

牙军大怒,聚集呐喊攻打他,乐从训出逃据守相州。牙军废除乐彦贞,囚禁在龙兴寺,逼着要他做僧人,不久便杀死了他,推举小校赵文建任留后。

此前,罗弘信自己说,在居住的地方遇见一位白胡须的老头,对他说:“你将成为一方土地的主人。”这样做梦遇见了两次,内心觉得怪异。

不久赵文建与军心不协,牙军们相聚呼喊说“:谁愿做节度使?”罗弘信立即应声回答说“:白须老头早就告诉我,可以做你们的君长。”唐朝文德元年(888)四月,牙军们推举罗弘信为魏州留后。

朝廷闻讯,就正式授给他节旄。 乾宁年间,太祖急攻兖州、郓州,朱王宣向太原求援,这时李克用派大将李存信领兵前往赴援,向魏州借用道路,屯驻在莘县。

李存信带兵没有法度,不断征取魏州的牛马,罗弘信对此不平。太祖乘机派使者对罗弘信说“:太原晋人志在吞并河朔,当回师之日,贵道就很可忧虑了。”

罗弘信便感到害怕,于是与太祖结好,又出兵三万人攻打李存信,打败了他。不久,李克用领兵攻打魏州,扎营于观音门外,魏州所属城邑多被晋军攻占。

太祖派葛从周援救罗弘信,在洹水与晋军交战,活捉了李克用的儿子落落献上,太祖令将落落送给罗弘信,罗弘信杀了他,晋军才退。这时太祖正在图取兖州、郓州,担心罗弘信背离自己,每年岁时节日都送给他财物,必定言辞谦卑、礼物丰盛。

罗弘信每有回礼,太祖必当着魏州使者的面朝北方拜揖而接受,说:“六兄是比我年纪大一倍的兄长,兄弟之邦,哪能用通常邻邦的礼仪看待。”所以罗弘信以为太祖很看得起自己。

后来罗弘信历官至检校太尉,被封为临清王。光化元年(898)八月,在任上去世。

罗绍威继承父亲的职位自称魏州留后,朝廷也就顺便任命他,接着正式授与他旄节斧钺,加封为检校太尉、兼侍中,封为长沙郡王。唐昭宗东迁洛阳,太祖命各道营修洛邑,罗绍威单独营修太庙,诏令加封他为守侍中,进封为邺王。

当初,至德年间,田承嗣**占据相、魏、澶、博、卫、贝等六州,招募军中子弟,安置在部下,称为“牙军”,都供给丰厚的赏赐,使牙军不胜骄宠。年代久远,父子相承,亲戚党徒交结牢固,那凶暴的人,强取豪夺,违犯法令,官员不能制止。

牙军们随便变换主帅,就像儿戏,从田氏以后,近二百年,主帅的废立,全出于牙军之手,如史宪诚、何全白皋、韩君雄、乐彦贞,都是他们拥立的,对他们的优待奖赏稍不如意,就全家被诛。罗绍威苦于牙军以往形成的弊病,虽以财货收买姑息迁就,但内心不满他们。

罗绍威继承父职的第二年正月,幽州刘仁恭拥兵十万图谋扰乱河朔,进攻占领贝州,长驱直攻魏州。罗绍威向太祖求援,太祖派李思安援助他,屯驻在洹水,葛从周自邢州、氵名州领军进入魏州,燕军将领刘守文、单可及与太祖的军队在内黄交战,燕军大败,太祖的军队乘胜追击。

遇上葛从周也出军掩击,又打败燕军。斩首三万余级。

三年,罗绍威派使者与太祖会合军队,一同进攻沧州以回报太祖。从此罗绍威感念太祖援助之恩,深为仰慕并依附于他。

罗绍威眼见唐朝国运衰落,群雄交相作乱,太祖兵力强于天下,知道他必定有受禅代帝的意图,所以全心全意依附交结他,成就他的事业,又经常担心牙军发生变乱,内心不安。天初年,州城的地面无故下陷,不久小校李公亻全谋变,罗绍威更加害怕,于是定计除掉牙军,派使者告诉太祖请求他做外援。

太祖答应了他,派李思安会同魏博镇军队再次攻打沧州。在这以前,安阳公主在魏州去世,太祖乘机派遣长直军校马嗣勋挑选士兵一千人,将兵器藏在巨大的口袋中,用肩舆抬入魏州,说是赞助安阳公主的葬事。

天三年(906)正月五日,太祖亲自领军渡过黄河,声称到沧州、景州视察行营,牙军很怀疑他的行动。这月十六日,罗绍威率领数百家奴门客与马嗣勋共同攻打牙军,当时住在牙城的一千多牙军,到天亮时全被诛杀,共八千家,都被灭了族,州城为之一空。

第二天,太祖从内黄奔到邺州。当时魏军二万,正与朝廷军队一同包围沧州,听到魏州城中发生事变,魏军于是拥着大将史仁遇固守高唐,六州之内,皆为劲敌,太祖派众将分兵征讨他们,半年才平定。

从此罗绍威虽然清除了逼迫自己的牙军,然而立刻又后悔削弱了自己的力量。 不到几个月,又发生浮阳战役,罗绍威飞车馈送运输军需,从邺都到长芦五百里,车轨交叠,不绝于路。

又在魏州建立元帅府,沿路设置亭候,供应牲牢、酒备、军幕、什器,太祖上下全军几十万人,所用军需都不缺少。到太祖从长芦回来,再次经过魏州时,罗绍威乘机对太祖说“:州、岐下、太原终有狂妄诡密的意图,各以复兴唐朝王室为名,大王应当自己夺取国家政权,以断绝别人的企图,上天赐与的而不要,是古人就非议的。”

太祖深深感谢他。到太祖登帝位,加封罗绍威为守太傅、兼中书令,赐与扶天启运竭节功臣名号。

御驾将进洛阳时,罗绍威奉诏令重修五凤楼、朝元殿,巨大的木材和精巧的工匠都非当时所有,而建筑忽然。

5 文言文董允传的翻译

董允,字休昭,是掌军中郎将董和的儿子。先主(刘备)立太子,董允被选为太子舍人,又改任太子洗马。后主(刘禅)继位后,董允升任黄门侍郎。

丞相诸葛亮将要北征魏国,驻军汉中,考虑到后主年纪幼小,难以辨别是非曲直;因为董允心性公正,眼光明亮,想把宫廷内府的事务交由他负责。诸葛亮给后主上奏疏说:“侍中郭攸之、费祎、侍郎董允等人,是先帝简选提拔起来留给陛下的。至于权衡取舍,规划补益,毫无保留地向陛下进献忠言,都是他们的责任。我认为,宫中的事务,不论大小,都拿来跟他们商量,就一定能够弥补失误和疏漏,得到更大的收益。如果没有听到劝勉陛下发扬圣德的忠言,就应当责罚董允等人,以表明他们的怠慢失职。”不久,诸葛亮请费祎作参军,将董允升任侍中,兼任虎贲中郎将,统领皇宫的宿卫亲兵。郭攸之性情向来平和温顺,只是凑数的官员而已。进献忠言采纳意见的任务,都由董允一人承担了。

董允处理政事注意制定防范措施,克尽匡正扶救的职责。后主刘禅常常想要挑选美女充实后宫,董允认为古代天子的后妃之数不超过十二人,现在后主的嫔妃美女已经充备,不应该再增加,就始终坚持,不答应选取美女之事。后主刘禅越发畏惧害怕他。尚书令蒋琬兼任益州刺史,上疏推荐费祎和董允,又上表说:“董允在宫内侍奉多年,辅佐襄助王室,应该赐予他爵位和封地,来褒奖他的辛劳和功勋。”董允坚决推辞,不肯接受。后主逐渐长大,宠爱宦官黄皓。黄皓善于阿谀逢迎,机敏狡黠,想要取悦后主,求得进身。董允时常对上正颜厉色地匡正后主,对下则多次斥责黄皓。黄皓害怕董允,不敢胡作非为。一直到董允去世,黄皓的职位没有超过黄门丞。

董允曾与尚书令费祎、中典军胡济等人相约出游宴饮,车马已经准备停当,担任郎中的襄阳人董恢前来拜访董允,表示敬意。董恢年纪轻轻,官职卑微,看见董允停止外出接待他,踟蹰不安,请求离去。董允不答应,说:“本来我之所以要出游,就是要和志趣相投的人一起游玩畅谈。现在您已经屈尊(来到我家),正要好好说说阔别多日蕴积的思念之情。舍弃这样的交谈,去赴那个宴会,不是我原来(做这事)的意图。”于是让人解下驾车的马匹,费祎等人也都停了车马,不再出去游玩了。董允遵守正道,礼贤下士,行事大都是这种样子。

延熙六年(公元243年),董允被加封为辅国将军。延熙七年(244),以侍中身份暂理尚书令职务,做大将军费祎的副手。延熙九年,董允去世。

6 韩宜可字伯时文言文翻译

徐伯珍字文楚,东阳太末人也。伯珍少孤贫,学书无纸,常以竹箭、箬叶、甘蕉及地上学书。山水暴出,漂溺宅舍,村邻皆奔走;伯珍累床而坐,诵书不辍。积十年,究寻经史,游学者多依之。太守琅琊王昙生、吴郡张淹①并加礼辟②,伯珍 便退,如此者凡十二焉。吴郡顾欢擿出《尚书》滞义,伯珍训答,甚有条理,儒者宗之。

宅南九里有高山,班固谓之九岩山,后汉龙丘苌③隐处也。二年,伯珍移居之。门前生梓树,一年便合抱。家甚贫窭④兄弟四人皆白首相对时人呼为四皓。建武四年,卒,年八十四。受业生凡千余人。 (选自《南史》卷七十六,有删节)

注释 ① 琅琊王昙生、吴郡张淹:与下文的“吴郡顾欢”都是地名人名。 ②辟:征召(为官)。③龙丘苌:人名。④窭:贫穷。

翻译

徐伯珍,字文楚,东阳太末人。徐伯珍早年丧父,家境贫困,在竹叶及地上写字练字。山洪暴发,淹没了房屋,村裹邻居都急忙逃走,徐伯珍却把床叠架起来,留在上面,读书不止。经过十年,对经籍子史都很有研究,所以游学的人大多依从于他。太守琅邪王萧昙生、吴郡人张淹都曾礼聘他,徐伯珍 后便立即退归,这样做共有十二次。征士沈俨和徐伯珍促膝而谈,以表达真诚不移的友情。吴郡人顾欢挑剔出《尚书》中含义不通的地方,徐伯珍训释回答得很有条理,因此儒学之士对他极为宗仰

他家南边九里有座高山,班固称之为九岩山,足后汉龙丘苌隐居的地方。山上长有很多龙须柏,看起来五彩缤纷,世人叫作妇人岩。二年后,徐伯珍移居逭里。他家门前长着一棵梓树,一年便艮得很粗壮,须两人合抱。馆舍束面的石壁夜晚忽然有红光通明地照耀。不大一会儿又熄灭了有一对白雀栖息在他家门窗上,人们议论纷纷,认为这是隐居之德感应的结果。永明二年,刺史豫章王聘请他为议曹从事,不肯 。家境很足贫乏,兄弟四人,都白首相对,时人称之为“四皓”。建武四年,徐伯珍去世,享年八卜四岁。接受他教诲的人共有一千余人。

王衍和王导是如何一手缔造东晋王朝的呢那得先从王导、司马睿一行初到江南时的南北情况说起。

此时在北方,东海王司马越成了八王之乱的最终胜利者,可他接手的国家,内是因连年战乱而满目疮痍的社会,外有匈奴、羯族、鲜卑等异族铁骑的虎视眈眈,可谓危在旦夕。面对每况愈下,朝不保夕的形势,司马越和他的政治盟友王衍制定了屯兵中原、荆州、青州宛如狡兔三窟的整体防御计划;同时,又命王衍堂弟王导携同琅邪王司马睿南下江东,坐镇建康,与湖北、湖南遥相呼应,保卫司马越的大本营徐州,并同中原地区互成犄角。

此时在南方,以顾、陆、朱、张为首的土家大族,也明白连年战乱,又受到强大游牧民族威胁的中原王朝大势已去。此时他们面临着两种选择:一,在江东找到一个类似当年孙坚父子式的英豪人物,带领他们重新割据自立,这样能最大限度地保障江南土家大族的利益,此为上策。二,接纳南渡的晋皇室和中原士族,与他们共建政权,并在新政权中得到权位和经济利益的充分尊重,此为中策。但当时的实际情况是,他们并没有在南方找到一个类似孙坚父子式的英雄人物;如果贸然逞强,割据自立,实在太过冒险,于是他们便只好退而求其次,选择中策,即与中原士族共建政权,共享利益。

王导和司马睿便是在这样的南北环境下,来到江东的。

一个成熟的赌徒在下注前,总要先观察一段时间局面;政治人物在决定站哪个队时,同样如此。起初,江南士族对初来乍到的王导和司马睿也有怀疑,不知这些从前在北方高高在上、不可一世的中原豪门会如何看待自己。所以,也就没有太多主动的积极表示。

那么,在这种有些僵持,处于试探阶段的交往中,王导是如何做到IceBreak,如何为司马睿在江南打开局面,取得南方土家大族支持的呢王导首先用吴语扣开了江南人士的心扉,打消了他们的疑虑。王导一到江南,便苦练吴语,小有所成后,便立刻用还不太标准娴熟的吴语主动同许多江南人士交谈。那些江南人士们,听到赫赫有名的中原第一家族,琅邪王氏的名士,竟主动用吴地方言同自己交谈,无不感到深深的触动,感到了王导对他们的尊重和王导的一片赤诚,渐渐地对王导和王导极力推崇的司马睿有了好感,开始频繁交流,并且渐生爱戴之心,拥护之意。

王导不但自己和江南人士用吴语交谈,也鼓励其他北方人士学习吴语,并多用吴语同南方人交流。很显然,这样一种入乡随俗的友善表示,大大消除了南北人士之间的隔阂,拉近了他们彼此之间的关系,更重要的是取得了南方人士对司马睿、王导一行人的好感和支持。

那么,在王导、司马睿一行人渐渐在江南立稳脚根之时,中国北方的情况又怎么样呢公元311年,匈奴首领刘聪遣多路大军入侵中原,先是大将石勒在苦县宁平城,围歼晋中原主力10余万人,太尉王衍、36位王爷、以及众多当时名士都不幸遇难。同年,匈奴另一大将刘曜又攻陷晋都城洛阳,俘虏了晋怀帝,并在京城里大肆烧杀抢掠,屠杀3万多士兵百姓。可以说,当时的中原在异族铁骑的蹂躏下,已经由中华文明的摇篮变为了满是烧杀抢掠的人间炼狱。大量汉族百姓、士族子弟为了躲避强盗的洗劫,恶魔的追杀,不得不背起行囊,携妻带子,举家南渡长江,流落江南。这一年,史称永嘉之乱,衣冠南渡。

面对源源不断南下避乱的北方老乡,冷静、沉着的王导显示出了一个成熟政治家的气度和智慧。他向司马睿提了三点建议:一,设立侨州侨县以安置大量的北方难民;二,选拔其中有威望,有才干的士子,为我所用;三,要求南下的北方大族在圈占田产时,尽量避开江南土家大族的势力范围,不要去触及他们固有的土地利益。

后来,这三项建议被司马睿一一采纳,并成为推动东晋立国的关键性因素。第一,侨州侨县的设立,使得大量北方难民在南方有了栖身之所,点燃了他们重建家园的希望,他们自然对司马睿感激拥护;另外,北方流民的涌入,为开发经济落后的江南,带来了大量劳动力和北方先进的农业生产科技,这些都刺激了南方经济的繁荣。第二,任用大量南渡的士族子弟,使得司马睿王府精英荟萃,既笼络了南渡北方士族的心,又为日后的东晋政府做好了人力资源的储备。第三,不去触及江南土著大族的固有土地利益,使得江南大族在司马睿那里,得到了尊重和利益上的安全感,所以也对司马睿、王导真心支持。王导、司马睿能够雄据东南半壁江山,还有另外一个关键因素军方实力派的支持。

王导一方面在建康为司马睿立国江南做着种种内政准备,一方面又积极游说琅邪王氏的另一个重量级人物,此时正屯重兵于建康上游军事重镇扬州的他的堂兄王敦,劝说他与自己统一立场,支持琅邪王司马睿。结果,王敦在王导的游说下,非但旗帜鲜明地支持司马睿,还用实际的军事行动为司马睿立国江南扫清障碍。公元311年,王敦先是亲自率军击杀了不肯听命司马睿的江州刺史华轶;3年后,他又派大将陶侃剿灭了活跃于湖北、湖南一带以杜为首的四川流民军。可以说,王敦用铁和血为东晋立国做好了军事上的准备。

王导做好了内政上的准备,王敦又做好了军事上的准备,此时,司马睿立国江南可谓万事具备只欠东风了。

公元316年,长安被匈奴铁骑踏破,晋愍帝被俘,王氏兄弟和司马睿终于等来了东风。王敦作为威名显赫的大将,率先向司马睿上劝进表,支持他称帝江南。在王敦的带动下,其他拥兵在外的大将,如并州刺史刘琨、豫州刺史祖逖、幽州刺史段匹等也先后上劝进表,支持司马睿称帝。

公元318年,在晋怀帝、愍帝先后被俘,北方流民,南北方士族和军事实力派人物一致支持的情况下,司马睿水到渠成,顺理成章地在建康登上皇位,东晋正式立国。至于晋书记载的晋元帝司马睿登基时,邀请20621721155王导与他共坐龙椅,接受百官朝贺,王与马共天下一事,虽属后人加工渲染,不太可信,但至少能说明两点:一,司马睿对王导一手策划帮助他这个皇室远支子弟登上皇位,心怀感激;二,也是更重要的一点,在东晋王与马共天下的政治格局中,琅邪王氏居主导,皇权处弱势,所以司马睿不得不对王导敬重有加。

琅琊  láng yá  亦作“琅邪”。

  1古代地名,位于今山东省胶南市琅琊镇。

  2山东省境内山名 [编辑本段]琅琊山  一、山名,在今安徽省滁州市西南。西晋伐吴,琅邪王司马伷曾率兵驻此,因名。

  是首批被林业部确定的国家森林公园,一九九七年又被林业部评为全国森林公园十大标兵单位, 一九八八年国务院批准为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2001年国家旅游局评定为首批国家AAAA级旅游区。它位于安徽省滁州市西南,城山相接。山由晋元帝司马睿以其王封号而得名。风景区面积115平方公里,森林覆盖率达90%。景区内具有十分丰富的动植物资源,古树名木遍布景区古建筑群周围,琅琊山特有的琅琊榆、醉翁榆苍劲挺拔,琅琊溪淙淙流淌,让泉、濯缨泉等山泉散布林间,归云洞、雪鸿洞、桃源洞、重熙洞等洞洞神奇,九洞十八泉处处引人入胜;茂密的森林,清幽的景色使其具有“皖东明珠”的美誉。

  琅琊山不仅以其山水之美而著称于世,更有古清流关、唐代琅琊寺、宋代醉翁亭、丰乐亭、唐代画圣吴道子刻绘的观音像、宋代书法大家苏轼敬书“一代宗师”欧阳修的名篇《醉翁亭记》碑刻等丰富的人文景观;唐寺、宋亭、南唐古关、幽深古道相映生辉,吸引了宋朝以后历代的文人墨客、达官显贵前来访古探幽,吟诗作赋,造就了琅琊山独有的名山、名林、名泉、名洞、名亭、名寺、名文、名人等“八名”胜境。山林幽谷中重修和复建的南天门、琅琊墨苑、深秀湖、欧阳修纪念馆等景点和苏唐青、苏轼、赵孟頫、董其昌、文征明、祝枝山、张瑞图、黄元治等历代书法名家书写的《醉翁亭记》,“真、草、隶、篆”碑刻与山中原有的古道、古建筑相得益彰。这里有极高的旅游品位,是人们旅游观光、休闲度假、科学研究、访古探幽、回归自然的理想去处,历来为中外名人和旅游者所青睐。  文以山丽,山以文传,林壑优美的琅琊山为古人更为今人赋予勃勃生机,它既是科研、教学的基地,更是中外宾客理想的旅游胜地。

  历史人文

   琅琊山庙会

  琅琊山文化

  琅琊山大事记

  醉翁亭与欧阳修

  苏唐青书《醉翁亭记》

  许云瑞书《醉翁亭记》

  乔石题字

  文征明书《醉翁亭记》

  题滁州醉翁亭

  游琅琊山寺

  另,相传秦朝时期琅琊为仙家修炼之所在。

  二、山名。琅琊台所在地,在山东省诸城东南海滨,今属于胶南琅琊镇。

  〖示例〗①《孟子·梁惠王下》:“吾欲观於 转附 朝儛 ,遵海而南,放於 琅邪 。”

  ②《史记·秦始皇本纪》:“南登琅邪 ,大乐之,留三月。” [编辑本段]琅邪台  指秦始皇时于琅玡山上所建之琅邪台 。

  〖示例〗《文选·司马相如<子虚赋>》:“东陼钜海,南有琅邪 。” 郭璞注引张揖曰:“ 琅邪,台名也,在渤海间。” [编辑本段]琅琊刻石  〖示例〗金松岑 《文学观》:“碑之《泰山》、《之罘》、《琅琊》、《会稽》;词赋之《连珠》、《七发》是也。” [编辑本段]琅琊郡  琅琊郡,春秋时期的齐国有琅琊邑,在今山东省胶南市琅琊台西北,有越王勾践迁都至此之说。秦朝统一六国后,地方实行郡县制,全国分为三十六郡之一,并附置琅琊县,治所均在琅琊(今夏河城),郡境为山东半岛东南部。西汉时期治东武(今山东诸城),并增琅琊国、柜县和祝兹侯国治于境内,下辖五十一县,包括今山东半岛东南部的海阳、即墨、崂山、胶州、胶南、沂水、莒南、日照、五莲、赣榆(今江苏赣榆)及青岛等地。东汉朝时期琅琊国改治到开阳(今山东临沂)。晋朝时期改置为琅琊省。北魏时期治即丘(今山东临沂)。隋朝时期又复置琅琊县。唐朝时期又裁废,境地归胶州、诸城,其时辖地在今山东省东南部诸城、临沂、胶南一带。唐朝乾元初年曾废黜,后有沂州琅琊郡。从魏、晋朝时期琅琊国起,琅琊台及秦朝琅琊郡治均不属琅琊郡(国)。另一处琅琊郡在今江苏南京一带,此后废置千余年。

  不是“营南”,是“莒ju三声南” [编辑本段]琅琊国  琅琊国,汉朝地名。古写作琅邪。地址在今胶南市琅琊镇一带。春秋战国时期琅琊是齐国主要城邑和港口。周元王三年(前473)越国迁都琅琊。前221年秦统一全国后,析齐东部沿海地区置琅琊郡,辖琅琊、不其、即墨、黔陬(均在今青岛境内)等县,郡治琅琊(今胶南琅琊)。

  汉高后(吕雉)七年(前181),吕后析齐之琅琊郡为琅琊国,封汉高祖刘邦从祖昆弟营陵侯刘泽为琅琊王,都琅琊。吕雉死后,刘泽与齐王刘襄等合谋诛杀诸吕,至长安与诸将相共立刘恒为帝。孝文帝元年(前179)文帝对拥立齐王之事心有忌恨,徙封刘泽为燕王。刘泽徙封燕王后, 琅琊国除,其地归齐。

  《后汉书》载,东汉建武十五年(39),刘秀之子刘京被封为琅琊公。建武十七年(41),再立琅琊国,刘京进爵为琅琊王。琅琊国辖有琅琊等十三城。建初五年(80),刘京上书汉章帝,愿以琅琊国的华、盖、南武阳、厚丘、赣榆五县,换取东海郡的开阳、临沂两县,并将国都从莒城迁至开阳(位于今临沂城)。琅琊国地域广大,属县众多,赋税甚高,其宫殿华丽,都城坚固,具有重要军事地位。汉献帝初平年间(190~193)琅琊国废,立国150余年。

  历代琅琊国国君

  刘泽:初封营陵侯,吕后时封琅琊王。

  刘京:光武帝之子,谥“孝”。

  刘宇:琅琊孝王刘京之子,谥“夷”。

  刘寿:琅琊夷王刘宇之子,谥“恭”。

  刘尊:琅琊恭王刘寿之子,谥“贞”。

  刘据:琅琊贞王刘尊之子,谥“字”。

  刘容:琅琊字王刘据之子,谥“顺”。

  刘熙:琅琊顺王刘容之子。

  曹敏:曹操之子樊安公曹均之子,出继范阳闵王曹矩。初封范阳王,后徙封句阳王,再改封琅琊王,谥“原”。

  曹焜:曹敏之子,袭琅琊王。

  司马伦:司马懿之子。司马炎代魏后封琅琊王。咸宁三年改封赵王。

  司马伷:司马懿之子。司马炎代魏后封东莞王。咸宁三年改封琅琊王。谥“武”。

  司马觐:司马伷之子。袭封琅琊王。谥“恭”。

  司马睿:司马觐之子。袭封琅琊王。后即位为帝,即东晋元帝。

  司马裒:司马睿之子。建武元年封琅琊王。早夭。

  司马焕:司马睿之子。封琅琊王。是日薨。

  司马焕:初封显义亭侯。太兴元年进封琅琊王。

  司马昱:司马睿之子。永昌元年封琅琊王,后曾改封会稽王。后即位为简文帝。

  司马岳:咸和二年由吴王改封琅琊王。后即位为帝,即晋康帝。

  司马丕:晋成帝司马衍之子。康帝即位后封为琅琊王。后即位为帝,即晋哀帝。

  司马奕:即废帝海西公。晋哀帝司马丕同母弟。哀帝即位后封为琅琊王。

  司马道子:简文帝之子。咸安二年封琅琊王。后改封会稽王。

  司马德文:太元十七年封琅琊王。后即位为帝,即恭帝。

  高俨:北齐武成帝第三子。初封东平王。

  高恪:嗣封琅琊王。

上一篇

景帝有六子。

长子李铮、次子李宽、三子李宪、四子李敢、五子李瑍、六子李茂。民间野史传闻景帝还有一个儿子一出生就被宫里的太监秘密送出了宫,生母不详。次子李宽与六子李茂同母所出,四子李敢是皇后嫡出,虽然当时晋王李瑍呼声最高也最得景帝欢心,太子之位还是给了嫡子李敢。

景帝的儿子中属李敢最是敦厚纯良,也就注定了他难以与虎狼兄弟争食。李敢的东宫之位只坐了两年,于一个萧索的清晨被府里侍女发现卒于自己的卧榻之上,当晚侍寝的女子白鹭下落不明。景帝盛怒下旨彻查,来来回回折腾了近一年,人杀了不少却毫无所获,最后只能以突染恶疾结了案。

太子的冥诞过后,皇后韩氏开始“整治六宫”,首当其冲的就是晋王李瑍的生母湘妃贺氏。湘妃虽然圣眷隆隆,本家的势力却难以与韩氏家族匹敌,不得已将另几位妃嫔一道拉下水。可以说后宫是夺嫡案的始作俑者。

宫中明争暗斗,朝堂之上亦是风起云涌,几股势力绞杀在一起,弄得朝堂震荡,人杀了一批又一批,彼此绞杀的几股势力非但没有收敛,大有愈演愈烈的失控之势。景帝的生辰庆典之后,几位皇子乘坐的马车在景华门外遭遇刺客,当时李瑍与李茂同乘,生死关头李瑍拉李茂垫背躲过一劫,转而告诉众人李茂是为救他而死。后被马车夫揭发。

景华门血案让景帝痛下决心,内外并治。他废黜皇后韩氏,罢免了支持韩氏的多位重臣,就在景帝清理韩氏一门的当下,贤妃萧氏求景帝分封岭南,她将与二皇子李宽离开邺城,不得召见绝不还朝,景帝应允。皇后获罪后没多久,湘妃吊死在笠阳宫,留下遗书求景帝莫因景华门之事迁怒晋王,李瑍得封地汴梁,不久便离开了邺城。淑妃晏氏因与皇后来往甚密被废为庶人,幽禁于冷宫,其子李铮被封为齐王,“发配”往光州。

待一切尘埃落定,宫里最有身份的女人只剩下身子羸弱,仿佛风一吹就会倒的静妃虞氏。邺城之内只剩下平日深居简出,潜心礼佛为母祈福的三皇子李宪。经历了景华门血案又整治了夺嫡事件使景帝大受打击,精气神大不如前。静妃母子双管齐下,一个陪伴、抚慰景帝,一个为政事奔忙、为景帝分忧,轻而易举的占得了先机。最后,是这对母子得了李氏天下。

邺城皇宫

从静心斋到临朝听政的朝天殿有一条近道,成帝即位后从来不走,因为先帝崩于此。当时的情况已无人得知,成帝即位后就将服侍先帝的一众宫女太监杀尽。成帝密谋篡位的说法却不是杀几个人就能封得了口的。

这日深夜,成帝批完奏折毫无睡意,只让马钟提着灯笼引路。出了大门,看成帝径直走向那条从不踏足的近道,马种心下疑惑,“陛下是要去朝天殿吗?”

仿佛是自言自语,“父皇住在养居殿的时候,每日都走那条道去上朝。”他停在廊道与小道的交叉口,小道的尽头便是朝天殿。今夜月光黯淡,只能隐隐约约看到朝天殿的轮廓。

“随朕走走,让他们留下。”成帝反剪双手,沿着小道往朝天殿的方向走去。

马钟回头使了个眼色,提着灯笼赶紧到前头引路。走了一段,成帝说,“你知道,朕最大的失误是什么吗?”

马钟恭敬地回答,“奴才只知道伺候陛下,朝政之事,不懂。”

“老东西,就你鬼精。”

马钟笑了笑,“陛下留神脚下。”

成帝长长地叹了口气,“不该啊,是朕太心急,让老五就这么走了,眼下……却是没人能制得住老二了。”

“辽王殿下……不是素来恭敬吗?”

“恭敬个屁,南方水涝朕叫他负责赈灾,差事没办先伸手要钱,边疆动荡朕问他调派兵力,他阳奉阴违……这些年暗地里招兵买马、广纳贤才,不动声色的扩张实力,看着朕和老五斗得你死我活,这叫恭敬?”当年,他不也是这么干的吗?!

马钟提灯走着,不敢接话。

成帝忽然非常想念母妃虞氏,倘若母妃在世,定能给他想出好法子化解眼前的困境。转而又摇了摇头,母妃在的话,一定会经常提醒他既要帮衬老五,又要扶植老二。她常说,三条腿的鼎才能稳如泰山。母妃培养的死士在当年的夺嫡事件中死伤殆尽,如今想找个可靠的人除掉李宽都难了,李瑍的人又不可能为他所用。

自他即位以来,北疆就没消停过。他一直犹豫要不要派重兵彻底解决北疆的问题,至少要让蛮子大伤元气,消停个十年八年,可他不敢。一旦兵力北上邺城势必空虚,他担心李宽会趁虚而入。听闻,先帝写过一封密诏,他没有找到。

“你说,打不打北地的蛮子?”成帝忽然问。

马钟想了想,这个问题不该蒙混过去,于是道:“奴才常听陛下说,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酣睡。”

成帝一边叹气,一边点头,“实在话。”到了朝天殿,马钟将宫灯一盏一盏点亮,成帝坐在龙椅上看着他跑来跑去的忙活。身后这个至尊无上的宝座已经坐了多年,本以为可以传给李旦,如今看来是悬了。不管李宽会不会乘虚而入,蛮子是一定要打了。

第二天上朝,成帝提出要派兵平定北疆之乱,朝臣们争论不休,主战的、主和的各执己见,吵个不停。成帝盛怒,酌兵部立刻动手准备,封明德为征北大将军,统领军务;封明德之子明啸城为先锋将军,协同北征。

十几日后,消息传到了交州。当时辽王正与几个幕僚在书房商议要事,韩臻拿着密信进去禀告。

“诸位,皇上要派兵攻打北地了,你们有何高见?”辽王合上密信,看了众人一眼。

“此等大好机会,断不可失。”“是啊,此次北征皇上必是下定了决心,大军北上邺城空虚,是绝好的机会。”“王爷手里有先帝密诏,还朝也是情理之中的。”

辽王听完众人的议论,点了点头道:“话虽不错,但密诏上承帝位的终究是李瑍,本王此去,多少是名不正言不顺。”

众人小声议论起来,只听苏秦朗声道:“王爷,在下想到一个人。”

“说来听听。”

“齐王殿下……他是先帝长子,此事由他挑起最为合适。”

辽王点了点头,“不过……他可不是省油的灯,这种事,如何叫他出面?”

“臣愿带着密诏亲往光州游说,王爷觉得如何?”

辽王看了苏秦一眼,沉思起来。

“此事倘若成了,王爷可带兵北上,倘若不成,臣定保密诏无恙。”

辽王看了众人一眼,“各位觉得如何?”

“先生亲往自然是好,不过此事凶险,还是要想个稳妥的法子。”

“那是自然,臣举荐两个人同往光州。”

“谁?”辽王问。

“冷大人还有……风四娘。”

辽王嘴角的笑意微不可察,点了点头道:“好,你即刻回去准备。”

“是。”苏秦起身作揖。

待上了回府的马车,苏秦这才长长地舒了口气。谁又能真的相信谁呢?!经不起权势考验的信任不过就是一场游戏罢了。

下一篇

武侠江湖专题

琅琊令之四面楚歌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3859037.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8-18
下一篇2023-08-18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