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幼儿在社会教学活动中的情感体验

如何培养幼儿在社会教学活动中的情感体验,第1张

情感教育是向幼儿进行一切教育的基础,《幼儿园工作规程(试行)》明确指出:幼儿园的品德教育应以情感教育和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为主,注意潜移默化的影响,并贯穿于幼儿生活以及各项活动之中。可见,情感教育在幼儿道德教育中的重要性,也正因为它在幼儿的各项活动中直接或间接地发挥着作用。所以,要求我们幼教工作者必须重视幼儿良好情感的培养,以确保幼儿心理和行为的健康发展。从多种角度采用不同的方式方法,对幼儿有效的故事教学不仅能促进幼儿语言和智力等多方面能力的发展,更能让幼儿从中受到感染和教育,懂得什么是真善美,什么是假恶丑,从而有助于幼儿良好情感的培养。 正文: 情感是对客观事物的态度体验,包括人的喜、怒、哀、乐、爱、恶、欲等各种体验,它在幼儿的各项活动中直接或间接地发挥着作用。《情感智商》作者戈尔曼曾指出:“童年是塑造人生情感倾向的重要时机。”而萌发各种情感的重要时期是幼儿期,更是培养儿童健康情感的黄金时间。没有情感,就没有童心。作为幼儿教师的我们要认识和遵循幼儿心理发展的规律和特点,注重幼儿期良好情感的培养和教育,要把积极的情感教育作为儿童未来健康发展的良好基础来认真对待。结合平时的教育教学实践,发现对幼儿进行良好情感教育的有效途径之一便是通过故事教学来实现。怎样通过故事教学来促进幼儿良好情感的发展,下面就此问题粗浅地谈谈我个人的一些认识及做法: 一、挖掘故事教学中潜在的情感教育价值 平日里我们通过观察发现,如果以故事的形式进行教育教学工作,更易促进幼儿情感的发展。也正验证了心理学家的研究发现:即婴幼儿阶段的孩子最易接受的事就是故事。但在具体实施方面需遵循以下几点: 1、内容的选择要与幼儿的年龄特征相吻合。 众所周知,孩子的认知水平是与他们的年龄特点相一致的。所以,我们要根据自己所面临的不同年龄段的孩子选择适合他们的故事,从而符合该年龄段孩子情感发展的特点。如把符合小班幼儿接受能力的故事分别讲给小、中大班的幼儿听,效果明显会不一样。再者,就是幼儿的情感处于不稳定时期,我们务必要通过适当的故事教学将幼儿的消极情绪转化为积极情感。 2、善于运用故事教学,随机渗透情感教育。 《规程》中指出:幼儿的情感教育应贯穿于幼儿生活以及各项活动之中的。可见,幼儿的情感教育并不是单一出现在某一个活动课的故事教学中,而应渗透在幼儿的一日活动中,并在各环节中要时时把握好教育的契机,使一日活动与情感教育更好地结合为有效的教育。在幼儿的一日活动中,要充分发挥教育的最大潜能,这要求我们教师不但要增强教育的机智,而且也要有敏锐的观察力和判断力。同时,也对我们提出了进一步的要求,如果平时不注重知识与经验的积累,教育的效果会大打折扣。如,一次吃点心前组织幼儿洗手时,发现盥洗室的门前有一张椅子倒放着,给幼儿的进出带来了不便,而前面几个幼儿路过都视而不见,个个绕开椅子走进了盥洗室。后来通过我随机讲述了自编的故事,大家纷纷行动起来,还主动把其它没放好的椅子全都整齐排好了。又如,一次起床后,班上有个叫别艺南的小姑娘个头比较小,缺乏一定的自理能力,裤子提了好长时间都没提好。当我讲了一个乐于助人的故事后,很快收到了立竿见影的效果。可见,故事教学时机的选择,对幼儿情感教育的作用也是很重要的,而且通过优化情感教育的情境,易激发幼儿的感受,以便幼儿良好情感素质的形成。 二、通过多形式、多渠道地开展丰富多彩的故事教学活动,对幼儿进行情感教育 故事不能只由教师来讲,要充分调动幼儿在活动中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才能确保幼儿的情感得到进一步的强化。平时,我们努力做到了以下几个方面: 1、充分创造条件进行故事教学,让幼儿学会听、讲、编故事。 这一形式在培养幼儿多种能力的同时,对幼儿各种情感的萌发和培养奠定了基础,而且通过这一系列活动的开展更有助于幼儿在道德、社会交往等方面情感的发展。如,我们经常利用午餐前的准备时间或区域游戏时间,请幼儿轮流讲故事,并一起分析故事内容,帮助幼儿进一步感受其中的教育意义。另外,我们也会经常请幼儿续编故事的结尾,不仅增强了参与性和想像力,而且通过这种双向的情感交流,起到了一定的教育效果。 2、故事教学中教师要以身示范,感情激励。 孩子是大人的一面镜子,他们好模仿成人的言行举止,特别是教师的一句话、一个动作、一个眼神都会对幼儿产生积极或消极的作用,而且对教师的关注特别敏感。因此,教师的行为一定要注意保持良好的形象,要起到较好的示范带头作用。如,中班综合《快乐公寓》这一教学活动,通过教学,主要让幼儿理解快乐的含义,并知道大家在一起会得到快乐以及共同合作劳动和为别人解决困难都能得到快乐。课上,通过有感情地讲述故事并主动带领部分幼儿去帮助他人这一系列活动的开展,幼儿之间的合作意识有所增强,也大大增进了相互间的友谊。同时,故事教学中教师亲切的教育态度是诱发幼儿良好情绪和情感的纽带,还要通过自身的愉快情绪去引导幼儿感受故事,努力把自己积极的情感传导给幼儿,达到了以情育情的效果。 3、故事教学中为幼儿创设表达情感的有效条件。 让孩子学会表达自己的情感,调节自己的情绪,会有助于他们良好个性的形成。故事教学中,我经常鼓励幼儿积极表达自己的内心感受,并组织幼儿通过一定的情境尝试分角色表演,增强了幼儿切身的情感体验与感受。 4、故事教学中鼓励幼儿多维交往,培养社会感情。 幼儿的有效交往是其获取知识,发展技能的重要途径。平时,我常带领幼儿和同伴一起尝试交流故事中所习得的经验与感受,增进了相互间的交流特别是情感交流的水平。如,在大班语言《胡萝卜先生的胡子》这一活动课中,在请幼儿相互讨论:你平时是怎样帮助别人的?这一话题时,立刻像打开了话匣子,孩子们一下子说出好多乐于助人的事例来。最后再巧妙地展示出拍摄下来的场景,那些助人者脸上在活动课现场个个充满了自豪感,使其他孩子一下了也萌发想要助人为乐的情感。 5、“情” “行”相结合,保持幼儿健康的发展方向。 “少若诚天性,习惯成自然”,每当幼儿通过小故事萌发出不同方面的积极情感时,我们通常会组织幼儿将口号落实到具体的行动中来,并转化为积极行为,确保了幼儿的情感朝着健康的方向发展。 三、家园携手,创设富有情感色彩的生活空间 1、利用节日小故事对幼儿情感教育。 各个节日都有不同的来历和说法,可以搜集相关的传说或者感人的故事,让幼儿对节日的认识情感从不同方面作进一步的提高。如,端午节有“屈原”的故事、春节有“年”的故事、七月初七有“牛郞和织女”的故事、清明节有“革命烈士”的故事等。当这些节日到来时,我们常请家长向孩子讲述这些相关的小故事,丰富幼儿的情感体验,强化了幼儿的情感。 2、利用身边发生的故事对幼儿进行情感教育。 利用身边发生的故事挖掘情感教育的资源,对幼儿进行情感教育,这是最有说服力的好教材。如,一天放学时间已到,班上谭辰小朋友的家人还没来接他,他便对我们说:“老师,等我回去后,看我怎么收拾我的爸爸妈妈。”听到这一句话时,我们顿感诧异,等家长来孩子时,我们和家长一起抓住了这一教育的契机。通过 “小老鼠波波离家出走”这一故事的讲述,让该幼儿意识到父母把自己养大是件多么不容易的事,并在交流讨论后从中初步萌发出尊敬父母、爱父母的情感。 3、利用优秀的文艺作品中的故事对幼儿进行情感教育。

社会情感发展的基础主要建立在婴儿时期的依恋关系上。这种依恋关系不仅是个体生存和发展的必需,而且对未来的社会情感发展和亲密关系的相处模式有着深刻的影响。在婴儿时期,主要依赖父母等重要抚养者来获得物质和情感满足,这种长期的互动过程为婴儿提供了丰富的社交经验,从而促进了社会情感的发展。

具体来说,安全型依恋为个体提供了一个安全的基地,使得个体在探索外部世界时更加自信和积极。矛盾型依恋则导致个体在人际关系中更容易出现焦虑和回避行为,而回避型依恋则可能导致个体在人际交往中显得更加冷漠和疏离。

值得注意的是,社会情感的发展还受到许多其他因素的影响,如家庭环境、文化背景、社会经历等。因此,不同个体在社会情感发展方面可能存在差异,但其基础仍在于早期的依恋关系。

情感培养主要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刻苦学习 勤于思考

情感与认知是相互渗透、相互促进和相互影响的,情感必须建立在认知基础上,一个人要想具有较高的情感水平,就必须首先具有较高的智力水平,知识的增长和智力水平的提高将有利于情感水平的提高,而且不同形式的知识和智力将会侧重于从不同的角度影响人的情感水平。

“数学使人精密”。数学手段一旦被人所掌握,就会自觉不自觉地应用于各种情感反应活动中,就会使情感与价值之间建立更加精确的对应关系。

“历史使人深刻”。从价值论的角度来看,历史就是人类社会重大事件或重要人物的价值关系的发展过程。经常阅读历史和研究历史能够使人习惯于和善长于从时间推演的角度或从逻辑因果关系的角度探索社会事物发展的来龙去脉,从而有利于深刻地认识社会事物及其价值关系变化的必然规律,使自己的情感在其时间推演和因果变化上具有更高的深刻性。

“哲学使人明智”。明智就是指一个人能够从长远的角度、整体的角度和辩证的角度来考察和控制自己的思想、行为和情感,哲学反映了事物最一般的本质特性和规律性,哲学的学习有利于客观地、历史地、辩证地认识各种价值事物最一般的本质特性和规律性,从而有利于培养人的长远观念、整体观念和辩证思维能力。

“逻辑学使人严谨”。学习逻辑学可以使人的认识活动和情感活动自觉不自觉地受到某些逻辑法则的制约和影响,从而提高了思维的逻辑严谨性。

“文学使人丰富”,文学作品是作者通过描述各种具体的生活内容和引人入胜的故事情节,将社会道德观念、价值取向、社会意志、时代脉搏、大众呼吸等注入其中,从不同角度映射各种错综复杂的社会利益的矛盾与冲突的产生和发展过程,并向读者敝开自己的心灵,灌入自己的热情,倾诉自己的衷肠,表达自己的观点,刻画自己的性格,描述自己的人生,从而引起读者的好感、关切与共鸣,有利于使读者在其内心逐渐建立一个丰富而深邃的情感世界。

投身实践 积极工作

实践活动在本质上是一种价值创造活动,人在实践活动中能够真实地感受复杂多样的价值关系的变化,并形成现实的情感体验,成功的实践活动使人产生正向的情感体验,失败的实践活动使人产生负向的情感体验,参加的实践活动越多、越复杂、越激烈,人所产生的情感体验就越多、越复杂、越激烈,就越有利于丰富人的情感世界,增强人的承受情感挫折的能力,培养人的情感灵活性,提高人的情感层次性,增进人的情感效能性。

人如果总是逃避或消极地对待实践活动,其情感就难以得到培养和锻炼,就会是脆弱的、不稳定的、低层次的和低效能的,经不起风吹雨打。在温室里长大的孩子,往往经受不起生活的磨难,工作上和生活上一旦遭受巨大的打击,就可能产生生理上的疾病、情感上的缺陷和精神上的障碍。

兴趣广泛 业余充实

不同的兴趣与爱好往往从不同角度培养人的情操,广泛的兴趣与爱好可以全方位地培养人的情感。例如,朴克、麻将等可以培养人对于概率性、模糊性事物的正确掌握,提高人的情感灵活性,使人果断、活泼;象棋、围棋等可以培养人对于确定性、逻辑性事物的把握,提高人的情感稳定性,使人严谨、稳重、深邃、细致;钓鱼等可以培养人的情感持久性,使人有耐心、有毅力;球类和田径运动等可以培养人的情感强度性和效能性,增强吃苦耐劳的精神;音乐欣赏、唱歌和跳舞等可以培养人的情感细腻性,使人温和、体贴;观看电视、**及阅读报刊、小说、杂志等可以培养人的情感丰富性、层次性,使人浪漫、有情调。

丰富的业余生活可以排遣人的精神空虚,发展人的积极进取精神和乐观开朗的性情;可以合理宣泄人的情感积郁,缓解或消除人的心理压力和精神障碍;可以加强人与人的沟通,缓解或消除人际间的冷漠与隔阂;可以训练人对于负向情感的感受性,提高人的心理承受能力。当然,任何业余活动都必须掌握一个限度,不能痴迷到影响人的正常生活和工作。

广交朋友 珍爱友谊

广交朋友、珍爱友谊,一方面可以帮助人建立广泛的社会关系,使其价值关系多样化、复杂化,从而有利于发展丰富多彩的情感世界,并使其情感在复杂多样的价值关系及其变动中不断得到锻炼;另一方面可以从不同侧面培养和完善人的情感,这是由于不同阶层人的价值关系及其情感反映往往具有不同的特征,如低社会层次的人的价值关系往往比较简单,其情感通常表现为纯朴而粗俗;高社会层次的人的价值关系往往比较复杂,其情感通常表现为高雅而虚伪。与不同阶层的人进行交往,将利于在情感发展中进行取长补短;第三方面,与朋友的交往本身就是一个精神沟通和心理籍慰过程,容易使人形成乐观开朗和自尊自信的性情,有利于缓解和克服压抑、退缩、冷漠、焦虑等负向情感。

独生子女的价值关系通常比较简单,不利于全方位地培养情感,因而应该鼓励他们走出家庭、融入社会,建立和发展广泛的社会关系。

乐善好施 善解人意

乐善好施就是指人主动帮助他人,多做好事。善解人意就是指人总是优先从正价值的方向判断他人的行为和思想动机。乐善好施、善解人意者在人际交往过程中虽然从表面上来看要比他人多付出一些价值,违背了人际交往的等价规律,但从深层次上来看,同样遵循人际交往的等价规律,因为他将由此得到别人更多的尊敬和爱戴,其利益将会更多地、更好地得到他人和社会的承认和保护。乐善好施、善解人意者一方面可以借助他人积极地扩展自己的社会关系,另一方面可以充分享受人际间的亲情与友情,降低心理压力。

人如果过分提防他人、处处封闭自己、时时自私自利,就会不断缩小自己的社会关系范围,其情感将会变得越来越冷漠、单调和狭隘,虽然减少了吃亏、受骗的机会,却会出现更大的可能使自己在遇到困难时无人同情和帮助,在碰到大好发展机遇时无人支持和合作。

勇于探索 大胆创新

勇于探索、大胆创新有利于破除陈旧的、衰落的价值关系,发现和建立新生的、有生命力的价值关系。新生的价值关系往往具有很大的波动性和不确定性,人对新生事物所产生的情感也往往具有很大的波动性和不确定性,因此勇于探索、大胆创新者往往会承受巨大的情感上和意志上的严峻考验,从而有利于增强心理承受能力和对突发事件的处置能力。新生事物的价值关系往往具有较高的价值层次,代表着社会的长远利益或整体利益,因此勇于探索、大胆创新者往往不计个人得失,不恋眼前利益和局部利益,具有无私无畏的品质和高度的社会责任感。此外,他们往往能够紧紧抓住高速发展的机遇,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充分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从而培养出乐观开朗、豁达宽容的性格。

善待挫折 百折不挠

挫折是指人的需要受到阻碍或限制而得不到满足时的生活过程。人的需要如果通过正常的努力得不到满足,通常将会采取两种方式加以解决:一是削弱意志,压抑这种需要,使之逐渐淡化;二是加强意志,付出更大的努力来促成需要的满足。挫折既可以使人失望、痛苦,使意志薄弱者失去自信,也可以给人以收益,使意志坚强者更加坚强,经验更加丰富,情感更加成熟,工作更加努力。

人的意志通常需要依靠挫折的磨炼才得以强化。如果人的需要能够得到轻松而充分的满足,很少经历挫折,那么他的情感和意志必然是脆弱的。一个饭来张口、衣来伸手、从未遭受挫折的人,面对突如其来的打击往往会手足无措、悲观失望。

挫折对于弱者来说是一种灾难,对于强者来说是一种精神财富。失败作为一种挫折,有利于强化人的意志,失败者可以总结经验,吸取教训,为今后的成功打下良好的基础,因此对于强者来说,“失败是成功之母”。

皈依信仰 淡泊名利

信仰的客观目的在于帮助人确立人生的最终价值目标。有些宗教信条虽然其表现形式是荒诞不经的,但其价值内容往往是对某些自然规律、社会规律或社会要求的模糊反映,信仰宗教往往就是对某些自然规律、社会规律或社会要求的认可和遵守。如“因果报应”论就是对人际交往等价规律的模糊反映,“生死轮回”论就是对社会连续性发展的客观要求的模糊反映。正当的宗教信仰通常有利于帮助人建立一个适应于一定社会历史条件的人生价值目标。人如果能皈依某种正当的宗教信仰,就会有明确而稳定的人生目的,就会把追求财富和地位看作是实现人生目的的具体手段,而不会看作是人生目的本身,就会更多地考虑自己的长远利益、他人的利益和集体的利益,就会淡泊名利和地位,就会较全面地、理智地考虑自身行为的社会作用,就会较严格地约束自己的思想和行为,并使自己的情感变得高尚起来。如果人没有任何信仰,其行为和思想的价值指向就会游离不定,其情感就容易被本能或低级的情感所控制和驱使。

1 鼓励孩子团队合作:在科技制作中,孩子可以以小组的方式来完成任务,从而锻炼他们的沟通能力、合作能力以及协作能力。

2 让孩子学会规划:可以让孩子弄清任务的要求,并帮助他们安排时间,让他们学会有效的安排任务,让他们学会规划。

3 教会孩子分析和解决问题:在科技制作过程中,孩子会遇到各种问题,可以教会孩子如何分析问题,并尝试解决问题,从而锻炼他们的独立思考能力。

4 注重情感技能:可以鼓励孩子们学习正确的情感表达,提高他们的社会技能,帮助他们在社会中更好地发展。

摘要:幼儿社会性发展是幼儿在学习与生活中不断增进社会认知,激发幼儿的社会情感,学习和扮演简单的社会角色,引导幼儿社会行为技能的过程。建立宽松与和谐的社会关系,通过社会实践活动、亲子关系的建立,积极保持家园教育的—致性,是培养幼儿社会性的主要途径。

关键词:幼儿社会性发展社会关系家园教育

幼儿社会性发展是幼儿在不断扩大的社会认知中,体验积极的社会情感,学习社会行为技能,建立初浅的人际关系的过程。概言之,就是学前儿童发展的对社会适应的—个动态过程。

                                   

—、培养幼儿社会性的主要目的

幼儿社会性发展是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重要方面,对一个人的人格、心理健康、智力发展等具有重要影响。当今社会培养的人才,不仅应当具有健康的身体、聪明的智慧、丰富的社会经验,而且更应具有良好的人格、意志品质和社会适应能力,因此,培养幼儿社会性是为公民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具有重大意义。

二、培养幼儿社会性的基本内容

幼儿社会性形成的过程、社会性发展教育的方式方法、幼儿社会性发展的影响因素都是幼儿社会性发展的教育过程涉及的基本内容。幼儿的自我意识发展是幼儿社会性形成的关键。幼儿社会性形成固然依赖于一定的社会认知,但认知只是一个基础,它与最终社会性品质的形成尚无必然联系,因此在幼儿自主观察、体验、实践基础上的情感教育是幼儿社会性发展的关键。此外,幼儿社会性发展主要受制于幼儿自我意识的形成、幼儿的生存与交往环境、幼儿自主活动的质量及所受教育的全面性。幼儿的社会性教育也离不开其品质的发展及对社会环境的适应能力等,它们对促进幼儿社会性发展十分有效。

                                   

三、培养幼儿社会性的主要途径

1建立宽松、良好的社会关系。社会关系包括师生、亲子、伙伴等多种形式。培养幼儿的社会性首先要建立宽松的师生关系。教师要做到—视同仁,关心爱护不同类型的幼儿,在与幼儿的接触中要做到和蔼可亲、正确引导幼儿行为。同时,教师要成为幼儿学习的榜样,教师的精神面貌,一言一行,幼儿都将它转化为自己的道德行为,这种转化就是一个社会化过程。

培养幼儿的社会性应建立和谐的伙伴关系。要帮助幼儿建立良好的同伴关系,是良好社会行为发展的重要途径。尤其是当前我国独生子女数量越来越多,都市化的生活日益普及,幼儿的伙伴越来越少,“自我中心”现象日益突出,严重影响了幼儿社会性的健康发展。因此,良好的伙伴关系能够促进幼儿的社会性健康发展。

2为幼儿提供更多的社会实践活动。让幼儿走向社会,了解社会,了解不同行业的人的社会生活,学习社会知识、行为规范,他们会通过不断的观察、模仿学习社会上不同角色的人相互交往的经验和技能,在幼儿园与家庭的正确引导下,形成自己正确的待人处事的态度和是非观。

为幼儿创设实践活动场所,是帮助幼儿将学习的社会知识、掌握社会行为规范与自身的实践行动联系起来,有效实现幼儿知识向能力的转化,让幼儿在不断学习社会经验和行为准则的过程中,进行情感迁移,进而使同情心、责任心得到发展,逐渐养成良好的意志品质。

3家园共育是幼儿社会性发展的有力保障。幼儿园与家庭一致要求,共同培养、共同引导,才能取得较好的教育效果。教师可通过“家长园地”向家长介绍—些促进幼儿社会性发展的方法,使家长了解到用正确方法适时地强化幼儿的良好行为,有效地促进幼儿积极行为的巩固。同时,也可通过“家长园地”沟通家园联系,使幼儿在幼儿园学习的内容得以在家庭活动中延伸。家长也要积极参与配合幼儿园组织的各项活动,在活动中帮助与陪伴幼儿成长。

与此同时,家长要加强对幼儿的品德教育。品德教育的前提首先要让孩子学会调节控制自己的情绪。鼓励孩子多与同伴交往,学习同伴的长处,建立良好的朋友关系,体验交往的乐趣,培养合作的精神,增强团结友爱的意识。

总之,当今社会是一个开放的、互动的、多元的、包容的社会,良好的社会交往能力对一个人来说极为重要。要想培养性格开朗、品德高尚、人格健全的孩子,我们一定要努力促进幼儿的社会性发展。这是时代与社会赋予我们的使命,是幼儿成长发展的需要。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3864535.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8-18
下一篇2023-08-18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