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观幸福感量表SWB(Subjective Well-Being)包括三个维度:生活满意度、正情感和负情感。以下是每个维度对应的题目:
1 生活满意度:这个维度主要反映个体对自己生活的整体评价,包括以下几个问题:
- 总体上来说,您对自己的生活满意吗?
- 您对自己的生活现状感到满意吗?
- 您对自己的生活前景感到满意吗?
2 正情感:这个维度主要反映个体对自己生活中积极的情感体验,包括以下几个问题:
- 在过去的一周中,您是否经常感到快乐?
- 在过去的一周中,您是否经常感到充满活力?
- 在过去的一周中,您是否经常感到满足?
3 负情感:这个维度主要反映个体对自己生活中消极的情感体验,包括以下几个问题:
- 在过去的一周中,您是否经常感到焦虑?
- 在过去的一周中,您是否经常感到沮丧?
- 在过去的一周中,您是否经常感到愤怒?
以上问题是SWB量表中常用的问题,用于评估个体的主观幸福感。
心理量表介绍(一)一、心理健康 3症状自评量表(SCL90) 3儿童行为量表(CBCL) 3中学生心理健康量表 4康奈尔医学指数量表(CMI) 4贝克抑郁量表(BDI) 4自评抑郁量表(SDS) 5老年抑郁量表(GDS) 5贝克焦虑量表(BAI) 5状态-特质焦虑问卷(STAI) 6焦虑自评量表(SAS) 6老年幸福度量表(MUNSH) 6二、人格特点 7艾森克人格问卷少年式(EPQ) 7艾森克人格问卷成人式(EPQA) 7艾森克人格问卷简版(EPQRSC) 8卡特尔16种人格因素问卷(16PF) 8爱德华个人偏好量表(EPPS) 8青年人格问卷(CPI) 9中国少年非智力个性心理特征问卷(CANPI) 10中学生个性测验(SPT) 10气质量表 113-7岁儿童气质量表(PTQ) 11A型行为类型问卷(TABP) 12三、能力兴趣 12瑞文推理测验标准型(SPM) 12联合型瑞文测验(CRT) 13中小学生团体智力筛选测验(SGIT) 13职业兴趣测查表(VIS) 14威廉斯创造力量表 14四、临床诊断 14阴性症状量表(SANS) 15阳性症状量表(SAPS) 15社会功能缺陷筛选量表(SDSS) 15贝克躁狂量表(BRMS) 16汉密顿焦虑量表(HAMA) 16汉密顿抑郁量表(HRSD) 16Conners多动指数(CIH) 17五 学习能力 17学习价值怀疑量表(SVL) 17学业成就责任问卷(IAR) 17成就目标取向量表(ADG) 18成就动机量表(AMS) 18考试焦虑量表(TAS) 18自我效能感综合量表(SEIS) 19
学业求助量表(HSS) 19自我妨碍量表(SHS) 19六、社交能力 20UCLA孤独量表 20儿童孤独量表(CLS) 20亲和动机量表(AMS) 21负面评价恐惧量表(FNE) 21七、自我 21自尊调查表(SEI) 21自卑感量表(FIS) 22儿童自我意识量表(CSCS) 22八、生活应激 22生活事件量表(LES) 22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 23婚姻质量问卷(ENRICH) 23家庭环境量表(FES) 23父母养育方式问卷(EMBU) 24九、其他 24期待性回答平衡量表(BIDR) 24内在-外在心理控制源量表(IELCS) 25自杀态度问卷(QSA) 25明尼苏达MMPI——399 25明尼苏达MMPI——566 26一、心理健康心理健康水平会影响个体的学习、生活、人际关系等诸多方面。此类量表可用于鉴别心理处于边缘或异常状态的个体,以及早发现问题,及时进行帮助和治疗。测评项目:1\症状自评量表(SCL90) SCL90有90个项目,包括较广泛的精神症状学内容,从感觉、情感、思维、意识、行为直到生活习惯、人际关系、饮食睡眠等,要求受试者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就有无该症状做评定。它主要应用于临床研究、心理咨询、精神科门诊,对有心理症状(即有可能处于心理障碍或心理障碍边缘)的人有良好的区分能力。适用于测查某人群中哪些人可能有心理障碍、某人可能有何种心理障碍及其严重程度如何。该量表测的是个人某段时间内的症状水平,往往易受生活事件的影响。该量表测得受试者在9个方面的分数,称为因子分。因子名称为:(1)躯体化:反映主观的躯体不适感。(2)强迫症状:反映临床上的强迫症状群。(3)人际关系敏感:反映个人的不自在感和自卑感。
(4)抑郁:反映与临床上的抑郁症状群相联系的行为表现。(5)焦虑:反映与临床上焦虑症状相联系的精神症状及体验。(6)敌对:从思维、情感及行为三个方面反应受试者的敌对表现。(7)恐怖:反映传统的恐怖状态或恐怖症的内容。(8)偏执:指猜疑和关系妄想等。(9)精神病性:反映精神分裂样症状项目。该量表使用简便,测查角度全面。它对有可能处于心理障碍边缘的人有良好的区分能力,适用于测查人群中哪些人可能有心理障碍、有何种心理障碍及其严重程度如何。在临床上常常作为诊断参考,也可以用作初级的筛查工具。2\儿童行为量表(CBCL)儿童行为量表(家长用)最初由美国心理学家Achenbach T M 等在1970年编制,后来得到了更大的发展。该量表用于测查4~16岁儿童的社会能力和行为问题,由家长根据孩子半年内的情况作出分级评定。该表所测查的社会能力主要包含儿童的体育运动能力、社会交往情况和在校学习状况;行为问题包括的因子范围较广,有抑郁、交往不良、强迫倾向、社会交往退缩、多动等等。不同年龄和性别的儿童在因子的数量和名称上有所不同。湖南医科大学精神卫生系儿童精神医学教研室的苏林雁、李雪荣、万国斌、杨志伟、罗学荣对该量表进行了标准化,制定了湖南常模。其信度效度检测的结果认为6岁~16岁儿童的的常模适于我国儿童,4~5岁儿童常模的信度效度不够理想,应该慎用,且本系统不提供该年龄段儿童常模。本系统采用上海精神卫生中心儿童行为研究室的忻仁娥、唐慧琴等人在1992年联合全国22个省市26个单位对24013名城市儿童做调查的数据作为主要常模。3\中学生心理健康量表 中学生心理健康量表由我国著名心理学家王极盛教授编制,可以用做评估中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该量表有10个分量表,分别测查:(1)强迫症状,如害怕考试、作业反复修改等强迫行为;(2)偏执,如认为别人对自己有不良意图和评价不正当的偏执想法;
(3)敌对,如脾气坏,常有与人争辩和摔东西等冲动行为;(4)人际关系紧张与敏感,如缺乏人际关系中的友好感受和满意度,或感到无法在人际关系中获得理解和支持;(5)抑郁,如对未来丧失信心、兴趣索然;(6)焦虑,如紧张、心神不定、烦躁;(7)学习压力,如感到学习负担重、存在厌学、害怕考试等问题;(8)适应不良,如不适应学校生活;(9)情绪不平衡,如对学习的兴趣、对老师和同学的情绪忽高忽低;(10)心理不平衡,如感到自己受到不公正的待遇,常不服气。该量表共有60个项目。由应试者就自己近来心理状态的真实情况进行自评。评分为5级评分,每个项目为一个陈述句。一次评定约需20分钟。4\康奈尔医学指数量表(CMI)康奈尔医学指数量表(Cornell Medical Index,CMI)是作为临床检查辅助手段之一的自填式健康问卷,最初是为临床设计的。利用该量表的测查可以在短时间内收集到大量有关医学以及心理学的资料信息,还能起到标准化病史检查及问诊指南的效用。后来精神病学家发现将CMI应用于精神障碍的筛查和健康水平的测定也有较好的效度。该量表所反映的医学症状和心理学资料丰富,医学症状涉及多个系统。另外它将精神症状作为问卷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同时考虑到了精神状况和躯体症状,以及全面的躯体症状与精神症状的关系,突出了症状和功能在健康评价中的作用。该量表分成18个部分,共有195个问题。涉及四方面的内容:躯体症状;家族史和既往史;一般健康和习惯;精神症状。男女量表除生殖系统的有关问题不同外,其它内容完全相同。前三部分的内容共有144个项目,关于与精神活动有关的情绪、情感和行为方面的问题共有51个项目。5\贝克抑郁量表(BDI)贝克抑郁量表(BDI)由美国心理学家A T Beck于1967年编制,是最常用的抑郁自评量表,其目的是评价抑郁的严重程度。它适用于成年之各年龄段,但在用于老年人时会有些困难,因为BDI涉及许多躯体症状,而这些症状在老年人可以是与抑郁无关的其它病态甚或衰老的表现。
该量表有两个版本:21条版和13条版。在此本系统选用了较为简便的13条版。内容源自临床,包括:抑郁、悲观、失败感、不满、自罪感、自我失望感、消极倾向、社交退缩、犹豫不决、体象歪曲、工作困难、疲劳、食欲下降。对每个条目有四句描述,总分范围为0-39分。病人当时的心理状态对该测验很关键。如果让病人按当天的情况回答,BDI评价的就是状态抑郁,回答的稳定性不好;如果让病人按过去一周的情况回答,稳定性就好得多。对该测验的回答还可能会受社会期望的影响。6\自评抑郁量表(SDS)该量表由20个陈述句和相应问题条目组成,每一条目相当于一个有关症状,均按四级评分。20个条目反映抑郁状态四组特异性症状:(1)精神性-情感症状,包含抑郁心境和哭泣,两个条目;(2)躯体性障碍,包含情绪的日间差异、睡眠障碍、食欲减退、性欲减退、体重减轻、便秘、心动过速、易疲劳,八个条目;(3)精神运动性障碍,包含精神运动性迟滞和激越,两个条目;(4)抑郁的心理障碍,包含思维混乱、无望感、易激惹、犹豫不决、自我贬值、空虚感、反复思考自杀和不满足,八个条目。该量表的评分不受年龄、性别、经济状况等因素影响,但如受试者文化程度较低或智力水平稍差则不能进行自评。该量表与Beck抑郁问卷(BDl)、Hamilton抑郁量表(HRSD)、MMPI的D分量表的评分之间具有高和中度的相关性。7\老年抑郁量表(GDS)老年抑郁量表(the Geriatric Depression Scale,GDS)由Brink等(1982)创制,是专用于老年人的抑郁筛查表。该量表以30个条目代表了老年抑郁的核心,包含以下症状:情绪低落、活动减少、易激惹、退缩、痛苦的想法,对过去、现在与将来的消极评价。每个条目都是一句问话,要求受试者以“是”或“否”作答。20个条目正向计分,10个条目反向计分。Brink等(1982)、Yesavage等(1983)、Hyer和Blount(1984)分别对该量表进行检验,结果表明该量表有较好信效度,并与SDS、HRSD、BDI等常用抑郁量表有较高的相关。特别地,该量表是专为老年人创制并在老年人中标准化了的抑郁量表,在对老年人的临床评定上,比其它抑郁量表有更高的符合率,在年纪较大的老人中这种优势更加明显。
8\贝克焦虑量表(BAI)贝克焦虑量表(BAI)由Beck等人于1988年编制,用于评定多种焦虑症状的严重程度。BAI共有21个自评项目,每个项目都是一种焦虑症状。被试根据最近一周内自己被这些症状烦扰的程度作4级评分,其中1表示“无”,2表示“轻度,无多大烦扰”,3表示“中度,感到不适但尚能忍受”,4表示“重度,只能勉强忍受”。使用BAI进行测查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量表应由被试自行填写。2、评定的时间范围应为“最近一周内”(包括当天)。3、不要漏项或重复评定某个项目。4、两次测查之间至少间隔一周。BAI具有良好的信效度,项目内容简明,操作分析方便,是目前最常用的焦虑自评量表之一。BAI主要适用于17岁以上的成人,在心理门诊、精神科门诊或住院病人中均可使用9\状态-特质焦虑问卷(STAI)状态-特质焦虑问卷,由Charles D.Spielberger等人编制,首版于1970年问世,1980年完成修订,1981年译成中文。该量表为自评量表,由40项描述题组成,分为两个分量表:(1)状态焦虑量表(简称S-AI),包括第1-20题。状态焦虑描述一种通常为短暂性的不愉快的情绪体验,(2)如紧张、恐惧、忧虑和神经质,伴有植物神经系统的功能亢进。(2)特质焦虑量表(简称T-AI),包括第21-40题。特质焦虑描述相对稳定的,作为一种人格特质且具有个体差异的焦虑倾向。该量表用于个人或集体测试,受试者一般需具有初中文化水平。测查无时间限制,一般10-20分钟可完成整个量表条目的回答。该量表可应用于评定内科、外科、心身疾病及精神病人的焦虑情绪;也可用来筛查高校学生、军人,和其他职业人群的有关焦虑问题;以及评价心理治疗、药物治疗的效果。该量表有如下特点:一、可以分别评定状态焦虑与特质焦虑,优于其他焦虑量表。二、该量表为自评,内容简明,操作方便,易被受试者接受和掌握。三、中译本信、效度满意,适用于我国。四、该量表应用性广泛。
¥
59
百度文库VIP限时优惠现在开通,立享6亿+VIP内容
立即获取
心理测评心理量表介绍
心理量表介绍(一)
一、心理健康 3
症状自评量表(SCL90) 3
儿童行为量表(CBCL) 3
中学生心理健康量表 4
康奈尔医学指数量表(CMI) 4
贝克抑郁量表(BDI) 4
自评抑郁量表(SDS) 5
老年抑郁量表(GDS) 5
贝克焦虑量表(BAI) 5
第 1 页
状态-特质焦虑问卷(STAI) 6
焦虑自评量表(SAS) 6
老年幸福度量表(MUNSH) 6
二、人格特点 7
DAI量表。DAI量表是一种用于评估情感状态(情感体验)的评估工具,由美国神经生物学家理查德·J·戴维森(RichardJDavidson)教授于1980年开发。该量表主要通过对被试在过去一段时间内的情感体验进行评估,来确定被试对正面情感和负面情感的反应程度。伊凡娜将DAI量表应用于大学生的情感认知发展研究中,旨在探讨大学生在不同学科领域中的情感体验和情感认知发展的关系。该研究为后来的情感认知研究奠定了基础,并对教育者了解学生情感认知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启示。
每个产品 都是有市场有需求的客户的,关键是看你能不能引流精准客源主动找你做客源不在于多,而在于精准 要的不是大众粉 垃圾粉 要是是高质量精准客源 那么 ,下面给大家分享几个基本的 引流精准客源的方法 第一,必须是自己主动加你微信。不要乱加。 第二,找精准客户和潜在客户来。加你的用户必须是精准的目标用户。这样成交量就会提高很多。这就是精粉。 第三,用户必须是愿意关注你的朋友圈信息,具有互动性的,和客户多互动 第四.维护好旧客户,发展新客户,让自己的路越来越宽 第五.朋友圈亲情营销 下面为大家说说关于一些增加好友的方法,希望帮到大家一:网摘新闻源推广法:提交优质网页、、帖子到网摘站和聚合类网站。如果被推荐,那么你的粉丝会暴增。前提一定是要优质文章。累死豆瓣和天涯论坛都是很好的地方,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千万不要去做硬性的广告,要吸引不要广告。二:公众平台引流:写文章,或者引用好文章,好的视频,里面巧妙地加入自己的微信号和二维码,产品最好的效果图,然后发布到自己的微信公众平台,文章标题是关键一定要达到消费者主动转发的效果。三:媒体推广法:找新 闻点让传统的媒体,报纸、电视、广播等等报道,线下传单的方法,利用活动的方式去扩大自动宣传力度。SEO:三:关键词引导,这里需要你做的就是换位思考不是去思考你的产品!而是去思考你的客户,你的客户会在搜索引擎上搜到的关键词是什么?利用SEO关键词搜索引流,吸引精准客户就要了解客户的想法,成功的人不是因为他做的多好,而是他懂的客户想要的,才是我们应该做的。四: 微博一个可以看见你随时心情的聊天软件,也是你营销推广产品的最好渠道。利用一款名为推兔的软件你可以大范围的宣传你的产品,让成千上万人去转发你的微博是最好的微博引流方法,几何倍数的增长。还有很多的引流方法,都是你数之不尽的财富,只要你会利用它,寻找到突破口,那时候就是你客源不断的时候,一定要坚持,不要3天打鱼2天晒网的,不论最后结果如何,最起码我们努力过了,不后悔,如果你连努力就没有做到,就没有资格说这说那的!可以维心 :lyh喂 八零时儿月刘日
外倾性(extraversion):好交际对不好交际,爱娱乐对严肃,感情丰富对含蓄;表现出热情、社交、果断、活跃、冒险、乐观等特点。 大五人格理论
大五人格理论
神经质或情绪稳定性(neuroticism):烦恼对平静,不安全感对安全感,自怜对自我满意,包括焦虑、敌对、压抑、自我意识、冲动、脆弱等特质。
开放性(openness): 富于想象对务实,寻求变化对遵守惯例,自主对顺从。具有想象、审美、情感丰富、求异、创造、智慧等特征。
随和性(agreeableness):热心对无情,信赖对怀疑,乐于助人对不合作。包括信任、利他、直率、谦虚、移情等品质。
尽责性(conscientiousness):有序对无序,谨慎细心对粗心大意,自律对意志薄弱。包括胜任、公正、条理、尽职、成就、自律、谨慎、克制等特点。
心理学报 2009, Vol 41, No12, 1165−1174
Acta Psychologica Sinica DOI: 103724/SP J1041200901165
收稿日期: 2009-07-07
教育部人文社科研究项目(07JAXLX002)、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招标项目(08JJDXLX270)、山东省“发展与教育心理学”泰山学者建设工程、山东省“十一五”强化建设重点学科(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经费资助、山东省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2008年度重点课题(2008GZ028)、山东师范大学心理学院青年教师创新研究项目资助。 通讯作者: 张文新, Email: zhangwenxin@sdnueducn
1165
家庭功能对青少年疏离感的影响: 有调节的中介效应
徐夫真1 张文新1 张玲玲2
(1山东师范大学心理学院, 济南 250014) (2山东省教学研究室, 济南 250011)
摘 要 采用问卷法调查了608名初一至高二城市青少年, 通过结构方程模型探讨了青少年疏离感与家庭社会经济地位、家庭功能和同伴接纳的关系。结果发现: (1) 青少年疏离感年龄段差异显著, 高中生的疏离感显著高于初中生; (2) 青少年疏离感的三个维度之间存在显著差异。其中环境疏离感最高, 其次是社会疏离感, 人际疏离感最低; (3) 家庭功能在家庭社会经济地位与青少年疏离感之间起完全中介作用, 这一中介作用的实现受到同伴接纳的调节, 即家庭功能对青少年疏离感的影响是有调节的中介效应。 关键词 青少年; 疏离感; 家庭功能; 同伴接纳 分类号 B8442
1 引言
疏离感(alienation)是个体难以正常处理与他人的关系, 不能与所属的社会团体如家庭、学校或者同伴群体建立有效联结, 从而体验到的无助感、无意义感、孤独感等消极情绪体验(Michael, 2003)。青少年期是疏离感发生的高危时期(Calabrese, 1990)。进入自我意识第二个飞跃发展期的青少年, 开始集中思考“我是谁”、“我从哪里来”、“我要到哪里去”等与自我有关的问题。根据Erikson 的心理社会发展理论, 青少年经历着从自我分离到自我整合的过程(张文新, 1999), 在此过程中他们体验到自我内部的分离以及自我与环境或与他人的分离, 即产生疏离感。适度的疏离感有利于个体对自身的存在状态进行反思与探索, 建立自我同一性; 而强烈持久的疏离感却会导致自我同一性混乱, 危及个体的心理社会适应(Erikson, 1968)。研究发现, 高疏离感是引发青少年问题行为、犯罪行为的主要原因, 高疏离感的青少年更倾向于对外界环境进行消极的、敌意性的归因, 易于体验到孤独感, 更具反叛性, 他们往往采取退缩或者攻击等极端行为, 或者沉湎于饮酒、过度网络依赖等不健康的活动中(Michael, 2003; Sikkink, 1999; Thomas & Schare, 2000)。
家庭和同伴作为个体发展的微系统, 是人类发展生态学模型中最基本的分析单元(Bronfenbrenner, 1979), 对个体的发展有着直接和深远的影响, 因此一直受到众多研究者的关注。进入青少年期后, 尽管亲子冲突显著增多, 但父母仍然是青少年重要的依恋对象和支持系统(Steinberg, 1999)。青少年最初需要依靠父母权威的标准来建构他们有意义的生活。研究发现, 如果父母是独裁的、过分控制的、在感情上是疏远的, 个体就很难认同家庭并获得真正的归属感(Barrett, 2001)。有关家庭因素与青少年疏离感关系的研究发现, 青少年疏离感的产生及其程度与家庭环境有着密切的联系, 父母工作压力大的家庭或单亲家庭中的青少年更容易体验到疏离感或疏离感增强(Bronfenbrenner, 1977)。疏离感较高的青少年, 其家庭成员的亲密性与适应性较差, 家庭功能中问题解决、沟通、情感反应和行为控制以及整体家庭功能均较低(汤毅晖, 黄海, 雷良忻, 2004)。过多的家庭冲突、家庭功能的瓦解(或分裂)
容易导致青少年对家庭的抗拒和与父母的疏离(Sandhu & Tung, 2004)。此外, 研究还发现, 与父母或家庭疏离的青少年更容易产生问题行为和药物滥用, 而这可能进一步引发青少年的高疏离感(Benjamin, 2004)。
进入青少年期后, 个体人际关系的一个重要变化是与同伴的交往增多, 青少年期的同伴关系对个体社会性和情感发展的影响作用显著增强, 而高质量的同伴关系是情绪情感健康发展的重要前提。疏离感主要是因个体缺乏归属感所致(Bronfenbrenner, 1977), 而青少年归属感的一个重要来源是同伴群体(Furman & Robbins, 1985), 因此, 青少年的疏离感与同伴关系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已有研究发现, 良好的同伴关系可以为青少年提供情感价值支持和信息来源, 高疏离的青少年可以通过在同伴中寻求精神慰藉、获得归属感等来缓解内心的紧张和焦虑(Eric, Martin & Michel, 2003), 被同伴接纳的青少年在疏离感水平上明显低于被同伴拒绝的青少年(徐夫真, 2007)。
近年来, 受到人类发展生态学模型(Bronfenbrenner, 1979)和发展情境论(Lerner, 2002)等发展系统论的影响, 发展心理学研究的一个明显趋势是不仅强调家庭、同伴关系等发展背景对个体发展的重要作用, 而且越来越多地关注发展背景的系统性影响, 即不同发展背景之间的相互作用或联系对发展的影响。就家庭领域的研究而言, 越来越多的研究者抛弃过去单独探讨某个或某些家庭因素的作用的研究范式, 转向将家庭作为一个系统进行研究(Ross & Buriel, 2006)。研究发现, 家庭社会经济地位作为个体发展的物理环境既能直接影响青少年的心理社会发展, 也会通过影响父母教养行为以及亲子互动对个体的发展起作用(Neblett & Cortina, 2006)。高社会经济地位家庭的父母鼓励子女多进行交流和沟通、为子女提供更多的教化和支持(Shonkoff & Phillips, 2000; 刘浩强, 张庆林, 2005)。家庭社会经济地位较高的个体具有更高的自我期望, 表现出更多的社会认同和文化认同(Leventhal & Brooks-Gunn, 2000)。对于社会经济地位较低的家庭而言, 不稳定的工作、持续的经济压力和低的社会声望会增加父母采用惩罚和专横等教养行为, 对子女支持较少, 负面评价和忽视较多(Baumrind, 1994)。具有学校疏离感的青少年报告的家庭支持和受教育期望均较低(Cole, 1991)。长期处于家庭压力情境中且缺乏父母积极关注的青少年容易产生抑郁、焦虑、敌意等消极情绪, 表现出低自尊、无力感、习得性无助和对自己生活的失控感, 这会因此使他们和家庭成员及朋友之间关系紧张(McCoy, Firck, Loney & Ellis, 1999; 刘浩强, 张庆林, 2005)。可见, 在家庭系统中, 家庭经济地位是影响青少年疏离感的潜在因素之一, 它通过影响父母的教养方式、亲子关系和家庭功能等影响青少年的发展。鉴于已有关于青少年疏离感影响因素的研究大多只关注家庭系统中某一方面的因素或者变量的作用(Sikkink, 1999; 汤毅晖, 黄海, 雷良忻, 2004; Sandhu & Tung, 2004; Benjamin, 2004; Furman & Robbins, 1985), 而较少综合考虑不同因素的影响及其作用方式, 本研究拟同时考察家庭社会经济地位和家庭功能对青少年疏离感的影响及其作用方式或机制。
家庭和同伴作为个体发展的重要情境, 一方面各自独立影响个体的发展, 同时又存在交互作用和联系。如果单独考虑家庭或同伴对青少年发展的影响而忽略两者之间的交互作用, 将无法真正揭示它们对青少年发展的重要意义(Kerr, Stattin, Biesecker & Ferrer-Wreder, 2003)。因此, 从发展系统论的角度探讨家庭和同伴系统对青少年发展的交互作用模式将有助于揭示二者影响青少年心理发展的机制。已有研究发现, 对于家庭环境不良的青少年而言, 同伴的支持和接纳能够缓解其心理压力, 增强移情能力和社会理解力(Donton & Zarbatany, 1996)。来自同伴关系与儿童攻击行为的研究发现, 积极的同伴关系可以调节环境危险因素和儿童青少年的攻击(或受侵害)之间的关系, 尤其在中国集体主义价值观念的文化背景下, 积极的同伴关系具有更为突出的保护作用(Tania, David, Zhang, Yoolim, JoAnn & Xu, 2007)。由此, 我们推论, 良好的同伴关系可以减缓家庭功能不良对青少年疏离感的消极影响, 同伴接纳能够降低青少年的高疏离感, 即同伴接纳对家庭功能与青少年疏离感之间的关系起调节作用。本研究将对这一假设进行验证。
简言之, 本研究的主要目的是考察家庭社会经济地位、家庭功能、同伴接纳对青少年疏离感的影响, 以及这些影响因素之间的交互作用机制。根据对已有研究的梳理和分析, 我们假设, 家庭功能和同伴接纳在对青少年疏离感的影响中存在交互效应, 家庭功能在家庭社会经济地位和青少年疏离感之间起中介作用, 这一中介作用受到同伴接纳水平的调节, 家庭功能对青少年疏离感的影响可能是有
调节的中介效应。假设模型见图1。
图1 家庭社会经济地位、家庭功能、同伴接纳与
青少年疏离感关系的假设模型
2 研究方法
21 研究对象
采用整群抽样法选取山东省五所普通中学初一到高二608名城市青少年为被试。其中初中被试334人(男生164人, 女生170人), 平均年龄1397±105岁; 高中被试274人(男生153人, 女生121人), 平均年龄1682±068岁。所选取被试家庭月收入在“1000元以下”者为102%, “1000~2000元”者为224%, “2000~3000元”者为238%, “3000~4000元”者为155%, “4000元以上”者为281%; 父母受教育水平在“小学或小学以下”水平者分别为28%和35%, “初中”水平者分别为186%和235%, “高中或中专”水平者分别为326%和388%, “大专(夜大、电大)”水平者分别为189%和168%, “大学本科”水平者分别为211%和148%, “研究生(硕士或博士)”水平者分别为60%和26%。父母职业是“农民或下岗失业人员”者分别为492%和441%, “蓝领”者分别为457%和414%, “专业或半专业性人员”者分别为51%和145%。 22 研究工具
221 青少年疏离感量表 采用杨东等人编制的青少年学生疏离感量表(杨东, 张进辅, 黄希庭, 2002)。该量表包括社会疏离感、人际疏离感和环境疏离感三个分量表, 共52个项目, 其中有6个项目为测谎题。社会疏离感指与社会观念、价值、文化、目标等精神文化层次之间产生的疏离感, 包括24个项目, 如“我时常体验到有种无能为力感”; 人际疏离感指与他人(亲人、朋友、同学、邻居、集体等人际网络)在情感层次上产生的疏离感, 包括15个项目, 如“我感到自己孤独一人”; 环境疏离感指个体与其生活的自然、物理环境等物质空间之
间产生的疏离感, 包括7个项目, 如“我觉得自己和大自然之间有种疏远的感觉”。量表采用7点记分, 从“完全不符合”到“完全符合”分别给予1~7分的评定, 得分越高, 疏离感越强。本研究中社会疏离感、人际疏离感和环境疏离感三个分量表项目的内部一致性系数分别为082、080和086, 总问卷项目的内部一致性系数为093。
222 家庭功能评定量表 家庭功能评定量表以
McMaster 的家庭功能模式理论为基础(汪向东, 1999)。该量表包括问题解决、沟通、角色、情感反应、情感介入和行为控制六个分量表, 共60个项目。问题解决分量表包括6个项目, 如“我们常根据我们对问题的决定去行动”; 沟通分量表包括9个项目, 如“当家中有人烦恼时, 其他人知道他为什么烦恼”; 角色分量表包括10个项目, 如“我们肯定家庭成员都尽到了各自的家庭职责”; 情感反应分量表包括6个项目, 如“我们相互都不愿流露出自己的感情”; 情感介入分量表包括7个项目, 如“如果某人遇到麻烦时, 其他人会过分关注”; 行为控制分量表包括9个项目, 如“当发生了出乎预料的意外时, 我们手足无措”
。量表采用4点记分, 从“完全不像我家”到“完全像我家”分别给予1~4分的评定。1分代表健康, 4分代表不健康, 分数越高表示家庭功能越不健康。在本研究中, 各分量表的内部一致性系数在056~075之间, 问卷总项目的内部一致性系数为092。
223 同伴提名 与已有研究相一致, 本研究采用同伴提名法来评定青少年的同伴接纳水平(张文新, 1999; Coie & Dodge, 1983; David, 2006)。要求被试写出自己在班里最喜欢的三位同学、最好的三位朋友(积极提名)和最不喜欢的三位同学(消极提名)。将每个被试所得的积极提名和消极提名次数以班级为单位进行标准化, 两者之差为社会偏好分数, 以社会偏好表示青少年的同伴接纳水平。 224 家庭社会经济地位 家庭社会经济地位的测查内容包括家庭收入、青少年父亲和母亲的受教育水平和职业共五项指标。本研究所调查的家庭收入是家庭月收入(以下简称家庭收入), 包括“1000元以下”、“1000~2000元”、“2000~3000元”、“3000~4000元”和“4000元以上”五个水平; 父母受教育水平包括“小学或小学以下”、“初中(含初中未毕业)”
、“高中或中专(含高中未毕业)”、“大专(含夜大、电大)”、“大学本科”、“研究生(硕士或博士)”六类; 父母职业包括“农民”
、“工人”、“医
生”、“教师或科研技术人员”、“机关干部或公务员”、“律师”、“工程师”、“企业管理人员”、“会计”、“军人”、“个体/私营企业主”、“个体户下岗失业人员”、“自由工作者”和“其他”, 根据职业的专业技术性程度将职业归为三类: “农民或下岗失业人员”、“蓝领”、“专业或半专业性人员”(Fuligni & Zhang, 2004)。参照有关研究, 我们在统计分析时, 分别将家庭收入、父母受教育程度和父母职业的得分转化为标准分进行分析(Bradley & Corwyn, 2002)。
23数据分析
采用SPSS 130软件包和AMOS 70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3 结果与分析
31初步统计分析
对初中和高中两个年龄段青少年的疏离感进行初步描述统计发现, 在疏离感的三个维度上, 初中和高中青少年的环境疏离感均最高, 其次是社会疏离感, 人际疏离感最低(见表1)。
以年龄段、性别为自变量, 社会疏离感、人际疏离感、环境疏离感为因变量, 进行2×2多元方差分析(MANOVA), 考察初中和高中两个年龄段男女青少年的疏离感是否存在差异。结果发现, 年龄段的主效应显著[Wilks’ λ=096, F(1, 604)=899, η2=004,p<0001]。单因变量方差分析(ANOVA)结果显示, 高中生的社会疏离感[F(1, 604)=2473, p<0001]、人际疏离感[F(1, 604)=2081, p<0001]和环境疏离感[F(1, 604)=1634, p<0001]均显著高于初中生。性别主效应、性别与年龄段的交互作用均不显著[Wilks’ λ=099, F(1, 604)=175, η2 =001; Wilks’ λ=099, F(3, 604)=104, η2 =001, ps>005]。
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的结果显示, 青少年疏离感的三个维度之间差异显著[Wilks’ λ=058, F(2, 604)=21980, p<0001], 环境疏离感最高, 其次是社会疏离感, 人际疏离感最低。
对家庭社会经济地位、家庭功能、同伴接纳和青少年疏离感的三个维度进行Pearson相关分析发现, 家庭社会经济地位中家庭收入、父亲受教育水平与青少年人际疏离感之间存在显著负相关, 母亲职业与青少年社会疏离感和人际疏离感之间存在显著负相关, 母亲受教育水平与青少年社会疏离感、人际疏离感和环境疏离感之间均存在显著负相关; 家庭功能各维度与青少年疏离感各维度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 家庭社会经济地位中母亲职业、父亲受教育水平、母亲受教育水平与家庭功能各维度在不同程度上存在显著负相关, 家庭收入与角色和行为控制、父亲职业只与沟通之间存在显著负相关; 同伴接纳与人际疏离感之间存在显著负相关, 而与家庭社会经济地位和家庭功能的其他维度之间无显著相关(见表2)。
32家庭功能的中介作用检验
采用结构方程模型分析变量之间的关系, 其中家庭社会经济地位为外源潜变量, 是模型中的自变量, 家庭收入、父亲职业、母亲职业、父亲受教育水平和母亲受教育水平为其观测变量; 疏离感为内生潜变量, 是模型中的因变量, 社会疏离感、人际疏离感和环境疏离感为其观测变量。根据中介效应检验的程序(温忠麟, 张雷, 侯杰泰, 刘红云, 2004; Preacher, Curran & Bauer, 2006), 先检验家庭社会经济地位对疏离感的直接效应, 然后检验加入中介变量后模型的拟合情况及各路径系数的显著程度。结构方程模型直接效应分析结果的各项拟合指标分别为: χ2(14)= 24884; RMSEA=0036; GFI=0990, CFI=0995, TLI=0990。家庭社会经济地位对疏离感的直接作用路径系数显著(γ=−014, SE=0077, p<001), 模型测量部分的各参数估计在050~089之间(ps<0001)。
在家庭社会经济地位与青少年疏离感之间加入家庭功能中介变量, 图2所示结果的各项拟合指标分别为: χ2(67)= 247681; RMSEA=0067; GFI= 0946, TLI=0935, CFI=0952。家庭社会经济地位与家庭功能(γ= −018, SE=0020, p<0001)、家庭功能与疏离感(β=065, SE=0211, p<0001)之间的路径系数均显著, 但加入中介变量后, 家庭社会经济地位与疏离感之间的路径系数由原来的显著(γ=−014,
表1青少年疏离感的平均数和标准差(M±SD)
社会疏离感人际疏离感环境疏离感
年龄段男女男女男女
初中 346±098 357±095 306±078 309±077 378±147 366±134 高中 381±087 397±084 327±072 344±075 409±132 424±120
表2主要变量之间的相关系数
变量
社会
疏离感
人际
疏离感
环境
疏离感
问题
解决
沟通角色
情感
反应
情感
介入
行为
控制
问题解决026 031 019
沟通048 048 036 058
角色053 051 041 036 054
情感反应041 048 029 037 065046
情感介入053 054 038 029 057061052
行为控制022 024 019 027 030042023 029
同伴接纳−007 −013001 000 003 006 001 002 004 家庭收入−005 −009−004 −007 −004 −014−006 −003 −011
父亲职业001 007
−004 001 −008−004 −005 −004 −002
母亲职业−011−012005 −008−012−016−010−007−008
父亲受教育水平−007 −010−006 −011−011−017−014−010−011
母亲受教育水平−015−012−008−010−013−020−017−015−016注: p<0001; p<001; p<005, 下同。
图2 家庭功能在家庭社会经济地位与青少年疏离感之间的中介作用模型
SE=0077, p<001)变得不显著(γ=−003, SE=0060, p>005)。
将社会经济地位与疏离感的路径系数约束为0, 约束模型中χ2(68)=248117。无约束模型中χ2(67)= 247681, χ
△2(1)=0436(p>005), 两模型无显著差异, 表明家庭功能在家庭社会经济地位与青少年疏离感之间具有完全中介效应。
33同伴接纳的调节效应检验
已有关于调节作用检验的研究表明, 理想的调节变量与自变量和因变量之间的相关都不高(Marsh, Wen & Hau, 2004)。表2相关分析结果显示, 同伴接纳除与人际疏离感之间存在显著负相关外, 与家庭社会经济地位、家庭功能各维度之间相关均不显著, 因此, 符合调节效应检验的条件。本研究中的自变量是家庭功能各观测变量生成的潜变量家庭功能, 调节变量为同伴接纳, 因变量为社会疏离感、人际疏离感和环境疏离感三个观测变量生成的潜变量疏离感。将自变量和调节变量中心化后(Marsh, et al,2007), 考察同伴接纳和家庭功能的交互项对青少年疏离感的预测是否显著, 以检验同伴接纳的调节作用是否显著。分析结果的各拟合指标分别为: χ2(86)= 301357; RMSEA=0064; GFI=0942, TLI=0930, CFI=0950。同伴接纳和家庭功能的交互项对疏
离感的路径系数显著(γ=−006, SE=0061, p<005), 说明同伴接纳在家庭功能对青少年疏离感的预测作用中存在调节效应。
通过简单斜率检验来分析同伴接纳的调节作用。以平均数加减一个标准差将调节变量分组, 平均数加一个标准差为高接纳水平组, 平均数减一个标准差为低接纳水平组。图3的简单斜率检验结果表明, 同伴接纳水平可以显著调节家庭功能和疏离感之间的关系, 即高水平的同伴接纳可以缓解家庭功能不健康青少年的高疏离感。
图3 同伴接纳在家庭功能对疏离感预测作用中的
调节效应
以上结果发现, 家庭功能在家庭社会经济地位和疏离感之间具有完全中介作用, 而同伴接纳对家庭功能与青少年疏离感之间的关系具有调节作用, 这预示着在家庭社会经济地位、家庭功能、同伴接纳与青少年疏离感的关系中, 家庭功能可能是有调节的中介变量。对此, 我们进行模型整合验证。
整合验证结果的各项拟合指标分别为: χ2(160)=346655; RMSEA=0044; GFI=0949, TLI= 0956, CFI=0966, 模型拟合良好。家庭社会经济地位与疏离感之间路径系数不显著(γ=−004, SE= 0059, p>005), 同伴接纳与家庭功能之间的路径系数不显著(γ=-001, SE=0007, p>005), 家庭社会经济地位与家庭功能之间(γ=-015, SE=0023, p<0001)、家庭功能与疏离感之间(β=057, SE=0160, p<0001)及同伴接纳与疏离感之间(γ=-010, SE= 0019, p<001)路径系数均显著, 同伴接纳和家庭功能的交互项与疏离感之间的路径系数显著(γ=-006, SE=0054, p<005), 模型测量部分的各参数估计在040~092之间(ps<0001)。这一结果验证了家庭功能对青少年疏离感的影响是有调节的中介效应。4 讨论
41青少年疏离感发展的特点
本研究发现, 不同年龄段青少年疏离感存在显著差异, 高中生的疏离感显著高于初中生。这与已有研究结果相同(杨东, 张进辅, 黄希庭, 2002; 张进辅, 杨东, 2003; 徐夫真, 2007)。对其他文化中青少年的研究也发现, 18岁左右的青少年最容易产生疏离感(Sandhu & Tung, 2004)。这一年龄对应于我国高二青少年。疏离感的年龄段差异反映了青少年自我发展的特点。根据Erikson的理论, 青少年期是自我发展的关键期和转折期, 这一时期个体心理社会发展的主要任务是建立自我同一性, 防止同一性混乱。同一性混乱是由个体的无目的感和疏离感引起的, 同一性混乱的个体缺乏生活的连续感、整体感、协调感, 体验到更多的疏离感(Erikson, 1968)。进入青少年期后, 生理的成熟和心理、社会角色的变化使青少年由对外部世界的注意转向内部世界, 关注内部世界中“本质的”、“本来的”自我存在, 表现出对外部世界的闭锁与疏离, 而倾向于自我意识和内省。在情感上努力摆脱对父母的依赖, 寻求自主和独立(张文新, 2002)。当个体自觉没有足够的能力来应对生活中突如其来的变化、没有能力持久地承担某种义务时, 他们往往会进入一个短暂的停滞期, 这一时期内, 他们似乎放弃了对自我同一性的整合, 从正常的生活和交往中退出, 与他人或所属的群体相疏离。
另外, 高中阶段青少年的疏离感相对较高可能与他们的学业压力有关。在我国目前的教育背景下, 高中生面临的学业压力显著大于初中生。繁重的学习任务、同学之间的竞争以及学校、家庭和青少年本人对学业成绩的期待无疑是高中生最大的压力来源(楼玮群, 齐铱, 2000)。与初中阶段的青少年相比, 高中阶段的青少年在学习上投入的时间和精力明显增多, 较少有时间和精力参加社会实践活动, 人际互动机会较少, 与周围环境相对疏远。我们认为, 课业负担日益加重和对学业成绩以及未来能否考上大学的担忧是导致高中生的社会疏离感、人际疏离感和环境疏离感显著高于初中生的主要原因之一。
本研究发现, 相对于社会疏离感和人际疏离感, 青少年的环境疏离感最高。这可能与青少年的生活环境有关。相对拥挤、封闭的都市居住环境使青少年的生活空间逐渐与自然环境疏远, 本研究中有被
¥
59
百度文库VIP限时优惠现在开通,立享6亿+VIP内容
立即获取
家庭功能对青少年疏离感的影响_有调节的中介效应_徐夫真
心理学报 2009, Vol 41, No12, 1165−1174
Acta Psychologica Sinica DOI: 103724/SP J1041200901165
收稿日期: 2009-07-07
教育部人文社科研究项目(07JAXLX002)、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招标项目(08JJDXLX270)、山东省“发展与教育心理学”泰山学者建设工程、山东省“十一五”强化建设重点学科(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经费资助、山东省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2008年度重点课题(2008GZ028)、山东师范大学心理学院青年教师创新研究项目资助。 通讯作者: 张文新, Email: zhangwenxin@sdnueducn
第 1 页
1165
家庭功能对青少年疏离感的影响: 有调节的中介效应
徐夫真1 张文新1 张玲玲2
(1山东师范大学心理学院, 济南 250014) (2山东省教学研究室, 济南 250011)
摘 要 采用问卷法调查了608名初一至高二城市青少年, 通过结构方程模型探讨了青少年疏离感与家庭社会经济地位、家庭功能和同伴接纳的关系。结果发现: (1) 青少年疏离感年龄段差异显著, 高中生的疏离感显著高于初中生; (2) 青少年疏离感的三个维度之间存在显著差异。其中环境疏离感最高, 其次是社会疏离感, 人际疏离感最低; (3) 家庭功能在家庭社会经济地位与青少年疏离感之间起完全中介作用, 这一中介作用的实现受到同伴接纳的调节, 即家庭功能对青少年疏离感的影响是有调节的中介效应。 关键词 青少年; 疏离感; 家庭功能; 同伴接纳 分类号 B8442
MBTI性格测试(情感匹配版
测评图表可快速帮您掌握报告内容;
本结果仅供参考,不可作为临床诊断的依据;
如结果与你自己或他人感知的有出入,可回忆在测试时是否有事情影响了你,或自己答题时是否有所顾虑;
如对报告有不理解的地方,建议向专业资质人员进行咨询。
MBTI有四个子量表,分别是:
外倾——内倾(E—I),感觉——直觉(S—N),思维——情感(T—F),判断——知觉(J—P)。
取每个维度上偏好类型的代表字母,即可以由四个字母构成你的性格类型,如ISFJ,即内倾感觉情感判断型,ENFP,即外倾直觉情感知觉型。
四个维度、八个端点可组合成16种性格类型,你必然属于其中的一种。
结果分析
你是内倾、感觉、思维和知觉型(ISTP),该类型又叫做手艺者,约占人口总数的4%-10%。
注:维度的两端被称作偏好,结果落在哪一端,说明你有哪种偏好;当你两端得分相等时,我们倾向于选取你右端的值。
你的四维性格特征
能量倾向:内向型
你是那种大部分时候都比较珍惜独处时间的人,在阅读、思考、写作或冥想这种静默的环境下,你能够恢复精力。
专注倾向:感觉者
你喜欢和别人谈论现实的事物,例如说购买一部新车,装修房子、去某家高级的餐厅或是观看最新的演出和**。
不常用自己的“第六感”、“冲动”或“预感”来处理感情。
决定倾向:思维型
你是一个理性者,你是那种偏好事前先把事情想清楚的人。
组织倾向:知觉型
你属于知觉型的人,你通常讨厌时间表和精神压力,尤其在自己的爱情生活中。你拥有极强烈的玩乐需求,追求刺激和生活的多元性。
对于ISTP的你来说,可能比较容易与之发展出良好亲密关系的类型是:
ESFJ/ESTJ
ISTP类型的人在情感交往中往往更加淡定,不太会因为情绪起伏而突然做出一些决定。这同时也说明ISTP类型的人会比较随和,但这可能意味着这类人对于情感关系的投入感并不会马上就变得很高,容易在关系的早期就逐渐失去兴趣而非渴望长期的关系。因此对于ISTP类型的人,可以包容E、S型兼有性格的热情,但也需要J型的规划、掌握、投入倾向来保证双方关系能够长久稳定。
性格剖析
一、代表人物:福尔摩斯
原因:福尔摩斯在面对各种复杂案例中喜欢自己行动,不喜欢空谈,只相信可靠确凿的事实,是一个大侦探家。
个性特征:奉行实用主义,喜欢行动,不爱空谈。他们擅长分析,敏与观察、好奇心强,只相信可靠确凿的事实。由于非常务实,他们能很好的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源,而且很会瞧准时机。
二、你的职业性格描述
1 坦率、诚实、讲求实效,你喜欢行动而非漫谈。
2 你的性格谦逊,对于完成工作的方法有很好的理解力。
3 你擅长分析,对客观含蓄的原则很有兴趣。并且对于技巧性的事物有天生的理解力,通常精于使用工具和进行手工劳动。
4 你往往能做出有条理而保密的决定,可以仅仅是按照自己所看到的、有条理而直接地陈述事实。
5 由于你好奇心强,且善于观察,只有理性、可靠的事实才能使他们信服。
6 你重视事实,简直就是一个行走的的知识的宝库。
7 你是现实主义者,所以能够很好地利用可获得的资源,同时你擅于把握时机,这使你变得很讲求实效。
8 由于你平和而寡言,往往显得冷酷而清高,而且容易害羞,除了与好朋友在一起时。
三、你的性格优势:
(1)专业能力
你可以独自工作或与敬佩的人并肩工作,凭借自己敏锐的观察力和对事实信息的出色记忆力,将混乱的数据和可辨认的事实有序排列。
(2)压力应对能力
在压力之下或面对危机时,你可以保持自己的头脑冷静、理智,能在限定时间中出色完成自己任务。
(3)适应能力
你的性格具有柔韧性并且愿意冒险尝试新事物,对于突然的变化和事件的转变,你有良好的适应能力。
(4)资源利用能力
你拥有丰富的常识,善于确认和利用有效自己身边的资源,知道完成工作需要做什么和必须做什么 。
四、你的性格可能存在的盲点
(1)脱离外界
由于你喜欢独自做决定,常常对即使是最重要的事情也只是自我保密,这使得在你身边的人对于即将发生的事情茫然不知。
你很少与别人分享行动、情感,也很少关心别人,因为你可能认为这些是没有必要的。
在这方面,你可以有意识的增加自己和别人的联结,因为人人都是社会性的动物,无法脱离于人际交往。
(2)缺乏主动性
由于你渴望拥有自由的时间,很多准备都不会多于基本的必要,或者不可能坚持到计划得出结果,因为这样你能够节省时间和精力。
在这方面,你可以做出整个计划,完成所有的步骤和细节,这样有利于约束你潜在缺乏的主动性,淡化自己漠不关心的表象。
(3)懒于做承诺
ISTP型的人始终都注意着新的感官信息,喜欢开放的面对所有可进行的选择,所以他们会优柔寡断。
在这方面,你可以学习树立目标,并对他人和事情都做出严肃的承诺,这样会帮助自己避免随意生活方式的潜在危险。
评分建议
你的情感发展建议:
本测试结果说明你有这样的性格倾向,并不代表你在情感关系发展中所真实具有的能力。
所以,MBTI性格测试只是了解自己的情感能力、亲密关系状况中的一个简单的基础。性格类型测试可以通过相对中立的角度来为探索自己的情感、亲密关系状况提供帮助,但长期不断对人际交往、情感管理技能的学习和不断对亲密关系进行规划的细节也是你需要掌握的。
对提升ISTP的人际交往、亲密关系能力有以下一些小建议:
一、学会深入与他人交流沟通
✪ 仔细倾听并观察、分析对方的反应,在谈话前做好充分准备。大多数人在简单交流时很少马上就做到坦诚,有时候要经过多次提问才能得到有用的信息。
✪ 在谈话中,你要做的是令对方感到轻松惬意,只有这样你才能获得想要的信息。
✪ 尽可能选择一个双方都闲适的时间,确定这时候对方没有过于负面的情绪。
✪ 如果做不到面对面,那么电话就是退而求其次的理想方式,这也能让你听得到对方的语调。
二、学会深入考虑别人的感受
✪ 跟对方建立联系,换位思考。时常训练自己以别人的眼光看待事物,考虑问题。
✪ 把关注点放在对方的需求、满足上。
三、学会发展坚毅力,并为达到期望结果需要做出必要的计划并付出必要的努力
✪ 尽可能去寻找这件关系能够给你带来的满足,去想想你的那种幸福感。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