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是说:你既然有信仰,为什么不来帮助我呢?
——因为信佛,低则可以趋吉避凶、摆脱情绪的困扰,获得宁静圆满的心境,过上幸福生活;高则明心见性、解脱生死、超越轮回、修成正果。
扩展资料:
你问问你的佛,当年飞花可记得
你问问你的佛,炼狱九层可去过
你问问你的佛,三生石上刻什么
你问问你的佛,能渡苦厄,何不渡我
——木鱼空唱
佛度众生,因不忍众生受苦。
但众生也有自己的意愿。不能勉强。
何谓平等?平等对待。
佛,用宗教人物角度来看,一般人是指三千多年前于印度出世的释迦摩尼佛(而其实在释迦摩尼佛之前,还有其他佛出世过)。
释迦摩尼佛放弃皇宫里的荣华富贵,三十岁悟道后终其一生讲经说法,行功立德,普度众生。
六道轮回,因缘果报。佛学本来是揭示宇宙真理、生命真相的大学问,救脱世人于苦难中。一开始也没有烧香这些事情。后来为了给后世末学一些累积福德的善巧方便,才有烧香等等仪式。不是像前面某位朋友说的那样,实在颠倒是非。
寺院里常常会赠送信徒、游人一些佛学经典、书刊等物。这些就是结缘物品。有缘的人,从佛经典中明白,要想大富与大贵,唯从行善积德来。回到家里,孝养父母,匡正自身,等等。由此走向平和安定的人生,这就是佛度众生。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想法,比如一些终身信服科学的唯物主义者,不相信一切宗教,包括佛教。那麼作为佛弟子,我们不会说因为他不信佛,他就要下地狱。毕竟事实上,一个人只要行善积德,就会有好报。他目前不信佛法,与佛法无缘。那也好。有缘则渡,有德则助。顺其自然,绝不勉强。
佛不是宇宙天地的主宰。主宰一切的是因缘果报,因果定律就是宇宙万物运行的不二法则。即使是佛也不能违背。佛是真理的阐述者,并且象徵著生命最为圆满的存在。佛,这个字的内在含义,就是我们纯净纯善的本性。寺院里烧香拜佛,一是尊敬老师,二是纪念与唤醒我们的佛之本性。不是说你烧个香,捐多少钱,回头继续在外面作恶,佛还会保你荣华富贵,这样的思维,就是大迷信。
众生平等,为何?因为众生皆有佛性。每个人都有觉悟的机会。那麼觉不觉悟?还是那句话,个人选择。你自己贪恋人世的财色名食睡,而后因此造下种种罪业,最终导致自己轮回于苦难中。佛菩萨一直化百千万亿身,善巧方便来度脱你,可如果你自己不努力,断恶修善,真正的度脱,显然还是要等待机缘了。
所以众生平等,是平等的机会,和相同的责任,不能偷懈半分。
佛渡有缘之人,非不度无缘者,是无法可渡。
之所以说度人,就是比喻佛法为舟,众生为需度者。但如果需度者不信你这个掌舵人,不上船,你有什么办法?强拉人家上船?要知道,佛是讲随顺众生的。因此,信者得度,不信者即是无缘,不得度了。
佛家说“佛渡有缘人”,我开始慢慢相信了,有缘的人,自会相遇,有缘的人,自会相助。
没有不敬得意思,这句话,我借来讲自己的事情,并不是说,我是佛或者像佛一样,我何德何能,敢如此自比,若让人产生误解,也是我的罪过了。因此,在这里,特意说明白。
前几天和在云南修习瑜伽时的室友小聂,在微信上聊天,她说她想生一个外国宝宝,但不结婚,因为她对婚姻有恐惧。我当时听了,很诧异,不结婚,生小孩,这负责任吗?后来深入聊过之后,才发现,我们的生活环境不同(她生活在广州),认知水平,理念也都不同。我觉得不可思议的事情,于她而言,就是一件普通得事情,没什么大不了的。
今天和大学同学一起“放娃”,孩子们一起开心的玩耍,我和这位老朋友聊私房话。才知道,她和她老公的离婚拉锯战,终于在上个月月底,落下帷幕了——离了。我又是一阵诧异,难以理解。我试图劝她,趁着刚离,有个差不多,再复婚,但是朋友很坚定,我就没在多说。
我们分开后,我回到家,很想再发微信劝劝她,但仔细想想,我放弃了这个念头。
“佛渡有缘人”这句话,换个角度理解就是“佛不渡无缘之人”。
不寻求自救和帮助的,是无缘之人,不渡。因为他们自己没有想走出“困境”的想法,甚至都不知道身处“困境”,他不需要救赎,所以你说了也是白说。比如,一些无知之人,身处“苦海”而不自知得人。
不需要自救和帮助的,也是无缘之人,不渡。他们跟清楚自己的处境和状态,也明白自己想要的是什么,他们此刻很快乐,不需要“解脱”。比如我的老朋友,今天的相处中,我能感觉到,她是很放松也很轻松的,离婚这件事,并没有给她带来痛苦,反而让她如释重负,状态比以前好了。那离婚于她而言,就是救赎,我为什么要劝说她复婚呢?
这两件事,还让我意识到,不要用自己的标准,去衡量别人,别自以为是地以为,自己才是标准,才是对的,这是一种无知的表现。毫无根据的自信,就是一种无知,就想井底之蛙,不相信天很大,坚定地认为,天就井口那么大,真是无知到可笑。
当别人寻求你的帮助时,也不要好为人师,给别人做决定,你只需要客观理性地,把你知道的,你遇到这件事的时候怎么做的,告诉他,留作参考,可以给建议,但是别代替他人做决定,毕竟每个人都有不同的经历,适合你的,不行定适合别人。
当别人没有寻求你的帮助时,或者根本不需要你的帮助时,请免开尊口,不要自以为是,给人徒增困扰。不然,就不是行善,而是给人添堵,给人带来痛苦了,就是作恶了。
所以,“佛渡有缘人”,而不渡无缘人。
佛在度你,佛教育你要种善因,今天没有得到善果,是过去恶因结果了。赶紧按照五戒十善去种善因。全部行善,一点小恶也不能作和想。完全按照佛要求的去做,这样就可以得度。佛只能通过教育来教化,真正度化还得靠自己身体力行。佛能让你接受到正确教育这就是有缘。最终要受益还需要靠自己。佛是老师。老师引进门,修行在个人。
阿弥陀佛。度众生是应化身。众生有感,佛菩萨就有应。众生渴望觉悟,佛菩萨自然会出现在这个世界。如果众生意识不到苦,贪图享乐,不追求觉悟,佛菩萨就不会来了。
佛不会主动度众生的,主动就是没事找事。
佛学与心理(13)——众生皆苦、慈悲为怀(认知行为疗法)
一、众生皆苦、慈悲为怀
人每天都要吃喝拉撒睡,这是提醒我们要宽容和慈悲。吃,让我懂得每个人都有与生俱来的欲望,要去理解同情;喝,让我懂得那杯入口的温柔也是他人的需要;拉撒,在提醒我自身也有污秽,应少一点自怜傲慢的清高;睡,告诉我要爱惜自己,在适当的时候允许自己的虚弱,要体谅别人的脆弱,善待自己也善待他人。
生活这么些年,发现最大的收获就是认识”包容“二字。我不敢也不能妄谈自己有什么佛家的慈悲心,因那慈悲心必须要遍尝过人间五味才有资格提起。但每每被人伤害,被人中伤时,横眉竖目咬牙切齿之时,内心竟莫名地萌生一丝悲凉。为自己悲凉,为伤我之人悲凉。
我们逐渐明白,人生的复杂与曲折远超想象,犹如情感的丰富与纤细远非一己之力能所能控制。 于是,收起轻易做出评价与结论的习惯,对待周遭人与事,慈悲远远比懂得更重要。
捻朵微笑的花,想一番人世变换,到头来输赢又何妨;日与夜互消长,富与贵难久长,今早的容颜老于昨晚;眉间放一字宽,看一段人世风光,谁不是把悲喜在尝;海连天走不完,恩怨难计算,昨日非今日该忘。
二、我佛慈悲
慈:用爱护心给予众生以安乐;
悲:用怜悯心解除众生的痛苦;
慈悲:救人苦难。
佛是梵语,翻译过来是,觉悟,无所不知。
我佛慈悲,意思是,当我彻底的无所不知,觉悟到世间的一切来龙去脉的时候,我会本能的慈悲一切。
慈悲之后自然是很欢喜的布施一切。
就是佛的“慈悲喜舍”四种无量心。
我佛慈悲亦是我心慈悲。
众生心性即是佛性,具足慈悲智慧。
由于众生迷惑颠倒,被自身业力障碍了佛性光辉,如果众生能够通过修行,开显自身佛性,彰显大慈大悲的心性,就是我佛慈悲。
佛陀当初从皇宫逃离到深林中是为了求得人生痛苦、烦恼的解脱。
佛陀本怀来说,并不是为了自己的痛苦、烦恼离家修行,而是为了他人和万物众生痛苦、烦恼的解脱修行。
那么为什么我佛慈悲呢?
这就要说要说说它的上一句了“众生皆苦”,众生有诸般苦楚,很难解脱,其中众生都有生、老、病、死、求不得、爱别离、五阴炽盛八苦。
觉悟的人,才能明白众生(包括自己),生活在世间,不过是苦中作乐,梦幻泡影,刹那之间就破灭了。
这八苦很少能有人能够真正的解脱,所以我佛慈悲,来解救众生,那你肯定在问为什么世间还有这么多的苦,何时才能解脱?
佛渡有缘人,什么是有缘人,有缘人就是自身肯努力,佛陀苦修多年才得以解脱,我们常人自然也要努力。
向善,这样才能够得到解脱,“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
三、弱水有三千,只取一瓢饮
药无贵贱,对症为主。众生病症不一,没有哪个法门可以包治百病。信为道源功德母,有信心的法门,才是适合的法门。前提是正法。
佛祖在菩提树下问一人:在世俗的眼中,你有钱、有势、有一个疼爱自己的妻子,你为什么还不快乐呢
此人答曰:正因为如此,我才不知道该如何取舍
佛祖笑笑说:我给你讲一个故事吧。
某日,一游客就要因口渴而死,佛祖怜悯,置一湖于此人面前,但此人滴水未进。佛祖好生奇怪,问之原因。
答曰:湖水甚多,而我的肚子又这么小,既然一口气不能将它喝完,那么不如一口都不喝。
佛祖露出了灿烂的笑容,对那个不开心的人说:“你记住,你在一生中可能会遇到很多美好的东西,但只要用心好好把握住其中的一样就足够了。弱水有三千,只取一瓢饮。”
人活着真正需要的东西并不多,再多的荣华富贵,到头来都只是为他人做了嫁衣裳,一隅,一张床,一日三餐粗茶淡饭,一本书,一个知己,就应该可以让我们感到特别幸福。
人生是如此的短暂,当我们从疯狂疲惫的获取中真正醒悟时,才发现大好的年华已经从手中流逝了。
生命是一种缘,有时刻意追求的东西或许终生得不到,而不曾期待的灿烂反而会在你的淡泊从容中不期而至……
人生有三种境界——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
一个人的人生之初纯洁无瑕,初识世界,一切都是新鲜的,眼睛看见什么就是什么,人家告诉他这是山,他就认识了山,告诉他这是水,他就认识了水。
随着年龄渐长,经历的世事也渐多,自然会发现这个世界的问题了。
这个世界的问题越来越多,也越来越复杂,经常是黑白颠倒,是非混淆,无理"走遍"天下,有理寸步难行,好人无好报,恶人祸千年。进入这个阶段,心境是激情的,不平的,忧虑的,疑问的,警惕的,复杂的。
人们不愿意再轻易地相信什么。人在这个时候看山也感慨,看水也叹息,借古讽今,指桑骂槐。山自然不再是单纯的山,水自然不再是单纯的水。
一切的一切都是人的主观意志的载体,所谓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
倘若留在人生的这一阶段,那就苦了这条命了。人就会这山还望那山高,不停地攀登,争强好胜,与人比较,怎么做人,如何处世,绞尽脑汁,机关算尽,永无满足的一天。
许多人到了人生的第二种境界就到了人生的终点。追求一生,劳碌一生,心高气傲一生,最后发现自己并没有达到自己的理想,于是抱恨终生。
但是有一些人通过自己的真心修炼,终于把自己提升到了第三种人生境界。茅塞顿开,回归自然。
人在这时候便会专心致志做自己应该做的事情,不与旁人有任何计较。
任由红尘滚滚,自有清风朗月。面对芜杂世俗之事,一笑了之,了了有何不了。
这个时候的人看山又是山,看水又是水了。
人本是人,不必刻意去做人;世本是世,无须精心去处世;便也是真正的做人与处世了。
丁俊贵
2019年6月17日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