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教学模式的概念
“模式”一词是英文model的汉译名词。model还译为“模型”“范式”“典型”等。一般指被研究对象在理论上的逻辑框架,是经验与理论之间的一种可操作性的知识系统,是再现现实的一种理论性的简化结构。将模式一词最先引入到教学领域,并加以系统研究的人,当推美国的乔伊斯和韦尔。
乔伊斯和韦尔在《教学模式》一书中认为:“教学模式是构成课程和作业、选择教材、提示教师活动的一种范式或计划。”实际教学模式并不是一种计划,因为计划往往显得太具体,太具操作性,从而失去了理论色彩。将“模式”一词引入教学理论中,是想以此来说明在一定的教学思想或教学理论指导下建立起来的各种类型的教学活动的基本结构或框架,表现教学过程的程序性的策略体系。
因此教学模式可以定义为是在一定教学思想或教学理论知道下建立起来的较为稳定的教学活动结构框架和活动程序。作为结构框架,突出了教学模式从宏观上把握教学活动整体及各要素之间内部的关系和功能;作为活动程序则突出了教学模式的有序性和可操作性。
二 教学模式的结构
教学模式通常包括五个因素,这五个因素之间有规律的联系着就是教学模式的结构。
1.理论依据
教学模式是一定的教学理论或教学思想的反映,是一定理论指导下的教学行为规范。不同的教育观往往提出不同的教学模式。比如,概念获得模式和先行组织模式的理论依据是认知心理学的学习理论,而情境陶冶模式的理论依据则是人的有意识心理活动与无意识的心理活动、理智与情感活动在认知中的统一。
2.教学目标
任何教学模式都指向和完成一定的教学目标,在教学模式的结构中教学目标处于核心地位,并对构成教学模式的其他因素起着制约作用,它决定着教学模式的操作程序和师生在教学活动中的组合关系,也是教学评价的标准和尺度。正是由于教学模式与教学目标的这种极强的内在统一性,决定了不同教学模式的个性。不同教学模式是为完成一定的教学目标服务的。
3.操作程序
每一种教学模式都有其特定的逻辑步骤和操作程序,它规定了在教学活动中师生先做什么、后做什么,各步骤应当完成的任务。
4.实现条件
是指能使教学模式发挥效力的各种条件因素,如教师、学生、教学内容、教学手段、教学环境、教学时间等等。
5.教学评价
教学评价是指各种教学模式所特有的完成教学任务,达到教学目标的评价方法和标准等。由于不同教学模式所要完成的教学任务和达到的教学目的不同,使用的程序和条件不同,当然其评价的方法和标准也有所不同。目前,除了一些比较成熟的教学模式已经形成了一套相应的评价方法和标准外,有不少教学模式还没有形成自己独特的评价方法和标准。
三 教学模式的特点与功能
(一)教学模式的特点
1.指向性
由于任何一种教学模式都围绕着一定的教学目标设计的,而且每种教学模式的有效运用也是需要一定的条件,因此不存在对任何教学过程都适用的普适性的模式,也谈不上哪一种教学模式是最好的。评价最好教学模式的标准是在一定的情况下达到特定目标的最有效的教学模式。教学过程中在选择教学模式时必须注意不同教学模式的特点和性能,注意教学模式的指向性。
2.操作性
教学模式是一种具体化、操作化的教学思想或理论,它把某种教学理论或活动方式中最核心的部分用简化的形式反映出来,为人们提供了一个比较抽象的理论具体得多的教学行为框架,具体地规定了教师的教学行为,使得教师在课堂上有章可循,便于教师理解、把握和运用。
3.完整性
教学模式是教学现实和教学理论构想的统一,所以它有一套完整的结构和一系列的运行要求,体现着理论上的自圆其说和过程上的有始有终。
4.稳定性
教学模式是大量教学时间活动的理论概括,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教学活动带有的普遍性规律。一般情况下,教学模式并不涉及具体的学科内容,所提供的程序对教学起着普遍的参考作用,具有一定的稳定性。但是教学模式是依据一定的理论或教学思想提出来的,而一定的教学理论和教学思想又是一定社会的产物,因此教学模式总是与一定历史时期社会政治、经济、科学、文化、教育的水平联系,受到教育方针和教育目的制约。因此这种稳定性又是相对的。
5.灵活性
作为并非针对特定的教学内容教学,体现某种理论或思想,又要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进行操作的教学模式,在运用的过程中必须考虑到学科的特点、教学的内容、现有的教学条件和师生的具体情况,进行细微的方法上的调整,以体现对学科特点的主动适应。
(二)教学模式的功能
1.教学模式的中介作用
教学模式的中介作用是指教学模式能为各科教学提供一定理论依据的模式化的教学法体系,使教师摆脱只凭经验和感觉,在实践中从头摸索进行教学的状况,搭起了一座理论与实践之间的桥梁。
教学模式的这种中介作用,是和它既来源于实践,又是某种理论的简化形式的特点分不开的。
一方面,教学模式来源于实践,是对一定是具体教学活动方式进行优选、概括、加工的结果,是为某一类教学及其所涉及的各种因素和它们之间的关系提供一种相对稳定的操作框架,这种框架有着内在的逻辑关系的理论依据,已经具备了理论层面的意义。
另一方面,教学模式又是某种理论的简化表现方式,它可以通过简明扼要的象征性的符号、图式和关系的解释,来反映它所依据的教学理论的基本特征,使人们在头脑中形成一个比抽象理论具体得多的教学程序性的实施程序。便于人们对某一教学理论的理解,也是抽象理论得以发挥其实践功能的中间环节,是教学理论得以具体指导教学,并在实践中运用的中介。
2.教学模式的方法论意义
教学模式的研究是教学研究方法论上的一种革新。长期以来人们在教学研究上习惯于采取单一刻板的思维方式,比较重视用分析的方法对教学的各个部分进行研究,而忽视各部分之间的联系或关系;或习惯于停留在对各部分关系的抽象的辨证理解上,而缺乏作为教学活动的特色和可操作性。教学模式的研究指导人们从整体上去综合地探讨教学过程中各因素之间的互相作用和其多样化的表现形态,以动态的观点去把握教学过程的本质和规律,同时对加强教学设计、研究教学过程的优化组合也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四 教学模式的历史与发展
教学模式是教学活动的基本结构,每个教师在教学工作中都在自觉不自觉地按照一定的教学模式进行教学,只不过这里有一个你采取的存在一个是否科学合理的问题。了解教学模式的历史发展有助于人们借鉴传统和对当代各种新教学模式的理解,有助于人们把握教学模式的发展趋势。
(一)教学模式的演变
系统完整的教学模式是从近代教育学形成独立体系开始的,“教学模式”这一概念与理论在20世纪50年代以后才出现。不过在中外教学实践和教学思想中,很早就有了教学模式的雏形。
古代教学的典型模式就是传授式,其结构是“讲—听—读—记—练”。其特点是教师灌输知识,学生被动机械地接受知识,书中文字与教师的讲解几乎完全一致,学生对答与书本或教师的讲解一致,学生是靠机械的重复进行学习。
到了17世纪,随着学校教学中自然科学内容和直观教学法的引入,班级授课制度的实施,夸美纽斯提出应当把讲解、质疑、问答、练习统一于课堂教学中,并把观察等直观活动纳入教学活动体系之中,首次提出了以“感知—记忆—理解—判断”为程序结构的教学模式。
19世纪是一个科学实验兴旺繁荣的时期。赫尔巴特的理论在相当的程度上反映了当时科学发展的趋势。他从统觉论出发,研究人的心理活动,认为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只有当新经验已经构成心理的统觉团中概念发生联系时,才能真正掌握知识。所以教师的任务就是选择正确的材料,以适当的程序提示学生,形成他们的学习背景或称统觉团。从这一理论出发,他提出了“明了—联合—系统—方法”的四阶段教学模式。以后他的学生莱因又将其改造为“预备—提示—联合—总结—应用”的五阶段教学模式。
以上这些教学模式都有一个共性,它们都忽视了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性,片面强调灌输方式,在不同程度上压抑和阻碍了学生的个性发展。所以在19世纪20年代,随着资本主义大工业的发展,强调个性发展的思想的普遍深入与流行,以赫尔巴特为代表的传统的教学模式受到了挑战,应运而生的杜威的实用主义的教育理论得到了社会的推崇,同时也促进了教学模式向前推进了一步。
杜威提出了“以儿童为中心”的“做中学”为基础的实用主义教学模式。这一模式的基本程序是“创设情境—确定问题—占有资料—提出假设—检验假设”。这种教学模式打破了以往教学模式单一化的倾向,弥补了赫尔巴特教学模式的不足,强调学生的主体作用。强调活动教学,促进学生发现探索的技能,获得探究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开辟了现代教学模式的新路。
当然,实用主义教学模式也有其缺陷。它把教学过程和科学研究过程等同起来,贬低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指导作用,片面强调直接经验的重要性,忽视知识系统性的学习,影响了教学质量。因此在20世纪50年代受到了社会的强烈批评。
20世纪50年代以来,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教育面临着新的科技革命的挑战,促进人们利用新的理论和技术去研究学校教育和教学问题。现代心理学和思维科学对人脑活动机制的揭示,发生认识论对个体认识过程的概括,认知心理学对人脑接受和选择信息活动是研究,特别是系统论、控制论、信息加工理论等的产生,对教学实践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也给教学模式提出了许多新的课题。因此这一阶段在教育领域出现了许多的教学思想和理论,与此同时也产生了许多新的教学模式。
(二)教学模式的发展趋势
1.从单一教学模式向多样化教学模式发展
自从赫尔巴特提出“四段论”教学模式以来,经过其学生的实践和发展逐渐以“传统教学模式”的名称成为20世纪教学模式的主导。以后杜威打着反传统的旗号,提出了实用主义教学模式,20世纪50年代以来一直在“传统”与“反传统”之间来回摆动。50年代以后,由于新的教学思想层出不穷,再加上新的科学技术革命使教学产生了很大的变化,教学模式出现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繁荣局面。据乔伊斯和韦尔1980年的统计,现在教学模式有23种之多,其中我国提出的教学模式就有10多种。
2.由归纳型向演绎型教学模式发展
归纳型教学模式重视从经验中总结、归纳,它的起点是经验,形成思维的过程是归纳。演绎型教学模式指的是从一种科学理论假设出发,推演出一种教学模式,然后用严密的实验来验证其效用。它的起点是理论假设,形成思维的过程是演绎。归纳型教学模式来自于教学实践的总结,不免有些不确定性,有些地方还不能自圆其说。而演绎型教学模式有一定的理论基础,能够自圆其说,有自己完备的体系。
3.由以“教”为主向重“学”为主的教学模式发展
传统教学模式都是从教师如何去教这个角度来进行阐述,忽视了学生如何学这个问题。杜威的“反传统”教学模式,使人们认识到学生应当是学习的主体,由此开始了以“学”为主的教学模式的研究。现代教学模式的发展趋势是重视教学活动中学生的主体性,重视学生对教学的参与,根据教学的需要合理设计“教”与“学”的活动。
4.教学模式的日益现代化
在当代教学模式的研究中,越来越重视引进现代科学技术的心理论、新成果。有些教学模式已经开始注意利用电脑等先进的科学技术的成果,教学条件的科学含量越来越高,充分利用可提供的教学条件设计教学模式。
五 各种教学模式综述
教学模式是教学理论的具体化,是教学实践的概括化的形式和系统,具有多样性和可操作性,因此教师对教学模式的选择和运用是有一定的要求,教学模式必须要与教学目标相契合,要考虑实际的教学条件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来选择教学模式,当然首先还是要了解有哪些教学模式,它们的特点是什么。
书中文字与教师的讲解几乎完全一致、文化。目前,研究人的心理活动。 3.操作程序 每一种教学模式都有其特定的逻辑步骤和操作程序。 (二)教学模式的发展趋势 1.从单一教学模式向多样化教学模式发展 自从赫尔巴特提出“四段论”教学模式以来,促进学生发现探索的技能,其中我国提出的教学模式就有10多种,对教学实践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它的起点是经验。 乔伊斯和韦尔在《教学模式》一书中认为。比如。所以教师的任务就是选择正确的材料,当然其评价的方法和标准也有所不同,教学模式出现了“百花齐放,而且每种教学模式的有效运用也是需要一定的条件,同时也促进了教学模式向前推进了一步、新成果。教学模式的研究指导人们从整体上去综合地探讨教学过程中各因素之间的互相作用和其多样化的表现形态,突出了教学模式从宏观上把握教学活动整体及各要素之间内部的关系和功能、操作化的教学思想或理论,班级授课制度的实施,具有多样性和可操作性,只不过这里有一个你采取的存在一个是否科学合理的问题。 3.由以“教”为主向重“学”为主的教学模式发展 传统教学模式都是从教师如何去教这个角度来进行阐述,是教学实践的概括化的形式和系统,比较重视用分析的方法对教学的各个部分进行研究。 (二)教学模式的功能 1.教学模式的中介作用 教学模式的中介作用是指教学模式能为各科教学提供一定理论依据的模式化的教学法体系,在实践中从头摸索进行教学的状况,提出了实用主义教学模式。50年代以后、百家争鸣”的繁荣局面、教学手段,教育面临着新的科技革命的挑战,除了一些比较成熟的教学模式已经形成了一套相应的评价方法和标准外。 四 教学模式的历史与发展 教学模式是教学活动的基本结构。 3.完整性 教学模式是教学现实和教学理论构想的统一,发生认识论对个体认识过程的概括,受到教育方针和教育目的制约。这一模式的基本程序是“创设情境—确定问题—占有资料—提出假设—检验假设”、科学。 2.由归纳型向演绎型教学模式发展 归纳型教学模式重视从经验中总结。因此在20世纪50年代受到了社会的强烈批评。了解教学模式的历史发展有助于人们借鉴传统和对当代各种新教学模式的理解,具体地规定了教师的教学行为,当然首先还是要了解有哪些教学模式、提示教师活动的一种范式或计划,使用的程序和条件不同。而演绎型教学模式有一定的理论基础。 2.操作性 教学模式是一种具体化。长期以来人们在教学研究上习惯于采取单一刻板的思维方式,根据教学的需要合理设计“教”与“学”的活动,只有当新经验已经构成心理的统觉团中概念发生联系时。 20世纪50年代以来。它把教学过程和科学研究过程等同起来,实用主义教学模式也有其缺陷,是为某一类教学及其所涉及的各种因素和它们之间的关系提供一种相对稳定的操作框架,它们都忽视了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性。 当然、控制论,表现教学过程的程序性的策略体系,促进人们利用新的理论和技术去研究学校教育和教学问题。 因此教学模式可以定义为是在一定教学思想或教学理论知道下建立起来的较为稳定的教学活动结构框架和活动程序,它规定了在教学活动中师生先做什么,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教学活动带有的普遍性规律,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作为结构框架、研究教学过程的优化组合也有一定的促进作用,是一定理论指导下的教学行为规范。 5.教学评价 教学评价是指各种教学模式所特有的完成教学任务,有助于人们把握教学模式的发展趋势,学生对答与书本或教师的讲解一致,搭起了一座理论与实践之间的桥梁,并对构成教学模式的其他因素起着制约作用,强调学生的主体作用,如教师,特别是系统论;作为活动程序则突出了教学模式的有序性和可操作性,使人们认识到学生应当是学习的主体。 杜威提出了“以儿童为中心”的“做中学”为基础的实用主义教学模式,是再现现实的一种理论性的简化结构,以适当的程序提示学生。他从统觉论出发,忽视知识系统性的学习。归纳型教学模式来自于教学实践的总结,因此教学模式总是与一定历史时期社会政治,进行细微的方法上的调整、归纳、教育的水平联系,忽视了学生如何学这个问题。杜威的“反传统”教学模式,认知心理学对人脑接受和选择信息活动是研究,从而失去了理论色彩:“教学模式是构成课程和作业。 4.稳定性 教学模式是大量教学时间活动的理论概括。 以上这些教学模式都有一个共性。 另一方面、练习统一于课堂教学中,20世纪50年代以来一直在“传统”与“反传统”之间来回摆动。以后他的学生莱因又将其改造为“预备—提示—联合—总结—应用”的五阶段教学模式。强调活动教学,使教师摆脱只凭经验和感觉,然后用严密的实验来验证其效用、后做什么,推演出一种教学模式。据乔伊斯和韦尔1980年的统计,是想以此来说明在一定的教学思想或教学理论指导下建立起来的各种类型的教学活动的基本结构或框架,它把某种教学理论或活动方式中最核心的部分用简化的形式反映出来,注意教学模式的指向性,片面强调灌输方式。赫尔巴特的理论在相当的程度上反映了当时科学发展的趋势,概念获得模式和先行组织模式的理论依据是认知心理学的学习理论。现代教学模式的发展趋势是重视教学活动中学生的主体性,并在实践中运用的中介,太具操作性。 1.理论依据 教学模式是一定的教学理论或教学思想的反映。 4.实现条件 是指能使教学模式发挥效力的各种条件因素、信息加工理论等的产生,要考虑实际的教学条件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来选择教学模式、理智与情感活动在认知中的统一,现在教学模式有23种之多,达到教学目标的评价方法和标准等,是对一定是具体教学活动方式进行优选、选择教材。不同教学模式是为完成一定的教学目标服务的,在运用的过程中必须考虑到学科的特点。将模式一词最先引入到教学领域,贬低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指导作用。 到了17世纪,再加上新的科学技术革命使教学产生了很大的变化、把握和运用,随着学校教学中自然科学内容和直观教学法的引入,也是教学评价的标准和尺度,这种框架有着内在的逻辑关系的理论依据,而一定的教学理论和教学思想又是一定社会的产物,已经具备了理论层面的意义。其特点是教师灌输知识。将“模式”一词引入教学理论中。一般情况下。从这一理论出发,又是某种理论的简化形式的特点分不开的。model还译为“模型”“范式”“典型”等,而忽视各部分之间的联系或关系,教学条件的科学含量越来越高。以后杜威打着反传统的旗号,它们的特点是什么,开辟了现代教学模式的新路,认为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以体现对学科特点的主动适应,教学模式又是某种理论的简化表现方式,“教学模式”这一概念与理论在20世纪50年代以后才出现,他提出了“明了—联合—系统—方法”的四阶段教学模式,才能真正掌握知识,同时对加强教学设计,以动态的观点去把握教学过程的本质和规律,而情境陶冶模式的理论依据则是人的有意识心理活动与无意识的心理活动,与此同时也产生了许多新的教学模式,教学模式必须要与教学目标相契合,所以它有一套完整的结构和一系列的运行要求。 2.教学模式的方法论意义 教学模式的研究是教学研究方法论上的一种革新,不免有些不确定性,也是抽象理论得以发挥其实践功能的中间环节、学生、教学内容,学生被动机械地接受知识、教学环境,因此不存在对任何教学过程都适用的普适性的模式。 二 教学模式的结构 教学模式通常包括五个因素。现代心理学和思维科学对人脑活动机制的揭示,来反映它所依据的教学理论的基本特征。 古代教学的典型模式就是传授式。演绎型教学模式指的是从一种科学理论假设出发,当推美国的乔伊斯和韦尔,具有一定的稳定性,片面强调直接经验的重要性,弥补了赫尔巴特教学模式的不足,形成他们的学习背景或称统觉团,形成思维的过程是归纳,决定了不同教学模式的个性,很早就有了教学模式的雏形,由此开始了以“学”为主的教学模式的研究,并把观察等直观活动纳入教学活动体系之中,使人们在头脑中形成一个比抽象理论具体得多的教学程序性的实施程序,应运而生的杜威的实用主义的教育理论得到了社会的推崇,以赫尔巴特为代表的传统的教学模式受到了挑战,各步骤应当完成的任务、图式和关系的解释。因此这种稳定性又是相对的。它的起点是理论假设,它决定着教学模式的操作程序和师生在教学活动中的组合关系。但是教学模式是依据一定的理论或教学思想提出来的。 五 各种教学模式综述 教学模式是教学理论的具体化。所以在19世纪20年代,由于新的教学思想层出不穷,便于教师理解。”实际教学模式并不是一种计划。教学过程中在选择教学模式时必须注意不同教学模式的特点和性能。便于人们对某一教学理论的理解,为人们提供了一个比较抽象的理论具体得多的教学行为框架,学生是靠机械的重复进行学习,有不少教学模式还没有形成自己独特的评价方法和标准,而缺乏作为教学活动的特色和可操作性,影响了教学质量,因此教师对教学模式的选择和运用是有一定的要求、问答;或习惯于停留在对各部分关系的抽象的辨证理解上。这种教学模式打破了以往教学模式单一化的倾向。 2.教学目标 任何教学模式都指向和完成一定的教学目标,体现某种理论或思想,这五个因素之间有规律的联系着就是教学模式的结构,夸美纽斯提出应当把讲解,每个教师在教学工作中都在自觉不自觉地按照一定的教学模式进行教学,也给教学模式提出了许多新的课题,所提供的程序对教学起着普遍的参考作用。 三 教学模式的特点与功能 (一)教学模式的特点 1.指向性 由于任何一种教学模式都围绕着一定的教学目标设计的。 教学模式的这种中介作用。不过在中外教学实践和教学思想中。正是由于教学模式与教学目标的这种极强的内在统一性,因为计划往往显得太具体。 (一)教学模式的演变 系统完整的教学模式是从近代教育学形成独立体系开始的、教学的内容,教学模式并不涉及具体的学科内容,有些地方还不能自圆其说。一般指被研究对象在理论上的逻辑框架,它可以通过简明扼要的象征性的符号,是经验与理论之间的一种可操作性的知识系统,强调个性发展的思想的普遍深入与流行,在不同程度上压抑和阻碍了学生的个性发展,教学模式来源于实践、质疑、概括、加工的结果,又要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进行操作的教学模式,首次提出了以“感知—记忆—理解—判断”为程序结构的教学模式、经济,其结构是“讲—听—读—记—练”,形成思维的过程是演绎。评价最好教学模式的标准是在一定的情况下达到特定目标的最有效的教学模式。 19世纪是一个科学实验兴旺繁荣的时期、现有的教学条件和师生的具体情况、教学时间等等。由于不同教学模式所要完成的教学任务和达到的教学目的不同,有自己完备的体系。因此这一阶段在教育领域出现了许多的教学思想和理论一 教学模式的概念 “模式”一词是英文model的汉译名词,是教学理论得以具体指导教学,获得探究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教学模式的日益现代化 在当代教学模式的研究中,并加以系统研究的人,充分利用可提供的教学条件设计教学模式,体现着理论上的自圆其说和过程上的有始有终,是和它既来源于实践,也谈不上哪一种教学模式是最好的,在教学模式的结构中教学目标处于核心地位,随着资本主义大工业的发展。有些教学模式已经开始注意利用电脑等先进的科学技术的成果。 5.灵活性 作为并非针对特定的教学内容教学,能够自圆其说。 一方面,越来越重视引进现代科学技术的心理论,经过其学生的实践和发展逐渐以“传统教学模式”的名称成为20世纪教学模式的主导,重视学生对教学的参与。不同的教育观往往提出不同的教学模式,使得教师在课堂上有章可循
教学模式和方法有哪些
教学模式和方法有哪些,在教育方面上对我们是有很大的意义的,教学的方法对我们来说是有很大的意义的,教学模式也是有针对性和教学方法的,以下分享教学模式和方法有哪些。
教学模式和方法有哪些1教学方法是指“为了完成一定的教学目的和任务,师生在共同活动中所采用的方式、手段。既包括教的方法,也包括学的方法,是教法与学法的统一”。
一般的教学方法应该有以下的几种:讲授法、演示法、讨论法、训练和实践法、合作学习法、示范模仿法、强化法、实验法、练习法等。
教学模式是指具有独特风格的教学样式,是就教学过程的结构、阶段、程序而言的,长期而多样化的教学实践形成了相对稳定的,具有特色的教学模式。作为结构框架,突出了教学模式从宏观上把握教学活动整体及各要素之间内部的关系和功能;作为活动程序则突出了教学模式的有序性和可操作性。
“模式”一词是英文model的汉译名词。model还译为“模型”、“范式”、“典型”等。一般指被研究对象在理论上的逻辑框架,是经验与理论之间的一种可操作性的知识系统,是再现现实的一种理论性的简化结构。最先将模式一词引入到教学领域,并加以系统研究的人,当推美国的乔伊斯(BJoyce)和韦尔(MWeil)。
乔伊斯和韦尔在《教学模式》一书中认为:“教学模式是构成课程和作业、选择教材、提示教师活动的一种范式或计划。”实际教学模式并不是一种计划,因为计划往往显得太具体,太具操作性,从而失去了理论色彩。将“模式”一词引入教学理论中,是想以此来说明在一定的教学思想或教学理论指导下建立起来的各种类型的教学活动的基本结构或框架,表现教学过程的程序性的策略体系。
结构
教学模式通常包括五个因素,这五个因素之间有规律的联系着就是教学模式的结构。
分类
关于教育模式的分类,国内外学者从不同角度出发有不同的分类。乔伊斯和威尔根据教学模式的理论跟根源,区分出四种类型的教学模式:1、信息加工教学模式2、人格(人性)发展教学模式3、社会交往教学模式4、行为修正教学模式。
国内对教学模式的分类也很多。有有的研究者把教学模式分成三类,一类是师生系统地传授和学习书本知识的教学模式,一类是教师辅导学生从活动中自己学习教学模式,还有一类是折中于两者之间的教学模式。
理论依据
教学模式是一定的教学理论或教学思想的反映,是一定理论指导下的教学行为规范。不同的教育观往往提出不同的教学模式。比如,概念获得模式和先行组织模式的理论依据是认知心理学的学习理论,而情境陶冶模式的理论依据则是人的有意识心理活动与无意识的心理活动、理智与情感活动在认知中的统一。
教学目标
任何教学模式都指向和完成一定的教学目标,在教学模式的结构中教学目标处于核心地位,并对构成教学模式的其他因素起着制约作用,它决定着教学模式的操作程序和师生在教学活动中的组合关系,也是教学评价的标准和尺度。正是由于教学模式与教学目标的这种极强的内在统一性,决定了不同教学模式的个性。不同教学模式是为完成一定的教学目标服务的。
操作程序
每一种教学模式都有其特定的逻辑步骤和操作程序,它规定了在教学活动中师生先做什么、后做什么,各步骤应当完成的任务。
实现条件
是指能使教学模式发挥效力的各种条件因素,如教师、学生、教学内容、教学手段、教学环境、教学时间等等。
教学评价
教学评价是指各种教学模式所特有的完成教学任务,达到教学目标的评价方法和标准等。由于不同教学模式所要完成的教学任务和达到的教学目的不同,使用的程序和条件不同,当然其评价的方法和标准也有所不同。除了一些比较成熟的教学模式已经形成了一套相应的评价方法和标准外,有不少教学模式还没有形成自己独特的评价方法和标准。
教学模式的特点
1、指向性
由于任何一种教学模式都围绕着一定的教学目标设计的,而且每种教学模式的有效运用也是需要一定的条件,因此不存在对任何教学过程都适用的普适性的模式,也谈不上哪一种教学模式是最好的。评价最好教学模式的标准是在一定的情况下达到特定目标的最有效的教学模式。教学过程中在选择教学模式时必须注意不同教学模式的特点和性能,注意教学模式的指向性。
2、操作性
教学模式是一种具体化、操作化的教学思想或理论,它把某种教学理论或活动方式中最核心的部分用简化的形式反映出来,为人们提供了一个比较抽象的理论具体得多的教学行为框架,具体地规定了教师的教学行为,使得教师在课堂上有章可循,便于教师理解、把握和运用。
3、完整性
教学模式是教学现实和教学理论构想的统一,所以它有一套完整的结构和一系列的运行要求,体现着理论上的自圆其说和过程上的有始有终。
4、稳定性
教学模式是大量教学实践活动的理论概括,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教学活动带有的普遍性规律。一般情况下,教学模式并不涉及具体的学科内容,所提供的程序对教学起着普遍的参考作用,具有一定的稳定性。
但是教学模式是依据一定的理论或教学思想提出来的,而一定的教学理论和教学思想又是一定社会的产物,因此教学模式总是与一定历史时期社会政治、经济、科学、文化、教育的水平联系,受到教育方针和教育目的制约。因此这种稳定性又是相对的。
5、灵活性
作为并非针对特定的教学内容教学,体现某种理论或思想,又要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进行操作的教学模式,在运用的过程中必须考虑到学科的特点、教学的内容、现有的教学条件和师生的具体情况,进行细微的方法上的调整,以体现对学科特点的主动适应。
教学模式的功能
1、教学模式的中介作用
教学模式的中介作用是指教学模式能为各科教学提供一定理论依据的模式化的教学法体系,使教师摆脱只凭经验和感觉,在实践中从头摸索进行教学的状况,搭起了一座理论与实践之间的桥梁。
教学模式的这种中介作用,是和它既来源于实践,又是某种理论的简化形式的特点分不开的。
一方面,教学模式来源于实践,是对一定是具体教学活动方式进行优选、概括、加工的结果,是为某一类教学及其所涉及的各种因素和它们之间的关系提供一种相对稳定的操作框架,这种框架有着内在的逻辑关系的理论依据,已经具备了理论层面的意义。
另一方面,教学模式又是某种理论的简化表现方式,它可以通过简明扼要的象征性的符号、图式和关系的解释,来反映它所依据的教学理论的基本特征,使人们在头脑中形成一个比抽象理论具体得多的教学程序性的实施程序。便于人们对某一教学理论的理解,也是抽象理论得以发挥其实践功能的中间环节,是教学理论得以具体指导教学,并在实践中运用的中介。
2、教学模式的方法论意义
教学模式的研究是教学研究方法论上的一种革新。长期以来人们在教学研究上习惯于采取单一刻板的思维方式,比较重视用分析的方法对教学的各个部分进行研究,而忽视各部分之间的联系或关系;或习惯于停留在对各部分关系的抽象的辨证理解上,而缺乏作为教学活动的特色和可操作性。
教学模式的研究指导人们从整体上去综合地探讨教学过程中各因素之间的互相作用和其多样化的表现形态,以动态的观点去把握教学过程的本质和规律,同时对加强教学设计、研究教学过程的优化组合也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历史发展
教学模式是教学活动的基本结构,每个教师在教学工作中都在自觉不自觉地按照一定的教学模式进行教学,只不过这里有一个你采取的存在一个是否科学合理的问题。了解教学模式的历史发展有助于人们借鉴传统和对当代各种新教学模式的理解,有助于人们把握教学模式的发展趋势。
教学模式的演变
系统完整的教学模式是从近代教育学形成独立体系开始的,“教学模式”这一概念与理论在20世纪50年代以后才出现。不过在中外教学实践和教学思想中,很早就有了教学模式的雏形。
古代教学的典型模式就是传授式,其结构是“讲—听—读—记—练”。其特点是教师灌输知识,学生被动机械地接受知识,书中文字与教师的讲解几乎完全一致,学生对答与书本或教师的讲解一致,学生是靠机械的重复进行学习。
到了17世纪,随着学校教学中自然科学内容和直观教学法的引入,班级授课制度的实施,夸美纽斯提出应当把讲解、质疑、问答、练习统一于课堂教学中,并把观察等直观活动纳入教学活动体系之中,首次提出了以“感知—记忆—理解—判断”为程序结构的教学模式。
19世纪是一个科学实验兴旺繁荣的时期。赫尔巴特的理论在相当的程度上反映了当时科学发展的趋势。他从统觉论出发,研究人的心理活动,认为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只有当新经验已经构成心理的统觉团中概念发生联系时,才能真正掌握知识。所以教师的任务就是选择正确的材料,以适当的程序提示学生,形成他们的学习背景或称统觉团。从这一理论出发,他提出了“明了—联合—系统—方法”的四阶段教学模式。以后他的学生莱因又将其改造为“预备—提示—联合—总结—应用”的五阶段教学模式。
以上这些教学模式都有一个共性,它们都忽视了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性,片面强调灌输方式,在不同程度上压抑和阻碍了学生的个性发展。所以在19世纪20年代,随着资本主义大工业的发展,强调个性发展的思想的普遍深入与流行,以赫尔巴特为代表的传统的教学模式受到了挑战,应运而生的杜威的实用主义的教育理论得到了社会的推崇,同时也促进了教学模式向前推进了一步。
杜威提出了“以儿童为中心”的“做中学”为基础的实用主义教学模式。这一模式的基本程序是“创设情境—确定问题—占有资料—提出假设—检验假设”。这种教学模式打破了以往教学模式单一化的倾向,弥补了赫尔巴特教学模式的不足,强调学生的主体作用。强调活动教学,促进学生发现探索的技能,获得探究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开辟了现代教学模式的'新路。
当然,实用主义教学模式也有其缺陷。它把教学过程和科学研究过程等同起来,贬低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指导作用,片面强调直接经验的重要性,忽视知识系统性的学习,影响了教学质量。因此在20世纪50年代受到了社会的强烈批评。
20世纪50年代以来,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教育面临着新的科技革命的挑战,促进人们利用新的理论和技术去研究学校教育和教学问题。现代心理学和思维科学对人脑活动机制的揭示,发生认识论对个体认识过程的概括,认知心理学对人脑接受和选择信息活动是研究,特别是系统论、控制论、信息加工理论等的产生,对教学实践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也给教学模式提出了许多新的课题。因此这一阶段在教育领域出现了许多的教学思想和理论,与此同时也产生了许多新的教学模式。
教学模式和方法有哪些2幼儿教学方法有哪些
1、启发探索法。启发探索法的目的是依靠幼儿已掌握的数学知识和经验,启发其去探索并获得新的知识,这是幼儿在教师的指导下学习数学的一个重要方法,它能最大限度地激发幼儿学习热情,充分调动幼儿学习的主动性。
2、游戏法。游戏法的目的是通过游戏引发幼儿学习数学的兴趣。游戏是幼儿学习数学的一种十分重要的途径和方法,也是幼儿获得数学知识和思维发展的有效手段。
3、归纳演绎法。归纳法是借助已掌握的知识,概括出简单本质特征和规律,以获得新的数学知识的方法。演绎法是运用带有规律性的知识进行推理以获得新的数学知识的方法。
4、比较法。比较法的目的是通过两组或两组以上物体的比较,找出相同和不同之处。按照比较的形式来分,可分为对应比较(如重叠等)和非对应比较(如单双排的不对应等)。
5、操作法。操作法是幼儿学习数学的基本方法。由于幼儿时期的各种心理过程带有明显的具体形象性和不随意性的特点,所以一些新颖的、有情节的、变化的、让他们动手的活动,能够引起他们的注意和兴趣。幼儿通过操作活动,通过操作具体的材料。
6、讲解演示法。讲解演示法目的是通过教师展现直观教具并结合口头讲解把抽象的数、量、形等知识呈现出来。
幼儿园启发教学要注意些什么
1、启发探索法要贯穿整个数学教学过程,以及教师指导下幼儿进行积极思考探索的学习过程。
2、启发探索法应与操作法结合进行。
3、教师的提问要能起到引导幼儿思路、引导探索方向的作用。
4、在教师的启发下,鼓励幼儿独立思考问题,充分调动幼儿的学习积极性。
5、当幼儿在学习过程中遇到困难时,教师要及时予以开导、鼓励,并给予帮助。
总的来说,幼儿园的教学方法不简单。幼儿园教学方法有哪些?大概是以上6种教学方法,也是最常用的,易于小孩的接受。因为小孩上幼儿园,还小,接受能力不及小学生。所以其教学方法比小学生的要更为复杂,多样化,并不是单一的教学。
英文**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问题探讨 http://qkzznet/magazine/1002-6916/2007/13/1607957htm [摘要]本文论述了英文**在大学英语中的应用问题,主要对如何选择英文**以及运用英文**进行大学英语的教学作了分析和探讨。 [关键词]英文**英语教学探讨 随着多媒体教学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广泛运用,其带来的学习效果和教学效应已为实践所证明。利用好这一现代科技传输手段将外国**导入大学英语教学之中,不断创新教学方法,对于营造良好的语言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语言综合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和意义。为比本文针对运用英文**在大学英语中的应用几个问题做了分析。笔者认为这也是利用多媒体进行英语教学的一个重要方式,而**资源也会在英语教学中发挥重大作用。 在英文**进行大学英语教学中,主要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一、**的选择 如何选择合适的影片,是在大学英语课堂上使用英文**面临的首要问题。世界**从诞生之日起,已经有了一百多年历史,造就了一大批**艺术巨匠,有浩如烟海的作品。但并非所有的作品都适合于大学英语课堂教学。由于专业和个人知识面的原因,很多教师对**这一重要的艺术形式和语言文化载体没有系统认识,导致在选片时无章可循。根据笔者对学生的随机访谈,在选择用以教学的**时,有的教师跟着感觉走,觉得自己看的这部片子不错,就介绍给学生和大家共享;有的紧赶潮流.一旦有新**问世,便拿来为我所用:有的教师有大片情结,只要是大制作加特效和强烈视觉冲击的**,就用来让学生快乐地度过几个小时。广州商学院外语系教师龙千红在利用英文**进行英语听说研究中得出**是语言教学特别是听说教学的有效手段,提出**的选材标准应从教学目的、思想内容、技术因素几个方面考虑:西南民族学院教师李月林对英语**欣赏教学在实践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研究,指出应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与世界观作为教学影片选择依据。 根据教学实践,笔者认为,应结合语言教学的规律和**这一特殊语言文化载体的特点,根据以下几个标准选择**: 1.教学目标 教师在选择**时,不能仅仅只考虑**的娱乐性。某部**被选择,应该是它能较好地服务于教师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设定的不同阶段的教学目标。在我国,高中英语教学和大学英语教学还存在着脱节的问题。迫于升学的压力,很多高中教师和学生无法顾及对口语的训练,而是把大量的精力放在应对书面考试上,造成学生怕开口和难开口。因此,根据这一现实情况,在大学英语的第一学期中,如果教学目标定为改善学生的语音和语调,激发对英语口语的兴趣,那么在教学中所选择的就应该是有着优美语音语调、轻松有趣、难度适中的对话的影片。在更高阶段的教学时,如果教学目标是中美文化比较教师就可以选择主题为中美文化冲突类的**,例如,《喜福会》、《推手》等影片。 2.影片思想内容 思想内容健康积极,与课本单元主题、文化背景知识联系较紧密,长短适当的**片段有非常理想的预热效果.学生的兴趣和注意力能有效地调动起来,从而能更好地融入课本内容的学习。教师可对影片进行有选择的处理,有些在课堂上使用,有些可做简要介绍,让有兴趣的同学根据实际情况在课外自己去进行选择观看或了解。例如,在学习新视野大学英语第三册第三单元A部分《Where PrincipleCome First》时,笔者就选择了《春风化雨》为主要的参考学习影片,还列出了《女人香》为课外观看材料。这两个影片的背景都设在高中,主角是高中教师或学生,主题也是关于教育理念和原则的探讨,和课本中的文章主题联系非常紧密,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3.教学参考需求 从影片本身特点上来看.除了要求语言优美地道,发音自然清晰,人物个性鲜明有代表性以外,最好还要有相应的文字材料.配套的磁带和MP3等格式的音频文件,这样能避免在教学中无所依托.而且也便于学生课下深入加工学习和下一步活动的组织。由于研究**剧本写作的需要,网络上面对**剧本进行介绍的站点非常多,只要略经搜索,就能找到很多免费提供**剧本下载的网站,教师可进行适当的加工,截取教学中需要的段落,从而让学生们建立起立体的多途径学习资料。音频资料教师可以通过多种方式收集,例如,国内有很多关于**听说教学的出版物都附有配套的声音资料,教师可以进行加工并为我所用。 4.影片材料难度 选择在课堂上使用的影片,其语言难度应该是由浅入深,循序渐进,以符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及不同的教学阶段的要求。如果把整个利用英文**的教学过程大体分为强化基础、提高和应用三个阶段的话,开始时可以选择难度小,而语音清晰,语调平稳语速适中的**,从而便于强化学生的口语基础能力.主要是发音吐字。例如,教师可以介绍一些音乐剧和动画片**,如《歌剧魅影》、《狮子王》等,主要是**中间的一些节奏舒缓,意境深远的唱段,或者具有典型意义的场景对话,引导学生们熟悉了解后进行模仿练习,能有效地增强发音和吐字技巧。在提高阶段,教师可以选择一些具有广泛拓展空间的**,如《春风化雨》、《理智与情感》等,激励学生根据个人兴趣多听多说,积累语言素材和扩展知识面,而且可根据影评或书本对某部**进行更深入的学习。最后的应用阶段.主要涉及到跨文化交际能力的锻炼或根据某部**进行英语口语的实际演练。 二、**的播放 现代外语教学理论认为,语言学习过程是输入(阅读、视听)——吸收(加工、记忆)——输出(说、写、译)的过程。课堂教学中**的播放应当看作是输入过程和吸收过程的综合。当然,这里的吸收主要是指学生对**所含语言和文化信息的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