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Moodboard是什么意思?
Moodboard,中文翻译为心情板,是指一种用来表达和传达创意和情感感受的工具。它主要由、颜色、文字等元素组成,能够很好地传达人们对于某个主题或情感所产生的心理感受。
2 Moodboard的应用范围
Moodboard能被广泛应用于广告、平面设计、网页设计、装修、服装设计、影视等领域。比如,在广告设计中,设计师可以通过Moodboard展示自己对于某个产品或服务的思考,从而帮助客户更好地理解和接受这个设计方案。在服装设计中,Moodboard则可以帮助设计师更好地表达自己的设计初衷。
3 Moodboard的制作过程
Moodboard的制作过程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1)确定主题或情感感受
2)收集图像、颜色、文字等元素
3)筛选和排版
4)调整元素之间的比例和排列方式
4 Moodboard的价值
制作Moodboard的价值在于它能够帮助人们更好地表达和传达自己的情感和创意,也有利于沟通和理解。在视觉设计中,Moodboard是一个很好的前期准备工作,设计师可以通过制作Moodboard深入思考和了解客户的需求和喜好,从而创造出更符合场景和客户需求的设计方案。
5 如何制作一个好的Moodboard
要想制作一个好的Moodboard,需要注意如下要点:
1)主题明确,元素有层次感
2)色彩和风格的搭配要合适
3)选择要符合主题,清晰度高
4)排列方式要简洁、有美感
5)尽量使用高质量的素材
6 Moodboard的挑战
Moodboard制作不易,需要花费较多的时间和精力。同时,在某些领域,如影视等,Moodboard也会与版权保护问题产生联系。因此,在制作Moodboard时,需要注意版权问题,尽量使用正版素材,以免侵权。
7 Moodboard的发展趋势
随着科技和社会的不断发展,Moodboard已不局限于传统的纸质或手工制作,而是有了更多的数字化工具和平台,如Pinterest、Canva等。这些数字工具可以使制作Moodboard更为方便快捷,并能够更好地分享和传播。同时,Moodboard的应用场景和意义也将不断拓展。
我们之前曾经讲过,在教养孩子的过程中,父母经常犯的错误包括:控制型、贿赂型,还有放任型,这都会造成严重的伤害和结果。很多家长问怎么办,今天,我们就进入到一个非常实操的工具层面,叫作“情感引导”的方法。这是来自于一本被我反复推荐过的书:《你就是孩子最好的玩具》,这也是构成我们价值感这根支柱非常重要的一个工具。
通过情感类词汇建立“情感引导”
我们在孩子两三岁学说话的时候,最常教孩子的词汇是什么呢?
许多家长最容易教给孩子的词一般是名词。这是水杯,这是书,这是花,这是汽车,那是桌子。为什么名词好教呢?因为只要你一摸、一看,就知道这个“名词”叫什么,所以重复几遍孩子就会了。
大部分孩子在一开始学会的都是名词,但是情感引导方法要求我们能够在孩子刚刚开始学说话的时候,学会大量的情感类词汇。
什么叫情感类词汇?你看,这叫作爱,这叫作友谊,这叫作宽容,这叫作难过,这叫作委屈,这叫作伤心,这种感觉叫作后悔。你现在表现的行为叫作坚持。所有的这些词都非常重要,但问题是:怎么教呢?
这些东西不像桌子和花,一摸一看就能知道,但是假如一个孩子没有掌握这么多的情感类词汇,他就没法表达自己的情感。所以,你得理解为什么孩子在地上打滚、大喊大叫、哭得一塌糊涂,威胁你。
原因是什么呢?我问过很多家长。他们说原因就是你没满足他,你只要满足他就没事了。不对,这只是表象。
为什么孩子为了得到一个东西,非得做出那么多吓人的动作?为什么要喊来喊去呢?原因只有一个:他没有学会正确的方法表达那么多复杂的情绪。他内心中充满了那么多难受的感觉,但是他说不出来,这种感受是极其痛苦的,所以他就只能躺在地上打滚,大喊大叫。父母的责任是要教会孩子用语言来表达情绪,但是我们不教。我们的办法就变成了威胁、恐吓、贿赂、交换。
我记得,我儿子在上幼儿园的时候,有一天放学回家,我在校车旁边接他,我们小区有一个小姑娘跟他关系特别好,两个人一起往家里边走。小姑娘说:我要去嘟嘟家玩。后来我就问那个小姑娘:如果你妈不同意你去怎么办呢?那个小姑娘说:我妈不同意我就求求她。这时候我听到我儿子在旁边说:求求妈妈是没用的。紧接着说了第二句:比这更没用的是哭和闹。三岁的孩子说“比这更没用的是哭和闹”,我就很好奇,我问儿子:嘟嘟,你觉得什么有用呢?他说:沟通。
他在上幼儿园一年级的时候,已经学会了这个词,因为这件事情场景非常清晰,那个时候他学会了“沟通”这个词,而且他知道哭闹是没有用的。
哭闹没有用不代表无情,我见过很多家里边说哭闹没有用,父母的表现就是只要哭就不理你。这个是放任,是无情的,孩子会觉得自己特别可怜无助。
在我们家,孩子哭闹,我们会陪着他。你难过是吧?爸爸知道你不开心,但是不能因为他哭闹,我就一定要达到他的目标。孩子想要达到什么目标,得跟爸爸商量。咱们来讨论可不可以。所以他就会知道通过单纯的哭闹是没法解决问题的,最有效的方法是沟通。
怎么才能够帮孩子学会这么多看不见摸不着的情感类词汇?其实就是情感引导这个简单的方法。具体的操作方法就是:首先要知道教育孩子最有效的时机。
教育的最佳时机
很多家长一直以来认为:教育孩子最有效的时机是在孩子做错了事的时候。他们觉得教育就是:你做错了,我要纠正。做错了就纠正,这是警察的行为,不是父母的行为。
教育最有效的时机,是发生在当孩子做对了一件事的时候,而不是做错事的时候。
孩子做错事的时候,非常紧张,他的肾上腺素分泌旺盛。他站在那里,肌肉都是紧张的,在他担惊受怕看着你的时候,你觉得,他会分出一份心思来学习吗?
不可能。他满脑子想的都是怎么能够混过去,怎么能够不被骂,怎么能够平安地度过难关,我会不会遭受什么危险?所以,这时候你跟他讲道理,说什么东西他根本听不进去,而且他的激素水平还会被你搞得不断提高,因为你在他做错事的时候雪上加霜,还在不断地骂他。
事实上,谁没有犯过错呢?谁小时候没有干过偷鸡摸狗的事?谁小时候没有打碎过家里的花瓶?没有搞过恶作剧?我相信每个人都做过这样的事情,你回忆一下,自己就知道了。
所以在孩子做错事的时候,其实是我们跟孩子建立联结、建立爱的最佳机会。
比如,孩子把家里的花瓶打碎了,你不能站出来讲“没关系,咱家花瓶多,打碎多少个都不要紧”,这样会导致孩子没有边界,他会觉得打碎花瓶不要紧。这是你很喜欢的一个花瓶,孩子把它打碎了,你很难过,你可以表现出来很难过。
你可以告诉孩子:这是妈妈最喜欢的一个花瓶,真可惜,竟然打碎了,但是已经打碎了,怎么办呢?咱们来想想看怎么能够弥补。来,咱们把它打扫一下,注意不要扎到手,扎到手很危险。你可以带他一块儿来收拾残局,然后告诉他安全最重要,爸爸妈妈最担心的是不要扎破手。
前两天,我们家厨房里边一声巨响,奶奶把腌的一罐咸菜打碎了,我儿子大老远地冲过来说:“伤人了吗?伤着人了吗?”我们小时候只要家里边出现了这样的状况,第一反应就是:有没有人受伤,你要知道人比东西重要。所以,第一步:人比东西重要。然后收拾东西,弄好以后,第二步:告诉孩子,妈妈小时候也打碎过东西,现在我们要学会什么呢?我们以后要离瓷瓶子远一点,在家里边不能踢足球、也不能乱扔篮球。总之,吃一堑长一智,孩子做错一件事情,他能够从中学到一点东西就可以了。
所以,经过这么一次做错事的机会,你能够拉近和孩子的距离,在孩子面前暴露出来你曾经犯过的一些错误,让孩子知道你也并不是一个完美的人,你们俩的感情变得更好了。这就是孩子做错事的时候,我们其实最应该做的这种表现。
当然,特别严重的错误,你需要让他接受后果。我们前面讲过惩罚的方法叫作“自然后果”,你需要让他去承担这样的后果,这没办法。
我们讲过一本书叫作《解码青春期》,书里讲,一个青春期的孩子极其叛逆,因为他是一个孤儿被放在寄养家庭。
他偷着把寄养家庭里爸爸的汽车开出去,酒后驾驶,后来被警察抓了。他打电话给爸爸的时候,他很害怕,因为他要跟那些成年的罪犯关在一起,他告诉父亲说,我开你的车出来被抓了。爸爸叹了一口气说:你今天晚上可能得在那过夜了,我明天早上来接你,这叫“自然后果”。你犯了法,你被拘留了,你就得在那儿待着,我明天过来接你。
接他的时候,他觉得这个爸爸肯定是要放弃他的,因为前面那么多个寄养家庭都曾经放弃过他。他做好了准备,跟他吵一架,然后离开这个家庭。结果爸爸在回来的路上跟他讲了一句话,彻底拯救了这个人的一生。爸爸说:你视自己为一个麻烦,但我们视你为一个机会。你看这句话多有力量。孩子犯了这么大的一个错误,他视自己为一个麻烦,而养父母视他为一个机会。
这个孩子从此以后结束了叛逆,开始认真学习。写这本书的时候,他已经是哈佛大学的一个教授了,这就是教育者能够给孩子的心灵所带来的改变。
所以,孩子做错事的时候,我们不需要那么夸张,大喊大叫,好像自己从来不会犯错一样站出来批评他,指责他,你怎么搞的?跟你说过多少次?你怎么总是学不会?
凡是说这种话的父母,都是没有长大,自己都还是个小孩子。因为你在跟他分清责任。我跟你说过,所以你搞错了不怪我。说明你也被错误搞得害怕了,瓶子摔碎了,你也紧张,紧张、恐惧带来的是推卸责任,这就是你没有长大的表现。
所以,孩子犯了错以后,父母要淡定一点。在孩子做对事的时候,才是真正的教育时机,方法就是表扬他并且说清楚为什么。那个“为什么”是非常关键的,是有技术含量的。
表扬他,并且告诉他“为什么”
我给大家举一个例子,大家就知道,我们是怎么教孩子情感类词汇的。
在我儿子大概两三岁的时候,我教会他什么叫作“耐心”,因为我觉得耐心很重要。有个场景,我记得很清楚:
有一天,我儿子晚上饿了,要喝牛奶,很急,就喊“我要大牛奶”,喊得撕心裂肺。他妈妈赶紧去给他冲牛奶,我就陪在他旁边,我一看这孩子性子这么急,需要教他,就跟他讲:嘟嘟,你知不知道什么叫耐心?他说:我不知道!我说,爸爸告诉你,耐心就是大牛奶还没来的时候,咱们也可以不哭。第一天,我先教会他“耐心”的定义。
等到第二天,他又开始哭,他妈去冲牛奶了,我爬过来跟他讲:嘟嘟,记得吗?爸爸昨天跟你讲过什么叫耐心,还记得吗?他说:耐心就是没有大牛奶也不哭。我说那你试试看,试试看能不能表现出耐心。来,咱们给妈妈看看咱们的耐心什么样。我就鼓励他,然后他就忍着、憋着,虽然眼泪还在流,但是他在努力,他在努力做对的事。
当他妈妈把牛奶冲好,他喝了以后,我马上就说:快来看,你儿子表现出耐心了!这时候我就认真跟孩子说:嘟嘟,你刚刚表现的行为就叫作耐心,你已经学会了。就这样,在他做对事了以后,告诉他,你刚刚做的行为是对的,这个对的行为叫作耐心。
这就叫“情感引导”,表扬他,并且告诉他为什么。
从此以后,我就发现他经常会用“耐心”这个词。他想玩一个玩具,然后我说你等一会儿,我说什么是耐心?他在旁边站着说:等待。耐心就是等待。
他在尝试着使用这些他能够理解的新词汇,这个对于孩子来讲是一个非常新奇的过程,他每一次能够用对这些情感类的词汇,都会给他带来特别大的成就感。我至今能够记得一个又一个这样的场景,我能够记得这些词是怎么样一个又一个灌输给他的。
有一次,我们去一个游乐场玩,结果那天4:30到那儿,游乐场就关门了,当然很失望,没玩成。我想孩子可能会生气,我就跟他说:不好意思,爸爸时间搞错了,咱们今天可能玩不了了。结果,他没生气,他说:咱们去玩那个吧!转身准备去玩别的。
这是不是个教育的机会,我借着这个机会能教会他什么?判断这个时候是不是教育机会的核心是什么呢?
首先,得看孩子有没有做对事?他到了想玩的游乐场没玩成,要去别的地方玩,他并没有生气。有家长说:他这是“想得开”,我觉得,这个好像有点不太对。
我当时选择了这样一个点,我追过去拦住他,蹲下来把他拉在我的面前,然后跟他讲:嘟嘟,你知道吗,你刚刚做的行为让爸爸很感动。表扬他之前,先要吸引他的注意力。他说:是吗?我说,你刚刚表现的行为就叫作“宽容”。他问:什么叫宽容?因为他没有听过这个词,他不知道什么叫宽容。我说,宽容,就是当别人不小心做错了事,我们也可以不生气,这个就叫作宽容。
人跟人之间在一起生活,难免有时候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错误、失误,如果没有宽容的话,我们就没法在一块儿愉快地生活,所以这个行为非常好,这个叫宽容。他就喊着:“宽容”、“宽容”,然后就跑掉了,一下就把宽容这个词学会了。
还有一天,他妈妈开车带着他,因为刚学会开车,在路上追尾一个公交车。人家公交车进了站台,她竟然开着车过去追尾,一下车,发现我们的新车撞了一个大坑,妈妈也特别沮丧,奶奶也坐在车上很难过。
我儿子过来安慰妈妈说:妈妈,其实你开车开得挺好的。他奶奶说:这都撞成这样了,你还说挺好的?我儿子跟他奶奶讲:您不知道,新手要夸。他奶奶都不知道,我儿子什么时候学会的概念。实际上,这就是我们之前讲的“宽容”,慢慢在他体内建立起来这样的联系。
这样,一个小孩子的情商就会变高,他会处理各种各样的问题,他会跟你用情感类的词汇沟通,这些都不是凭空来的,是一步一步地去照着做,用这些工具去累积出来的。
一次表扬,胜过一百次批评
大家会奇怪,问我:你也是第一次当爸爸,你怎么会知道这些方法呢?
因为我在生孩子之前,曾经养过一条狗,养坏了。当时不懂怎么养,我就请教一个老大爷,我说:狗老不去厕所撒尿,到处乱尿怎么办?老大爷告诉我说:揍他,很简单,狗就是揍,把他摁在那儿,让他闻着尿味揍他,揍几次就会了。我觉得,这个方法简单,我就把我们家的狗摁在客厅,尿了我就揍,揍了它就跑掉。
揍了一个星期,这狗的行为发生了改变,改变了什么?还是乱尿,但是它尿完了以后立刻就跑到床底下去,它不像过去那样尿完了无所谓,他知道尿完了要被揍,所以尿完了就往床底下钻。我很生气,就拿拖把去掏他,把它从床底下掏出来,掏出来后再揍,又揍了一个礼拜。
这狗的行为又发生了改变,它还是乱尿,尿完了以后钻到床底下,但他不像过去那样疯跑了,他慢悠悠地跑到床底下,跑到床底下等我,我要不去找它,它还叫。意思是:你该来找我了,然后我就拿个拖把进去掏,掏出来继续揍,揍完以后它又像没事一样。它习惯了,觉得每天晚上被揍一顿,这是必须的。
它麻木了,这就是一个教育的错误循环。你会发现躲在床底下就是找借口,找理由,然后慢慢的,被你揍习惯了、皮实了,所以就随便你。这样你改变不了它。
直到后来,我有一天做电视节目,遇到了北京市警犬大队的那些训犬员,我问:怎么能够教会狗去厕所撒尿,这事怎么这么难呢?
训犬员告诉我说,这太简单了,这是我们入门功课。第一,你先带它经常去厕所走走,你教它认识条道,告诉它这是上厕所的地。然后你把带着它的尿液的那些报纸放到厕所,让它闻那个味去。它总有做对的时候,一旦做对了,你要在第一时间出现在它面前,用狗能听得懂的语言来表扬它,什么是狗能听得懂的语言?狗的智商相当于2-3岁的小孩,所以狗是可以听得懂很多话的。抚摸它,不用给它吃的,抚摸它就好,并且说“很好”,语气语调要温柔,狗能听懂我们的语气。然后,抚摸它,据说聪明的狗只需要一次,它就能够学会去厕所撒尿,笨的狗可能需要三次。
我听完这个以后,就觉得特别的失落,我觉得,我特别对不起我们家那只狗。我们家那个狗在我们家生活那段时间里边,每天晚上到了尿急的时候,它的内心是多么的焦虑,因为它知道无数个不能尿的地方,它在家里边被揍了很多次,知道无数个不能尿的地方,但是它从来都不知道哪个地方是能尿的。
我们家的狗以前也在厕所里边撒过尿,但是我们人的行为就是这样,狗做对了,我的表现就是没反应,最多就是不揍它。随便讲一句“不错”,它听不懂。
狗也好、孩子也好,都是教育的对象。当我们的教育对象做了正确的事的时候,我们总是倾向于降低反馈的力度。当他做了错误的事的时候,我们倾向于提高反馈的力度,这导致教育的对象对于错误的事情变得更加的敏感,而对于正确的事,可能他早就做对过,甚至做对过很多次,但他依然会做错,原因是没有人给他强化做对的事。
我是因为在养狗这件事情上有了这么大的挫折,意识到我的领导力不是天生的,意识到我的方法根本没法解决这样的问题,连个狗你都教不会,你还自信什么?所以我在养孩子的时候,就觉得不能这样,狗你养不好还可以送人,但是孩子你不能养不好送人。
我就去买了所有我能够找到的关于教育孩子的书。第一本就是《你就是孩子最好的玩具》,读完了我就信了,然后就用。所以,我每一个行为举措、每一步的引导,全都是有理论依据的,我都是照着书上的公式这么说的,后来就发现非常省事。所有关于孩子的教育,就说一遍,正确的事给他表扬,并且告诉他“为什么”,一生当中一遍都够了,错误的事,说无数遍都不够。
再比如,我希望激励孩子爱自己学习,有一天,我早上起来发现他在楼下弹钢琴,机会又来了,我下来表扬他,不是表扬他钢琴弹得好,而是表扬说这个行为就叫作自主学习,说明你有自觉性。你喜欢自己安排自己的时间,这很好,就行了。当他能够觉得自己有自律性的时候,他从小就相信自己是一个有自律性的人。所以他一直都愿意展示出来自己有自律性的这一面。
这样一个良性的反馈带来的结果是什么呢?至少有三重好的结果:
第一重结果,孩子知道了什么是对的,他容易去做正确的事。
第二件事,他的自尊水平得到提高,他获得了价值感。
第三件事,他感受到爸爸爱他,又进一步的增加了无条件的爱。
这就是我们说情感引导这个工具,为什么在我们的人生当中非常重要的原因。
情感引导方法使用的三个难点
其实,把这一招学会了,对三根支柱都有好处,但它是有难度的,说起来很简单,表扬他并且说“为什么”。
难点在哪儿呢?三个难点,这是我在实践过程当中总结出来的,因为我教过无数的人用这样的方法,后来看到有成功的,也有失败的。
第一个难点,是你根本看不到孩子的优点。
你的眼睛只对孩子的缺点感兴趣,孩子一旦做错了事,你比谁都反应快,立刻就跳出来,但是孩子做对的事,你好像觉得今天没发生什么事就过去了。
《你的生存本能正在杀死你》这本书里讲过,这是一本很有意思的书。他告诉我们,我们的人生之所以那么焦虑,之所以我们对于负面的东西那么感兴趣,我们老喜欢听坏消息,老喜欢传播坏消息,老喜欢看别人的缺点。
因为我们在原始人的时代,就是靠焦虑感才能活下来,而原始人的焦虑感一直留在我们的体内,没法清除。所以你关心则乱,你越是关心的对象,你就越是容易对他焦虑。
所以我们看不到孩子的优点,这才是问题。一个父母如果真的自己能够放松,能够把焦虑的情绪放在一边,你会看到孩子很多的闪光点,一个人的成长是靠自己的亮点带动的,朝着有光亮的方向走,而不是靠修改自己身上大量的缺点前进。
要多发现孩子的优点,这个你可以回家试试看,每天给自己规定:至少发现孩子三个闪光点,而且要跟他讲、要表扬他。
第二个难点就是:我们不会说“为什么”。
如果你说:孩子你真棒,宝贝你真了不起,妈妈以你为荣,宝贝你最厉害,这种话全都是建立在对结果的评判之上,这种话全部都是建立在和他人的比较之上。
当你只是表扬他的结果,只是表扬他比别人强,导致的结果是他会变成一个固定型心态的人,也就是说,他评价自己看的是我比别人强不强,我比别人有没有排在前面,这样,他的负担会变得越来越重,而且更关键的是,他会不敢于去尝试那些更具有挑战性的事情,因为那些挑战性的事情会很容易给他带来挫折。所以,这种表扬的方向是错的,也无助于他学会情感类的词汇。
为什么的说法要更多地关注于过程,还有动机,这个行为叫作坚持,这个行为叫作努力,这个行为叫作自律,当你能够把这些情感类的词汇放在“为什么”当中去表述的时候,孩子就更容易获得成长型的心态,这是第二个难点。
第三个难点是:表扬完了之后,不要说“但是”。
比如,你表扬孩子说,你今天表现的挺好的,但是如果你能够改掉那个毛病的话就更好了。这种话只要一说,前面的话完全没用,而且还会显得你特别的虚伪。
以后你只要表扬孩子,孩子就会说:你别说了,你别表扬了,我不接受。为什么很多孩子连表扬都讨厌,就是因为你的表扬背后附带了大量的条件。
所以,我们要把表扬孩子的这种情感引导的方式,和纠正、批评彻底分开。
我们不是说不能够纠正孩子,做错事的时候你是可以纠正的,我们要建立起来这个边界,但那是另外一件事,那是发生在他做错事的时候。
但是,在生活当中,一个人做对事的机会要远远多于做错事的机会,否则就活不下去。他能够活下去,就一定是做了大量对的事情,所以你能够找到这些做的对的事情,表扬他,并且告诉他“为什么”,去塑造他的过程和动机,这时候你会发现:塑造一个人的行为真的是相当容易的一件事。
我不是说成年人,你想塑造一个成年人的行为,当然是不那么容易,也不是不行,“领导力”当中,我们就是用二级反馈的方法来塑造成年人的行为的,但相比起来,塑造一个孩子的行为要容易得多。
本节内容回顾
我们收到过特别多的反馈,回家只要一用,孩子跟父母的关系立刻就发生改变。因为孩子太容易感激父母、爱父母了,所以,你只要有改变,孩子一定有感知。
同样,听完了这门课以后,评价这门课,希望大家也不要说“但是”,不要说“这个课讲得挺好的,但是怎么怎么样”,这对你有什么好处?说“但是”,除了对我有点好处之外,对你没有任何好处,你没有责任帮助我变得更好。
你要想学一个东西学得更好,你就只需要去发现这门课程当中的优点,然后去使用它,就够了。这时候才是我们进步最快的机会。
如果我们习惯性地批评自己、批评别人,连你自己的学习都会变得很困难。因为你找不到学习的乐趣。一学习就发现自己没有学好,一学习就开始自己反思自己的批评,你就对学习会丧失乐趣和动力。
所以,希望大家能够享受这个课程,学会情感引导的方法,帮助孩子建立价值感。谢谢。
和人类的语言相比较,动物的“语言”要简单得多。在同种动物之中,它们使用“语言”来寻求配偶,报告敌情,也可以用来表达友好、愤怒等感情。春天,是猫的发情期,一天晚上,猫就会出去寻找配偶,人们常可以听见猫拖长了声调的叫声,这是在吸引异性。动物的“语言”,也用来沟通动物和主人的关系。夜晚,在农舍前,传来一阵陌生人的脚步声,看门狗伸长了耳朵,随着声音的接近,它狂吠起来,这是告诉主人:有陌生人靠近我们的家,要警惕。
虽然鹅的叫声都是单调的“嗄、嗄、嗄”声,有位叫劳伦茨的教授却成功地翻译出了鹅的“语言”。如果鹅发出连续6次以上的叫声,意思是说:“这里快活,有许多好吃的东西。”如果刚好是6个音节,则表示:这儿吃的东西不多,边吃边走。如果只发出3个音节,那就是说:“赶快走,警惕周围,起飞!”在鹅发现狗的时候,会从鼻腔中发出一声“啦”的声音,鹅群们一听到这个声音就惊恐地拍动双翅,慌忙逃走。
狒狒是一种低等灵长目动物,在中央电视台的“动物世界”节目中,曾经介绍过它们的群居生活。根据科学家的分析,狒狒的语言已经很复杂,它由声音由两个部分组成,它们的语言包括20多种信号。当发现敌情时,狒狒王便发出一种特殊的叫声,警告其他狒狒逃走或准备战斗。在动作上,狒狒可以有十几种眼睛,它的眼、耳、口、头、眉毛、尾巴都可以动作,表示出友好、愤怒等感情,如此丰富的声音和动作,就组成了狒狒复杂的“语言”系统。
鸟类的“语言”也是我们非常熟悉的,人们常用“莺歌燕舞”、“鸟语花香”来形容我们美好的祖国。研究鸟的“语言”的科学家发现,鸟的“语言”可以分为“呜叫”和“歌唱”两种。“呜叫”指的是鸟类随时发出的短促的简单的叫声,它们常常是有确定含义的。例如,鸡(鸡也属于禽类,是飞鸟的“亲戚”)的“语言”是我们常听见的。在温暖的阳光下,鸡妈妈带着一群小鸡在觅食,它用“咯、咯……”的叫声引导着小鸡,而小鸡的“卿、卿……”的叫声也使鸡妈妈前后能照应它的孩子们。这时,天空中出现了一只老鹰,鸡妈妈立刻警觉起来,向小鸡们发出警报,展开双翅,让小鸡们躲藏在它的翅膀下。
至于“歌唱”,主要是指在繁殖季节由雄鸟发出的较长、较复杂的鸣叫,关于这些“歌唱”的意思,科学家有不同的分析,归结起来有两种观点。一种认为是雄鸟在诱惑雌鸟,另一种认为“歌唱”是宣布“领域权”,表示这块地方已经属于它所有,别人不得侵犯。
科学家发现,海豚也有自己特殊的“语言”。在海洋生物中,海豚的“语言”是最复杂的,它可以使用多种声音和信号,用来定位、觅食、求偶和联络。
自我情绪管理
1、心理暗示法
从心理学角度讲,就是个人通过语言、形象、想象等方式,对自身施加影响的心理过程。这个概念最初由法国医师库埃于1920年提出,他的名言是“我每天在各方面都变得越来越好”。自我暗示分消极自我暗示与积极自我暗示。
2、注意力转移法
注意力转移法,就是把注意力从引起不良情绪反应的刺激情境,转移到其它事物上去或从事其他活动的自我调节方法。当出现情绪不佳的情况时,要把注意力转移到使自己感兴趣的事上去,如:外出散步,看看**、电视、读读书、打打球、下盘棋,找朋友聊天,换换环境等,有助于使情绪平静下来,在活动中寻找到新的快乐。
3、适度宣泄法
过分压抑只会使情绪困扰加重,而适度宣泄则可以把不良情绪释放出来,从而使紧张情绪得以缓解、轻松。因此,遇有不良情绪时,最简单的办法就是“宣泄”;宣泄一般是在背地里,在知心朋友中进行的。采取的形式或是用过激的言辞抨击、谩骂、抱怨恼怒的对象。
4、自我安慰法
当一个人遇有不幸或挫折时,为了避免精神上的痛苦或不安,可以找出一种合乎内心需要的理由来说明或辩解。如为失败找一个冠冕堂皇的理由,用以安慰自己,或寻找的理由强调自己所有的东西都是好的,以此冲淡内心的不安与痛苦。
5、交往调节法
某些不良情绪常常是由人际关系矛盾和人际交往障碍引起的。因此,当我们遇到不顺心、不如意的事,有了烦恼时,能主动地找亲朋好友交往、谈心,比一个人独处胡思乱想、自怨自艾要好得多。因此,在情绪不稳定的时候,找合适的人谈一谈,具有缓和、抚慰、稳定情绪的作用。另一方面,人际交往还有助于交流思想、沟通情感,增强自己战胜不良情绪的信心和勇气,能更理智地去对待不良情绪。
6、情绪升华法
升华是改变不为社会所接受的动机和欲望,而使之符合社会规范和时代要求,是对消极情绪的一种高水平的宣泄,是将消极情感引导到对人、对己、对社会都有利的方向去。如一同学因失恋而痛苦万分,但他没有因此而消沉,而是把注意力转移到学习中,立志做生活的强者,证明自己的能力。
在上述方法都失效的情况下,仍不要灰心,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去找心理医生进行咨询、倾诉,在心理医生的指导、帮助下,克服不良情绪。
7、语言调节法
改变心情是治标,调整心态才是治本;治标和治本需要同时进行,常常提醒自己:只有采用治本的方法才是解决情绪问题的关键,通过学习不断提升自己的智慧,通过内省不断增强自己的修养,从而情绪得到释放和缓解,做更有意义的事。
先说大数据时代舆情数量庞大,来源众多,网站信源也很多。舆情情感分析单纯依靠人工数据难以量化,工程量大,借助舆情分析平台是不错的选择。
西盈舆情分析系统可以实现以下功能:
1、可以做到对舆情信息的分类研判(包括舆情的热点、负面、地域等)、及时预警、科学的分析(时间节点分析、图表分析、报告分析等)以及辅助建立预警机制,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企业购买舆情监测系统已经是常态了,很多舆情危机的出现都会读直接影响企业的形象、经济利益、产品的推广等等。
2、内置数据模型知识库(数据分析方法库),由若干成熟的模型(数据算法)(维稳、治安、环保、交通运输、医疗、教育、卫生等)的代码和技术文档构成,并能够进行模型的拼接,引入和相互无缝引用。
3、实时显示分析引擎领域、属性、项目、日志、入库和统计图表信息,异常情况系统发出警示。实时显示目前系统运行详细日志,包括任务运行时间、文本处理时间、入库情况、知识库匹配情况、引擎数据库状态等。
文字,的确不过是用来表达我们情感的一种方式。多数时候,我们表达的内容并不是最重要的。相同的东西,换一个人表达,出来的效果可能就截然不同。
表达,最重要的还是在于表达者寄托了怎样的情感,有多强烈的释放。
释放的能量场强,自然就能吸引到许多同频的人。释放的能量场弱,同频共振的范围自然也小。
所以,拥有强烈情感能量的人,往往更适合表达。不管是以文字的形式还是演讲的形式,因为,那都彰显着人类的情感。
所以,在表达时,无需咬文嚼字。我们不是在做学问,也不是在斤斤计较什么。而是在用自己的力量去影响别人,让更多的人朝着相同的目标努力。
我们是在成就更大的事业。成大事者,不拘小节。懂表达者,不拘泥于一字一句的差别。
可太多人,因为过分注重并非重点的语法问题,而丧失了对整段表达的掌控力。从而使表达失去了它本身应有的色彩。
这是我们所不该犯下的错误,就像做一件事,努力去做好每一个细节,却遗忘了真正的使命。
有时候不是你真正想做好一件事就能做好的。只有用对了方法,找对了路子,才能获得理想中的结局。
下次写文章,做演讲前,一定要问自己。我想要抒发怎样的情感,内心的冲动是怎样的。而不是表面上将一切规划得很好,看似很有道理,实际上没有人能听的进去。那样的表达都是白费的,是无效的表达。
因此,一定要明白文字的意义。它是与我们的感情密不可分的,掌握了他们两者之间的联系,相信你就一定能够驾驭好文字了!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