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爱心是基础。
高尔基说过:谁爱孩子,孩子就爱他;只有爱孩子的人,他才可以教育好孩子。我非常欣赏这句名言,在教育工作中不仅关心学生的学习,而且还关心他们的生活,做他们的知心朋友。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教师的爱心能驱使教师以最大的耐心和韧劲克服教学中遇到的各种困难,挖掘自身的潜能,教师的爱,对学生的发展也是一种巨大的动力,有了这种爱,师生之间才能建立起感情,才能激起学生对教师的亲近感和仰慕心理,从而把这种情感迁移到教师所传授的知识上。
二.
师生沟通中的口语艺术
语言是人类交往、沟通的工具。师生沟通的艺术实际上也就是师生间的语言交流艺术。为了适应师生沟通中的不同情景和学生的各种差异,教师除了要重视语言的表达内容外,还要重视表达语言的技巧。(1)
幽默
幽默是人际关系中必不可少的润滑剂。人们都喜欢幽默的交谈和幽默的话语。具有幽默的教师一走进学生中间,学生就会感到快乐,沟通也就通畅了。
(2)
委婉
在师生的沟通中,教师的话虽然完全正确,但学生却因为碍于情感而感到难以接受,这时直言不讳效果一般就不好了。如果把话语磨去一些棱角,使对方在听话时仍能感到自己是被尊重的,也许就能既从理智上,又在情感上接受老师的意见了。 (3)
含蓄
如一为老师在全班同学面前介绍一位因犯错误逃学刚来报到的学生时说:由于大家都知道原因,某同学终于在今天回到了自己班级这种说法既不伤同学的面子也没有被全班同学误解为包庇,还可以采用反语,模糊,沉默等说话艺术。
三、积极聆听
听学生讲话时心不在焉,三心二意,往往是师生沟通失败的重要原因。良好的沟通,需要耐心的聆听对方,了解他心中的感受。教师对学生的积极聆听的态度,可以使学生觉得受到重视并肯定自己的价值,要避免当学生在讲话时,急于表达自己的反应,后注意力不集中在对方的讲话上,打断学生的讲话等。然而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往往会出现这样的例子: 学生:数学对我而言太难了。
老师:数学并不难学,你的问题是,第一次遇到困难你就放弃努力了,现在再试试看。 这是教师与学生在沟通时不愿意先聆听,急于将学生本来自己需要去解决的问题归结到自己马上要给学生提供解决问题的答案上,这就导致了师生沟通的败笔。
四.
教师体态语的应用
我们每个人每天都在无意识的做着体态语的沟通,而平时大部分的时间教师与学生
交往接触瞬时,他们的体态语也是无意识的。一个年轻的女教师容貌秀美,声音柔和,会增强她对学生的亲和力;而身材高大,留着小平头的中青年男教师很容易让学生畏惧;一些白发苍苍的老教师也许受到学生更大的敬重。当然教师的体貌特征主要是天生的,教师博得学生的信任和爱戴最根本的一点还于内在的学识修养。在体态语的应用中,最常用的是眼神的运用和面部表情。
振兴民族的希望在教育,振兴教育的希望在教师。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递者,而且是道德的引导者,是思想的启迪者,是心灵世界的开拓者,是情感、意志、信念的塑造师。教师不仅要传授什么知识,而且还要知道怎样传授,知道针对不同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教学策略。正确处理师生关系,有技巧性、艺术性的师生沟通方式,是每位教师所必须具备的。
导语:师生有效沟通是保证课堂效果的基本前提,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学习习惯的基础,教师一定尊重学生,主动与学生亲近,掌握一些有效沟通的技巧与方法,时刻关注学生的情绪,用亲情来缩短师生间的心理距离,与学生共同学习,共同进步!
小学教师应如何与学生沟通一、小学师生沟通问题的原因分析
1“师道尊严”的教育观念根深蒂固
教师是知识的占有者与代言人,是社会要求的代表和道德规范的训诫者,因而是教育权力的控制中心,富于权威。学生只能虚心求教,全盘接受,甚至唯命是从。无疑,师道尊严的传统文化观念加强了教师的权威意识,并且很容易使教师滑到权利主义的行为模式中。至今,部分教师仍不能从传统的师道尊严的观念中解脱出来,因而很难与学生平等沟通。
2教师自身修养不高,缺乏沟通技巧
现实生活中,有很多老师不肯花功夫深入了解学生,对学生各方面的特点知之甚少,因而教育教学工作无的放矢,与学生的沟通也过于肤浅,没有目标和针对性。可想而知,沟通的效果也是微不足道的。
3小学生身心发展的特殊性影响了师生沟通的效果
低年级的小学生对父母和老师怀有深厚的感情,他们对老师有一种明显的依恋感,而且很尊重老师,对老师充满了信赖,他们在感情和行为上极大程度地依赖老师。到了五六年级,随着身体发育逐渐成熟,批判意识和独立性渐渐增强,他们逐渐有了自己的判断而不是盲目随从教师。老师不主动找他谈事情,他不会主动寻求老师的帮助和指导。小学生特定的身心发展特点,使得他们不愿意把老师作为倾诉的对象,也是影响小学师生沟通问题的一个主要的原因。
4家长的理解不够影响了师生沟通的效果
在强调“家校合作”的当今社会,人们已经意识到教育孩子是家长和学校共同的结果。但是目前,许多家长有这样一种推卸责任的'想法,认为把孩子送到学校去,许多事情由老师去管就可以了,不用太操心。甚至有的家长从来没去过学校,不知道孩子在哪个班级,更不要说能够和老师经常沟通了。家长和老师之间的沟通少,势必会影响老师和学生的沟通。
二、师生之间有效沟通的策略
结合自己的工作经验,笔者尝试提出自己的一些建议,以期能够供老师们在与学生沟通交流中有借鉴之用。
1树立正确的师生观
树立正确的师生观,是建立良好师生关系的前提。在学校教育中,教师是教育者、领导者,又是服务者;学生是受教育者、被领导者,又是学习的主人。因此,要摒弃“师道尊严”的传统观念,既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又不否认或贬低教师在教育教学实践中的主导作用。
2关心爱护学生,平等对待学生
首先,教师应倾心竭力投入所热爱的教育事业,用真情去关心爱护学生,做学生的良师益友。只有在爱的氛围中,学生才能获得生理和心理上的安全感,才能尽可能地释放出所有潜能,发挥其天赋和个性。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要成为孩子的真正教育者,就要把自己的心奉献给他们。”
其次,教师应平等对待全体学生,尊重他们的个别差异。每个学生由于基因遗传、家庭背景、受教育方式和生活环境等因素的影响,在个人性格气质和学习能力等方面都存在着客观差异。认识到这一点,贯彻个性化原则,我们的教育管理工作就会真正地面向全体学生,就会千方百计地发现和挖掘每一个学生的潜能,想方设法为每一个学生的成长创造良好的条件。
3掌握沟通技巧,加强师生交往
加强师生交往,是建立良好师生关系的基础,教师必须学习和掌握一些交往的技巧。
(1)淡化角色意识
教师要有角色意识,要符合角色要求。但是如果这个角色意识与行为“过分”的话,就可能造成教师的“强权”意识。因此,对于教师而言,要转变“师道尊严”陈腐思想,树立与学生平等沟通的意识。教师不装腔作势,不虚伪,真诚地表露自己的思想,给学生以亲近感,才能实现师生之间真正的平等和自由地沟通交流。
(2)掌握谈话技巧
谈话是教师的基本功,是师生沟通的常见方式。教师应根据不同的内容和目的来设计谈话的方法,尤其要做到以下几点:
首先,要在言语语言上下功夫。师生沟通是教师与学生之间进行信息交流、情感交流的交往过程,而沟通的途径则主要是通过语言。温馨感人的话语能够打开学生心灵的天窗,抚慰他们的创伤,直指学生的内心深处。
其次,要在体态语言上下功夫。众所周知,体态语言不会像言语行为那样为人的意识所掌控,很多情况下都是人的下意识行为。因此,老师有时候在毫无察觉的情况下表现出不利于与学生沟通的举止,会对师生之间沟通和学生在以后社交活动上产生消极影响。
(3)积极聆听
在师生沟通与理解中,聆听是一种技巧,和任何其它技巧一样,必须通过学习和实践才能获得。对老师而言,对待学生,尤其是出错的学生,当他们感受到老师正认真地聆听自己的心声、老师能够猜测到自己内心的想法时,对于他们来说无疑是一个巨大的鼓励的鞭策。
教师要想做一个善于聆听的人,就要在聆听的过程中,通过集中注意力和同情的表情等体态语言表示对学生所述话题感兴趣。积极聆听的目标不是帮助学生解决问题,而是给学生提供一个“回音壁”,给对方提供一个倾诉的对象和找到解决问题办法的时间和空间。教师的积极聆听和民主管理,定能够增进师生关系的融洽和谐,促进教育教学的良性发展。
(4)善于抓住沟通时机
我们与学生的沟通,要善于抓时机,正像裴斯泰洛齐所说:“每一种好的教育,都要求用母亲般的眼睛时时刻刻准确无误地从孩子的眼、嘴、额的动作来了解他内心情绪的每一种变化。”教师在适当的时机给予学生恰当的心理疏导,及时地鼓励和赞扬,不仅能够使学生感受到来自于教师的关注和肯定,还会帮助学生树立积极的自我形象,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和上进心,促进学生的积极发展。
4加强学习,与时俱进,提高修养
在面对不断发展变化的新形势新社会背景下,教师要不断自我更新,提高自身修养、素质和能力。教师应积极参加各种相关培训,有意识地学习一些必要的沟通知识,并努力把所学运用到学生管理和教学中。教师只有加强自身的修养、素质和能力,才能轻松自如地开展师生沟通,确保师生沟通的有效进行,最终实现有效沟通,达到沟通的目的。
导语:沟通是促进人际关系的一种手段,师生关系也是一种人际关系,在这种人际关系中,同样存在着普通人际关系沟通的普遍规律。因此,教师只有遵循这一规律,才能有效促进师生之间的沟通。下面就和我一起看看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沟通方法吧!
一、磨去“棱角”,消除学生的防卫心理
在师生交往中,教师在发挥主导作用时通常表现出两种截然不同的态度:一种是民主的、平等的态度,教师对学生关怀备至,态度和蔼可亲,双方沟通融洽;另一种是独断专行的、专制的态度,学生常遭到教师的大声呵斥,教师常对学生瞪眼睛、板面孔甚至体罚学生。
采取后一种态度容易导致师生之间发生冲突。有这样一件事:学生为了在墙上悬挂陈列品而大胆地站在窗台上,教师大喊:“危险!你给我下来!”表面上看教师很“愤怒”,而实质上他是在关心学生,但由于语言生硬,学生很可能不理解教师的“良苦用心”。如果教师这样说:“危险!让我来吧。”
效果就会截然不同,学生不但会感激教师的关爱,而且会从理智上、情感上接受教师的意见。在与学生沟通时,教师应把“粗暴”的语言磨去些“棱角”,使语气变得柔和一些,这样学生在聆听时会感到自己是被尊重、被信任的。“软化”语言,有利于消除学生的防卫心理,营造宽松、和谐的师生交流氛围。
二、建立同理心,促进师生间的理解和认同
心理学家把“沟通方暂时放弃自身的主观参照标准,尝试设身处地地从对方的参照标准出发来看待事物,使双方能站在对方的立场上体察各自的思想和行为的过程中产生的独特感受”称为同理心,同理心包括三个条件:站在对方的立场上去思考问题;了解导致问题出现的原因;让对方了解到你愿意为他着想的意愿。
这就要求教师暂时放弃自身的主观参照标准,尝试以学生的参照标准来看待事物,站在学生的立场上体察其思想和行为,了解其独特的心理感受,并有效地将自己的感受传达给学生,使学生感到被理解、被尊重,产生温暖感和满足感,从而建立一种和谐、温馨的师生关系。
我国学者陈枚指出,师生间要达到相互认同,通常需要在头脑中形成“四个形象”的认知:一是双方各自客观存在的本来形象;二是双方通过自省形成的自我形象;三是对方在自己头脑中的形象;四是自己在对方头脑中的形象。
一般来说,如果对这“四个形象”的认知比较统一,师生沟通就会顺畅、愉悦;否则就会影响师生间认同关系的建立,甚至导致师生发生冲突。在正常的情况下,师生间的相互认知或多或少存在脱节。究其原因,首先是教师本人不善于或不能正确地表现自己,从而造成学生的误解;
其次是学生缺乏洞察能力,对身边现象的推断或归因有误,如,把因自己基础差或不努力所造成的学业失败,归因于教师教得不好、态度不好等;最后是由于人际知觉效应,学生对教师产生了刻板印象和偏见。因此,当师生之间出现认知冲突时,教师要更多地寻找自己与学生间的共同点,拉近与学生间的心理距离,力求达到“四个形象”的认知统一。
班主任巧妙地运用同理心来感化学生,可使学生从“自己人”的角度去领略教师的感受、信念和态度,去接纳、尊重、理解教师,从而在内心产生温暖感和满足感。
三、设置心理沟通信箱,促进师生间的有效沟通
师生交往中有时会发生对“规范”的冲突情况,这源于学生对规则和规范的理解失当。学生生活在特定的家庭和社区之中,家庭和社区中一些不成文的规范会影响学生接受学校的行为规范教育。
如,有的学生在家中长期受到不公正待遇,常因一些小事而遭到家长的打骂。打骂损害和侮辱了学生的人格,使他们在心理上产生自卑感和逆反情绪。学生很有可能把不良情绪转移到教师身上,认为“大人没一个是好人”,不愿与教师谈心。设置心理沟通信箱可让学生以书面的形式把心里话讲出来,“规范”冲突情况就有可能消除。同样的道理,对于那些不善交际、性格内向的学生,更要创设条件让他们把“当面不好说”或“说不清”的心事表达出去,这样才能更快地解开他们的“心结”,治愈其“心病”。
四、运用榜样激励法,平衡师生关系
教与学是师生进行双边对话并共同参与活动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不论是教师还是学生,在追求教与学的目标方面都可能出现三种情形:一是教师与学生追求的目标都很高,而且有特别强烈的责任心和义务感;
二是教师与学生追求的目标都很低,得过且过,不思进取;
三是教师与学生追求的目标不一致,呈一高一低状态。一般来说,追求高目标的教师和追求低目标的学生之间发生冲突的可能性更大,冲突的激烈程度也更强。尽管教师出于良好的愿望对学生提出了期望和要求,但如果教师对学生的期望和要求超出了学生(特别是“学困生”)的承受能力,就容易引起学生对教师的反感甚至是“造反”。
师生在教学目标上的这些差异,必然要导致师生交往中的冲突。遇到这种情况,可运用榜样激励法,激起学生“别人行,我也行”的积极尝试成功的欲望,进而使他们产生模仿心理,通过努力达到目标,获得成功的喜悦。久而久之,这份喜悦就会变成一种自信、一股动力,推动着学生不断向更高的目标迈进并持续完善自我。实践证明,树立榜样、发挥榜样激励作用,可以增强师生沟通的实效。
“角色”一词指个体在特定的社会条件下,在群体中具有的地位和身份。教师在教育过程中应扮演好自己的角色。有经验的教师遇到调皮捣蛋的学生时,通常不会以“清洁工”的角色出现,将学生排除在自己的视野和关怀之外;而是扮演“开发者”的角色,不断挖掘并强化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对学生的不良行为多谅解、少指责,适当降低要求。教师也应扮演“合作者”的角色,通过师生交流、生生互动,给予学生更多的关爱和信任,思想上不歧视他们,感情上不厌恶他们,态度不粗暴,像医生对待病人一样,了解和分析他们存在问题的原因,对症下药,长善救失,使学生“亲其师,信其道”。
拓展:教师与学生沟通的艺术一、选择场景、适时而谈
一定的场景,可以使人能进行和谐的谈心、沟通,比如说可以走出户外,漫步在操场,河边,树林小道,呼吸着新鲜空气,边走边谈。这时候,教师可以心平气和,或鼓励或批评或激发,学生都能接受,无论是待进生,还是优等生和失足学生,他们都能坦诚相待,畅所欲言,效果会很好的。切忌在气头与学生谈心,因为在气头上,往往言词激烈,态度生硬,学生不易接受,结果往往是适得其反。
就我班的刘士海和薛建云两位同学,在班里是令我最头疼的。课堂上是经常捣乱课堂纪律,课下是经常惹是生非。在同学们的眼里,他们是祸害;在老师的眼里,他们是无可救药。为此,老师和同学们都劝我,对他们不要再花费太多的精力。说是这样说,可我没有放弃,而是不厌其烦的找他们谈心。与他们进行沟通,特别是针对出现的问题,趁热打铁地与他们心与心的交换。对不同的问题,我会选择不同的场景,别说,有很好的效果。
教师与学生沟通的艺术二、思路清晰、侃侃而谈
谈心就是为了解决问题,教师必须要明确所谈的内容,明确学生内心的喜怒哀乐,问题的所在。然后依据所谈内容做一番了解的工作,了解学生的性格,脾性,家庭情况,事情的起始缘由。这样谈起话来思路才能清晰,才能够做到有的放矢,胸有成竹,侃侃而谈。比如中等学生,他们认为自己是“比上不足,比下有余”,就缺乏拼搏精神,缺乏前进的动力。与他们谈心,首先要挖掘动力点,采取“触动式”谈心法,以“刚”克“刚”,促其猛醒。其次,看准火候,用富有哲理性的语言鼓励他们,使他们心悦诚服的接受教育。
教师与学生沟通的艺术三、态度坦诚、倾心而谈
与学生进行谈话、沟通,态度一定要坦诚,诚恳,谈学生感觉你是真挚的,这样才能打开学生的心界,学生也才会向你敞开心扉。尤其是待进生和失足的学生,他们往往都有一种自卑心理和自暴自弃的心理,与这些学生谈心,要发现他们的闪亮点,鼓励他们抬起头来走路,树立自信心。切忌反语讽刺,挖苦中伤。
如果教师在感情上先站在了学生的对立面上,势必会造成师生对立的局面,自然不可能取得良好的效果了。所以,只有相互信任,才能倾心而谈。
在我带的这界学生中,我就遇到过这样一次的尴尬。主要还是发生在薛建云的身上,(原因是在英语课上,他扰乱了课堂纪律,惹得老师生气)英语老师就让学生来叫我,当时,一听很是生气(因为他经常会整些这样的事情)。带着一股怨气,不管三七二十一,进去就是劈头盖脸的训斥了一顿。而后,询问原由,结果错不在薛建云。
经过这件事后,也明白了,遇事要冷静。不能义气用事,要从学生角度考虑问题,改变老眼光,要完全信任学生。
教师与学生沟通的艺术四、谈心方法、因人而异
谈心的方法多种多样,但是不是任何方法都可使用在同一学生身上。这时教师应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爱好,因人而异,采取不同的谈心方法。
(一)耐心询问法
这种方法适合性格比较内向,不善言谈的学生。因为这类学生害怕与人交流,把自己给束缚起来,这时教师应耐心地询问,但询问不是“讯问”,教师的语言要亲切,态度要和蔼,让学生解除顾虑。单独的谈心更能取得学生的信任,学生自然而然就会敞开心田,倾心而谈。而对学生所谈内容,教师这时应给予肯定并指明努力的方向,给学生以动力。
(二)对比参照法
对脾气倔强,常犯错误的学生宜采取这种方法。因为这部分学生容易产生自暴自弃的心理,教师就可采取“参照式”进行“横向”与“纵向”的对比,直接剖析问题的实质,深入浅出,进行指导和引导。使他们认识到自己的缺点和犯错误的原因及所犯错误的危害性,进而增强改过的信心。不过,谈心时,教师态度要严肃认真,鼓励与批评要适时,一定会取得良好的效果。
(三)争论辩答法
这种方法适合善于健谈的学生。为此教师应做好充分的准备,尽可能把学生所要“诡辩”的理由都理清,理顺,并做出反驳的思想准备。当然,争论辩答,并不是和学生“打嘴巴”官司,而是尽可能让学生多发表意见,让学生在争论中明白道理,最终达到的是以理服人。
总之,细致耐心的谈心是师生进行沟通的最好方法。所以,教师要认真研究,不断探索,把握与学生沟通的艺术与技巧,以便把工作做得更好。
(黄国英) 我们面对的是学生,虽然说已经是高中生,但仍然是一群喜怒哀乐溢于言表的学生,是看问题表面而又情绪化的学生。因此,师生之间的沟通很重要,沟通守过程中的方式和方法就尤为重要。因为我们都知道,如果老师不注意方式方法,没有沟通,学生很难明白老师的一片苦心,甚至会误会老师的好心,而产生逆反心理,把心中的小疙瘩,有种成大误会,影响师生的感情,甚至影响学生的一生,或许,他们会因为老师的一句话而放弃学业,因为老师而讨厌班级,因为老师而讨厌人生。那么,师生之间如何做到沟通呢?我认为:一、沟通从可以从微笑开始 微笑是信任。只要老师张嘴微笑,学生就会感到你的亲切,就会喜欢你,听你说的话,就会想和你交谈,就会渐渐的接受你的观点,抬头反思,去自省,进而去改正自己的错误。比如说我们班上有一位学生叫章金金,一天她上课迟到了,军容风纪又被逮了,听其他同学讲她自己在教室里说“今天惨了,要做100个蹲起了(一种惩罚方式)”,知道这件事后,我就把她叫到办公室,拍着她的肩,笑着跟她说,我说,“章金金,听说你今天早就想着要到我办公室来锻炼一下了?“她听了之后,想了一会儿,就笑开了,接下来这种惩罚也就很顺理成章了,也就少了很多强迫的意味。 还有,比如说上学期在落实学生操行考评时(我们班的加减分与其他班有很大的区别,分值很大),说道哪些要减分时,我是这么说的,我说,“如果哪位同学怕自己的分数太多,可以手插裤袋到值日老师面前晃一下,或者可以打个架等等。”学生听了我比较幽默的话之后都哈哈大笑,同时我的目的也达到了,他们也记住了这些规则。 所以,我觉得首先老师要对学生微笑,然后让每个学生都微笑。如果不是微笑着与学生沟通,很难有这样让人开心的结果。二、沟通应该从自我批评开始 老师批评学生难免有简单武断的时候,如果让学生受了委屈或者让学生一时想不开,而老师这时置之不理不及时沟通,就很容易给学生造成心理伤害,而产生怨气和抵触情绪。老师如果发现自己有误,就应该尽早找学生作自我批评,师生之间就会冰释前嫌,感情递增。 记得有一次,我找了班上三个违纪的学生到办公室训话,什么事已经不记得了,只知道当时很气,可能骂得也有点过火,后来有一位学生感到很委屈,说道:“黄老师,您怎么每次都只看到我的缺点呢?我也努力地在改变,最近,我扫地不是很认真吗?”听了这话,我的心一沉,确实,最近,教室外面的走廊每次都拖得很干净,我也知道我这次做得很不好,没有及时表扬。我知道了之后,我就马上说:“这次是老师做得不够好,没有及时表扬,但并不意味着老师没有看到你的进步,比如说……但是,你这次的事情你自己想想,对了没有?等等。”事后,她向我承认了错误,也破涕为笑了,从她的笑容中可以年出她是真心实意地原谅了我。 还有一次是在做课间操时,我发现我们班上的盛凯悦同学围着一块围巾,而且很显眼,我就走到她身边跟她讲,“做操时你怎么围着围巾呢?快拿下来。”可她听了之后却说,“又不是我一个人围着?”那我就请她看看到底还有谁围着,她扫了一圈发现没出没有,但碍于面子还是没动,我就走过去,亲手从她脖子上拿下了围巾。结果她反应很厉害,说我没有给她面子,在这么人的面前拿来了她的围巾,还很委屈地器了。说句实话,我当时确实没这么想,我觉得挺自然的,知道了之后,我就跟她讲,“盛凯悦,老师当时确实没注意到,方法也有点不对,只能对不起了,不过你认为现在搞成这样比当初有面子吗?﹍﹍”慢慢地,她平静下来,也知道自己太冲动,脾气太大。事情也就得到了比较圆满地解决。三、沟通可以从自我介绍开始 要想让学生真正的了解你,愿意亲近你,向你敞开心怀,除了平时你的一言一行留给学生印象外,还有一个重要的途径就是利用一切机会向学生介绍自己,推销自己。特别是班主任接手一个新班时,更应该如此。介绍自己时可以谈自己的教育教学的方法,可以谈自己的成功和失败,也可以谈自己的喜怒哀乐,谈自己的学生时代的故事,谈自身的行点……学生了解你,学生就会亲近你,就会欣赏老师的好,即使老师有不是的地方,也能谅解,也能找你沟通,也不会小误会积成大疙瘩。比如说,看到学生大手大脚地花钱,我就跟他们讲自己读高中时一星期多少零用钱,这些钱又要买什么等等,学生听了之后都有点惭愧,至少短时间他们能够收敛一些。四、沟通应该从爱学生开始 爱是互相的,没有爱就谈不上沟通。你对学生的关心是出于爱,学生是可以感觉到你的。如果你对学生充满了爱,那么无论你做什么,你做的一切都是为学生着想,你不可能做让学生伤心落泪的事,你不可能在伤害了学生之后而不去安慰他,不去让他破涕为笑,老师不是神,师生之间的磨合能让学生更加的相信你,依赖你。 只要老师与学生之间能以心换心,用真诚换真心,那么你的一切沟通行为都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比如说,我上一届有一个女生,经常生病,当时又没有校医室,只能到外面挂点滴。记得有一次太迟了,我就和我夫个人把她们接家里继续挂,记得那一夜到一点多才睡,然后,又安排他们睡在我家里。事后学生家长就这件事多次在电话中表示感谢。五、师生之间的沟通最重要的是尊重与理解 教育是一门艺术,因为人是最神秘的复杂的生物。面对一群有思想有感情的学生,如何赢得他们的信任与尊重,如何对他们实施德育教育呢?我认为,首先就要学会理解学生,尊重学生。 在传统的“师道尊严”理念的影响下,人们常常有这样的观点:学生就应该服从老师,被老师批评是理所当然的事。然而,这种观点在当今社会显然已不适用,学生,尤其是处于生长叛逆期的中学生,他们追求个性发展,个体意识明显加强,更追求人与人之间的一种平等交往。因此,我想,老师在与学生的交往过程中,尤其是当学生犯错误的时候,一定要有换位思考的意识,尊重学生,理解学生。 理解就是理解学生的思想实际、心理实际和生活实际。在开展班级德育工作,学生德育素质的提高,必须遵守一切从实际出发这一分析、处理问题的原则。尊重就是充分尊重学生意见和要求、尊重学生的人格、平等待人,中学生的人格尤为重要。 由于受遗传因素、家庭条件、社会环境等方面的影响,学生中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在平时的学校生活中,老师就应注意观察学生的个体差异,应对每个学生都有全面的细致和了解。而要了解学生光靠观察还远远不够,要利用各种机会和学生沟通,沟通多了,就能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和行动表现,及时解决他们的思想困惑,纠正其不良行为。而事实证明,要想让学生接受老师的观点,批评说教的效果远不及上和学生谈话的效果明显。老师应首先把自己摆在和学生平等的位置上,从关爱的心态出发,动之以情,晓之以里,用人格力量去感化他们,要让学生真正的从心底感受到老师对他们的关心和爱护。 我们班上有个学叫吕玲玲,她是一个性格开朗,个性要强的人,但一天晚自习,发现她呆呆地坐在位子上,红着眼睛,我就把她叫了出来,坐在了草坪上,问她发生了什么事,结果她递给了我一封信,是她初中的同学,正确一点说是男朋友寄给她的,她不知道怎么处理,因为她男朋友比较特殊,现在正在坐牢,马上要出狱了,叫她一定要等他,也一定会来看她,知道了这一情况之后,我就进一步了解了一些情况,知道她在男孩子的父母眼里是他们的准媳妇,她也已经叫了爸爸妈妈。大致知道了之后,我就跟她讲,“你有这种困惑,老师表示理解,也愿意帮忙,但老师首先想知道现在你自己是怎么想的,你的态度怎样?”听取了她的意见之后,我就站在她的立场,我的立场,她父母的立场,那个男孩子的立场同她交换了意见,也分析了结果,直到她的心结慢慢打开。在后来的很长一段时间里我继续和她交流思想,从最近她给我看的这封来信中可以看出,她已经能正确面对这份感情了。在日记中她这么写到:“黄老师,谢谢您,因为您的理解,您的帮助,使我慢慢地走出了迷茫﹍﹍” 尊重学生,宽容学生,并不是放任自流,对学生的不良行为有时还要作恰如其分的批评。作一个班主任、一个老师即使学生犯了错误,对学生进行批评教育时,也应尊重学生的人格谆谆教导学生才能取得教育的效应。一味的训斥,只能促成学生逆反心理的产生,更不能用挖苦、讽刺伤学生的心。批评学生要慎用批评用语,要讲究语言艺术,要处处顾及学生的自尊,使学生产生亲切感、信任感,愿意与你作心灵的交流,这样才能使学生从思想深处认识错误,切实有效地发挥批评的作用。 尊重学生,理解学生就会使师生关系愉快。老师要从爱心出发,爱心出发即是进行教育的前提,班主任要关心学生爱护班级的每一个学生,使学生感受到老师的教育,是真心的爱护,是真心希望学生个个都能健康成长,真心希望学生个个都能成材。老师有爱心,能够尊重学生,理解学生,学生才能更加尊敬,爱戴老师,师生的感情才能更加融洽,充分发挥情感教育作用。 比如说班上有一个学生叫杨伟英,平时懒懒散散地,有一次,她上课看小说,作业不交,上课故意迟到,军容风纪又被抓,一天里面就有这么多违纪,当时我真是气坏了,我就找了她谈话,结果她反而认为我针对她,给她乱扣帽子,我就问她,我说,“杨伟英,你觉得黄老师对你怎样?你是不是有错在先?”听了我一连串的发问之后,她低下了头。因为我先尊重了她,给了面子,即使师生矛盾再怎么激烈,最后胜利也能掌握在我们的手上。那么,如何才能真正地尊重学生? 第一,老师要平等友好地对待学生。校园里,师生之间没有人格的尊卑、贵贱之分。教师应平等对待学生,不能以高高在上态度、家长式的作风对学生发号施令。例如一个学生有缺点或出现过失时,老师对其进行帮助、教育以至严肃的批评,都是必要的,但必须抱着与人为善的态度,才能为学生所接受。反之,如果教师对学生进行挖苦讽刺,则只能引起学生的反感。久而久之,师生间就会出现一道鸿沟。 第二,教师要由衷地信任学生。信任学生是一种特殊的尊重,对学生有着特殊的教育功能。无端猜测是对学生不尊重的表现。事实上,老师把学生当什么样的人看待,就等于暗示他应该成为什么样的人。学生往往从教师的信任和期待中体验到人的尊严,激励自己不断进取。因此,信任是催人向上力量,是教育学生的一种特殊手段。同样,信任学生也是培养学生自尊心的一个原则。 在传统的教育观逐步被打破的今天,特别是在现今社会,随着科学的巨大进步,知识的迅速增长,新学科、新技术的不断出现,“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的情况更为明显。因此,尊重学生,理解学生,显得尤为重要。 卡耐基曾经说过,一个人的成功,只有15%归结于他的专业知识,还有85%归于他从中如何表达思想,领导他人及唤起他人激情的能力。也有人曾说过,成功始于合作,合作始信任,信任始于理解,理解始于沟通,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师生之间如何沟通,让师生关系更加和谐。
我国新型师生关系如下
(一)尊师爱生
现代教育中的“尊师爱生”不是封建等级关系、政治连带关系、伦理依附关系,而是师生交往与沟通的情感基础、道德基础,其目的主要是相互配合与合作,顺利开展教育活动。
尊师就是尊重教师,尊重教师的劳动和教师的人格与尊严,对教师要有礼貌,了解和认识教师工作的意义,理解教师的意愿和心情,主动支持和协助教师工作,虚心接受教师的指导;爱生就是爱护学生,它是教师热爱教育事业的重要体现,是教师对学生进行教育的感情基础,是教师的基本道德要求,也是培养学生热爱他人、热爱集体的道德情感基础。
尊师与爱生是相互促进的两个方面:教师通过对学生的尊重和关爱换取学生发自内心的尊敬和信赖,而学生对教师的尊敬和信赖,又可激发教师更加努力地工作,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心理气氛和学习条件。
(二)民主平等
民主平等不仅是现代社会民主化趋势的需要,也是教学生活的人文性的直接要求和现代人格的具体体现。它要求教师理解学生,发挥非权力性影响,并一视同仁地与所有学生交往,善于倾听不同意见,同时也要求学生正确表达自己的思想和行为,学会合作和共同学习。
(三)教学相长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教促进学生的学,学生的学促进教师的教,教与学是相互促进的。“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教学相长包括三层含义:一是教师的教可以促进学生的学;二是教师可以向学生学习;三是学生可以超越教师。
(四)心理相容
心理相容指的是教师与学生之间在心理上协调一致,在教学实施过程中表现为师生关系密切、情感融洽、平等合作。在教学过程中,师生的心理情感总是伴随着认识、态度、情绪、言行等的相互体验而形成亲密或排斥的心理状态,而不同的情绪反应对学生课堂上参与的积极性和学习效率起着重大的影响。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学生对所学的各门课程是有不同情感的,它影响着注意力和时间的分配,带来了各门课程学习的不平衡。这些都可以从师生心理关系等因素上找到原因。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