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清照前期和后期词的特点

李清照前期和后期词的特点,第1张

李清照的词可以南渡为界,分为前后两期。前期词主要描写伤春怨别和闺阁生活的题材,表现了女词人多情善感的个性。后期的词则充满了“物是人非事事休”的浓重伤情调,从而表达了她对故国、旧事的深情眷恋。

1、感情表达的变化

李清照前后期词都具有感情强烈奔放的特点,如前期词《点绛唇》。

后期词感情则更加奔放,写出了作者愁浓似海,不可估测,却又没有正面写愁,而用有形的舟载不动无形的愁来反衬愁的无穷无尽。

2、语言风格的变化

李清照前期词语言清新自然,欢快美满,偶尔有闲愁点缀。如小词《如梦令》。

而后期词基调则以悲凉凄苦为主,其中愁苦与前期相比强烈沉重了许多,如《声声慢》。

3、心境的变化

由于心境的极大变化,李清照词在前后期所选取的题材是有许多不同的。前期词中多以少女闲游、**闲愁等作为题材,前引的《如梦令》、《一剪梅》、《点绛唇》等都是如此的。

而后期词作题材明显有了变化,多是寄托自己苦闷的事物,大多有物是人非事事休的惆怅,例如她的名作《渔家傲》。

一般说来,李清照早期的作品特色在于芳馨俊逸,表现出了妇女敏锐纤细的感觉,而且在表达方面往往用白描之笔,真切而且自然。至于其晚期的作品,则可以分为两种成就:一种仍保有前期的妇女的敏锐纤细的感觉,只不过在意境上较早期作品显得沉郁悲凉了,如《南歌子》的“天上星河转”一首可以为代表;又一种则突破了妇女的情意和感觉的限制,而在意境上达到了非常健举超逸的境界,如《渔家傲》。

表现了作者孤独寂寞的忧郁情绪和动荡不安的心境,全词一字一泪,风格深沉凝重,哀婉凄苦,极富艺术感染力。

《声声慢·寻寻觅觅》是宋代女词人李清照的作品。作品通过描写残秋所见、所闻、所感,抒发自己因国破家亡、天涯沦落而产生的孤寂落寞、悲凉愁苦的心绪,具有浓厚的时代色彩。

此词在结构上打破了上下片的局限,一气贯注,着意渲染愁情,如泣如诉,感人至深。开头连下十四个叠字,形象地抒写了作者的心情;下文“点点滴滴”又前后照应。

扩展资料:

此词是李清照后期的作品,作于南渡以后,具体写作时间待考,多数学者认为是作者晚年时期的作品,也有人认为是作者中年时期所作。

公元1127年(宋钦宗靖康二年)夏五月,徽宗、钦宗二帝被俘,北宋亡。李清照夫婿赵明诚于是年三月,奔母丧南下金陵。秋八月,李清照南下,载书十五车,前来会合。明诚家在青州,有书册十余屋,因兵变被焚,家破国亡,不幸至此。

公元1129年(宋高宗建炎三年)八月,赵明诚因病去世,时清照四十六岁。金兵入侵浙东、浙西,清照把丈夫安葬以后,追随流亡中的朝廷由建康(今南京市)到浙东,饱尝颠沛流离之苦。

要说起李清照的词,那可是超过了她的诗,她在词上可谓天赋异禀,文学作品在古代文学史上是占有一席之地的。早年由于家境富足,创作的作品自然免不了一些少女情怀和对丈夫的思念之情,可是,中年丧夫,又没有子女,改嫁后婚姻仍然不顺,又离异,这是一个女人最大的悲哀,以至于李清照晚年的作品多了些许凄凉。

作为一个女人来说,她的事业是成功的。家庭却是不幸的,晚年生活孤独,虽有一腔报国热情可是才华无处施展,满腔抱负无处释放。她和第一任丈夫赵明诚可以说是有共同语言的,可谓郎才女貌,她们共同创作了许多诗词歌赋,就因为这样,她也无法走出中年丧夫的悲痛和思念,别人也不好走进她的灵魂深处。晚年生活看似孤独落魄,可是李清照自己并没有觉得,至少她的精神生活是富足的。

李清照作品风格

李清照是历史上少有的女公卿,被称为易安居士。无论是事业还是爱情都有着极高的追求。她看到别人看不到的事,思考别人思考不到的东西,就承担了更多的责任。一个有着现代女性人格的封建社会女子,她超越了所在的时空,所以注定被人误解,背负着沉重的国仇家恨,人生的磨难让她的理想国越走越远。

李清照古画像

李清照作品中体现的爱国,对时局的评判,追求男女平等。她开创了中国女性作家爱国主义的先河,她让我们看到了中国女性除了感情生活的另外一面。宋朝的朱彧说她是当朝妇女之首。现代文学家胡适评价李清照最妙的地方是用白描的手法写词,所以他能影响很多人。因此后世也应该推行白话文。北宋时期的文坛主要以小令为主,李清照之后便开启了慢词。她不会随波逐流的用当时的文字风格,而是自创了一番体系。李清照擅长用比喻的手法以写物明志。喜欢用人们熟知的一些典故,用通俗的语言让人们理解文意。李清照擅于用语言表现音乐的优美,词本身就是歌词的一种,她能从口语中提炼出生动的文学语言,这才最显示个人功力。用文字和音律把控情感,李清照站在女性的角度,用抒情的手法展现少女的天真和**、寡妇的不同状态,离别相思各有风格。继承了婉约派的写作手法又有了自己的创新。

 李清照的后期作品

 李清照是宋代著名的女词人,素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称。李清照擅长写词,《如梦令》、《醉花阴》等都是李清照词曲代表作品。李清照的词分为两个时期,分别是前期和后期。李清照前期的词曲风格明快,吟唱出自己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

 李清照后期的词风压抑沉闷,抒发了自己离乡愁绪之苦。

 李清照后期的作品有《声声慢寻寻觅觅》、《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临江仙庭院深深几许》等。李清照是婉约派的代表人,她的词风多变,通过对景色和人物的描写和刻画,引发世人的深思。《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是李清照后期的词曲经典作品,全词内容为:“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词人在上阕通过描写“薄雾”、“愁云”、“瑞脑”、等意象突出了季节环境。秋天到了,词人感觉到窗外一片压抑愁闷的景象,生活在这样萧瑟沉闷的天气中,词人的心情也逐渐愁苦和抑郁。随后,词人写到了重阳佳节,借此节日来反衬出自己孤身一人的寂寥感。中秋佳节本该是家人赏菊喝酒团聚的日子,但今年的重阳佳节,只剩下词人孓然一人,心中不免有些孤苦和凄凉。下阕中,词人借上阕意象,抒发了自己思念丈夫思念亲人的心情。

 李清照的词风

 诗有诗的特点,词有词的风格,而李清照的词又有另一番独具一格的风格!她的《论词》里提出了“别是一家”的独特风格,她自己也是婉约派的一名代表,她的词全局上是以委婉、文雅和清风而著名。李清照的人生是坎坷的,但是她的词风却开创了词史上的新纪元。

 李清照出身于官宦之家,从小生活就比较的富裕,而且见识也比较广泛,虽然那个时候是北宋的末期,整个社会都处于黑暗之中,可就是那个时候李清照开始了“别是一家”诗词的开端。前期的李清照的词风是以自然、脱俗为美,因为当时并没有受到任何的打击,当时她还针对性的对苏轼等人的诗词做出了评论。在这一段时间内,她的词属于轻松类型的,并没有过多的心理负担和压抑情感。

 再后来李清照的公公因为政治的原因,给赵家带来了沉重的打击,那个时候的李清照的心里是孤独的,她心里对这个黑暗的时代充满了愤恨,所以写出来的词风都特别的具有讽刺性的意义。

 当国家遭受到外敌入侵的时候,李清照的家里也遭受到了家破人亡的灭顶之灾,从此她就在流离的生活中度过,她此时的词开始透发着对时代的不满,含有一种凄凉的意味和一种无可奈何的氛围。后来她的丈夫在途中病死,这更是对她的一种打击,让她产生了绝望之情,从此她的词风开始转变为忧愁、思念和凄凉。

 从而得出李清照的词风是根据她本人的人生挫折而改变的。无论怎么样,她始终是一位值得人们尊敬的女词人。

 李清照和秦桧的关系

 史载,南宋时期的一代奸相秦桧没有后代,他的儿子秦熺并不是他的亲生儿子,而是秦桧的夫人王氏保养的。秦桧有个私生子,叫林一飞,他本来想把这个儿子认祖归宗,但碍于他夫人的权威,却始终不敢如愿。但是,秦桧可是诛杀岳飞的枭雄,怎么会如此害怕他的老婆王氏呢?那个王氏又是何许人也?

 王氏,在史书上没有留下姓名。但她是北宋时期著名宰相王珪的孙女,早年就嫁给秦桧。秦桧出生于1090年,李清照出生于1084年,比秦桧大四岁,所以,王珪的女儿王氏应该比李清照小六年以上。而巧合的是,王氏的父亲王仲山,还生了另外一个女儿,也是他的第一个女儿,俗话说就是长女,嫁给了李格非。李格非和王仲山的女儿,也就是李格非的王氏,生了一个女儿,便是李清照。关系看上去很复杂,但是总结成一句,李清照基本上就是秦桧的老婆王氏的表姐妹,也就是秦桧的表姐妹。按照年龄推论,一般情况下,李清照是秦桧的表姐没有错。

 之后李清照改嫁张汝州,但是张汝州并不像她的前夫赵明诚一样,他动不动就对李清照拳脚相加。李清照觉得很委屈,她向朝廷上告,张汝州的官职是靠行贿得来的。但是张汝州既然是个官,关系网自然不一般。李清照必须面对的是张汝州的那一大批在朝在野当官的朋友。他在这样的情况下,也只能找官员亲戚帮忙。但是她却一直没有找到秦桧和她的表姐王氏,她找的亲戚是兵部侍郎諅崇礼。所以由此可见,秦桧虽然和李清照沾亲带故,但是他们的关系并不是很亲近。

 作者简介

 李清照(1084~约1156年),宋代(两宋之交)女词人,号易安居士,济南章丘(今属山东济南)人。生于宋神宗元丰七年(1084),约卒于宋高宗绍兴二十六年(1156)。她出生于书香门第。早期生活优裕。其父李格非藏书甚富,她小时候就在良好的家庭环境中打下文学基础。出嫁后,与丈夫赵明诚共同致力于金石书画的搜集整理,共同从事学术研究。志趣相投,生活美满。金兵入据中原后,流落南方,赵明诚病死,李清照境遇孤苦。一生经历了表面繁华、危机四伏的北宋末年和动乱不已、偏安江左的南宋初年。

 李清照是中国古代罕见的才女,她擅长书、画,通晓金石,而尤精诗词。她的词作独步一时,流传千古,被誉为“词家一大宗”。她的词分前期和后期。前期多写其悠闲生活,多描写爱情生活、自然景物,韵调优美。如《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等。后期多慨叹身世,怀乡忆旧,情调悲伤。如《声声慢·寻寻觅觅》。她的。人格像她的作品一样令人崇敬。她既有巾帼之淑贤,更兼须眉之刚毅;既有常人愤世之感慨,又具崇高的爱国情怀。

 主要作品

 词

 《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小重山·春到长门草青青》、《忆秦娥·临高阁》、《多丽·小楼寒》、《好事近·风定落花深》、《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声声慢·寻寻觅觅》、《念奴娇·萧条庭院》、《转调满庭芳·芳草池塘》、《清平乐·年年雪里》、《菩萨蛮·风柔日薄春犹早》、《减字木兰花·浪淘沙帘外五更风》、《点绛唇·寂寞深闺》、《点绛唇·蹴罢秋千》、《浣溪沙·莫许杯深琥珀浓》、《浣溪沙·小院闲窗春己深》、《浣溪沙·淡荡春光寒食天》、《浣溪沙·髻子伤春慵更梳》、《浣溪沙·绣幕芙蓉一笑开》、《菩萨蛮·归鸿声断残云碧》、《添字丑奴儿·窗前谁种芭蕉树》、《摊破浣溪沙·揉破黄金万点轻》、《摊破浣溪沙·病起萧萧两鬓华》、《武陵春·风住尘香花已尽》、《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南歌子·天上星河转》、《怨王孙·湖上风来波浩渺》、《鹧鸪天·寒日萧萧上琐窗》、《鹧鸪天·暗淡轻黄体性柔》、《玉楼春·红酥肯放琼苞碎》、《临江仙·庭院深深深几许》、《临江仙·梅》、《蝶恋花·暖雨晴风初破冻》、《蝶恋花·泪湿罗衣脂粉满》、《蝶恋花·上巳召亲族》、《渔家傲·天接云涛连晓雾》、《渔家傲·雪里已知春信至》、《减字木兰花·卖花担上》、《瑞鹧鸪·双银杏》、《长寿乐·南昌生日》、《行香子·天与秋光》、《行香子·草际鸣蛩》、《孤雁儿·藤床纸帐朝眠起》、《殢人娇·後亭梅花开有感》、《满庭芳·小阁藏春》、《庆清朝·慢禁幄低张》

 诗

 《浯溪中兴碑诗》、《皇帝阁春帖子》、《钓台》、《上枢密韩肖胄诗》

 文

 《金石录序》、《词论》、《打马图序》、《投翰林学士綦崇礼启》

 世人评价

 李清照作为中国古代文学史上少有的女作家,其作品中所体现的爱国思想,具有积极的社会意义。 历史的角度李清照的爱国思想,代表了中国古代广大妇女追求男女平等、关心国事、热爱祖国的一个侧面,让后人从中看到了中国古代女性情感世界的另一面。而且,她还在众多爱国作家中为女性争得了一席之地。不仅如此,李清照还开创了女作家爱国主义创作的先河,为后世留下了一个女性爱国的光辉典范,特别是现代女性文学的创作产生了重大影响。 现实的角度认识李清照的爱国思想,能感受到女性在国家统一、民族团结以及社会进步等方面的巨大作用。这对于在弘扬爱国主义,高举爱国大旗,促进民族团结、国家统一和振兴中华时充分发挥妇女的社会作用,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李清照,号易安居士,出生于泉城济南。她经历过北宋时期的繁华,也经历过南宋时的颠沛流离。她的诗词,前后期有很大区别。

李清照认为,词“别是一家”。她的诗词风格婉约,语言清新柔美,被称为婉约派词宗。男中李后主,女中李易安,都是婉约派杰出的代表。李清照被称为千古第一才女,名不虚传。

李清照中年以后的作品,惆怅、哀伤,既有对故乡的思念,也有对故去丈夫的怀念。这和她年轻时期轻松活泼的风格有很大差异。如果说言为心声,那么,李清照的诗词,便是她坎坷人生历程的真实写照。

1127年,44岁的李清照经历了人生的重大变故。当时,金人南下,宋徽宗被俘,北宋朝廷不复存在。康王赵构即位后,建立南宋。李清照和丈夫赵明诚收藏了大量珍贵文物,在打算南下时,不得已舍弃一些体积大的,比较重的藏品,经历一番忍痛割爱的舍弃后,还剩余十五车之多。

南下途中,李清照万分感慨。因为丈夫赵明诚的临阵脱逃,李清照怀念项羽的凛然悲壮,于是写了一首绝句,词风颇有豪迈之气。人活着,要成为像萧何、韩信那样的杰出人物,哪怕死去了,也要成为鬼中的英雄。这句诗的灵感,来自于屈原。屈原曾说,身既死兮神以灵,子魂魄兮为鬼雄。

夏日绝句   李清照 〔宋代〕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人们为什么思念项羽?因为他宁肯在吴江自刎,也不想苟且偷生。这首绝句,写出了李清照内心的不屈服以及强烈的爱国心。

1129年8月,赵明诚去世,中年丧夫,是人生最大的悲痛。李清照强忍悲伤,为了保护那些珍贵文物,她一个人坚强地面对未来的风风雨雨。李清照在南方写的很多诗词,情真意切,感人肺腑。

武陵春·春晚    李清照 〔宋代〕

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写这首词的时候,李清照已是52岁的老人。家破人亡的伤口还未愈合,一路风雨跟随她多年的金石文物,珍贵书籍,散失殆尽。回想起昔日在青州故乡与丈夫一起度过的温馨岁月,李清照万分悲痛。凄凉的处境,让她变得沉默,心情也前所未有的沉重。

而她深沉的感情,在词开头便完全展现在读者面前: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晚春的庭院,一阵风雨之后,落花满地,连尘土都沾满花的清香。李清照没有明写心情郁闷,而是通过对暮春景色的描写,让我们感同身受。

上片的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下片的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有一种一泻千里的酣畅淋漓之感。那种刻骨之伤,难言的哀愁,包含在字里行间。诗词是什么?是诗人的泪。每一个字,都有一段心酸的往事。

李清照用声声慢这个词牌填的一首词,则把亡国之恨、丧夫之痛,生活之孤苦,离乡之艰难,写得淋漓尽致。正如她在词中所写: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这不正是她真实的心境吗?一系列叠词的运用,是李清照的独创,也是她的词风独特之处。

李清照孤独地生活在这个世界上,春天的时候,无心欣赏美景。秋风萧瑟中,内心难免更加悲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空中飞过的大雁,可是以前的旧相识,如今相视无语,物是人非。

院中的菊花,昨日还是繁花满枝,一夜风雨后,一片狼藉。梧桐的落叶铺满地面,雨点打在落叶上,更像滴在心头。

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读到此处,还有谁不会动容?读者深深同情这位才女的坎坷命运。

难能可贵的是,中年以后的李清照虽然坎坷艰难,但是她从未消极厌世,而是以顽强的意志独自生活。她后期的作品除了感怀身世,更多的是对国家的关注。

1133年,50岁的李清照在诗中写道:欲将血泪寄山河,去洒东山一抔土。故国和故乡,一直是每一位爱国诗人内心深处的伤痛,李清照也是如此。她渴望收复失地,渴望朝廷出兵,希望有生之年回到故乡的小院,颐养天年。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晚年的李清照,词风渐渐豪迈。她在一首绝句中写道:千古风流八咏楼,江山留与后人愁。水通南国三千里,气压江城十四州。这首诗,气势磅礴,堪称千古绝唱。

李清照在艰苦的环境中坚持写作,立志完成丈夫的遗作《金石录》。1143年,60岁的李清照终于完成了《金石录》的校勘和整理的繁琐工作,为后人留下一部经典著作。

晚年的李清照,在一首清平乐中写道:今年海角天涯,萧萧两鬓生华。漂泊半生的她,早已两鬓白发,离家千里,归期漫漫。回首往事,小时候的她喜欢在雪中折梅花。年年雪里,常插梅花醉,是多么美好的回忆啊!失去亲人后的她,依然每年折梅花,插在花瓶里,却再也没有当初的心情。挼尽梅花无好意,赢得满衣清泪。无声滑落的眼泪,是内心情感的真实表达。

看取晚来风势,故应难看梅花。这句诗,则是李清照情感的升华,她没有因为身世凄惨而消沉,而是牢记国家之难,忧国的情怀跃然纸上。国家处于艰难的境地,哪里还有心情欣赏梅花呢?

因此,李清照中年以后的诗词风格既有感伤,又有豪迈。家国情怀融合在一起,在很多词中都有体现。

尽管李清照是婉约派词人,但绝不是所有作品皆是多愁善感。生当做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何等豪迈!她的感情生活也是丰富多彩的,与丈夫赵明成感情很好,诗词唱和,伉俪情深。丈夫去世后,她敢于冲破封建婚姻对妇女的枷锁,嫁了。但她一旦发现所嫁之人是个伪君子,就毫不犹豫地与之离婚。想想吧,李清照在当时封建礼教盛行的时代,是何等地惊世骇俗!

  李清照 (1084-1155) 号易安居士,南宋杰出女文学家,章丘明水(今属济南)人。以词著名,兼工诗文,并著有词论,在中国文学史上享有崇高声誉

  李清照她出生于一个爱好文学艺术的士大夫家庭,与太学生赵明诚结婚后一同研究金石书画,过着幸福美好的生活。靖康之变后,她与赵明诚避乱江南,丧失了珍藏的大部分文物。后来赵明诚病死,她独自漂流在杭州、越州、金华一带,在凄苦孤寂中度过了晚年。她是一位在诗、词、文、赋都有成就的作家,但最擅长、最有名的是词。她早年曾做《词论》,主张「词,别是一家」。注重词体协音律、重铺叙、有情致的特点,并批评了从柳永、苏轼到秦观、黄庭坚等词家的不足。

  最有才华的女人,生于名宦之家,幼时过目不忘,出语惊人,博览群书。齐鲁壮丽的山川涵育了清照的创作灵性,少女时代即名噪一时,崭露峥嵘。

  婚后,清照与丈夫情投意合,如胶似漆,"夫如擅朋友之胜"。然而好景不长,朝中新旧党争愈演愈烈,一对鸳鸯被活活拆散,赵李隔河相望,饱尝相思之苦。

  后来金人铁蹄南下,南宋王朝腐败无能,自毁长城。赵明诚空怀满腔热血,可惜出师未捷身先死。目睹国破家亡,清照"虽处忧患穷困而志不屈",在"寻寻觅觅、冷冷清清"的晚年,她殚精竭虑,编撰《金石录》,完成丈夫未竟之功。

  清照文词绝妙,鬼斧神工,前无古人,后无来者,被尊为婉约宗主,是中华精神文明史上的一座丰碑。

  李清照的词可以南渡为界,分为前后两期。前期词主要描写伤春怨别和闺阁生活的题材,表现了女词人多情善感的个性。如《如梦令》描写惜春怜花的感情:

  昨夜雨疏风骤 浓睡不消残酒

  试问卷帘人 却道海棠依旧 知否 知否 应是绿肥红瘦

  另一首:《如梦令》

  常记溪亭日暮 沈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

  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 争渡 惊起一滩欧鹭

  她因赵明诚外出而作的相思怨别词,更是情意深挚,别具一格。如《醉花阴》描写女词人在「佳节又重阳」时,倍感孤寂,于是以黄花自喻说:

  薄雾浓云愁永昼 瑞脑销金兽 佳节又重阳 玉枕纱厨 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后 有暗香盈袖 莫道不销魂 帘卷西风 人比黄花瘦

  构思新颖,意趣高雅,不是一般男性作家代言体怨词所能相比的。又如《一剪梅》下片抒发词人盼望丈夫来信的心情:

  花自飘零水自流 一种相思 两处闲愁

  此情无计可消除 才下眉头 却上心头

  她的后期词则充满了「物是人非事事休」的浓重伤情调,从而表达了她对故国、旧事的深情眷恋。如《声声慢》上片表现词人「寻寻觅觅」,又无所寄托的失落感,以及在「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的环境中独自伤心的神态。下片触景生情、悲秋自怜:「满地黄花堆积 憔悴损 如今有谁堪摘 守着窗儿 独自怎生得黑 梧桐更兼细雨 到黄昏点点滴滴 这次第 怎一个愁字了得」全词语言明白、节奏急促,情调凄婉。另一首有名的《永遇乐》由「元宵佳节」引起感伤,追怀往日的「中州盛日」。下片写到:

  中州盛日 闺门多暇 记得偏重三五 铺翠冠儿

  捻金雪柳 簇带争济楚 如今憔悴 风鬟霜鬓

  怕见夜间出去 不如向 帘儿底下 听人笑语

  全词流露出对国家变故、昔乐今哀的深切悲痛之情,后来宋末词人刘晨翁读此词,不禁「为之唳下」。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4040937.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8-20
下一篇2023-08-20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