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定义也不失为一种教学过程和方法】下定义

【下定义也不失为一种教学过程和方法】下定义,第1张

   新课程要求从“知识与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设计教学目标,其实,“知识与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才是真正的教学目标,“过程和方法”只不过是落实“知识与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这个教学目标的具体措施,即课堂流程和手段,但备课时教学目标和达标措施都必须考虑到。

  下定义作为一种揭示概念内涵的逻辑方法,用于语文教学,既可以让学生学会下定义(2003年高考就要求给“遗传”下定义),进而理解课文,又可以检测和培养学生的分析概括能力、信息筛选能力、思维转换能力、概念辨析能力、语段压缩能力及文字表达能力。对落实“知识与能力”目标,它不失为一种好的教学过程和方法。

  实施下定义这个过程和方法,首先要教会学生下定义的方法。下定义的方法是:被定义概念=种差+属概念。下定义时先把被定义概念置于高一级的属概念之下,然后用种差揭示出这一种概念区别于别的种概念的本质不同之处。比如:生产关系是指人们在生产过程中所发生的社会关系。这里“生产关系”就是被定义概念,“社会关系”是“属概念”,“人们在生产过程中所发生的”这一性质,就是区别生产关系和一切其他社会关系的“种差”。

  然后指导学生通过下定义来理解课文。比如《拿来主义》一文,牵扯到“闭关主义”、“送去主义”、“送来主义”、“拿来主义”几个概念,不理解“闭关主义”、“送去主义”、“送来主义”,就不能理解为什么要实行“拿来主义”,不理解“拿来主义”就不能理解文章的主旨。我在教学本文时就是通过指导学生仿照注释②“闭关主义”的定义给“送去主义”、“送来主义”、“拿来主义”下定义来准确理解这几个概念,进而理解全文的。要给“送去主义”下定义,学生就要从第一段“别的且不说罢,单是学艺上的东西,近来就先送一批古董到巴黎去展览,但终‘不知后事如何’;还有几位‘大师’们捧着几张古画和新画,在欧洲各国一路的挂过去,叫作‘发扬国光’。听说不远还要送梅兰芳博士到苏联去,以催进‘象征主义’,此后是顺便到欧洲传道”这些具体叙述中分析归纳出送古董、送古画新画、送人这三件事,然后抽象概括出这些行为都是一种投降卖国的做法,最后再整合文字确定“送去主义”指国民党反动政府媚外求荣的投降卖国做法。给“送来主义”下定义时,学生就要从课文第六段“但我们被‘送来’的东西吓怕了。先有英国的,后有法国的香粉,美国的**,日本的印着‘完全国货’的各种小东西。于是连清醒的青年们,也对于洋货发生了恐怖”这些具体叙述中对应地抽象概括出这是指帝国主义对中国经济(英国的,法国的香粉,日本的印着“完全国货”的各种小东西)、军事(英国的,德国的废枪炮)和文化思想(美国的**)的侵略。然后用文字表述为:“送来主义”指帝国主义对中国经济、军事、文化、思想的侵略。给“拿来主义”下定义时,学生就要从课文第九和第十自然段的论述中筛选出“占有、挑选”和“或使用,或存放,或毁灭”的信息,然后整合为“拿来主义”指对中外文化占有、挑选,区别对待,批判继承借鉴的做法。在此基础上,区别出几个概念的本质不同及其危害。闭关主义:排外―误国;送去主义:媚外―卖国;送来主义:侵略―亡国;拿来主义:自强―强国。通过下定义,既让学生准确理解了几个概念的内涵,读懂了课文,又训练了他们分析归纳、抽象概括、筛选信息、整合文字的能力。

  《这个世界的音乐》是译介作品,因为语言和思维习惯的不同,学生对本文介绍的动物的音乐很难理解。为了让学生准确理解“这个世界的音乐”的内涵,我设计了主问题:“这个世界的音乐指什么?”即主任务:给“音乐”下定义。我指导学生首先根据课文第一、二自然段的说明,将声音分为“缺乏句法和意义的”(或者“偶然的或无关紧要的,很难从中选择出有意义的信号”)和“有句法和意义的”两种,然后阅读三至十四自然段,并思考把课文中写到的动物发出的声音据此分别归类,然后筛选概括出“缺乏句法和意义的”声音在形式和内容上的共同点分别是“有节奏的、有规律的、有旋律的、重复出现的”和“企图赋予这种特别的声音以某种具体的意义是有风险的”,最后再进一步压缩整合文字,给“音乐”下定义为:指动物发出的有节奏、有规律、重复出现而又不具有某种具体意义的声音。

  下定义也适用于文章局部段落的教学。《神奇的极光》一文在讲到极光的来龙去脉时写道:“地磁场分布在地球周围,被太阳风包裹着,形成一个棒槌状的腔体,它的科学名称叫做磁层。为了更形象化,我们打这样一个比方。可以把磁层看成一个巨大无比的电视机显像管,它将进入高空大气的太阳风粒子流汇聚成束,聚焦到地磁极区,极区大气就是显像管的荧光屏,极光则是电视屏幕上移动的图像。但是,这里的电视屏幕却不是18英寸或24英寸,而是直径为4000公里的极区高空大气。通常,地面上的观众,在某个地方只能见到画面的1/50。在电视显像管中,电子束击中电视屏幕,因为屏上涂有发光物质,会发射出光,显示成图像。同样,来自空间的电子束,打入极区高空大气层时,会激发大气中的分子和原子,导致发光,人们便见到了极光的图像显示。”这段文字牵扯到好多地理概念,尽管用了比喻,学生理解起来仍然有困难,谈到极光的成因时仍然不得要领。于是我要求学生根据本段文字给极光下定义,学生反复阅读,从文段中筛选压缩出“磁层”、“将进入高空大气的太阳风粒子流汇聚成束,聚焦到地磁极区”、“打入极区高空大气层时,会激发大气中的分子和原子,导致发光”几个关键信息,然后整合表述为:极光是地球磁层将进入高空大气的太阳风粒子流汇聚成束,聚焦到地磁极区后打入极区高空大气层时激发大气中的分子和原子从而导致的一种发光现象。这个概念将形成极光必不可少的三个条件大气、磁场和太阳风都概括进去了。通过下定义,既让学生理解了极光形成的原理,又培养了学生筛选信息、压缩语段的能力。

  可见,不管是进行全文整体教学还是文章局部教学,只要涉及到概念,都可以采用下定义的办法。给文中概念下定义的过程就是教和学的过程,在下定义的过程中,学生需要进行诸如分析思辨、归纳概括、筛选信息、语言转换、思维转换、语段压缩及文字整合等一系列语文实践活动,在实践中培养了能力,又理解了课文,可谓切中肯綮,一箭多雕。

 (作者单位:正宁县第三中学)

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的灵魂,教学目标对教学过程具有导向、调控、激励和评价功。新课标把教学目标定位在对一个完整的人的发展上,具有全面性:教学中要重视必需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传授,也要重视学生自我发展的能力的培养;既发展学生强健的体魄,又培养其高尚完善的人格;既提高学生全面素质,又努力发展其个性。因此新课标的教学目标包括知识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能力目标。在课程实施中三者是一个有机的统一整体,以培养和提高学生生物科学素养为核心,通过相互渗透构成了生物课程总目标的完整结构体系。所以,在课程的实施过程中,应将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和知识目标,能力目标有机融合,不能将其单独在课堂教学中加以设计和实施。新课标中关于情感态度价值观有着丰富的内涵,包括正确的自然观,世界观的形成;增强振兴中华的责任感、使命感;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的养成;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和观念参与社会决策;热爱自然,珍爱生命,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观念;确立积极的生活态度和健康的生活方式等。而这个目标的实现,不可能一蹴而就,必须将这个目标贯穿整个课程的始终,因此,在课堂教学设计时,要统揽全局,进行适当的规划,精心的布置,将其融入到教学活动中去。下面阐述如何通过有效的教学活动设计来实现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方法。1 紧密联系教材,依托教材开展情感教育在日常的教学中,要实现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可以有各种各样的方法,包括课内、课外运用多种活动形式和媒体等等。本人认为,作为教师,我们首先应该充分利用好手头的资源,即教材。如在讲解细胞中的元素和化合物这节内容时,可以把辨正唯物主义科学的世界观的基本原理渗透到教学活动中,在学习生态系统及其稳定这章内容时,将理解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的意义,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观念贯穿到整个教学过程中,从而使学生明确保持生态平衡的意义,树立辩证的科学自然观。结合自然环境及生物资源惨遭破坏的一面,唤起学生的责任感、危机感,增强他们的使命感。通过介绍我国科学工作者首次合成的具有生物活性的结晶牛胰岛素,八倍体小黑麦的成功培育,水稻杂交育种在国际上具有领先地位等等事例,说明我们民族有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能力,以此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等等。因此,在生物学教学中,教师应合理利用教材,除了应用好显性的材料外,更需要充分挖掘出隐性材料,只有这样,生物教师才能在传授生物学知识的同时,自觉、自然地进行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2 开展探究性学习,在探究活动中进行情感教育科学探究与培养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是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正确地把握两者的关系,有助于我们更好的课堂教学的方向,切实为提高学生科学素养打下坚实的基础。通过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把科学探究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和科学知识目标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既是科学学习的动力因素,影响着学生对科学学习的投入、过程与效果,又是科学教育目标。它不能像传授知识一样直接“教”给学生,而是要创设机会,通过参与活动,日积月累让学生感受、体验与内化。为此,教学中开展探究性学习,培养科学探究的能力和思维习惯,引导学生将所学的知识、技能与社会生活相联系,逐步形成科学的态度和价值观。如:珍爱生命,意识到人与自然要和谐相处,从自然中获得美,赞美自然美;保持与发展喜欢大胆想象、乐于探究的愿望;尊重证据和他人的劳动成果,能参与中长期科学探究活动,善始善终,敢于提出不同见解,并愿意与他们合作、交流等。在完成科学探究的同时,也随之造就了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与美好纯净的心灵。如在第一册教材中的探究:《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在提出探究的问题过程中,要求学生要深入分析,提出要探究的问题,并小组交流,讨论问题的探究价值,最后才确定小组要探究的问题。在此过程中,学生发现疑问、提出问题是科学探究的开始环节,问题的提出需要丰富的想象力,敏锐的观察力,需要团队精神,需要良好的分工协作,这些都包含了大量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因素,是养成一个人科学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感性基础。

浅谈作文写作中的"拿来主义"

鲁迅先生说:"我们要放出眼光,运用脑髓自己来拿。"这是在谈我们对待文化遗产的态度问题。今天,语文教师在对待学生的作文写作问题上,也可以拿出鲁迅先生对待文化遗产的态度,引导学生学会"拿来主义"。

一、从平凡的生活中"拿来"

教师必须引导学生培养用心感受生活的意识,并且积极地践行这种意识。教学中,很多学生认为生活是平淡的,因此在作文没有想抒发的感觉。为此,语文教师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认识到:正是这看似平淡的生活,恰恰是写作的契机和切入点。要注意培养学生敏锐的洞察力,在丰富多彩的生活中培养学生的情感,这样,才能让他们在作文中写出自己的独特感受。同时,要告诫学生:生活是一本永远也读不完的书,只要我们用心去汲取,生活中就有我们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作文之源。

在语文课堂上,教师只有积极地引导学生在作品中感悟生活、感悟人生、感悟美,学生才能逐渐地学会观察生活、感悟生活。如在讲授史铁生的《我与地坛》一课时,学生被文中那种浓浓的母爱深深感染的时候,教师在课堂上要创设积极的教学氛围,引导学生将自己体会到的伟大母爱表达出来,在平平淡淡的生活中体味人生中爱的最高境界。又如,在讲授《宽容序言》一课时,教师可引导学生列举父子之间、师生之间、朋友之间、同学之间宽容的事例,讨论生活中宽容的含义,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善于表达的情感。此外,教师还可利用校园生活中的小事,如热火朝天的劳动之余、竞赛获胜之后、拔河失败之时,引导学生谈感受,讲收获,培养他们从生活中汲取作文素材的习惯,养成观察生活、感悟生活、热爱生活的情感和能力。

二、从优秀的文学作品中"拿来"

在教学中,我发现不少学生的阅读量很少,以至于提起笔来作文时,纵有千种情感,也常常是下笔艰涩、语言贫乏、不讲章法、作文的内容苍白、形式单一。为此,我建议学生订阅《青年文摘》、《知识文库》、《小小说》等优秀的刊物,利用语文晚自习后半堂学生自习的时间,引导学生多读一些内容与形式俱佳的好文章。至于像《红楼梦》、《简爱》、《红与黑》、《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等这些大部头的世界名著,则让学生利用假期时间进行阅读,并让他们写读书笔记、读书心得。模仿是学生构建自己作文风格的捷径。因此在作文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地为学生选择一些优秀的作文范例,借鉴那些优秀文章的完美的写作形式,让学生在自己阅读、感悟的基础上,思考自己将如何写作同类体裁的文章,逐渐引导学生走上一条作文成功之路。

三、从教师的批改和作文讲评中"拿来"

学生能够写出优秀的作文,和老师的详批、详改,面批、面讲是分不开的。因此,要想让学生的作文成为优秀的典范,教师就要在作文批改和讲评中花费大量的工夫,只有这样才能取得切实的成效。

在教师的详批、面批中,学生可以从教师的写作经验中"拿来"适合自己的写作方法和写作思路,可以从教师的点拨中,"拿来"适合自己的作文文体、作文语言。反之,当教师被学生的作文勾起情感的时候,还可以从学生的作文中"拿来"许多写作的灵感,并把这种灵感反作用于学生,不断提高学生的作文能力。

作文写作与教学中的"拿来"天地无限广阔,只要教师用心地在生活、作品和品评作文中丰富学生的情感,指导学生善quot;拿来",学生的作文就会越写越精彩。

我想每一个做语文老师的,都会或多或少地为作文教学发愁。因为我们所面对的学生,他们的生活天地是那样的狭窄,他们思考问题的方式是那样的直接,以至于每次批改作文时,相同的题材、干巴的文字即便让教师反复咀嚼,也是味如嚼蜡,弄得有些教师提到作文就色变,提到作文就头痛。不过,学生的潜力是无穷的,只要语文教师引导的得体,引导的有方,学生就会将其丰富的内心世界、情感天地真实地展现出来,作文课就会呈现出新的色彩。

拿来主义说课稿

 写说课稿要经过深思熟虑!下面是我为大家收集的关于拿来主义说课稿,欢迎大家阅读!

 一、授课的基本理念

 最近几年,我一直希望能形成自己的授课模式,能够把语文课上的更有思想、更有层次、更有深度、更有广度、更有温度;根据自己的思考,我把自己的课堂命名为“立体语文”,力争从语文的温度、深度、宽度等方面挖掘、拓展语文的本源,进而影响学生,成就学生,教“既管高考又管长远”的语文。

 二、对教材的认识

 把这篇文章所在单元放在五册必修来看,本单元比较重要,它是仅有的一个从思想角度选文的单元。单元导读部分提出:有思想深度的好文章,令人深思,使人清醒;如果从不同角度去思考、质疑或阐发,我们就会进入更高的境界。这提示我们授课要从思想深度方面挖掘本文的内涵,培养学生的思考、质疑能力,形成自己对事物的正确认知。

 同时,本文是鲁迅先生有代表性的一篇杂文,其杂文“嬉笑怒骂皆成文章”的特点比较鲜明,独特的语言风格在本文体现的淋漓尽致。这就要求授课中要关注语言,通过语言品味、欣赏文章的思想内涵。

 三、学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理解鲁迅杂文幽默犀利的语言内涵,理解掌握比喻论证的论证方法,在写作中有所借鉴。

 方法与过程:深入理解拿来主义的内涵,有自己的思考,与时代相结合。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的能力,学会在质疑中形成自己的思考,正确对待外来文化与中国传统文化。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

 (设计意图:根据单元导读提示,要引导学生体会蕴含在文中的思想;因此,课堂一开始我就让学生说一说他们知道的鲁迅思想,以此激发、引导学生对课文思想的发掘,同时也可以初步了解学生对鲁迅思想的认识程度,为下一步教学提供帮助)

 通过莎士比亚,我们可以了解英国;通过托尔斯泰,我们可以了解俄国;而通过鲁迅,我们则可以了解20世纪初的中国,了解鲁迅先生蕴含在字里行间的深邃思想,体会鲁迅先生对国家的爱,对民族的期望。那么,大家对鲁迅先生的思想了解多少呢请大家说一说你所知道的鲁迅思想。

 ……………………

 师总结:鲁迅先生的思想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批判,批判封建礼教、科举制度、愚政策、国民劣根性等;二是期待,期待国民的启蒙、社会的变革、人性化的人道主义、爱国情怀等。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鲁迅的杂文世界,体会他深刻的思想、犀利的语言。

 (二)诵读文章,感受思想对心灵的冲击

 (设计意图:这是第一个大问题,我希望摆脱传统的分析思路、再引领学生对观点逐个解读的模式;因为传统模式下,老师用一个个小问题解剖课文,会把文章割裂的很碎,仍属于以教师为主的讲解式教学。于是,我按照单元导读的要求,紧紧抓住课文蕴含的深邃思想设计问题,同时注意了问题设计的层次性,由浅入深,让学生感受、发掘、质疑,既在探究中体会鲁迅的思想,又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让问题在课堂上生成,在课堂上解决。)

 1、你领悟了哪些思想

 根据学生的回答,老师适时补充完善相关内容:

 (1)批判了闭关主义,大清朝的闭关锁国使中国丧失了发展的良好机会,逐渐被西方甩开,被日本甩开,才招致了屈辱的八国联军侵华,签订丧权辱国条约,后来在甲午海战惨败日本,为中国埋下祸根。

 (2)批判了送去主义,从《南京条约》到《辛丑条约》,中国用大量的赔款换得一时的安稳,到民国时期,为赢得西方欢心,更是送古董、送艺术,使中国丧失了大量金钱、珍贵文物等,造成了巨大的损失,鲁迅先生对此非常气愤,对这种现象进行了辛辣的讽刺。

 (3)批判“抛给”“送来”,抛给是嗟来之食,含有轻蔑、侮辱的意味,实质是“送来”,是别人剩余的,我们是被动接受的。“抛给”的说法是接收者的自我安慰,自我粉饰。比如,送来的鸦毒、废枪炮、西方腐朽的文化等,其真面目是摧毁国人,摧毁中国;

 (4)主张实行拿来主义,运用脑髓,放出眼光,自己来拿,也就是要根据自己的需要,主动去选择为我所用的东西,以促进自我发展,也就是“师夷长技以制夷”,从而进行创新,形成新文化、新人、新文艺等。

 2、你还看不懂哪些思想

 采用小组合作探究的方式进行,能小组解决的小组解决,小组无法解决的提出来,班级共同解决。估计学生对一些隐晦的说法,一些形象的说法,一些细节性的东西不够明白。对他们不明白的问题,老师需要及时出现,给他们进行讲解梳理。比如:

 (1)如何理解大宅子。大宅子到底指的是西方文化还是中国传统文化从与上文的衔接看,应该是说的西方的物质及精神层面的文化;但从下文来看,应该主要指的是中国的文化遗产。

 (2)如何认识鱼翅、鸦毒、烟枪和烟灯、姨太太。鱼翅——文化遗产中的精华部分,要全面吸收,比如儒家的入世思想;鸦毒——文化遗产中精华与糟粕忽见的部分,可以批判的吸收,比如科举制度,在整个封建社会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但因为仅仅考八股文,又有其局限性;烟枪和烟灯——文化遗产中的旧形式,留一点做反面教材,比如古代女子的“三寸金莲”,只需要放在博物馆里即可;姨太太——供剥削阶级欣赏享用的腐朽的东西,是完全的糟粕,要坚决抛弃,比如男尊女卑、包干婚姻等。(举出一些实例,可以让学生更加清晰地认识作者的一些观点,并且能结合时代形成自己的思考)

 (3)如何理解孱头、昏蛋、废物。孱头——拒绝借鉴,逃避主义,比如慈禧太后,不但自己拒绝西化,而且残忍的扼杀了百日维新,阻碍了中国发展;昏蛋——盲目排斥,虚无主义,比如义和团,凡和洋人沾边的人全杀、与洋人沾边的东西全砸;废物——崇洋媚外,全盘西化,投降主义,比如在中国***发展过程中,王明、博古主张完全照搬共产国际模式,给革命带来了无法弥补的损失。(举出一些实例,可以让学生更加清晰地认识作者的一些观点,并且能结合时代形成自己的思考)

 3、你对鲁迅的思想有哪些质疑请提出你的看法和观点。

 (本问题的设计依然是落实单元导读的要求,这一问题难度很大,需要学生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否则很难提出自己的见解。鲁迅思想整体而言当然是非常正确深刻的,但学生可以在一些细节方面质疑,结合自己的理解谈一谈自己的认识,提出独到的见解。目的`是引导学生有自己的思考,学会正确的读书。)

 估计学生会在一些细节提出质疑;如果不能提出,老师可以适度引导,在一些地方设疑。

 (1)对梅兰芳博士的评价问题。作者虽然没有明确批判梅兰芳,但字里行间还是有一种讽刺。其实,梅兰芳作为四大名旦之一,在京剧方面有很深的造诣;在抗日战争期间,他蓄须明志,坚决不给日本人唱戏。因此,我们认为鲁迅对梅兰芳有偏见。但我们也要认识到,作者主要是借助这一事件讽刺中国的文艺输出,其实京剧和象征主义八竿子打不着,我认为作者是借此指出当时的政府文化输出之荒谬。

 (2)对“拿来主义”的对象认识。从文章看,鲁迅先生的本意应该是主要从文艺方面来说的,他最终的结论是如果实行拿来主义,文艺就可成为新文艺。但我们完全可以作出超越作者的解读,对象可以扩大到文化、科技、军事、体育、政治等,比如,当前,我们中超球队大量的外籍教练、外籍球员,我们第一艘航母辽宁号对瓦良格号的借鉴等。

 (3)除了拿来,更重要的是与时代融合,自我创新。从整个历史来看,我们总是处于两个极端,或者闭关锁国,或者全盘西化,很难把握准其中的火候。对外来的东西,有些东西别人让我们拿,有些东西别人不让拿,比如苹果手机的核心技术,比如世界先进的军事技术等;那就需要我们自主研发,只有自我创新才能真正屹立于民族之林。对中国传统的东西,我们则要与时代相结合,比如七夕节,我们赋予新的内涵,打造成了中国的情人节。

 (三)再次诵读文章,品味承载深邃思想的载体——语言的魅力。

 (语文永远离不开对语言的分析,否则就不是语文课了。本文的语言非常有特色,读完此文,不用看作者就知道是鲁迅杂文的语言。以往的授课中,老师们习惯于先告诉学生幽默、犀利的语言风格,然后让学生再去寻找、品味;而我希望先让学生感性地认识其语言,自我体悟出鲁迅语言的幽默、犀利、深刻,这种自我感悟的方法可以让学生更深刻地理解鲁迅的语言的妙处。)

 1、你读到了哪些富有特色的语言请作出标识并解读。

 (目的是让学生自己逐渐体悟出鲁迅语言的特色,在不断查找、研究中,感悟其语言的幽默、犀利、深刻。)

 (1)大量使用比喻论证,体现语言的形象生动。

 用“大宅子”比喻文化遗产和外国文化;用“孱头”比喻懦弱无能、害怕继承、拒绝借鉴的逃避主义者;用“昏蛋”比喻割断历史、盲目排斥的虚无主义者;用“废物”比喻崇洋媚外、主张“全盘西化”的投降主义者。用“鱼翅”,比喻文化遗产中的“精华”部分;用“鸦毒”,比喻文化遗产中的糟粕,但也有些有益的成分;用“烟枪和烟灯”比喻文化遗产中的旧形式;用“一群姨太太”比喻只供剥削阶级欣赏享用的腐朽的东西。

 这种论证方法新颖别致,形象生动,使文章论述深刻、透彻,将深奥、抽象的道理浅显化和具体化了,收到了很好的表达效果,能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抓住了文中的比喻论证并做出恰当地分析,就能恰当地理解文章的内容,明确作者的用意,不至于坠入迷雾之中。

 (2)妙用反语,体现语言的讽刺、幽默、犀利。

 1 总之,活人替代了古董,我敢说,也可以算得显出一点进步了。“进步”讽刺“送去主义”之风愈演愈烈,日益猖厥,大有执迷不悟,愈陷愈深之势。“算得”一词体现了作者的情感态度,表明“活人代替了古董”,不是学术进步,文化昌明,而是学术退步,文化堕落,作者对此是不屑不齿。

 2 当然,能够只是送出去,也不算坏事情,一者见得丰富,二者见得大度。这句话也是反语讽刺。“丰富”是欺世惑众的自夸,媚外求荣的借口,事实上的贫乏已经戳破了这个谎言。“大度”在这里当然不是“慷慨大方”的意思,它的含义只是“送去主义”者对民族利益的无耻而彻底的背叛和出卖!

 3 我只想鼓吹我们再吝啬一点,‘送去’之外,还得‘拿来’,是为‘拿来主义’”。“鼓吹”决不是唆使、煽动别人去干坏事,而是理直气壮,义正辞严地宣扬真理。“吝啬”也不具迷财小气的含意,而是贬词褒用,意为“珍惜”,表明对经济、文化财富应有的正确态度,而且对“送去主义”的数典忘宗、媚外求荣的败家子行径也是一种嘲弄、揶揄。

 (3)准确的动词使用,体现语言的讽刺意味。

 1 还有几位‘大师’们捧着几张古画和新画,在欧洲各国一路的挂过去,叫作‘发扬国光’。 “捧”字颇富深意,活画出“大师”们毕恭毕敬,谄媚讨好的奴性心理。“挂”则勾画“大师”们大张旗鼓,自鸣得意的丑陋之态。精炼、传神的动词,惟妙惟肖地刻画出国民政府卑躬屈膝,崇洋媚外的奴性和媚相。

 2 要不然,则当佳节大典之际,他们拿不出东西来,只好磕头贺喜,讨一点残羹泠炙做奖赏。“磕头贺喜”描绘亡国奴点头哈腰,摇尾乞怜的奴才相和无耻心。

 3 不过困为原是羡慕这宅子的旧主人的,而这回接受一切,欣欣然的蹩进卧室,大吸剩下的鸦毒,那当然是废物。“蹩”字决不能换成“走”和“踱”,“走”字外延过大,适用范围过宽,缺乏形象感;“踱”字过于从容不迫,闲适自得,与“废物”的情感氛围不合;“蹩”是走路不稳的样子,形象地描绘出“废物”的病弱相和见了鸦毒之后的情急相、贪谗相,可憎又可怜。

 2、你还有哪些语言没有读懂请小组内合作探究,无法解决的提出来班级解决。

 (本问题设计目的是让学生学会自我挖掘语言精华,学会精读一篇文章,能够反复涵泳、品味、欣赏语言的妙处)

 要回答本问题,需要学生更敏锐的观察,更细心的体悟,只要言之成理,自圆其说,能体现他们的鉴赏能力即可。在此举几个例子。

 (1)碰了一串钉子。钉子本来不能论串,但作者用“一串”作为修饰语,却恰好体现了清政府签订丧权辱国条约之多,用形象的语言讽刺了闭关锁国导致的恶果。

 (2)别的且不说吧。这句话看似多余,不说的话这句话就不用写了;但作者却写在这里。目的很明显,暗含着除了学艺上的事,在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等方面还送去了很多,讽刺了送去的范围之广,批判了当时国民政府对西方的媚态。类似的还有第四段的“我在这里不想举出实例”。

 3、请使用上你研究出的语言特色,以“2016,我们仍需要拿来”为题目,写一段文字。

 (本题的设计出于两个考虑:一是增加练笔的环节,一堂完整的课应该包含听说读写四种能力的培养,通过写作巩固本文掌握的语言特点,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二是有针对性的拓展,要求学生能结合时代,再次认识拿来主义的意义与价值。)

 写作后,班级展示成果,老师作出点评,指出问题,提升能力。

 (四)结束语

 如今,离鲁迅先生写这篇文章已经82年,但我们读来仍感受到先生思想的鲜活,他所批判的事件依然存在,他所讽刺的人依然很多,先生的理想还远远没有实现。让我们继承先生的遗志,运用脑髓独立思考,放出眼光辨清是非,自己来拿作出选择,创新我们的文艺、政治、科技、体育等,让自己成为新时代的拿来主义者,为国家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五)作业

 (设计意图:从今年开始,高考作文开始有意识的改变命题思路,时评类作文和任务驱动型作文成为热点,这种类型的作文可以有效避免宿构,可以考察学生的思维品质。因此,我设置这样一个小作业,目的是让学生接触此类作文,学会在写作中完成驱动的任务,形成自己的思考。此题也恰好吻合单元导读要求。)

 中国好声音版权来自于荷兰、奔跑吧兄弟版权来自于韩国、非诚勿扰版权来自于英国。据统计,电视台播放的大量娱乐节目都来自于国外。对此,许多国人质疑,难道中国连娱乐都不会了吗

 《中国达人秀》是迄今为止国内购买海外模式制作的众多电视节目中最成功的个案。节目通过给予普通人表演的机会,体现对每一个平凡梦想的尊重和鼓励。这种节目联通了世界各国,中外达人在同一个舞台交流互动,促进了中外交流。

 对以上情况,你怎么看,请表达出你的观点,体现你的思考、选择与权衡,不少于400字。

;

这句话内容上:以简要的语言明确了如何对待外来文化和本国文化遗产,即要通过独立思考,鉴别精华和糟粕,完全自主地来进行选择,这是全文的基本观点。结构上:起承上启下(过渡)的作用。

本题选自鲁迅《拿来主义》文章阅读理解题。部分原文内容如下:

所以我们要运用脑髓,放出眼光,自己来拿!

譬如罢,我们之中的一个穷青年,因为祖上的阴功(姑且让我这么说说罢),得了一所大宅子,且不问他是骗来的,抢来的,或合法继承的,或是做了女婿换来的。那么,怎么办呢?我想,首先是不管三七二十一,“拿来”!

从以上内容可以看出《拿来主义》虽然涉及到文化问题上一个很大、很重要的理论问题,但它又不同于一般理论文章,而是一篇杂文。它除了全面深刻地分析和论述了如何对待外国文化问题,还针对当时的政治和文化现实状况作了尖锐的抨击。所以理解这句话要结合全文深刻理解文章要表达的意思,自己组织语言概括。

扩展资料:

阅读赏析句子的六种方法:

1、抓关键词语

很多重点句的含义,往往是通过一、二个动词、形容词、副词、数量词等关键词语传递出来的。抓住句中关键词语去深入理解句子,是常用的可取的一种赏析句子的方法。

2、抓修辞手法

修辞手法的运用,能使句子表达的意思更形象、生动、传神。修辞常见的有八种(即比喻、比拟、夸张、排比、对偶、反复、设问、反问),它们在不同的语境中所起到的作用各不相同。

3、抓句式特点

常见的句式特点有:长短句结合、句子对仗工整、双重否定句、排比句、反问句、倒装句等。

4、抓表现手法

表现手法是作家在创作中为塑造艺术形象,表达审镁情感时所运用的各种具体的表现手段,如衬托、对比、借景抒情、托物言志、联想、想象、象征等。

5、抓结构作用

一个句子在结构上的作用有承上启下、前后呼应、总结上文或总结全文等。我们应该抓住总领句、过渡句、总结句分析其在结构上的作用。

6、抓思想内容

准确把握内容及思想情感每个句子本身都可提炼出一定的内容,也有的饱含作者的某种思想情感。在赏析句子的答案中,内容及思想情感是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总之,我们要拿来(面对外来文化与文化遗产的态度)我们要或使用,或存放,或毁灭(拿来主义的具体做法)那么,主人是新主人,宅子也成为新宅子(积极的作用)然而首先要这人沉着,勇猛,有辨别,不自私(正确对待文化遗产的条件)没有拿来的,人不能自成为新人,没有拿来的,文化不能自成为新文化(强调实行“拿来主义”对于改造民族素质和建设名族新文化的极端重要性和紧迫性其中“人不能成为新人”显示了鲁迅认为首要改造民族精神和提高民族文化素质的真知灼见)

其实这只是我们后人认为的,当时鲁迅真的是这样想的么,我们并不知道,但是为了应付应试教育,没有办法,就先背下吧

一、语文

1、增强学习知识的趣味和自信心。

2、领略自然界的和谐和奇妙,养成热爱自然、保护自然的意识。

3、体会与他人合作交流的乐趣。

4、能保持对自然界的好奇,对大自然有亲近、热爱、和谐相处的情感。

5、有将自己的见解公开并与他人交流的愿望,敢于提出与他人不同的见解。

6、体会作者深深的爱国之情,养成爱国意识。

7、文字间中感受XXX事物的美丽;

8、认识祖国语言的魅力,爱上语文;

二、数学

1、在运用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认识数学的价值。

2、初步养成乐于思考、勇于质疑、言必有据等良好品质。

3、积极参与数学活动,对数学有好奇心和求知欲。

4、在数学学习过程中,体验获得成功的乐趣,锻炼克服困难的意志,建立自信心。

5、利用熟悉的生活情境,感受数学无处不在。

6、对身边与数学有关的事物有好奇心,能参与数学活动;

7、能倾听别人的意见,尝试对别人的想法提出建议,知道应该尊重客观事实;

8、愿意了解社会生活中与数学相关的信息,主动参与数学学习活动;

扩展资料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是新课程标准中的三维目标之一,对于义务教育阶段的音乐和政治学科,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是放在第一位的,凸显了对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的重视。

而且,从新课改的精神来看,强调教师的主导和学生的主体,强调学生的参与和评价,强调学生的探究和思考等,都从多个方面说明了,新课改强调学习过程和学习能力的培养。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4041564.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8-20
下一篇2023-08-20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