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对幼儿进行美术教育

如何对幼儿进行美术教育,第1张

儿童是天才的画家,他们从小就喜欢画画。他们画画时很兴奋激动,眉飞色舞,神采飞扬。他们常常自由发挥,随心所欲地表达愿望。“学习和掌握简单的美术活动知识、技能,培养幼儿初步的表现力,使幼儿萌发审美情趣”是幼儿园美术教育的基本目标。掌握一定的美术知识、技能是从事美术活动的必要前提。但由于幼儿园美术教育的最终目标是借助美术这一载体,促使幼儿的认识、情感、能力、个性诸方面的有效发展,因此,知识、技能只是一种促使幼儿发展的手段。只有把美术作为幼儿表现自我、表现自己对客观世界看法的有效工具,才有可能通过美术教育促进幼儿的发展。幼儿园美术活动是幼儿喜欢的一种艺术活动。活动中幼儿把自己关注的热点、周围感兴趣的事物和幻想的美好世界画在纸上,使美术成为幼儿认识世界、探索世界的手段。因此,在开展美术活动时,教师应以开发幼儿潜力,提高幼儿学习兴趣,发展幼儿健康的个性为前提,运用各种途径,灵活多样地组织各种教学,使美术教育在儿童的发展中发挥更大的作用。结合平时的美术教育教学实践,笔者认为幼儿美术教育教学应围绕以下几个方面发展:

一、培养幼儿学习美术和参与活动的兴趣,激发幼儿创造的欲望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新课程标准要求我们大胆解放孩子,努力为孩子们营造亲切和谐、灵活宽松的课堂气氛,让幼儿在活动中感受美术活动的乐趣,营造在玩中学、学中练、练中乐的良好氛围。要让儿童真正享受美术活动的快乐,我们的课堂就必须得吸引住他们的注意力,使幼儿自觉自愿地参与进来。例如:在粘贴画《有趣的春天》时,教师用变魔术的形式出示教具,引起孩子的兴趣,以提问引导的方式激起他们的好奇心。在幼儿美术教学的过程中,面对的是一群活泼可爱、天真无邪的孩子,孩子们理性思维尚未发育成熟,深奥、复杂的美术理论知识,反而让他们更糊涂、迷茫。这时期的他们,感性思维丰富,喜欢富有神奇色彩的童话故事,总喜欢在故事中找到自己的快乐、理想和愿望。老师可以根据孩子的这个特点,把美术活动与儿童故事讲述及延展活动相结合。

二、保护幼儿个性的发展,挖掘幼儿创造的潜力,开发创造潜能

陈鹤琴先生的“活教育”原则认为:“凡是儿童自己能够做的,应该让他们自己去做;凡是儿童自己能够想的,应该让他自己想。儿童自己去探索、去发现,自己所求来的知识才是知识,他自己所发现的世界才是真世界。”在传统的绘画教学过程中,教师一般喜欢用统一的绘画工具、统一的绘画方法来要求幼儿完成任务。其结果是幼儿很想去尝试一些与众不同的绘画作品,但最终必将导致幼儿的从众性。因此,当幼儿掌握了一定的绘画方法后,教师就从“横向绘画创作”和“纵向绘画创作”两方面着手,进一步促进幼儿的创造力和发展。如:在综合绘画活动“美丽的家”时,教师进行“横向绘画创作”指导,也就是说同一主题画或想象画,幼儿可以自行选择绘画工具和绘画手段加以创作,于是教师为幼儿提供了油画棒、彩笔、水彩、棉签等多种绘画工具,允许幼儿自由选择绘画工具,并引导幼儿充分发挥自己独特的想象力,利用自己手中的工具绘出了不同风格的画图《美丽的家》。接下来,教师组织孩子又进行了较复杂的“纵向绘画创作”。通过实验证明,这种方法充分发挥了幼儿的创造力。使用这种方法绘制组合的画面色彩丰富,布局饱满,开发了孩子的创造潜能,充分发挥了幼儿独特的想象力。

三、重视幼儿生活经验的积累,丰富幼儿的感性认识,感受美术创作表现的多样性,更好地培养他们的审美能力

人的创造活动是从观察开始的,观察是创造活动的源泉。认真仔细地观察,可以帮助幼儿获得大量丰富的感性资料,理解不易掌握的理论知识。教师应通过各种途径为幼儿创造用感官去接触外界事物的机会,鼓励他们多听、多看、多触摸、多尝试,从而达到发展幼儿感官、开阔眼界、丰富想象的目的。

  作为视觉艺术教育的美术课,其创造能力的培养,需要到生活里去捕捉题材内容,因此,幼儿生活经验的积累尤其重要。园外生活的经验积累是多是少,关键是看父母对孩子的教育态度。大部分家长由于受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只要求孩子学计算、识字,现在更时兴学英语。对孩子选择学习美术不予支持。更由于工作繁忙,家长与孩子交流的机会较少,导致孩子对自己身边所发生的事情关注较少。因此,教师应通过各种途径帮助家长提高对美术的认识。教师不定期地组织一些活动,及时引导幼儿把新的生活经验运用到美术活动中去,并教给孩子一些观察的方法,以提高孩子的观察能力。使孩子们体会了观察、思考、审美和创造,学会了语言表达,以培养孩子的观察力,加深视觉印象。教师还结合各学科教育活动开展美术活动,注意引导幼儿灵活运用,在不同学科中获得知识。

四、教师应运用恰当实时的语言引导幼儿作画体现个性,并进一步完善作品

欣赏鼓励的语言能增强幼儿对美术活动的信心。树立自信心是一切成功的开始,也是幼儿园美术活动的重要目标之一。教师欣赏、鼓励的语言则是实现这一目标的主要手段。因此,教师要做到:一要细心发现孩子的点滴进步,多说几句“真棒!”“太好了!”或拍拍孩子的肩膀,对孩子竖立大拇指等等;二要明确具体地指出孩子活动过程中或作品中值得表扬和学习的地方。如:“这几片叶子的颜色涂得最好”,“这幅画背景处理得很好”等等;三要因势利导,鼓励孩子坚持完成作品,体验成功的快乐。教师在运用欣赏鼓励的指导语时,要注意选择适当的方式、方法和时机,把握分寸与“火候”,而不是无原则地滥用表扬语,否则只能滋长孩子骄傲、自满或无所谓的心理。

幼儿正处于创造和发展的初期,他们需要教育者为他们打开创造的大门。在幼儿美术教学中适时地运用好各种教学方法、教学技能,给孩子营造一个更加轻松、愉快、融洽、和谐的学习氛围,从孩子发展的角度看问题。只有这样,我们才可以把普通的东西点化成智慧和美的艺术品,才可以让孩子们在属于自己的绘画空间里自由想象、大胆创造,画出一片真正属于孩子自己的天空。

(一)欣赏与表现活动的有关内容

美随处可见,凡视觉所能触及的事物几乎都存在美,不同的物质有着不同形式的美。但是如果没有审美的目光却又会视而不见。对美的事物的观察兴趣,感觉的灵敏性,是要靠引导和训练才得以提高的。幼儿好动、好问,对客观事物充满好奇心和广泛关注的天性,正是开发和培养审美感觉的好时机。根据幼儿的心理特点,年龄特征和审美能力及绘画的创造表现能力发展的需要,我经过归纳整理选择贴近幼儿生活的,与幼儿生活经验息息相关的,幼儿感兴趣的有关内容。

自然物有水果、花草、树木、动物;生活物品有服装及各类有趣的玩具;美术作品有西洋画、国画和民间美术。各年龄班内容安排如下:小班以欣赏表现水草、花草为主,穿插些单体结构的动物如小鸡、小鸭、小象、小鱼、乌龟等,积累丰富的表现形象经验;中班以欣赏表现树木、动物、建筑及服装、玩具为主,穿插些抽象作品的欣赏,使幼儿对色彩的冷暖倾向有所感知;大班以欣赏名画为主,使幼儿对色调、构图、色彩的情绪等有所感知,并尝试在表现活动中加以运用,以提高审美表现能力。

(二)欣赏活动的组织形式与途径

幼儿的欣赏活动是一种审美的活动。需经感知、想象、理解等心理过程,并由情感因素贯穿始终。教师在这一过程中承担了引导者和欣赏伴侣角色。根据欣赏活动内容安排及各科活动时间的分配情况、欣赏活动的形式有集体活动、分组活动和随机活动等形式。

(三)绘画表现活动的组织形式

在有目的、有计划的欣赏活动过后,我安排全班或大组(一个班分为两组)的绘画表现活动。有的幼儿在全班或大组绘画表现活动中未完成或仍有绘画表现的兴趣愿望,就安排在小组区角活动或自由活动中继续进行绘画表现,随机的欣赏活动之后,则让幼儿个别自由进行绘画表现活动。

(四)欣赏活动与表现活动的结合方式

欣赏活动与表现活动均需要一定的时间来完成。考虑到各科教学活动及游戏活动时间的均衡分配。欣赏活动与表现活动的结合采用灵活多样的形式。

(五)欣赏活动的指导方法

面对美的欣赏材料,无须多作解释,幼儿便能产生直接的感受。但是,要他们理解构成欣赏材料的美的要素,并用语言把感受表达出来,也就是把感受上升为一种认识,需要教师在欣赏活动时,根据其年龄特点给予指导。

受自身心理发展水平的限制,幼儿在感知事物时缺乏目的性、计划性,不能自觉地组织自己的视觉,他们观察事物时往往注意了整体,就忽略了局部,注意了局部又忘掉了整体,有些幼儿倾向于整体知觉,观察时表现为笼统、粗略,另一些幼儿倾向于局部知觉,观察时表现为琐碎不着要点。幼儿往往对周围环境、生活的美因为熟视而无睹。这样幼儿自发性的绘画表现能力就显得很薄弱。在“临摹法”的教学指导下,幼儿的绘画作品往往千篇一律,更谈不上创造表现。因此通过实施欣赏与表现相结合的绘画教学形式的教学。幼儿的欣赏能力、表现能力都得到了有效的提高。

1、促进幼儿绘画造型水平的提高

造型是指用线条和块面等组成表现物体的形象,也是表现思想和感受的方式之一,造型能力的提高是绘画表现力提高的要素之一。通过组织对自然环境、生活和美术作品中的美的形象的感受,提高了幼儿对美的形象的知觉的敏感性和关注的兴趣,激发了幼儿表现形象的兴趣,使幼儿积累了丰富的表现形象的经验,能力得到了显著提高。

2、促进了幼儿绘画设色水平的提高

色彩是绘画艺术的主要语言和重要表现手段,幼儿对色彩有着天生的敏感,运用多种鲜艳的色彩,但在绘画时,常常局限于局部的、孤立地表现色彩,不考虑整体和大的色调关系。通过组织对自然环境、生活和美术作品中的美的色彩的感受,幼儿对色彩的冷暖、鲜灰的对比,色彩的渐变,色彩的和谐、统一,色调及色彩的情绪性等都所有理解,提高了幼儿对色彩的美的知觉的敏感性和关注的兴趣,及表现的欲望。并通过不断地感受与表现的练习,幼儿的色彩的表现力得到了有效的提高。

3、促进幼儿绘画构图水平的提高

构图是指画面内安排所表现形象的关系与位置。把个别或局部的形象组成艺术的整体,以表现作品的主题思想和美感效果,幼儿在表现形象时,带有很大的随意性,不能进行有意识地布局画面,我通过组织幼儿欣赏一系列的名画作品与民间布贴画等,幼儿对水平、垂直式、放射式、螺旋式等不同的构图方式及构图的均衡、对称、呼应、节奏等有所理解,并有意识地在绘画表现活动中反复运用。幼儿的绘画作品逐渐地摆脱零乱式和垂直式,向多层并列式和遮挡式发展。构图能力有一定程度的提高。

一、合理制定教育目标,科学安排教学内容

1、合理制定教学目标。教学目标是教师从事教育活动的风向标,制定合理的目标能提高孩子学习的兴趣,更好地促进孩子的发展。欧美美术教育有两大流派,即“工具论”和“本质论”。工具论强调美术教育的教育价值,通过美术创作促进儿童健全发展,重视创作过程,忽视创作效果。本质论强调以科目为中心,主张以严谨的美术课,实现美术的自身价值。我认为通过趣味美术教育培养幼儿的创造力,激发艺术创作的热情,既要重视幼儿在趣味美术教育创作过程中的表现,又要看重最终他通过趣味美术活动所表现出来的创作欲望和创作能力。小班作为孩子学前教育的初始阶段,他们的认识活动表现为具体性和形象性,他们利用表象和回忆经验来解决问题,各种认识过程更多是无意识的,在美术活动中他们开始用线条,简单的图形来表现事物的大致特征,愿意尝试新材料,喜欢手工、造型,愿意模仿。

2、科学安排教学内容。幼儿趣味美术教育包括幼儿趣味绘画教育、趣味手工教育、趣味美术欣赏三部分内容。(1)幼儿趣味绘画教育是指幼儿运用不同的绘画工具,材料及表现技法、绘制的作品能激发幼儿绘画兴趣。(2)幼儿趣味手工教育是指幼儿运用不同的手工工具、材料,制作出平面或立体的技能。(3)趣味美术欣赏教育是指幼儿通过欣赏大自然、社会生活、趣味美术作品中美的形象,从而提高美的观察力、感受力、初步的评价美术作品的能力。

二、营造轻松愉快的美术活动氛围,提高幼儿参与活动的热情,激发兴趣

1、营造身心自由的学习环境。创造是人的基本潜能,而身心自由是创新潜能得以开发的基本条件。只有在宽松愉悦的环境里,学习才敢于自由想象,标新立异和创新,才会对活动保持浓厚而持久的热情。因此,美术活动中需要教师去营造一个民主平等的、利用师幼情感交流的比较宽容的学习环境。教师要善于启发、激励幼儿以自己的方式去发现和理解,不要干扰和限制幼儿个性化的知觉方式和创造方式。

必要的时候,教师应鼓励孩子走出座位,走出教室,让幼儿“自行其事”或自由组合。

2、选择内容要贴近幼儿生活。小班幼儿受其年龄特点及认知水平的限制,生活经验较少,他们往往只对日常生活中经常接触的熟悉的物体有绘画的兴趣。因此教师在选择小班绘画活动教材时,应选择幼儿熟悉或感兴趣的题材。如:小班幼儿喜欢小动物,在学习画小草时,可以设计“给小兔喂青草”;在学习画圆圈时,可以设计“小熊吹泡泡”;在学习画波浪纹时,可以设计“会游泳的小鸭”等绘画内容。另外,还可以选择他们熟悉的人、玩具或食物为题材,如:“我帮妈妈绕线团”、“气球宝宝”、“水果娃娃”等等。

3、以区角美术的活动形式让孩子们互动地学习,从而使美术活动的趣味性得以加深。合作互动学习是孩子们在主动探究学习过程中,同伴间进行合作、分工、交流、互动、同心协力、互相促进完成学习任务的学习方式。主要有两种形式:一是同一内容分工合作,比如利用废旧材料来制作小娃娃,就可以让孩子们分成若干组,一组制作娃娃身体,一组制作娃娃的头,一组用笔或其它绘画工具绘制娃娃脸……然后大家一起把娃娃组合在一起,这种互相合作,合作互动的方式不仅给老师的指导敞开了较好的切入口,同时也深受孩子们的欢迎;第二是不同内容同时开展,结合本班幼儿人数较多的实际情况,如果全体幼儿长期进行集体的单一的美术活动,久而久之势必削弱孩子们美术活动的兴趣,所以在活动形式的安排上,我把孩子们分成若干组,根据孩子的实际发展水平和兴趣特点,让他们选择自己喜欢的活动内容,比如同样的画乌龟,孩子们可以在活动中根据自己喜好选择用蜡笔画乌龟、用棉签画乌龟、用瓶盖印画乌龟、用瓷砖画来表现乌龟……同一教学内容出现多种活动形式,这是小班的孩子十分乐意参加的。

4、多媒介教学。为了增强孩子对形象的感受能力和想象能力,激发孩子参与美术活动的兴趣,需要教师运用各种生动有趣的教学辅助手段,如电视、游戏、欣赏故事、音乐、计算机和网络教学等。

三、在趣味美术活动中,以培养幼儿色彩感为基本途径,激发孩子对美术活动的兴趣

幼儿有了美感,才会有美的创造。对幼儿进行美的教育,首先从认识色彩开始,在色彩缤纷的大自然中去寻找色彩。蔚蓝的天空中飘白色的云朵;绿色的菊花争奇斗艳;丰收的秋天有红红的苹果,黄黄的梨子,橘黄的桔子。金黄的水稻。利用这些天然的教材,让幼儿认知色彩,引导幼儿感受美,从而去表现美,创造美。

四、以正面积极评价为主,让幼儿获得成功感,增强自信心

多角度欣赏、发现每个孩子的闪光点。在活动中,我经常发现,孩子们的作品各有其独具魅力的地方,尽管有些作品从技巧上比较欠缺,尤其是小班的孩子,但是,当你换一种角度去欣赏的时候会发现,面面上的每一根线条、形状和色彩都传达了孩子的思想和情感。因此,教师要了解和理解幼儿,懂得幼儿的内心世界,懂得幼儿美术发展的规律,用发展的眼光,欣赏的眼光去评价每一个幼儿,哪怕是细微的进步,都要加以肯定,对其不足的地方则用建议的方式,商量的口吻提出修改意见,应帮助幼儿获得成功的体验,使他们感受到美术活动的乐趣,从而增强自信心,提高兴趣。

激发兴趣,才能启发想象,幼儿的美术活动并不是一个孤立的现象,不管是趣味美术也好,或者是其它的美术教育形式也好,美术创作本身作为一种自由度极大的艺术创造,都是幼儿整体成长的反映,需要老师用一双艺术的“金点之手”,挖掘各种新颖独特、富有情趣的表现形式和方法,经常让幼儿在欣赏和尝试形式与方法的变化中产生耳目一新的美感。

一、情绪感染,激发活动兴趣 。

从理论上讲,教师的"教"应该由幼儿"学"的特点和规律来决定。如果教师不顾幼儿的学习特点与规律,一相情愿地去组织活动,那只能是毫无效果的教学活动,因为无论干什么事情,首先要对它产生兴趣,有了兴趣才能取得成功,俗话说得好: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所以,首先利用情绪感染,激发兴趣,让幼儿参与活动很重要。幼儿年龄小,他们的情绪易受到感染,所以我们在教学活动过程中的情绪直接影响着幼儿的学习兴趣。因此,我们在教学活动中应注意用愉快、欢乐的情绪,生动形象的语言和所教内容的喜爱之情来感染、影响幼儿,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例如:在进行装饰画"彝族挎包"时执教者用非常神秘的口吻告诉幼儿:"今天老师带你们去逛商店,里边的东西非常漂亮。"这样一来,幼儿就被引入到欣赏彝族挎包的意境中,在幼儿欣赏挎包的同时,装饰挎包的激情同时也被激发出来了,欣赏过后个个都自然的投入到了创作活动中。

二、教法生动、提高学习兴趣。

每个孩子都有不同的情感、行为和方式,教师只有通过观察,并根据孩子不同的特点与环境相互作用的方式,以及解决问题的策略来给予不同的指导。凡是形象鲜明、具体,并富有情感色彩的事物,都容易引起幼儿的兴趣。因此,课题研究活动中,我们都应该根据幼儿的特点,选择相应的教学内容,努力创设各种情景,采用生动的教法,使幼儿学得有趣,学得愉快。

1、营造一个适于美术活动的氛围来培养幼儿的兴趣

创造良好的美术学习环境,发挥环境的刺激作用,对幼儿美术活动兴趣的培养同样是一项行之有效的方法。在指导幼儿进行活动时,教师首先是环境的创设者,不仅要为幼儿准备必要的材料,更要营造适于进行活动的气氛、环境和氛围,让幼儿兴致勃勃地进行活动。在活动过程中,教师的角色不是居于教授者位置的权威,让幼儿这样画、那样改,或者指责幼儿画得不对,画得不像等等。因为在美术活动中,幼儿所进行的探索远比画一幅作品的意义要大得多。教师在活动中要注意让幼儿进行自主探索,培养他们的艺术思维能力。为此,教师要多用提问暗示,创设情境等等方法进行启发和引导,以开阔幼儿的思路引导他们思考,最终创作出富有创造性的作品,例如:幼儿在表现技巧有了困难或问题时,处理颜料上遇到麻烦时,教师应马上转变为指导者,积极地应答或满足幼儿的需要,直接地教给他们必要的技能技巧。而当幼儿接受了教师的指导并开始创作时教师此时应转变为旁观者,让幼儿按自己的方式,自己的速度去领悟和消化这些间接的经验。也就是说,在教育活动过程中教师不是固守的一个角色,而是通过系列角色转换来实现对幼儿的指导,既保证了教师"教"的效果,同时也体现了幼儿的"学"。此外,要让幼儿进行好活动,培养他们的美术活动兴趣,还要为幼儿提供足够的物质材料,经常更换各种手法、技能以及进行活动的材料,用多种多样的生动活泼的形式和方法激发幼儿活动的兴趣,提高他们的技能。这样,就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培养起幼儿对美术活动的兴趣。

2、在游戏中激发幼儿的兴趣

幼儿在美术活动中,是以是否生动有趣,是否玩得高兴为主要目的。可见,玩游戏可以和美术活动相结合,让幼儿在玩中,在游戏中进行活动,可以激发幼儿的兴趣,他们用自己的理解方式去画、去制作、去玩,整个过程都是在游戏中完成的。同时,"游戏也是儿童认识世界的途径。"因为游戏是一种情感的表达,是自身价值的体验,更能给儿童带来快乐。所以,在美术活动中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穿插游戏,能让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情绪下进行创作。例如:在小班幼儿画"小白兔拔萝卜"的命题画时,我先带幼儿到饲养角去观察兔子,然后回到活动室,让幼儿戴上小兔头饰玩"小兔拔萝卜"的游戏,最后再让幼儿动手画,由于有游戏作铺垫,幼儿的画面都很生动,而且在活动中,不感到有任何压力和负担。再如:在美术活动:"有趣的表情",我组织了"美食一条街"的品尝游戏活动,让幼儿"逛商店",品尝酸、甜、苦、辣,并用镜子照一照自己的表情,请另一位幼儿当小画家,把自己的表情画下来;同时,自己也做了别人的小画家,把别人的表情画了下来。一次美术活动就在轻松愉快中结束了,由于幼儿的兴起较浓,画出了各式各样的表情,幼儿主动、自觉地初步掌握了绘画技能。

3、用谜语、故事、诗歌等生动的语言形式增进幼儿的兴趣。

美术活动是幼儿表达自己美好愿望的语言和符号,在活动中,教师用生动灵活的语言更能激起幼儿对活动的兴趣,就拿学画画来说,幼儿由于年龄小,作画意识不强,往往是由于好动的驱驶才作画,刚开始学画画时,有些幼儿拿着笔不知怎么办才好,这时,最重要的是让他们敢于动笔,使他们对绘画产生兴趣,产生作画的欲望。为了做到这一点,在课题研究活动中,我采用了谜语、故事、诗歌等语言形式来增进幼儿的作画兴趣,效果较好。例如:幼儿画"下雨了",我先不提下雨的事儿,而是让幼儿猜谜雨:"千条线,万条线,掉到河里看不见。"幼儿一般对谜语有着浓厚的兴趣,谜底很快让他们猜到,趁幼儿兴致勃勃的时侯,我直接示范雨点的画法和步骤,幼儿很快就掌握了。在示范的过程中我还把雨的变化编成童谣:下雨了,下春雨了,又细又软,飘飘洒洒的春雨;下雨了,下夏雨了,又大又急,雷电交加的夏雨。这样幼儿的画面不但丰富、细致、准确,而且更具有创造性。

三、用大自然开阔视野,用发现法引导促进幼儿的兴趣。

幼儿的知识和生活经验越丰富,他们的学习兴趣就越广泛,因此,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十分注意扩大幼儿的知识面,丰富幼儿的生活经验。大自然是美好的,花鸟鱼虫,田野风光,,都是幼儿所喜爱的,教师要利用各种机会,使幼儿更多地接触大自然,引导幼儿发现大自然的奥秘,观察、了解、认识大自然,开阔幼儿的眼界,丰富幼儿的知识,充实幼儿的头脑。幼儿在周围世界观察发现到的东西越多,他们的知识就越丰富,热爱生活的美好情感,便会在他们心里油然而生,进行创作时就有了生活素材,在此基础上让幼儿应用色彩,自由发挥、,大胆创作,会获得意想不到的效果。比如:绘画:"美丽的秋天",对于秋天,幼儿一般联想到的只是"天气渐渐变冷了","树叶变黄了",此时,要让幼儿画出多姿多彩的秋天,是勉为其难了,因此,我经常带幼儿到户外观察、写生、拾落叶,以此来加深幼儿对秋天的认识。这样,幼儿画秋天的主题画,真可谓思想开阔、画面丰富生动。落在河里的秋叶,有的画成了小鱼的小伞,有的画成蚂蚁摆渡的小船,而落在活动场上的秋叶,恰恰被他们画成了小燕子送信。再如:泥工活动"塔",要让幼儿凭空的捏造出塔,对幼儿来说是较难的,也是枯燥的,但我们利用户外活动带幼儿观察了:大姚白塔、东塔、南塔,便争取家长配合,收集有关塔的资料和,办成一个"小展室",让幼儿充分了解塔的形状、特点,然后作自己喜欢的塔,这样幼儿在活动中边说边玩,边玩边制作,甭提多高兴了,他们做出再让幼儿制的塔,形状各异,富有创造性,超出了教师的想象。

四、幼儿体验成功的喜悦,进行表扬鼓励、稳定强化活动兴趣。

为了使幼儿保持浓厚的兴趣,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应注意观察幼儿的兴趣爱好,对幼儿表现出的学习兴趣及时表扬、积极引导,稳定巩固幼儿的学习兴趣。幼儿在进行活动时,创造性和想象力异常丰富,千奇百怪,想怎么创作就怎么创作,绝不会考虑自己想的与实际情况是否吻合,我们不能以成人的观点,简单地说些带有批评意味的话,那样,会挫伤他们的积极性,失掉参与活动的兴趣,引起厌烦情绪。教师的语言要能让幼儿乐于听乐于接受,要恰到好处,所以,我们应肯定每位幼儿作品的长处和闪光点,让幼儿亲身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从而强化他们对美术活动的兴趣,对活动没兴趣的幼儿,我们都应以亲切的口吻鼓励他大胆作画,当他有一点点进步,我们并给予表扬和鼓励。每次作品完成之后,我们都把所有的作品进行展出,使幼儿产生想成功的动机和有希望的心情,在评价作品时,我很注重幼儿作品中表现出来的情趣、想象力和创造性。例如:在评价装饰画《彝族挎包》时,首先让幼儿相互夸一夸自己的挎包;然后让幼儿在集体面前讲一讲自己的挎包那里最漂亮;最后,教师再表扬有创意的幼儿,并引导幼儿找出该作品与其它作品不一样的地方,并提出好的修改建议;这样一来,既让幼儿感到他的作品被承认的快乐,又不满足于现状,从而增强了再创造的愿望。

兴趣是学习的内在动力,对美术活动的兴趣往往是从欣赏美术作品开始的,通过美术欣赏,可以开阔眼界,培养对形式美的感受力,也可以使我们获得精神享受,赏心悦目。在对大量优秀的美术作品的欣赏过程中,我们的审美鉴别能力也会不断提高,对美术的兴趣也会潜移默化地形成。幼儿教育《纲要》中明确指出:“幼儿艺术活动中应在于激发幼儿的感受美、表现美的情趣,丰富他们的审美经验,使之体验自由表达和创造的快乐。”培养幼儿的审美素质,丰富他们的审美经验,使之形成浓厚的兴趣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4061337.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8-20
下一篇2023-08-20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