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年前的通信方式是什么?使用的感受又是什么?

40年前的通信方式是什么?使用的感受又是什么?,第1张

40年前的通信方式主要是通过书信、电报等方式来进行远距离的交流。

在那个时代,书信是最常用的通信方式。人们通常会使用邮政服务发送书信,这种方式需要一定的时间和耐心,因为邮件需要经过检查和分拣才能到达目的地。尽管如此,书信在传递情感和思想方面具有独特的魅力,人们可以通过书写来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情感,同时也可以享受到书写的乐趣。

电报也是一种常用的通信方式,它通过发送简短的代码来传递信息。这种方式相对较快,但信息量有限,需要简洁明了地表达信息。

总的来说,当时的通信方式需要人们耐心等待,但也可以让人们更加深入地思考和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同时,由于通信方式的限制,人们也需要更加珍惜彼此之间的联系和交流。

烽火的故事。

周宣王死了以后,儿子姬宫涅(音niè)即位,就是周幽王。周幽王什么国家大事都不管,光知道吃喝玩乐,打发人到处找美女。有个大臣名褒珦(音bāoxiàng)劝谏幽王,周幽王不但不听,反把褒珦下了监狱。

褒珦在监狱里被关了三年。褒家的人千方百计要把褒珦救出来。他们在乡下买了一个挺漂亮的姑娘,教会她唱歌跳舞,把她打扮起来,献给幽王,替褒珦赎罪。这个姑娘算是褒家人,叫褒姒,幽王得了褒姒,高兴得不得了,就把褒珦释放了。他十分宠爱褒姒,可是褒姒自从进宫以后,心情闷闷不乐,没有开过一次笑脸。幽王想尽办法叫她笑,她怎么也笑不出来。

周幽王出了一个赏格:有谁能让王妃娘娘笑一下,就赏他一千两金子。

有个马屁鬼叫虢(音guó)石父,替周幽王想了一个鬼主意。原来,周王朝为了防备犬戎的进攻,在骊山(在今陕西临潼东南,骊音lì)一带造了二十多座烽火台,每隔几里地就是一座。如果犬戎打过来,把守第一道关的兵士就把烽火烧起来;第二道关上的兵士见到烟火,也把烽火烧起来。这样一个接一个烧着烽火,附近的诸侯见到了,就会发兵来救。虢石父对周幽王说:“现在天下太平,烽火台长久没有使用了。我想请大王跟娘娘上骊山去玩几天。到了晚上,咱们把烽火点起来,让附近的诸侯见了赶来,上个大当。娘娘见了这许多兵马扑了个空,保管会笑起来。”

周幽王拍着手说:“好极了,就这么办吧!”

他们上了骊山,真的在骊山上把烽火点了起来。临近的诸侯得了这个警报,以为犬戎打过来了,赶快带领兵马来救。没想到赶到那儿,连一个犬戎兵的影儿也没有,只听到山上一阵阵奏乐和唱歌的声音,大伙儿都楞了。

幽王派人告诉他们说,辛苦了大家,这儿没什么事,不过是大王和王妃放烟火玩儿,你

们回去吧!

诸侯知道上了当,憋了一肚子气回去了。

褒姒不知道他们闹的是什么玩意,看见骊山脚下来了好几路兵马,乱哄哄的样子,就问幽王是怎么回事。幽王一五一十告诉了她。褒姒真的笑了一下。

幽王见褒姒开了笑脸,就赏给虢石父一千两金子。

幽王宠着褒姒,后来干脆把王后和太子废了,立褒姒为王后,立褒姒生的儿子伯服为太子。原来王后父亲是申国的诸侯,得到这个消息,就连结犬戎进攻镐京。

幽王听到犬戎进攻的消息,惊慌失措,连忙下命令把骊山的烽火点起来。烽火倒是烧起来了,可是诸侯因为上次上了当,谁也不来理会他们。

烽火台上白天冒着浓烟,夜里火光烛天,可就是没有一个救兵到来。

犬戎兵一到,镐京的兵马不多,勉强抵挡了一阵,被犬戎兵打得落花流水。犬戎的人马像潮水一样涌进城来,把周幽王、虢石父和褒姒生的伯服杀了。那个不开笑脸的褒姒,也给抢走了。

到这时候,诸侯们知道犬戎真的打进了镐京,这才联合起来,带着大队人马来救。犬戎的首领看到诸侯的大军到了,就命令手下的人把周朝多少年聚敛起来的宝贝财物一抢而空,放了一把火才退走。

中原诸侯打退了犬戎,立原来的太子姬宜臼(音jiù)为天子,就是周平王。诸侯也回到各自的封地去了。

没想到诸侯一走,犬戎又打过来,周朝西边大多土地都被犬戎占了去。平王恐怕镐京保不住,打定主意,把国都搬到洛邑去。

公元前770年,周平王迁都洛邑。因为镐京在西边,洛邑在东边,所以历史上把周朝在镐京做国都的z时期,称为西周;迁都洛邑以后,称为东周。

鸿雁传书

2500年前,我们祖先就开始驯养信鸽。在西夏与北宋的战争中,西夏军队利用信鸽做军事通讯。

南宋初,大将曲端的军队中也使用信鸽传达消息召集军队。古代称信鸽为“飞奴”。传说汉高祖刘邦被楚霸王项羽所围时,就是以信鸽传书,引来援兵脱险的。张骞、班超出使西域,也用鸽子来与皇家传送信息。清乾隆年间,我国广东佛山地区每年5、6月份举行放鸽会,每年都有几千只参加,赛距约400华里。当时在上海、北京等地,也有类似的赛鸽会。国外利用信鸽传递消息的最早文字记载,见于公元前530年,当时利用信鸽传送奥林匹克运动会的成绩。

鸿雁是书信的代称,有时亦代称邮递员。何以“鸿雁”代称书信和邮递员?溯其源,汉朝时,苏武出使匈奴,被单于流放北海去放羊。10年后,汉朝与匈奴和亲,但单于仍不让苏武回汉。与苏武一起出使匈奴的常惠,把苏武的情况密告汉使,并设计,让汉使对单于讲:汉朝皇帝打猎射得一雁,雁足上绑有书信,叙说苏武在某个沼泽地带牧羊。单于听后,只有让苏武回汉。后来,人们就用鸿雁比喻书信和传递书信的人。

这就是“鸿雁传书”的传说了。

风筝通信

传说早在春秋末期,鲁国巧匠公输盘(即鲁班)就曾仿照鸟的造型“削竹木以为鹊,成而飞之,三日不下”,这种以竹木为材制成的会飞的“木鹊”,就是风筝的前身。到了东汉,蔡伦发明了造纸术,人们又用竹篾做架,再用纸糊之,便成了“纸鸢”。五代时人们在做纸鸢时,在上面拴上了一个竹哨,风吹竹哨,声如筝鸣,“风筝”这个词便由此而来。

最初的风筝是为了军事上的需要而制作的,它的主要用途是用作军事侦察,或是用来传递信息和军事情报。到了唐代以后,风筝才逐渐成为一种娱乐的玩具,并在民间流传开来。

军事上利用风筝的例子,史书上多有记载。汉初楚汉相争时,刘邦围困项羽于垓下,韩信向汉王刘邦建议用绢帛竹木制作大型风筝,在上面装上竹哨,于晚间放到楚营上空,发出呜呜的声响,同时汉军在地面上高唱楚歌,引发楚军的思乡之情,从而瓦解了楚军的士气,赢得了战事的胜利

竹筒传书

在我国历史上,还有用竹筒传书的故事哩。 竹筒传书的故事,得从隋文帝开皇十一年(590年)说起,那年十一月,南方各地纷纷发生叛乱,为了平定叛乱,稳定江山,隋文帝紧急下诏,任命杨素为行军总管,率军前去讨伐。

杨素率领水军渡江进入江南,接连打了好几个胜仗,收复了京口、无锡等地,士气非常旺盛。于是,杨素一鼓作气,率领主力部队追踪叛军,一直追到了海边。面对绵延的山脉和茫茫的大海,杨素一面命令大部队就地驻扎,一面指派行军总管史万岁率领军队两千人,翻山越岭穿插到叛军的背后发动进攻。

史万岁率部猛进,转战于山林溪流之间,前后打了许多胜仗,收复了大片的失地。当他想把胜利的战况向上级汇报时,却因交通的阻绝和信息的不畅而无法与大部队取得联系。一日,他站在山顶临风而望,看到前面茂密的竹林正波浪状随风而舞,忽有所悟,立即派人截了一节竹子,把写好的战事报告装了进去,封好后放入水中,任其漂流而下。几天后,有一个挑水的乡人看到了这个竹筒,便打捞起来打开一看,发现了史万岁封在里面的报告,便按报告上的提示将它送到了杨素手中。史万岁一去无音讯,不知生死,为此杨素正焦急不安,忽见乡人送来报告,大喜过望,立即把史万岁部队接连取得胜利的战况向朝廷作了报告。隋文帝听到喜报,龙颜大悦,立即提拔史万岁为左领军将军。然后,杨素率领大部队,继续乘胜追击反隋散兵,没用多久,就彻底平定了叛乱。 回答者: 安安555运气123 | 四级 | 2011-4-25 20:15

烽火的故事。

周宣王死了以后,儿子姬宫涅(音niè)即位,就是周幽王。周幽王什么国家大事都不管,光知道吃喝玩乐,打发人到处找美女。有个大臣名褒珦(音bāoxiàng)劝谏幽王,周幽王不但不听,反把褒珦下了监狱。

褒珦在监狱里被关了三年。褒家的人千方百计要把褒珦救出来。他们在乡下买了一个挺漂亮的姑娘,教会她唱歌跳舞,把她打扮起来,献给幽王,替褒珦赎罪。这个姑娘算是褒家人,叫褒姒,幽王得了褒姒,高兴得不得了,就把褒珦释放了。他十分宠爱褒姒,可是褒姒自从进宫以后,心情闷闷不乐,没有开过一次笑脸。幽王想尽办法叫她笑,她怎么也笑不出来。

周幽王出了一个赏格:有谁能让王妃娘娘笑一下,就赏他一千两金子。

有个马屁鬼叫虢(音guó)石父,替周幽王想了一个鬼主意。原来,周王朝为了防备犬戎的进攻,在骊山(在今陕西临潼东南,骊音lì)一带造了二十多座烽火台,每隔几里地就是一座。如果犬戎打过来,把守第一道关的兵士就把烽火烧起来;第二道关上的兵士见到烟火,也把烽火烧起来。这样一个接一个烧着烽火,附近的诸侯见到了,就会发兵来救。虢石父对周幽王说:“现在天下太平,烽火台长久没有使用了。我想请大王跟娘娘上骊山去玩几天。到了晚上,咱们把烽火点起来,让附近的诸侯见了赶来,上个大当。娘娘见了这许多兵马扑了个空,保管会笑起来。”

周幽王拍着手说:“好极了,就这么办吧!”

他们上了骊山,真的在骊山上把烽火点了起来。临近的诸侯得了这个警报,以为犬戎打过来了,赶快带领兵马来救。没想到赶到那儿,连一个犬戎兵的影儿也没有,只听到山上一阵阵奏乐和唱歌的声音,大伙儿都楞了。

幽王派人告诉他们说,辛苦了大家,这儿没什么事,不过是大王和王妃放烟火玩儿,你

们回去吧!

诸侯知道上了当,憋了一肚子气回去了。

褒姒不知道他们闹的是什么玩意,看见骊山脚下来了好几路兵马,乱哄哄的样子,就问幽王是怎么回事。幽王一五一十告诉了她。褒姒真的笑了一下。

幽王见褒姒开了笑脸,就赏给虢石父一千两金子。

幽王宠着褒姒,后来干脆把王后和太子废了,立褒姒为王后,立褒姒生的儿子伯服为太子。原来王后父亲是申国的诸侯,得到这个消息,就连结犬戎进攻镐京。

幽王听到犬戎进攻的消息,惊慌失措,连忙下命令把骊山的烽火点起来。烽火倒是烧起来了,可是诸侯因为上次上了当,谁也不来理会他们。

烽火台上白天冒着浓烟,夜里火光烛天,可就是没有一个救兵到来。

犬戎兵一到,镐京的兵马不多,勉强抵挡了一阵,被犬戎兵打得落花流水。犬戎的人马像潮水一样涌进城来,把周幽王、虢石父和褒姒生的伯服杀了。那个不开笑脸的褒姒,也给抢走了。

到这时候,诸侯们知道犬戎真的打进了镐京,这才联合起来,带着大队人马来救。犬戎的首领看到诸侯的大军到了,就命令手下的人把周朝多少年聚敛起来的宝贝财物一抢而空,放了一把火才退走。

中原诸侯打退了犬戎,立原来的太子姬宜臼(音jiù)为天子,就是周平王。诸侯也回到各自的封地去了。

没想到诸侯一走,犬戎又打过来,周朝西边大多土地都被犬戎占了去。平王恐怕镐京保不住,打定主意,把国都搬到洛邑去。

公元前770年,周平王迁都洛邑。因为镐京在西边,洛邑在东边,所以历史上把周朝在镐京做国都的z时期,称为西周;迁都洛邑以后,称为东周。

幼儿园社会领域教学模式

一、生活感知教学模式

1 教学目标

幼儿直接深入社会生活,扩大眼界,丰富感性经验,帮助幼儿理解事物之间的联系;培养幼儿热爱人民、热爱生活的情感;使幼儿理解相关的社会行为规范,实践有关的社会行为。

2 程序和策略

第一环节:激发兴趣。

参观散步出发之前,教师要以简短的谈话启发幼儿活动的愿望,要告知幼儿参观游览、散步的地点、内容和注意事项。

第二环节:实地观察。

教师可以带领幼儿在村子里或小街上散步,观察人们的社会生活,有意识地提出问题引导幼儿观看各行各业人们的劳动和交往。在参观活动中,教师带幼儿到达参观地点后要重新整队,让幼儿有一个整齐、精神的面貌,再次提出有关的参观要求。引导幼儿有礼貌地向接待者问好;向幼儿提出问题,让他们带着问题参观,把注意力集中到观察的主要内容上。可先参观该单位的全貌,再有所侧重地分别观察。教师和接待人员可作简单的介绍。

要组织好这一环节,教师还应注意:(1)参观前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包括:确定参观的内容和具体目标的要求,与参观单位联系,有必要时应指导接待人员写好讲话稿等等。(2)参观过程中,要让幼儿有充足的时间看看、想想;还要引导幼儿用适当的语言表达所见的人和事;允许幼儿提出问题,教师可以及时地给予解答或引导幼儿仔细观察与寻找问题的答案。(3)参观时间不宜太长,防止幼儿过度疲劳,产生厌倦情绪。

第三环节:参与实践。

在这一环节中,教师应向幼儿提出行为要求,指导行为方法,组织幼儿操作练习,帮助幼儿把所获得的知识加以运用,使幼儿得到更真实的体验,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如参观邮局的工作流程后,教师组织幼儿“集体寄信”,让幼儿亲自购买邮票并将邮票贴在参观前准备好的信封上面,将信投到邮筒里。这些实际操作,让幼儿真正获得寄信的初步知识,锻炼了寄信能力。

第四环节:谈话小结。

参观、游览回园后,幼儿对参观内容的印象还比较深,教师要及时地组织幼儿进行一次谈话。这样做,一方面可以进一步整理、加深幼儿对物的印象;另一方面,可以发展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培养幼儿对待周围人们和事物的正确态度。组织这一环节应注意的问题有:(1)谈话时,教师可以、谜语或生动语言等引起幼儿回忆参观的人和事,启发他们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参观的内容和感受最深的、最喜欢的事和物。(2)教师要对这次参观、游览活动作一个小结和评价。(3)提供有关材料,以供幼儿开展有关的游戏时用。

3 教学范例及评析

参观邮局(中班)

活动目标

1 让幼儿知道邮局在人们生活中的作用,并通过实际操作,帮助幼儿了解寄信的过程。

2 初步培养幼儿热爱、尊敬邮递员的情感。

活动准备

1 联系好参观的地点并确定参观路线。

2 准备好报纸、杂志、信等实物。

3 幼儿每人画好一张画作为信。

4 幼儿看操作材料“参观邮局”。

活动过程

1 组织幼儿谈话,引发幼儿对邮局的兴趣。

(1)出示报纸、杂志、信等实物,启发幼儿思考:这是什么?是谁送来的?邮递员的工作单位在哪儿?

(2)提出参观的要求。要求幼儿参观时保持安静,仔细看邮局里有些什么人,他们在干什么。

2 带领幼儿参观邮局。

(1)到邮局前引导幼儿观察邮局建筑物的颜色,提醒幼儿要安静地进去,小声地与工作人员打招呼。

(2)带领幼儿依次参观盖邮戳及分拣信件、卖邮票、买杂志、寄包裹、汇款的场所,引导幼儿仔细观察顾客在这里做些什么,邮局的工作人员是怎样工作的。

(3)组织幼儿讨论邮局和人民生活之间的关系,让幼儿知道邮局给人们的生活、工作、学习带来了许多方便。

3 集体寄信。

(1)每一个小朋友手里的信要寄掉,该怎么办呢?请一个幼儿做顾客去买邮票,帮助幼儿认识邮票:邮票是什么样子的呢?它有什么作用?告诉幼儿寄信必须贴邮票,邮票贴了就表示已付寄信费,邮票有多种面值。

(2)幼儿动手操作,练习寄信。告诉幼儿信封上写的是幼儿园的地址,所以信是寄给幼儿园的。教师示范将邮票贴在信封的右上角,再请一名幼儿将信投到邮筒里。

4 参观结束,组织幼儿返园后讨论,增强幼儿对邮递员的尊敬之情。

教师:邮局里有那么多信件、报刊、杂志都需要邮递员来送,他们不管刮风下雨还是烈日炎炎,都坚持送信、送报,他们很辛苦,他们的工作也很重要。

注:此范例选自幼儿园课程指导丛书《社会》中班.虞永平主编.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年7月第3版第87页。

评 析

利用现实生活环境对幼儿进行教育,这是本活动的最大特色。让幼儿在大自然、大社会中学习,在身临其境中获得关于邮局的感性经验。在参观过程中,教师能充分调动幼儿的各种感官去观察、学习,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了幼儿。例如,鼓励幼儿主动地向大人打招呼,主动地看一看、问一问、听一听、做一做,这既培养了幼儿大胆与成人交往的能力,又使幼儿学习的积极性、自主性得到了提高,激发起对邮局工作人员劳动的尊敬之情。这样的活动,将给幼儿留下深刻、美好的回忆。

二、情感陶冶教学模式

1 教学目标

通过创设情境,启发幼儿联想,诱发新的情绪体验,使幼儿与现实中、情境表演中或作品中的人物心心相映、情情相通,在心灵深处产生强烈的共鸣并作出反应,从而使幼儿在遇到类似的真实情境时,更容易产生移情,作出亲社会行为。

2 程序和策略

情感陶冶教学模式包括情感激发、情绪追忆、情感换位和实际行动四个环节。

情感激发也叫认知提示,指通过成人的言语提示,组织幼儿通过讨论、绘画、唱歌、游戏、表演等形式,帮助幼儿辨别各种不同的情感及其面部表情,理解不同的人在不同的情境中的想法、观点和情感,促进幼儿辨别他人情感、设想他人观点及进入他人角色能力的发展,进而促进幼儿认知水平和社会理解水平的提高,为产生移情奠定认知基础。

情绪追忆是运用言语提示唤醒幼儿在过去生活经历中亲身感受到的最强烈的情绪体验,引起他们对情绪体验产生的情境、原因和事件的联想,加强情绪体验与特定社会情境之间的联系。

情感换位是提供一系列由近及远的社会情境,让幼儿分析讨论和扮演角色,从而使幼儿转换角色去体验某种情绪、情感状态,并促进其角色转换能力的发展。

通过情绪追忆和情感换位,幼儿得以把过去的情绪、情感体验迁移到相应的社会情境之中,使自己置身于其中,设身处地地为他人着想,体验或设想他人正在体验的情绪、情感,从而产生移情。

实际行动是组织幼儿将自己移情的体验表达出来,与同伴、老师进行交流,再由幼儿或教师小结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的关心话语或将采取的一些行为方式。在这一步骤中,教师是指挥,幼儿是主体。教师指挥幼儿操练,要注意操练的实效性,力求形式多样。①应用性操练:教师根据活动前的预想提供幼儿抒发感情、作出积极行为的情境,让幼儿实际做一遍。例如在“关心生病的小朋友”活动中,请幼儿按意愿选择“关心病人”的方式,参加相应的小组活动。②表演性练习:表演性练习包括事例分析和行为练习,即先举出假设的各种典型的社会情境或事例,或通过欣赏、表演儿歌等,让幼儿分析出在该种情形下怎样做才能给别人带来欢乐,并根据幼儿的提议,让大家轮流扮演不同的角色进行表演,从中体验不同的情感。教师应鼓励幼儿用动作和表情进行表演练习,使所学新知逐步深化,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例如,在大班社会活动“他为什么哭”的最后一个环节中,教师让幼儿扮演“哭的人”与“关心者”,幼儿在表演中抒发了关心他人的情感,体验关心他人的行为。

3 教学范例及评析

关心生病的小朋友(大班)

活动目标

体验生病的小朋友的情绪、情感,学习用各种方式关心、帮助生病的同伴。

活动准备

录音机、空白磁带、信笺、笔、制作礼品的材料等。

活动过程

1 引出情境。

(1)用“点名”的方法让幼儿意识到某个小朋友缺席。

(2)请幼儿猜测小朋友缺席的原因。

(3)此时,事先安排好的一位教师来班告知小朋友因病请假一周的消息。

2 启发提问。

(1)你生病时是怎么样的?心里会感到怎么样?会想些什么?为什么?

(2)现在小朋友生病在家,他心里会怎么样?

(3)人在生病时最需要的是什么?

3 分组讨论:怎样帮助生病的小朋友?

4 请幼儿按意愿选择“关心病人”的方式,参加相应的小组活动。

(1)幼儿口述,教师代笔,共同给病人写一封问候信,送上大家的祝福。

(2)把自己想与病人说的话录音,通过录音带把问候和快乐传递给病人。

(3)为病人制作一些有趣的小礼品,祝他早日康复。

5 教师把写好的信读给幼儿听,并让幼儿听录音、看礼品,对孩子们的每一种“关心”予以表扬和鼓励。

6 活动结束,推举一名幼儿代表随有关教师把信、录音带、小礼品转送给生病的小朋友。

注:此范例选自《幼儿教育》(浙江)1996年1月第23页·刘风琴“关心生病的小朋友”

评 析

该活动改变了品德教育流于说教的方式,巧妙地运用移情训练法引导幼儿结合实际生活事件设身处地地体会生病的同伴的心情,为生病的同伴着想。活动一开始,教师以点名方式让幼儿知道某个同伴因生病没能到幼儿园参加活动,并用提问引导幼儿回忆自己生病的经历或想像生病时的心情及想做的事,促使幼儿实现情感换位,即转换角色去体验特定的社会情感和事件并产生移情;做到急生病小朋友之所急,想生病小朋友之所想,在理解生病同伴心情的基础上,纷纷表示愿意通过写信、送礼品、说安慰话等具体行动来关心生病的同伴。最后,教师运用巩固深化的方法,让幼儿把想法付诸实践,强化行为练习,使幼儿正确对待情景中他人的情绪反应并采取积极的行动。

三、角色扮演教学模式

1 教学目标

帮助幼儿了解人际关系及不同角色身份,学习以适当的行为方式进行沟通,从而掌握互助、合作等友好交往技能,发展语言交流能力和想像力,使幼儿实践和尝试自己解决社交问题的办法。

2 程序和策略

(1)创设情境

情境创设应力求真实、生动、有人有景,可以用电化教具配合,也可以用画板或口技代替。场景布置及道具应尽量简单,化装只要突出人物身份的主要特点,能使幼儿看懂就行。如需幼儿扮演角色,应先物色人选,组织排练。活动开始时,教师要用语言向幼儿介绍场景(什么地方)、角色和主演者,以引起幼儿观看表演的兴趣,并向幼儿交代任务,提醒他们仔细观看表演者的表情、动作,记住表演内容,以便在观看后讨论。

(2)表 演

为了使全体幼儿都看清楚表演内容,表演者要面向全体幼儿,表演速度适中;可以完整表演,也可以分段表演。

(3)讨论明理

观看表演后,教师应围绕活动目标有重点地提问,引导幼儿讨论评价表演中人物的言行,激发某种情感,提出今后行为的选择建议,提高幼儿的社会认知水平和判断能力。讨论时,教师要尊重幼儿,让他们畅所欲言,提出不同看法。通过幼儿自己的活动,思考得出正确的结论。讨论的基本形式主要是小组合作形式,在此基础上全班交流,甚至展开争论。在应得出一致意见的问题上力求取得一致,在允许有不同意见的问题上一定不要强求一致。要鼓励幼儿谈出带有个人情感的理解,鼓励创新。

(4)学习表演

幼儿有模仿和表演的兴趣,在这一阶段中,教师要组织全班幼儿分组、分角色进行表演,从而巩固在活动中获得的行为规范。有时可让部分幼儿参与表演,其他幼儿再次观看,这要依据具体的活动内容和教学环境来定。幼儿通过表演,进一步判断道德行为,在亲身参加表演中更好地掌握道德行为要求。

3 教学范例及评析

小记者(大班)

活动目标

1 提高幼儿与人交往的能力。

2 培养幼儿与人交往时能主动使用礼貌用语的习惯。

3 培养幼儿乐意了解和关心自己能理解的社会新闻。

活动准备

1 事先排练“记者采访”的情景表演。

2 与全班幼儿人数配套的玩具小话筒、各种社会角色服饰。

活动过程

1 幼儿观看情景表演,初步了解记者职业及采访的基本过程,懂得与人交往时要主动并采用礼貌用语。

(1)向幼儿提出观看要求。

(2)幼儿观看情景表演“记者采访”。

(3)教师围绕表演内容提出有关问题,引导幼儿结合生活经验讨论怎样做好一名记者。

2 引发幼儿学习当小记者的兴趣,并乐意向别人了解自己所关心的社会新闻。

(1)教师提出“假如你是一名记者,你想采访哪方面的新闻”引发幼儿学习的兴趣。

(2)请个别幼儿学做小记者进行采访。

(3)师生共同评价幼儿的采访表现。

3 开展“小记者团”实践活动,提高幼儿与人交往的能力。

(1)幼儿分组扮演小记者及各种社会角色进行采访活动。老师巡视,鼓励每个幼儿都参与活动。

(2)全体幼儿扮演小记者 ,对现场听课老师进行采访。

4 小结活动情况。

活动延伸

1 在角色区中让幼儿玩“小小记者”游戏。

2 在语言区开展“新闻发布会”活动。

注:此范例选自汕头儿童福利会第三幼儿园大二班2000年11月22日公开课,由陈若瑾老师设计。

评 析

表演活动给了幼儿直观模仿的榜样,也给幼儿提供很好的实践机会。

该活动一开始,幼儿观看情景表演,直观地初步了解记者职业及采访的基本过程,懂得与人交往时要主动并采用礼貌用语,如“你好”,“请问”……然后,教师围绕表演内容提出问题,引导幼儿结合生活经验讨论怎样做好一名记者。交流后,教师以“假如你是一名记者,你想采访哪方面的新闻”引发幼儿学习当小记者的兴趣,激发幼儿乐意向别人了解自己所关心的社会新闻的情感,再请个别幼儿学做小记者进行采访。师生通过评议,使幼儿进一步明确如何当好小记者。让全体幼儿分组扮演小记者及各种社会角色进行采访活动,这使全班幼儿都有实践机会,提高了幼儿与人交往的能力,实现了活动目标。最后,全体幼儿扮演小记者,对现场听课老师进行采访,再次锻炼了幼儿当小记者的能力,使幼儿获得的知识得到巩固。

四、实际练习教学模式

1 教学目标

让幼儿在“做中学”,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习惯及交往能力,帮助幼儿内化道德规范、行为准则。

2 程序和策略

(1)激发愿望

活动开始,教师可出示实物、等直观教具,并以简短的语言激发幼儿对某一问题的探讨兴趣,激起幼儿参与实践练习的愿望。例如,在《做事有条理》活动中,教师出示一堆零乱的物品,引发幼儿整理的兴趣,并问:“小朋友,你们看这张桌子上有什么东西?这些物品放得怎么样?让我们来把这些东西整理一下,好吗?”这样自然而然地激起幼儿参与练习的愿望。

(2)方法学习

在这一阶段中,一是要组织幼儿讨论、交流某一情境中的行为要求,通过概括,让幼儿知道怎样去行动。如在“我们是小主人”活动中,教师把幼儿讨论的结果进行小结,使中班幼儿懂得“当小班弟弟、妹妹来做客时,我们要当好小主人,可以先作自我介绍,说说自己的名字、班级,再带领客人参观我们的教室,和他们一起游戏”。二是请部分幼儿根据教师创设的情境尝试正确的做法,其他幼儿观看台上幼儿的做法后进行评价,从而学习正确的行为方法。例如,在“做事有条理”活动中,让部分幼儿尝试整理物品,其他幼儿通过观察、思考、评价而懂得整理物品的正确行为程序,即“大的物品放在下面,小的放在上面,这样才整齐有序,便于搬动”。

(3)行为练习

获得一定方法后,即让幼儿练习,教师巡回观察。可将幼儿分成小组展开练习,互相观察,看行为是否合乎要求,教师针对幼儿练习中普遍存在的问题提出纠正方法,同时让行为准确无误的幼儿上台示范,使幼儿对行为要求有更明确的了解。此外,应尽可能组织幼儿在游戏中、在日常生活中进行行为练习。

(4)小结评价

教师要对活动的主要内容和幼儿的练习情况进行小结评价,同时,向幼儿提出活动后的练习要求,使教学延伸至课外、园外。只有这样,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才能逐步形成。

3 教学范例及评析

我们是小主人(中班)

活动目标

1 使幼儿初步学会热情主动地招待小客人,激发幼儿做小主人的自豪感。

2 引导幼儿初步学会正确使用礼貌用语,培养幼儿与人交往的最基本的能力。

活动准备

1 “大带小”活动准备。

2 布置环境,准备好录音机、音乐磁带。

3 与几位同一个月过生日的孩子的家长取得联系,准备一个大蛋糕。

活动过程

1 组织幼儿讨论:怎样做小主人?

教师:今天有几位小朋友一起过生日,我们要请小X班小朋友来做客,我们应该怎么做小主人?

(1)请幼儿分组讨论,教师倾听。

(2)每组请一名幼儿代表发言。

(3)小结:当小班弟弟、妹妹来做客时,我们要当好小主人,可以先作自我介绍,说说自己的名字、班级,再带领客人参观我们的教室,和他们一起游戏。

2 开展“大带小”活动。

(1)全班小朋友在教室门口迎接小客人,每位小朋友带一位小客人。

(2)在轻松的音乐声中,幼儿自由活动、游戏。

(3)生日聚会开始。

教师宣布生日聚会开始,请大家说祝福语,集体唱生日歌……

请小主人带小客人洗手,端点心,送开水。大家吃蛋糕。

(教师提醒小主人照顾好小客人。)

(4)生日聚会结束,全班幼儿欢送小客人出门。

活动建议

1 小班可同时开展“我是小客人”的活动。活动之前,小班教师也应提出有关要求。

2 利用午餐前的时间进行小结,让幼儿谈谈自己是怎样做小主人的。

3 坚持在元宵花灯会、六一游戏会以及娱乐活动中开展“大带小”活动。

注:此范例选自幼儿园课程指导丛书《社会》中班.虞记平主编.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年7月第3版第1页.

评 析

幼儿期教育的特点是“养成教育”。该活动让幼儿“在做中学”,大部分时间幼儿亲自参与实践练习,丰富了幼儿的直接经验,使幼儿掌握了当好小主人的一些行为要求,有助于良好行为的养成。首先,活动一开始,教师就创设了“请小班弟弟、妹妹来我班做客”的情境,激起幼儿讨论“如何当好小主人”的兴趣,然后,教师将幼儿交流的意见进行小结,使幼儿明确当好小主人的行为要求。接着,教师组织幼儿开展“大带小”活动,在轻松的音乐声中,“小主人”带“小客人”一起进行生日聚会活动,身体力行照顾小客人的行为要求,幼儿的情绪达到了高潮,体验到了做小主人的自豪感,顺利实现了教育目标。此外,向幼儿提出活动后的一些行为要求,有助于幼儿将当好“小主人”与当好“小客人”的礼貌行为变成良好习惯。

五、艺术感染教学模式

1 教学目标

开阔幼儿的眼界,丰富幼儿的社会知识,提高幼儿的语言理解能力,使幼儿理解和掌握寓于艺术作品中的社会知识和行为要求。

2 程序和策略

(1)欣赏艺术作品

这里所说的艺术作品是指文学艺术作品,即诗歌、故事、散文等。教学一开始,教师给幼儿生动流畅地讲述故事或有感情地朗诵散文、诗歌,使幼儿在欣赏文学作品中受到感染。讲述故事或朗诵散文时,教师可配以挂图、幻灯、实物、及音乐等,帮助幼儿理解文学作品内容。为了使艺术作品更好地发挥教育作用,教师应注意两个问题:一是活动前教师应精心选择幼儿感兴趣的、健康的、有益的、有启迪性的作品;二是根据幼儿对语言的掌握和理解程度适时讲解启发。对于作品中表现的主题要重点予以提示,使孩子更好地从中领悟道理。

(2)讨论小结

社会教育活动中让幼儿欣赏文学艺术作品的目的是为了使幼儿明理、激情,进而导行。因此,欣赏艺术作品后,教师应围绕教学要求提一些问题,让幼儿围绕问题进行讨论,从而明白蕴藏在作品中的某个道理,激发良好的情感并影响其以后的行为。讨论时,教师要尊重幼儿,鼓励他们畅所欲言,提出不同看法。讨论后,教师要进行小结,引导幼儿得出正确的认识,对幼儿提出行为上的要求。

(3)联想深化

教师要适当地拓宽活动内容,引导幼儿对从作品中所学的知识(道理)从内容、形式、范围多角度进行认识、理解,达到开阔视野、发展思维、丰富知识、增强能力的目的。这一阶段可引导幼儿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或对一些社会现象进行议论,以促进道德知识进一步内化。教师列举有关事例时可以适当结合等直观教具,让幼儿通过联想深化认识。例如,在大班“做个守信用的孩子”活动中,教师在幼儿讨论《波波和乐乐》作品的基础上,开拓幼儿的思路,让幼儿分析另外两个事例,使幼儿能进一步领悟蕴涵在作品中的道德知识,明辨是非,并以此指导自己的道德行为。

(4)创作实践

幼儿掌握了一定的道德知识后,教师可组织幼儿开展一些力所能及的创作实践活动,让幼儿把学到的知识加以运用,培养良好的行为。例如,在“三只想生病的小狗”活动中,教师组织幼儿为妈妈开个“小小音乐会”,在音乐会上让幼儿唱有关爱妈妈的歌,并且将自制的礼物布置在妈妈的照片旁。这些活动可以激发幼儿爱妈妈的情感,让他们懂得爱妈妈的一些实际行动。

3 教学范例及评析

 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时常需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恰当地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那么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信的旅行》大班教案,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信的旅行》大班教案1

  活动目标:

 1、了解信的主要特征及寄信的过程。

 2、通过写信感知新的不同作用。

 3、理解相关内容,丰富相关词汇。

 4、发展幼儿的观察、分析能力、动手能力。

  活动准备:

 一封写给班级小朋友的信、幻灯片《信封》、幻灯片《信的旅行》

  活动过程:

 一、认识信封

 师:“你们收到过信吗老师收到了一封信,我们一起来看看。”

 观看幻灯《信封》说出你看到了什么

 1、收件人的邮政编码:用来划分区域的,在信封的又上角

 2、邮票:用来付给邮局的钱,在信封的右上角。邮票上的数字代表钱,它们是不一样的(观看不同的邮票)。如果你要把信寄到很远的地方就需要更多的钱。

 3、收件人的地址和姓名:在信封的中间

 4、寄信人的地址和邮编:在信封的右下角

 二、信的旅行

 1、“你们知道这封信是怎样寄到大一班的吗”

 2、“让我们和这封信一起做一次旅行,看看它会经过那些地方”

 3、观看幻灯《信的旅行》

 4、回顾寄信的过程,“刚才信都去了哪些的地方”

 5、“刚才我们看到的《信的旅行》去了很多的地方,其实现代的信息已经很发达了,有一种更快更方便的信,是不用笔写的信——电子邮件,是用网络来传播的。

 三、看信

 1、“让我们一起来看看瞿老师在这封信里都说了些什么”(读信,随机教育)

 2、讨论:瞿老师把她的心里话写在信里告诉给我们,你们想想看信还有什么作用什么时候可以写信

 小结:原来当你遇到困难需要别人帮助、有心理话想说、有祝福的话要说、思念别人的时候都可以用写信的方式来表达。

 四、写信

 1、“你们有什么话要对别人说的吗”

 2、让我们一起来写封信吧!

  活动延伸:

 幼儿可以在区角活动的时候,继续学习写信

  活动反思:

 活动的四个环节:看信、信的旅行、读信、写信,都是围绕着活动目标开展的。通过看信,让孩子了解了信的主要特征,对收信人邮编、地址、邮票、寄信人地址邮编,有个全面正确的认识。在信的旅行里,我以故事的形式,让孩子们知道寄信的过程。在开始设计本环节时,孩子们对分检、盖邮戳、空邮、平邮等步骤不容易理解,后来我想通过讲故事的形式,比如:分检就是按照邮编的不同给“信”分“房间”、盖邮戳就是给邮票穿上漂亮的衣服、空邮就是坐飞机、平邮就是坐汽车等等。孩子们就比较容易理解了。在读信的环节,是对幼儿情感方面的培养,通过读老师写给小朋友的信,让孩子们感受到新可以寄托人的希望、寄托人的思念。从而让幼儿认识到了信的作用激发了他们写信的欲望。

 本次活动我结合了本班正在开展的《我们的城市》的主题,从幼儿的兴趣出发,根据大班幼儿的能力水平,对信的认识水平和掌握能力,围绕“信”这一知识点展开的活动。让幼儿在认知和情感方面都有了提高。

《信的旅行》大班教案2

  活动目标:

 1、感知和探索现代生活中常见的通讯工具,感受科学技术给人们生活带来的方便。

 2、学习在常见的几种电话机上给亲人或同伴那拨打电话。了解110、119、120等紧急求助电话的号码和使用要求。

 3、学习自制小电话。

 4、充分体验“科学就在身边”,产生在生活中发现、探索和交流的兴趣。

 5、发展合作探究与用符号记录实验结果的能力。

  活动准备:

 让幼儿回家问问家长最近是否受到过信,是谁寄来的,看看信是什么样的。

 教师准备一些自己最近收到的信。

  指导要点:

 谈话导入:

 爸爸妈妈最近是否收到过信,信是什么样子的?

 为什么信能从遥远的地方送到我们手上?

 出示信封,引导幼儿观察信封的结构和书写规范。

 老师最近也收到几封信,咱们一起看看能寄到我们手上的信封上都有什么?

 教师给每组分发两个信封,让幼儿观察信封。

 提问:能寄到我们手上的信封上有什么?—(如写好收信人的邮政编码、地址、姓名,贴有邮票、盖有邮戳,还要写上寄信人的地址,邮政编码等)讨论:

 这些信是怎样从其他人那儿寄到我们这儿的?

 为什么信封上除了要写收信人的邮政编码、地址、姓名,还要写上寄信人的地址、邮政编码等?

 讨论和引发幼儿的寄新活动。

 最近小朋友们做了许多好看的卡片,你们想把卡片寄给谁?如果要寄给他们,我们需要做什么?

  活动反思:

 《信的旅行》是《品德与社会》四年级下册第五单元课题2的内容,主要教学目标是:1、了解一封信从寄到收的几个主要环节,体会邮政人员在其中付出的辛苦,从而萌发出要尊重他们及其劳动的情感。2、学会正确地书写信封,了解关于寄信的一般常识。3、了解通信中的一些规则,养成自觉遵守通信规则的意识和行为。

 为了把课上好,我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主要是搜集有关的资料。我所做的工作都是围绕着教学目标进行的。要让学生更清晰地了解信从寄到收的几个主要环节,体会邮政人员在其中付出的辛苦,单靠老师讲,学生的印象没那么深刻,因此,我就上网查阅了有关视频,课上播放给学生看。实践证明,采用这样的教学手段可以让课堂效率更高。因为教学目标要求学生要了解关于寄信的一般常识,我准备了相应的课件,让学生一目了然,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掌握常识。并且学会如何写信,在实际的生活中懂得运用。通信中的一些规则大部分学生都是不清楚的,所以我就利用一些反面教材,事先吩咐班上的学生帮忙拍一段视频,让全班学生展开讨论,引导他们如何才能做到遵守通信规则。

 我所设计的各个教学环节层次清晰,学生容易接受。先是介绍信件的种类,接着教会学生如何填写信封,然后利用媒体介绍寄信的环节,最后让学生了解通信规则。我能创造性地处理和运用教材,充分开发和利用身边的课程资源,充分体现课程资源的综合性,课堂能调动学生积极参与,思想道德价值导向正确,所以能达到本课程开设的目的,达到预期的教育效果。

 我们要跟上时代的步伐,现代教育日新月异,正确的观念能引领我们前进。现代教育理论为我们提出了新的理念:“教学过程是师生互动的过程。”要学生能与老师互动起来, 课堂上我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学习活动,注意发展学生丰富的内心世界和主体人格,使被动学习转化为主动学习,积极主动参与学习的整个过程,养成学生善于思考和探索的良好习惯。如写信封的方法,让学生通过看书自学,小组交流使学生掌握。在学生动手写的过程中,基本上能正确书写。整个课堂学生比较活跃,学习兴趣浓厚,教学效果好,深受听课评课人的好评。

 我认为:如果有条件让学生对邮局分拣员的工作进行实地调查,学生对他们工作的辛苦体会更深,这是不足之处之一;还有在写信封前,老师没有强调信封上的字的大小,因而使学生在信封上的字写得太小,不够规范;另外,如果最后能以游戏的方式结束,加上编出一首儿歌:“小信封,大嘴巴,满满信纸里面装,贴邮票,去旅行,世界各地跑得快,邮筒里,停一停。邮局里面盖个章,邮递员按门铃,叮咚叮咚送到家。”课堂效果会更加好。以后课前要充分考虑课堂上学生易于发生的问题,考虑要细致,让课堂教学到达最佳效果。

 小百科:旅行,指远行;去外地办事或游览。去外地行走。不同于旅游。旅行和旅游的区别就在于:旅行是在观察身边的景色和事物,行万里路,读万卷书,相对于是指个人,是行走。

《信的旅行》大班教案3

  活动目标:

 1、知道随着科技发展,人类的信息传递方式越来越便捷;

 2、了解人类已有的多种信息传递方式,愿意选择感兴趣的方式进行信息传递体验;

 3、通过观察、倾听去了解话题。

 4、知道人类智慧主导人类社会的发展。

 5、激发幼儿在集体面前大胆表达、交流的兴趣。

  活动准备:

 单元墙饰“信的旅行”中的和调查表,铅画纸、笔、信纸、姓名贴人手1份,手机、电脑、IPAD若干(数量根据现有条件进行调整)。

  活动过程:

 一、回忆前经验,引起讨论信息传递的兴趣

 1、分享调查表内容。提出要求:“同你身边的小伙伴讨论你的调查表,‘通信大调查’,看看还有哪些传递消息的好方法。”

 小结:为了把好消息分享给别人,我们想了很多种办法传递消息。例如写信、打电话、发微信等等。现在的我们可以把文字、和视频都传递出去。

 2、提出新问题,引起讨论兴趣。“古时候的人如何传信的还有哪些我们不知道的好方法”

 二、讲述,初步了解信息传递的发展史

 1、展示古代信息传递,讲述人们信息传递的故事:“这几张来自墙饰‘信的旅行’,你发现了哪些让你感兴趣的传信方式”“这样传递信件有什么好处”

 小结:烽火台是古代最重要的军事防御设施,一旦发现敌情,士兵便在烽火台上点燃大火,告知后方需要出兵相助,但是传递信息的距离有限,太远了,后方会看不见烽火。类似这种看信号的传递信息方式还有挥动旗帜打旗语,直到现在,船员还会使用这样的方式,向对面的船只传递;古代有聪明的人利用鸽子会飞且飞得比较快、会辨认方向等多方面优点,驯化了鸽子,在鸽子的脚上系上信件,用以飞鸽传书,但是鸽子只能带字条之类的信息,如果在途中鸽子发生意外,信件也会丢失;骑马送信是古时候较常用的方式。古时候的邮局叫作“驿站”,骑手骑着马一站接着一站的送信。但是如果中途遥远、要送的东西太多的话,马儿得跑好多天。

 2、依次展示近代信息传递,配图讲述人们信息传递的故事。提问:“人们在做什么为什么要这样做这样的方式有什么好处”

 小结:人类的交通工具发展以后,信件可以从一个邮局集中,然后通过货车、飞机、列车送到很远很远另一座城市的邮局,邮递员把邮件分好以后骑车送信;如果有一件事情人们想立刻让远方的人知道,则可以打电报。电报是一种最早用电的方式来传送信息的、可靠的即时远距离通信方式。后来西方人发明了电话,人们对着话筒发出语音,电话线能把语音变成电流传送到远方,传递信息的方式变得及时且简单易懂,一直到现在,我们都还在使用电话。到了现代,人们发明了互联网,发明了电脑、智能手机,人们运用各种软件把声音、、视频即时传送,因此,利用互联网进行信息传递是现在人们的首选方式。

 三、选择并操作某种信息传递方式,体验信息传递的过程(实物操作)

 1、选择信息传递工具。

 展示笔、纸、手机、IPAD、电脑,讨论它们是如何帮助人们传递信息的;“这些是什么”“你现在想用谁来帮助你传递消息”

 2、幼儿自主操作。

 如受到器材数量限制,请幼儿分组实践。手机组、IPAD组、电脑组和纸笔组。手机运用发信息功能,IPAD运用微信、QQ等功能,电脑发E-mail,纸笔则直接用铅笔在信纸上进行涂写。

 四、想象表达未来信息传递的方式

 1、讨论未来的信息传递方式:“你觉得未来还会出现新的信息传递方式吗如果你是科学家,你想发明什么样的信息传递工具或者方法请你来画一画。”

 2、幼儿将作品集中展示交流。鼓励幼儿大胆说出心中想法:“你为什么这样设计它可以帮助我们的生活有哪些变化”

  活动延伸:

 鼓励幼儿回家后在父母协助下利用互联网搜集自己最喜爱的信息传递方式的详细介绍和发展历史,制作成“我最感兴趣的信息传递方式”小报带来班级交流。

  活动反思:

 一、备课的重要性

 信是人类用来交流思想的一种表达方式,也是人类生活中的一种重要的交流工具。为了把课上好,笔者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主要是搜集有关的资料和参考、模仿名师的教学设计。备课,主要从备课标、备教材、备教参和备学生这几方面着手。

 结合教参、课标,笔者把这节课的教学目标定为:1了解一封信从寄到收的几个主要环节,体会邮政人员在其中付出的辛苦,从而萌发出要尊重他们及其劳动的情感;2学会正确地书写信封,了解关于寄信的一般常识;3了解通信中的一些规则,养成自觉遵守通信规则的意识和行为。但是,要让学生清晰地了解信从寄到收的七个主要环节,并体会邮政人员在其中付出的辛苦,单靠老师讲,学生的印象并不会深刻。因此,笔者就上网查阅了有关视频,利用视频导入,来展开信的旅程。在备学生方面,一方面为了减少解释“邮编”“邮票”这类词语而影响教学时间,笔者事先吩咐学生回家查阅“邮编”“邮票”的意思,并了解自家及学校的邮编号码,从而减少课堂教学时间在这些方面的费时。另一方面,学生在以往的生活中,对“信”只是有朦胧的经验,极少数同学知道信封的写法。因此,笔者在《信的旅行》一课的教学中主要从“信的旅行”“信封的写法”“信的种类”和“通信法规”这四个教学要点着手,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都涉及“信封的写法”。同时,教学语言的组织及衔接,都必须经历过上五次的练习,才能做到熟记于心,对教学过程有一个统领掌控,即使在教学过程中要对教学环节进行一定程度的修改也不会手忙脚乱。

 在不足方面,笔者也对学生深感抱歉,在布置了学生回家查阅“邮编”“邮票”的同时,竟忘记了通知学生明天上课带上《品德与社会》书以及同步的学习资源包,以致造成了教学设计中所需要用到的学习资源包这一环节只得在课前5分钟匆忙地对需要资料进行拍摄,插入到课件中,展示效果也不佳,以致大部分学生在这一学习环节中都处于迷茫状态,耽误了不少教学时间。

 二、教师心态调整的及时性

 “生活即课堂,课堂即生活。”《品德与社会》课程,更要体现出这一主旨。针对小学生对于寄信、邮政工作的认识比较单一的情况,在课堂教学中,我开展课堂有效的活动为基础,如交流分享旅游想法,观看视频,帮乐乐写信封、听邮递员叔叔介绍邮票等活动,丰富学生对寄信、邮政工作的感性认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课前,笔者对自己所设计的各个教学环节层次清晰,从寄信的环节,引出教会学生如何填写信封。虽然笔者在这已经综合性地运用了多种资料,但要能达到本课的教学目标,仍然有所难度,尤其是填写信封这一环节中。一方面,是笔者高估了学生对写信封的生活经验感受,也高估了班上学生默读习惯的养成,直接让学生默读课本第34页的内容后填写信封;另一方面,也是笔者对环节设计考虑的不充分导致,应该直接让学生齐读课文再进行填写,这样效果会更佳。

 正因为这样的情况,课堂教学时间的耗费由此而生。在这里,笔者的心态也开始焦急起来,只能拿出中午临时设计的信封粘贴在黑板上再进行讲解。但更糟糕的是,似乎在讲解时笔者也没有控制好自己的语速与语气。虽然在课后笔者在询问带班老师和学生时也并没得到相应的反馈,但这点笔者以后还是得注意的,毕竟这个环节正是这一节课的教学重点与教学难点所以。因此,要学会及时性地调整心态,对后续的教学非常重要,它不仅影响到教师自身的上课态度,也会影响到学生对后续学习的心态。

 三、捕捉并利用课堂生成问题的关键性

 这是笔者第一次以老师这一身份来上课的课堂,在进行课堂教学及教学反思地过程中,及时捕捉并利用课堂生成问题这一行为,更加地让笔者深感其重要性和关键性。在这节课中,最令笔者惊喜的是学生所表现出来的回答活跃、善于思考。当笔者以为“挂号信”非常易于理解时,在提问的学生当中,有好几个学生提出:“挂号信”就是好像医院那样,可以先挂号,可以先预约。如何地把学生把对“挂号信”的认识重新引回到邮局,并引出下一环节的通信法律法规,是非常重要的。因此,笔者便让学生对“挂号信”一词进行拆分,逐字逐字地进行理解,并解释在运信的过程中,可以到邮局查阅“挂号信”处于旅程的哪一环节中,从而引出在众多环节中容易发生意外,最后引出与通信有关的法律法规的重要性。这也给予笔者以一个教训,以后课前必须要充分考虑地课堂上学生易于发生的问题,考虑要细致,只有进行全面地考虑才能让课堂教学到达最佳效果。

《信的旅行》大班教案4

  活动目标: 感知和探索现代生活中常见的通讯工具,感受科学技术给人们生活带来的方便。

 学习在常见的几种电话机上给亲人或同伴那拨打电话。了解110、119、120等紧急求助电话的号码和使用要求。

 学习自制小电话。

  活动准备: 让幼儿回家问问家长最近是否受到过信,是谁寄来的,看看信是什么样的。

 教师准备一些自己最近收到的信。

  指导要点:

  谈话导入:

 爸爸妈妈最近是否收到过信,信是什么样子的?

 为什么信能从遥远的地方送到我们手上?

 出示信封,引导幼儿观察信封的结构和书写规范。

 老师最近也收到几封信,咱们一起看看能寄到我们手上的信封上都有什么?

 教师给每组分发两个信封,让幼儿观察信封。

 提问:能寄到我们手上的信封上有什么?—(如写好收信人的邮政编码、地址、姓名,贴有邮票、盖有邮戳,还要写上寄信人的地址,邮政编码等)讨论:

 这些信是怎样从其他人那儿寄到我们这儿的?

 为什么信封上除了要写收信人的邮政编码、地址、姓名,还要写上寄信人的地址、邮政编码等?

  讨论和引发 幼儿的寄新活动。

 最近小朋友们做了许多好看的卡片,你们想把卡片寄给谁?如果要寄给他们,我们需要做什么?

《信的旅行》大班教案5

  活动目标: 1、让小朋友通过展示认识“邮局、邮箱、邮递员”。2、小朋友自己动手学会写邮编、贴邮票,完成信的制作。3、体验“寄信、邮递员盖邮戳、收信”整个过程。

  活动准备: 明信片、邮票、笔、油画棒、胶水。

  活动过程:

  一、 开场游戏:给手指做早操

 手指操

 金锁银锁,咔嚓一锁,

 大门打开,老师来了 ,

 全体起立,

 做早操,一二、一二、一二

 跑步走,一二、一二、一二

 全体起立,解散。

 小朋友们都说得好、做的棒,所以每个小朋友都发一个礼物作鼓励。(分发明信片)

  二、认识明信片: 明信片的组成——邮编栏、留言栏、地址栏、邮票栏

  三、展示: 认识邮局、邮政标志、邮箱、邮递专用车、邮票、 邮递员、邮戳

  四、制作信: 写邮编(226200)——画图画留言——贴邮票—— 写地址、收信人姓名(教师完成)

  五、明确寄信、收信过程: (寄信)邮局——邮箱——邮戳——邮 递(邮车、邮递员)——幼儿园(收信)

  六、活动分享:

 1、以小组为单位,伙伴们一起欣赏自己画和邮票图案 。

 2、把信带回家和爸爸、妈妈一起去邮局寄信。

 家长助教活动之三:孩子,让我快乐 (梅妈教后感)

 9月18日下午我有幸参与了幼儿园大六班的家长助教活动, 虽然与孩子们相处只有短短的一小时,但却让我收获了从未体验过的快乐。

  快乐一:真心的欢迎

 听说我要来,孩子们午睡醒来就早早的趴在窗户口张望了。当我出现在教室门口的那一瞬间,不知是谁喊了一句:“梅译尹妈妈!”教室一下子沸腾了,所有的小朋友扯着嗓子向我问好,生怕我没听到。这是我第一次被这么多人真心欢迎,一张张灿烂的笑脸、一声声稚嫩的童音、一句句诚挚的问候,让我享受到了像明星出场一样的待遇,快乐无比。

  快乐二:被需要的感动

 看到我手中的明信片时,孩子们那种迫不及待的眼神;拿到明信片后,孩子们叽叽喳喳地议论时的兴奋;展示时,孩子们瞪大眼、张大嘴巴一本正经的表情;回答问题时,孩子们踮着脚尖拼命举手时的动作;写邮编、贴邮票时,孩子们争先恐后地向我展示他们的劳动成果时的骄傲……整个过程,孩子们个个都积极投入,全身心的参与,我被他们发自内心的喜爱与尊重所感动。这次活动,让我收获了被真心需要的快乐。

  快乐三:女儿的认可

 之前,女儿对我要去他们班上课表示了同意,但她还是有点小小的担心,一会儿教我儿歌、一会儿教我诗朗诵的,就怕我表现不好。活动结束,接女儿回家。路上我问:“今天妈妈的课上的开心吗?” “开心。”“你们平时上课也这么热闹?”“不是的,大家很开心的时候,就会很吵很闹。”我莞尔一笑,女儿已经给了我很高的评价。得到女儿的认可与肯定,让我最开心。

 活动中,我得到了姚老师、顾老师、施老师的配合与帮助,也让我体验到了合作的愉快。同时在她们身上我看到了,同样作为一名老师,她们比我更有耐心、更会包容,更懂得激励学生的方法。在此,我表示感谢和敬意。

1、特别奖 地球之巅的勇者:青藏铁路建设者

青藏铁路已创下许多第一:世界上海拔最高的铁路;世界上穿越冻土里程最长的铁路;拥有世界海拔最高的火车站;包含世界海拔最高的冻土隧道;架起了世界最长的高原铁路桥……它的诞生,结束了世界屋脊没有火车的历史。特别奖的奖杯,将乘坐青藏铁路通车后首列抵达拉萨的火车,送到建设者手中。

2005年"感动中国"颁奖辞——每当汽笛声穿过唐古拉山口的时候,高原上的雪山、冻土、冰河,成群的藏羚羊,都会想念他们,想念那些有力的大手和坚强的笑容。他们能驱动钢铁,也会呵护生命。他们,是地球之巅的勇者,他们,缔造了世界上最伟大的铁路! 2、飞天英雄:费俊龙、聂海胜

“没有哪一年会让这么多的中国人那么久地凝望天空,在漫天的繁星中我们好像看到了两双黑眼睛。那黑眼睛里带着自豪、带着笑意,好像在和我们对视,我们所有的中国人都知道牵连着我们的是什么”。

去年10月12日至17日,费俊龙、聂海胜完成了5天5夜115小时的太空之旅,国人为之瞩目。

2005年"感动中国"颁奖辞——谁,能让全世界五分之一的心灵,随着他们的节奏跳动五天五夜?谁,能从前所未有的高度,见证中国实力的飞跃?他们出征苍穹,划出龙的轨迹,升空日行,巡天遥看,他们是中国航天的黄金一代!

●推选委员涂光晋:当人民羡慕他们入选“神六”的难得机遇,遨游天空的神奇经历时,很少有人了解他们曾经经历的痛苦和危险,他们的成功更多的不是偶然,而是必然,因为有志者事竟成。

3、无声世界创造美丽:邰丽华

2005年的春节晚会,一下子让所有的中国人都知道了邰丽华,以及她领衔主演的舞蹈《千手观音》。

在无声的世界里,邰丽华创造出一种特殊的美丽,给人们带来纯净至美的艺术享受。推选委员会评价道:邰丽华的美丽来源于心灵和品质,这美感因克服残疾顽强地表现出来更显灿烂,她的美丽,体现着追求光明、战胜困难的人类精神。

2005年"感动中国"颁奖辞——从不幸的谷底,到艺术的巅峰,也许你的生命本身就是一次绝美的舞蹈。于无声处展现生命的蓬勃,在手臂间勾勒人性的高洁。你这朴素女子,为我们呈现华丽的奇迹!心灵的震撼不需要语言,你在我们眼中是最美。

●获奖者感言(邰丽华):我们始终抱着一颗感恩的心,来感谢曾经帮助我们和关心我们的社会各界的朋友和残疾朋友们。

●推选委员濮存昕:邰丽华的美丽来源于心灵和品质,这美感因克服残疾顽强地表现出来更显灿烂。

4、15年铸成倚天剑:黄伯云

他花了15年,终于磨成了一柄倚天长剑——高性能炭/炭复合材料制成的大型民用飞机刹车片,使我国成为继英、法、美之后第4个拥有航空制动材料生产技术的国家。去年他获得国家技术发明奖一等奖,结束了该奖项连续6年空缺的历史。

有件事让黄伯云至今感到屈辱:当时跟一个航空大国同时起步研究航空制动材料时,他们说自己的技术很先进了,你花几百万美金来买我们的技术。但黄伯云没料想到的是,对方提供的试验样品竟是废料。

历经15年的坎坷,黄伯云和他的课题组终于收获了成功。就在中国科学家欢庆胜利之时,人们发现,当年卖废料的那个国家,在航空刹车片技术方面仍未实现突破。

2005年"感动中国"颁奖辞——这个和世界上最硬材料打交道的人,有着温润如玉的性格,渊博宽厚,抱定赤子之心;静能寒窗苦守,动能点石成金。他是个值得尊敬的长者,艰难困苦,玉汝以成,三万里回国路,二十年砺剑心,大哉黄伯云!

●推选委员杜玉波:他站在了国际科技前沿,也站在了报效祖国的精神制高点。

5、照亮苗乡的月亮:李春燕

李春燕是最后一个到达颁奖典礼现场的获奖者。从位于贵州东南部月亮山区的苗族村寨大塘村出发,坐了40多分钟的拖拉机到达从江县县城,又坐中巴到贵阳,总共用了9个小时,然后才坐飞机抵达北京。

5年前来到大塘村的李春燕在当地建起了第一个卫生室。但原来想靠行医养活全家的她很快发现,现实情况完全不像她设想的那样,很多来看病的人根本就付不起医药费。几年下来,李春燕得到的只是一堆欠账条。由于长期入不敷出,难以支撑,2004年初李春燕夫妇准备外出打工。就在他们要走的头一天晚上,许多村民靠卖米、卖鸡蛋凑了100多块钱还给李春燕。看着一张张皱巴巴的一元、两元钱,听着“李医生你走了,我们可怎么办”的话语,李春燕又决定留了下来。

2005年"感动中国"颁奖辞——她是大山里最后的赤脚医生,提着篮子在田垅里行医。一间四壁透风的竹楼,成了天下最温暖的医院,一副瘦弱的肩膀,担负起十里八乡的健康,她不是迁徙的候鸟,她是照亮苗乡的月亮。

●推选委员陈彤:生命的意义在隐秘的收费单和先进的手术台上曾经被轻视和失落,却在遥远的苗寨被一个平凡女子的双手找回,没有翅膀她依然是天使。

6、37年坚守诺言:陈健

上海知青陈健用37年的光阴,书写着中华民族信守诺言的大德大义。

1969年8月15日,20岁的上海知青金训华为抢救国家财产英勇献身。

来到黑龙江逊克插队的近5000名上海知青陆续返城了,只留下了一位默默的守墓人、当年跟金训华一同跳入洪水中的陈健。

陈健不是不想回上海,也不是没有机会。一次生命的交换,让他内心留下了永远的歉疚:“有金训华的牺牲才有我今天的活着。金训华留在了逊克这片土地上,我一个活着的人为什么不可以陪伴他呢?我们坐一趟火车来的,住在同一个宿舍,一起在煤油灯下学《毛泽东选集》,我无法用生命去报答他,我对我所做的一切,昨天没后悔,今天不后悔,明天也不会后悔,我始终珍惜我的诺言,走我的路,历史也不该把金训华遗忘。”

30多年里,无论刮风下雪,陈健每年要到金训华墓地祭扫。他信守着当年战友下葬时自己心底默默许下的一个诺言:一辈子留在此地,陪伴这位长眠黑土地、再也不能还乡的战友。

2005年"感动中国"颁奖辞——个生者对死者的承诺,只是良心的自我约束,但是他却为此坚守37年,放弃了梦想、幸福和骨肉亲情。淡去火红的时代背景,他身上有古典义士的风范。无论在哪个年代,坚守承诺始终是支撑人性的基石,对人如此,对一个民族更是如此。

●推选委员任卫新:信守诺言是大德大义,他(陈健)是以自己一生的孤独守在墓前,履行着曾有的诺言。

7、把时间献给孩子:丛飞

12年前一次义演改变了丛飞的人生,从此他热心公益事业,为社会公益演出400多场,义工服务时间6000多小时,无私捐助失学儿童和残疾人达146人,认养孤儿37人,捐助金额超过300万元。但丛飞的家俭朴得令人难以置信,经济状况时常捉襟见肘。

去年,丛飞罹患胃癌晚期,而他却把大家捐给他治病的钱留下3个疗程的化疗费用后,拿出2万元捎往贵州织金县贫困山区。

在录制颁奖会的时候,他说:“我刚刚做完第10次化疗,还要做第11次、12次,因为我要尽最大的努力活下去。我活一天有一天的意义,哪怕多活一个小时都很有意义的。”

2005年"感动中国"颁奖辞——从看到失学儿童的第一眼,到被死神眷顾之前,他把所有时间都给了那些需要帮助的孩子,没有丝毫保留,甚至不惜向生命借贷。他曾经用舞台构筑课堂,用歌声点亮希望,如今,他的歌喉不如往昔嘹亮,却获得了最饱含敬意的喝彩!

●获奖者感言:丛飞:希望("感动中国")能评更多的典型,更多的有爱心的人物,不要每年只评十个,要多评一些,因为默默无闻(奉献)的人还有很多。

●推选委员陈小川:他是一位真正的无私者,真正的忘我者,把爱传递给别人,不计较别人爱的回馈。

8、带着妹妹上大学:洪战辉

13岁单薄的肩膀担起整个家庭的重担,洪战辉带着妹妹走进大学校园的事迹,已经广为传颂。在颁奖典礼上,他动情地说:“有句话是我想送给大家的:苦难的经历并不是我们博得别人同情的资本,奋斗才是最重要的。”

2005年"感动中国"颁奖辞——当他还是一个孩子的时候,就对另一个更弱小的孩子担起了责任,就要撑起困境中的家庭,就要学会友善、勇敢和坚强。生活让他过早地开始收获,他由此从男孩变成了苦难打不倒的男子汉,在贫困中求学,在艰辛中自强。今天,他仍然文弱,但精神上他从来是强者。

●获奖者感言(洪战辉):不是我感动了中国,而是大家自己感动了自己,因为大家心中都有一份爱、都有一份责任,都知道该做什么,是大家从我身上看到了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大家感动了大家。

●推选委员陈彤:他在苦难中表现出坚强,在冷漠中执著于善良,他用实践证明,再草根的生命也能发出炫目的光彩。

9、马班邮路的铁汉:王顺友

孤独是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木里藏族自治县投递员王顺友的一种生活常态。

每送一次邮件需要半个月,在这段时间里自己跟自己的歌声打交道,跟身边陪伴他的马打交道,这种“孤独”,是让人尊敬的。

20年,每年至少330天,在苍凉孤寂的深山峡谷里踯躅独行;20年,步行26万公里,足可重走长征路21回,环绕地球6圈半;20年,没延误一个班期,没丢失一封邮件,投递准确率100%。平凡的工作呈现出一种不平凡的伟大。

2005年"感动中国"颁奖辞——他朴实得像一块石头。一个人,一匹马,一段世界邮政史上传奇,他过滩涉水,越岭翻山,用一个人的长征传邮万里,用20年的跋涉飞雪传薪。路的尽头还有路,山的那边还是山,近邻尚得百里远呵,世上最亲邮递员!

●推选委员陈章良:具有王顺友这样的职业精神,再平凡的工作都呈现出不平凡的伟大。

10、搏击巨浪勇救人:魏青刚

借助于青岛一位普通市民不经意间留下的DV影像,我们认识了一位平民勇士——魏青刚。

去年8月8日,成百上千的人聚集在青岛崂山海岸边观看“麦莎”台风带来的海潮。不料一个巨浪袭来,把岸边的一个女青年卷入海中。此时,正在岸边、从河南农村来青岛做装修工的魏青刚没有丝毫犹豫,纵身跳下两米多高的防浪墙,向落水女青年游过去。

一次、两次、三次,魏青刚跟巨浪搏斗了40分钟,而在这次下海救人前,他从未见过海,也从未在海浪中游过泳,只在家乡有过两次勇救落水者的经历。

穿着被海水浸透的衣服,拖着极度疲惫的身躯,魏青刚缓步走回了工棚。3天后,人们才知道了英雄魏青刚的名字。

魏青刚的义举很英勇,但他的言辞却极朴素:“小的时候,父亲就对我说,能帮助人家就尽量帮。你有困难,别人可以帮你,人家有困难你不帮助别人,你的善心在哪里?我总是想人家的命是命,自己的命也是命,比方自己牺牲了,换取了人家的生命也是一样的。”

2005年"感动中国"颁奖辞——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为了一个陌生人,他在滔天巨浪中三进三出,危险面前,他根本不需要选择,因为这瞬间动作源自内心品质。从人群中一跃而出,又悄然回到人群中去,他,是侠之大者。

●获奖者感言(魏青刚):没想到做这么一点点的小事情会引起这么大的反响,更没有想到有这么多的观众,对我这么关心和支持。

●推选委员纪宝成:就是这样一个所谓弱势群体的代表,冒着生命危险搭救一个素昧平生的人,为社会发展和进步做出贡献。

11、中国军人的旗帜:杨业功

在夫人杨玉珍的回忆中,第二炮兵某基地原司令员杨业功总是很忙,一年有三分之二的时间在外面工作,即使不出差,到下班总要打电话催他回家。而一家四口人待在一起时间最长的,就是杨业功因病住院的8个月。生病期间,他练书法写得最多的4个字是“锐旅雄师”;在弥留之际,出现在杨业功最后幻觉中的,依然是沙场点兵。

2005年"感动中国"颁奖辞——铸就长缨锐旅,锻造导弹雄师。他用尺子丈量自己的工作,用读秒计算自己的生命。未曾请缨提旅,已是鞠躬尽瘁。天下虽安,忘战必危,他是中国军人一面不倒的旗帜!

●推选委员阎肃:披千里冷月寒星,望一路鼓角连营,此身已寄关山外,梦里犹伴兵车行,问世间何为时代潮头,建伟业,立奇功。

  教学目标:

 1、学会12个生字,结合、实物理解“邮递员、打靶、一捆稻、一束麻”等词语;

 2、美读诗歌、背诵课文,并在朗读中拓展说话、抒发情感;

 3、补充学习儿歌,积累语言;

 4、通过朗读感受诗中小朋友关心他人的美好心灵。

  教学重点:

 美读诗歌,背诵诗歌,体验情感。

  教学难点:

 理解“一捆稻、一束麻”

  教学过程:

  一、儿歌导入,启动情感

 1、送小朋友一首儿歌。

 出示儿歌:小雨淅沥沥,

 小雨沙啦啦,

 淅沥沥,

 沙啦啦,

 小雨小雨慢慢下,

 苗苗就是喜欢它。

 1)自己轻轻地读一读。

 2)谁愿意读给大家听。

 3)为了读起来好听,我们习惯上把“淅沥沥”读成“xī li li”,跟读;

 4)美读儿歌

 “淅沥沥,沙啦啦,”这是下小雨的声音,听起来就好象小雨在——唱歌。多好听呀,小朋友也把这首儿歌读好听了!自己再试试。指名读。

 指导:a、“小雨小雨慢慢下”再慢一点就好了。

 b、雨滴声再轻一点。

 c、你读得真好听,我好象听到了小雨在唱歌。

 5)齐读。

 2、小雨,会滋润大地,会让空气更新鲜,苗苗喝了小雨滴还会慢慢长大!可有时,小雨也会带来很多不方便。今天,我们要一起来学习一首儿童诗,它的题目也叫——《小雨》。

 板书:小雨 一起读题

  二、初读感知,体验情感

 1、这首诗歌可有意思了。捧起书,自己读读,读准每一个字音。

 2、听录音。让我们听听录音机里小朋友是怎样读的。

 3、学着录音机里小朋友的样子自己再读读。

 4、检查

 (一)出示词语:性急 收起 邮递员 然后 最后

 等一等 剥完 解放军 打靶

 1)同桌两个小朋友互相帮助,你读给我听,我读给你听,会读了举手。

 2)开火车读。正音:等děng 后鼻音舌头往后缩,跟读。

 然rán 这个翘舌音挺难读的,跟读,谁舌头最灵,也能把“然后”读准。

 3)理解:

 a、邮递员

 你知道邮递员是干什么的吗(出示)你瞧,这位叔叔就是邮递员,每天上午7点、下午3点左右,邮递员也会来到我们学校送来信和报纸。

 b、打靶

 (出示解放军打靶)谁在打靶说话中纠正生字的读音。

 (如:解放军打靶百发百中。)

 (二)出示句子:等爸爸收起最后一捆稻,

 等妈妈剥完最后一束麻,

 过渡:小朋友读词语读得很准,很棒,看来光读词语是难不倒大家的。林老师第一次读这首诗歌时,发现有两行诗句读起来挺拗口的,自己练练,看谁的本领最大,也能读准。

 1)指名读

 2)这两行诗句里,这两个词语最难读,把他们读准了,整行诗句自然就读通了。跟读:一捆稻 一束麻

 3)理解词语:

 a、(出示实物)老师手里拿的是——一根稻,现在是——一棵稻,(出示)那爸爸手里拿的是——一捆稻。指导读准“一捆稻”。

 b、你们知道“麻”是什么吗老师本来也想把“麻”找来给小朋友看看,可是我找了好多地方都没找到,因为“麻”在我们这个地区比较少见。不过,麻晒干后可以做成麻绳、麻袋。你们回去可以向爸爸妈妈打听“麻绳、麻袋”是怎么样的指导读准“一束麻”。

 4)连起来读诗句。自己试,指名读。

 5)像这样很长的句子,读时还要注意句子中间的'停顿。(师边范读边划停顿符)

 6)再指名读。

 7)齐读。

 (三)再出示句子:等邮递员把信送到,

 等解放军打完了靶,

 等小鸟飞回了窝,

 下班的人也回到了家,

 1)最难的两行诗句小朋友都能读准了,老师想,这几行诗句一定也难不倒大家,自己先试试。

 2)指名读。

 3)师划停顿符,再指名读。

 4)齐读。

  三、美读诗歌,领悟情感

 [第二节]

 1、到现在为止,小朋友不但会读词语,知道了词语的意思,而且连诗句也能读准读通了,收获可真不少。读诗歌光读通还不够,还要读美。怎样读美,听起来好听呢小朋友放开胆子,觉得怎样读好听就怎样读!

 2、指导读出节奏、变化、韵味

 a、诗句中间的停顿就像是歌曲里的节奏,你看,节奏是有变化的,有变化才美,你能不能也读出变化呢

 b、唱歌时,如果每个音都一样高,那这首歌就——不好听了。读诗歌就像唱歌一样的,谁再来读读。

 c、范读。自由练习。

 3、指导读出感情

 a、如果下雨了,那会怎样呢这位小朋友看着小雨想到了那么多,多有爱心啊!我们也可以边想边读,让同学们感觉到你的爱心。

 b、朗读、评价、点拨。

 如:小雨下得还不够轻,再试试。你读得这么有爱心,小雨一定已经听到了。

 4、男生读,女生读。

 5、配乐读。

 [第一节]

 1、出示第一节:现在你也能这么有感情地读读第一节吗

 2、自由练习。

 3、指名朗读,指导:

 a、小雨下得这么早、这么快,小朋友看着小雨,心里会想些什么呢

 b、怎么读听起来很着急,盼望小雨等一等再下。

 c、雨可能会越下越大,小朋友心里越来越着急,谁能把三个“等一等”读好!

 5、小组赛读。

 6、顺势引背第二节。

  四、背诵诗歌,积淀情感

 1、让我们一起合起书,朗诵这首诗歌,如果忘了就打开课本偷偷地瞄一眼。

 2、;配乐朗诵诗歌。(站起来也行。)

  五、拓展说话,抒发情感

 1、这位小朋友真有爱心,看着小雨想到了那么多人,还想到了小动物,你会想到谁呢

 引导:下雨会给哪些人、物带来不方便呢还有谁也在外面工作、行走呢田野、院子、马路、大街

 2、我们也来学做小诗人,用文中句式“等 ”来说说。

 出示:等 ,

 然后,请你轻轻地,

 轻轻地,轻轻地下。

 3、谁的本领还要大,一下子能说两个。

 出示:等 ,

 等

 然后,请你轻轻地,

 轻轻地,轻轻地下。

 4、小结:等所有在外面工作的人,忙碌的小动物干完了事,回到了家,然后请你轻轻地、轻轻地下!

  六、指导写字

 1、想办法记一记字形,你觉得哪个字比较难写,要提醒小朋友注意的。

 2、范写:然 捆 最

 3、把你认为难写的字写2个。

                                                                                                       文/小女巫惠惠

伦敦的许多公寓房门上竟然都有一个洞,这是我后来发现的又一大奇观。这个洞当然不是用来了望的那种“猫眼儿”,而是在门的中下部,一条窄窄的长方形。

就像刘姥姥头一回进大观园,太多的文化差异使我变成了“十万个为什么”,“Why?”"Why?"“Why?”简直成了我的口头禅。

帕维尔是个很称职的老师,上下五千年前世今生讲起来没个完,但遇上我这种“打破砂锅问到底”的学生,难免有点儿招架不住。

有时他也不知道,就说:

或者说:

有时他正忙,就说:

或者说:

这个万能的回答听起来是很拽,但并不能就此满足我强烈的求(好)知(奇)欲(心)。

不久之后,我就经历了一场与“门洞”有关的奇遇,或曰“惊悚事件”。

一天上午,帕维尔照常去上班,我也像平常一样在电脑上跟着老师练口语,突然听到门外传来一阵窸窸窣窣的奇怪的声音。

我心里一紧,难道有小偷?连忙点了暂停键向门口走去。

没错!确实有人正在门外鼓捣!

光天化日之下,难道有人想破门而入吗?

我侧耳细听,那种声音并没有停下来,而是越来越大。

我不由得壮着胆子提高声音问:

这时,声音突然消失了。

我呆立了一会儿又本能地折了回去。心想,难道他以为家里没人?那我这一喊岂不是自我暴露?我一定不能开门,万一他冲进来怎么办?他一定是携带着武器呢,或者不止一个人,难道是一个专事打家劫舍的团伙?!

帕维尔说过,英国的社会治安总体是好的,但并不排除哪里都有坏人。

当然了,人性嘛,哪里都一样。

天哪!我越想越害怕,扭头回到卧室拿起手机,犹豫着到底是该求助还是先把卧室门关上?转念一想,关上门是不行的,躲得了一时躲不了一世,既然房门都能打开,关上卧室门岂不是掩耳盗铃?

帕维尔告诉过我,遇到危险可以拨打999或直接打给他。但我想,他离得太远,第一时间赶回来的可能性不大,而且肯定不及警察专业和力量大。这样想着我的手指就不由自主哆哆嗦嗦地摁到了那个“9”上,脑子里飞快地想着求助应该怎么说和我的准确地址。

另外,我还必须有应急准备,万一警察不能很快赶到呢?我还得靠自己。

我举着手机蹑手蹑脚地从帕维尔的“兵器库”里摸出一个长柄铁锤,然后一步步接近房门,尽量不让自己发出声音,但我分明听到了自己的心跳!

我仄在墙角,双手将铁锤高高举起,心想,只要有人冲进来,我就照着脑袋“梆”一锤子上去先撂倒再说。

这时,窸窸窣窣的声音再度响起,一截黑色的东西伸进来,“扑通”一声掉在了地上。

我听见自己的心也跟着”扑通“一声掉在了地上!

我提高声音再次朝着门外大喊:

门外终于传来了瓮声瓮气的说话声。

我长出一口气,颓然地把锤子和手机扔在地毯上,按捺着“咚咚咚咚”的心跳打开了房门。

一个身材瘦高惊魂未定的小伙子,模样大约二十几岁,深褐色卷发。他红着脸结结巴巴地说:

我一脸尴尬地连忙道歉。

他说完匆匆跑下楼。

我关上门捡起地下的一沓邮件,其中有一个比较大的包裹,我猜想可能是像帕维尔车内放的那种汽车俱乐部杂志。

我以为他是个小偷,他以为我是个……?他没有说出来,我们相互吓了一大跳。

后来,我当然知道了门洞的作用,便不再害怕。而且也知道了他们的大致工作时间是在中午十一点至十二点之间。

从那以后,捡拾地上的信件包裹,把它们归类整理,放在案头等帕维尔回来拆封,几乎成了我的日常功课。

渐渐地,我越来越深谙门洞的好处。无论人们在不在家,他们的信件包裹都会准时投进家门,既不怕耽搁,也不用接电话,更无须“本人签收”。这才是名副其实的“服务到家”。

想起我的语言证书从Trinity College(三一学院)寄来的时候,我们那天刚好去了Egham University——the branch of Holloway University(霍洛威大学伊根分校)附近游玩,考完试的时候说是一周内寄达,那天才是第四天,心想应该不会这么快,所以就放心大胆地玩儿去了。

结果到家的时候,证书竟然已经躺在地上了,真是高兴坏了!如果不是门洞,岂不是要半路上急冲冲打道回府,整个行程都可能被搞乱了,哪里能玩得这么尽兴?

但有个问题我始终不明白,就是下面的大门,住户都是拿钥匙开的,那些邮差究竟是怎么进来的呢?

再后来,当我慢慢对英国神奇的邮差有了更多了解,才知道进个门算什么?他们简直堪比CIA呢。

有这样一个故事,说的是爱尔兰一个邮差收到了一封奇葩的信,上面写着:Buncrana(班克拉纳)一个在读博士眼镜男收。然后他就开始找啊找啊,找啊找啊,最后,终于准确无误地找到了那个眼镜男,要知道班克拉纳可是个拥有7,000人口的城镇呢。

其实这位邮差也没有什么妙招,就是跑到Buncrana(班克拉纳)挨家挨户地问,你认识一个在读博士眼镜男吗?然后就找到了,真是"功夫不负有心人"呐!

这个故事让我想起了美国作家Elbert Hubbard(阿尔伯特·哈伯德)的那本著名的励志书——《Carry a message to Garcia》(《致加西亚的信》),但我更喜欢另一种翻译——《把信送给加西亚》,因为这个故事的重点是“送"信。

故事讲的是美西战争期间,美国总统William Mckinley(威廉·麦金莱)急需将一封信送给失联的西班牙反抗军首领加西亚将军,可是谁去送信呢?然后就有人推荐了Andrew rowan(安德鲁·罗文)上校。

接受任务后,罗文只静静地说了一声:好的,先生。之后便历经九九八十一难,徒步穿越一个危机四伏的国家,在三个星期之内将这份信及时准确地交到了加西亚将军手上。

如今这本书早已被翻译并应用到越来越多的企业管理和员工培训中,但我却觉得越来越变味儿了。当然,这是另一个话题。

90年代,中国第五代导演霍建起曾执导过一部反映邮差的**——《那人那山那狗》,讲的是一个在茫茫大山中当了一辈子邮差,即将退休的父亲,和刚刚接班当了乡邮员的儿子,带着忠诚陪伴他们的狗,三天两夜在山区邮路上奔波的故事。展示了一个普通乡村邮递员默默无闻的风雨人生和父子亲情从隔膜到理解的转变。

在这之前,还有一部由印度导演Michael Radford(迈克尔·莱德福)执导的**《邮差》,讲的是邮差Mario(马里奥)和智利诗人巴勃鲁·聂鲁达(Pablo Neruda)的友谊,同时也是一个用诗歌改变人生的故事。

失业青年马里奥不喜欢大海,只是迫于生计不得已才选择了从邮局到一个小岛递送邮件的工作。

一个偶然的机会,他知道了智利诗人巴勃罗·聂鲁达带着年轻的妻子Mathilde(玛蒂尔德)流亡到了意大利,住在南部的一个小岛上,竟然就是自己的服务对象。

马里奥此前读过聂鲁达的一首诗,也知道他是个共产主义者,但马里奥感兴趣的并不是诗歌和政治,他只想搞清楚为何诗人身边总有漂亮的女人围绕,因为他觉得自己是个对女人毫无吸引力的人。

随着交往的深入,马里奥开始不断向诗人求教,他慢慢领悟到诗歌的艺术,以及吸引女人的秘诀,一种微妙的友谊在两个身份迥异的男人之间生发开来。

马里奥甚至也开始学着用笨拙的语言向心仪已久的小岛酒吧女郎Beaterrich(贝阿特里切)献诗,尽管贝阿特里切的婶婶认为马里奥的诗写得很下流,一开始就是“赤裸”,但贝阿特里切本人却很喜欢。

后来,诗人聂鲁达的流放令取消了,他回到了自己的国家智利。马里奥只能努力从电视新闻、收音机里搜寻朋友的消息,但他只收到一封诗人索要当年留在海岛上的书籍和物品的信件。

几年之后,诗人聂鲁达和妻子再次走进小岛的酒吧,看到贝阿特里切和马里奥的儿子。但马里奥已经不在了,他死在了罗马。他去罗马是为了参加一次集会,在那次集会上,他想要朗诵一首向诗人聂鲁达表达敬意的诗。

这个清单是邮差马里奥送给诗人聂鲁达的礼物,他和邮局局长拿着录音机跑遍了整个岛屿的每个角落,他想当诗人听到这些声音,就肯定会想起这个地方……

当镜头定格在那一片豁然开朗的阳光和蓝色丝绸般的海面时,我的眼泪不自觉地流了下来。我想,这就是马里奥——一个渔夫、失业青年、邮差用生命所理解的友谊。

不知为什么,后来看到的中文译名竟然是《事先张扬的求爱事件》,感觉真是恶俗到不能忍。

另一部以“邮差”命名的**叫《邮差总按两次铃》,是美国导演Robert Rafelson(罗伯·拉菲尔森)根据James Caan(詹姆斯.凯恩)的畅销小说改编的,它更像是一部情色伦理片,讲的是双橡树餐厅的老板娘Grena(歌娜)与一名前来谋职的流浪汉Frank(弗兰克)偷情并共同谋杀亲夫的故事。

这部作品本身与“邮差”毫无关系,片名来自歌娜写给弗兰克的一张字条:

因为在作品中,谋杀行动进行了两次,第二次才终于得手。

由此看来,“邮差”只是一个隐喻,而把“邮差”比作“上帝”同样耐人寻味。说明即使阴谋侥幸得逞,也还是会因“邮差”随时随地按响门铃而惶恐不安,因为“邮差”即上帝,无所不知,无所不晓,就是中国古话说的,”人在做,天在看“。当然,如果从另一个角度理解,连“上帝”(邮差)都得按两次铃,你凭什么在第一次失败之后就撒手不干?是不是也很励志呢?

还有一部韩国**叫《天国的邮递员》,其实更像是一部玄幻穿越小说,讲的是一位年轻有为的IT精英申在俊身患绝症,在最后两周时间内,受上帝之托,帮人间的人们送信到天国的故事。

因为这个职业的特殊性,使他有机会看到生者对死者的歉疚、遗憾、怀念、怨恨等各种复杂情感,让人觉得死亡也许并非真的结束,因为生者的所有情感投射几乎都和死者活着的时候一样,好像并没有因逝者已逝而有所改变。

唯一不同的只是,歉疚也好,遗憾也罢,怀念也好,怨恨也罢,都不会再有回应了,一切都只是生者的自作多情。

申在俊在这个过程中读懂了生命与爱,获得了面对死神的从容;赵荷娜在这个过程中实现了对已逝丈夫的宽恕,其实本质上是与自己以及这个世界和解。

那么,如果我们每个人都有机会客串一下从人间到天堂的邮差,世界会不会有所不同?

据说奥地利心理学大师Sigmund Freud(西格蒙德·弗洛伊德)在奥地利被德国占领之后,作为犹太人的他不得不于1938年到英国伦敦避难,当时他就住在汉普特斯梅尔斯菲尔德花园20号(20 # Maresfield Gardens,Hampstead,今弗洛伊德博物馆)。

全世界的粉丝和病人并没有停止给他写信,但没有人知道他的确切地址,他们只好在信封上写“伦敦 弗洛伊德先生收”,但这并不妨碍他每次都能准确无误地收到来自世界各地的信。

此前当我读到这里的时候,我想,这真是应验了中国那句古话,“人怕出名猪怕壮”。大概是因为他名气太大,因此伦敦的邮差才能准确无误地找到他吧。

直到看了那个寻找“在读博士眼镜男”的故事,才知道这种掘地三尺也要把你祖坟刨出来的职业精神和名气压根儿没有半毛钱关系。

而且当我早已习惯了一个一切被格式化的社会时,我觉得他们寄信寄东西的方式真的是太过于自由随便了。一般情况下,他们只需根据所寄物品的体积大小,自己在家找点儿废旧报纸,硬纸箱,随便裹成个什么形状,全看个人喜好,然后找个地方把地址写上,如果实在花花绿绿找不到地方,那就找张白纸把地址写好粘上去即可。

一切完全取决于个人的包装能力、耐心和创意,什么邮局指定盒子,统一包装,完全无视。

这么一来,倒是民主又环保,但他们那些奇葩念头却往往搞得邮差头大。看过这样一篇八卦文,说有人异想天开地喜欢把地址写到信封上面印的那只信鸽的脖套上;有人因为要寄土豆,所以就写到其中一颗土豆上;还有人压根儿不想把地址写出来,而是想用一幅图画出来;还有人为了耍酷甚至用摩尔斯密码来写。

天啦噜!你确定你到底是要寄东西还是存心和邮差闹着玩呀?

而更奇葩的是,这些地址全都被邮差找!到!了!简直是神一样的存在呀!

不过,要是他们偷懒起来,那也有你好看的。怎样?只作兴你考我,我就不能考考你吗?尤其是那些大房子独栋住宅,有时候主人不在家,他们就会把包裹藏到门垫下,院墙下,垃圾桶里,花园草丛里,小孩的玩具车里,甚至屋顶上。(究竟是怎么爬上去的呢?)

总之就是相互之间的各种藏和找,哈!像不像一个彼此心照不宣的躲猫猫游戏呢?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4067648.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8-20
下一篇2023-08-20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