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现代舞的认识

对现代舞的认识,第1张

现代舞”是舞蹈艺术在20世纪的新生物,现代舞自从在美国出现后,很快就抢占了芭蕾舞在现代西方人心目中传统的至高无上的地位,因为现代舞是真正属于现代人和现代人的生活的舞蹈艺术。所谓现代舞,是在芭蕾舞的基础上,反对芭蕾程式化、戏剧化的产物,简单地说,现代舞既可以让你看到经过传统芭蕾训练过的、具有良好素质和能力的舞蹈的身体,更可以让你脱离故事情节,在某种意味中寻求共鸣,可以是音乐的,可以是情绪的,可以是灯光的。看芭蕾舞的时候,观众往往是被故事情节牵着走的,可是看现代舞,自由是无处不在的,没有任何指向性的舞台、情节、故事、人物,你可以随心所欲地快乐与想象,不必纠缠在看得懂或看不懂的问题上。

现代舞——它的精髓在于其革命性,在于不断地突破和否定自己。所以,又何必把自己封闭在一个狭小的圈子里,像个底气不足的贵族似的,摇着团扇,低低感慨“知音少,弦断有谁听?”一切真正现代的东西、一切真正革命的东西,最终一定会为大众的接受。条件是:给大众一个机会!

现代舞在我国已发展多年,特别是近几年以现代舞的创作手法创作的各类型的舞蹈作品层出不穷,人们从一开始的排斥到逐渐认识和接受现代舞及其重要性。由于现代舞这一特殊的艺术形式,很多人对现代舞还是只知其名不知其内涵,那么如何欣赏现代舞呢,我想不妨从以下几方面着手:第一是要以一种宽容的心态欣赏现代舞作品,我们说了现代舞是以标新立异、严肃探索为最终目的,因此首先要能够以平常心态去接受,同时在欣赏的时候要有敏锐的思维和判断能力。在一般人的眼里,既然是舞蹈,那它就必须要一直的舞动,但在现代舞中,这个观念完全不存在,因为现代舞的概念非常广泛,在现代舞者的眼里,大自然的一切无一不能舞,而人的每种行为和每个动作无一不在跳舞。

第二要掌握作品创作者的创作背景和动机,其实一部作品中,很大程度上代表了此时编者的内心世界和创作心态,而这些现象常常在作品中表现出来,因此,掌握作品创作者的创作背景和动机,有助于更好的欣赏和理解作品。第三看作品的“动态”和“结构”。现代舞是一门形式感极强的艺术,因此,现代舞无论是以何种的形式表现,最基本的都是要从动作开始,而动作的形成、延续、发展、变化,最重要的是看动作的借力方法,其次是看作品的结构,现代舞打破了和谐理想的古典审美原则,对现实社会中人的关注和对自然真实美的追求,因此,在结构上特别讲究对比,动作和动作之间的对比,舞段和舞段之间的对比,节奏和节奏之间的对比,情绪上的对比以及舞蹈构图的对比等等。第四要尽力的多看现代舞作品,在欣赏的过程中要用自己生而有之的六种感觉去全身心地感受作品。在现代舞作品中,强调的是舞者自身的重量而不是如芭蕾般的轻盈,在动作中强调空间的过程而不是动作的本身,在空间上强调韵味的顿挫而不是流畅,在构图中强调不平衡而不是平衡,强调过程的揭示而不是过程的遮掩。了解了这些以后再对作品进行理性的思考和全面的分析。

我对现代舞也只是一个初学者,连一点皮毛也没有沾上,但是我由衷的对这类舞蹈有着一种莫名的感动与震撼,也许将来有机会,我会深入了解一下

众所周知,好的舞蹈演员都是经过长期艰苦的舞蹈基础训练和舞台表演实践培养出来的,我们今天绝大部分的舞蹈编导又是由于舞蹈演员的逐渐成熟而转变来的,因此不要把舞蹈编导和舞蹈创作看得很神秘,任何一个舞蹈演员通过努力都可以成为一名舞蹈编导。然而作为一名编舞者一定要具备相应的专业技能,这是编舞者创作成功作品的必备条件。著名舞蹈家贾作光先生把这些技能简单地归纳为三个主要方面——观察能力、理解能力、摹仿能力。

编舞者的观察要运用“舞蹈的眼睛”,对生活的分析感受始终渗透着“动作感”。舞蹈的创作是建立在深厚的社会生活基础上的,编舞者所创作的作品能否在形式上不断出新,在根本上取决于编舞者的作品内容是否具有“新意”。这里的“新意”是广义的,因为种种高难技巧的堆砌、创作思路的冷僻怪异或者作品命名上的故弄玄虚都不能给观众带来新鲜的感觉,并且这种做法就等于是普通工匠手中技艺的改进,其往往表现出编舞者生活激情的枯竭,这样的作品在观众面前一定是沉闷而乏味。因此在编舞者的创作初期,一定要深入生活,并要求编舞者用一双敏锐的具有像X光一样透视能力的眼睛,从现象看到本质,发现并挖掘社会生活中的新鲜事物,找到引导编舞者创作感情冲动的最初的那个点。例如:著名舞蹈编导张继刚老师在创作《哈达献给解放军》的时候,并没有因为这个题材老而过分追求舞蹈动作的高难度,也没有因为这个舞蹈的名字而简单、直白地去处理藏族同胞如何把哈达献给解放军;相反,张继刚老师通过对生活的观察思考以及丰富的生活积累和理解,把洁白的哈达化作解放军战士手中的夯、希望小学的课桌、黑板、门窗等等,着重刻画了解放军战士在炎炎烈日下盖建希望小学教室的汗流浃背以及藏族小姑娘看到教室建成后的兴高采烈,这一精彩之笔,不仅让观众的眼睛焕然一新、为之一亮,同时也把我们军队与藏族同胞之间的鱼水之情表现得淋漓尽致,不得不让人佩服。

编舞者的理解,强调“托情于物”,要求从事物的外部形象深入到内在性格并赋予其象征意义。理解能力是在广泛地观察生活、积累生活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编舞者在把握的过程中,编舞者的摹仿有两个方面:一是编导创作思路化为现实的途径;二是编舞者“文学式感受”转化为“动作式感受”的重要手段。作为编舞者一定要不断地学习,熟悉生活,加深自身的生活积累,而摹仿的本身就是一个学习的过程。无论舞台上的动作是多么的好看,设计这些动作和加工这些动作的艺术化过程都是从摹仿开始的。摹仿的内容包括现实生活中人物的构成关系、矛盾冲突的动作行为、表达人物情感世界的表情神态;还有就是自然界的花鸟鱼虫、飞禽走兽等等。舞蹈创作是从动作入手去认识生活的本质,再为动作运作找到节奏规律。这个起点正是通过形象把握生活,以形象表现生活的艺术创作规律所决定的,而动作的摹仿,正是这种规律在舞蹈创作中的特殊表现。

另外,摹仿固然要注意事物的外形变化,要把摹仿对象摹仿得惟妙惟肖。但真正要摹仿得“像”,必须抓住事物的运动规律,只有内在规律摹仿得逼真了,外形的摹仿才能逼真,这也就是平常我们所要求演员的表演不仅要“形似”,更要“神似”。还有摹仿的逼真程度,有赖于编舞者对生活深刻的观察和理解,三者必须是有机的联系,只有对事物有了细致入微的观察,才能抓住摹仿对象的事物性,不然只能是观其形而不知其律。编舞者对摹仿对象不仅要看,还要有实践的过程,对于观察的结果,通过亲身进行的动作加以检验,再进一步理解,把内在精神变成更加切实、更加透彻的外部形象。

舞蹈是无声的艺术,如何将体验的结果融入舞蹈作品呢?那就要通过摹仿,把编舞者对生活情感的内摹仿转化为动作形象的外摹仿,最后找到适合舞蹈创作的动作素材。因此,摹仿在文学体验向动作形象的转化中起了个“桥梁”的作用,它在舞蹈创作的准备阶段具有不可忽视的重要意义,直接关系到编舞者的特殊表现手段——动作,汇集熔炼生活素材由抽象的情感世界向具象的动作形象转化过程的完成。作为编舞者,必须在理论上对自己专业的特殊性要有一定的认识和见解。

以上是本人在自身舞蹈创作实践中一些肤浅的看法和见解。不足之处,还望各位老师和专家批评指正,以期不断提高。

舞蹈艺术和情感表达的联系:

(一)舞蹈艺术是情感表达的载体

舞蹈艺术作为一种艺术作品的表达方式,其通过肢体语言和舞蹈者的形态美、动作美来表达情感。由此可见,舞蹈艺术是情感表达的载体,能够极致地表达舞蹈艺术创作者的情感。创作者在进行舞蹈创作时要以情感表达为主,使情感成为舞蹈作品的灵魂和主题,让作品欣赏者和创作者之间产生思想共鸣,增加舞蹈艺术作品的魅力与价值。

(二)情感表达是表现舞蹈艺术的核心元素

一个艺术作品只有蕴含丰富的情感和深刻的内涵,这样的艺术作品才会拥有灵魂,使人看到其中的价值。舞蹈艺术作品也不例外,情感表达作为舞蹈艺术作品的主题表现方式,也是舞蹈艺术作品的灵魂所在。在舞蹈艺术作品中,情绪的表达除要通过肢体动作形态外,还要通过演绎者的情绪和面部表情。但要注意,这些细节只是情感表达的催化剂,作为升华情感所用,不能够过于夸张,否则就会对舞蹈作品的完美程度造成一定的影响。因此,在进行舞蹈艺术的创作和表演时,舞蹈艺术创作者要将情感融合在舞蹈艺术表现的各个部分,这样才能够更好地展现舞蹈艺术作品中所要呈现的情感,增强舞蹈的欣赏力和感染力,使舞蹈作品能够与欣赏者产生共鸣。

加强舞蹈艺术作品中的情感表达的途径:

(一)关注生活,感受生活

艺术源于生活,舞蹈艺术创作者要想使舞蹈作品更具情感表现力,除要丰富舞蹈艺术中的动作外,还要懂得将自身的情绪和情感及思想融入作品创作中,提升作品的内涵与意义。这就需要舞蹈创作者懂得关注生活、感受生活,借助日常生活中的所见所闻和所感,奠定自身的情感基础,从而打造具有情感的舞蹈艺术作品。而要使情感主题表现明显,舞蹈艺术创作者需要对一些独特的文化、风俗人情进行研究和深入了解,从而为舞蹈动作与情感的融合奠定情感基础,把握舞蹈作品的主题。例如,著名舞蹈作品《一片绿叶》讲述的是一位女子在观看一片绿叶时,引发对生命流逝、青春逝去的思考。这部作品来源于生活中的一件小事,舞蹈创作者通过对生活一些常见元素的思考,将自己的思想融入作品中,从而使作品更富有情感。

(二)提高表现技巧和舞蹈动作的顺畅性

作为舞蹈艺术创作者,必须具有扎实的舞蹈基础,以便在进行舞蹈艺术创作时,将情感与动作有机融合在一起。这是因为在舞蹈艺术表现中,创作者的情感和所要表达的思想是根据舞蹈动作及舞蹈节奏和力度来表现的,掌控舞蹈节奏,既能给该舞蹈带来不一样的美感,又能使情绪和情感得到良好表达,以此来达到提升舞蹈作品内涵和可欣赏性的目的,同时,也能更好地表现舞蹈的主题。

综上所述,情感表达作为舞蹈艺术作品的基础与灵魂,是舞蹈艺术作品创作不可缺少的元素。因此,舞蹈艺术创作者在进行创作时,必须要加入情感表达,以更好地表现作品的主题。这样才能使艺术作品在进行表现时引起欣赏者的共鸣,使其更具价值和可欣赏性。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4103777.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8-21
下一篇2023-08-21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