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哪些富有爱国情感的古诗

有哪些富有爱国情感的古诗,第1张

有哪些富有爱国情感的古诗内容如下:

富有爱国情感的古诗有:《泊秦淮》、《示儿》、《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二首·其二》、《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春望》、《己亥杂诗·浩荡离愁白日斜》、《立春日感怀》、《病起书怀》、《塞上曲二首·其二》、《出塞二首·其一》等。

1、《泊秦淮》唐・杜牧、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释义:迷离月色和轻烟笼罩寒水和白沙,夜晚船泊在秦淮靠近岸上的酒家。卖唱的歌女不懂什么叫亡国之恨,隔着江水仍在高唱着玉树后庭花。

主题:这首诗是诗人夜泊秦淮时触景感怀之作,前半段写秦淮夜景,后半段抒发感慨,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无比关怀和深切忧虑的的思想感情。

2、《示儿》宋・陆游、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释义:我本来知道,当我死后,人间的一切就都和我无关了,但唯一使我痛心的,就是我没能亲眼看到祖国的统一。

因此,当大宋军队收复了中原失地的那一天到来之时,你们举行家祭,千万别忘把这好消息告诉你们的父亲。

主题:这首诗传达出诗人临终时复杂的思想情绪和忧国忧民的爱国情怀,表达了诗人一生的心愿,倾注了诗人满腔的悲慨,既有对抗金大业未就的无穷遗恨,也有对神圣事业必成的坚定信念。

3、《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二首·其二》宋・陆游、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释义:三万里长的黄河奔腾向东流入大海,五千仞高的华山耸入云霄上摩青天。中原人民在胡人压迫下眼泪已流尽,他们盼望王师北伐盼了一年又一年。

主题:这首诗写大好河山,陷于敌手,以“望”字为眼,表达了诗人希望、失望而终不绝望的千回百转的心情。诗境雄伟、严肃、苍凉、悲愤。

4、《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宋・辛弃疾、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

释义:郁孤台下这赣江的水,水中有多少行人的眼泪。我举头眺望西北的长安,可惜只看到无数青山。但青山怎能把江水挡住,江水毕竟还会向东流去。夕阳西下我正满怀愁绪,听到深山里传来鹧鸪的鸣叫声。

主题:这首诗抒发了诗人国家兴亡的感慨,家国沦亡之创痛和收复无望的悲愤,内心积郁愁苦与不满之情。全词对朝廷苟安江南的不满和自己一筹莫展的愁闷,表达了蕴藉深沉的爱国情思。

5、《春望》唐・杜甫、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释义:长安沦陷,国家破碎,只有山河依旧,春天来了,人烟稀少的长安城里草木茂密。感伤国事,不禁涕泪四溅,鸟鸣惊心,徒增离愁别恨。连绵的战火已经延续到了现在,家书难得,一封抵得上万两黄金。愁绪缠绕,搔头思考,白发越搔越短,简直插不了簪了。

主题:这首诗通过描写安史之乱中长安的荒凉景象,表达了诗人忧国思家的感情,反映了诗人渴望安宁、向往幸福的愿望。

6、《己亥杂诗·浩荡离愁白日斜》清・龚自珍、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释义:浩浩荡荡的离别愁绪向着日落西斜的远处延伸,离开北京,马鞭向东一挥,感觉就是人在天涯一般。

我辞官归乡,犹如从枝头上掉下来的落花,但它却不是无情之物,化成了春天的泥土,还能起着培育下一代的作用。

主题:这首诗表达了作者离开京城的忧愁,同时也表达了诗人虽然辞官,但是仍然想要为国家出力,想要效忠于国家的爱国情怀。

淳熙七年(1180年),陆游在抚州任常平茶盐公事之职,适遇水灾,百姓断炊,他不忍百姓受苦,便开官仓赈济灾民,受到弹劾,并被革职。次年,落职赋闲在家的陆游写下了“行遍天涯千万里,却从邻父学春耕”的诗句,从中我们不难看出其为官为民,关心百姓冷暖,不计个人得失的豁达平和心态。在《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一诗中,陆游的这种民胞物与的情怀更是与关怀民族命运、关心苍生社稷紧密地联系在了一起。“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遗民尽泪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短短的二十八字,一方面表达了对痛失家园黎民百姓的关心,另一方面则激发国人收复故土的斗志,流露的仍是关爱百姓、心系社稷的真性情。

陆游的爱国忧民情感历久弥坚、矢志不渝,这可以通过其68岁时所作的《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和绝笔诗《示儿》得到印证。“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年迈力衰,仍热切向往为国戍守西北边陲。寒夜里的疾风骤雨,不但没有引起老人的悲哀和畏惧,反而激发了他爱国忧民、渴求战斗的壮志豪情。整首诗篇幅虽短,却充满了强烈的爱国情感,具有震撼人心的力量。

“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无年轻时的慷慨激昂之语,行将去世的诗人似乎已洞察世事万物,弥留之际,念念不忘的仍是自己终身为之奋斗的收复中原、统一中国的壮志宏愿。这坚如磐石的信念就像一道不竭的泉流,从头到尾灌注在他的诗里,流淌在他的生命里。

正如钱钟书先生所说:“爱国情绪饱和在陆游的整个生命里,洋溢在他的全部作品里,他看到一幅画马,碰到几朵鲜花,听了一声雁唳,喝几杯酒,写几行草书,都会惹起报国仇、雪国耻的心事,血液沸腾起来,而且这股热潮冲出了他白天清醒生活边界,还泛滥到他的梦境里去,这也是在旁人的诗集里找不到的。”

爱国主题在中国古代诗歌中源远流长,它也贯穿了陆游长达60年的创作历程,成为其诗歌中的精华和灵魂。清末梁启超有诗赞曰:“诗界千年靡靡风,兵魂销尽国魂空。集中什九从军乐,亘古男儿一放翁。”

1. 位卑未敢忘忧国——宋.陆游《病起书怀》

2. 寸寸山河寸寸金——清.黄遵宪《赠梁任父母同年》

3. 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三国.魏.曹植《白马篇》

4. 身既死兮神以灵,子魂魄兮为鬼雄——战国.楚.屈原《国殇》

5.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唐.王昌龄《出塞》

6. 商女不知亡国恨, 隔江犹唱《后庭花》——唐.杜牧《泊秦淮》

7. 愿得此身长报国,.何须生入玉门关——唐.戴叔伦《塞上曲二首》

8. 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不肯休——宋.文天祥《扬子江》

9.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宋.文天祥《过零丁洋》

10. 读书本意在元元——宋.陆游《读书》

11. 死去原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毋忘告乃翁——宋.陆游《示儿》

12. 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宋.陆游《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13. 楚虽三户能抗秦,岂有堂堂中国空无人——宋.陆游《金错刀行》

14. 胸中有誓深于海,肯使神州竟陆沉——宋.郑思肖《二砺 》

15. 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战国.楚.屈原《离骚》

16. 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三国.曹操《蒿里行》

17.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唐.李绅《悯农》

18. 穷年忧黎元,叹息肠内热——唐.杜甫《自京赴奉先咏怀五百字》

19. 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唐.杜甫《自京赴奉先咏怀五百字》

20.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唐.杜甫《春望》

21. 医得眼前疮,剜却心头肉——唐,聂夷中《咏田家》

22.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唐.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23. 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唐.陈陶《陇西行》

24. 月儿弯弯照九州,几家欢乐几家愁——宋.杨万里《竹枝词》

25. 但得众生皆得饱,不辞羸病臣残阳——宋.李纲《病牛》

26. 但愿苍生俱饱暖, 不辞辛苦出山林——明.于谦《咏煤炭》

陆游诗中的爱国情怀,是当时人民反抗外来侵略者的精神力量。其经典诗作《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二首·其二》,是陆游68岁时留下的一首爱国诗篇:“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全诗意境宏阔、意象奇幻、笔力豪健、气势恢宏,表现了作者赤心报国的高迈志向和抗战雪耻的坚韧气节,喊出了南宋时期志士仁人的共同心声。当代古典文学研究专家叶嘉莹早年读罢此诗,遂将陆游引为精神知己。

此诗首句描写了诗人的现实处境和精神状态。诗人已到了年迈多病的“僵卧”年纪,居住在孤寂荒凉的村庄,此句写出了诗人回乡后的寂寞处境和生活的窘迫。但贫病凄凉对诗人来说并没有什么值得悲哀的,诗人依旧乐观豁达。次句写诗人心中仍想着为国戍边,结合首句来看,可知诗人之所以不把自己年迈多病的身体和居住环境放在心上,是因其爱国热忱高于一切,一心只想着“为国戍轮台”,彰显出诗人“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的雄心壮志。

但烈士暮年,夕阳西下,诗人自知再去戍守边疆已不现实,于是在一个风雨交加的夜里,诗人触景生情,由情生思,终于在梦中实现了自己金戈铁马驰骋战场的愿望。这两句的含义层层递进,喷薄而出,充分展现了诗人的英雄气概。诗人因为内心想着去戍守边疆,所以在夜晚难以入睡,对外面的风雨感触清晰,然后由自然中的风雨想到了国家的风雨飘摇,再由国家的风雨飘摇联想到战争中的情景,如此便自然而然地进入“铁马冰河”的梦境。

该诗将陆游的爱国主义思想体现到了极致,同时也让诗中悲壮的气氛,变得豪迈起来。全诗虽只有四句,但句句动人心弦,所蕴含的磅礴气势,读来令人荡气回肠。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646099.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7-06
下一篇2023-07-06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