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感勒索:亲爱的,别傻了,他们并不爱你,只是爱自己

情感勒索:亲爱的,别傻了,他们并不爱你,只是爱自己,第1张

小艺看到同桌抄作业,同桌对她说:“你要是说出去了,我就不跟你做朋友了。”

小夏在大城市工作,打电话回老家时,妈妈委屈地说:“你只想着自己,对象也不找,家也不回,我整夜整夜失眠都是因为你!”

李先生曾与同事暧昧,被妻子发现后,选择改过自新,从此之后妻子不断“查岗”,李先生一旦不及时回复,妻子就要挟要带走孩子,要离婚。

不管是在学生时期、成长阶段还是成家立业之后,总有这样的人,当你不能满足他们的心意,他们会找到你的软肋,再操控你。

美国资深心理咨询师苏珊·福沃德博士把这种“你强我弱”的人际关系定义为“情感勒索”,也就是,一方操控另一方的行为。在这种病态的人际关系中,无论你付出多少,总是被对方要求给予更多,形成了一个死循环。

如果,你觉得“情感勒索”是个陌生的词,那么来听听这样的句子:

是不是更熟悉一些?

其实,情感勒索离我们并不遥远。越是亲近的人,越是容易形成这样的关系。而被情感勒索的一方,因为在乎,所以不忍心放手。

这就是为什么很多人对此无力招架,而且更深的影响是,被情感勒索的一方会因此变得不再自信、缺乏自尊自爱,严重的话,需要心理治疗,其损害不可小觑。

那么,如何破解这个死循环呢?

《情感勒索》 这本书给出了答案。

本书分为两大部分:

第一部分,分析了情感勒索的原因和过程,包括情感勒索者和被勒索者的类型以及内心世界。

第二部分,提供了破解的方法,通过小测试和小技巧,帮助人们建立全新的、健康的人际关系。曾经的被操控者能因此形成完整的自我认知,不再臣服于他人。

《情感勒索》最突出的功效在于,给人改变的勇气和方法,减少别人强加的负罪感。

这本书的受众,不局限于遭受情感勒索的群体。即使现在拥有良好的人际关系,我们也可以用来自查和预防,避免成为情感勒索的加害者或受害者。

每个人都值得一读。

作者苏珊·福沃德博士,是美国心理咨询师、多本畅销书的作者和演讲家。她在多家心理治疗机构担任咨询师和顾问,有着45年以上的从业经验。

《情感勒索》畅销全球20多年,她的代表作《恨女人的男人们和爱他们的女人》和《原生家庭》位居《纽约时报》畅销书之首,尤其是前者,高居榜首44周之久。

《情感勒索》这本书告诉我们,情感勒索者在精神上和物质上损坏了你的权益,只是为了满足一己私欲。

如果长期处于情感勒索关系中,给人的最大伤害在于,贬损了一个人的自我完整性,失去自尊自爱,消极的评价自己。

被勒索者往往深陷于三种感受,也就是书中说的 “三个情绪键”:恐惧感、责任感、罪恶感。 一旦触发了一种或几种情绪键,被勒索就会陷入焦虑,最终不敌对方的攻势,以牺牲自己、成全他人收场。

因此,为了重塑健康的关系,我们首先要了解情感勒索关系是如何形成的。

我会分别从勒索者和被勒索者两个角度分析成因,最后分享书中最精华的关系重建术。

自私是其中一个原因,因为他们没有同理心,只想自己不想别人。除此之外,还有两种常见原因,让我们一起走入情感勒索者的内心世界。

有些情感勒索者内心非常脆弱,一想到有可能被拒绝、被否定、被抛弃,他们就会失去理智,于是用一切办法让你按照他们的意愿行事。

表现方式很多,比如因为害怕失去爱人,有人强势威胁说,“如果你离开,我就让你身败名裂”,还有人示弱,用“一哭二闹三上吊”的方法把爱人绑在身边。但两种做法都适得其反,只会让双方更加疏远。

有些情感勒索者的口头禅是“我这是为了你好”,他们和第一种害怕挫折的人不同,内心极其强大,认为自己做的都是正确的。

如果遭人反驳,也会合理化自己的行为,就算伤害了别人,也是不得已,表现出“人生导师”的做派。

如果我们被人勒索钱财,一定会第一时间察觉,并且采取报警等措施,但是,为什么被情感勒索,却不自知或不抵抗呢?

从表面上来看,被勒索者有这样的特征:

而从深层次来看,真正的原因在于,对方的行为触发了我们深藏的三种感受 :恐惧感、责任感、罪恶感,也就是三个“情绪键”。

怎么理解呢?我们的内在性格和外在经历,形成了不同的情绪键,这些负面情绪如果比较严重,当时没有得到修复,就会变成心理创伤。

当曾经给我们造成心理创伤的情绪再次出现时,我们就会联想到当时的情绪,触动三个情绪键,导致无法做出理智的判断。

所以,苏珊·福沃德博士分析说,如果没有发现和调整这些情绪键,每次遇到类似的情绪时,都会在情感勒索者面前缴械投降,成为被操控的人。

来分析两个具有代表性的症状,分别是“阿特拉斯综合征”和“好女孩综合征”。

阿特拉斯是希腊神话中的“擎天巨神”,他被宙斯惩罚,用双肩支撑青天。阿特拉斯综合征患者,就是具有病态责任感的一类人,他们要求自己对所有人负责,把自己的需要摆在最不重要的位置,不断消耗自己。

如果一个女孩子不明确自己在别人眼中是怎样的形象,害怕被疏远,那么她就想抓住一切机会成为别人眼中的“好女孩”。

在现代职业女性中,这个症状更明显。她们一方面希望取得成就,另一方面想受人喜爱。想要成为领导者,也想和同事关系融洽,正是因为渴望得到良好人际关系导致了被人利用和操控。

苏珊·福沃德博士说,“自我完整性反映着我们的价值观和道德感,是我们用以辨别是非的中枢。” 而情感勒索对人最大的影响在于,贬损了自我完整性,越来越无法依靠理智来做判断。

通过前面的分析我们知道,这种有毒的关系和被勒索者记忆中的“三个情绪键”关系重大。因此,要摆脱予取予求的死循环,方法是找到三个情绪键的根源,淡化、抹平伤痛,以便重启关系。

你在害怕什么?

成长过程中的经历,会让人害怕被拒绝、被否定、被抛弃、害怕别人生气。

一方面,与过去的自己对话。回忆那个最初的痛点,是哪一次经历让你心有余悸?

另一方面,与现在的自己对话。最差的情况是什么?我将如何应对?其实,很多时候,恐惧本身才是最大的恐惧,学会面对它、接受它,再慢慢找回勇气。

真的是你应该做的吗?

不管是家庭影响还是性格因素,过度负责的人,总是在做超出自己的能力和精力范围的事,因此才会感觉被掏空。

一方面,放开这样的自我束缚,写一张清单,抛开“我应该如何付出”,写下“凭什么我要对XXX负责”,给自己松绑。

另一方面,定下付出的底线,一旦触及底线,就停止付出,调整双方的相处模式。

为什么满足不了别人就像自己犯了罪?

罪恶感与责任感一样,有些是自己给自己的束缚,有些是别人强加给你的。

一方面,问自己“我的行为是不是对他们造成实质性伤害?”以此来评估事情严重性。

另一方面,告诉自己“他们对我的评判是主观的,并不是事实。”自私、贪心、无情欲加之罪何患无辞,相信自己是正直善良的。

当与人相处时,你感到十分消耗、总在付出,不妨审视一下是不是正在经历情感勒索。如果真的是这样,你需要做的,是暂停顺从和付出,找到情绪键,与对方一起重建关系。

一旦走出被操控的关系,会改变整个人的生活状态,因为你找回了自我完整性。

高度的自我完整性是一种怎样的体验?

苏珊·福沃德博士在《情感勒索》一书中总结道,

每个人存在的核心就是自我完整性,这也就是我们分析和打破情感勒索关系的意义所在。

图:东方IC,图虫创意

海小伦,悉尼大学传媒硕士。

关注个人成长和人际关系。非职业书评人。通过阅读认识自己、认识世界。善于总结全书亮点,五分钟帮你读懂一本书。

陪你共读,陪你共度。

如何摆脱情感勒索,建立健康的亲密关系

情感勒索双方既然不是你死我活的对头,那么对于情感勒索者我们自然也不必如临大敌,过分紧张。

但是苏珊也指出:根据她十几年的咨询经验,尽管采用她的建议完全可以使受害者摆脱一再退让的恶性循环,但真正解除情感勒索的模式仍然需要付出持续的努力。毕竟情感勒索已经成为亲密关系中的一种习惯模式,大家在处理事情时也往往形成了条件反射,所以摆脱情感勒索就好像要改掉一个坏习惯一样,必须多多练习,逐渐改善。

具体到行动方法主要包括三步,简称“SOS策略”——第一个S就是stop,停下来;O就是observe,冷静观察;最后一个S则是strategize,制定策略。

31、停下来

简单的说就是:什么事都别做。因为每当情感勒索者提出要求时,受害者会立刻感受到压力。为了避免习惯性地回应,你需要放慢速度并为自己争取时间。下面这些话术很又帮助,一定要记住。

1)我现在还不能回答你,我要想一想。

2)我不想现在就做决定。

3)我无法马上给你答案,因为我需要时间思考。

4,我不太确定我对你的要求有什么想法,我们稍后再谈好吗?

在这个时候,情感勒索者会更加着急,他们通常会催促你。但无论如何一定不要作任何回答和决定,也许这会让情感勒索者感到愤怒,但是你要反复强调你需要时间,让对方明白你的认真态度。

当受害者提出暂缓的要求后,即使扛住了压力,内心也会因为让对方感到急躁而产生罪恶感,非常不舒服。苏珊强调说:恭喜你,终于走出以往坏习惯的舒适区。一定要挺住!

32,冷静观察

你为自己赢得了时间,那么接下来就是分析事情的状况。

首先要观察对方:包括对方的要求到底是什么?这个要求是很有爱意,还是充满威胁或者不耐烦?另外对于你的不妥协,对方是什么态度?

然后再分析自我:你是怎么想的?你的感受如何?身体有什么反应?(比如眼睛有没有跳?胃部有没有不适?后背有没有紧绷?……)你的引爆点是什么?(你要清楚情感勒索者的哪些表现会击溃你心中的最后一道防线。比如,大吼大叫还是哭哭啼啼,唉声叹气还是拒绝沟通)。

33、制定方案

分析了双方的状况之后,接下来就是确定如何行动了。具体主要包括以下4种:

1)非防御性的沟通

当我们面对情感勒索者的指责和质问时,通常会急于辩解和反驳,比如说:“我并不自私,自私的人是你”、"你怎么了?告诉我怎么做才能让你舒服点“、”好吧,如果你真的那么生气,那我就不去了/不要了/同意了”、“你为什么不理性一点?你的要求太疯狂/可笑/不理智/侮辱人了”……

这种反应属于充满防御性的沟通,它只会使气氛更加紧张,导致冲突升级。虽然我们的初衷是想要保护自己,但最终却只能火上浇油。因此这时最好的方法,是采用不具有防御性的话语,比如:

-"对不起让你这么生气,我能理解你的心情。”

-"你的想法值得深思。”

-"真的吗?"

-"恐吓,威胁,哭泣都没有用,解决不了问题,等你平静下来我们再聊吧。"

还有最不具防御性的一句话——“你绝对没错”(即使你当时并不这么认为)。

起初采取这种说法通常你会不太习惯,而且很难做到。因此一定要大声练习,使它变成你沟通当中的一种自然反应。只有在面对他人的攻势能自如地以不带情绪的言语来回应时,你才能确保不再陷入被动。

2)化敌为友

就是向对方征求帮助建议和信息。比较常用的句式有:

-“你能不能告诉我为什么这一点很重要?”

-“为什么你这么生气不高兴?”

-“你能不能提供一些建议,好让我们解决问题?”

-“你能不能帮我想想,我们可以一起做什么来改善彼此的关系?”

当沟通陷入僵局时,邀请对方一同解决问题就好像是建立了统一战线,往往能使局面变得不再那么紧张,同时你也可以通过继续倾听来找到解决方案。

比如朱对艾伦非常依赖,当她听说艾伦要出差时,就大哭着要求艾伦放弃出差。艾伦说:“这次公差很重要,我必须得去。所以我想知道怎么做才能让你舒服点?”朱说:“带我一起去。”艾伦说:“可以,但是因为这次外出是工作,而不是度假,所以我没时间陪你,很多时候你只得独处。”最初朱说没关系,她愿意呆在宾馆。但是没过多久她就说,还是家里比较舒服。所以她决定留在家里,只是要求艾伦每天晚上打个电话。艾伦成功了。

这个事例表明:情感勒索者只要感受到受害者愿意与他结成盟友,共同面对问题,就不会产生对立情绪,从而使情感勒索轻松解除。

3)条件交换

说来有趣,情感勒索者特别善于用条件交换的方式来达成他们的最终目的,而受害者也可以“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

马特和艾米这对夫妇就是通过条件交换平息了情感勒索之战。艾米觉得丈夫根本无视她的存在,下班回家吃完饭就看电视,然后上床睡觉,好几个礼拜都不碰她。而马特则说艾米越来越胖,所以自己对她一点兴趣也没有。在这对夫妻之间,艾米的心态是:既然你忽视我,那我就暴饮暴食,破罐破摔;而丈夫的心态是:如果你不减肥,我就继续无视你的存在。正是两人互为因果的心态形成了一个怪圈,好像问题难以解决。

苏珊提出的建议就是让他们进行条件交换:艾米开始节食,而马特则每天下班回家至少和妻子沟通半小时。虽然艾米不可能一夜之间就减肥成功,马特也不可能马上就变成体贴的丈夫,但是至少情感勒索的僵局已被打破,关系的修补成为了可能。

当发生冲突时很少有人喜欢无条件退让,更不愿意独自解决问题,但条件交换却使双方站在了一起,创造了双赢的局面,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方式。

4)运用幽默

幽默是人际交往中的润滑剂,即使在情感勒索当中也不例外。

有一次一个朋友向作者抱怨说她的丈夫乔有自我折磨的倾向,并且脱口而出:“天哪。应该给这人颁发一个奥斯卡,他是最佳苦瓜奖!”苏珊反问她:“那你为什么不自己颁奖给他呢?”朋友觉得这个点子不错,就真的去买了个奥斯卡奖杯的复制品。在下一次她看到乔唉声叹气时就微笑着鼓起掌来,然后把奖杯递给了他:“你演得真是太棒了,我特别喜欢你结尾的那声轻叹。”当时的情景一下子变得很滑稽,两个人当场大笑了起来,之后乔就不再总摆出那副苦瓜脸了。

使用幽默可以使沟通双方更加轻松,并且留下美好的回忆。因此适时使用幽默将会极大程度的改善情感勒索僵局的紧张气氛,使画风突变,情况渐渐好转。

最后,苏珊指出行为改变的这些技巧需要你整合到日常生活中,而且可能不会次次成功。但你必须不断尝试,而且务必记住:失败并不是一无所获,往往从中你能不断学到新的东西。总之,摆脱情感勒索就好像在攀爬一座山头。也许你望着山峰,心想:“天哪,前面还有那么远的路要走”,但是别忘了回头看看你的起点,你已经走出好长一段路了。

有时候爱的方式不对,会伤害到对方,我们不要企图用自己的爱绑架别人,尤其是正在成长中的孩子,我们的“情感勒索”是最大的伤害,家长们要学会克制与尊重。

前几天朋友来找我聊天:“我每天都生活得太痛苦了,我都不知道我该选择哪份工作,一份是我喜欢满意的,一份是我父母要求的,我如果不听父母的话,他们又要开始给我施压,从小到大都是这样,什么赚钱都是为了我,我必须得好好读书以后回报他们,现在工作了还是如此,还是得听他们的,不然这日子没法过了”。

很多家庭都是这样的教育模式,一切都为了你好,这句话的背后其实就是在用情感绑架你,不断勒索你,最后把孩子吞噬,让孩子失去自己。

家长们一定要了解什么是“情感勒索”,不要把这种“勒索”运用在自己的孩子身上。

一、什么是“情感勒索”

其实这种勒索是在任何一种关系中都会存在,但是在亲子关系中尤为明显,父母通过给孩子施加压力,让孩子们感到恐惧,并且选择妥协,最后放弃了自己,导致孩子最后根本没有属于自己的想法。

可以看到很多家长都说:“我这么辛苦,都是为了你”,“我们在外面赚钱,你一定要好好读书回报我们啊”,“听我们的选择,绝对没错,不然你就是不孝顺”…

实在是有太多类似的话,这种情感模式就是一种情感勒索,最后把孩子们自己的灵魂和想法淹没掉,对于孩子来说是一种无法挽救的伤害。

二、被家长“情感勒索”,给孩子带来什么伤害

其实情感勒索中孩子们受到最大的伤害就是失去自我,最后成为一种讨好型人格。

孩子们在家长的道德压制下,渐渐地就会失去自己的想法,简单来说就是在不断迎合家长的要求,在很多事情的选择上面没有自己的主见。

最后孩子不仅在家人面前是这样,在陌生人面前也会做出同样的行为,以后遇到别人侵害自己利益的时候,都学不会反抗,久而久之就会把所有问题归咎于自己身上,是不是自己让别人不开心,是不是自己没有满足别人的要求。

所以家长们不要企图再用这种爱去绑架孩子,真正为孩子好的家长是会尊重孩子并且克制住自己爱的范围。

三、真正的爱,是克制与尊重

1、给予孩子空间

这里的空间不仅仅是物理上的空间,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家长要给予一定的物理空间让孩子拥有隐私的权力,这个时候孩子才会感受到真正的爱。

除此之外,还有心理上的空间,也就是我们说的情感边界,很多家长想要关心孩子,但是最后越过了孩子成长的界限,最后没有留给孩子足够的空间,反而形成了情感勒索。

我们一定要给予孩子自由的空间,不管是物理上的还是心理上的,都需要预留,让孩子健康快乐成长。

2、让孩子自由选择

就是这种经验主义让孩子们失去了自我,很多孩子在自己的人生中根本没有选择权,孩子们已经无法选择自己的父母,那么为什么父母还要干预孩子们后半人生的选择呢?

所以将心比心,我们不要让孩子再失去对自己人生的权利,相反我们要给予孩子更多的权利,让孩子对自己的人生拥有支配自由。

3、多沟通,多尊重

什么是爱,爱并不是闷在骨子里,我以为你都懂,爱是需要表达出来的。我们如果不了解孩子内心的想法,不尊重孩子,就算给予太多的爱,也是“错爱”。

人生中,沟通是每个家长必须经历的事情,只有在沟通中了解孩子的想法和需求,在沟通中获得孩子们最高的尊重,在这些过程中才会赢得孩子们的信任。

所以真正的爱,不是多么高尚不可得的东西,而是在生活中,我们需要从细节开始,从尊重孩子开始。

PUA的本质:以隐晦的方式窃取事物解释权

PUA(Pick-upArtist),本来指两性中不真诚的约会技巧,用以进行“情绪控制”、“情感勒索”。

但是:所谓“情绪控制”、“情感勒索”,都是PUA后续可达到的目的之一,都不是本质。

当我们读懂了PUA的本质,就会发现:PUA作为一种微妙的日常技巧,已经被运用于一切人际关系中。

PUA的真实本质定义为:以隐晦的方式窃取对事物的解释权,让他人在不知情的情况下放弃自己的认知。

所以,通常被PUA的人,会从认知层面认同对方,哪怕潜意识充满着混乱与抗拒,让自己痛苦不堪。

所以这种场合的行为,都可以归为PUA:(看下在这种场合里,你是否都守得住自己认知)

一、以“立场”作为理由,让对方放弃独立的认知能力

常见于亲密关系和亲人之间,常见的话术为:“爱我不就应该以我为中心吗“、”我这么做都是为了我们“。

所以在此类PUA的初期,会以建立良好的亲密的关系为主,让受害者模糊了双方之间的立场差异,以基于立场妥协掉自己的认知。

二、将另一维度的逻辑运用到当下的维度中详见职场上下级之间,上级会以管理层的要求来要求执行层,比如跟一个基层执行者其大谈战略、布局、宏观思维。

模糊了这一原则:每个层级都有信息壁垒,且个人的成长目标不等于当下的执行逻辑,也无法真正落地去运用。

三、用强烈的感性材料作为自己论证的主导,营造自己所表达的事物的“真实性”。

参考各种舆论作品。例如“纪实文学”、“纪录片”会以客观中立为外衣,但是在人物细节描述与煽情设计时,进行一种引导观众通往“设定好的结论”的布局。

四、在沟通过程中假装不经意地“否定对方/强化自己”行为。

比如:“我已经说过很多次”、“很多人问过我”,“三个点讲透XXX”、“几年前我也跟你一样想”等这类知识博主/认知镰刀们很惯用的开头。

所以,归纳一下,我们会发现“PUA行为”的一个可辨别的特征:绕过理性论证,通过其它非认知路径给对方植入某个想法。

而亲密的关系、具有权利性质的关系,更易于达成这样的植入。所以感情中、职场中、合作关系中,是PUA典型发生地,也是我们所熟知的。

但是更微妙的是,许多舆论、人际博弈中隐藏的的观念渗透。

PUA,全称Pick-up Artist,是指一种精神控制行为,就是通过打击你的自尊,催化毁你独立思考的能力,让你觉得一无所事,然后对趁虚而入,让你产生依赖,让你觉得只有某个人才能帮助你,从而被他操控。

一、常见的7种PUA行为

1、质疑

这也被称为煤油灯效应,是一种很常见的情绪操控形式。其关键就在于对方通过言语让你怀疑自己的理智、经历和想法,并相信对方说的才是对的。

例子:事情不是这样的,你想太多,太敏感了,我可从来没这样说过,但你总误解我。

2、羞辱

这种形式往往会在严厉的批评或讽刺的玩笑中出现,其内容则主要在于否定你的性格能力甚至人格。

例子:她就是这样的人啦,我都搞不懂她那些奇怪的想法到底怎么出现的。

3、威胁

这种存在的形式很多变,可能会很直接也可能会含蓄。且威胁对象不一定是你本人,也可能是你所关心的人或事。旨在引起你的恐惧或怀疑,最后让你屈服于他们所做的事情。

例子:爸妈最想看到的就是我俩好好的,你也不想让他们为了我们两个伤心难过吧?

4、责任转移

此行为重点在于将你的注意力从感受和需要上转移到你没有做的事情上从而来引起你愧疚及不安的感觉。

例子:我只是说话声音大了点,而且你明明知道我今天状态很糟糕还要一直抓着这点不放。

5、隔离/孤立

隔离可能会在很长一段时间内离散且渐进地发生,直到你发现自己与家人朋友断开联结,且失去他们的支持时才意识到。

例子:你明知道和他们一起出去我会不自在,我不敢相信你选择他们而不是我。

二、哪些人会更容易被PUA

1、不断贬低自己的人

习惯性在口头上贬低自己,那么就可能会很容易落入被他人操控的陷阱里。

2、非黑即白的人

当一个人陷入非黑即白的思维模式时、以“极端”或“绝对”的方式看待一切时,就会失去理解外面世界和复杂关系的能力。

3、缺乏主见的人

害怕挑战他人想法、行为的人,尤其是因为挑战他人而感到内疚的人,也会成为情感操控者的“猎物”。

4、对环境安全感不足的人

被批评的时候害怕被抛弃、被淘汰,害怕自己可能会无处容身。虽然经常在批评中反思自己的缺点并无坏处,但对外界的批评过于敏感的话,可能会比普通人更容易被PUA。

三、如何摆脱PUA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666833.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7-07
下一篇2023-07-07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