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摆脱情感勒索,重塑健康人际关系?

如何摆脱情感勒索,重塑健康人际关系?,第1张

日常生活中,我们有时难以直接向别人提出要求,也会耍一些操纵的小把戏,比如说:“哎呀,要是有人把窗子打开就好了。”而不是说:“能请你把窗子打开吗?”这些小把戏只要没给双方带来不适,其实也无伤大雅。

而从日常的操纵转变为极其有害的行为,有一条清晰的界限。即:“以我们的意愿、健康和快乐为代价,不断地利用操纵的手段来迫使我们妥协,满足他们的要求,操纵就变成了情感勒索。”

因为情感勒索者深知我们有多珍视我们与他们之间的关系,了解我们的弱点,甚至熟谙我们心底的秘密。一旦他们自己的需求未被满足,就会利用掌握的隐私来威胁我们,以让我们妥协和让步。所以你会观察到,情感勒索有6大典型症状:

要求:勒索者根据自己的需求向勒索者提出要求。

抗拒:被勒索者认为要求不合理,感觉不舒服和抗拒。

压力:勒索者对被勒索者施加压力。让被勒索者感到恐惧、内疚或者认为按照勒索者说的做,是自己的义务。

威胁:在遭到被勒索者拒绝后,勒索者威胁对方。如:分手。

屈服:为了缓解自己内心的焦灼(可能是恐惧、内疚和义务感带来的压力),被勒索者压抑自己的需求,屈服于勒索者。

重复:需求、施压、屈服的关系模式奠定下来,并一而再再而三地上演。

不过,很多现实生活中的情感勒索,要比保罗对待弗雷迪的伎俩来的更加隐晦,不易察觉。这是因为“情感勒索者会释放出厚厚的迷雾(FOG),来掩盖他们的行为,因而几乎不可能看出他们是如何摆布我们的”。FOG就是情感勒索者的勒索工具。

02 情感勒索者的工具:FOG

FOG代表的是:恐惧(Fear)、责任(Obligation)、内疚(Guilt)。勒索者很擅长通过巧妙的方式唤起我们的这些内在感受,让我们焦虑难耐、压力山大,最终迫使我们屈服于他们的要求。

Fear:恐惧

你可以尝试问自己以下的问题:

我是不是害怕他们反对我?

我是不是害怕他们生气?

我是不是害怕他们不再喜欢我、爱我,甚至会离开我?

如果有肯定的答案,那么勒索者正是利用我们最深的恐惧作为威胁手段,让我们臣服于他。其实这些恐惧早在婴儿期就存在了,早期的无助感给婴儿带来被抛弃的恐惧。当成年人遇到情感勒索时,原初的婴儿式的恐惧就容易被唤醒,让我们在压力之下不得不屈服。这是我们童年恐惧的成人版在上演。

这类勒索者常以惩罚者或者自我惩罚者的面孔示人。他们告知我们,如果他们的需求得不到满足,我们可能会要承担何种后果,或者他们就会对自己做出什么。比如,“要是你想和我离婚,就再也别想看到孩子。”“你要是离开我,我就去死。”

有时,他们也会带上诱惑者的面具:“我可以给你帮助/金钱/事业/爱情……如果你按照我说的做……否则……”诱惑者给予我们奖赏,但很明显奖赏是有条件的,我们必须对他们唯命是从,否则就别想得到奖赏。

Obligation:义务/责任

勒索者强调自己因为他人而放弃和牺牲了多少,还会利用社会传统、宗教信仰等的信条,强调别人应该感到对他们有亏欠。这一招也常常被全身心扑在子女身上(而疏忽自我成长)的父母所利用,他们有意识或者无意识地向子女灌输:一个好孩子应该陪伴在家人身边;我为这个家做出了这么多牺牲,你应该服从我。

勒索者把他们对我们的要求,转换成了我们应尽的义务。这是一种乔装打扮的勒索,是一种强迫之下的责任感,等同于道德绑架。

而那些被责任和义务操纵的人,苏珊形容他们就像是希腊神话中的阿特拉斯神,用自己的双肩扛起了整个天穹。他们模糊了自己对他人所承担责任的边界,只记得要对他人尽心尽力,却忽略了自己,他们的内心OS常常是:

这是我欠他们的。

他们为我做了那么多,我不能拒绝他们的请求。

这是我的责任。

Guilt:内疚

内疚,是对伤害、欺骗、虐待等行为的一种自然的恰当的心理反应。但过度的错误的内疚感,会让我们误读自己的行为。有一个例子揭示了“错误内疚心理”的形成过程:

我打电话告诉妈妈晚上不能陪她一起吃饭了。(我的行为)

妈妈不高兴了。(别人因为我的行为而感到难过)

我应该为妈妈的不高兴负责。(迷雾出现了:我为此负全责,不管和我的行为有没有关系)

我感到内疚,因为我的行为让她感觉到了被忽视。(迷雾出现了:我感到内疚)

我推掉了所有其他安排,陪妈妈一起吃晚饭。(我愿意做任何事情来补偿,以让我感觉到好受一些)

这个例子中的逻辑一推便倒:为什么仅仅因为一顿饭没有女儿陪伴吃,妈妈就会觉得自己被忽视而不高兴?这应该是妈妈自身未解决的关系议题,而非女儿应全权承担的责任。

但是勒索者释放出的FOG太厚重,常常让我们看不见这样的逻辑漏洞,尤其当勒索者是我们生命中的重要他人时,我们内心的OS自动切换为:

如果我不这么做,我会感到内疚。

如果我不这么做,我会觉得自己很自私、没有爱心、贪婪、小气。

如果我不这么做,我就不是一个好人。

这类勒索者像受害者一样,常唤起我们的错误内疚心理。让我们觉得如果不按照他的要求做,他就会受到伤害,而这是我们的错。

情感勒索是指一方通过情感胁迫,要求或诱惑他人做出违背自身意愿的行为。这种行为可能表现为言语威胁、辱骂、控制财产或性自由、跟踪、限制人身自由、监视,以及其他各种形式。这种行为被认为是一种违背他人意愿的强迫行为。情感勒索的受害者往是那些自我价值不高、经济状况不佳、性格内向的人,或是在某些情况下,他们的自我价值会受到贬损。事件20年5月21日,美国一名女大学生因为拒绝了男友的求爱请求,遭到了男友的报复性绑架,在被囚禁了一周后被释放,但是她的男友却以此为要挟,要求她支付了高达10万美金的封口费。20年5月23日,一位名叫艾米·罗伯茨的女演员,在社交媒体instagram上分享了一段自己在一家餐厅遭到一名男子性骚扰的视频。外部链接"emotional extortion"at the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勿以恶小而为之”,面对孩子勒索同学要钱,父母对孩子一定要加强教育,不能放任自流,如果不强化教育,继续下去也许就不是你能教育得了的了,也许还会触犯法律。总之,做父母的要多付出一些,多操心点,不能让孩子误入歧途,不然会毁了孩子的。

孩子勒索同学要钱怎么教育?

1、说服教育,让孩子认识到错误,并把要的钱退回去。这时候,千万不要动手打孩子,要把道理讲给他听,不要让他做犯法的事。带着孩子一起去退赔,告诉孩子,这钱以后让他还,你先垫付。同时,要告诉孩子这种行为的后果,有必要时带他去一趟派出所,和民警一起“敲打”他一下。或者与管片民警联系,求人家来协助教育一下孩子。

2、与老师沟通,让老师在班级对所有孩子加强教育,家长和老师联手教育。

3、了解孩子勒索同学要钱的原因,从根本上解决孩子的这一“恶习”,不要让他接触一些“坏学生”,找一两个优秀的孩子和他做朋友,多接触优秀的人,孩子的心智发育就会“根正苗红”。

4、平时加强对对孩子的管教。当父母的一定要及时监督他的一言一行,平时多与孩子沟通互动。比如假期带他出去走走,多参观了解一些旅游景点,增长知识,知道世界很大,脚下的路该如何走。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不要责怪孩子,在叛逆期一定不要让他接触那些不该接触的人,培育树立他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很重要。

5、多关心他的心理健康,知道了解他都在想些什么,不要只管孩子的吃饱喝好穿暖,现在正是孩子心智成熟的关键期,他接触什么样的人,以后可能就会树立什么样的人生观。

6、与孩子做一些有益的互动活动。比如经常与孩子逛书店、一起旅游;介绍品质好学习好的孩子与他做朋友;领着孩子去农村看看,或者假期让他到贫困的农家住几天;让孩子学习做家务,培养他爱家人的好品质;有意识地让他做点事情,培养鼓励他的自理和独立能力;带孩子参观一下烈士纪念馆,去红色旅游胜地看看等,对他的成长很有益处。

7、让孩子好好学习,有机会还可以带他去大学校园看看,让他树立远大的人生目标和理想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711470.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7-08
下一篇2023-07-08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