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大学生正处在心理走向成熟的阶段,难免会将一些不良的心理因素带到人际交
往中,形成交往障碍。本文针对大学生人际交往中存在的心理障碍:认知偏差障碍、不良情
绪障碍、人格差异障碍等进行了论述,并提出了一些进行调适的建议:端正认知、调适不良
情感、培养良好人格以及学会人际交往的技巧等。
关键词:大学生;人际交往;心理障碍;调试
传播学理论认为,信息交流的主要途径有人的内向交流、组织交流、大众传播和人际沟通四
个方面,而人际沟通的基本方式是人际交往,采用人际交往方式的人际沟通与其它途径相比,
人际交往式沟通更具有情感性和可信性,因此,人际交往在信息交流途径中具有不可代替性。
对于真善美的追求直接导致了大学生强烈渴望提高人际交往数量和质量以获取大量有价值
的信息;对归属、情感和爱的精神需要直接推动了大学生通过良好的人际关系寻求自身与团
体组织的协调、认同,使之在遭遇挫折、产生烦恼困惑时能及时通过人际交往宣泄、化解负
性情绪,建立、维持乐观开朗、畜斗进取的良性心填,促进心理健康。然而,目前大学生的人际交往状况令人担忧,人际交往问题已成为大学生最苦恼、最困惑的问题之一。
妨碍大学生人际交往的心理因素
般来说,有的大学生在人际交往过程中出现一些困惑或不适应是难免的,但如果个体的人
际关系严重失调,人际交往时常受阻,就表明个体存在着某些不良的心理品质,常见的有以
下几种:
1认知偏差障碍
人生活在社会中,都会产生对自我、对他人以及对各种自然实体及其关系的认知。在人际接
触中,如果不能正确地认知就会出现认知偏差,认知偏差主要有两种:对自我认知的偏差和
对他人认知的偏差。
随着大学生自我意识的分化,“主体我”和“客体我”、“理想自我”和“现实自我”的矛盾
冲突开始加剧。“理想自我”总是完美的,而“现实自我”总是与“理想自我”有一定的距
离,并且还时常成为实现“理想自我”的障碍与阻力。
他们对自我的评价时常是矛盾的,时而客观的评价自己,时而又高估自己或低估自己;时而
感到自己很成熟,时而又感到自己很幼稚:时而对自己充满信心,时而又对自己不满等等。
总之他们对自我的认知存在有偏差。在人际交往中,除了正确认识自己之外,还要正确认识
他人。
2不良情绪障碍
由于人际交往强调的是人与人之间的情感关系及心理距离的远近,所以情绪情感成分是人际
交往中的主要部分,并会影响到认知和行为。常见的情绪情感障碍有:愤怒、自卑、嫉妒、
自负、恐惧、冷漠等。心理学家认为,人在愤怒时,体内调动了所有的能量储备,能发出比
平时大的多的生理和心理能量,在这种冲动的情绪状态下,人的意识范围缩小,对自己的行
为控制能力下降,常做出不明智的举动,这就导致了人际关系紧张,不和谐。自卑的人对自
己的能力或品质评价过低,轻视或看不起自己。为了掩饰自己的自卑,常常会夸耀自己的作
为,表现出较强的虚荣心,在人际交往中容易让人感到不够真诚,很虚伪,引起交往障碍。
当人们在交往中发现自己在才能、名誉、地位或境遇等方面不如别人时,就会产生一种不悦
自惭、怨恨、恼怒甚至带有破坏性的复杂情感,这就是嫉妒。嫉妒实际上是用别人的成绩进
行自我折磨,别人却不会有任何逊色。自负在交往中表现出居高临下,自夸自大,只强调自
己的感受而忽视他人的感受,影响了交往双方的正常沟通。冷漠是一种个体对挫折环境的自
我逃避式的退缩性心理反应。表面冷漠的人事实上内心很痛苦、很寂寞,具有强烈的压抑感。
3人格差异障碍所谓人格,是指人在各种心理过程中经常地、稳定地表现出来的心理特征,包括性格、气质、
能力、兴趣、爱好等成分。气质俗称“牌气”,主要指由于先天遗传,加上后天影响形成的
特征,是情绪和活动发生的速度、强度、持久性、灵活性和指向性等动力方面特点的综合。
如情绪体验的快慢、强弱以及动作反应的敏感迟钝,就属于气质范畴。性格表现在人的态度
和行为方面的特征,主要由于后天学习和生活锻炼而形成的,是人格的重要组成部分。当代
大学生是家庭和学校的“宠儿”,在人生的道路上还没有经历过大的起伏和挫折,因此,许
多大学生自命清高、眼里容不下他人;遇到困难意志薄弱,爱感情用事;对人和事爱斤斤计
较,心胸狭隘。这些不良的性格特征不仅容易造成人际交往的障碍,而且
还会影响到大学生的身心健康。
1、脱离现实,成功率低
据调查,学生时代恋爱的成功率不超过8%。这正应了许多大学生过来人的话:学生时代的恋爱,很纯洁,但也很幼稚,追求浪漫情调多,考虑现实问题少;眼前即时快乐想得多,长远幸福想得少。因此,对于恋爱,大学生要有清醒认识,恰当把握,慎重对待。
2、爱与学业的矛盾
恋爱中的人,往往神魂颠倒,被思念“折磨”得坐卧不定、寝食难安;恋爱中的人,也往往希望双方能长相厮守,“一日不见,如隔三秋”。因此,当爱情来到大学生身边时,胸怀远大抱负、肩负繁重学业任务的他们,不由陷入深深的矛盾与迷惘中。“甜蜜美好的爱情我所欲也,成绩优良的学业亦我所欲也。”处理好两者的关系,权衡好两者的轻重,对大学生而言,至关重要。
3、对待感情不认真
大学生的恋爱存在误区。“其实我对我的爱情,对这种爱情的未来并没有多大把握。”说这话的可能是正在热恋的大学生。这种恋爱态度在今天的大学生中并不少见。今天的大学生不乏对恋爱持“游戏态度”者,因为难以“把握”爱情,也就导致他们并没有把爱情作为真正追求的目标,那只是他们生命中的“一场游戏一场梦”。这就不难解释,为何有一些大学生在校园里频繁地更换自己的恋爱对象。事实上,这是对爱情的失落,也是对自我的失落。
常见的心理缺陷有哪些,专家认为80%的人都有轻微缺陷!
所谓的心理缺陷是指无法保持正常人所具有的心理调节和适应等能力,心理特点明显偏离心理健康标准,但尚未达到心理疾病的程度。心理缺陷的后果是社会适应不良。最常见的心理缺陷是情感缺陷和性格缺陷。专家认为,在全球,80%的人都患有轻微的心理缺陷!
1情感缺陷。
(1)焦虑状态:对客观的事务和人际关系,表现出焦虑、紧张、忧心忡忡、疑虑不决。虽然具有强烈的生存欲望,但对自己的健康存有忧虑。
(2)忧郁状态:情绪经常处于忧郁、沮丧、悲哀、苦闷状态。常有长吁短叹和哭泣的表现。这种人缺乏人生的动力和乐趣,生存欲望低下。
(3)疑病状态:常有疑病情绪反应,有疑病性不适症状。自我暗示性强,求医心切。
(4)狂躁状态:情绪高涨、兴奋,活跃好动,动作增多,交际频繁,声音高亢,有强烈的欢快感。这种状态易发展为狂躁症。
(5)淡漠状态:对外界客观事物和自身状况漠不关心,无动于衷。在人际关系中表现为孤独,不合群。
2性格缺陷。
(1)无力性格:精力和体力不足,容易疲乏,常述说躯体不适,有疑病倾向。情绪常处于不愉快状态,缺乏克服困难的精神。这种人对精神压力和心身矛盾,易产生心理过敏反应,由此可诱发心理疾病。
(2)不适应性格:主要表现为社会适应不良。这种人的人际关系和社会适应能力很差,判断和辨别能力不足。在不良的社会环境影响下,容易发生不良行为。
(3)偏执性格:性格固执,敏感多疑,容易产生嫉妒心理,考虑问题常以自我为中心,遇事有责备他人的倾向。这种心理如果不注意纠正可能发展为偏执性精神病。
(4)分裂性格:性格内向,孤独怕羞,情感冷漠,社会适应能力和人际关系很差,喜欢独自活动。此种心理可能发展成为精神分裂症。
(5)爆发性格:平时性格黏滞,不灵活,遇到微小的刺激也会引起爆发性愤怒或激情。
(6)强迫性格:强迫追求自我安全感和躯体健康。有不同程度的强迫观念和强迫行为,可能发展成为强迫症。
(7)癔症性格:心理发展不成熟,常以自我为中心,感情丰富而不深刻,热情有余,稳重不足,容易接受暗示,好表现自己。这种性格的人,容易发展成癔症。
相信很少有人会去了解到这类症状的存在,有的人可能觉得自己天性凉薄,看待每件事都持无所谓心态。对于亲情、感情和友谊等并不像他人有那麼的的执念,反倒是情感淡薄。她们可能会意识到自己有这样的现象存在,却丝毫不清楚这也是一种症状,一种少有人了解的症状。
1焦虑:人在无明显客观因素或充足依据的情况下,担心产生威胁自身安全和其他不良后果的心境。病人可表现为搔首顿足、坐立不安、唉声叹气、怨天尤人,有祸事降临之感,惶惶不安、不可终日,即便多方劝解也不能消除其焦虑。常见于焦虑症、疑病观念、更年期忧郁状态、神经衰弱等。
2易激怒:指即便碰到极为轻度的刺激也易造成明显而不愉快的情感反应,持续时间较短。表现为非常容易生气、易激动、愤怒,甚至大发雷霆,和人争吵不止。多见于躁狂状态、癔症、神经衰弱、躯体性(如甲亢)或器质性精神障碍。
3情感淡漠:对外部一切刺激均缺乏相应情感反应,即便一般能造成正常人的巨大悲伤或高兴愉快之事,如生死离别、久别相逢等,也谈笑自若、视而不见、表情呆板。对周边产生的事不闻不问、熟视无睹,脸部情绪冷淡呆板。
4情感迟钝:指可以造成平常人鲜明情感反应的刺激,却不能导致病人相应的情感反应,心里缺乏情感体验,细致情感缺乏明显。如对家人不贴心,对工作中不尽职尽责,情感反应不鲜明,不栩栩如生。常见于精神分裂和一些脑器质性精神障碍。
情感缺失症归属于一种心理性疾病,身患病症后必须及时与朋友家人多交流,摆脱冷漠。还可以多触碰大自然,吸气清新空气,消除心里的烦闷和忧郁,寻找可以使自己喜欢的事情,提高参与性。必要时及时就医,在医师的辅导下通过正规的心理治疗缓解病症。
常见的归因偏差:
1、行为者与观察者的归因偏差。
归因分歧是常见于行为实施者与观察者之间的一种归因偏差,即对于同一行为,实施行为的人与旁观者所作的归因是不同的、有分歧的。
2、利己主义归因偏差。
所谓利己主义归因偏差是指人们一般对良好的行为或成功归因于自身,而将不良的行为或失败归因于外部情境或他人。
3、其他导致归因偏。
诸如迷信、宿命论、行为者的社会地位、长相及性格差异等也会导致归因偏差。
归因偏差的克服:
1、强化矫正。当个体做出正确归因后,就给予强化,使其稳定。
2、观察学习法。通过榜样的归因方式演示,是个体学会正确的归因方式。
3、团体发展法。以一个小团体为单位,大家集体讨论造成成功或失败的主、客观因素以及稳定和不稳定因素,最后确定真正原因。
扩展资料:
克服归因偏差的基本思想:
个体在对自己行为的因果知觉中,存在各种归因偏差,通过归因训练,个体可以获得各种形式的归因反馈信息,从而消除归因偏差,形成积极的情感和期望,是增强成就动机、矫正自卑心理、增进身心健康的重要途径和方法。
归因偏差出现的原因:
是一种在某些条件下必然出现的心理反应。心成功时人们的正常心理反应是感到自己有能力,失败时则都力图把责任推诿给外界和他人。这样归因对于人的心理调节和自我防卫是有利的,因而无可厚非。
参考资料:
——归因训练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