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对走进民俗 走进传统文化提问

怎样对走进民俗 走进传统文化提问,第1张

  。"走进民俗文化"校本课程,主要有如下三项基本内容:

  1、学习民间工艺,感受艺术魅力。民间工艺具有历史悠久,品类齐全,技艺精湛,品格独特,不断创新等显著特点。学校依据同学们的喜好,教师的特长,各班自定民间工艺学习内容,形成"班班有民间工艺特色,人人会一样民间工艺手艺"的局面。同学们还自建社团,自起社名,每个班级都个性鲜明,充满艺术情趣。低年级同学以模仿填图为主,初步认识民间工艺制作特点;中年级同学不仅学习民间工艺制作,还搜集相关资料,探寻民间工艺的起源,发掘其中蕴涵的丰富寓意和流传的民间故事。高年级同学将研究性学习与手工制作相结合,意在培养探索合作精神和动手操作能力。在年画轩,学生用五彩的年画描绘纳福趋吉的喜庆图样;在花剪子房,学生用一幅幅剪纸,传递着朴素真挚的民族情感。

  2、体验节庆文化, 培育民族情感。传统节庆负载着浓重的文化色彩和丰富的内涵底蕴。借节庆文化,学校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活动,引领学生了解传统节日所负载的文化理念,使学生在传统的节庆文化中,受到感染和熏陶。在春节,开展了"过中国年"活动,话起源、讲传说、写春联、画年画、包饺子、编中国结、给长辈说一句祝福话,这些活动,使学生们感受到劳动人民的节日喜悦和美好憧憬;在元宵节,开展了灯谜活动,启迪智慧、陶冶情操、增加学识、发展智力;在清明节,开展"讲英雄故事,忆英烈遗言"活动;在端午节,开展以纪念屈原为主题的手抄报活动;在中秋节,开展以崇尚团圆为主题的各种活动。同时,学校注重将现代节日赋予民族精神和新的时代内涵, 使民族精神的内涵随着时代的变化而不断丰富和发展。在三八节,开展了"当一天妈妈"活动,将孝敬父母的传统美德与体验妈妈的养育之恩结合起来;在植树节,开展了"我为校园穿绿衣"活动;在"红五月",举行了校园集体舞比赛;在六一节,开展了"同在蓝天下"手拉手学校师生共度六一活动;在国庆节,开展了"我爱五面旗,同唱爱国歌"合唱比赛,举办了"唤起中国心,激发中国情,培育中国魂"爱国月活动。

  3、了解民风民俗,树立民族精神。民风民俗是一个民族情感和理想的载体。学校在确立班级研究课题的基础上,形成"两个一"系列活动,即"一班一民族风情","一班一地方风俗"。同学们广泛搜集资料,了解地方名胜、地方戏曲、地方游戏、地方美食和地方名人,从中品味着"百里不同俗,千里不同风"的丰富内涵,体会中华民族凝聚力的形成与发展。同时,以班级为单位,以各省市地方风俗为内容,开展班级展牌展示活动,使学生对民风民俗有更直观的了解。在此基础上,建立了学校"民间工艺展室",让学生亲眼目睹,亲身感受博大精深的民族文化和自信自强的民族性格。学校鼓励学生动手实践,建立了"学生民俗作品展示室",让学生在学习与创造中传承和创新。

方法如下:

1、历史传承:中华传统文化承载着中国人民的历史记忆,从而在历史长河中形成了独特的文化传承。

2、人文价值:中华传统文化的思想、哲学、道德等方面具备独特的人文价值,体现了中国人民传统的生存观和价值观。

3、教育传承:中华传统文化对于中国人民的教育传承至关重要,从而在民族教育中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从而成为了维系民族生存的情感纽带。

一、为什么重视弘扬民族精神

1 民族精神:屹立世界、振兴中华的根基

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之所以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就是因为有独特的文化,民族文化是我们的根。

鲁迅先生说过一句名言:越是民族的东西越容易走向世界,越容易被世界所接受。最近刚开幕的2005年日本爱知世博会,中国馆就以典雅的中国传统与现代相结合、文化与科技相结合的风格吸引了大批的参观者,现在我们就来看看它的一些照型,感受一下传统与现代结合的美妙:

2005年日本爱知世博会中国馆主题:“自然、城市、和谐——生活的艺术”,也切合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主题:城市,让生活更美好。

中国馆的正面的墙壁上面有中国传统十二生肖图案,侧面的墙壁上是百家姓的浮雕。传统文化元素的运用突出了中国的特征。

中心展区的生命之树是模仿自然界水珠悠然溅起的优美姿态和植物叶脉舒展生长的形态,加以艺术化的提炼,利用中国古老而独特的宣纸制造工艺,结合现代影像投放技术而形成。营造出万物生机盎然、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意境,形象地表达中国传统哲学“天人合一”的智慧。

中国礼品售卖厅,设计取自具有中国意象的植物——竹,以竹竿的造型围合而成。接待室的外观和内景都透露出中国传统的意境和韵味。

中国馆的设计自始至终渗透“天人合一”的思想精髓,“尊重自然、回归自然、天人合一”,这是中国传统的哲学思想,中国的文化就是以“天人合一”思想为主线,至今仍保持了强大的生命力。“天人合一”的意思是指:在人与社会的关系上,人的价值要在服从社会群体中去实现,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上,强调人是自然界万物中的一种,需要服从自然。中国的这种传统文化中的“天人合一”的精神强调和谐意识,强化了人的民族意识和情感,强调了人的奉献精神。同学们可以细细地领悟“天人合一”的意境,如果你悟透了,作为自己思想的一部分,那你的实践离成功就不远了!

拥有五千多年悠久历史的中国,在人类文明漫长的发展过程中,创造了深邃的思想、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灿烂的文化艺术。可以说,中国的传统文化不仅是中国人的精神根源,而且也是东亚大部分国家文化的归依。日本皇太子其乐融融的的长女取名:爱子,称号:敬宫,其“爱”和“敬”出典于中国古籍“四书五经”之一的《孟子·离娄章句下》中的“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爱之”一句。可见中国传统文化的生命力和影响力。

中国的传统文化是现代中国人的精神血脉,几千年一脉相承至今,博大精深,这是我们立足的根。俄罗斯著名的文学评论家别林斯基曾说:“一个国家,如果没有民族性格,没有国民风貌,就不是生动活泼的有机体,而是机械的实验标本。”我们为我们的文化而自豪。

可是在今天,我们的文化也面临挑战,整个世界的全球化已是一个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历史进程。伴随着经济全球化,文化全球化也随之而来,它一方面为各民族文化互相沟通、互相交融提供了有利条件,另一方面也给了强势文化吞噬弱势文化、西方文化主宰世界文化以借口,对国家的文化主权和文化安全形成了挑战。我们的民族精神作为民族文化的核心和灵魂,弘扬民族精神就是应对这种文化全球化的战略选择,也是我们振兴中华的思想根基。

2 民族精神:民族团结、和谐融合的源泉

民族文化是一个民族精神情感的载体、民族特征的直接表现、民族凝聚力的所在。只有充分尊重传统文化,弘扬传统文化,这样才能更大范围地团结海内外同胞,求得华夏民族的最大共识,从而使中华民族永远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民族利益高于一切,这应该成为中华民族团结的前提。

我们中华文化一脉相承的精魂就是一个“和”字。“和”,和平、和解、和睦、和谐、和乐、和美、和合、和祥等。这种“和”的哲理,充分体现在道家的“无为”思想、儒家的“仁义”思想和佛家的“慈悲”精神之中;而最形象而生动的表述,就要算“太极图”了——阴阳鱼合抱,两条鱼的内边天衣无缝,外边为正圆,黑的鱼眼跑到白的上面去了,白的鱼眼跑到黑的上面去了,它揭示的是阴阳对立而又互补的原理,即阴中有阳,阳中有阴。从哲学上讲三层意思:第一,任何一个事物都包含着两个对立面;第二,两个对立面相互包含,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第三,两个对立面的协调吻合,构成一个和谐的整体。在这三点内涵中,以第三点内涵最为重要,因为从中可以引申出这样一个道理:在一个统一体之中,凡是有利于对方的,便有利于整体的和谐统一,也就必然反过来有利于自身;反之,凡是有损于对方的,便有损于整体的和谐统一,也就必然反过来有损于自身。用这个“太极图”道理去观察世界,可谓茫茫宇宙,浑然一体,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斗则俱损,和则两利。

早在两千多年前,中国就已经形成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尽管中国历史上也出现过多次分裂,但与统一相比,其时间毕竟相对短暂。由于统一,中国的历史与文化绵延不断,国家的尊严和独立得以维护,农业、手工业、商业得到不断发展。

中国辽阔的疆域,是各民族共同努力开发的。少数民族大多居于周边地区,由于生产和生活的需要,使得边疆地区的少数民族同中原地区的汉族互相交流。这种经济上的联系,形成了自然的凝聚力,再加上长时间密切的文化交流,形成了多元一体的格局。中国各民族交往、团聚和统一的过程,也是民族大融合的过程。由此逐渐形成了中华民族的共同文化和心理特征。从而今天民族精神成为完成祖国统一大业和构建和谐社会的精神源泉。

3 民族精神:传承文化、文明做人的核心

在中国的传统文化当中,有道家的清幽自然,也有佛家的博大慈悲,还有诸子百家的丰富精微等等,其中儒家唯物而现实的思想体系最具有代表性,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主体,它对个人的文明养成、健康成长有很现实的意义。两千年前,孔子就倡导“仁”的思想,这是对个人品格的修炼和要求,是人自身所具备的一种素养,如果不去修行和实践,这种素养就会被溟灭。这些年来,我就在想这样的问题,在我们的社会中,由于缺失了最基本的道德,致使刑事犯罪和腐朽思想的抬头,甚至到了丧心病狂的地步,这都是人性中“仁”字精神的丧失。孔子还倡导“礼”,“礼”乃世界之大道,是对社会秩序的一种要求。孔子“仁”与“礼”的思想不仅在中国人的行为和生活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而且也在当今世界各国,特别是东南亚地区也广泛传播。这说明儒家思想具有人类思想意识的共性。

在台湾、新加坡等地,他们受到的儒家文化的影响比我们大陆深得多,所以从文明的总体程度上讲,他们比我们更讲礼仪、仁和。现在我们要重新培育、弘扬我们的传统文化、民族精神,为个人的文明成长、健康发展服务。

综上三条可以看到,民族精神对现实有着重要的意义,可是现在在同学们中间不同程度地存在国家意识淡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减退、对民族优秀文化传统漠视、对中华民族的归属意识不强等现象,也出现了诚信意识淡薄、社会责任感缺乏、勤俭自强精神淡化、和谐相处能力较差等问题。有一项针对上海市3300多名大中小学生进行的调查显示,随着改革开放和全球化程度的提高,在文化相对开放的上海,学生对民族文化的认同已显现疏离与隔膜。所以现在提出弘扬民族精神,传承传统文化十分必要,而且紧要。

二、民族精神的核心是什么

中国文化的精华培育了民族精神,民族精神又促进了民族优秀文化的发展,二者相辅相成,相互促进。民族精神是民族文化的灵魂,是民族文化的深层内涵和集中体现,是一个民族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表现出来的富有生命力的优秀思想、高尚品格和坚定志向,也是一个民族在长期的历史生活中形成的精神风貌、价值观念、思维志趣与情感心理的集中体现。

我们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是在悠久的历史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它有着博大精深的基本内涵和丰富内容,它的表现是多种多样的,有的是将分散的部落融合成统一的民族,促进本民族的发展壮大;有的是英勇抵御异族的侵扰,保卫本民族的家园和生命财产;有的是反抗外来侵略,维护国家的统一完整。在长期的民族发展中,这种精神汇合成一种核心精神,那就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这民族精神也是随时代的发展与时俱进的,是我们全面推动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精神依托。

金庸的武侠小说,就渗透传统文化的魅力。小说中人物的精神风貌,他们身上的侠气,最令人神往。什么是侠气?就是既为国为民,以天下为己任,又能冲破各种名利,笑傲江湖,独立于天地之间。《天龙八部》里的萧峰,我觉得中他达到了侠的最高境界,在他身上正是体现了我们民族精神的核心内容。

我剪辑了一段电视剧《天龙八部》的片段,请大家领会一下萧峰身上存在的 “为国为民,侠之大者”这侠的最高境界。

刚才这一段是萧峰自杀的场景,萧峰念念于心的,是苍生百姓的安危幸福,他以自己的死,换来了宋辽两国的平安合睦,百姓的安居乐业。辽国百姓也免去征战之苦,天下苍生得以平安,他是为了民族的利益,也是为民造福。

金庸笔下侠义英雄的民族大义,是秉承汉魏以来“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的精神的。一部中国历史,其实就是汉民族和周边民族互相争斗、交融的历史。民族间的矛盾来源于国家利益的追求,也源于不同的信仰和教化。在中国传统伦理中,民族气节从来都是放在首位的。天下为怀,苍生为念,这是侠的最高理想,这也是金庸的侠意识。萧峰这个人物,为民族精神的核心内容也做了一个最好的注释,这种精神对我们今天创建和谐社会也有很重要的意义。

三、我们应如何弘扬民族精神

前面讲了在当前弘扬民族精神的原因以及民族精神的核心内容,接下来就是我们应该如何做,从而来弘扬我们的民族精神。

1 增强国家意识

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增强凝聚力,实现统一,在艰难环境中生存、繁衍和发展的精神支柱。中华民族要复兴,必须更多地强调国家意识。国家意识应该包括对国家的认同感,对国家的主权和安全的责任感,对国家的繁荣和发展的使命感。只有在国家利益为上的道德观基础上,面临各种诱惑时,才能毅然做出正确的选择。维护国家利益,是每个公民应尽的义务,同时国家也应当尊重和保护公民个人的权利。个人的发展与国家的发展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国家的繁荣和发展为个人的发展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这两者是相辅相成的。

2 增强文化认同

认同是共有的信仰和情感,是将一个共同体中不同的个人团结起来的内在凝聚力。文化认同要回答是什么使中国人成为中国人?成为中国人意味着什么?它包括价值观念、历史传统、道德风俗、生活方式、语言文字等多方面的内容。我们要有意识地从传统文化中去吸取养料,“文以载道”,我国民族精神的内容大量地存在于中国的文学作品中,我们要多看,从中多吸取养料,还要在语文、历史、思想政治等课程中学习。在增强文化认同的过程中,要把民族语言、民族历史、革命传统和人文传统作为重点内容:

民族语言——语言文字是民族意识、文化传统和道德观念的载体,热爱祖国的语言文字,自觉维护母语在日常学习、生活和交往中的主导地位;正确使用祖国的语言文字,规范用语、礼貌用语,感受祖国语言文字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审美价值,提升自己的文化品位,深化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感情。

民族历史——以历史唯物主义为指导,了解中华民族文明发展的重要史实和基本线索,特别是中华民族灿烂文明发展的历史;了解近现代史特别是近代以来,我国人民为争取民族独立和解放而奋斗的历史;了解中国***团结带领各族人民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历史,高度认同党的历史功绩和社会主义道路的优越性。

革命传统——了解中国***在中华民族精神传承、弘扬和创造中的重要作用;了解中国***领导各族人民在革命战争年代形成的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以及在社会主义建设实践中形成的大庆精神、雷锋精神、“两弹一星”精神等优良传统。(民族精神是不断发展的,这些精神都以成为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中华民族精神。)

人文传统——充分利用中国哲学、历史、文学、艺术、教育、民俗等多方面资源,认识和学习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的人文知识、人文思想、人文精神,了解并践行中华民族的良好礼仪,构建和谐的人际关系。

3 完善自身人格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重视人生价值观和道德,重视“做人”的准则。弘扬民族精神,要发扬我国优秀文化与道德伦理紧密结合的精华,完善人格。

在完善人格的过程中,要把承担责任、诚信守法、平等合作、勤奋自强作为重点内容。

承担责任——增强自身作为国家主人的责任意识;自觉履行宪法和法律规定的各项义务,明确自身的权利,学会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诚信守法——养成以诚待人、严于律己、诚实守信的意识和行为习惯;自觉学法、知法、守法、用法,增强法治观念。

平等合作——学会尊重他人,友善待人;能够正确处理人与他人、人与集体、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关系;增强团队意识、合作精神,学会宽容,与人和谐相处,在集体、社会的发展中实现个人价值。

勤奋自强——从小事做起,养成勤快、勤劳、勤奋、勤俭的生活习惯;不浪费、不盲目攀比;养成自尊、自信、自强、自立的品格,勇敢坚强,不怕困难,增强抗挫折的能力。

联系到我们学校,重点中学是文明的高地,绝大多数的同学在文化意识、文明程度、完善人格方面都做得不错,但是也有个别同学做得不够好的情况,从小处而言比如礼貌不够,从另一方面也反映你看待世界的一种心态,你是友善热情的,还是冷漠孤立的,其实只要稍微改变一下,整个人的气质就会不一样。所以我们要传承传统文化,弘扬民族精神都要从自我做起,从小事做起,要在我们每个人的身上体现出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今天我所讲的内容归结到一点,就是我希望同学们要努力做一个有国家意识,有文化归属感,有人格气节的人,历史不能在我们这里割断,我们要传承历史,我们要弘扬民族精神,这样我们就能做一个无愧于历史的人,对国家有用的人,这样我们即使走到世界的任何地方也都能赢得别人的尊重

一、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是培养全体公民爱国主义情感,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客观需要。

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一个民族,没有振奋的精神和高尚的品格,不可能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我们中华民族在五千年的发展中,之所以能不断战胜内忧外患,屹立于世界的东方,就是因为有中华优秀民族精神的支撑。中国人民在中国***的领导下,正在从事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这是一项充满艰辛、创造的壮丽事业。伟大的事业需要伟大精神的支撑。中华民族精神正是我们的祖先留给我们宝贵的精神财富,是人类伟大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重温中华优秀民族精神,既可以领略我们祖先闪闪发光的聪明才智,引导人们珍惜历史文化遗产;又可以增强炎黄子孙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主义情操,启迪人们自觉地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力量。

二、弘扬与培育中华民族精神,是推进当代先进文化建设、创新时代精神的客观需要。

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先进文化的集中体现。民族精神都不是凝固不变的,它总是要随着先进文化的发展和时代的进步而不断增加新的内容。中国***在长期革命建设和改革实践中,不断结合先进文化建设和时代要求,丰富和发展中华民族精神。面对世界范围内各种思想文化的相互激荡,我们"必须把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作为文化建设极为重要的任务,纳入国民教育全过程,纳入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使全体人民始终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并自觉地用中华民族精神去抵御各种颓废、消极、腐朽思想文化的侵袭,借以提高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使中华民族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三、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是增强综合国力,应对经济全球化新格局的客观需要。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到来,世界各国家、各地区、各民族争取生存、谋求发展的竞争形势愈来愈严峻。这种竞争,归根到底是综合国力的较量。在综合国力中,国民精神状态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而要使国民的精神状态振作,就必须与时俱进地发展文化教育事业,其中包括大力弘扬与培育中华民族精神。胡锦涛同志在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10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指出:"要坚持弘扬与培育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大力发扬创新精神,使全体人民始终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这种"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是我们在国际竞争中永远立于不败之地的有力保证。这个"保持",不是靠上天赐予,而是靠精神力量的支撑,其中弘扬与培育中华民族精神,就是一个重要的环节。

四、弘扬与培育中华民族精神,是塑造与培养新一代合格人才的客观需要。

为了社会主义事业后继有人,我们必须在塑造与培养新一代合格人才方面下功夫。新一代合格人才应当是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新人。他们不仅应当掌握当代社会主义建设所需要的科学文化知识,而且应当具有较好的道德素质和心理素质,其中包括"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毛泽东同志说,人是要有一点精神的。人的"精神"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而是靠良好的文化教育和思想教育逐步形成的,其中就包括弘扬与培育中华民族精神。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强调,"弘扬和培育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引导广大未成年人认识中华民族的历史和传统,了解近代以来中华民族的深重灾难和中国人民进行的英勇斗争,从小树立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因此,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是培养和塑造新一代合格人才的重要一环,应给予高度重视。

为什么要弘扬民族精神高中

 为什么要弘扬民族精神高中,中国是一个文明古国,有着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是提高全民素质的必然要求,弘扬民族精神非常重要,那么为什么要弘扬民族精神高中呢?

为什么要弘扬民族精神高中1

  要弘扬中华民族精神的原因如下:

  1丶中华民族精神是民族文化的重要部分

 中华民族精神是民族文化的精髓,一个民族要生存和发展,就要有一种昂扬向上的民族精神;伟大的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生命肌体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2丶中华民族精神是力量之源

 中华民族从来没有在艰难困苦中退缩过、屈服过、沉沦过,而是知难奋进、百折不挠并最终在挫折中奋起,就是因为伟大的民族精神始终是鼓舞我们民族迎难而上、团结互助、战胜强敌与困难的不竭力量之源

  3丶能应对挑战

 当前,面对世界范围各种思想文化的相互激荡,要使全体人民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必须高举民族精神的火炬,把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作为文化建设极为重要的任务。

  4丶有着巨大的作用

 弘扬培育中华民族精神,是培养全体公民爱国主义情感,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客观需要,是推进当代先进文化建设、创新时代精神的客观需要,是增强综合国力,应对经济全球化新格局的客观需要,是塑造与培养新一代合格人才的客观需要

 1、中华民族是劳动人民的一员,是劳动创造了我们这个美好的世界因此,我们要首先热爱劳动

 2、中华民族是一个善于不断创新的民族从原始的捕猎,到耕种,到四大发明,到中国制造,再到将来的中国创造我们需要不断地推陈出新只有不断提高自己的知识和能力,才能不断创新因此,我们需要热爱学习

 3、中华民族一切美好的精神根源,都来自于对美好生活的热爱和追求只有热爱生活的人,才能真正理解中华民族的精神因此,我们需要热爱生活

为什么要弘扬民族精神高中2

 1、中华文化的力量 集中表现为民族精神的力量中华民族精神 深深植根于绵延数千年的优秀传统文化之中 始终是维系中华各民族人民共同生活的精神纽带 支撑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柱 推动中华民族走向繁荣 强大的精神动力 是中华民族之魂

 2、是中华民族永远的精神火炬

 3、是提高全民族综合素质的必然要求

 4、大力弘扬民族精神就是铸造中华民族的精神支柱 为中华民族的生存和发展强基固本

  要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

  (1)重要性 :中华民族精神是中华文化的精髓。中华文化的力量,集中表现为民族精神的力量。中华民族精神是维系中华各族人民共同生活的精神纽带,是支撑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柱,是推动中华民族走向繁荣、强大的精神动力,是中华民族之魂。

  (2)必要性: 当前面对世界范围内各种思想文化的相互激荡,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把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作为文化建设极为重要的任务,才能使全体人民始终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

  (3)意义

 ①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是提高全民族综合素质的必然要求。民族精神是民族综合素质的有机组成部分和集中体现。在现代化建设和社会进步过程中,高昂奋进的民族精神能产生巨大的力量,发挥不可估量的作用。

 ②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是不断增强我国国际竞争力的要求。民族精神作为中华文化的精髓,具有凝聚和动员民族力量、展示民族形象的重要功能,是提升我国国际竞争力的重要保证。

 ③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是坚持社会主义道路的需要。面对西方敌对势力对我国实行西化、分化的政治战略,要顶住霸权主(yi)的种种压力,抵制外来腐朽思想文化的影响,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显得更为重要和迫切。

 ④大力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就是铸造中华民族的精神支柱,为中华民族的生存和发展强基固本。为经济建设提供正确的方向保证、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⑤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是推进当代文化建设、创新时代精神的客观要求。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民族团结,有利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为什么要弘扬民族精神高中3

  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的方法

  第一,不断进行学习

 不断进行学习提升自己的专业知识水平以此开阔自己的眼见

  第二,继承学习传统文化

 继承学习传统文化并能够推陈出新使其能够保持足够的活力

  第三,老师进行教导

 在学校老师进行耐心的教导学生以此培养他们的爱国主义精神

  第四,家长自身作责

 家长以身作则给孩子树立良好的榜样以此培养他们的爱国主义情怀

  第五,举办相关活动

 学校举办与主题相关的活动并号召他们积极进行参与从而培养他们的爱国主义情怀

传统节日对中华民族精神弘扬和培育的价值 中国传统节日,凝结着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是维系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社会和谐的重要精神纽带,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历史进程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党的十六大报告对中华民族精神的内涵作出了科学概括,提出“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中华民族精神。 传统节日彰显着爱国主义精神,具有弘扬爱国主义精神的功能。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最为伟大、最为悠久的精神传统。在传统节日中,包含了大量关于热爱故土、热爱家乡、热爱民族、热爱国家的内容,闪烁着爱国主义精神的光芒。举例而言,在我国关于端午节的传说很多,端午节最初曾经是人们驱邪避疫祈求平安的节日,后来经过演化,人们通过举办龙舟赛、吃粽子,把它与纪念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联系起来,在老百姓中的影响极为深刻。屈原的爱国主义精神和忧国忧民的情怀在端午节的各项活动中得到彰显。清明节据传是为了纪念春秋时代的爱国忠臣介子推。还有中秋节、春节等无不饱含着对故土、对家乡的眷念,它们也是中华民族爱国主义精神的生动体现。 传统节日具有增强民族凝聚力,维护国家统一的功能。在民族精神中,民族凝聚力具有突出的地位。民族凝聚力整合着中华民族的价值观,激发着人们的强烈的向心力,构筑了中国人家国统一的群体意识。传统节日凝结着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和民族情感,承载着中华民族的文化血脉和思想精华,是维系国家统一、民族团结和社会和谐的重要精神纽带,是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宝贵资源,滋养着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在海内外华人中有着广泛而持久的影响。当前,依仗着西方大国强大的经济实力,西方节日大肆进军中国,情人节、圣诞节、愚人节等洋节异常火爆,受到相当多的国人特别是年轻人的追捧。中国传统节日正受到前所未有的冲击。弘扬传统节日文化,发挥其所具有的强烈的民族认同感、文化认同感和国家认同感,能够最大限度地凝聚民心,有力地抵制西方文化的冲击和渗透。同时,传统节日的广泛推行,对于增强中华民族的民族认同感、打击“台独”势力,促进国家统一也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传统节日具有和睦团结、追求和平、促进和谐的功能。传统节日是中国“和合”文化的集中体现。有学者认为,“和合”是中华文化传统的精髓。这种“和”的思想,不仅是指家庭和睦,人际关系和谐,而且也包括了民族与民族之间,国家与国家之间的和平共处。儒家文化重视人伦,家庭和睦和谐是传统节日文化的最大特色,家庭团圆和美是传统节日的美好景象。在传统节日里,有不少反映了老百姓追求天下太平,国家之间和平共处的期盼。如作为中国传统节日的第一大节“春节”,就承载着中华民族温情、和谐的民族心结,具有不可替代的独特地位。 传统节日具有勤劳勇敢、积极进取、奋发有为的功能。勤劳勇敢、自强不息是中华优秀民族精神的重要内容。在传统节日中,富含广大劳动人民的辛勤劳作的成果。美味可口的食品、内容繁多的礼俗、生动活泼的娱乐,荟萃了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勇气,凝结了劳动人民的汗水和力量。具体来说,如春节期间的掸尘习俗就反映了我国劳动人民勤劳、爱清洁的良好习惯。舞狮子则表达了老百姓昂扬向上、威武雄壮的精神面貌。在中国人心目中,月亮具有柔和与光明的象征,中秋赏月,寄托着中国人对未来美好生活的向往。这些,都是中华民族精神的生动体现。

篇一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月活动总结

为了全面贯彻落实荆门市教育局关于《在全市中小学组织开展“中小学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月”活动的通知》的精神,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思想道德建设,营造有利于学生健康成长的良好社会环境和舆论氛围,我校开展了“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教育系列活动,进一步增强学校德育工作的主动性、针对性和实效性,现将工作总结如下:

 一、充分准备,宣传到位

 在开学初的工作计划中制定了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月活动的具体设计、策划,通过升旗仪式、班团队会、思品课等途径向学生进行有关“弘扬民族精神、立志报效祖国”的大力宣传,在学校宣传窗中开辟专栏进行宣传,组织学生收集具有民族文化的素材,并交流心得,利用校园电视台、广播站、校报、板报墙报等宣传媒体,介绍这次活动的方式、目的、意义,以及民族精神的实质和表现等,营造了良好的活动氛围。按照县教育局的安排部署,及时做好第六个“中小学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月”启动仪式及形势教育课的频道信号接收准备工作。

 二、形式多样,内容丰富

 1、以方案为指导,领导为核心,明确活动的主题和重点。

 我校对此项活动高度重视,重在科学布置、严格落实。学校成立了以政教副校长为组长,政教处主任为副组长的活动领导小组,就活动宗旨、机构组织、活动要求等制定了详尽的实施方案。决定通过结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活动、“六爱塑魂”活动、庆祝第25个教师节活动和纪念“918”等活动,加强校风校纪、行为规范、尊师重教等教育,不断增强学生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和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2、以学生为主体,以活动为主线,校内、校外并重,开展“民族精神代代传”活动

 以“储蓄中华民族财富,做了不起的中国人”作为德育工作目标,通过组织师生观看爱国主义教育影片、阅读各类爱国主义教育文章和相关书籍、开展“中华民族美德和革命传统”主题班队会和学生征文等活动,使学生深入了解中华民族精神的时代内涵,感受中华民族精神的伟大力量,牢固树立民族自尊心,增强民族自豪感。

 三、强化措施,深入推进

 将民族精神渗透到每个学生心中是“民族精神代代传”活动的根本目的,我校在各项特色活动结束后,均展开一次民族精神的追寻大讨论活动,鼓励学生去做一件能体现民族精神的事,去体验民族精神的时代内涵,帮助学生深刻了解民族精神的丰富内容,感受民族精神的伟大力量,逐步树立起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以及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做好全面准备的责任感。

 1、加强各学科渗透

 各学科有机渗透民族精神教育,把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教育纳入教育全过程,贯穿在学校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各个方面。在语文、社会等人文社会科学课程中,充实体现民族精神的丰富内涵。在数学、科学等理科课程结合教学内容,丰富中国科学家的科学成就和民族精神的内容。在艺术(音乐、美术)课中注重经典民乐、民歌、民族戏剧欣赏和中国画、书法艺术欣赏的内容。

 2加强校园文化环境建设。

 坚持升降国旗制度,每周一以及重要节日、纪念日、大型集体活动必须举行庄严、隆重的升旗仪式,每天坚持升降国旗,每周举行围绕弘扬民族精神为主题的国旗下讲话。同时,充分利用校园广播、橱窗、板报和文化长廊等宣传阵地,大力宣传和弘扬民族精神:校园内张贴悬挂革命领袖和中华民族杰出人物画像,制作体现民族精神的语录牌等,积极开展创建安全文明校园活动。

 弘扬民族精神月虽然即将过去,但是对于我们全体师生来说,民族精神的行动并没有结束。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不断总结经验,将弘扬民族精神活动一如既往的开展下去,让民族精神在每个人的心中生根发芽,开花,结果。

篇二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月活动总结

 我园根据文件精神,制定了依据“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月”活动方案。结合实际情况以爱我中华、继承革命传统为主题,开展幼儿思想道德系列主题活动,不断增强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培养幼儿从小树立远大理想、热爱祖国、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健康成长,为孩子从小树立良好的思想道德打下基础,努力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体智德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现将活动情况总结如下:

 一、利用节日、纪念日,开展主题教育活动。

 1、家长配合于9月18日观看了中央台的大型文艺演出,通过直观的形式对孩子进行“勿忘国耻,爱我中华;传承长征精神,继承革命传统”教育。

 2、九月份各班级结合教师节开展“尊敬老师”活动,开展的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如:以学唱歌曲《老师、老师我爱你》、我和老师说句悄悄话、我给老师画张相、我做红花献老师等活动。通过谈话、手工、歌舞、绘画进一步加强了对幼儿尊师重教的优良传统美德教育,激发了幼儿热爱老师的情感。

 3、我们请老爷爷、老师给幼儿讲“革命传统的故事”,并在大班开展讲革命英雄故事比赛,在家长的带动下孩子知道我们今天幸福的日子是来之不易的,要好好珍惜。努力学本领,将来报答祖国。

 4、各班以各种形式开展“我爱家乡,我爱祖国”活动。

 学唱“国旗国旗多美丽”“祖国、祖国我爱你”“红太阳照山河”等幼儿歌曲。结合国庆节开展“双爱”画展活动。共展出了二百幅美工作品。还出了三版以爱家祖国、爱家乡为主题的幼儿美工作品专刊,进一步激发幼儿爱祖国、爱家乡的情感。

 5、结合开学出了一期幼儿行为规范“我上幼儿园”专刊,对幼儿进行常规及文明礼貌教育。

 二、开展校园文化环境创建活动

 1、坚持升旗制度,让全体孩子了解了国歌的意义,在星期一以及重要节日、纪念日、大型集体活动都进行庄严、隆重的升旗仪式,坚持每周举行国旗下的`讲话,对幼儿进行各方面的教育。

 2、创建育人环境布置“我爱家乡”大型展,并利用专刊、让幼儿观看电视等方式大力宣传和弘扬民族精神。

 3、悬挂了《继承革命传统,弘扬民族精神》的主题标语。

篇三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月活动总结

今年9月是全国“中小学弘扬和培养民族精神月”。在接到区教育局的文件后,迅速成立了领导小组,经小组成员研究讨论后,并制订了相应的活动方案。在组织这次活动月的过程中,始终做到以学生为主体,发动学生积极参与,使广大学生在个方面上获得了极大的提高。回顾本次活动月,我校主要开展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以校领导为核心,层层落各项工作

 1、结合周一例会,召开工作会议,传达局文件精神。根据学校实际,制定活动方案。

 2、统一思想,提高认识。要求全体教师从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的高度认识本次活动。按学校的安排积极参与到各项活动中去,做到有计划、有组织、有实效。

 二、广泛宣传,营造氛围

 1、充分利用学校周一举行的升旗仪式和国旗下讲话,启动本次活动,并介绍这次活动的方式、目的、意义,以及民族精神的实质和表现等。

 2、利用学校板报和广播等宣传阵地,大力宣传和弘扬民族精神。通过广播的宣传,让学生坚强勇敢,团结互助,抗震英雄优秀事迹和精神,学生受到了颇深的感染和教育;营造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浓厚校园氛围。

 三、活动多样,效果显著

 1、坚持升降国旗制度,每周一以及重要节日、纪验日、大型集体活动必须举行庄严隆重的升旗仪式,每周举行围绕弘扬民族精神为主题的国旗下讲话,让爱国主义教育“从点滴做起,从身边做起”。

 2、开展“小手拉大手”活动。弘扬民族精神不仅是少先队的任务,还是全社会的责任。通过少先队系列活动向外拓展,少先队员引领家长学习民族精神,了解民族精神,使全社会呈现“学先进,赶先进,做先进”的热潮,带动整个社会,整个民族健康向前发展。

 3、各班开展一次主题队会。让学生感受祖国变化,了解民族精神的丰富内容,感受民族精神的伟大力量,体验民族精神的时代内涵,逐步树立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

 4、组织学生开展走访革命烈士亲属、优秀,调查家乡和人民生活的巨大变化,感知新变化,感恩新时代。把学校“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月”系列活动推向了高潮。

 5、开展黑板报评比活动。讲解英雄少年先进事迹和抗震救灾精神,歌颂英雄少年优秀品德,弘扬抗震精神,使学生受到自我教育,自我提高教育

 6、组织全体师生认真学习《中小学学生守则》和《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尤其是学校对刚入学的一年级新生开展新《守则》、新《规范》及校规校纪教育,切实加强和改进学生行为规范养成教育的方法、途径,从而提高德育工作的实效性。

 通过一个月的宣传活动,学生都对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有了深刻的认识。弘扬民族精神月虽然即将过去,但是对于我们小学的全体师生来说,民族精神的行动并没有结束。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不断总结经验教训,将“弘扬和培养民族精神”的思想工作继续深入开展下去。

1、强调国家意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增强凝聚力的精神支柱。国家意识应该包括对国家的认同感,对国家的主权和安全的责任感,对国家的繁荣和发展的使命感。

2、增强文化认同感。认同是共有的信仰和情感,是将一个共同体中不同的个人团结起来的内在凝聚力。

3、弘扬中华民族精神,要注重树立先进典型。充分发挥英雄模范人物的带动、示范作用,是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一条重要途径。

4、弘扬中华民族精神,需要充分利用中国哲学、历史、文学、艺术、教育、民俗等多方面资源,认识和学习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的人文知识、人文思想与人文精神,了解并践行中华民族的良好礼仪,构建和谐的人际关系。

5、要加强修养,发扬严以律已,宽以待人的美德。中国优秀传统文化重视人生价值观和道德,重视“做人的准则。弘扬民族精神,要发扬我国优秀文化与道德伦理紧密结合的精华,严以律已,宽以待人的过程中,要把承担责任、诚信守法、平等合作、勤奋自强作为重点内容。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734791.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7-08
下一篇2023-07-08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