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古筝弹出韵味的方法

关于古筝弹出韵味的方法,第1张

韵味这东西似乎很难掌握,其实也是容易不过。难,因为它包含了很多学问、很多前人累积的音乐想像,易,因为美感就在你心中,不在别的地方。下面是我整理的,欢迎阅读。

 古筝弹出韵味的方法

我们对古筝音乐认识愈深、相关经验和知识愈丰富,我们的审美眼光也会改变,但无论在那一个阶段,那一种程度,我们都有相应的能力可以感受古筝之美。把我感受到的美,尽量表现出来,那就是我应能表现的韵味,每个人多少都有这种能力,跟技巧高低不一定成比例。妨害我们表现有几个重要因素:

第一,我们根本不曾试着去做。

第二,每次试着去处理乐曲,总是不理想,踏出一小步又退回原处。

第三,太相信别人的说法,不相信自己的感觉。

要改善这种状况,得分两面着手。

首先要建立心中的音乐,最有效的办法是唱谱,由于弹筝时既要注意音是否弹对,又要注意指法,总是无法行有余力去注意如何处理乐曲乐句,一首曲子哼上数十遍自然就有感觉。哼曲时无须太在意自己是否真的哼得好听,我们只是在想像和掌握曲子,并非在演唱。要以弹筝的方式去哼,把指法的效果也要哼出来,哼出实际弹奏时给你的感觉,拍子不好,还要边哼边打拍。如果哼不出来,就多听,听熟了再哼,开始时可以跟着cd哼,到后来一定要独自哼,哼时要尽量投入情感,并且注意强弱缓急吟揉按放拂等细微差异。心中对乐曲的每个地方都有了细微的掌握和想法,练筝时就有了方向,只要看到目标,往前走就一定能到达,不知道目标在那里,往往是原地打转,浪费许多练习时间。哼谱对初学者或有相当程度的人都是一种有效的方法,如果诠释能力已不错,大部分乐曲,不必哼,心中已有数,或者可以直接用筝来思考,不过那是以后的事了。

除了哼谱,另一方面,常常在安静的地方弹古筝,有时候根本不必弹曲子,不必太依循指法成规,随意乱弹,试试不同的弹法有什么不同的感觉,或者在cd中听过某种感觉,不知道如何做出来的,试着揣测,找出方法去弹出那种感觉,这种练习不见得每次都有收获,但总能偶有所得,日积月累就成了属于你自己的表达系统。

 古筝和古琴哪个更适合女生培养气质

古筝和古琴各有各的好处吧,可以根据自己的性格、喜好来决定。不过我觉得学古筝的女孩更有古典美的优雅气质,古筝在现在来说运用更广一些,你可以去那些培训班看看。学古琴的很少,老师也不好找。古筝的声音大,很动听,弹奏的时候加持力很强。想要用它来醉人是再好不过了。所以自古以来多是些女孩子练一练好卖艺。

古琴声音小,比较内向。只有在某些特殊的环境下会特别感动人,而往往感动的也只是弹琴人自己。一些大师也曾弹出过加持力很强的曲子,让人觉得如听万壑松,陶醉得不得了。但从古琴的结构和发展历史来看,古琴真正的意义不在于技巧和感人,而在于心境和自然。天人合一是一个弹琴者最终的归宿。

所以古筝比较倾向于是弹给别人听的,古琴则更倾向于弹给自己听。

古筝一弹,就会有许多人被吸引过来听,而古琴的知音却总是可遇不可求的。

 古筝和古琴哪个更难学

古筝入门易,学精难,古琴入门较难。

找对老师的情况下,古琴学起来会更容易一些

尤其是到了稍难些的曲目,古筝对手指速度、力度的要求要高得多。

一般而言,在刚入手时,两者差不太多,都属于较易入手乐器。但越到后头,古筝越难。

之所以好多人会误以为古琴比古筝难,是由于会古琴的人少,对古琴不了解,因此能做出客观解释的就少。上面说的是技巧,没有必要的技巧,意境是无法正确表达出来的。琴与筝要想弹出很好的意境,都不容易。

 古筝双手弹奏的技巧都有哪些呢?不知道的朋友不妨看看。以下仅供参考!

  古筝双手弹奏练习方法一:不慌不忙,分析乐谱

 不管曲目的繁琐与简单,对于双手配合的筝曲来说,首要做的我认为应该是分析乐谱,切不可见谱就弹,这样很难收到效果的。

 一般来说,双手配合的乐曲大多都是用大谱表来记谱的,技法也相对比较多,所以切不可急于求成,应该全力分析整个乐谱,包括每个旋律或每个伴奏音型。对整个乐谱分析时可找见一些共性和不同点,包括乐曲曲谱方面的或者是演奏技法方面的,然后对比分析,或者用铅笔在乐谱上对于一些典型的较难的技法或疑问点先作一标记,以备在正式演奏时多加注意和把握,这对于通盘考虑乐曲时很有必要的,千万不可认为是多余的。

  古筝双手弹奏练习方法二:放慢速度,分手弹奏

 分析了乐谱后,就可以着手弹奏练习了,这里也要注意一些方法,一般双手配合的练习曲基本都有这些特点,就是有主旋律或有伴奏,或出现连续点线的揺指技法或出现和音,琶音等技法,所以一次性进行双手合弹是很难做到的,必须分手弹奏,

 若右手为主旋律,可弦练习右手主旋律乐谱,练习时不可急躁速度过快,越慢越好,认真掌握好节拍和节奏,待完全弹奏下来熟练后可开始专练习左手。此时也不要急于练习双手配合,先按练习右手的相同方法练习左手伴奏,在练习左手时,由于大多数筝友都普遍显得左手笨拙些,所以左手的练习次数应该相对增加些,这样对于以后的左手的弹奏都无形中是一个帮助。

  古筝双手弹奏练习方法三:弹左唱右,做好配合准备

 弹熟练左手后,多数人还是迫不及待开始双手的配合了,通常我们会发现越是急于求成反而是徒劳无功,这样的双手配合很困难,也不易见到效果,因此,在这时也不能急,可以采用另外的方法-弹左手伴奏,唱右手旋律。

 边弹奏左手伴奏,用哼唱等方式将乐曲主旋律即右手旋律唱出来,这样先目光专注了左手,显得很是方便,其实无形中也是对左手的再次练习。而这样练习的目的就在于在唱的过程中已经在自己的意识中对乐曲左右手旋律或伴奏的一个全面整合的乐曲层次感很好领会甚至把握了,几遍下去之后,整个左右手的配合的切合点自己已经大致领会,而且对音乐的旋律感再次增强,那么在后面进行双手配合就显得相对简单了许多。若再花费一些功夫那么双手配合进行弹奏应该不成问题了。

  古筝双手弹奏练习方法四:对位法练双手配合

 双手配合的弹奏对于一些比较简单的作品来说用以上的`方法练习基本就可以解决问题,但是乐曲都不一样,技法也是灵活多变的,所以一部分比较复杂的曲子这样做也不是太好,那么可以尝试另外一种方法-对位法。

 双手配合的弹奏有时有个特点就是能够将上下旋律或伴奏的音进行对照,或可以从节拍、节奏出发,或可从单纯的弹奏技法指法出发,要根据具体的乐曲情况而定,每首作品都是不同的,只要认真分析上下乐谱的特点,认清指法,然后同步左右手练习弹奏也能解决问题的。这种方法的出发点就是主要面向技巧性指序性的一些曲子,还有节奏型比较明显的这类曲子效果更好。当然了,对于大部分曲子我们不光要用弹左唱右的方法,也要用对位法,甚至还有些曲子都要采用不同的方法去分析解决。

 总之,在目前初学古筝双手配合的时候我自认为这些方法都很不错,或许还有很多更好的方法是我没有想到的,但就我目前的这些我觉得对我的帮助是很大的,概况起来就是:分析乐谱、慢速练习、分手弹奏、左唱右弹、双手配

 合,最后按乐曲要求的速度和情感等等完成作品。

那要根据乐曲要求的情况而定,不同乐曲的风格,演奏方式不同,所用的力自然也不同,同一首乐曲中也常常如此,所以谈不上统一的用力,不过最起码要听的见,该轻的地方轻,该重的地方重,这样弹出的曲子才抑扬顿挫,富有情感。一般老师会告诉你该用多大的力度,所以不必担心,当你有了感觉后就不会为此烦恼了,祝你成功,忘了告诉你,我古筝已经通过十级了,你也要加油呀!

古琴音乐不是你想象的那样,即便像广陵散号称有杀伐之气,不懂的人听来也是没什么气势的

你还是换个乐器吧,不适合你

顺便讲下,不是古琴的悲哀,而是你的悲哀,你不懂琴

弹古筝首先需要指甲,一般来说,大家都喜欢用玳瑁的。戴指甲时,只戴8个手指,两个小指不戴,为的是有时需要用肉指弹出一些比较浑厚的音。 古筝有21弦的,23弦的,25弦的,但大多人弹21弦的,也很少有地方可以看到23或25弦。

弹琴时,左右手都可以弹,左手大部分时间都在雁柱左边做上滑音,下滑音,颤音,点音,揉弦,当然级别较高的曲子需要左手大部分时间在雁柱右边弹;右手的指法有很多,勾,抹,托,劈,大撮,小撮,连托,连抹,摇指,扫摇,扫弦,双指摇,花指,琶音;需要双手弹得有扣摇,泛音等。

就像558989说的古筝有1、2、3、5、6五个音,如果要弹4、7,4在3上按,7在6上按。

古筝分四个音区,高音区,中音区,低音区,两个点的低音区,再加一个两个高音点的1。

像钢琴一样,古筝也有很多调,D调,绿弦为5;G调,绿弦为2;C调,为6也有些高级别的曲子,需要在某种调子上,再定弦,像是黔中赋

古筝分为10级。

名曲有 高山流水,寒鸦戏水,东海渔歌,林冲夜奔,战台风,丰收锣鼓,浏阳河,将军令,闹元宵,梅花三弄,雪山春晓,广陵散,洞庭新歌,柳青娘,出水莲,渔舟唱晚

内容摘要:古筝是我国最为古老的民族乐器,它具有广泛的世界性和鲜明的民族性。本文针对古筝演奏时的音色、乐曲的理解、情感的投入、呼吸的运用这几方面对古筝演奏做出一些剖析与探索。

关 键 词:音色,二度创作能力,情感,呼吸

筝是我国古老的民族乐器,它源于秦而盛于唐。在近几十年来,筝的如雨后春笋,非常迅速。这种盛况与古筝本身典雅柔美的音色、日益开拓的的技法及不断丰富的曲目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这种发展状况也大大加强了古筝的音乐表现力。其中古筝表演艺术方面的问题是值得我们去不断的探索与研究的。

古筝音色的解析

音色是音乐表现力的一个重要因素,是每个演奏家所追求的。好的音色可为优美的音乐锦上添花,差的音色会掩盖音乐的光彩。就古筝来说这个乐器分为高、中、低三个音区,其各音区的音色特点是:高音区清脆明亮,中音区圆润柔和、低音区浑厚深沉,且弦的数量较多,音域宽广。其二、古筝的共鸣相箱较大,弦很长所以音色厚实响亮。其三、筝的琴码较高,不仅使得声音响亮而且许多特殊的指法(按、滑、揉等)为古筝的音色提供了特有的变化。当然这是乐器本身的音色属性,然而这种弹拨乐器的音色在人为的演奏上又有很大的关系。首先是发力的问题,我们在演奏时尽量使用巧力、爆发力,使音色感觉听去明亮集中。手指触弦发力对音色的控制分为:点、面、角、速、力。也就是说手指触弦不仅有力点、角度、力度的变化,还要富有弹性,更有“轻重”、“缓急”的区别。轻而不浮,在轻中不失清亮,即使是在极细微之处,手指也能弹出清亮而饱满的琴音;重而不滞、强而不燥,虽有“力拔三兮”之势,却不能给人卤莽之感。总的来说古筝演奏时音色的把握需要不断地、细致入微地去体会和研究,它会随着时间的增长而不断提高。

对乐曲的理解及创造力

音乐是善于表现感情的艺术,而表演又是一种创造。人的感情和理智都参与这种行为。在我国《乐记》上就曾提出过“凡音之起,由人心生也”的看法,并描述了音乐是用怎样不同的声音表达出哀心、乐心、喜心、怒心、敬心、爱心等六种不同的心情的。一般音乐作品常以乐曲的形式存在。用理性的头脑把乐曲作为基本依据加以认真对待,是音乐表演获得真实性的基本保证。因此对作曲家写下的乐谱进行认真的研究与理性的分析,对于获得真实性的表演是至关重要的。除此之外,我们还应该去揣摩作者的思想感情,了解作者的意图,充分理解乐曲所表达的内容。比如《秦桑曲》:演奏者就要站在主人公的角度去表现乐曲内容和思想情感,要带着一种深深的思念之情和急切的盼望团聚的心情去启动手指的急摇快刮,转入慢板则应进入深深的思念之中,情到 潸然泪下,真正做到“弦凝指咽声停处,别有深情一万重”。①再比如:《渔舟唱晚》主要描述:夕阳西下,碧波万顷的湖面上,若干艘渔船上的渔民愉快的劳动情绪,最后通过荡桨归舟于欸乃声中刻画出唱晚的情致。第一段开始速度要慢,宜用“慢板”,通过抒情手法,尽量发挥左手颤、滑音的妙用,使之实现优美愉悦的情调;当转入逐渐快速乐段“快板”后,要尽量情绪欢快活泼,层次清楚;尾声:描绘回忆和向往,应力求含蓄深远,有曲终不尽意之感。一位优秀的演奏者不是在弹曲,而是在弹情;不是在弹音符,而是在弹内容。①这就需要演奏者具有较好的二度创作能力。

二度创作能力是指相对于乐曲的创作来说,演奏者既依据作曲家创作的文字而存在,也独立于这个文字。因为一首作品一旦创作定稿之后,其文字自身不再发生变化,然而对于演唱者来说,这个已经定型的文字仅仅是作品演奏表演的最初依据,通过这个依据,演奏者本人还必须加以发挥创造,以准确地表现作品从而进一步发掘这个作品的内涵,增强表现力,这就是常说的"二度创作"。②这种能力的培养需要有良好的综合素质,其中包括娴熟的专业演奏技术、扎实的音乐理论基础、大量的艺术研究和广泛的文化知识结构,其次要有多向思维的能力,大量实践,创造出具有自己艺术个性的音乐风格。如果演奏都是千篇一律,又如何能感到观众呢?所以必需要有鲜明的个性,全部的热情智慧和才能,最后就是要有丰富的想象力。演奏者通过对乐曲的重视,投入自己的情感,再发挥丰富的想象力,才会使得音乐动人心弦,神采奕奕。

感情与呼吸的配合

音乐是一切艺术中最接近抒情的,其中音是情之“体”,情是音之“魄”。音情二者以技巧的组合为纽带,相互依存,不断完善以达到理想的演奏境界。

呼吸与情感的配合,对音乐的表达具有很大的影响。呼吸与乐曲演奏的神韵是密不可分的,它能带动演奏的音色美。带上呼吸的音色才能收放自如,优美动听。所以演奏中演奏技术的体现和演奏情感的表达都离不开呼吸的运用,如果少了呼吸那演奏肯定是平淡无味,气韵不通,无美感可言的。

演奏者在拿到一首乐曲时首先就应该以呼吸划分句式,形成抑扬顿挫。用以表情达意。以《林冲夜奔》为例,他描写了林冲英雄落难、怒火满腔、顶峰踏雪、夜奔梁山的壮举。演奏时应演奏出一种内心的愤概与被逼无奈的情感。但是我们又不能狭隘的去理解为仅仅是某种抽象的感情形式,我们还应该看到音乐中的感情具有民族性和时代性等等。在演奏时我们要随着乐曲的韵律、节奏,自然协调的呼吸方能将乐曲的情感体现出来,真正做到“情动气动、情急气粗、情缓气畅、情刚气壮,情柔气和”,用演奏意识控制呼吸,依据感情变化而变化,从而促进情感的表达。把自身的情感和呼吸投入到音乐表演中,这样才能真实、生动地传达情感。真正的感动自己,也感动别人。

参考文献:

[1] 王天一、王居野《古筝名曲句句教》 文化艺术出版社 20023 228页

[2]浅谈如何在声乐教学中培养学生"二度创作"的能力《音乐天地》2006年12期 陈青

学会情感的投入。

1、善于琢磨乐曲,了解乐曲的创作背景、时代文化、以及曲子的情感与风格。揣摩曲目背后人物或时代的情感并在演奏之前多加酝酿。2、细致分析曲谱,乐曲情感主要体现在乐曲的音色、强弱、速度、乐句语气等方面,读乐谱、背乐谱的时候将乐谱中的感情节奏以及音符记清楚。3、正确运用弹奏技巧,弹出“感情”,在我们理解了音乐内涵后,就要根据其音乐性质和风格,用准确的弹奏技巧将它演绎出来。例如,在古筝指法上,多运用肢体语言、表情去表达曲目中的情感。

音乐是不同音色的声音以不同的节奏组合而成的一种音响,一段旋律在你开心的时候听你会开心,在你伤心的时候听你会随之难受!其实音乐的本身并不能表达什么,而音乐的欣赏者对音乐的理解才是音乐的内在因素~

高山流水,古琴曲,后来也改变成古筝曲,高山流水的原谱,即俞伯牙和周子期的知音版已经早已流失~现在的高山流水大多数都是近现代作曲家重新编写的,古筝版的高山流水有很多版本,最出名的应该是山东筝的高山流水,分为高山和流水两个部分,高山部分叠乱起伏大、夸张的表现出高山的巍峨起伏和山体内部的婉转流缠,听的韵味十足~流水部分以划奏为主,在滑音内部穿插了很多左手的揉弦,让流水在山间流动的更为曲折跌宕,生动形象~

其实别人作分析只能作为别人的理解,关键是自己在什么时间什么地点什么事件下去欣赏这首曲目,在那一刻你自己的理解才是你最需要也最真实的理解~

祝你成功的理解自己的高山流水~~~~~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744214.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7-08
下一篇2023-07-08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