欲望大于情感能有真正的爱情吗?

欲望大于情感能有真正的爱情吗?,第1张

怎么样开始的并不重要,也许一开始对彼此的欲望多一点。但是只要觉得谈的来还是可以继续发展的啊。感情可以慢慢培养。

但是不能为了这事盲目的结婚,只是因为年龄大了更不可以,年龄大了没关系的,我就喜欢比我大的人。当你为了结婚而结婚,又怎么会幸福呢,不要增加遗憾啊。偷偷的告诉你哦,当你结了婚发现不合适再离婚,那么你的行情就下跌了一半了,嘿嘿,所以要考虑清楚啊。

婚姻是需要你用很多的责任心,等等去维持的,不说跟一个人过一辈子,但是也不能再轻易选择啊,所以没结婚之前好好的选择一下吧。。趁你还自由,

加油~~

导读:两性情感:真正的爱情,从来都不只“欲望”上的满足

曾经遇到过一件尴尬的事情。

一位女同学嫁到了美国,在大学里,和她是最好的闺蜜,毕业后 也曾经是如胶如漆的好姐妹,忽然间她就走了,说是在国外找到了爱人,仅仅是通过一个相亲网站。

在那边两年,她和那个美国理工男住在一起,称之为老公。后来我去她所在的城市探望她,还在她家住了一夜。 都说老外不喜欢别人住自己家,说这样侵犯隐私。还好,她老公并没有什么难看的脸色,只是 觉得,他们的相处方式怪怪的。饭不在一起吃,也许是口味不同,也不奇怪。但他们并没有睡在一起。不好问人家的隐私,但感觉他们就像住在同一屋檐下的两个房客。

爱能不能用性来衡量?当然可以。有爱就肯定有性,虽然有性未必有爱。但他到底爱不爱你, 性会告诉你。而你还爱不爱他,你的身体也会告诉你。身体是最诚实的,每一个器官、毛孔、 肢体语言,都会毫无保留地告诉你一切。

当然,除非你是戏精。 一对走在离婚边缘的夫妻,也同样告诉我这样的故事:男人帮女人拿了绿卡,女人为了报恩和 自己的利益,只能常年忍受没有爱的婚姻。她说,我只需要满足他的性需求就可以了,没有其他。

而在婚外,这个女人不断追求爱的滋润,因为她的心灵已近枯竭。而另一对即将分手的情 侣,女方总是诉苦说,每当他和我亲近,就会让我极其厌恶。他的每一个呼吸都带着我难以忍受的烟臭味,当他要吻我的时候,我几乎要恶心得吐出来。

这一刻,你的身体在抗拒,就像你吃了不好的东西,会立即呕吐或产生反应。而这种反应的指挥者,正是你的大脑。有句话说,人总是会在最原始的角落,暴露自己最真实的想法。

我们总是在与情人相处的每一处细节里寻找对方是否爱着自己的证据,也总是在每次因恋爱受伤时思 索,纠结是否应该继续爱下去。 答案早已呼之欲出,身体是最诚实的解惑者。任何一点不喜欢,都能在肢体行为上放大。

还有 一个很聊得来的妹子,说起她的男朋友,也是一脸的难言之隐。她说,不知该不该再和他相处下去,问她怎么了,却又总是一副难以启齿的样子。后来她终于说了,是因为性生活的不和谐。她男朋友总是在她不情愿的时候,要求和她爱爱。 给她的感觉,就像把她当成一个发泄的工具,想要就立即开始,完事后就把她晾在一旁呼呼大 睡,好像她就是个用完即弃的娃娃。我不要做他的泄欲工具!她终于打出这一的一行字,我想 她也是经过无数次内心的挣扎。

还有一位妻子说,他最不能接受的是,她老公每次完事后就扔给她一堆纸,让她自己擦干净, 而他就自己去洗澡抽烟,态度还不如对待一个性服务者!

性不是检验爱的唯一标准,但也往往是最灵验的试金石。 托马斯·拉科尔有段关于“性”的讨论是这么说的,“性不仅仅是性,性是一种语言,是一座桥梁,是从孤独通往亲密的所在,是建立彼此相属的熔炉。”它从不仅仅是荷尔蒙的产物,更是一种潜意识中对感情的表达,因为爱而打开自己接受另一个人的加入,也因为无法磨合,选择 从感情中抽离,拒绝对方的靠近。

与其说是“性事”是亲密关系解除的元凶,不如说,它是你的潜意识向你发出的提示——他不够爱你,而你也无法完全投入地爱他。因为爱的存在,才会让两个人允许对方深入探讨自己最 私密的地方,分享旁人都无从得知的秘密。也因为爱了,两个人才会在最隐秘的事上事无巨 细,体贴入微,会询问对方的感受,会在撞击时为你伸手挡床板,在结束后相拥入睡,酣睡中 也丝毫不放手。

有爱的性,应该是温存的,每分每秒,都可以感受对方最真切的温存。或许性从来不只是下半 身的问题,更是反映了你们之间的相处模式,平等或单方面强势,相互理解或自私毫不退让。 只顾满足自己的需求的人,通常在日常相处中也总是不考虑对方感受,强行要对方按照自己的 节奏行事。 在结束后只顾自己的人,通常也会对恋人算得一清二楚,不允许对方占用自己一点利益。你们感觉身体接触的不适,都是内心在对对方的行为产生抗拒和抵抗,身上每个细胞,每根毛发都 在叫嚣着,我感觉不到你的爱。

**《女性瘾者》里有句话说:性的秘密成分,是爱。性,不仅仅是两个人抱在一起那么简单,它还包括两人日常生活的亲密相依,在身体上的习惯性依偎,在精神上的相互依赖,扶持,理解,在交谈中的坦诚与接纳。 因为你们明白,彼此是世界上除血亲外最亲近的人,是真正融为一体的人。

如果你感受不到对方的爱了,即使勉强还有性的存在,也只能是单纯的身体需求和发泄,是的,现实就是这么残忍,不管你愿不愿意相信。

前面说过,任何一点不喜欢,就能在肢体行为上放大。身体本能地对对方产生抗拒,就已经说明了,你已经不再享受这份爱。现在仅存的犹豫,是为感情成本的惋惜,是不甘心,而不是, “我爱他,所以要和他在一起”。

当他/她让你感到不适(从肉体到心灵),别再犹豫,请相信身体的直觉吧。一切的行为都在指向这四个字“TA 不爱你”。

欲望是人类本性中的一部分,它是对于某种东西、体验或状态的强烈愿望或渴望。欲望可以激发我们的动力、推动我们追求目标、满足我们的需求,并为我们的生活增添乐趣和意义。

然而,要克制欲望的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自我控制:克制欲望可以帮助我们建立自我控制的能力。它意味着我们能够对自己的欲望和冲动进行理性的评估,并决定是否采取行动。通过克制欲望,我们能够更好地掌控自己的行为,避免冲动和短视的决策。

长期利益:有时候,满足即时欲望可能会与我们长期的利益相冲突。克制欲望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权衡即时满足和长远目标之间的平衡。它提醒我们考虑未来的影响,避免为了短暂的满足而做出不明智的决定。

资源管理:克制欲望也与资源管理相关。如果我们过于放纵欲望,可能会过度消耗资源,如金钱、时间、能量等。通过克制欲望,我们能够更加理性地管理我们的资源,避免浪费和过度消耗。

心理健康:适度地克制欲望有助于维持心理健康。过度追求欲望可能导致沉迷、依赖或过度焦虑。通过克制欲望,我们能够减少不必要的压力和内心的不满,保持更平衡和稳定的心理状态。

需要强调的是,克制欲望并不意味着完全抑制自己的欲望。适度的欲望和追求是正常和健康的,只有在欲望可能对我们的长远目标、价值观或身心健康产生负面影响时,我们才需要学会适度地克制。

                                   

我曾经写过几篇这样的文字。你上网搜索下“性如何为爱买单???”和欲望后的自白”。我是原创。可以借鉴给你。呵呵。走近繁华都市的夜生活里,酒吧是她平衡自己的一个理想场所。卸下所有淑女的伪装,换上一种与魔鬼接近的服饰,从侍者手中点了一杯"蓝色诱惑"的威士忌,当浓郁,幽雅,和谐,冰凉的液体滑入她的口中时,她感到了一种前所未有的快感。听着音乐,享受那种在迷离灯光背后的暧昧,眼光随意地猎取那些可以令她沉迷的人

酒绝对是个好东西,它可以使沉默的人变得很健谈,也可以使胆小谨慎的人变得肆无忌惮。适当的酒也可以当作一种调料和一种催情素,有助于激情氛围的升华。而她也会在酒的驱使下逐渐迷失自己,忘却身份、抛弃心痛。那种感觉是迷离的,也是刺激的。纯粹的迷离,纯粹的刺激。她也喜欢在酒吧单纯的闭上双眼,让自身沉浸在一种无我的状态,让思维停止,意识凝固。如果生命在此时处于临界的状态,生与死的边缘,她愿意让生命永远冻结在这一瞬间。

她的底限是可以和男人发生性关系,但决不会为了交易而与任何男人发生关系。因为在此时的性不是为了爱而买单的。来到这的她,怀着玩世不恭和游戏人间的态度,她从来不与这边认识的男人谈感情,她觉得在这里认识的感情真的太幼稚、太虚伪。在一起也不过是因为陌生而产生的莫名亲切和冲动,收场大致雷同就是分道扬镳。曾经的伤痛仍围绕在她的心里,与其这样,那又何苦再让自己陷入 倒不如赤裸裸的性来得"真实"和"放松",她并不是one night stand的拥护者,当眼光漫游整间酒吧以后,没发现适合自己心意的人,那时的她宁可静静的坐在那,像一朵高傲的雪莲,漠视山下万物的生灵。她选择性伴侣时有自己的要求:或深沈优秀、或睿智、或有学识。口袋有钱与否并不在考虑的话下。最关键的是要知道并遵守游戏的规则:不可以说不该说的话或者问不该问的问题。浮夸、做秀型的男人绝对会是她拒绝的对象。或许人一旦堕落并沉迷其间,就会变得无可救药,这种堕落并不意味着良知的泯灭。有时她也会在某个时期不由自主的给自己人生进行反省或者自嘲。挣扎与向往相互交替,就像染上毒品的人一样的病态:明知是走向毁灭仍然欲罢不能。这是一个追求快乐的年代,有人在快乐中堕落,有人在堕落中快乐,而她只是选择后者。

她对性爱几近疯狂,把每一次男欢女爱都当成生命的最后一次,性由原本的繁衍提升到娱乐,真正相爱的人会把性升华成艺术。现在爱不在了。艺术却是她累积痛苦并快乐的果。语言在这边只是累赘,和她在一起的男人总感受到一股可怕的力量和情绪。甚至有的人会说:我永远忘记不了你缠绵时的眼神,充满了情欲的渴望与复仇的火焰。像是昙花一现的惊艳,却带着暴雨来临之前的沉闷。

其实在这背后,她却有着多重身份:她受过良好的教育,名牌大学的本科生,有着一份高收入的工作,她是亲人的小天使,同事眼中的开心果。她为人得到很多人的认可,认同其角色的到位与成功。在她周围其他人的眼中,她一直是成熟、独立、温和、幸福的女人。然而,只有她自己清楚,那种曾经被爱情重伤的痛早已经深深烙印在心底。她习惯把自己交给空荡的房间,交给漆黑的夜,交给音乐。在光盘旋转的同时,在音乐中她蜷缩着身体,泪无声无息的挂满整个脸庞。那哭是来自心灵深处的一种呐喊,一种悲鸣。音乐遮盖了真实的哭泣,正如凡俗掩没了灵性的清雅一样。音乐将送她渗入情感的悲伤旋涡中,达到了痛楚的极点。她知道她不会再去爱,因为她已经在心灵深处安装了一把锁,要锁住外面的伤害和诱惑。在情感的边缘,她总是闪躲着,躲得伤痕累累,躲得心力交瘁。

恋爱是她一生中感情最高涨也是智力最低下的时期,良好的知识与阅历的增加并没有让热恋中的她变得理智。曾经是一个善良的人,当善良屡次遭欺骗后,已经演变成愚昧。当她疲惫、厌倦的从那种生活方式中走出来的时候,却再也回不到以前了。她突然明白:现在只不过是从这个怪圈走进另一个怪圈。而她在这个圈中找不到岸。窒息、混乱、恐惧总是环绕着她。她为自己找到一个可以宣泄的缺口:她毫无保留的呈现和男人的竭尽全力的冲撞;她火热无比的妩媚和男人娴熟温存的技巧;她千般娇万般柔的迎合和男人酣畅淋漓的耕耘,她时假时真的呻吟缠绕着男人急促无比的喘息声,在那一刻,她笑了、哭了、最后却是冷漠。笑肉体的满足、哭精神上的贫瘠,冷漠使她又回到了现实。

她在没有爱做根基的性里面踌躇、徘徊。她不是一个很坏的女人,她知道自己在游戏人生的同时,也在折磨自己的心智。没有情感的性就像没有灵魂的身体运动。她把躯壳交给了别人,灵魂却早已飞逝。和男人的鱼水之欢对于她来说,是对自己曾经的错爱给予极终的惩罚。所以,她宁愿在无爱的性生活中麻醉自己的伤。即使好了疤痕,但是她还是无法忘记痛。或许空荡,虚无的感觉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进驻她整颗叛逆的心。但帷幕已经打开,她已经无法掌握结局。她喜欢下雨的时候,因为她可以听到自由的声音。她愿意做那零散的雨、随意、恬静、无牵无挂。传说中的雨是因为受了神的洗礼,化作爱心去拯救干旱,而她的今天,难道是前世的错误换来今生的赎罪?

曾经的爱已经逝去,现在放纵的性如何为爱买单

感觉 :

ɡǎn jué

客观事物的个别特性在人脑中引起的反应,如苹果作用于我们的感官时,通过视觉可以感到它的颜色,通过味觉可以感到它的味道。感觉是最简单的心理过程,是形成各种复杂心理过程的基础。

感情①对外界刺激的比较强烈的心理反应:动感情。②对人或事物关切、喜爱的心情:他对家里的小猫产生了特别的感情。

肉体的感觉体验在意识上得到反映,人人都能意识到自己的肉体感觉。肉体生理变化产生的感觉体验称为生理感觉。人们总是追求一些生理感觉:舒适的、安宁的、愉快的、幸福的……这些人们所追求的就是顺应的生理感觉。人们总要摆脱另一些不顺应的生理感觉——痛疼的、饥饿的、寒冷的、炎热的、苦的、悲伤的、愤怒的……肉体体验。摆脱不顺应的生理感觉,追求顺应的生理感觉是人的动物本能需要,它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相反它是决定人的意志的、转移人的意志的。是本能的需要支配着人们的思维意识与心理产生摆脱不顺应生理感觉,追求顺应生理感觉的主观欲望与要求,形成主观世界。顺应生理感觉的本能需要是人的精神与心理根据。

如果继续追问,我们还能认识顺应生理感觉对满足生命活动的客观需要的意义。生命肌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存在着三方面的客观需要:一是环境条件对人体的影响适合肌体生命活动的需要;二是从环境中得到生理物质的需要;三是肌体进行正常活动的正常功能组织的客观需要,也就是健康需要。这三方面的实际需要情况都有生理感觉意义,都产生相应的生理感觉。顺应的生理感觉表明三方面的情况是符合生命进行正常活动的客观需要的。否则正常生命活动的需要得不到保障,不利于生命活动,甚至有生命危险。正是因为有顺应生理感觉的本能需要驱使生命活动(无论生理代谢、思维与心理还是行为活动),才使动物表现出服从顺应生理感觉需要的生活行为。动物以自己的行为功能与环境对象进行作用,顺应自己的生理感觉。顺应生理感觉的行为具有满足生命生活的客观需要的生命意义。人在摆脱饥饿、痛疼、疲劳……等不顺应的生理感觉,获得顺应的生理感觉,感觉到舒服、安宁、高兴、愉快时,就满足了生命生活的客观需要,处于舒适的、有利的、好的与环境关系之中;生理物质的需要得到保障;致少还没有病疼,生命得以进行生命活动。人的主观欲望、要求在行为方式与环境对象相互作用产生的感觉变化的记忆与认识基础上产生的,与顺应生理感觉的本能需要有一致性,与生命活动的客观需要有一致性。实现主观欲望与要求,就顺应了生理感觉,顺应了生理感觉就适应了生命生活的客观需要,使生理代谢活动根据遗传规定进行,符合健康需要。

而生理感觉取决于肌体与外界关系(通过包括肢体行为、语言、表情行为发生的关系;大脑对外界的思维认识发生的关系)。主观欲望表达着产生顺应的肌体与外界关系;摆脱引起不顺应的肌体与外界关系:摆脱不顺应的生理感觉的肢体与外界关系。认识使主观欲望与要求、行为方式、环境条件与对象等三方面因素与生理感觉在生活中通过记忆与认识在意识上建立了对应关系——一定的主观欲望、要求的实现通过相对应的行为方式作用于特定环境条件、对象,产生顺应的生理感觉;一定的行为方式与一定的环境发生关系产生一定的生理感觉;一定的不顺应的生理感觉只能通过一定的行为方式作用于一定的环境对象才能消除,获得顺应的生理感觉。这种知道感觉产生原因的意识与感觉之间的关系就是人的知觉意识。建立了知觉意识人们训知道了在什么情况下产生什么样的感觉:为了获得顺应的生理感觉根据关系就并对产生顺应的行为与不境关径流知道应该怎样做。受顺应生理感觉的本能驱使的精神世界的思维与心理活动遵循着一条最基本的原理进行活动——根据自身的行为素质与行为能力、环境条件与对象的知识产生符合欲望的、最具行为有效可行性的目的要求,即产生自己认为是满足欲望、达到日的的最佳方式的认识——以最小代价、最便捷的最有效可行的目的要求与行为方式。遵循最有效可行的思维基本原理,人们总是根据自己认为是实行起来效果最好的、或者总是根据自认为自己的方法是有最好效果的认识进行生活。虽然有时故意想使行为慢下来,那是因为还有其它目的需要兼顾。思维与心理活动根据最有效可行的需要在主观欲望、要求与实现欲望的行为方式、行为的环境对象的对应关系进行认识活动,产生目的要求,使生活方式的选择局限在唯一的、少数的可选择的范围之内。当然也是不得不如此的生活选择。这是一切人性现象的秩序、进步、发展的最终根据。

对熟悉的、早就知道的在什么情况下进行的思维过程,被潜意识化了。在潜意识的思维过程中,有意识的认识过程被简化掉了,什么样的生理感觉在什么样的环境条件、对象的感官感觉信号的情况下,直接产生控制行为的信号、或者直接产生控制心理感受的信号,行为与心理感受自动发生。在很多情况下,这样自动产生的行为、心理感受又是不容易用语言描述清楚的、或者不便于说出的,更因为潜意识的思维过程的多成份,或是因为不被注意的,那就更难说清楚了。尽管如此,人的灵魂并不是无缘无故的、玄虚的、唯心的。而是有根据、有理由的。这些根据,理由就是符合习惯的,个性认识的。如果对人的心理分析是违背习惯、个性,让被分析者大吃一惊,觉得不可思的(如果被分析者不致于被分析者的职业权威吓到,失去将分析者的话语与自已的习惯、个性认识相比较的头脑的话),那就是无稽之谈。因为人的心理、个性、主观精神世界是由那些根深顽固的习惯性思维认识形成的。思维与心理不是本文的讨论的范围,本文讨论的是支配思维、心理活动的主观世界的精神结构之组成成份。

生理感觉与主观欲望

初生婴儿并不是完整意义上的人,没有主观欲望,没有我要我想等主观表现,只有顺应生理感觉的本能需要与一点与一点比一般动物更少的行为本能。只是生物意义上的人。初生婴儿降生后,开始以极少的本能行为与有人性关怀的生存环境发生关系。正常情况下,婴儿以本能行为与环境发生关系就能顺应生理感觉,获得继续生存的保障。比如吃母乳的本能行为消除不顺应的饥饿感,保障对能量、营养、水分的生理物质需要。有痛疼就本能地哭泣,以提示看护人消除导致痛疼的原因,事实上消除了对肌体的不利影响的因素。婴儿在以本能行为与环境对象发生关系以顺应生理感觉的生活经历中,产生了以什么样的行为方式与什么样的环境对象发生关系所产生的生理感觉变化的记忆,并开始了在记忆基础上产生思维活动。知道了在什么情况下会产生什么感觉,为了摆脱不顺应的或者为了追求顺应的生理感觉应该以什么行为方式与环境对象发生关系,开始产生知觉感与知觉意识。顺应生理感觉的本能需要就会根据记忆与认识产生欲望,对记得或认为能消除不顺应生理感觉的行为方式与环境对象的作用关系产生实践欲望,对记得或认为产生不顺应的生理感觉作用关系产生摆脱的欲望;对记得或认为能产生顺应生理感觉的与环境关系产生实践欲望。比如婴儿慢慢记住了饥饿时吸吮(本能行为)母亲乳头有消除饥饿的作用,那么在饥饿时就会产生吸吮乳头的实践欲望。消除不顺应的饥饿感的本能需要就转化成了吸吮乳头的欲望。顺应生理感觉的本能在记忆基础上的开始转化为欲望。欲望的产生标志着人的主观世界开始成长,婴儿开始了成长为真正意义的人的成长过程。随着婴儿知道得越来越多,知觉感与知觉意识越来越丰富,记得或认识到越来越多的感觉变化原因,顺应感觉的方法也越来越多,欲望与要求也因此而越来越多。同时,欲望的产生也标志学习能力的产生。婴儿的行为开始逐渐摆脱本能,习得性行为的生活方式越来越丰富,通过学习获得的本领(行为能力)与环境作用,以顺应生理感觉。婴儿的学习使有感觉意义的环境对象的记忆也越来越多。最初学会标别的环境对象物是母亲乳头,然后是好吃的、母亲面孔等等。

顺应生理感觉的本能需要是人与动物的共同之处,又是什么原因使得人的表现如此超越一般动物呢?人人都可能会说是人的聪明。在心理上,人人共同的认识就是正确的。

动物有动物的聪明,有动物的学习能力,动物能记住什么,其欲望也就与之对应,在能记住的范围之内。动物能记住的都是能以自己的肢体行为直接作用于环境对象达到可以顺应生理感觉目的的行为关系。进食是以顺应生理感觉的吃的行为动作作用于与环境食物对象的行为关系。直接达到进食目的的肢体行为是对食物的寻找与追踪。这种寻找追踪是没有技术的、简单的。没有技术性是条件反射式的行为的特征。动物不能学会以技术性行为改变生存的环境条件,利用环境条件达到顺应生理感觉的目的。虽然有些动物看起来是能以改变环境条件的有技术的行为方式生活。比如做巢,甚至会储存食物。但这不是它们学会的,而是先天遗传的,而遗传只能使动物具有一种这样的生存技能。即使一些特别聪明的动物是可以学会利用环境条件,改变环境条件达到目的,但那也只是一点点而已,远不及人类。正是因为动物只能记住以直接顺应生理感觉的条件反射式的行为方式与对象的作用关系,欲望的范围也仅局限于以肉体的顺应为目的的生理欲望(还有以另一种形式产生的玩乐与好奇欲望)。身体出现了什么样的不顺应的感觉,就会产生什么样的顺应生理感觉条件反射式的行为方式,只为了能直接达到顺应生理感觉的目的,以满足生理欲望。

动物的欲望表达了顺应生理感觉的行为过程的需要,体现了时间因素的作用。动物可以学会预先为顺应生理感觉的需要而准备的行为。比如为了进食预先开展寻找、追踪食物的行为。没有睡眠的、没有学习能力的完全靠本能行为生存的最愚蠢的低等动物也会寻找、追踪食物,但它们的本领不是学习来的,有巨大的生存障碍。有欲望的动物能以学会的先期行为为直接顺应生理感觉作准备,有巨大的生存意义,大大提高了动物的生存能力。但是在动物提前采取行为时,环境对象还没有对肉体构成直接的肉体影响。现如蚊子还没有叮上自己,狗还只是吠叫着向自己冲去,没有开始咬,还没有疼的生理感觉。这时候动物是怎样开始有预先的顺应生理感觉的行为反应,以避免被狗咬或蚊子叮上?在学习中产生了欲望的动物有一种新形式的生理感觉——情绪感觉的产生。饥饿的动物一看到食物就条件反射式的产生了要获得食物食用的欲望,同时条件反射式地产生了不顺应的情绪感觉。感到焦急、不安等等。顺应生理感觉的本能在此转化为顺应情绪的本能。它要摆脱不顺应的情绪感觉。只有当动物达获取食物的目的时,动物才能消除这种不顺应的情绪。在顺应情绪的本能需要驱使作用下,动物采取达到目的行为。达到目的欲望消除,不顺应的情绪消除,获得情绪感觉的顺应。

人的聪明是在动物的聪明基础上的又一次飞跃。因为人是能回忆的,是有意识的,能进行思维认识的,因而是更聪明的。回忆的功能能使事物的变化过程记录在脑海里得到重现,表达为意识。意识根据语言进行连接因使回忆象录像一样在意识里放影。事物内在的性质、规律关系,是不能看见、也不能听见的,是不能直接产生记忆的。但当人类会使用语言后用语言符号对事物变化过程的必然性进行命名,用语音符号在进行相互交流中大量使用,极大地丰富了关于事物内在的性质、规律、关系的意识,反映比动物条件反射更复杂的因果关系。使人能够根据事物的内在性质、规律、关系进思维活动。动物的肚子饿了,只能条件反辞去式地去觅食。而人的肚子饿了,有很多技巧方法获得食物。人有极明确的时间观念,对事物变化过程、因果关系认识极为明确。人知道为保障自己有食物,可以预先种植作物,也知道积累财物,交换食物。而动物是永远弄不清钱与食物的间接关系的。也永远弄不清对生理感觉间接关系的影响,动物的行为方式条件反射式的自动地发生,不存在知不知道、应该怎样作的意识,对自己的行为过程也是没的记忆的。因为它们是不能回忆的、无意识的。因为认识到与生理感觉最终产生影响的各种与自我关系的作用,人的欲望的范围以运动超过了动物生理欲望与玩乐、好奇心的欲望的范围。人的聪明有一个成熟过程,认识能力也是经过发展过程提高的。随着认识能力的提高人变得越来越聪明,随着越来越聪明,越能认识把握复杂的因果关系,欲望所及范围也越宽广,人越成熟。

婴儿、幼儿阶段,人的智力处在初级阶段,基本不具备思维能力,大脑反应基本与动物一样是条件反射式的。欲望也仅仅有局限在玩乐、好奇心与生理欲望。也许人们会反问:动物与婴、幼儿不也懂情感吗?动物不也要维护自己的威严吧?这种情感与威严超出了生理欲望的范围。实际上动物与婴幼儿的情感、威严仅仅局于环境对象对自己的顺应肉体生理感觉条件射式的反应,或者满足生理欲望与玩乐、好奇心欲望的条件反射式的反应现象。不能理解情感与尊严关系的更复杂作用,不能与人的情感、尊严相提并论。

但人仅仅是为了这些欲望活着吗?如果是那真是太乏味了会象机械人那样乏味。很显然,人还有玩乐与好奇心的欲望、美的欲望、幽默欲望。后一类的欲望使人们的生活充满了情趣。但是这一类欲望的产生并不是直接根据生存需要的认识产生的,而是直接根据顺应心理感受的需要产生的。这一类现象的感官感觉信息(视觉与听觉)进入人的大脑结构,引起大脑结构的反应,大脑结构的反应引起心理感受的反应。为了追求顺应的心理感受,对引起顺应的心理感受、产生感官感觉信息的感官感觉方式产生欲望。比如:看到什么东西让人很舒服,为了这种很舒服的感觉,产生了看到这种东西的欲望(美的欲望)。这种欲望是为了直接顺应心理感觉的需要才产生的。与前一类欲望的产生是刚好相反

情 感

情感和情绪都是对事物的直接的态度、体验。人们对自己所知道的东西,或做过的事,不能漠不关心,所以在感知或想象事物的时候,总抱有特别的态度:满意或不满意,愉快或不愉快,积极或消极。情感比较稳定、持久;情绪则是比较短暂的激动的状态。象自尊心、自豪感、热情之类属于情感,它们在人们的生活实践过程中,继续保持,经久不衰,形成一个人的性格特征。象愤怒、惧怕、狂热之类属于情绪,它们持续不久,便可消散。不过情感和情绪的程度,有时也很难划分,所以把它们合拢,简称感情。情感的复杂化、习惯化、系统化就是情操。

情感是在认识过程中发生发展的,是由于周围环境的刺激物对人们发生信号作用,具有一定的意义而引起的。感觉反映客观事物的个别特性,而情感则反映人们对于这些特性,象颜色、声音、气味所抱的态度,有满意和不满意的区别。情感伴随着感觉而发生,没有感觉便没有情感。聋者不觉嘈杂声音之可厌,盲者不知秀丽颜色之可喜。在心理学上,把和感觉直接联系的情感称为情调,触景生情,生的都是情调。

一种感觉可以产生多种情感。同样,同样的情感可从不同的感觉获得。 情感和知觉联系着。情感不仅依存于感觉事物的个别特性,而且依存于事物整体所代表的意义。

情感也和记忆联系着。想起过去,会使感情发生很大的变化。

有了思维,情感反映的内容就更深刻,范围更广。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749618.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7-08
下一篇2023-07-08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