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高考语文及其模拟题中的边塞诗和山水田园诗古诗鉴赏真题

求高考语文及其模拟题中的边塞诗和山水田园诗古诗鉴赏真题,第1张

原文: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出自:使至塞上

作者:王维

朝代:唐

翻译:

轻车简从将要去慰问边关,路经的属国已过居延。

像随风而去的蓬草一样出临边塞,北归大雁正翱翔云天。

浩瀚沙漠中孤烟直上,黄河边上落日浑圆。

到萧关时遇到侦察骑士,告诉我都护已经到燕然。

扩展资料:

此诗载于《全唐诗》卷一百二十六。下面是中国古代文学研究专家、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原首都师范大学中文系博士生导师张燕瑾先生对此诗的赏析。

《使至塞上》描绘了塞外奇特壮丽的风光,表现了诗人对不畏艰苦,以身许国的守边战士的爱国精神的赞美;此诗叙事精练简洁,画面奇丽壮美。

“单车欲问边”,轻车前往,向哪里去呢——“属国过居延”,居延在今甘肃张掖县西北,远在西北边塞。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诗人以“蓬”、“雁”自比,说自己像随风而去的蓬草一样出临“汉塞”,像振翮北飞的“归雁”一样进入“胡天”。古诗中多用飞蓬比喻漂流在外的游子,这里却是比喻一个负有朝廷使命的大臣,正是暗写诗人内心的激愤和抑郁。与首句的“单车”相呼应。万里行程只用了十个字轻轻带过。

-使至塞上

古代诗歌阅读(11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8-9题。

发临洮将赴北庭留别① 岑参

闻说轮台路②,连年见雪飞。

春风不曾到,汉使亦应稀。

白草通疏勒,青山过武威。

勤王敢道迟,私向梦中归。

[注]①临洮:在今甘肃临潭西。北庭:唐六都护府之一,治所为庭州(今新疆吉木萨尔北。②轮台:庭州厉县.在今新鲁木齐。

8.与《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相比,本诗描写塞外景物的角度有何不同?诮简要分析。(5分)

答案:《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是直接描写,如“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直接描写了“胡天八月即飞雪”的壮美;《发临洮将赴北庭留别》则是间接描写,如“春风不曾到,汉使亦应稀。白草通疏勒,青山过武威”描写了连年见雪飞的恶劣环境。

9.诗的尾联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对全诗的情感抒发有怎样的作用?(6分)

答案;尾联表达了作者思乡的思想感情。对全诗的抒发有点染和升华的作用。报效祖国当然不能因为距离遥远、环境恶劣而有所报怨,但思念家乡和亲人的感情却难以控制。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8~9题。

残春旅舍 韩偓①

旅舍残春宿雨晴,恍然心地忆咸京②。

树头蜂抱花须落,池面鱼吹柳絮行。

禅伏诗魔归净域,酒冲愁阵出奇兵。

两梁免被尘埃污③,拂拭朝簪待眼明④。

[注]①韩偓(约842~923):字致尧,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这首诗是作者流徙闽地时所作。②咸京:这里侑指都城长安。③梁:官帽上的横脊,古代以梁的多少区分官阶。④朝簪: 朝廷官员的冠饰。

8.古人认为这首诗的颔联“乃晚唐巧句”,请指出这一联巧在哪里,并简要赏析。(5分)

答案

颔联巧妙之处在于用了“抱”“吹”两个动词。

解析

解答此题,要在读懂诗句大意的基础上进行,并且抓住“巧”子进行分析。

9.这首诗的后两联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6分)

答案后两联表达了作者悲愤的情怀以及诗人兢兢业业,力求尽职,无负朝冠的心情。

10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

秋日题窦员外崇德里新居

刘禹锡

长爱街西风景闲,到君居处暂开颜。清光门外一渠水,秋色墙头数点山。

疏种碧松通月朗,多栽红药待春还。莫言堆案无余地,认得诗人在此间。

注:堆案,堆积案头,谓文书甚多。

(1)联系全诗,概括作者“开颜”的原因。(4分)

答案朋友新居落成;周围景色优美;自己心情闲适;主人品味高雅;宾主志同道合。

(2)简要赏析颔联、颈联的写景艺术。(4分)

答案选取景物,铺陈描摹(一渠水、数点山、碧松、红药);移步换景,富有层次(由远及近、由外而内);虚实结合,寓情于景(通月朗、待春还)。

(3)尾联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3分)

答案赞美恭维之意;羡慕向往之情;志趣相同之感。

10.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题目。(8分)

君不见魏武草创争天禄,群雄睚眦相驰逐。昼携壮士破坚阵,夜接词人赋华屋。都邑缭绕西山阳,桑榆漫漫漳河曲。城郭为墟①人改代,但有西园明月在。邺傍高冢多贵臣,蛾眉曼睩共灰尘。试上铜台歌舞处,唯有秋风愁杀人。(张说《邺都引》,选自《全唐诗》)

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选自普通高中语文选修教材《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注虚:废墟。

(1)第二段诗句节选自唐代诗人张若虚的《 》。(2分)

(2)请赏析两诗中划横线诗句所抒发的人生感悟的差异。(6分)

答案(1)春江花月夜

(2)“城郭为墟人改代,但有西园明月在”,以都邑变为废墟,人世盛衰更替与月之千秋永照对比,突显人非物换,抒发了世事沧桑,人生如寄的感慨。“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将人类的代代相续与月之永恒不变对举,表现宇宙的永恒和生命的无限,强调人类的绵延不绝,抒发了一种豁达乐观的情怀。

2015年高考语文福建卷

古代诗歌阅读(6分)

6.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后面的题目。(6分)

秋夜纪怀

[宋]陆游

北斗垂莽苍,明河①浮太清②。

风林一叶下,露草百虫鸣。

病入新凉减,诗从半睡成。

还思散关③路,炬火驿前迎。④

(选自《四库全书》本《放翁诗选》)

[注]①眀河:银 河。②太清:指天空。③散关:即大散关。④炬火驿前迎:举着火把到驿馆前迎接。

(1)第二联写景精细,请简要分析。(3分) 答:__________

(2)三、四两联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怀?请简要分析。(3分)答:____________

答案

(1)(3分)[要点]①上句写微风穿过树林,叶子悄然落下;②下句写露水沾湿秋草,百虫呼叫;③全联细致地写出了秋夜的寂静,营造出一种凄清的氛围。(其他看法,言之成理亦可。)

(2)(3分)抒发了诗人的爱国情怀:诗人虽秋夜病卧,仍壮心不已,念念不忘昔年在大散关的战斗生活,还想重返战场,报效国家。(意思对即可。)

2015年高考语文浙江卷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21——22题。(7分)

木兰花慢

赠弹琵琶者

爱当垆年少,将雅调,寄幽情。尽百喙春和,群喧夜寂,老凤孤鸣。都来四条弦里,有无穷、旧谱与新声。写出天然律吕,扫空眼底蓁筝。

落红。天气暖犹轻。洗耳为渠听。想关塞风寒,浔阳月色,似醉还醒。轩窗静来偏好,到曲终、怀抱转分明。相见今朝何处,语溪乍雨初晴。

注:律吕,此指乐律或音律。蓁,一种弦乐器,如筝。 语溪,溪水名,在今浙江桐乡。

21.下片“浔阳月色”语出白居易《琵琶行》,写出白诗中与此句匹配的相关诗句。(2分)

(1) (2)

22.分析上片与下片对琵琶演奏描写角度的差异。(5分)

答案

21.①浔阳江头夜送客(谪居卧病浔阳城/浔阳地僻无音乐)

②别时茫茫江浸月(唯见江心秋月白/绕船月明江水寒/春江花朝秋月夜)

22.①上片从乐曲方面来描写(乐曲的演奏者、乐曲旋律的复杂变化、乐曲声律的高雅等),侧重正面描写、直接描写。

②下片从听者方面来描写(气氛感受、典 故联想、景色渲染等),侧重侧面描写、间接描写。

2015年高考语文上海卷

(四)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第13—15题。(8分)

隐净山中大雨 (南宋)张孝祥

青峰度云气,幽壑舞回风。山神助我奇观,唤起碧霄①龙。电掣金蛇千丈,霆震灵鼍②万叠,汹汹欲崩空。谁泻银河水,倾入宝莲宫。 坐中客,凌积翠,看奔洪。人间应失匕箸③,高处独从容。洗尽从来尘垢,润及无边焦槁,造物不言功。天宇忽开霁,日在五云东。

[注]①碧霄:隐净山有碧霄泉。②鼍:鼍龙,扬子鳄。③匕箸:羹匙和筷子。

13.这首词的词牌应是( )。(1分)

A沁园春 B.水调歌头 C.雨霖铃 D.八声甘州

14.对上阕中的景色描写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青嶂”句写山中大雨来临之前风起云涌的情景。

B“山神”句用碧霄龙喻雨,展现山中奇特的景观。

C“电掣”句用金蛇、灵鼍来比喻电闪雷鸣的景象。

D“谁泻”句想象丰富,写出山中大雨的磅礴气势。

15.下阕画线句借雨写怀,生动形象,请加以赏析。(4分)

13.(1分)B

14.(3分)B

15.(4分)答案示例:画线句借雨写怀,借眼前大雨洗尘垢、润焦槁的景象,形象地表现作者涤污秽、惠天下的抱负,达到情景交融的效果;又以“造物不言功”,寄托作者不以功自居的宽阔胸襟。这样写言近旨远,物我浑然。

2015年高考语文北京卷

三、本大题共4小题,共18分。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16-19题。

醉翁操1

苏轼

琅然,清圆,谁弹?响空山。无言,惟翁醉中知其天。月明风露娟娟,人未眠。荷蒉过山前,曰有心也哉此贤2。  醉翁啸咏,声和流泉。醉翁去后,空有朝吟夜怨。山有时而童巅3,水有时而回川。思翁无岁年,翁今为飞仙。此意在人间,试听徽外三两弦4。

注释:1据本词序,欧阳修喜爱琅琊幽谷的山川奇丽、泉鸣空涧,常把酒临听,欣然忘归。后沈遵作琴曲《醉翁操》,崔闲记谱,请苏轼填词。2蒉:草筐。《论语·宪问》:“子击磬于卫,有荷蒉而过孔氏之门者,曰:‘有心哉,击磬乎!’”3童巅:山顶光秃,山无草木曰童。4徽:琴徽,系弦之绳。此处代指琴。

16下列对本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响空山”与王维《山居秋暝》“空山新雨后”的“空山”,都写出了山的空寂。

B “荷蒉”两句以《论语》中荷蒉者对孔子击磬的评价,赞赏醉翁懂得鸣泉之妙。

C “醉翁去后”两句描写醉翁离开琅琊后,作者空对流泉,以吟诵表达思念之情。

D 词作最后三句是说醉翁虽已离世,声和流泉的美妙意境却仍然得以留存人间。

参考答案C

17词作开篇几句运用了以声写声的手法,用玉声形容泉声的清亮圆润。按照要求,完成下列各题。(5分)

①下列诗句,没有运用这种手法的一项是(3分)

A 龙吟虎啸一时发,万籁百泉相与秋。(李颀《听安万善吹觱篥歌》)

B 商声寥亮羽声苦,江天寂历江枫秋。(刘长卿《听笛声留别郑协律》)

C 蜂簇野花吟细韵,蝉移高柳迸残声。(韦庄《听赵秀才弹琴》)

D 寒敲白玉声偏婉,暖逼黄莺语自娇。(王仁裕《荆南席上咏胡琴妓》)

参考答案B

②在横线处填写作品原句。(2分)

白居易《琵琶行》同样运用了这种手法来写琵琶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

参考答案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

18在横线处填写作品原句。(4分)

①古代文人常常喜欢“啸咏”,除了本词中的醉翁,陶渊明写曾写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聊乘化以归尽,乐夫天命复奚疑!”(《归去来兮辞》)(2分)

②这首词与欧阳修《醉翁亭记》有密切关联。词中“唯醉翁中知其天”“醉翁啸咏,声和流泉”,呼应了《醉翁亭记》中“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寄情山水的名句。

参考答案①登东皋以舒啸,临清流而赋诗。②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19 欧阳修《醉翁亭记》描写了琅琊山的四时景色,表现了作者以山水自适、与民同乐的情怀。与之相比,苏轼这首《醉翁操》所描写的景色和表现的情怀有何不同?(6分)

参考答案

苏轼的《醉翁操》上阕主要是通过描写流泉的自然声响带来的美妙效果来赞美醉翁在醉中感悟自然的妙趣及对欧阳修追求绝妙意境做法得以流传的欣慰。如首句“琅然,清圆,谁弹,响空山”。写琅琊幽谷,山水奇丽,泉鸣空涧,声若环佩,词人创造了一个美好意境。“月明风露娟娟,人未眠。”从声响所产生的巨大感人效果来写流泉声响之美妙:此明月之夜,人们因为受此美妙乐曲所陶醉,迟迟未能入眠。下片写鸣泉虽不复存,醉翁也已化为飞仙,但鸣泉之美妙乐曲,醉翁所追求之绝妙意境,却仍然留人间。《醉翁亭记》则是通过描写琅琊山的四时景色抒发作者寄情山水的悠然自得之情。

2015年高考语文四川卷

13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夏日游山家同夏少府

骆宾王

返照下层岑,物外狎招寻。兰径薰幽碾,槐庭落暗金。

谷静风声彻,山空月色深。一遣樊笼累,唯馀松桂心。

(1)请简要赏析“谷静风声彻,山空月色深”。(3分)

参考答案运用对比衬托的手法,用风声衬托山谷的幽静,用月光深远衬托山谷的空阔。描绘出一幅风声划破山谷的寂静,月光遍洒山谷的幽寂景色。

(2)本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和志向?结合全诗简要分析。(5分)

参考答案作者通过记叙夏日游山的所见所闻,描绘出山中幽寂空明的景色,表达出作者厌倦世俗,向往宁静,喜好山水,渴望归隐的心情志向。

2015年高考语文重庆卷

11.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好事近

清 黄之隽

高卧小船梢,仰看插江峰色。都被绿痕皴断,是丛篁幽石。 天开十折画屏风,遮住半江黑。仔细乱篙撑处,怕悬崖崩坼。

(1)开头两句表现了作者怎样的心情?“插”字有何表达效果?(4分)

(2)末尾两句中的“悬崖”“崩坼”分别指什么?作者为何说“乱篙撑处”“怕悬崖崩坼”?

答案(1)表现了作者乘船观看山水时悠闲自得的心情。用一“插”字,把江边山峰的尖峭、挺拔形象地表现出来。

(2)“悬崖”指倒映江中的陡峭山崖。“崩坼”本指倒塌断裂,此指江中的山影破碎散乱。作者担心竹篙一撑,江面激起水波,把江中的山影漾乱,美景被破坏。

2015年高考语文天津卷

14.阅读下面这首诗,按要求作答。(9分)

雨过至城中苏家

宋 黄庭坚

飘然一雨洒青春,九陌净无车马尘。

渐散紫烟笼帝阙,稍回晴日丽天津。

花飞衣袖红香湿,柳拂鞍鞯绿色匀。

管领风光唯痛饮,都城谁是得闲人。

注 此诗作于宋哲宗元祐元年(1086),黄庭坚时任秘书省校书郎,是年,长期贬谪外放的苏轼被授予翰林学士、知制诰等要职。

(1)诗中描写了春雨后的哪些景象?(2分)

(2)结合诗句说明颈联运用了哪些艺术手法?(4分)

(3)全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3分)

答案土涤净 紫烟渐散 雨过日丽 红花沾雨 柳色葱翠

(2)①对仗,如“花飞”对“柳拂”,“红香湿”对“绿色匀”。

②比拟,如“柳拂”。

③从视觉、嗅觉、触觉等多角度(运用通感)进行描写,如“衣袖红 香湿”。

(3)雨后天晴访友喜悦之情;

仕途上的踌躇满志或忙中偷闲的快乐。

2015年高考语文湖北卷

14.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劳 停 驿

欧阳修

孤舟转山曲,豁尔见平川。

树杪帆初落,峰头月正圆。

荒烟几家聚,瘦野一刀田。

行客愁明发,惊滩鸟道前。

注此诗为欧阳修被贬峡州夷陵令时作。劳停驿,驿站名。

简要说明此诗前两联景物描写的时空变化。(4分)

简要分析第三联中“荒”“瘦”二字的妙处。(4分)

答案

(4分)此诗前两联写景,时空变化丰富。从时间节点来看,可分为两个时段,第一联为舟行之时(白昼),第二联为泊舟之后(暮夜)。从取景空间来看,一句一景,富于变化。孤舟山曲、豁尔平川、树杪帆落、峰头月圆,远、近、高、低,布置巧妙。

(4分)①从用字自然传神来看:数缕荒烟,几户人家,在暮色笼罩之下,尤显荒凉冷落;瘦野薄田,狭促如刀,瘦瘠之至。“荒”“瘦”二字,乃寻常字眼,但在此运用十分贴切,显得自然而工稳,能传达出诗人面对“荒村”“瘦田”的第一感觉,具有很强的感染力。②从情感寄寓来看:“荒”“瘦”二字,包含地僻、田瘦等多重意义,寄寓了诗人对山民的怜悯、关切,以及诗人被贬蛮荒的失意,极好地丰富了全诗的情感内涵。

2015年高考语文安徽卷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8-9题。

月圆(1)

唐杜甫

孤月当楼满,寒江动夜扉。

委波金不定,照席绮逾依。(2)

未缺(3)空山静,高悬列宿(4)稀。

故园松桂发,万里共清辉。

注(1)这首诗是唐代宗大历元年(766)秋天杜甫所作(2)这里指光彩更加柔美。(3)未缺:指月圆。(4)列宿:众星。

8.这首诗前六句描写了月圆之夜的那几幅画面?请用简洁的语言进行概括。

答案

这首诗前六句描写了月圆之夜的六幅画面。天上月,门上波光闪动,江上月,室内月,月下幽深的山林,群星稀廖的夜空。

9.本诗最后两句情感真挚,请从虚实结合的角度进行赏析。

答:

答案最后两句是诗人由眼前的月亮想像到千里之外的家乡和亲人,联想到与他们远隔万里共沐月光。表达诗人的美好的愿望和真情的祝愿,也是自己长期滞留异乡,久久难归的无可奈何的告慰。

题目不少,祝好

 卷514_1 泛溪朱庆馀

 曲渚回花舫,生衣卧向风。鸟飞溪色里,人语棹声中。

 馀卉才分影,新蒲自作丛。前湾更幽绝,虽浅去犹通。

 卷514_2 宿陈处士书斋朱庆馀

 结茅当此地,下马见高情。菰叶寒塘晚,杉阴白石明。

 向炉新茗色,隔雪远钟声。闲得相逢少,吟多寐不成。

 卷514_3 上宣州沈大夫朱庆馀

 科名继世古来稀,高步何年下紫微。帝命几曾移重镇,

 时清犹望领春闱。登朝旧友常思见,开幕贤人并望归。

 今日得游风化地,却回沧海有光辉。

 卷514_4 杭州送萧宝校书朱庆馀

 马识青山路,人随白浪船。别君犹有泪,学道谩经年。

 卷514_5 送盛长史(盛随军)朱庆馀

 莫辞东路远,此别岂闲行。职处中军要,官兼上佐荣。

 野亭枫叶暗,秋水藕花明。拜省期将近,孤舟促去程。

 卷514_6 宿道士观朱庆馀

 堂闭仙人影,空坛月露初。闲听道家子,盥漱读灵书。

 卷514_7 湖州韩使君置宴(一作陪韩中丞宴不饮酒)朱庆馀

 老大成名仍足病,纵听丝竹也无欢。

 高情太守容闲坐,借与青山尽日看。

 卷514_8 题仙游寺朱庆馀

 石抱龙堂藓石干,山遮白日寺门寒。

 长松瀑布饶奇状,曾有仙人驻鹤看。

 卷514_9 宫词朱庆馀

 寂寂花时闭院门,美人相并立琼轩。

 含情欲说宫中事,鹦鹉前头不敢言。

 卷514_10 公子行朱庆馀

 闲从结客冶游时,忘却红楼薄暮期。

 醉上黄金堤上去,马鞭捎断绿杨丝。

 卷514_11 送陈摽朱庆馀

 满酌劝童仆,好随郎马蹄。春风慎行李,莫上白铜鞮。

 卷514_12 寻古观朱庆馀

 仙观曾过知不远,花藏石室杳难寻。

 泉边白鹿闻人语,看过天坛渐入深。

 卷514_13 南岭路朱庆馀

 越岭向南风景异,人人传说到京城。

 经冬来往不踏雪,尽在刺桐花下行。

 卷514_14 陪江州李使君重阳宴百花亭朱庆馀

 闲携九日酒,共到百花亭。醉里求诗境,回看岛屿青。

 卷514_15 上张水部朱庆馀

 出入门阑久,儿童亦有情。不忘将姓字,常说向公卿。

 每许连床坐,仍容并马行。恩深转无语,怀抱甚分明。

 卷514_16 凤翔西池与贾岛纳凉朱庆馀

 四面无炎气,清池阔复深。蝶飞逢草住,鱼戏见人沈。

 拂石安茶器,移床选树阴。几回同到此,尽日得闲吟。

 卷514_17 上汴州令狐相公朱庆馀

 罢相恩犹在,那容处静司。政严初领节,名重更因诗。

 公事巡营外,戎装拜敕时。恭闻长与善,应念出身迟。

 卷514_18 送于中丞入蕃册立朱庆馀

 上马生边思,戎装别众僚。双旌衔命重,空碛去程遥。

 迥没沙中树,孤飞雪外雕。蕃庭过册礼,几日却回朝。

 卷514_19 送淮阴丁明府朱庆馀

 之官未入境,已有爱人心。遣吏回中路,停舟对远林。

 岛声淮浪静,雨色稻苗深。暇日公门掩,唯应伴客吟。

 卷514_20 送韦校书佐灵州幕朱庆馀

 共知行处乐,犹惜此时分。职已为书记,官曾校典坟。

 寒城初落叶,高戍远生云。边事何须问,深谋只在君。

卷514_21 上江州李史君朱庆馀

 起家声望重,自古更谁过。得在朝廷少,还因谏诤多。

 经年愁瘴疠,几处遇恩波。入境无馀事,唯闻父老歌。

 卷514_22 发凤翔后涂中怀田少府朱庆馀

 识君春未半,意欲住经秋。见酒连诗句,逢花跋马头。

 别来唯独宿,梦里尚同游。所在求飧过,无因离得愁。

 卷514_23 雪夜与真上人宿韩协律宅朱庆馀

 斜雪微沾砌,空堂夜语清。逆风听漏短,回烛向楼明。

 盥漱随禅伴,讴吟得野情。此欢那敢忘,世贵丈夫名。

 卷514_24 与贾岛、顾非熊、无可上人宿万年姚少府宅朱庆馀

 莫厌通宵坐,贫中会聚难。堂虚雪气入,灯在漏声残。

 役思因生病,当禅岂觉寒。开门各有事,非不惜馀欢。

 卷514_25 震为苍筤竹朱庆馀

 为擢东方秀,修然异众筠。青苍才映粉,蒙密正含春。

 嫩箨沾微雨,幽根绝细尘。乍怜分径小,偏觉带烟新。

 结实皆留凤,垂阴似庇人。顾唯竿在手,深水挂赪鳞。

 卷514_26 题青龙寺朱庆馀

 寺好因岗势,登临值夕阳。青山当佛阁,红叶满僧廊。

 竹色连平地,虫声在上方。最怜东面静,为近楚城墙。

 卷514_27 送滕庶子致仕归江南朱庆馀

 常怀独往意,此日去朝簪。丹诏荣归骑,清风满故林。

 诸侯新起敬,遗老重相寻。在处饶山水,堪行慰所心。

 卷514_28 夏日题武功姚主簿朱庆馀

 亭午无公事,垂帘树色间。僧来茶灶动,吏去印床闲。

 傍竹行寻巷,当门立看山。吟诗老不倦,未省话官班。

 卷514_29 送张景宣下第东归(归扬州觐省)朱庆馀

 归省值花时,闲吟落第诗。高情怜道在,公论觉才遗。

 春雨连淮暗,私船过马迟。离心可惆怅,为有入城期。

 卷514_30 送顾非熊下第归朱庆馀

 但取诗名远,宁论下第频。惜为今日别,共受几年贫。

 听雨宿吴寺,过江逢越人。知从本府荐,秋晚又辞亲。

 卷514_31 送韦繇校书赴浙东幕朱庆馀

 丞相辟书新,秋关独去人。官离芸阁早,名占甲科频。

 水驿迎船火,山城候骑尘。湖边寄家久,到日喜荣亲。

 卷514_32 寻贾岛所居朱庆馀

 求闲身未得,此日到京东。独在钟声外,相逢树色中。

 谁言人渐老,所向意皆同。月上因留宿,移床对药丛。

 卷514_33 题毗陵上人院朱庆馀

 院深终日静,落叶覆秋虫。盥漱新斋后,修行未老中。

 映松山色远,隔水磬声通。此处宜清夜,高吟永与同。

 卷514_34 送李侍御入蕃朱庆馀

 远使随双节,新官属外台。戎装非好武,书记本多才。

 移帐依泉宿,迎人带雪来。心知玉关道,稀见一花开。

 卷514_35 望萧关朱庆馀

 渐见风沙暗,萧关欲到时。儿童能探火,妇女解缝旗。

 川绝衔鱼鹭,林多带箭麋。暂来戎马地,不敢苦吟诗。

 卷514_36 送韩校书赴江西幕朱庆馀

 从军五湖外,终是称诗人。酒后愁将别,涂中过却春。

 山桥槲叶暗,水馆燕巢新。驿舫迎应远,京书寄自频。

 野情随到处,公务日关身。久共趋名利,龙钟独滞秦。

 卷514_37 题寄王秘书朱庆馀

 唯求买药价,此外更无机。扶病看红叶,辞官著白衣。

 断篱通野径,高树荫邻扉。时馥留僧宿,馀人得见稀。

 卷514_38 山居朱庆馀

 归来青壁下,又见满篱霜。转觉琴斋静,闲从菊地荒。

 山泉共鹿饮,林果让僧尝。时复收新药,随云过石梁。

 卷514_39 重过惟贞上人院朱庆馀

 老去唯求静,都忘外学名。扫床秋叶满,对客远云生。

 香閤闲留宿,晴阶暖共行。窗西暮山色,依旧入诗情。

 卷514_40 与石昼秀才过普照寺朱庆馀

 问人知寺路,松竹暗春山。潭黑龙应在,巢空鹤未还。

 经年为客倦,半日与僧闲。更共尝新茗,闻钟笑语间。

 卷514_41 题任处士幽居朱庆馀

 惜与幽人别,停舟对草堂。湖云侵卧位,杉露滴茶床。

 山月吟时在,池花觉后香。生涯无一物,谁与读书粮。

 卷514_42 送僧往太原谒李司空朱庆馀

 已共邻房别,应无更住心。中时过野店,后夜宿寒林。

 寺去人烟远,城连塞雪深。禅馀得新句,堪对上公吟。

 卷514_43 将之上京别淮南书记李侍御朱庆馀

 心地偶相见,语多为别难。诗成公府晚,路入翠微寒。

 逢石自应坐,有花谁共看。身为当去雁,云尽到长安。

 卷514_44 韩协律相送精舍读书四韵奉寄呈陆补阙朱庆馀

 白鹤西山别,更看上去船。遥知寻寺路,应念宿江烟。

 到处无闲日,回期已隔年。何因陪夜坐,清论谏臣边。

 卷514_45 过苏州晓上人院朱庆馀

 夏满律当清,无中景自生。移松不避远,取石亦亲行。

 经案离时少,绳床著处平。若将林下比,应只欠泉声。

 卷514_46 送僧游缙云朱庆馀

 但望青山去,何山不是缘。寺幽堪讲律,月冷称当禅。

 水落无风夜,猿吟欲雨天。寻师若有路,终作缓归年。

 卷514_47 赠道者朱庆馀

 自识来清瘦,寻常语论真。药成休伏火,符验不传人。

 独有年过鹤,曾无病到身。潜教问弟子,居处与谁邻。

 卷514_48 杭州卢录事山亭朱庆馀

 山色满公署,到来诗景饶。解衣临曲榭,隔竹见红蕉。

 清漏焚香夕,轻岚视事朝。静中看锁印,高处见迎潮。

 曳履庭芜近,当身树叶飘。傍城馀菊在,步入一仙瓢。

 卷514_49 送品上人入秦朱庆馀

 独去何人见,林塘共寂寥。生缘闻磬早,觉路出尘遥。

 江雪沾新草,秦园发故条。心知禅定处,石室对芭蕉。

 卷514_50 题蔷薇花朱庆馀

 四面垂条密,浮阴入夏清。绿攒伤手刺,红堕断肠英。

 粉著蜂须腻,光凝蝶翅明。雨中看亦好,况复值初晴。

 卷514_51 题胡氏溪亭朱庆馀

 亭与溪相近,无时不有风。涧松生便黑,野藓看多红。

 雨足秋声后,山沈夜色中。主人能守静,略与客心同。

 卷514_52 看涛朱庆馀

 不知来远近,但见白峨峨。风雨驱寒玉,鱼龙迸上波。

 声长势未尽,晓去夕还过。要路横天堑,其如造化何。

 卷514_53 和刘补阙秋园寓兴之什十首朱庆馀

 闲园清气满,新兴日堪追。隔水蝉鸣后,当檐雁过时。

 雨馀槐穟重,霜近药苗衰。不以朝簪贵,多将野客期。

 谁言高静意,不异在衡茅。竹冷人离洞,天晴鹤出巢。

 深篱藏白菌,荒蔓露青匏。几见中宵月,清光坠树梢。

 逍遥人事外,杖屦入杉萝。草色寒犹在,虫声晚渐多。

 静逢山鸟下,幽称野僧过。几许新开菊,闲从落叶和。

 留情清景宴,朝罢有馀闲。蝶散红兰外,萤飞白露间。

 墙高微见寺,林静远分山。吟足期相访,残阳自掩关。

 深斋尝独处,讵肯厌秋声。翠筱寒愈静,孤花晚更明。

 每因逢石坐,多见抱书行。入夜听疏杵,遥知耿此情。

 苍翠经宵在,园庐景自深。风凄欲去燕,月思向来砧。

 碧石当莎径,寒烟冒竹林。杯瓢闲寄咏,清绝是知音。

 门巷唯苔藓,谁言不称贫。台闲人下晚,果熟鸟来频。

 石脉潜通井,松枝静离尘。残蔬得晴后,又见一番新。

 卷帘天色静,近濑觉衣单。蕉叶犹停翠,桐阴已爽寒。

 云从高处望,琴爱静时弹。正去重阳近,吟秋意未阑。

 竹径通邻圃,清深称独游。虫丝交影细,藤子坠声幽。

 积润苔纹厚,迎寒荠叶稠。闲来寻古画,未废执茶瓯。

 风物已萧飒,晚烟生霁容。斜分紫陌树,远隔翠微钟。

 宿客论文静,闲灯落烬重。无穷林下意,真得古人风。

 卷514_54 上翰林蒋防舍人朱庆馀

 清重可过知内制,从前礼绝外庭人。看花在处多随驾,

 召宴无时不及旬。马自赐来骑觉稳,诗缘得后意长新。

 应怜独在文场久,十有馀年浪过春。

 卷514_55 上翰林李舍人朱庆馀

 记得早年曾拜识,便怜孤进赏文章。免令汩没惭时辈,

 与作声名彻举场。一自凤池承密旨,今因世路接馀光。

 云泥虽隔思长在,纵使无成也不忘。

 卷514_56 题章正字道正新居(孝标)朱庆馀

 独在御楼南畔住,生涯还似旧时贫。全无竹可侵行径,

 一半花犹属别人。吟处不妨嫌鼓闹,眼前唯称与僧邻。

 近来渐觉青莎巷,车马过从已有尘。

 卷514_57 送李馀及第归蜀朱庆馀

 从得高科名转盛,亦言归去满城知。发时谁不开筵送,

 到处人争与马骑。剑路红蕉明栈阁,巴村绿树荫神祠。

 乡中后辈游门馆,半是来求近日诗。

 卷514_58 送唐中丞开淘西湖夏日游泛因书示郡人朱庆馀

 萍岸新淘见碧霄,中流相去忽成遥。空馀孤屿来诗景,

 无复横槎碍柳条。红旆路幽山翠湿,锦帆风起浪花飘。

 共知浸润同雷泽,何虑川源有旱苗。

 卷514_59 过旧宅(一作题王侯废宅)朱庆馀

 古巷戟门谁旧宅,早曾闻说属官家。更无新燕来巢屋,

 唯有闲人去看花。空厩欲摧尘满枥,小池初涸草侵沙。

 荣华事歇皆如此,立马踟蹰到日斜。

 卷514_60 鄂渚送白舍人赴杭州朱庆馀

 岂知鹦鹉洲边路,得见凤凰池上人。

 从此不同诸客礼,故乡西与郡城邻。

 卷514_61 题崔驸马林亭朱庆馀

 选居幽近御街东,易得诗人聚会同。白练鸟飞深竹里,

 朱弦琴在乱书中。亭开山色当高枕,楼静箫声落远风。

 何事宦涂犹寂寞,都缘清苦道难通。

 卷514_62 赠韩协律朱庆馀

 永日微吟在竹前,骨清唯爱漱寒泉。门闲多有投文客,

 身病长无买药钱。岭寺听猿频独宿,湖亭避宴动经年。

 亲知尽怪疏荣禄,的是将心暗学禅。

 卷514_63 自萧关望临洮朱庆馀

 玉关西路出临洮,风卷边沙入马毛。寺寺院中无竹树,

 家家壁上有弓刀。惟怜战士垂金甲,不尚游人著白袍。

 日暮独吟秋色里,平原一望戍楼高。

 卷514_64 送崔约下第归淮南觐省朱庆馀

 远忆拜亲留不住,出门行计与谁同。程涂半是依船上,

 请谒多愁值雨中。堰水静连堤树绿,村桥时映野花红。

 回期须及来春事,莫便江边逐钓翁。

 卷514_65 羽林郎朱庆馀

 紫髯年少奉恩初,直阁将军尽不如。酒后引兵围百草,

 风前驻旆领边书。宅将公主同时赐,官与中郎共日除。

 大笑鲁儒年四十,腰间犹未识金鱼。

 卷514_66 归故园朱庆馀

 桑柘骈阗数亩间,门前五柳正堪攀。尊中美酒长须满,

 身外浮名总是闲。竹径有时风为扫,柴门无事日常关。

 于焉已是忘机地,何用将金别买山。

 卷514_67 同友人看花朱庆馀

 寻花不问春深浅,纵是残红也入诗。

 每个树边行一匝,谁家园里最多时。

 卷514_68 种花朱庆馀

 忆昔两京官道上,可怜桃李昼阴垂。

 不知谁作巡花使,空记玄宗遣种时。

 卷514_69 早发庐江涂中遇雪寄李侍御朱庆馀

 芦苇声多雁满陂,湿云连野见山稀。

 遥知将吏相逢处,半是春城贺雪归。

 卷514_70 登望云亭招友朱庆馀

 日日恐无云可望,不辞逐静望来频。

 共知亭下眠云远,解到上头能几人。

 卷514_71 刘补阙西亭晚宴朱庆馀

 虫声已尽菊花干,共立松阴向晚寒。

 对酒看山俱惜去,不知斜月下栏干。

 卷514_72 送长安罗少府朱庆馀

 科名再得年犹少,今日休官更觉贤。去国已辞趋府伴,

 向家还入渡江船。雪晴新雁斜行出,潮落残云远色鲜。

 在处若逢山水住,到时应不及秋前。

 卷514_73 林下招胡长官(一作寄招胡明府)朱庆馀

 语低清貌似休粮,称著朱衣入草堂。

 销暑近来无别物,桂阴当午满绳床。

 卷514_74 与真上人一二禅师题玢寺主院朱庆馀

 杖屦相随任处便,不唯空寄上方眠。

 归时亦取湖边路,晚映枫林共上船。

 卷514_75 寻僧朱庆馀

 吟背春城出草迟,天晴紫阁赴僧期。

 山边树下行人少,一派新泉日午时。

 卷514_76 题王丘长史宅朱庆馀

 更无人吏在门前,不似居官似学仙。药气暗侵朝服上,

 花阴晚到簿书边。玉琴闲把看山坐,筒簟长铺与客眠。

 时见街中骑瘦马,低头只是为诗篇。

 卷514_77 寄刘少府朱庆馀

 唯爱图书兼古器,在官犹自未离贫。

 更闻县去青山近,称与诗人作主人。

 卷514_78 哭胡遇朱庆馀

 寻僧昨日尚相随,忽见绯幡意可知。题处旧诗休更读,

 买来新马忆曾骑。不应随分空营奠,终拟求人与立碑。

 每向宣阳里中过,遥闻哭临泪先垂。

 卷514_79 自述朱庆馀

 诗人甘寂寞,居处遍苍苔。后夜蟾光满,邻家树影来。

 岂知莲帐好,自爱草堂开。愿答相思意,援毫愧不才。

  既然是《塞下曲》六首中的《塞下曲·其二》那么就只能是卢纶的作品了,因为众多《塞下曲》中,只有他有六首。

  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

  平明寻白羽,没在石棱中。

  这首边塞小诗,写一位将军猎虎的故事,取材于《史记·李将军列传》。原文是:“广出猎,见草中石,以为虎而射之中,中石没镞,视之,石也。”

  诗的前两句写事件的发生:深夜,山林里一片昏暗,突然狂风大作,草丛被惊得刷啦啦起伏抖动;蛙人起落处恍恍惚惚有一头白虎扑来。这时,将军正从林边驰马而过,他眼疾手快,拉满弓一箭射出… …

  后两句写事件的结果是:第二天清晨,将军记起昨晚林间的事,顺原路来到现场,他不禁大吃一惊:明亮的晨光中,分明看见被他射中的原来不是老虎,而是一座巨石。恐惧感默然蹲在那里,那枝白羽箭竟深深钻进石棱里去了!

  有人要问,将军射老虎,干吗不当时就看结果,还要等第二天早晨?原来的故事并没说第二天才知道射中的是石头呀!这,就是诗人的艺术处理了。第一,这样可以表现将军的自信,从来是百发百中,这一次还怕它死不了跑掉吗?第二,可以增加形象的直观性,让人看得更清楚些,如果是当夜就看,固然也能发现是一场误会,但很难取得现在这样的画面一般的鲜明效果。 诗,最注重含蓄,最讲究意在言外。看到诗中箭入石的描写,我们会油然联想:如果射中的真是老虎将会射成什么样子?如果在战场上射击敌军兵马呢?于是,一位武艺高强、英勇善战的将军形象,便盘马弯弓、巍然屹立在我们眼前了。

1 求高考古诗文鉴赏和文言文答题的套路

仅供参考

(不举例子,那些都是复制粘贴的,不实在)

古诗鉴赏

首先,看这首诗要表达的思想,不必分析的面面具到,看明白个大概就好,然后,尽量找出能表达诗人心情的字,大部分表达心情的都是翻译做 动词 的字。

联系当时的背景,考试出的要是名人的话,现在可以尽量多看点关于名人的资料,他们写的诗基本上与自己的事业,生活条件,志向,有关系。

大概就是这个套路,不了解怕答错的话,可以不必在诗的细节上做文章,谈谈作者的心境,结合当时的局势,怎么也拿到70%的分。

文言文

这东西不太好在短时间内掌握,建议拿《二十四史》多翻翻看看,读顺畅了主观题自然可以答出个大概,看资料对照翻译多留心动词,介词。

总结下,我认为古代跟现代文难理解就是在动词上,他们跟咱们的动作表达方式差太多,还有就是古文要常积累,耳濡目染,不是系统能复习的了的,也许,一天练一篇文言文,要比你背一些字,词的用法强的多。总接触,自然就习惯了。

我高考的时候古文方面一分没丢,上文可能有不成熟的地方,希望理解。

最后,祝你考出个好成绩~~~

2 古诗鉴赏的答题套路

一高考诗歌鉴赏中常见的思想感情: ● 忧国忧时1 揭露统治者的昏庸腐朽2 反映别离和战乱的痛苦3 同情人民地疾苦4 对国家和民族前途命运的担忧● 建功报国1 建功立业的渴望2 保家卫国的决心3 报国无门的悲伤4 山河沦丧的痛苦5 年华消逝,壮志难酬的悲叹6 揭露统治者穷兵黩武7 理想不为人知的愁苦心情● 思乡怀人1 羁旅思乡之情2 对亲人友人的思念之情3 边塞思乡之情4 闺中怀人之情● 长亭送别1 依依不舍的留念2 情深意长的勉励3 坦陈(吐露)心志的告白● 生活杂感1 寄情山水,田园的悠闲2 昔盛今衰的感慨3 借古讽今的情怀4 青春易逝的感伤5 仕途失意的苦闷6 告慰平生的喜悦二六种答题模式: (一) 分析意境型:1 提问方式:此诗有什么样的意境?表现了怎样的画面?诗人通过什么景物表达自己的感情?2 答题步骤:① 描写初始中展现的途径和画面(翻译——忠于原文)。

② 用4个字概括景物营造氛围特点(以下4组)孤寂冷清;萧瑟凄凉;雄浑壮阔;恬静优美+明净炫丽。③ 回答表现诗人什么感情(先答原因,后答感情)。

3 答题示例:绝句二首(其一)杜甫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注:此时写于诗人经过“一岁四行役”的奔波流离之后,暂时定居成都草堂时。问:此诗描绘了怎样的景物?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

答:① 此诗描绘了一派美丽的初春景象:春天阳光普照,江水映日,春风送来花草的馨香。泥融土湿,燕子正繁忙的衔泥筑巢。

日丽沙暖,鸳鸯在沙滩上静睡不动。② 这是一幅明净炫丽的图景。

③ 表现了诗人结束奔波流离生活安定后愉悦闲适的心境。(二) 分析技巧型:1 提问方式:怎样的表现手法?怎样的艺术手法?怎样的技巧(手法)?怎样抒发感情的?2 答题步骤:① 明确告诉其手法。

② 结合诗句证明为什么。③ 运用这种手法有效地表达出因---而产生的---情感。

3 答题示例:早行陈与义露侵骆褐晓寒轻,星斗阑干分外明。寂寞小桥和梦过,稻田深处草虫鸣。

问:此时主要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何效果?答:① 主要用了反衬手法。② 天位方亮,星斗纵横,分外明亮,反衬夜色之暗;“草虫鸣”反衬出环境的寂静。

③ 两处反衬都突出诗人出行之早,心中由漂泊引起的孤独寂寞。(三) 分析语言型:1 提问方式:此诗有什么语言风格,语言特色,艺术?2 答题步骤:① 从以下六个词中选一个或几个。

雄浑豪放;委婉含蓄;华美绚丽;朴实简练;运用口语;叠词互用。② 结合相关语句说明。

③ 运用这种语言表现作者因---而产生的---感情。3 答题示例:春怨打起黄莺儿,莫教枝上啼。

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问:请分析此诗的语言特色。

答:① 此诗特点是清新自然,运用口语。② “黄莺儿”是儿话音,显出女子的纯真娇憨。

“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用质朴的语言表明了打黄莺儿是因为它惊扰了自己思念丈夫的美梦。③ 这样非常自然的表现了女子对丈夫的思念之情。

(四) 炼字型: 1 提问方式:最生动传神的字是什么?给出一字,是否同意。2 答题步骤:① 解释此字在句中的含义。

② 翻译此句(忠于原文,语言优美)。③ 回答表现诗人什么感情(先答原因,后答感情)。

3 答题示例:南浦别白居易南浦凄凄别, 西风袅袅秋。一看肠一断, 好去莫回头。

问:前人认为“看”字看似平常,实际上非常传神,它能真切透露出抒情主人公的形象。你同意这种说法吗?为什么?答:① 同意。

“看”在诗中是指回望。② 离人孤独地走了,还频频回望。

每一次回望,都令自己肝肠寸断。此字然我们仿佛看到抒情主人公泪眼朦胧,想看又不敢看的形象。

③ 淋漓尽致地表现了离别的酸楚。(五) 诗眼型:1 提问方式:关键;不能删掉的词。

2 答题步骤:① 解释词义。② 点名中心。

③ 是全诗的关键。(位于第一段或者第二段)起到了总领全文的作用;(不在第一段或者第二段)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3 答题示例:春夜洛城闻笛李白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问:“折柳”二字是全诗的关键,“折柳”寓意是什么?你是否同一“关键”之说,为什么?答:① “折柳”的寓意是“惜别怀远”,而诗歌的主旨正是思乡之情。② 这种相思之情是从听到“折柳”引起的。

承上启下。③ 是全诗的关键。

3 古诗鉴赏的答题套路

一高考诗歌鉴赏中常见的思想感情: ● 忧国忧时1 揭露统治者的昏庸腐朽2 反映别离和战乱的痛苦3 同情人民地疾苦4 对国家和民族前途命运的担忧● 建功报国1 建功立业的渴望2 保家卫国的决心3 报国无门的悲伤4 山河沦丧的痛苦5 年华消逝,壮志难酬的悲叹6 揭露统治者穷兵黩武7 理想不为人知的愁苦心情● 思乡怀人1 羁旅思乡之情2 对亲人友人的思念之情3 边塞思乡之情4 闺中怀人之情● 长亭送别1 依依不舍的留念2 情深意长的勉励3 坦陈(吐露)心志的告白● 生活杂感1 寄情山水,田园的悠闲2 昔盛今衰的感慨3 借古讽今的情怀4 青春易逝的感伤5 仕途失意的苦闷6 告慰平生的喜悦二六种答题模式: (一) 分析意境型:1 提问方式:此诗有什么样的意境?表现了怎样的画面?诗人通过什么景物表达自己的感情?2 答题步骤:① 描写初始中展现的途径和画面(翻译——忠于原文)。

② 用4个字概括景物营造氛围特点(以下4组)孤寂冷清;萧瑟凄凉;雄浑壮阔;恬静优美+明净炫丽。③ 回答表现诗人什么感情(先答原因,后答感情)。

3 答题示例:绝句二首(其一)杜甫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注:此时写于诗人经过“一岁四行役”的奔波流离之后,暂时定居成都草堂时。问:此诗描绘了怎样的景物?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

答:① 此诗描绘了一派美丽的初春景象:春天阳光普照,江水映日,春风送来花草的馨香。泥融土湿,燕子正繁忙的衔泥筑巢。

日丽沙暖,鸳鸯在沙滩上静睡不动。② 这是一幅明净炫丽的图景。

③ 表现了诗人结束奔波流离生活安定后愉悦闲适的心境。(二) 分析技巧型:1 提问方式:怎样的表现手法?怎样的艺术手法?怎样的技巧(手法)?怎样抒发感情的?2 答题步骤:① 明确告诉其手法。

② 结合诗句证明为什么。③ 运用这种手法有效地表达出因---而产生的---情感。

3 答题示例:早行陈与义露侵骆褐晓寒轻,星斗阑干分外明。寂寞小桥和梦过,稻田深处草虫鸣。

问:此时主要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何效果?答:① 主要用了反衬手法。② 天位方亮,星斗纵横,分外明亮,反衬夜色之暗;“草虫鸣”反衬出环境的寂静。

③ 两处反衬都突出诗人出行之早,心中由漂泊引起的孤独寂寞。(三) 分析语言型:1 提问方式:此诗有什么语言风格,语言特色,艺术?2 答题步骤:① 从以下六个词中选一个或几个。

雄浑豪放;委婉含蓄;华美绚丽;朴实简练;运用口语;叠词互用。② 结合相关语句说明。

③ 运用这种语言表现作者因---而产生的---感情。3 答题示例:春怨打起黄莺儿,莫教枝上啼。

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问:请分析此诗的语言特色。

答:① 此诗特点是清新自然,运用口语。② “黄莺儿”是儿话音,显出女子的纯真娇憨。

“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用质朴的语言表明了打黄莺儿是因为它惊扰了自己思念丈夫的美梦。③ 这样非常自然的表现了女子对丈夫的思念之情。

(四) 炼字型: 1 提问方式:最生动传神的字是什么?给出一字,是否同意。2 答题步骤:① 解释此字在句中的含义。

② 翻译此句(忠于原文,语言优美)。③ 回答表现诗人什么感情(先答原因,后答感情)。

3 答题示例:南浦别白居易南浦凄凄别, 西风袅袅秋。一看肠一断, 好去莫回头。

问:前人认为“看”字看似平常,实际上非常传神,它能真切透露出抒情主人公的形象。你同意这种说法吗?为什么?答:① 同意。

“看”在诗中是指回望。② 离人孤独地走了,还频频回望。

每一次回望,都令自己肝肠寸断。此字然我们仿佛看到抒情主人公泪眼朦胧,想看又不敢看的形象。

③ 淋漓尽致地表现了离别的酸楚。(五) 诗眼型:1 提问方式:关键;不能删掉的词。

2 答题步骤:① 解释词义。② 点名中心。

③ 是全诗的关键。(位于第一段或者第二段)起到了总领全文的作用;(不在第一段或者第二段)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3 答题示例:春夜洛城闻笛李白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问:“折柳”二字是全诗的关键,“折柳”寓意是什么?你是否同一“关键”之说,为什么?答:① “折柳”的寓意是“惜别怀远”,而诗歌的主旨正是思乡之情。② 这种相思之情是从听到“折柳”引起的。

承上启下。③ 是全诗的关键。

4 高中语文鉴赏诗的套路

诗歌鉴赏的基本题型及解题步骤就古诗赏析题而言,大体可归纳出五种问答模式第一种模式:分析诗歌意境型提问方式: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提问变式: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应答分析:这是一种最常见的题型。

所谓意境,是指寄托诗人情感的物象(即意象)综合起来构建的让人产生想像的境界。它包括景、情、境三个方面。

答题时三方面缺一不可。答题步骤:第一步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

应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描述时一要忠实于原诗,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像加以再创造,语言力求诗意。

第二步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一般用两个双音节词表述,例如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等。

注意要能恰切地吻合景物的特点和情调。第三步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

一般可表述为:愉悦、欢快、激动、沉痛、悲愤、哀伤,赞美之情、仰慕之情、惜别之情、依恋之情、豪迈之情、闲适恬淡之情等等,但切忌空洞,要答具体。比如光答“表达了作者哀伤的情怀”是不够的,还应答出为什么而“哀伤”。

答题示例:绝句二首(其一) 杜甫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注:此诗写于诗人经过“一岁四行役”“三年饥走荒山道”的奔波流离之后,暂时定居成都草堂之时。提问:此诗描绘了怎样的景物?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

回答:此诗描绘了一派美丽的初春景象:春天阳光普照,四野青绿,江水映日,春风送来花草的馨香,泥融土湿,燕子正繁忙地衔泥筑巢,日丽沙暖,鸳鸯在沙洲上静睡不动(步骤一)。这是一幅明净绚丽的春景图(步骤二)。

表现了诗人结束奔波流离生活后暂时定居草堂的愉悦闲适的心境(步骤三)。第二种模式:分析表现技巧型提问方式:这首诗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提问变式:请分析这首诗的表现技巧(或“艺术手法”,或“手法”)。

或诗人是怎样抒发自己的情感的?有何效果?应答分析:要准确答题,必须熟悉常用的一些表现手法。表现手法分抒情手法、描写手法、修辞手法三大类。

抒情手法有直接抒情(或说“直抒胸臆”“即事抒怀”)和间接抒情两种。直接抒情,如“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就是。

间接抒情又包括借景抒情,如“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寓情于景,如“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托物言志,一般是咏物诗,如《石灰吟》:“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托物寓理,一般是哲理诗,如《观书有感》(其一):“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描写手法主要有:(1)衬托,分正衬和反衬。正衬如“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反衬又有动静衬,如“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声寂衬,如“日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以乐景衬哀情,如“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等。(2)联想和想像,又叫虚实结合。

如“野花留宝靥,碧草见罗裙”。(3)白描。

如“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籽。田野无闲田,农夫皆饿死”。

修辞手法在古诗中经常出现的有:比兴,比喻,拟人,夸张,双关,用典,设问,反问,反语等答题步骤:第一步准确指出用了何种手法。第二步结合诗句阐释为什么是用了这种手法。

第三步指出此种手法有效传达出诗人怎样的感情。答题示例:早行 陈与义露侵驼褐晓寒轻,星斗阑干分外明。

寂寞小桥和梦过,稻田深处草虫鸣。提问:此诗主要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何效果?回答:主要用了反衬手法(步骤一)。

天未放亮,星斗纵横,分外明亮,反衬夜色之暗;“草虫鸣”反衬出环境的寂静(步骤二)。两处反衬都突出了诗人出行之早,心中产生由飘泊引起的孤独寂寞之感(步骤三)。

第三种模式:分析语言特色型提问方式:这首诗在语言上有何特色?提问变式:请分析这首诗的语言风格。或谈谈此诗的语言艺术。

应答分析:这种题型不是要求揣摩个别字词运用的巧妙,而是要品味整首诗表现出来的语言风格。一般可表述为:清新自然、朴实无华、华美绚丽、明白晓畅、多用口语、委婉含蓄、雄浑豪放、笔调婉约、简练生动,有节奏感、有音乐美、有艺术感染力等。

答题步骤:第一步用一两个词准确点明语言特色。第二步用诗中有关语句具体分析这种特色。

第三步指出这些诗句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答题示例:春怨 金昌绪打起黄莺儿,莫教枝上啼。

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提问:请分析此诗的语言特色。

回答:此诗语言特点是清新自然,口语化(步骤一),“黄莺儿”是儿化音,显出女子的纯真娇憨。“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用质朴的语言表明了打黄莺是因为它惊扰了自己思念丈夫的美梦(步骤二)。

这样非常自然地表现了女子对丈夫的思念之情(步骤三)。第四种模式:分析炼字型提问方式:这一联中最生动传神的是什么字?为什么?提问变式:某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应答分析:古代诗歌的语言是最凝练的,往往一词一句就能生动地描摹出事物的特征,深刻地反映思想内容。

这种题型是要求赏析时应联系全诗的主旨,。

5 高中古诗词鉴赏套路方法

也是应试教育造的孽,连诗词鉴赏都有“套路”了,感觉跟写八股文似的。那我就跟你分享一下以前我们老师教给我们的“套路”吧:

1知人论“世”——联系诗人的时代背景,身世经历分析诗词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比如说,诗人被贬他乡,那么诗歌通常表达羁旅之愁,游子思乡之情,仕途不顺的失意,壮志未酬的愤慨等等;又如诗人生逢乱世,那么诗词表达的感情一般有忧国忧民,渴望战争平息,人民生活安定等等)

2找词眼,悟主旨(如李清照《醉花阴》中“薄雾浓云愁永昼”,这个“愁”字便是词眼,根据这一词眼不难推出本词的感情基调)

3赏析意象,再现意境——一般就是回答“用什么景抒发什么情”“景物有何特点,和情有什么内在联系”。这里关系到诗词中的一些常用意象,你可以参考一下这份资料:?fr=qrl&cid=85&index=3&fr2=query

4再现意境,缘境明情。也就是要对诗词的意境有一个概念,由此推出诗人表达的感情。一般来说,如果意境是“宁静和谐”,那么诗人的心情是愉悦平静的;如果意境是“凄凉萧瑟”,诗人的心情便是孤寂忧愁的。当然这只是一般情况,不能一概而论。

6 文言文阅读要点解析

“365在线答疑网老师”帮你解答 考试说明中的要求: 1、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具体语境中的含义 2、理解常见文言虚词(之、其、而、以、于、乃、虽、为、者、且、则、乎、然、与)在文章中的含义和用法 3、理解并翻译文章中的句子 4、理解文章的基本内容,归纳文章内容要点 5、分析概括文章所表达的作者的观点、态度 6、对文章的内容、语言和写法有自己的体会和见解 解析: 1文言诗文背诵要求做到一字不漏,一字不添,一字不倒,一字不改;默写文言诗文语句,不仅要连贯前后语句,默写时还应一字不错中考默写一般4句诗、2句文,特别注意背诵篇目中的名句记住并纠正自己以前默写中的错别字 2古诗理解鉴赏要重点关注各册教材中以讲读篇目出现的古诗词曲,要注重古代文化文学常识的积累,特别是教材中的注释;要对《篇目点击》中的赏析指导和练习相当了解,对诗句的理解、诗词主要内容和写作意图、作者的思想感情等把握准确 3对一些名家名篇,还应了解作者的姓名、生活时代和篇名 4掌握常见文言实词的含义和6个虚词的用法一般为古汉语的特殊用法为:一词多义、通假、词类活用、古今异义因此对课文中的这类词要特别重视,必须理解掌握《篇目点击》中收入的150个实词和6个虚词的用法,特别是初中教材中出现的义项 5在句子翻译中要有敏感的“特殊句式”意识如省略句,注意把省略的主语宾语加上;如判断句、倒装句(宾语前置、状语后置)、被动句、反问句等在翻译时要落实关键实词的含义和虚词的用法,翻译句子的语气句式必须与原句保持一致 6在课外文言文的阅读上,遇见不会的词或者一下没想起的词大可不必紧张,联系上下文,结合故事(文章)的情节,理解(猜)出它的意思,把词带到文章中去理解,切记翻译不可脱离文章如果选文下有注释,一定要充分利用注释的提示作用 7在课内语段阅读上要注重选文主要内容的归纳概括,如果在自己复习掌控的范围内,当然可以凭记忆答题;若自己复习不到位或记忆不清,则要仔细阅读选文收集处理信息,然后作出合理而简要的表述在课外文言文阅读上,要注意文章蕴含的道理体悟或文章中人物性格特征的归纳提炼。

7 语文古诗词鉴赏有哪些固定的回答套路

高考诗歌鉴赏常规问题设置以及11种答题模式一、人物形象类的常规问题设置以及答题模式1问题设置:这首诗塑造了怎样的形象? 2解答分析:①知人论世,关注背景,回忆诗人的有关资料,包括生平经历、代表作、所处时代特征、作者的政治主张、具体的创作背景等。

②分析所描写的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情等,关注反映心情的词语;分析所描写的人物所处环境(包括时间、地点、天气、周围景物等);分析诗中出现的具体景物的含义。对于物象来说,分析诗中描写叙述了物体的哪些方面,描写用语及评价用语的感 彩,联系作者创作背景进行理性的有关人的品质或理想的深层分析。

鉴赏问题可以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只要能自圆其说,在高考评卷过程中也考虑给分,但注意理解的基础毕竟是诗歌本身。3答题步骤和模式:(1)明确诗歌刻画的形象是什么,塑造了什么人物形象(概说)。

(2)结合诗句分析、概括人物形象的性格、特征。(3)分析形象的意义是什么。

示例: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出塞 马戴金带连环束战袍,马头冲雪过临洮。

卷旗夜劫单于帐,乱斫胡兵缺宝刀。 请结合诗歌的内容,简要赏析本诗人物形象。

参考答案 全诗通过外貌、环境和行动描写,为我们塑造了英姿勃发,不畏艰险,奋勇杀敌的戍边将士的形象。诗歌通过衣着来进行人物的外貌描写,用“金带连环”束“战袍”,刻画出了戍边将士们那种全副武装、神采奕奕的风姿;“马头冲雪过临洮”以天气恶劣、行军艰难来突出戍边将士们勇往直前的精神;“卷旗夜劫单于帐”以“卷旗”的细节,写出勇士们夜赴战场的决心与行动,“乱斫胡兵”和“缺宝刀”既表现了战斗场面的激烈,更表现了将士们奋力杀敌、拼死搏杀的无畏精神。

二、景物形象类的常规问题设置以及答题模式 1问题设置:(1)诗中描写了什么意象?有何寓意?(2)诗中描写了哪些意象?营造了什么样的意境,抒发什么情感。2解答分析:(1)诗中赏画。

看画面形、色、动、静,欣赏诗的画面美,古代许多写景诗多具有“诗中有画”的特征。欣赏诗的画面美,主要从四方面着手:一是物象的组合方式;二是画面色彩;三是动态;四是静态。

(2)画中品诗。由形象画面的色调,把握诗人的情感思想。

读一首诗,首先看它描写了什么形象,它呈现一种怎样的色调,并由此推及其内在情感。一般而言,作品所描绘的外在形象画面,具有鲜活,明丽和昂扬向上色调的,其内在形象情感则是高昂乐观的;反之,外在形象画面具有阴暗、凄冷和低沉色调的,其内在形象情感则是低沉伤感的。

3答题步骤与模式:分析诗句+表层含义+深层含义。(1)结合诗句分析、概括诗中所写的意象的特点。

(2)理解、分析意象的表层含义和深层寓意。(3)分析诗人通过意象的有机组合营造了什么样的氛围、意境,抒发什么情感。

示例:阅读下面一首古诗,然后回答问题。孤雁 杜甫孤雁不饮啄,飞鸣声念群。

谁怜一片影,相失万重云?望尽似犹见,哀多如更闻。野鸦无意绪,鸣噪自纷纷。

注释此诗写于大历初居夔州时。这首诗描写的孤雁是什么样的形象?全诗通过这一形象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参考答案这首诗描写的是离群独飞、思念同伴的孤独凄苦、热烈执着的大雁形象。

诗歌通过孤雁表达了诗人对战乱中颠沛流离的亲人和朋友的思念之情,对漂泊生涯的苍凉感慨,以及不坠青云之志的高远追求和执着精神。三、意境类的常规问题设置以及答题模式1问题设置: 提问方式: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 提问变体: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2解答分析: 意境包括景、情、境三个方面,答题时三方面缺一不可。

鉴赏时要展开丰富的想象和联想,充分调动自己的生活积累,艺术地还原出语言符号所指向的形象、声音、色彩、线条、画面,从而准确把握诗的意象,再根据意象的有机组合,还原出诗歌所描绘的情境,感受和体会情境特点,用准确的语言概括出所营造的氛围特点与情调,分析所寄托、所表达的情感。3答题步骤与模式:①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

考生应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描述时一要忠实于原诗,不必每句、每个景物都写到,但要写到大部分的、主要的景物,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像加以再创造,语言力求优美。

②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一般用两个双音节词即可,例如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等,注意要能准确地体现景物的特点和情调。

③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切忌空洞,要答具体。

比如光答“表达了作者感伤的情怀”是不行的,应答出为什么而“感伤”。示例: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问题。

绝句二首(其一) 杜甫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注释此诗写于诗人经过“一岁四行役”的奔波流离之后,暂时定居成都草堂时。此诗描绘了怎样的景物?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

参考答案 此诗描绘了一派美丽的初春景象:春天阳光普照,四野青绿,江水映日,春风送来花草的馨香,泥融土湿,燕子正繁忙地衔泥筑巢,日丽沙暖,鸳鸯在沙洲上静睡不动(步骤一)。这是一。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749695.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7-08
下一篇2023-07-08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