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人与人之间感应不到对方的意识?

为什么人与人之间感应不到对方的意识?,第1张

因为人和人之间的任何情感本来就是不能共通的。

人类其实本来就缺少对他人的感受感同身受的基因,我们之所以会觉得同情他人或者担心他人以及为他人开心,都只是基于我们自己本身的想法的基础上,并不是站在他人的想法上的。简单的说,就是我们根本没法感应任何人的意识,毕竟每个人的内心都是复杂的,不可以彻底揣摩的。总而言之,就是我们所认为的我们感受到的对方的意识,其实是我们自己想象中的对方的意识。本来应该是不准确的,但是又因为我们都是人类,成长的环境大体一致,所以这种自我想象中的对方的意识,有的时候也能够靠谱一二。

我曾经就是那种自以为是的人,总觉得自己的第六感非常的灵活,总是能够轻易的感受到对方的意识。直到后来,我发现我真的很傻。比如我的朋友笑呵呵的跟我一起,我以为我们真的是朋友,可是我的这位朋友转身就会对别人说我的坏话,甚至我完全都不知道我做了什么。总的来说,人类真的太善于伪装自己,每个人伪装的能力不同,但是一个人笑盈盈的站在你面前的时候,真的很难以判断她是善意或者恶意的。

这种感觉就好像是一个小孩子在快乐的玩耍,一个温柔的女性,不仅陪小孩子玩耍,还给小孩子吃东西,可是小孩子根本就不知道那个温柔的女性是个人贩子是一样的。从某种层面上来说,我们成年人碎玉对方意识的感应和小孩子是差不多的。而我们之所以能够比小孩子聪明,是因为我们年纪大了,接触的多了,所以经验多了。我们不过是靠着经验来感应自我以为的对方的意识罢了。

情绪是动物和人所共有的,情感是人类独有的。

人类是地球上最具情感的动物,人类的认知、行为几乎都受到情感驱动。在过去,人们通常认为动物缺乏人类特有的高级情感,比如妒忌,骄傲,公平等,奥地利维也纳大学神经生物学系的研究者对狗进行试验时,发现狗不但有高级情感,而且还有妒忌,骄傲,讲究公平等更复杂的自我心理意识。

扩展资料:

注意事项:

1、要保持一个好的心态。生活中的许多麻烦,其实没有想的那么严重。大多数时候是跟个人过不去。任何时候都应该有一个乐观、积极的心态,相信这个世界上没有过不去的坎。

2、 培养一个兴趣爱好。当心情不好的时候,可以做些喜欢的事来缓解情绪。比如可以安安静静的坐下来读一本好书,也可以去健身房享受运动后大汗淋漓的快感。在这个过程中情绪可以得到很好的缓解。

3、 要学会控制情绪。可以尝试用控制输入和输出的方式来与情绪对话。在生活和工作中,尽量去选择少做少接触那些可能会带来负面情绪的事情,选择合适的宣泄情绪的方式。

这是鲁迅先生说写的,其实说的是感同身受的问题,你不是他们,你无法知道他们的悲欢,更无法理解他们的悲欢。说的很对,悲欢只是表面的。我们看到别人的悲欢,往往是无法理解他们的悲欢。有些事情在其他人看来是小事,却有人为此欢笑,为此悲伤。我们难以深入别人的内心,难以做到感同身受。

1每个人都有不同的人生经历、背景。

虽然每个人都是从婴儿开始长大的,可是在身为人的这段时间里,每个人的遭遇是不同的。有些人出生在富贵家中,从小生活优渥,一生顺遂。有些人出生在艰难的家庭里,自小就受苦受难,长大后的生活还是一样的悲惨。有些人则是安安稳稳、平平淡淡,一生就这样过去了。这些人有着不同的人生,往往是不能理解对方的感受的。

2所有的悲欢都是属于自己的。

悲欢是一种情绪,属于内在的意识层面。因为每个人的经历不同,他们会为了不同的遭遇而引发悲欢。我觉得情绪是一种难以捉摸的。我们只能从外表看,有些人哭得很伤心,大多数时候,人们除了有些奇怪、同情外,根本无法做到什么,也无法真正了解他们的悲伤。而当我们自己难过的时候,也知道别人是不会知道我们的悲伤的。

3感同身受说得容易,做起来难。

虽然人类有感受情绪的能力,因此我们能够感受到其他的情绪。这是人类所具有的天赋,因为情感是具有传染性的。当家人、朋友因为某事而难过、哭泣,我们也会感受到他们的感情。但是感受到是一回事,想做到完全理解,就像他们那样因为特定的那件事而伤心,是很困难的。

就像现代社会上,很多人会得忧郁症,他们因为某些事情而悲伤忧郁,而身边的人往往不能理解,甚至觉得他们是矫情,是为了博关注。正是因为无法理解,无法明白忧郁症患者的感受,使得很多忧郁症患者的病情加重,甚至结束自己的生命。

总的来说,鲁迅先生的这句话,说的是我们感受不到某些人的悲欢,他们的笑和哭只会让我们觉得吵闹。这指的是人们无法做到感同身受,无论别人在我们面前怎么哭和笑,我们往往是无法理解他们的悲欢。

在这个世界上人和人的感情并不相通,明白这句话也要经过亲身经历,你听闻别人的悲伤,却因为自己而快乐。

2018年,对我家来说算是万事大吉的一年,姐姐结婚六年,一直没有孩子,也终于生下了孩子,我自己也考上了一所普通一本院校,只是父亲身上稍微有点事。而邻居家却发生了可以称的上是悲惨的事。年仅50岁的大妈跳河自杀了,波涛汹涌的洮河夺走了许多人的生命,带走了很多人的亲人,在寻找尸体的那些日子里,她的女儿每天都从河边哭哭啼啼出来。我听见外面嘈杂的声音,想到了,这世界上,除了生死,其他都是小事。心中有着悲伤,却始终抵不过对于自己的庆幸。

你遇见了坏事,我只会庆幸还好不是我。

“人类的悲欢并不相通,我只是觉得他们吵闹”这句话现在在网络上非常受欢迎,很多人以为这是一句网络用语,但其实这句话是鲁迅先生在文章中所写到的。我对这句话的理解比较片面,我认为这句话就是单纯的字面意思,人类的悲伤与欢喜并不相通,没有人能真正理解他人的痛苦和欢喜。

人类的悲喜并不相通

我第一次理解了这句话是在大学毕业后刚刚步入职场之时,当时我进入了本地一家机关单位,工作单位中所有人都比我年长许多,作为实习生,我认为自己应该承担单位中大多数的杂活。于是刚刚步入职场的我非常勤快,基本上每天处理完自己的本职工作后,还会给前辈们帮忙。其实我当时的这种思想是错误的,单位里的杂活不应该全部由我一个实习生来承担,但是当时的我意识不到。

随着日子一天天的过去,我跟单位里的前辈们都熟悉了起来,有次因为一件琐事,我跟一位前辈产生了争执,当时我觉得自己非常委屈,但是我身边所有人,包括我的父母,我最好的朋友,我的男友,他们都觉得这只是一件很小的事情,完全没有必要因为一件小事而这么伤心,这么难过。人类的悲喜并不相通,他们只觉得我吵闹。

如何学会理解他人

“换位思考”这个词相信大家都听过,但是很少有人能够在倾听他人的悲伤与喜悦之时,学会换位思考。虽然有些时候,即使换位思考我们也无法感同身受的理解别人当时的情绪,但是换位思考的我们往往看问题的角度会更加宽广。人类个体的情感是存在差异的,鲁迅先生在多年前就明白的事情,我们居然到现在才懂得。

历史的长河不断向前,人性却一直原地不动,没有任何改变。正如《三国演义》开篇所说,世界大势必须长期相互结合,人心必须与时俱进。每当外部条件发生变化,人性也会随之变化,露出本来面目。

总有人感叹说“人心不老”,其实是不懂人性的真谛:人性就像水,打开了东方的缺口就向东流,打开了西方的缺口就向西流。如果水流向干旱地区,那么人性是好的;如果它们汇聚成暴雨洪水,那么人性就是恶的。

所以人性没有善恶之分,就像水不东流,水不西流一样。但是,人性有其内在的规律,因为人类有特殊的思维方式,价值观等等。

鲁迅在他的小说里写道:楼下一个人病危,隔壁家唱留声机;对面是闹孩子。两个人在楼上狂笑;还有打牌。河里的船上有一个女人在哭她死去的母亲。人的悲欢并不相通。我只觉得他们很吵。

鲁迅先生说过“人的悲欢不相通”,这是人性的真理

可见人性是自私的,没有绝对的同理心。

但是孟子和他老人家不同意。他强调“人性本善”。他说:每个人都有包容别人的心,就是每个人都有怜悯之心,对别人有怜悯之心。

他还举了一个例子:如果你突然看到一个孩子掉进井里,大多数人都会有担心和恐惧,然后产生怜悯和救助。但救人的动机不是为了和孩子的父母交朋友,也不是为了在邻里朋友中有好名声,也不是因为厌恶孩子的哭闹而产生这种心理,只是单纯的同情和怜悯。

孔子不断强调“仁”,孟子不断强调“仁义”。他们宣传得越多,就越能解释人性中缺失的东西。正如国学大师南怀瑾所说:孔子为什么总是讲仁?不仅孔子讲仁,老子庄子也讲仁。可见我们民族太多不仁不孝的人了,这也是他们为什么要讲仁孝的原因。

我们说人类是MoMo或者自私自利,这是人性中的客观现象,千百年来一直如此。

也许,有人会说“帮助别人”。你看,韩信饿的时候,一个洗衣服的老太太可怜兮兮地看着他,于是她好心地给了韩一碗饭吃。后来韩信变得有钱有势,用1200金还了老太太。

但这毕竟是少数几个例子,被大力宣传,鼓励人们做好事。现实是很多人饿了,没饭吃,没人会惨。

如孟子所言“厨有肥肉嫩,马有壮马,庶人饥,野有饿死人”,如杜甫诗中所言“朱门酒肉臭,路上尸骨冻死”。

所以善良和共情是人性中少有的“真善美”,而MoMo的无情表现才是真正的人性常态。

鲁迅先生说过“人的悲欢不相通”,这是人性的真理

国外有人做过街头实验。一个扮成乞丐的明星沿街乞讨。很少有人愿意帮忙,所以他们应该视而不见。事实上,如果这种场景出现在中国的街道上,愿意用善良来帮助的人会很少。

这是什么意思?毕竟别人的痛苦是属于别人的,与我们无关。就像鲁迅说的:人类的悲欢并不相通。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7518488.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9-06
下一篇2023-09-06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