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你的大脑里构建两个审美体系
一个是你自己的审美。
一个是他们的审美。
新建了一个审美体系,然后你就要通过交流来完善这个体系。等于是开个虚拟机了。
他们觉得好看的,你就要注意观察,或者直接询问他们为什么觉得好看,觉得哪里好看。
他们觉得丑的,你也一样这样做。
需要注意的一点是:这和你的观点没有关系。和你觉得丑还是好看没有关系。
他们觉得好看但你觉得丑,还是他们觉得好看你也觉得好看都一样。
然后数据收集到一定程度的时候,你的“他们的审美”体系就可以很精准的模拟他们的审美了。
然后你再看一样东西的时候,你就会这样想:“我觉得不大好看,但是他们应该会觉得很好看。”
题主,不要试着证明你的审美是正常的或是不正常的。你审美和大众审美相差多少都没关系,重点是你要能够了解大众的审美是什么样的。
审美没有什么高下之分,不存在哪个审美水平高,哪个审美水平低这回事儿,所谓的审美高于常人,无非就是更加敏感而已。
至于两套审美如何协调。
你做的东西是给他们看的时候,就用他们的审美,你做的东西是为了自己快活的时候,就按你自己的那套来。
“大众的审美”是个很混杂的东西,因为每个人审美都不一样,但是我们接受的教育和文化有相似性,所以一群相近人之间会出现审美上的交集,在这个交集内,大家都会觉得好看。在这个交集外的,偏的越远,觉得它好看的就越少。
题主的审美大概只是和他们的审美交集比较少。
本文针对目前“美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从三个方面进行了思考,即在教学过程中兼顾传统美学与现代美学的融合、使理论思辩与感悟相结合、在美学教学中贯穿审美人生、智慧人生的思想。
“美学”作为大学中文系的基础课程,对于学生审美心胸的建立、审美趣味、审美理想的形成都具有重要的意义。从理论层面上讲,理论思辩能力的提高可以培养学生基本的理论能力,增强对其他学科的理论指导。从现实层面上讲,审美情怀的建立对每个个体的人生都将产生深远的影响。但是,从目前的教学情况看,相对于传统美学的讲授,存在一些需要引起重视的问题。
一、传统美学与现代美学的融合
美学作为一门学科的历史是非常短暂的,即使从鲍姆加通算起(“美学”学科的命名者),不过只有两百多年的历史。但是,无论在东方还是西方,美学思想的发展已经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在东方,至少从我国先秦的老一子开始就有了美学思想,在西方,至少从古希腊的毕达哥拉斯、柏拉图开始就有了美学思想。在两千多年的历史中,美学随着时代的变迁不断丰富着自己的美学思想,而且在美学作为一门学科以来,18
,
19世纪的美学形态与20世纪相比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但是,到目前为止,美学从传统形态向现代形态的转变还没有最后完成。因此,在美学课教学中就存在这样一些问题,对同一个理论问题的表述,传统美学和现代美学存在较大的差异,而且在现代美学的研究中仍然找不到一种成熟的结论。从这个意义上说,美学课是一门知识确切性不够的学科,美学话语始终包含了探索、开放、召唤的姿态,美学是一门发展中的、正在走向成熟、完善的学科。
正因为美学学科这种不成熟的进行时态,在美学教学中就需要避免武断的结论性总结。在学科大的框架和局部细节都需要澄清传统美学和现代美学的理论分歧及我们目前的一些思考,引导学生从自己的理解出发尝试新的探索思路。如传统美学开篇讲的就是“美是什么”这个本体论的问题,而对于美学研究中这一古希腊传统,就必然超越了归纳与综合,而进人了纯粹思辩的王国。对于中文本科学生来说,刚一接触这门学科就试图解决这一“千古之迷”,显然增添了对这门课的畏惧心理。不过,从另一个角度说,对于学生的日常经验,对“美是什么”和“什么是美”这样的问题都会有自己的思考,并能做出自己的理解。教师的工作可以从中西美学对这一问题的探索过程人手,帮助学生分析每一种理论的优长和缺陷,尝试做出较为合理的结论。并在线型分析的基础上,重视传统美学和现代美学在这一点上是如何衔接的,如现代美学的研究核心由本体论、经验论向体验论的转型,从而把美学研究的对象设定为“审美活动”,抛弃了传统美学的本体论和经验论对主客体的分割,使审美成为了一种自由的体验,成为主体与世界的沟通。在审美体验中,存在就是价值、价值也就是存在,这一点,现代体验论美学实际上又包含了传统美学中本体论和经验论的思考,是在此基础上的一个质的飞跃。但仍需要明确的是,现代美学并没有排斥美学的本体论研究,本体论研究仍是美学研究的一个最高的层次。
以上只是以美学研究的核心问题为例阐释了在教学中传统美学与现代美学的结合,实际上不只是这一问题,而是在整个现代美学体系中,如审美形态学、审美心理学、审美社会学、审美教育学、审美文化学等方面都需要对传统美学与现代美学做出分析和比较,这不仅有助于学生对整个美学发展史的掌握,而且对许多具体的理论问题可以在现代和传统融合的基础上做出自己的思考。同时,在教学中需要强调的是,当代美学所呈现出的前所未有的多元性、专门性、游移性和相互包容性,并不意味着当代美学已完全背离了传统美学,我们需要的是不断回过头去从遗产中吸取营养,给当代美学灌注新的理论生气。
二、理论思辩与感悟
思辩美学是美学研究中一个源远流长的传统,不论是传统的认识论美学、本体论美学、价值论美学和艺术哲学(黑格尔式的艺术哲学、而非丹纳式的艺术哲学),还是现代的体验论美学,都充满了理论思辩。由于东方人重感悟而轻思辩的文化传统,美学理论的抽象和思辩成为教学中的最大的难点,如何解决这一问题,成为美学教学成功与否的关键。
首先,比较有效的方法之一是对一些基本的理论概念进行线形输理,从它的渊源、发展、分化探索一种理论的基本走向。如本体论美学和经验论美学对一些基本理论的阐释。一个是从理性方面去演绎美,一个是从经验方面去归纳美,这两个方向分别代表了以毕达哥拉斯和亚里士多德为主要源头的美学经验。到了18,
19世纪,大陆理性主义和英国经验主义分别把这两个方向推向了一个制高点,“美的科学”这一概念就是在这一基础上提出来的。而沿着理性美学的这一分支,则派生出源于柏拉图以及希伯来文化、中经普洛丁和哈奇生等的非理性主义美学,而这一非理性思潮则又与超越的体验紧密相关。到康德美学对经验、理性、非理性的调和,产生了一种新的集前人之大成的庞大美学体系,这种大一统的自律的思辩美学雄霸了整个19世纪。尽管谢林向右,强调了不可知的一面,黑格尔向左,强调了辨证法的一面,但他们都没有突破思辩形态,相反,巩固了思辩形态。同时,非理性美学也沿着克尔凯廓尔的存在主义美学、叔本华、尼采的唯意志美学等向前发展。通过对这样一个基本线索的输理,使学生不仅掌握美学发展的历史进程,而且要对一些基本的理论名词如本体论、经验论、价值论、理性、非理性等有初步的了解和认识,并通过分析基本概念在不同美学形态和流派中内涵和外延的异同,增强理论思辩能力。其次,美学课的教学时间是一个学期,在这么短的时间里要求面面俱到显然不可能,这就要求对一些重要的美学流派的讲述中作到前后贯通,如康德美学、黑格尔美学等,既要重点突出、又能以点带面,这种综合性在美学教学中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问题一:审美能力要怎么培养? 著名艺术社会学家豪泽尔曾指出:“人可以生来就是艺术家,但要成为鉴赏家却必须经过教育”同样,美术教育的目标也不仅仅限于培养艺术家,而在于培养广大民众的审美鉴赏能力,提高整体的文化品位与素质修养 。
进入21世纪,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精神享受的需求也越来越高,艺术已经成为生活的一个基本的部分,面对生活中林林总总的美术作品,迫切希望能尽快地提高自己的审美和鉴赏水平,但往往不知从何入手,如果在今后的美术鉴赏中能注意以下几点,积少成多,循序渐进,将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面对美术作品时,欣赏者首先应保持注意的稳定性
任何美术作品的客观效果都是由创作者和欣赏者这两方面发挥能动作用的结果,法国著名雕塑家罗丹说过:“所谓人师,就是这样的人,他们用自己的眼睛去看别人见过的东酉,在别人司空见惯的东西上能够发现出美来”当然,特定的艺术形式为艺术家提供了有力的手段,使其对客观世界作出特殊的反映,以影响广大的欣赏者进而取得深远的社会效果,但作为欣赏者,当他用心去感悟艺术家用心血提炼出来的艺术作品时,往往也会产生不同程度的共鸣。
当我们面对美术作品时(如一座雕塑或一幅绘画等),欣赏者必须发挥“注意’的作用,就是在欣赏美术作品时欣赏者一要注意把感受、思考、联想、想象等心理活动指向并集中于某一特定的作品,有时还需要保持相当长的时间,才会在欣赏中逐渐得到较为深刻完整的认识,因为画面中的每一处细节都是画家经过深思熟虑、精心按排的,都在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例如,当我们面对绘画大师达・芬奇的不朽之作《蒙娜丽莎》时首先我们会注意到她那微妙的笑容,因为那是整个画面的中心。但随着进一步观看,你会发现画面是采用稳定的金字塔形构图,尤其蒙娜丽莎那优美的双手和背景中的山水都是同她的微笑相协调和相呼应的,整个画面流露出自然、亲切、优美、高雅的艺术特色,通过逐步深入的观察,我们渐渐地能感悟到大师描绘的是集伟大母性的端庄、善良和温柔于一身的蒙娜丽莎所代表的仁爱和尊严,最终领悟到被美术评论家称之为“水恒的微笑”的艺术魅力。这就是综合注意的结果。
开始学习鉴赏美术作品时,一定要选择中外美术大师的代表作,就如读书要读名著、欣赏音乐要听名曲一样,因为这些大师的作品都是经过时代的检验和历史大浪淘沙所保留下来的,也是各时代、各国、各民族最具有价值的文化艺术精品,是其他一般的美术品所无法比拟的,另外欣赏名作最好是看原作,或者看印刷精美的。正如歌德指出的那样:“鉴赏力不是靠观赏中等作品而要靠观赏最好的作品才能培养成的。”
二、面对美术作品时,欣赏者要展开联想和想象的翅膀
想象是艺术创造活动的一个必要因素,在欣赏美术作品的过程中,由于欣赏者面对赋子启发性的具象或抽象的形象,所以会自然而然地被唤起种种有关的联想和想象,这些联想和想象是在对美术作品的感受和理解的基础上产生的,这也正是美术创作者预期的最佳效果。联想和想象是建立在个人的生活阅历、文化素养之上的,换言之,生活阅历越丰富、文化素养越高的人对美术作品的感悟能力就越强。显而易见,美术作品首先是以特殊的感性形象作用于欣赏者的视觉器官,欣赏者一般都能够自发地、朴素地通过感性体验去接受作品传达出的艺术信息。
一件优秀的美术作品完成了对客观世界的艺术化反映,把丰富的客观内容凝缩到艺术形象中,在欣赏过程中,由于欣赏者联想和想象的作用,通过特定的艺术形象即可以感悟和理解更为丰富的作品内涵。我国著名油画家罗中立创作的油画《父亲》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这幅作品在当时之所以引起了轰动,不仅在于其中蕴含了作者强烈的人文主义精神和对普通劳苦大>>
问题二:怎么提高美术功底和审美能力? 想提高美术功底有几点:1多看相关书籍,对美术的理解2多观察生活,所有艺术都是来源于生活的3所有的艺术范畴都要相对的了解,音乐,舞蹈,歌剧,影视等,因为艺术都是相通的5向熟人或不认识的人问,不耻下问,或偷学,这就看你的社交水平了!6画,不管是平面设计也好还是三唯设计也好,多画,熟能生巧7你一定要看 色彩构成 和 平面构成 它对于你的专业有很大帮助8多收集好的作品进行分析总汇,塌实的学习,认真的工作相信你不久进步很快的!!至于审美能力,首先要真正喜欢,其次要多接触建议从一个比较高的角度来看读一些大师的浅显易懂的著作,绝对能让你有如沐春风之感中国美学,建议先看李泽厚的《美的历程》,然后可以看他的另基本书。另特别推荐宗白华老先生的《美学散步》,特别是其中《中国艺术意境之诞生》以及《中国诗画中所表现的空间意识》二文。西方美学,推荐傅雷大师的《世界美术名作二十讲》。不多推荐了,这几本书已经够看很久了。
问题三:怎样提高审美能力 审美能力是个人所具有的与进行审美活动相关的主观条件和心理能力。审美感受以“视、听”两种感官为主,而在这方面并不是每个人都一样的。在这里,先天的条件,以及后天的训练都起着很大的作用。
每个人不同的审美能力
先天失明的人无法有绘画的感受,先天失聪的人也无法有音乐的感受。对绘画和音乐的敏感程度,与人的视听器官的先天敏锐程度有关,而后天各人生活条件和经验的不同,对感官的培养、锻炼的不同,更现实的使各人具有不同的审美能力。这些个人的能力的产生、发展和形成,虽然和人们的生理和心理的素质有关,但在本质上是人类长期历史发展的产物,也是个人在生活中和审美活动中长期受到教育和训练的结果。
问题四:如何提高审美能力 审美这玩意看书学不来。。。除非你经常关注艺术类的东西。。。当然。。。人体艺术什么的就算了。。
不过提高内涵倒是可以看书 比如说雨果的悲惨世界 海明威的战争与和平 尔扎克的作品(巴尔扎克书是不错 不过就是太嗦 培养耐性还不错滴说。。)还有马克吐温的幽默小说 多看看对人际相处又点作用
另外网络上的小说多数米什么内涵 纯属娱乐 消磨时间而已
问题五:怎么提高审美能力和美工功底 我个人感觉美工能力有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站在客户的角度,想想客户所处的行业、项目目的这个层面。
比如时尚行业和工业行业的要求就完全不同,并且观察本行业的网站及平面的特点,按照网页的传播目的来确定展示方向,比如有的是以产品功能展示为目的,有的是以品牌传播为目的,有的是以活动宣传开展为目的,这些不同的目的也确定了美工要求的不同。立场不同,做出来的东西和侧重点也是不同的。
其次站在网络美工前沿的角度。比如多看看FWA里最新的一些酷站,或者到ZCOOL里去看看里面的最新设计,多了解一下别人的网站是怎么做的。同时,也可以了解一下国内一些做得比较好的网站是怎么设计自己的网站的,多看看他们的布局和平面表现。比如目前的 很多 UI界面,都是以苹果电脑的样式进行扩展的。
最后就是看客户的要求了,不同的客户会有不同的特殊要求,这些要求不一定是正确的,最好能强硬一点站在自己的角度上提出自己的专业观点来审视整个项目。网站的目的在于传播,在于提升产品展示能力和品牌价值。所以 最好能够以专业的广告思路,来对网页的效果进行评估。
提高美工功底嘛~~这方面还是要看你自己多努力了。
首先所有的软件你要会熟悉,多看一些设计技巧方面的书籍咯,多多关注设计类的网站和设计的前沿资讯,这样才不会闭门造车。
呵呵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问题六:如何提高自己的审美能力 学过素描,说明你有一定的造型能力,但色彩的感觉就不一定了。要想培养在服装上的欣赏品味。
1、要学会对服装款式的认识和理解,你有素描基础,这方面多看看书和品牌店服装款式的特点,相信你会有感觉的,
2、加强对色彩的认识,特别是注意色彩搭配关系知识的学习,不同色彩的搭配会造就不同的整体效果,搭配的好会感觉漂亮、大方、或是高贵;搭配不对时,可能出现俗气、晃眼、滑稽等。
3、色彩搭配时不要忘了穿衣人的肤色。可以买服装设计方面的书看看,这些知道都会讲到。有条件的话可以常到品牌店看看,他们的模特(模型)大都有讲究。
4、当然、如果能顾及到不同人的性格、年龄、性别、职业、以及不同场合的用途等等,就比较专业了,其实不很难,一本服装设计教材都会讲到。
有了理论、再观生活,审美能力提高了,品味自然上来了。
问题七:如何人才能提高自己的审美能力? 个人的品位与修养是在长期的学习,生活,工作中逐渐形成的。
提高个人的品位,首先要提高个人的文化艺术的素养,提高审美的眼光,提高鉴赏文化艺术的水平,在文化艺术的养分中熏陶,是从俗到雅的渐变过程。
提高个人的修养,其中已经包含了人的高品位,修养是人生的生活方法,生活策略,无论在意识和行动中,无论在顺境或逆境,始终贯穿有理,有节,含蓄,包容,诚信,热情,自信的美德。简言之一生都在“修身养性”。
何其善哉,何其难哉!
如何提高孩子的审美素养
培养孩子们的审美能力,能有助于他们形成高尚情操,愉悦精神,美化心灵和启迪智慧。将会使他们的生活,他们的人生,获得更多的幸福,达到更高的境界。
孩子们将通过审美的新角度,新视野,去发现自己,开垦自己,超越自己,同时去发现生活,开垦生活,创造生活。
审美素养包括认识美、评价美、感觉美、鉴赏美、享受美、表达美、创造美等意识和能力。这些都可以在孩子的日常生活中加以培养。
一般可以通过以下五个阶段:
1输入各种美的信息
家长可以简单传授一些审美的知识、理论和自己审美、饮赏美的经验等等,再在这些知识的指导下,引导孩子接触自然美,社会美,艺术美,初步培养认为美的能力,使他能对各种美的信息表示关注。
2进入审美状态
孩子在审美过程中欣赏大自然美好,听一首乐曲,接触一个美的行为。一方面体验着审美的愉 ,培养了感受美的能力;一方面和自己的想像、情感和理解十分和谐地融合,成为一种审美享受,同时培养着鉴赏美的能力。
3升华为审美意识,经常以审美的角度去看、去听、去想
审美状态反复出现,长期耳濡目染,潜移默化,在自己的审美经验中留下深深的印痕,不断提高评价美的能力,接着就会向高层次升华,追求更为丰富,高雅的审美对象和产生更为高层次的审美要求。
4完善审美心理结构
完善审美心理结构,也就是指审美素养的全面提高,表现为审美能力和创造美的能力全面增强这两方面。
审美感受能力包括审美的感知、想像、情感、理解等多种心理因素。其中,审美鉴赏能力形成的前提,则是树立高尚的审美理想,把握正确的审美标准,具有高度的审美修养。
创造美的能力是指”按照美的规律“创造美的物质产品和精神产品的能力。
5提高全面素质,形成完善人格
提高智能素质、品德素质、审美素质和身体素质,是美育的延伸阶段,也是完美人格塑造的最后阶段。
当前,之所以那议家长要特别重视美育,就是因为美育对提高全面素质有特别重要的作用,它能”以美促健“,最终能使孩子形成较为完善的人格。
问题八:怎样提高自己的艺术修养和审美能力呢 任何人的艺术修养都不是先天的,都是需要在艺术创作或艺术欣赏的实践中,逐步锻炼和培养的。首先要多读、多听、多看,多接触各种艺术形式和艺术流派。只有在博览的基础上,才有可能辨别真伪优劣,培养出较高的艺术鉴赏能力。各种艺术形式之间都存在有机的联系,对各种艺术形式培养起一定的兴趣,会有助于艺术修养的提高。各种艺术流派之间也是有内在联系的,只有广泛通晓各种艺术流派,才可能有比较有鉴别,才可能采各家之精华,培养起高尚的艺术情趣。
1、提高艺术修养首先要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世界观同人们的整个精神世界――心理状态、道德观、艺术趣味、审美能力等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如果没有正确的观念作指导,欣赏者就不可能领会艺术作品的艺术偿,也不可能接受艺术作品所表达的思想倾向。
2、要培养自己的审美趣味,扩大自己的欣赏视野,从而提高艺术修养水平。要想欣赏音乐,需要有会听音乐的耳朵;要想判别形态的美,就需要有锐利敏感的眼睛;要想接触古今中外一切优秀的文艺作品,就需要阅读他们、欣赏他们,借以锻炼自己的形象思维能力。只有这样,才能提高审美趣味,加强审美感受,从而有益于身心健康。
3、要提高鉴赏能力,正确引导自身的审美趣味,还需要向那些具有某种专长的人在欣赏方面以指导、帮助。往往专家的意见可以影响、甚至改变自身的兴趣和观点。对艺术作品进行具体的分析、讲解,有助于人们加深对作品的认识、理解和感受。
4、深刻认识现实社会生活。艺术具有认识价值。一部优秀的艺术作品,能深刻而典型地反映社会历史,能成功地再现生活。提高艺术修养,有助于全面的欣赏艺术作品,深刻地认识作品的社会意义,更全面地理解社会、人生和现实生活,从而增强历史责任感。
5、增加生活情趣,得到更多的艺术享受。艺术具有享受和娱乐的价值。注意艺术修养,可以丰富自己的精神生活,得到更多的更高尚的艺术享受,从而增强对生活的感情。这样,在群体中的形象也将更加丰满、更富有人情味,更能够和群体融合在一起。
6、更好地吸收人类文化的一切精华,吸取一切进步的思想营养。任何一部艺术作品都反映了作者一定的思想感情和生活信念。注意艺术修养,可以更深刻地体会一部优秀艺术作品进步的思想倾向,从中汲取向上的力量。艺术作品是通过人物形象来感染读者和观众的,因而对思想的熏陶作用也是更富有效果的。
7、培养道德情操。艺术具有道德的价值。一部优秀艺术作品中的艺术形象,对自己道德观念和人生选择方面的重大影响。注重艺术修养,可以通过进步的艺术形象,吸收进步的道德观念,逐步培养道德情操。
问题九:怎样提高自己审美能力啊 1。看点时尚杂志,多到买衣服的地方逛逛。
2,再搞清楚自己的气质,还有是什么类型的人,适合什么颜色。
3,有什么偏好,或者个人特色,买衣服的时候考虑进去。
4,最好买衣服的时候拉个朋友一起去,最好是理性思维占上风的朋友。有时候一个人看的不准,买了后悔,朋友可以给参考意见。
问题十:怎样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摘要: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是我们在教学中的最重要的任务之一,课堂是学校教育的基本形式,也是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重要渠道。审美能力的培养主要通过对学生进行审美感受能力、审美想象能力、审美鉴赏能力、审美理解能力的培养,结合理论和课堂实践的方法完成我们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的任务。 关键词: 小学语文教学 审美能力 培养 《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中指出:“美育对于培养学生的审美观念和审美能力,陶冶高尚的道德情操,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具有重要作用。”因此,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是很重要的。 人们对美的事物的审美能力,主要指审美感受能力、审美想象能力、审美鉴赏能力、审美理解能力。但从决定性的条件来看,审美能力的获得和全面发挥,则主要是后天审美实践和审美教育培养、锻炼的结果。因此我们教师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要按照时代的要求,培养人们对美的事物的爱好和兴趣,提高他们对学科中美的感受、想象、鉴赏、理解的能力。人类社会根本改造的步骤之一,应当是人的改造。人的根本改造,应当从儿童的感情教育、美的教育入手。”那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这些审美能力呢 一、培养学生审美感受能力 审美感受能力是人们进行一切审美、创美活动的出发点,是整个审美能力中最初始、最基本的能力,是审美想象能力、鉴赏能力、理解能力得以萌生和发展的前提和基础,也是通往更高审美境界的桥梁。席勒说过:“感受能力的培养是时代最急迫的需要,这不仅因为它是一种改善对人生洞察力的手段,而且因为它本身就会唤起洞察力的改善。”所以,我觉得要培养孩子的审美能力,首先要让孩子能对美有感受能力。在语文学科中,美是丰富多彩的、无穷无尽的,问题在于能否及时地、敏锐地感受它、发现它。如果学生缺乏审美感受能力,那么,即使是最动听的音乐和最美的绘画也不能成为学生的审美对象,它们对学生来说是毫无意义的。 审美感受能力主要是后天通过审美教育培养的结果,但由于种种原因,各人的审美感受能力很不一样。针对学生的感知心理,尽可能多地利用电教媒体手段,再现情境,运用线条、形状、色彩、声音等外在形式,具体、直观地再现课文中丰富多彩的形象,使形象由语言文字的间接显现转化为一定的物质材料来直接显现,增加强感知强度,让学生置身于美的氛围中,通过视觉和听觉,发现美和感受美,从而提高审美感官的灵敏度、活跃性和统摄力。例如,在小学的语文课本中,有许多丰富多彩的艺术形象,引人入胜的深邃意境,凝练生动的优美词句,强烈感人的抒 彩,这就要求我们在语文教学中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的体验美,这样才能在教学中进行美的渗透,从而提高学生的审美意识和对美的感受能力。 二、培养学生审美想象能力 所谓审美想象能力,是人们在直接关照对象的基础上,调动过去的表象积累,补充、展拓、丰富、完善对象和改造、重新组合、进而创造新对象的一种能力。它包括通感的能力,如宋代的《玉堂春》词:“绿杨烟外晓云轻,红杏枝头春意闹”以杏花开放时的盛、繁、多、乱与可以造成声音的人群的盛、繁、多、乱之间进行类比联想,“闹”字将无声化为有声,将静态的美化为动态的美,将视觉形象的美感沟通为听觉形象的美感,因而格外生动、形象,历来为人们所称道。又如《秋天的雨》一课,既写了秋雨的美景,又写了秋天的情趣,我们可以播放课件,让学生在优美的音乐中欣赏美丽绚灿的秋景,配乐范读,让学生闭眼想象你闻到了什么香味等等,创设了一个美丽而又富有情趣的童话情境。培养学生的审美欣赏能力,应根据他们的生理、心理特点,要通过引导学生朗读、品味语言文字,使他们逐渐懂得什么叫做审美。在教学中,通过语言分析,设身处地讲出语言所表达的优美感人的>>
产生审美社会学现象的根本原因是(BCD)。
A多数权威的意见
B美的本质
C人类心理活动的自然规律要求
D艺术表现的需要
资料扩展:
审美是人类理解世界的一种特殊形式,指人与世界(社会和自然)形成一种无功利的、形象的和情感的关系状态。审美是在理智与情感、主观与客观上认识、理解、感知和评判世界上的存在。
审美也就是有“审”有“美”,在这个词组中,“审”作为一个动词,它表示一定有人在“审”,有主体介入;同时,也一定有可供人审的“美”,即审美客体或对象。审美现象是以人与世界的审美关系为基础的,是审美关系中的现象。
从哲学的角度来看,审美是事物对立与统一的极好证明。审美的对立显而易见,体现为他的个体性,审美的统一则通过客观因素对人们心理的作用表现,即在每个时代或阶段,人们所处的环境,或多或少会对人们的审美观造成影响。
由于审美是一种主观的活动,因此很多人会认为,审美只是人的一种特殊的行为,在其他动物中不存在审美。
其实不然,人们对动物是否存在审美这一行为的推测,很大程度上被人们的思维所左右,而并不是真正从动物的角度出发,因此难免存在偏差,也很难说审美仅为人类所特有。
审美的范围极其广泛,包括建筑、音乐、舞蹈、服饰、陶艺、饮食、装饰、绘画等等。审美存在于我们生活的各个角落。
走在路上,街边的风景需要我们去审美;坐在餐馆,各式菜肴需要我们去审美……当然这些都是浅层次上的审美现象,我们需要审美,研究审美,更应从高层次上进行探讨,即着重审人性之美。我们不断追问自己的心灵,不断提高自己的审美情趣。
审美是在理智与情感、主观与客观的具体统一上追求真理、追求发展,背离真理与发展的审美,是不会得到社会长久普遍赞美的。
著名艺术社会学家豪泽尔曾指出:“人可以生来就是艺术家,但要成为鉴赏家却必须经过教育”同样,美术教育的目标也不仅仅限于培养艺术家,而在于培养广大民众的审美鉴赏能力,提高整体的文化品位与素质修养 。
进入21世纪,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精神享受的需求也越来越高,艺术已经成为生活的一个基本的部分,面对生活中林林总总的美术作品,迫切希望能尽快地提高自己的审美和鉴赏水平,但往往不知从何入手,如果在今后的美术鉴赏中能注意以下几点,积少成多,循序渐进,将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面对美术作品时,欣赏者首先应保持注意的稳定性
任何美术作品的客观效果都是由创作者和欣赏者这两方面发挥能动作用的结果,法国著名雕塑家罗丹说过:“所谓人师,就是这样的人,他们用自己的眼睛去看别人见过的东酉,在别人司空见惯的东西上能够发现出美来”当然,特定的艺术形式为艺术家提供了有力的手段,使其对客观世界作出特殊的反映,以影响广大的欣赏者进而取得深远的社会效果,但作为欣赏者,当他用心去感悟艺术家用心血提炼出来的艺术作品时,往往也会产生不同程度的共鸣。
当我们面对美术作品时(如一座雕塑或一幅绘画等),欣赏者必须发挥“注意’的作用,就是在欣赏美术作品时欣赏者一要注意把感受、思考、联想、想象等心理活动指向并集中于某一特定的作品,有时还需要保持相当长的时间,才会在欣赏中逐渐得到较为深刻完整的认识,因为画面中的每一处细节都是画家经过深思熟虑、精心按排的,都在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例如,当我们面对绘画大师达·芬奇的不朽之作《蒙娜丽莎》时首先我们会注意到她那微妙的笑容,因为那是整个画面的中心。但随着进一步观看,你会发现画面是采用稳定的金字塔形构图,尤其蒙娜丽莎那优美的双手和背景中的山水都是同她的微笑相协调和相呼应的,整个画面流露出自然、亲切、优美、高雅的艺术特色,通过逐步深入的观察,我们渐渐地能感悟到大师描绘的是集伟大母性的端庄、善良和温柔于一身的蒙娜丽莎所代表的仁爱和尊严,最终领悟到被美术评论家称之为“水恒的微笑”的艺术魅力。这就是综合注意的结果。
开始学习鉴赏美术作品时,一定要选择中外美术大师的代表作,就如读书要读名著、欣赏音乐要听名曲一样,因为这些大师的作品都是经过时代的检验和历史大浪淘沙所保留下来的,也是各时代、各国、各民族最具有价值的文化艺术精品,是其他一般的美术品所无法比拟的,另外欣赏名作最好是看原作,或者看印刷精美的。正如歌德指出的那样:“鉴赏力不是靠观赏中等作品而要靠观赏最好的作品才能培养成的。”
二、面对美术作品时,欣赏者要展开联想和想象的翅膀
想象是艺术创造活动的一个必要因素,在欣赏美术作品的过程中,由于欣赏者面对赋子启发性的具象或抽象的形象,所以会自然而然地被唤起种种有关的联想和想象,这些联想和想象是在对美术作品的感受和理解的基础上产生的,这也正是美术创作者预期的最佳效果。联想和想象是建立在个人的生活阅历、文化素养之上的,换言之,生活阅历越丰富、文化素养越高的人对美术作品的感悟能力就越强。显而易见,美术作品首先是以特殊的感性形象作用于欣赏者的视觉器官,欣赏者一般都能够自发地、朴素地通过感性体验去接受作品传达出的艺术信息。
一件优秀的美术作品完成了对客观世界的艺术化反映,把丰富的客观内容凝缩到艺术形象中,在欣赏过程中,由于欣赏者联想和想象的作用,通过特定的艺术形象即可以感悟和理解更为丰富的作品内涵。我国著名油画家罗中立创作的油画《父亲》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这幅作品在当时之所以引起了轰动,不仅在于其中蕴含了作者强烈的人文主义精神和对普通劳苦大众的关注,更为成功的是画家巧妙的运用写实主义风格,塑造了一位饱经风霜、平凡感人的农民老父亲形象,给欣赏者造成强烈的、震撼的视觉冲击力。随着进一步观看,从“父亲”脸上那刀刻般的皱纹中、额角上的汗滴里,使人们联想到我们千千万万个“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吃苦耐劳的父亲,是怎样的千辛万苦、任劳任怨。我们还可以从他那平和善良、充满希望的目光中想象
出这些象征着中国脊梁的“父亲”对丰收和幸福的渴望。除此之外,画面成功表现出的烈口炎炎的光感、父亲那长满老茧、沽满泥土的大手,甚至用来做道具的那只青花粗瓷碗,都能自然而然地使欣赏者浮想连翩。画家是要把中国农民的现实写进油画,让现在和将来的人们记住他们的苦难和期盼、朴实和善良。可以肯定,如果欣赏者在充分感受罗中立的“父亲”这个艺术形象的特征的基础上,正确的运用联想和想象,回忆自己有关的生活感受,就能使这件优秀的艺术作品充分显现出它的艺术效果,而欣赏者也能从中提高自己的美术鉴赏能力。
三、面对抽象美术作品时,欣赏者要学会发现其独特的艺术个性
绘画艺术发展到今天,就风格和流派而言可以说是千门万户,蔚为壮观,同时各种艺术实验和探索仍轮番登场,尤其是现代艺术家,他们思想活跃,匠心独运,勇于创新,创作了许多充满艺术个性的,不同种类和风格的美术作品。它们之所以能够超越时代、流传至今,一定有其独特的可贵的艺术魅力。面对这些使人一下子看不懂的抽象、前卫的现代美术作品,应该如何鉴赏其独特的艺术个性呢?黑格尔认为一件美术作品存在着外在与内在的两种因素,我们在欣赏传统的具象美术作品时,很容易通过画面表现的人物、场景、情节、色彩等元素感受和理解画家要表达的内容情感,但在以抽象为特征的美术作品中,对抽象画面的象征性、代表性、暗示性和形式美的鉴赏则不如具象画面中的内容那样显而易见,那些夸张、变形的形象,点、线、面的构成,色彩的宣泄、韵律的变化,肌理的表现等形成了作品独特的艺术个性,欣赏者只有先读懂它独特的艺术语言,了解一些现代美术观念,才能进一步欣赏到画家要表达的艺术境界。我国20 世纪最有影响力的著名画家吴冠中创作的油画《走近荷糖》就是运用抽象的艺术语言表达具象内容的一种诗一般境界的优秀作品。作者极富激情的在画面上运用宽阔而随意流畅的笔触,横向排列出几大色块,几笔暗红色象征着荷花、浅绿色象征着荷叶、大片的黑色代表倒影、白色又仿佛是水中的天光,画面没有一笔具体的描绘,但远远看去,那些原来生冷的笔触顿时变成了一池随风摇曳的荷花,使人惊讶,令人赞叹。细细品来,那不染的荷花、寂静的池糖、和谐的色调、无不流淌出超凡脱俗的艺术信息。
四、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
“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只有多看、多想、多实践才能逐渐对一般的艺术规律有一些基本认识,有了这些认识,则有助于我们在今后的美术鉴赏中,更好的感受和理解每一件具体的艺术作品。另外,博览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艺术,以及世界各国各民族的文化艺术遗产,了解必要的地域文化和历史知识,熟悉各类艺术规律和各自独特的艺术语言,才能为提高审美和美术鉴赏能力打好基础。显然,如果你不知道红军长征的故事,就很难理解潘鹤的著名雕塑《艰苦岁月》,如果你不了解第一次世界大战,就看不懂毕加索最著名的反法西斯的大型壁画《格尔尼卡》,毕加索在格尔尼卡遭到法西斯狂轰滥炸后,决定画这幅画时说:“当我描绘那幅将被称之为《格尔尼卡》的画时,我清楚地表明了对那些把西班牙沉浸在痛苦与死亡的海洋中的好战集团的厌恶和鄙视。以此来揭露法西斯的罪行。由此可见,每一件优秀艺术作品的产生都不是孤立的,她是与历史、社会、文化乃至艺术家本人的经历、个性、艺术天赋等等方面紧紧相关的。
由此可见,要想提高美术作品鉴赏能力,不仅需要接触作品本身,还要了解不同艺术样式,不同流派的风格特点,此外还应具备相当的历史文化修养,方能真正成为一个高水平的鉴赏者。
在一个画展中,精品是那样的光彩夺目,相形之下平庸之作则黯然失色。这是因为客观上形成了比较,而广大观众也在自发地对各种画派、各件作品进行着比较。作为现代人,每一次美术欣赏实践都有利于提高自己的艺术感悟能力。只要你对生活充满了热情,有着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加强文学艺术的修养,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以进步的观点与理想、健康的情操与趣味、兴致勃勃的去欣赏艺术,多学习多实践,触类旁通。自己的美术鉴赏能力就一定能逐步得到提高。
美术鉴赏这门学问改变了人们的观看方式。美术鉴赏是运用自己的视觉感知、过去已经有的生活经验和文化知识对美术作品进行感受、体验、联想、分析和判断,获得审美享受,并理解美术作品与美术现象的活动。
欣赏一般局限于感知、想象、情感体验等感性认识方面。
而鉴赏是运用视觉感知以及其他器官的综合作用、生活经验和文化知识对美术作品进行感受、体验、联想、分析和判断,获得审美享受,并理解美术作品与美术现象。即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的一种比较深刻的认识。
在美术鉴赏的基础上就能够产生一定的“美术批评”,自己根据一定的标准,对美术作品或美术现象所做出的理论分析和价值判断。
要在文化情境中来认识和理解美术,“情境”,即指影响各个时期美术的政治、经济、历史、文化等背景。美术作品中所反映的各种思想、观念,都与艺术家所受到特定的政治、经济、历史、文化等背景的影响有关。
[编辑本段]1感悟鉴赏:
感悟式鉴赏所要求的主要是从观看者自身的经验出发,充满想象力和激情地去欣赏美术作品。在欣赏过程中,可以任由思维驰骋而不受限制。这种鉴赏方式比较适合于写意性和表现性的艺术作品,因为这类作品所追求的不是客观地记录形象,而是通过主观化的形象处理来表达艺术家的情感。
[编辑本段]2社会学鉴赏:
应该意识到美术这种文化现象不是存在于真空环境之中,而是有着特定社会阶层和社会生活的烙印。要理解不同创作目的以及社会背景对艺术家的影响。这些因素不是单靠表面的观察就能完全了解的,所以社会学式鉴赏的核心在于探究、追问,了解作品的主题,发现作品的独特之处,并要了解一定的文化背景,积累一定的知识才能有很好的把握。
[编辑本段]3比较式鉴赏
比较式鉴赏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把握每件作品的特色。俗话说,有比较才有鉴别。但在比较式鉴赏中,需要根据具体情况来分析。美术作品的好坏是可以通过比较来确定的;但在很多情况下,作品之间并不存在谁好谁坏的问题,仅仅是表现方式和风格上的不同而已。比较的内容主要是形式方面的,但根据这些形式方面的差异也可以引导我们去寻找原因,这就需要涉及一些社会的因素了。至于具体对比哪些内容,还需要依靠感觉的指引,所以比较的方法其实是几种鉴赏方式的综合运用。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