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象是中国古代诗学的核心范畴。《诗经》中出现的爱情意象,一方面营造了惝恍迷离的意境和温情脉脉的爱情氛围;另一方面,这些爱情意象也展示了可贵的自然美和人性美。
《诗经》记录了西周初至春秋中期人们的生产生活状况和社会风貌,是我们华夏民族文化艺术与人文精神的盛大宝典。作为一个诗歌的舞台,《诗经》承载了极其壮阔的文化景观,展示了几千年前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和中华民族的精神活动。其中出现了大量的爱情意象,这些爱情意象具有独特的审美功能,在中国文化的发展史上具有特殊的地位。
一、《诗经》爱情诗的文学地位
爱情是人类永恒的主题,古今相通,它诉说着人们对于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向往。《诗经》305篇中以恋爱婚姻为题材的约有七十余首,占了很大的比重。不仅如此,《诗经》中的爱情诗还很有特色,在文学史上具有特殊的地位。
首先,《诗经》开辟了爱情诗的先河。《诗经》的第一篇是《周南·关雎》,这也是我国最早的情歌之一。已成为青年男女表达爱情的名篇佳句。这首古老的爱情诗,反映了当时青年男女对美好婚姻的追求。“关雎”成为美好的爱情颂歌,整首诗歌意蕴风趣,言辞优美,情感热烈。继《诗经》之后,汉乐府、南北朝民歌中,爱情诗也占了很大的比重,南朝乐府干脆全是情歌。在继承《诗经》质朴、率真传统的基础上,乐府民歌丰富扩大了爱情诗的表现领域。
其次,《诗经》的爱情诗具有很强的故事性。例如:《邶风·静女》,第一章写一男子去到城楼和一个性情娴静容貌美丽的姑娘相会;第二章写他们见面后的亲切融洽;第三章写姑娘向男方赠送礼物,男方却如获珍宝。这些情节都非常充满故事性。《郑风·溱洧》写郑国上巳节青年男女踏青修禊的盛况与欢乐。诗中的姑娘禁不住春日的诱惑,主动邀请意中人去河边吹风赏景,多情的青年男女尽情地嬉戏,最后以芍药表达心意。整个故事完整而生动。这些爱情故事生动有趣,读后令人回味无穷。
另外,《诗经》在描写热恋中青年男女的心理活动时十分传神。如《陈风·月出》,把男女双方月下相思,既尴尬又欢喜的心理写得很逼真传神;在《郑风·子衿》中: “挑兮达兮,在城阙兮。一日不见,如三月兮。”小伙子是如此的被姑娘牵挂着,一日的暂时离别就像是隔了三个月一样漫长。
二、《诗经》的爱情意象演绎了别拘一格的情感
在《诗经》中所描写爱情诗,大都采用朴素平凡的自然物来作为爱情的意象。一花一草,一个景象,一个信物,虽然简单渺小,却是男女之间的情窦初开的真情传达。这些朴素爱情意象的应用,不但使诗歌表现更加生动有趣,同时也展示了《诗经》别具一格的诗情画意。
1 鸳鸯戏水、温情脉脉
鸳鸯戏水是爱情的象征。古文化中以鸳鸯作为爱情意象的作品有很多,但最早的应首推《诗经》。《诗经》的第一篇《周南·关睢》就出现了鸳鸯的意象,“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作者采用鸳鸯的意象,显得温情脉脉。《诗经》中用鸳鸯作为爱情意象还有《小雅·鸳鸯》:“鸳鸯于飞,毕之罗之。君子万年,福禄宜之。鸳鸯在梁,戢其左翼。君子万年,宜其遐福。”这里是用鸳鸯作为爱情的祝愿。鸳鸯意象的产生,为文学作品表现爱情故事增添了活力。
2杨柳依依、情丝悠长
杨柳传情在文学作品中也很常见,杨柳的意象也最早在《诗经》中出现。《小雅·采薇》:“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这是诗经里一个著名的句子。意思是:过去我离开的时候,杨柳随轻风飘拂,像是依依不舍,而今日我又来到这里,这里雪花飘零,*雨霏霏。出门时是春天,杨树柳树依依飘扬,而回来时已经是雨雪交加的冬天。这里通过昔盛今衰对比,强调突出眼前的悲凉。这杨柳的意象,把一个出门在外的旅人思念爱人的心情表达得淋漓尽致。
3 水波漫漫、情意无限
《诗经》爱情诗中有很多水的意象。男女约会、情人提婚选择的地点总是在河边,甚至遭受爱人遗弃时也描写到河水,水就是爱情的见证,如淇水、溱水、洧水和扬之水等。《蒹葭》描写的一个痴情人在恋爱中的心理和感受,利用漫漫之水这一意象,使寻找心上人的路途变得艰难又漫长。《郑风·溱洧》写男女恋情,也是先以水起兴。《诗经》中这些水意象的大量运用,与抒情主人公的爱恨情怨融为一体,折射出了当时男女青年的内心情感。
4芍药芬芳、春心荡漾
《诗经》中的芍药也是爱情意象的代表。《郑风·溱洧》这首诗写的是士女们三月上巳,在水边修禊时的戏谑场景。“维士与女,伊其将谑,赠之以勺药。”这是农历的三月间,溱河和洧河迎来了桃花汛,春水涣涣。人们按捺不住内心的兴奋,奔向河边,爱情和喜悦之情一起在心灵里疯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 内容分为风雅颂三部分。《钱钟书选唐诗》反映出唐诗能成为一代文学的方方面面,而唐诗的赋比手法、韵脚等可溯源到《诗经》所开创的范式。鲁迅说:“诗经是中国最早的诗选”,甚为恰当。
孔子曰,不学诗无以言,诗经虽经有两千七百多年的时间跨度,但已成为了中华民族的精神文化财富,中国人有无上过学,绝对会吟几句诗经里的诗句。
比如男子对姑娘一见倾心,而后朝思暮想,备受煎熬的时候就会想起“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这句出自《风·召南·关雎》的诗,我幼时常在影视剧中听得,当时虽不怎么懂得其中的意思,但有一点是明白的,就是男孩子思念爱慕女孩子时念的。上中学后在语文课本上老师讲了全文,那时候青春年华重新萌动,体验到爱慕而不能表达爱慕的煎熬后才明白求而不得的折磨。
“寤寐思服,辗转反侧,参差荇菜,左右采之”,一个女孩子搅的男孩子干什么都心绪不宁,后来他经不住痛苦的折磨,“琴瑟友之,钟鼓乐之”鼓起勇气下决心不顾一切的向他心仪的姑娘表明心意。写到爱情还有一种就是“咫尺天涯”的折磨,泰戈尔的一句诗说:“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不是生与死,而是我站在你面前你却不知道我爱你”。
而《诗经·秦风·蒹葭》中就这样的痴怨描述。“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就很有中国人对情感特有的表达方式,含蓄、朦胧。一个痴情的多情的主人公思念让他魂牵梦绕的姑娘,思念让他折磨欲狂。《蒹葭》将主人公求之不得失魂落魄的心理感受刻画的入木三分。
《蒹葭》迷茫而伤感,是少男少女之间的朦胧情愫,是爱而不得的惆怅;而《鹊踏枝》是离愁别绪,是新婚夫妇聚少离多的离恨,故而悲壮。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家室”,此句化用为“桃花灼灼,宜室宜家”,常见诸于婚书上,叙写了子女出嫁的情景,表达了对出嫁子女的美好祝愿。爱情有美好的,有情人终成眷属,例如《桃夭》 。
也有聚少离多的离恨,战争常导致良人远征,例如《邶风·击鼓》。“生死契阔,与子成悦,执子之手,与子偕老”,更令人感动。尤其是后一句朴实真挚的誓约,胜过恋人们的山盟海誓,说什么海枯石烂,什么都不如这一句“执子之手,与子偕老”,让人动情。我读到这首诗的这句诗心头像过了电。世事无常平淡中能相守一生的人才是值得珍惜的,而这样的人少之又少。
“执子之手与子偕老”,成了现在许多青年男女互相誓言的誓词,但诗人流沙河老师考证,这句诗说的是一对一起同甘共苦的男同性恋士兵之间的同性恋情。两个各自有家庭的男士兵因为战争一起同甘共苦产生了特别的情愫,但随着战争的结束,两人的情谊也回归正常,他们回归到自己的家庭。即使是同性恋情也写的真诚、朴素。孔子曰,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有情人之间都可以用这一句表达朴实的愿望,多么有诗意。
《诗经》有写男女情爱的优美表达,有对美好事物的赞美,也有对丑恶的痛斥。《鄘风·相鼠》就是一首酣畅淋漓骂人最痛快和最尖刻的一首。
“相鼠有皮,人而无仪,人而无仪,不死何为”,老鼠是一恶,而厌恶之人,比老鼠还更可恶,老鼠尚且有皮有齿,而恶人们却没威仪,这种人不如早些死掉的好。三章语义,层层递进,情绪逐渐加强,由浅入深的把对恶人的厌恶升温强化。现在生活中气急败坏的老太太骂家里的不肖子孙,常会哭天喊地的说“不死何为老天”,颇有古之遗风,看《诗经》才晓得原来两千多年前的人骂人和现在的人没什么两样。
《诗经》中“风”一部分的内容应该是精华,它采自民间,反应了那个社会普通百姓的爱恨情愁、展现生活的方方面面。还有很多的名句都来自《诗经》。
诗经是现实主义。
《诗经》包括风、雅、颂。其中风是周朝时各诸侯国的民歌。有的揭露讽刺统治者的剥削压迫,有的颂扬劳动人民的反抗精神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主要就是对真实生活的描述,再稍加润色,侧重写实。雅是西周的宫廷乐曲歌词,也是写实。颂是为宗庙祭祀配以舞曲的歌词,也属于写实。
诗经的艺术成就
1、《诗经》在中国文学史上具有崇高的地位和深远的影响,莫定了中国诗歌的优良传统,中国诗歌艺术的民族特色由此肇端而形成。《诗经》的诞生(包括产生、采集与编成),首先在诗歌体裁形式上创立了中国诗歌史上的新体式一一四言体。
2、到《诗经》时,中国诗歌开始真正莫定了自己的创作格局,形成了相对稳定的体式,也就是说,中国诗歌的真正起步,始于《诗经》时代。从诗歌的节奏韵律上说,《诗经》也为后世诗歌创了先例,尤其在诗歌的押韵形式与韵部等方面,为后世诗歌提供了范式与典型,这在诗歌创作史上具有重要价值与意义。
3、更重要的是,《诗经》在创作上首开了写真的艺术风格一一以其朴素、真切、生动的语言,逼真地刻画和表现了事物、人物及社会的特征,艺术地再现了社会的本质,为后世文学创作(尤其诗歌创作)提供了艺术写真的楷模与借鉴范式。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从西周初期到春秋中叶五六百年间的诗歌305篇,是滋养我们华夏民族文化艺术与人文精神的盛大宝典。《诗经》共分《风》、《雅》、《颂》三部分,以赋、比、兴为表现手法,忠实地记录了这一时期人们的生产生活状况和社会风貌,具有“史诗”的特征。其中关于爱情婚姻的诗歌占了很大比例,堪称千年婉美的情韵,浪漫爱情的颂歌,让后来人广为传颂,吟咏至今。
这些婚姻爱情诗包含甚广,既有反映男女相慕相恋、相思相爱的悠悠情歌;也有反映婚嫁家庭、相亲相爱等的婚姻家庭诗;甚至囊括了人们不愿看到的一些表现不幸婚姻的弃妇诗。非常广泛的反映了那个时代男女爱情生活的幸福欢乐和挫折痛苦,充满了坦诚真挚的情感。,呈现出一幅幅或优美真切、或淳朴古拙、或哀婉动人的民情风俗图。
《诗经》产生的年代是奴隶社会中后期,这时候封建的道德礼教尚未成形,地方文化自由发展。因而这一时期的爱情诗更多地体现出一种自由浪漫的风格。表现男女爱情的诗篇大都写得十分淳朴热烈、率真而健康。甜蜜的爱情是我们每个人都热切向往和追求的,也是我们每个人都热烈追求的,不管是过去、现在、还是未来都不会改变。因此,可以说《诗经》中的婚姻爱情诗真正触及到我们每个人的灵魂深处,写出了那可贵的人性之美,让我们为之倾倒。
一
《关雎》是《诗经》的第一篇,也是我国最早的情歌之一。历来为青年男女表达爱情的名篇佳句。《周南关睢》
关关睢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妇,琴瑟有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诗中描写了以为男子对河边采摘荇菜的“窈窕淑女”的恋情,大胆抒发了对美丽姑娘的爱慕。一见钟情之后是一往情深,“窈窕淑女,寤寐求之”,至感情最深处,“寤寐思服”、“辗转反侧”,终是一厢情愿“求之不得”。多情而又聪明的男孩没有从此一蹶不振,他采取了积极乐观的解脱方法,以想像来享受求而得之的欢乐,“琴瑟友之”、“钟鼓乐之”都是那位可爱的男孩想像的将来和意中人过的快乐生活,他幻想一旦能追求到姑娘,将千方百计地令她高兴和快乐。这首古老的爱情诗,反映了当时青年男女对美好婚姻的追求。“关雎”成为美好的爱情颂歌,整首诗歌意蕴风趣,言辞优美,读来令人心动,并深深为诗情陶醉。再如:《邶风静女》
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爱而不见,搔首踟蹰。
静女其孪,贻我彤管。彤管有炜,说怿女美。
自牧归荑,洵美且异。匪女之为美,美人之贻。
第一章写一男子去到城楼和一个性情娴静容貌美丽的姑娘相会。女子是羞怯还是挑逗?“搔首”“踟蹰”更是将男子的焦急心情写得活灵活现,淋漓尽致。第二章写他们见面后的亲切融治。第三章,那位姑娘随手采来一束茅洵送给男方,而男方却如获珍宝,原来并非物美而是送物的人美。这也正印证了“爱人者,兼其屋上之乌”这句古语。如此场景多么美似于今天的青年男女初恋时第一次约会。读后,犹如一股清泉在身体的每一个部位涓涓地细流着。
《郑风溱洧》充盈着一种浪漫清新的古朴之风。写郑国上巳节青年男女踏青修禊的盛况与欢乐。据说春秋时代,在三月初三这一天,郑国青年人到溱、洧二水的岸边举行祭祀,都手持泽兰,以扫除邪恶,乞求吉利。少男少女们也借此机会互诉衷情。诗中的男女青年生动有趣的对话表现出姑娘主动热情、开朗大方的性格。“女曰观乎,士曰既且”,“维士与女,伊其相谑,赠之以芍药”。姑娘禁不住春日的诱惑,主动邀请意中人去河边吹风赏景,多情的青年男女尽情地嬉戏,最后以芍药表达心意。“整首诗如一首欢畅流动的乐曲,天真淳朴、烂漫自由,读之,便觉有一种浪漫明媚,因着时代的遥远与风情的古朴,显得格外清新纯净。
《诗经》中的爱情诗,在描写热恋中青年男女的心理方面,也绘声绘色,非常传神。如写热恋中青年男女,虽然面对的是自己热恋的人儿,也有些不好意思,总是带有几分羞涩,不知如何是好。《陈风》中的一篇,就把双方又尴尬,又欢喜的时刻写得很逼真传神:“月出皎兮,佼人僚兮,舒窈纠兮,劳心悄兮,月出皓兮,佼人耋兮,舒忧受兮,劳心怪兮,月出照兮,佼人缭兮,舒夭绍兮,劳心惨兮。”可见在有好感的对象面前很容易手足无措,这可不是现代人才有的毛病呀!至于暗中欣赏对方却迟迟不敢说出来的也大有人在。可见在传统束缚之下青年男女的爱情带有几分羞涩,压抑的情感是多于表白的。这首诗把古人淳朴、善良的人性表现的淋漓尽致。
二
《诗经》是我国唯一脱去了脂粉与俗气的情爱文学盛典,是民族青春时代自由生活的真实记录。很多作品都是自平民生活中取材,所以对于贫民青年淳朴而毫不做作的爱情也有许多描写。十分传神的表现了上古男女自由、欢乐的恋爱方式和对甜美爱情的执着追求。其中男女对答的情歌,《郑风溱洧》篇可以说明这一点:“溱与洧,方涣涣兮。士与女,方秉阑兮。”女日:“观乎”士日:“即且,且往观乎!洧之外,洵汗且乐。维士与女,伊其相蘸,赠之以芍药。”这首诗采用问答的方式描写了劳动青年自由古朴的恋爱生活,表现了他们热情大方、开朗的性格,诗的字里行间洋溢着追求幸福爱情的强烈感情。
再如,千古佳篇《蒹葭》:“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如此重章反复,前后三章,只更换了个别字,但可以看出,这是一首优美的抒情恋歌,所描写的是若隐若现扑朔迷离的美好诗境。那秋水、那蒹葭、那伊人,都似笼罩在轻纱般的薄雾中。由于河水的阻鬲;,意中人可望而不可及、可求而不可得。写出了一个在恋爱中痴情人的心理感受,真实、生动、曲折、感人。这首诗的动人之处就在于主人公对于爱情的痴迷与追求,路途遥远,他似乎望见朝思暮盼的意中人就在水的那一边,想去寻找她以期欢聚,路途遥远、艰巨,没能阻挡住他追寻的脚步。
从《郑风溱洧》中,从《蒹葭》中,我们可以感受到当时的人们古朴自由的恋爱方式,以及他们对爱情的执着的追求和青年男女恋爱时的坦诚与率直。如在《国风搡有梅》中写到:“搡有梅,其实七兮!求我庶士,迨其吉兮!搡有梅,其实三兮!求我庶士,迨其令兮!操有梅,顷筐暨之!求我庶士,迨其谓之!”这是少女采梅子时所唱的一首情歌,是少女珍爱青春,渴求爱情的自然流露。这位少女由梅树果实的成熟脱落,很自然的想到宝贵青春逝去,难以抑制内心情感,唱出这首歌希望男子娶她为妻。《操有梅》表现了诗中的少女急切的心情且又不失自尊自重。原本是她希望爱情的到来,却是希望男子来找她,表现了春情萌动的少女复杂的心理,写出了青年男女恋爱时的坦诚与率直。把恋爱中的青年男女坦诚、率直的性格表现的生动感人。
三
渴望甜美而坚贞的爱情不仅是现代人的理想与追求,而且在上古先人那里就表现的非常浪漫,非常感人,这在《诗经》中也有较多体现。热闹欢快的新婚场景也在《诗经》中被描写得十分出色,充满了浓郁的生活气息。如:《周南桃夭》祝贺新娘子获得幸福,写得热烈欢畅,“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诗中用艳丽的桃花来形容新娘子的美丽容貌,同时也渲染了婚礼喜庆热闹的气氛。《唐风绸缪》写闹新房,全诗都用戏谑的口吻,风趣活泼。
《诗经》表现坚贞爱情的诗篇大都呈现出一股感人的力量。《郑风出其东门》写城东门“有女如云”、有女如荼,像云彩一样众多、像荼花一样美丽的姑娘都不能打动小伙子的心,因他心中只眷恋那位衣着朴素的贫家女子。其用情之专,而又无门第观念,不禁令读者肃然起敬。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诗经小雅采薇》)》“青青子衿,悠悠我思,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诗经卫风子衿》“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诗经秦风蒹葭》)“风雨凄凄,鸡鸣喈喈。既见君子,云胡不夷?”(《诗经卫风风雨》)读着这些美好的诗句,一种久违的感动涌上了心头,爱情是人类一永恒的话题,海枯石烂,山无棱,天地和,不敢与君绝,爱情长长久久。而真挚率真的情感又给了我们多少美好的思念,多少动人的泪花。
《邶风绿衣》是一首悼念亡妻之作。睹物伤情,看到“绿衣”而“黄里”、“黄裳”,引起了绵绵不尽的哀思。而治衣纠过的两个情节则凸显了亡妻的才德贤惠。本诗被誉为悼亡诗之鼻祖,千古之绝唱。《唐风葛生》是追悼亡夫之作,这首诗又别具一格,从忆念陪葬的晶莹角枕、灿烂的锦衾到悲叹亡人独处的凄凉,以及百岁之后到黄泉相见相依的决心,刻画了女主人公对亡夫的忠贞、持久、炽热的爱情。这些充满血泪的哀歌,让人读来心头为之一颤。
四
在华夏民族源远流长的文化长河中,《诗经》首开爱情婚姻诗之先河,流淌着许多发自肺腑,沁人心脾,感人至深的优美爱情辞章。尤其是对热恋情人的夸张描写更是生动传神,让人读之难以忘怀,心中思慕。
如:“挑兮达兮,在城阙兮。一日不见,如三月兮。”(《郑风子衿》)那“青青子衿”的小伙子是如此地被姑娘牵挂着,一日的暂时离别就像是隔了三个月一样漫长。这“三月”的感觉还不稀奇,
再如《王风采葛》中的“彼采萧兮,一日不见,如三秋兮。彼采艾兮,一日不见,如三岁兮”,姑娘对意中人的思念是多么热烈,在平日的采集劳动中仍念念不忘,一日不得见,就如同分别三季、三年。抽象感觉的具体化、形象化增加了炽热情感的表达强度,足见热恋中人彼此的牵挂和思念。
在远古时代,群雄逐鹿,战争不断。造成很多男子背井离乡,女子独守空房。史诗《诗经》忠实的纪录了这些闺中怨诗。较著名的两首是《王风君子于役》和《卫风伯兮》。
《君子于役》的女主人公是位农村妇女,她的丈夫到远方服役去了。作品朴素真实地刻画了女主人公的一片痴情。诗中通过“不知其期”、“曷至哉”、“苟无饥渴”等几个聚光点反映出她对远方亲人的无限关心、无限忧虑以及无比的思念之情。接着以自然界的微妙变化“鸡栖欲埘,日之夕矣,羊牛下来,君子于役,如之何勿思?”来烘托、叙写自己的孤单、冷落、凄凉的心境。全诗缠绵悱恻、动人心魄。
“士为知己者死,女为悦己者容”这句成语的的出处就源于《诗经》,源于一个思念远征的贵妇之口。《卫风伯兮》)。贵妇的夫君到前线打仗去了,思夫的女子也无心再打扮。打扮的再美给谁看呢?只好以自己外貌之“丑”来表现自己的思念之苦;以丈夫形象之美来显示自己的思念之坚,最后是想像境界的美好,“焉得谖草,言树之背。愿言思伯,甘心首疾”,明知道丈夫不得回还,想以物疗忧,但终究不能忘忧,这首诗读来令人唏嘘不已,感慨万千。此诗与后来唐代诗人金昌绪的《春怨》诗:“打起黄莺儿,莫叫枝上啼;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有异曲同工之妙,皆生动地反映了人们反对战争,渴望和平的美好心愿。
五
痴情薄命女,弃妇多哀伤是《诗经》表达不幸爱情婚姻的另类诗作。虽然不幸的婚应和爱情是人们不愿看到的,但毕竟不是一个可以回避的话题。《诗经》中客观真实的记录了这一现象,引发了从古至今无数代人无尽的唏嘘和感叹。《邶风日月》中借一个被遗弃的女子之口控诉了丈夫的薄情寡义,发出了内心痛苦的呐喊,诗中借日月形象抒发感情,反复吟唱“日居月诸”,写出天行有常而人情无常的残酷,并用日月作映衬,烘托出弃妇的悲凉无望,诗人在愤懑中也间或表现出对过去生活的留恋与破镜重圆的幻想,但这些留恋与幻想一次次被打破,于是悲剧产生了,“父兮母兮,胡能有定,报我不述!”这种渴望最终摆脱被遗弃的痛苦的独白,强烈地震撼着我们的心。让我们一掬同情之泪的同时,引发我们对现实深深的思考。
在《郑风遵大路》中也体现了女子被弃的凄凉心境。诗中以“遵大路”三个字勾勒出了一个画面:一个憔悴凄惨的女子紧抓住丈夫的衣袖沿着大路向前走,口中还在不停地哀求丈夫不要抛弃她。联系全诗弃妇之哀,光明的大路,恰是无路可走的女主人公痛苦内心的反衬。世上大道千千万,而我却无处可行!他为何讨厌我?原因就在于当年如花似玉的女子现在变成黄脸婆了呀!但更深层次上的原因则是奴隶社会中男女不平等现象和一夫多妻制。在这种制度下,不仅是普遍的妇女有如此凄惨的命运,就是宫中的贵妇也逃脱不了。在《卫风硕人》中曾被赞美的卫庄姜,出身高贵,姿容美丽,处嫁卫国时,结婚礼仪盛大,然而尽管她是出身高贵的美人,最终也遇到了许多弱女子的共同命运,被丈夫遗弃。《邶风终风》叙写了卫庄姜面对丈夫的朝秦暮楚,时而“中心是悼”,时而“悠悠我思”,时而“愿言则嚏”,最终还是“寤害不寐,愿言似怀”,希望丈夫怀念自己而幡然悔悟。整诗哀思缠绵,表现了一个弃妇的女心矛盾又痛苦之情。
《诗经》中的婚姻爱情诗,记录了人类真实、美好的情感,再现了远古的先人们对高尚婚姻爱情赞颂和追求,让我们从中看到了在民族青春时代人们健康、专一的恋爱观”。虽然在远古时代也有让人感伤的不幸婚姻的存在,但仍抹杀不了《诗经》婚恋诗健康、和谐、幸福的思想主题。追古鉴今,在时下经济浪潮夹裹下现在婚姻爱情,似乎在本质已和上古的婚姻爱情渐去渐远。功利化的婚姻爱情多了,痛苦的爱情多了,无奈的婚姻多了。因此,当我们吟咏上古人类关于婚姻爱情的美好诗篇时,是否会想到正是我们自己毁了自己甜美幸福的爱情和婚姻。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