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美不同。悦耳悦目是指个体以耳、目为主的全部审美感官所体验的愉快感受,悦心悦意是一种通过审美想象、审美情感的感受,悦志悦神是审美的最高境界,三个层次是由于审美不同导致是递进关系,可以从旅游的角度来进行审美。
审美经验的要素之一。它包含如下几层意思: (1)把真实生活中的事件、情节和感情与艺术中的事件、情节和感情区分开来,用理解的因素把握审美反应中的个别和偶然里包含的一般和普遍;(2)指对审美对象的意义、题材、典故、技巧、程式等项目的理解; (3)对形式中融合着的意味的直观性把握
中国的审美是一个非常有意思的事。
一般的审美有四个层次,它呈金字塔状。最底下这层叫艳俗。如农村的大花布床单,流行歌曲,这些都叫艳俗,它最具有广大的群众基础。第二个层次叫含蓄。唐诗宋词最为典型。你需要去慢慢地体会它的美,不是直接的。如李白的诗,“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说的很简单,在这里一分手,坐着船就走了。听着没什么美,但从诗歌的角度上讲它是一个著名的流水对,对仗,所以它含蓄。第三个层次人就更少一点了,叫矫情,当代艺术都限于这个状态。比如典型的毕加索的画,你说他画的这叫什么我怎么都看不懂啊?连英国女王都说我实在看不出来他这个画的人脸冲哪边。这就叫矫情,是审美的第三个层次。第四个,是金字塔的塔尖的层次,是病态。病态的审美很有意思,当审美走到金字塔塔尖的时候,只要进入到病态这个层次,在中国会呈倒金字塔突然释放,就变成所有普及的事了。病态的审美首推缠足,清代以前的人以缠足为美。病态的审美还有对金鱼,哈巴狗之类。哈巴狗是宫廷狗,是近亲交配的产物,眼距很大,牙齿稀疏,都是病态的。古代文人欣赏梅花,干枝梅就是病态的,不是常态的。文人喜欢有点病的梅花,喜欢它半开不开的状态。这种审美到达金字塔的最高点就开始突然释放,大致上这就是中国审美的四个层次。
文章最后一段中这三种审美移情层次指的是
A①托物言志 ②借景抒情 ③托物言志与借景抒情相结合
B①托物言志与借景抒情相结合 ②景中情和情中景 ③情不虚情,景非滞景
C①景中情 ②情中景 ③情景互生
D①“景中情”和“情中景” ②情不虚情,景非滞景 ③情景互生
答案 D
书法审美的三个层次分别是形式审美、意境审美、意义审美。
1、形式审美。书法作品的形态美是其最基本、最直接的美学因素,包括字形、结构、线条、墨色等方面的美学特征。这个层次主要还是讲字的形态如何,书写的工整程度、走笔的流畅度、字体的匀称度等因素。
2、意境审美。意境美是指书法作品传达出的感性意象、形象意境等方面的美学因素,这个层次更多的是讲关于作品与人的情感的交流与共鸣方面的问题。
3、意义审美。意义美是指古人的情怀、思想、人生哲学、哲学见识和生活感悟等方面的美学因素。这个层次在于作品所蕴涵的意义、深刻感受和启迪价值,在文化、历史、社会等方面也有较为广泛的意义。
书法审美的条件:
1、理解传统文化:书法是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蕴涵着许多历史、人文、哲学、艺术等方面的内涵,因此在审美过程中需要理解和认识这些文化背景,才能深刻领悟书法艺术的内涵和价值。
2、注重基本功:书法需要讲究字的形态、结构、笔画等方面的基本功,而这些基本功的掌握程度直接影响着书法作品的美学效果。因此审美书法作品也需要注重对基本功的理解与品味。
3、对作品情感共鸣:审美书法作品还需要对作品的意境和情感产生共鸣和感染。这需要我们在阅读作品时紧密结合作品所展现的情感和意象,放下平常的思维桎梏,从而感受到其所蕴含的精神内涵和意义。
真会归纳,不知道是谁归纳的三个层次,实在是水平不高记得忘了是那所中央的大学心理学博士,在参加他的一次学术讲座上说过,根据美国一位著名的心理学博士30年研究的成果(因为是讲座所以加上本人记性也不太好,名字都记不住),人类审美认知是5个阶段
用我自己的理解来说(专业名词记不住),一是认知,就是3岁左右小孩子为例,能看得出画的象什么,记得他以毕加索的<格而尼卡>为例,这里象牛头,那里象马头;
二是感知,知道具体画的是什么,并能感受那暴烈恐怖的气氛
三是了解背景,具体年龄段是高中生,知道画面的背景,也知道画的是什么,能说出课本上介绍的内容
四是在三的基础上的理解和感触,完全理解画面的内容,并能深深感受和触动,就好比文学作品,理解了并深有感触,面对画面能引起强烈的情绪并深深痛恨法西斯的强暴
五是最高阶段,即再创造,在理解和感受之后能有不同的观点和感受,能站在更高的层次来审视通常也就到了大师和泰斗的认知境界了
一个人要是到了最高的理解境界,我想不出他的文学艺术修养到了什么程度,无论什么作品经过他的审视都赋予了新的含义确实是高啊,我只能勉强到了第四了境界学无止境!
悦耳悦目--第二个境界
悦心悦意----是第三个境界
悦神悦志 ---是第三境界深出,第四境界初的边缘
还有第五境界再创造啊
艺术创造过程一般分为互相关联、渐层推进的三个主要环节:兴发阶段、构思阶段和物化阶段。审美体验既是艺术创造活动的起点,又是贯穿整个过程的创造性动力因素。第一,审美体验是艺术兴发的根本动力。艺术兴发不是什么神秘力量的作用,而是审美体验酝酿而导致的精神爆发效应。为什么我的眼中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诗人艾青的诗句生动地表明是对祖国眷念的情感体验、深沉的忧患意识的长期积聚和酝酿,激活了诗人诗歌创作的欲望和激情。第二,审美体验是艺术构思的内在逻辑。艺术构思是主体在丰富体验的基础上,把客观物象变为审美意象的过程。艺术家深刻的丰富体验给艺术构思所带来的不仅是丰富的材料,最重要的是赋予艺术构思以内在的逻辑。这种艺术创造的特定逻辑就是审美体验的逻辑,或者说情感的逻辑、想像的逻辑,它们在根本上都是人的生命活动的内在律动。第三,审美体验是艺术物化的终极根据。艺术物化,是指艺术主体把心灵中的审美体验创造性地转化为生动可感的艺术形象的过程。《红楼梦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是曹雪芹十年辛苦不寻常,把人生的凄凉和辛酸、历史的没落与哀宛,化为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苍茫命运和众多的人物形象。那是主体的审美体验在心灵中生成的审美意象的物化,它们的最后根据就在审美体验之中。
理解,是审美心理中的理性认识活动。这种理性认识绝不是游离于感性体之外的概念、判断和推理,而是在感性直接观照里所渗透的对审美对象本质的理智把握。影视审美心理中的理解因素包含以下三个层次的含义:首先,观众要与银幕上的影像世界保持一定的心理距离,也就是说审美主体要采取一种自觉的观赏态度,意识到自己是处于一种非实用的审美状态。日常生活中的情感直接伴随着实用,它常常是行动的先导,而审美情感则是精神上的愉悦,并不要求深化为迅速的行动。其次,观众应具备一定的影视文化修养,熟悉和了解影视的语言、结构、节奏、技巧以及影视的各种美学特征和艺术手法,尤其是当代**、电视中的时空颠倒、声画对位、跳切、变速摄影、意识流、内心独白、闪回镜头等等,才能更好地欣赏影视作品,并获得审美感受和审美愉悦。这就要求影视观众不断培养和提高自身的欣赏水平和理解能力。第三,也是最重要的一点,是对影视作品中融合着的意蕴和哲理的直观性把握,它更脱离不了理解因素。在中国古典美学中,作品追求“言外之意”、“弦外之音”,在西方美学中,作品追求“意味”或“哲理”,都认为它是审美的极致。对于影视作品中这种深刻内涵的把握,应当是影视审美心理中理解因素的主要对象。
造型要素赋予人的情感体验主要体现在感性层面,意义层面,审美层面。
1、第一层次是感性层面,即造型要素所呈现的形式、色彩等给人以直观的感受。
2、第二层次是意义层面,即通过造型要素所表达的意义、象征等让人产生思考和联想。
3、第三层次是审美层面,即人们基于自身审美观念和文化背景对造型要素进行的评价和感受。这三个层次相互交织,共同构成了人们对造型要素的情感体验。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