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事过境迁的青年高一作文

一个事过境迁的青年高一作文,第1张

 夜幕降临了,周围的一切都变得混混沌炖、模糊不清。而此时的李洁心中却充满了无限的惆怅……

 李洁出生于一中小城市,这个城市有40余万人,对他来说,只是平凡而普通的一员。李洁的父亲是一个蓝领,而他的母亲是一个白领。经济生活在当地较富裕,因此,李洁在他的童年、少年时代过着得过且过地萎靡生活。

 李洁长着白皙的肌肤、炯炯有神的大眼睛、较胖的鼻子、恰如其分地嘴巴还有他那纤细苗条地身材,而最让李洁欣喜的是他引以为豪的身材。

 他的母亲是一名人民教师,同时也是李洁的第一位启蒙老师。为什么这样说呢?原来他的母亲是一名幼教,而且从事这项工作多载,是当地的名教。由此,李洁的母亲还获得了“优秀教师”的殊荣,所以李洁很为他的母亲感到自豪。

 李洁的父母亲对他很严厉,可以说他是从遭受家庭暴力的家庭中成长起来的,因此,他生性怯懦、害羞、怕见生人,这样的生活对李洁来说早已习以为常。

  小学时代

 李洁曾就读于当地的一所小学,他虽生性怯懦,但他的叛逆心极强,常常遭到老师的呵斥与体罚,但对于李洁来说,他依旧一意孤行地去做,这让老师对李洁无计可施。

 在同学们的面前,他常常处于被动的交际地位,他特别内敛,甚至有自闭症的倾向。他害怕与同学交往,因为他害怕遭到嘲讽。

 每当李洁看到同学们嘻嘻哈哈地打闹在一起时,他也想马上冲过去与同学们去玩,但由于他胆怯地性格,使他欲罢不能。此刻的心情,李洁在心里犹如打翻了五味瓶,心里不是滋味。这时他感到了一种挫败感和失落感,一股股凄凉地心绪涌上李洁的心头。

 在放学的路途中,他依旧没能从复杂的心情中走出来,小鸟在树梢上鸣叫,但对他而言,李洁觉得小鸟在嘲笑他的无能为力,他低着头垂头丧气地往回家的路走去……

 第二天又来到了,李洁从睡眼惺忪中醒来,他一看表只差15分钟上课,他迅速地爬起了床,但他还很依恋他的热被窝,最终他还是下了床,来不及梳洗和吃早餐就向学校飞奔。

 让他幸运的是在上课铃响之前赶到了学校,他急促地喘着气,心怦怦地跳着,这时李洁在心里暗喜:还好,没误掉上课,不怕老师批我了。

 李洁是一个自由主义很强的男孩,他讨厌每天被“紧箍咒”一样的束缚着。他厌恶他的老师们,在他看来,这些老师只会纸上谈兵,没有真才实学,更没“实战”经验。因此,他上课从不听讲,而且嘴里还时不时嚼着零食,他几乎每天都在重复着这样的萎靡生活。那些老师对李洁也伤透了脑筋,只好对他放之任之、不屑一顾。

 长此以往,李洁的学习成绩直线下滑,无知无识地混着日子,其实对李洁而言,他也感到了茫然不知所措,他常常一个人在无人的地方陷入沉思之中……

 他喜欢独处,乐意一个人自由自在地干自己喜欢做的事。这样的生活几乎陪伴着他度过每天的时光。其实在李洁心里还有一个深深的死结,那就是他不乐于交往,在同学们眼里他很孤僻,只是一个人玩耍。

 时光荏苒,小学的光阴在李洁的不学无术中日渐蹉跎,李洁已升入了四年级,这时的李洁日渐懂得了自尊和自爱,但他在学习上仍就不尽如人意。

 由于学校经常会进行一些考试,而李洁的成绩始终在全校倒数十名左右徘徊,而且上课乱做小动作并与语文老师顶撞,这样受到了老师们的强烈不满。这些老师在他即将升入五年级时,以成绩过差告知其父母让李洁补一年。

 无奈,李洁只能顺其自然地留在了四年级,不过这次却让李洁重新看到了希望。因为他总算可以摆脱了他原来的老师们!

 果然,迎接他的是数学张老师和语文刘老师,他们在教学中很有经验,尤其是张老师在育人方面是大家有目共睹的。

 李洁在家过完暑假后,在开学的那天他独自拎着书包向学校走去。一路上,他的心情有些欣喜,但也有些许紧张。

 快步来到学校后,教室里已经座无虚席,班主任刘老师带着李洁来到了教室,让李洁坐在了事先为他备好的座位上。他的座位是在第二排,最让李洁为之兴奋的不是坐在了第二排,而是他的后排坐着学校的校花——郝乐。

 李洁按捺住内心的激动与喜悦,他知道了什么是一见钟情;什么是溢于言表的激动。

 李洁刚坐在了座位上,郝乐就轻轻地对他说,欢迎你来到我们班。而李洁高兴地仅会频频点头。由于郝乐主动地与李洁搭讪,李洁很是为之感动,因为这是他来到这个班第一个主动与他说话的人。李洁当时就默默地在心里发誓:一定要让她感受到自己对她的关心!对于李洁来说,仅此而已。

 自从李洁见到郝乐的第一眼,他的生活发生了前所未有地变化,这对于他的父母、老师以及同学而言,都是对李洁刮目相看的。其中的原因,也只有李洁一个人知道。

 郝乐窈窕地身材、白皙地肌肤、乌黑地头发、楚楚动人地眼睛、高雅地气质以及她那优异地成绩,无一不让李洁为之神魂颠倒;无一不让李洁为之折服。

 从此,李洁在家草草吃过早餐后就向学校奔去。他在去学校之前还不忘梳理头发、整理衣服,这种看似单调的举动,对李洁而言是没齿不忘的。他一改以前不修边幅地陋习,这让他的父母为之动容。

 每当李洁快步来到学校后,他总是先看郝乐来了没,这对他来说,早已习以为常。当他看到郝乐在校园的某一隅时,他的眼神就会不由自主地向她投去,因为他比谁都清楚,这是他懵懂的初恋。

 在他心里,只要能天天看到郝乐并与她交流,这对李洁来说已经是很奢侈的要求了!在李洁心里,没有什么能让郝乐注视他一眼更幸福的了。因此,他就想方设法地引起她的注意,他利用在郝乐前桌的契机,向她请教学习上的难题。当郝乐在给他一丝不苟地讲解时,李洁根本顾不上听,而他只是满心欢喜地感受着郝乐的声音、眼神与动作,他不敢注视她的眼睛,因为他很内向,他甚至从未与异性这样面对面并近距离的接触过。他的内心夹杂着欢喜,但同时也夹杂着紧张。在不经意间,他的脸涨的通红,额头也浸满了汗珠。郝乐在看到后,就哈哈地笑了起来,并纳闷地问到:“李洁,你怎么了?”

 “没,可……能是有……点天气炎热吧。”

 这时李洁已经紧张的话语有些语无伦次了,这一下子让郝乐更加笑得前仰后合了。这时郝乐接着对李洁说,没想到你还挺害羞的呀?这时李洁更加手足无措、无言以对了。只听李洁吱吱呜呜地敷衍了事。

 虽然这件事过去了,但在李洁心里却久久不能平静。他觉得自己太内向了,内向的不敢看郝乐的面孔,他为之陷入了深深的自责当中。

 在李洁懵懂的爱情中,他真心实意的想着郝乐,尤其在星期天见不到她时,他会朝夕的思念着那个漂亮的女孩。对于李洁而言,那种思念让他觉得心里空落落的,让他坐立不安、欲罢不能。

 开学总算来到,李洁来到学校一眼就看到了他暗恋的那个女孩,她穿了一件裙子在和一群女同学谈笑风生,这时李洁再一次的将眼神投向了他心目中的“白雪公主”,他觉得此时的郝乐是世界上最美、最吸引人的女孩子。

 时光转眼悄悄流逝,李洁升入了五年级。在离毕业最后一载中,他在心里深深地感到光阴逝去之快,其实让李洁不舍的是他心爱的郝乐,不想让毕业这道“鸿沟”将他们分开。

 从此,李洁变得有些沉默寡言,变得深沉了许多。对他而言,他知道毕业以后会面临着什么,即使他还是一名小学生。而时光是不等人的,一天天的在过去……

 马上就要小学毕业了,李洁也深知离开学校就很难再见到她心仪地女孩,同时他也不舍离开这里的老师和同学。终将毕业还是来到了,数学张老师对同学们说:“咱们在这相处的两年中非常愉快,但二年的时光又很短暂,而今天我们就将面临分离,说心里话,我也很不舍呀!”说完张老师被离别的心绪涌上心头,哭了……

 讲台下的同学也都哭得泣不成声了,包括李洁。其实在李洁的哭声当中不仅对老师和同学的不舍,同时在他心里还夹杂着不想与郝乐分开的惆怅,大家都含着泪默默地离开了这里熟悉的老师、同学以及这里的一切。

 李洁在即将迈出校门时,还是依依不舍地停下脚步看了看他们的教室、操场以及鲜艳的五星红旗,这时一股离愁又一次涌上心头,他又哭了……

  中学时代

 假期中,李洁在绞尽脑汁地从离愁的心绪中走出来,他在安慰着自己,想让自己有一个好的精神状态去迎接他的初中生活。他同时在家又未雨绸缪地准备去学校的东西,这样他也渐渐地正在忘却那段单纯而又懵懂的初恋。

 开学终于来了,李洁怀揣着激动而又紧张的心情踏入了当地的一所三中学校。他用目光环视着崭新的校园,此时他的心情此起彼伏,他深深地感到自己到了一个新的环境,他想到我能更好的适应这里的环境吗?我在学校中寄宿,一定会想家吧!诸如此类的想法如泉涌般涌上心头。顿时,李洁感到了前所未有地紧张、压抑与恐惧!

 李洁带着极其复杂的心情踏入了初一42班,他进去之后自觉得坐在了倒数第二排,这对他来说首次在后面坐。他看到同学们都在嘻嘻哈哈地交流,他们就好象见了久违的朋友一样在那里叙旧,而李洁的心情却很失落。因为他觉得自己没任何朋友,说心里话,他有种想‘逃’的`感觉。但他还是没走出教室,因为他不想在开学第一天就被班主任批评以及遭到同学的耻笑。

 李洁如坐针毡地坐在自己的座位上,这时他们的新班主任开始了讲话,他说:“我姓王,很开心能在这一天和同学们见面,希同学们在新的环境中好好学习、遵守纪律,用崭新的面貌来开始自己的初中生活。”

 在李洁看来,这位王老师显然是一个铁面无私地老师,因为他可以从王老师的表情和肢体语言中读懂。而下午发生的一件事,让李洁应征了这一点。

 下午同学们早早的来到了教室,大家都拿着冰淇淋津津有味地吃着,因为太阳骄阳似火,气温很高,同学们口渴难耐就买了冰淇淋。这时王老师正巧看到了罗亮、罗飞在吃,他就怒发冲冠地呵道:“干吗要吃零食,我如下次再发现就不要来了!”李洁的心在怦怦地狂跳,他庆幸王老师没看到他、庆幸‘逃过一劫。’

 从这件事发生以后,李洁对王老师是蔽而远之,同学们总是像躲避“瘟疫”一样躲着他。说心里话,李洁很害怕有一天被这个铁面无私地王老师开除掉,因此,李洁过着惶惶不可终日的生活。就这样谨慎地态度,终将还是撞在了王老师的“枪口”上。由于李洁说了脏话,被一位女同学给告密了,所以王老师对他进行了拳打脚踢、恶语相加。这样的事过后,李洁对告密的那个女生更是恼羞成怒、心怀怨恨,这为下一次的‘爆发’埋下了隐患……

 李洁找到那个女孩劈头盖脸地骂了一通,虽然当时气消了一大半,但李洁的心里还是充满了怨恨。这件不愉快也就此告一段落。

 虽说这件事过去了,但李洁还是小心翼翼地遵守着纪律,惟恐再一次受批。他的确是一个不学无术地学生,他也试着扭转乾坤,但对他来说无济于事、欲罢不能。他将平时的烦恼、恐惧和压抑的事都写进了日记本上,日记对李洁来说是最好的心灵朋友,日记里的每一个字对他来讲都很深沉,可以从字里行间看出这位花季少年的忧愁苦闷和过重的心理负担。他每天不间断地在日记本上倾诉着内心的苦闷和忧伤,尽管他的文笔很稚嫩,篇篇是流水帐,仅此而已!

 班主任自从开学调过一次座位后,李洁坐在了倒数第三排,但这样的结果并非李洁想要的。他希望是前三排,为此,李洁终日郁郁寡欢。实际上,李洁的同桌以及后面的两个学生同样是不学无术地学生,而且不仅如此,他们几个待人不是破口大骂,就是对人进行人身攻击。其中一个主要原因是他们不仅人高马大,而且在小学是同班同学,这样他们就有恃无恐地胡作非为。

 李洁为此伤透了脑筋,他怕这几个行尸走肉地家伙影响自身,因此,李洁洁身自好、严于律己的要求自身。就这样还是没能躲避他们的讥讽、捉弄,李洁并未忍气吞声,而是为了维护自己的人格尊严不受侮辱而与他们据理力争,其过程争执得不可开交,但事后这些矛盾越积越深,不但影响双方的情绪,而且还影响班里的同学学习。

 一天天的过去,他们总是针锋相对,从他们的眼神中不难看出,彼此从眼神中流露出的恨意是不言而喻的。尽管如此,并没引发大的冲突,这是很让人感到欣慰的一件事。

 李洁学习很差,不仅语、数、外差之千里,而且政、史、地也一窍不通。他就连音、体、美也毫无兴趣。他似乎对什么都不感兴趣;似乎对什么都充满了厌恶和排斥。其实对李洁而言,他也不希望自己破罐子破摔,但他也无能为力去改变这种现状,这样的结果显然很悲哀!

 李洁的自由主义思想很严重,这种思想渗透在他的生活、学习以及其他方面里,这样对管束他的人来说,李洁感到十分反感,这时他不仅不能有所收敛,反而会变本加厉地去做他想做的事。有时候他的性情充满了攻击性和报复性的倾向,这是很可怕的,其蕴藏的危害性令人毛骨悚然!

 班里的同学,尤其是前几排的学生上进心很强,可以用自强不息来加以形容,而后面的同学却截然相反。李洁很为之苦恼,整天一副忧心忡忡地样子。更要命的是,李洁刚去了几天,他就特别的恋家,朝思暮想着家人以及他在家的那种熟悉的感觉。

 一次上晚自习,李洁透过窗户仰望苍穹,天空挂满了繁星,这时李洁一下子想到了久违地母亲以及家里所有的人,他情不自禁地热泪盈眶,而且是止不住的流。也许是怕别的同学看到自己哭哭啼啼,李洁还是强迫自己忍住了思念的泪水。

 对李洁而言,他乐意静静地望着苍穹想一些自己的事情,而李洁在想问题的过程中心情时而压抑、时而高兴得忘乎所以、时而黯然伤神、哭天抹泪,这就是一个有个性的、脆弱的李洁。

 他常常在晚自习拿出自己的日记本来抒发自己内心的情感,这对他来讲早已习以为常了。他渴望能有一个无话不谈的心灵朋友,但让他遗憾的是他没有。他只好用写日记的方式来驱散心灵的孤寂。对李洁来讲,日记是他心灵上唯一能够排忧解难的“良师益友”,同时也是他最忠实的倾听者。

 那是一个周末,李洁独自在家中享受着电视大餐,他现在除了不去学校之外,其余的时间都在家中做着他想做的事情。这样的生活让他感到了有一种安全感。李洁由于过分怯懦,他在星期天总是深居简出,看上去有一些自闭的倾向。家人多次劝说都无济于事,他仍一如既往地不出门。李洁讨厌他的老师和同学,只要看到他们,李洁心里就有一种莫名的恐惧,这种恐惧让一个花季少年不寒而栗,让他有种喘不过气的感觉,似乎在高原上出现了“高原反应”一样。但遗憾的是可怜的李洁没被家长、老师及同学察觉到什么,任由李洁在孤独的、恐惧的日子中过活。他感到了无助;感到了生命之苍白、之痛苦、之煎熬……

 李洁,一个初一学生竟然承受着这么大的压力,其他的同学都过着一种无忧无虑地生活,大家的心灵充满了阳光;充满了对未来生活的美好向往。同学们与李洁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李洁在学校更多的时候是踽踽独行、自娱自乐,过着一种‘自我’的生活。

 初一生活即将快要结束了,李洁不愿在过着这样一种生活,他想以涣然一新地面貌来迎接美好的生活。彻底地改变自己固步自封、裹足不前地陋习,这将会是他重新认识自我的一次良机。

 让李洁出乎意料的是,他的家长由于考虑到李洁学习不好,让他留级,并为李洁重换一所学校。

 当李洁听完母亲的讲述后,他十分反对重换学校并留级。李洁这样的反对遭到了母亲的严厉呵斥,他母亲郑重其事地对李洁说:“让你留级是为了能让你把知识学懂,把成绩搞上去,并非拿你的命运当儿戏呀!”母亲的一番话讲下去对李洁来说犹如当头棒喝,他一下子懂得了母亲的用心良苦,这时他欣然允诺。

 在接下来的日子里,李洁不断地向家长承诺去了新学校后,一定要以饱满的学习热情取得优异地成绩并向家长交一份满意的答卷。李洁当时确实是这样想的,他并一次次地在心里发誓:一定不辜负家长对我的期望与嘱咐!

 临近开学的日子越来越近,李洁的心里有些忐忑不安,因为他会遇到素不相识地同学。他近些天一直在苦思冥想怎样与这些同学交往;怎样能把成绩提高。所有这些,李洁每天都在绞尽脑汁地思索,希望能有恰如其分地方法来解决。对李洁来说,他正在渐渐地走向成熟与独立。

 开学的日子来到了,李洁按捺着紧张与兴奋的心情来到了学校,果然不出他的所料,一张张陌生的面孔映入了他的眼帘,同学们不约而同地走进了教室,等待着新的班主任的到来。

 一会儿,一个身材高挑地女老师走上了讲台,她对着同学们讲到:“我姓李,望同学们彼此熟悉一下,咱们一会儿调座位。”李老师草草地说了一下就离去了。

 此时李洁与周围的几个同学在聊天,谈着一些无关紧要的话题,其目的是为了能够联络一下彼此的感情。可以说,这是李洁首次主动与人搭讪,并且能够愉快地说笑;可以说,这是前所未有的。

 说着,听到走廊上传来李老师咯噔咯噔地高跟鞋声,顿时教室里鸦雀无声。李老师走进教室后说:“咱们调一下座位。”李洁正想着刚才他们谈的内容,根本就没在意到李老师讲的话,只是漫无目的地遐想。就在李老师点到他时,他才猛的回过神儿来,并迟疑了一下,走到了自己要坐的位置上——第二排一个靠墙的位置,这时他才知道班主任已经调了将近一半。

 他此时暗喜着终于坐在了前面,他兴奋地与周围的同学打招呼,他感到从未有过的欣喜与激动,切实感受到了班级的温暖以及老师的关爱。他感受着无法用语言来形容的瞬间……

 在以后的几天里,李洁熟识了他后座的许琪,后来知道他也是一名留级生,但李洁并未告诉班里的同学他是留级生,这里面包括许琪。李洁之所以不想告诉别人,主要是他的虚荣心在作祟。

 许琪喜欢英语,但数学不好,而李洁则与他不谋而合,同样对英语充满了热忱,对数学没一丁点儿兴趣。由于他们在志趣上志同道合,因此他们整天形影不离地在一起。他们很愉快地相处着,希望能在学习和生活中彼此互帮互助,克服一切生活与学习上的困难。因为李洁知道“人生在世,知己难寻,”能找到一个志同道合地朋友是来之不易的。

 他很珍惜着这份友谊,因为友谊带给了李洁活力、勇气和力量。他很为自己能找到一个心灵上的朋友而感到高兴,这种高兴与激动更加激励他在学习上奋发图强、精益求精。而许琪同学也是在英语课堂上踊跃发言,由于他潜移默化地影响,班里的同学也都争先恐后地积极发言,为英语课堂上注入了一股热忱和朝气。从此,他们的英语课上也由热火朝天地学习氛围取代了原先死气沉沉地局面。能够取得这样的课堂效果与许琪、李洁的带动是分不开的。老师以及同学们对他们俩也是连连称赞。

 李洁生性怯懦,在他的人生轨迹上充满了曲折与坎坷,这样的人生注定要过得举步维艰,而且他的自由主义很强,他讨厌别人的管束,讨厌别人命令自己,在他的生命中喜欢我行我素,喜欢独立思考问题,同时他也讨厌与别人合作。其实家长是看在眼里急在心上,对改变他的陋习是无计可施的!

 再者李洁来到新学校后,他的叛逆心愈来愈强,他憎恨批评他的老师,讨厌家长对他的无休止唠叨,他希望能找一个世外桃源地地方过一种隐居的生活,而且是那种夕阳西下的安然生活,他还幻想着与自己的女朋友在一块儿生活,对他来说这样才是一种幸福而又惬意地生活。

 他几乎每天都在遐想着,渴望离开这里所有熟识的人群,让自己在心灵上找到一种解脱。对于李洁而言,这个社会充满了陷阱、冷嘲热讽、憎恨、忌妒、偷盗、抢劫、谋杀,他害怕哪天会遭到伤害,甚至是大的灾难。

 李洁整天忧心忡忡,生怕哪天遭到飞来横祸,也许在别人看来只是杞人忧天而已,但对于李洁来说却在内心里充满了无限地感伤与忧虑。

 日子一天天的过去,李洁也一天天的长大,随着年龄的增长他的烦心事也越来越多,他对待一些问题很消极,甚至还有些偏激。他的想法与举动常常让人感到诧异。

 说实话,李洁很喜欢生活在自我的世界里,因为这样他能找到一种安全感,这样可以避开大家对他的干扰,他从不向家人和同学谈他的心里话,他怕别人知道后嘲笑他。他也知道把心事藏在心里很痛苦,甚至有些难言之隐让李洁很自卑,让他有种欲罢不能地痛楚。所有的事情,李洁只是默默地按捺在心里,不让任何人知道,这已经是他‘保护自我’的一个常用方式。

 他有时感到特别不如别人时,他会冥思苦想、黯然伤神,有时还会泣不成声。他不知道自己即使这样痛苦对于改变现状也是无济于事的,也许对李洁来说至少这样可以让自己好受一点,仅此而已!

 他做梦都想改变这种现状,但对于一个孩子来说,他显然无能为力。可怜的李洁只能忍受着这种自卑对他的一次次伤害与打击,他感到了茫然不知所措。他只好一次次地劳神费力,一次次地苦苦挣扎,他累了,而且是心力交瘁,他感到了前所未有地绝望!

 李洁在这个学校读书已将近一年了,他觉得这所学校不如原来的那所好,而且校风很差,经常有些同学遭到社会上的不良青年的勒索、殴打。这样给学校造成了一种人心惶惶的紧张气氛,同样李洁感到了很恐惧,有种窒息的感觉。

 由于李洁班上的同学遭遇高年级学生的勒索,因此,李洁很担心他们向他要钱,他和许琪整天黏在一块,心想即使遭到勒索,也有一个同伴。他和许琪在恐慌之余,也在想方设法地想办法,他们认为只有他们更厉害,才会不受欺负,李洁自认“老二”,而许琪则是“老大”,他们在班上纠集了一帮“小弟”,开始了保护自己。

 有一天,高年级的一同学向班里的同学索要钱财,在没索要成功时,他恼羞成怒地对该同学进行拳打脚踢,这时李洁看到后,就急忙告诉了许琪,他们一帮人过去以后把高年级的同学扁了一顿,他们感到了有一种成就感,这里面包括李洁,这是李洁第一次打人,让他感到十分的痛快。

 但没过几天,被打的高年级学生也叫了一帮人来报复,这时许琪和李洁则首当其冲地过去和他们交涉,他们各自看到对方势均力敌,就草草了事,平息了这场事件。

 然而,让他们双方没想到的是在后来的日子里他们竟成了无话不谈的朋友,在彼此的影响下,他们安然而友好的相处。对其他的同学也很热情。李洁升入了初二,而许琪由于厌学毅然地退学了。这让李洁很伤心,因为许琪的离去他失去了一个志同道合地挚友。

 自从许琪离去之后,李洁在心灵上失去了一个精神支柱,一下子感觉心里空落落的。他从此以后变的郁郁寡欢,厌倦课堂。他们升入初二后,换了一位新班主任,同样是位女老师,他姓杨。这位新班主任要求很严厉,同学们很喜欢上她的英语课,尤其是李洁在上英语课时一下子就来了精气神儿,他每节课都会聚精会神地听讲。可以说,英语就是李洁的最爱。

 每当杨老师讲完一节课都要求同学们识记本课短文,每次李洁都能不折不扣地背下来。在他们组李洁每次都是第一个给组长背,杨老师每上一节课,他就在第一时间识记,杨老师讲完后,李洁也背得八九不离十了,下课后,别的同学们都飞出教室去玩了,而他在识记,他总是能在杨老师讲完一课后背诵一课。这很让杨老师对他刮目相看,并且多次在教室里对他进行褒扬,这样更加激励了李洁学习英语的动力。同时,班里的同学对李洁的记忆力很是羡慕,对李洁的赞美声也是不绝于耳,这让李洁在精神上倍受鼓舞。

 转眼间李洁的初中生活悄然过去,凭着他锲而不舍地努力,他顺利地考入了一所高中,这让他在欣喜若狂地同时,也不忘在毕业临走之前感谢他的班主任和任课老师对他的辛勤栽培,还有让他不舍的同学。

 也许,最让李洁遗憾的是与他相恋的女朋友岳珊,在随毕业的到来而结束。这让两个初中生对彼此的感情欲罢不能!

 李洁在踏出毕业的校门时,他停住了。一股离别的惆怅涌上心头,眼前呈现出让李洁深为感动的一幕幕:班主任郭老师是我见过最和蔼、最宽容的人民教师,我永远不会忘记您——郭老师;我永远不会忘记,在我受到人身攻击时,是您帮助我找到勇气和自信;我永远不会忘记,在我失去友谊时,是一名复读生魏彪帮我拉回了友谊的

一、激情导入

师:同学们还记得这些人物吗?(演示课件)

有战争年代时苏联的小夜莺、中国的小雨来、朝鲜战场中的黄继光,还有一位中国的小朋友,他以自己的亲身感受给联合国秘书长写了一封语重心长的信。他们生活的年代不同,经历也不同,但在他们身上有一个很重要的相同点,同学们在学习时发现了吗?

生:他们都和打仗有关。

生:他们为了战斗的胜利流血牺牲,都是英雄。

师:在他们的言行中,都让我们感受到了对和平生活的向往。

二、看图悟情

1.回顾中国的历史,侵略者的铁蹄曾使这片神州大地蒙羞。世人震惊的南京大屠杀,使得多少中国百姓骨肉分离,流离失所。一位外国记者用相机记录下了一幕幕令人心酸的情景。(出示,从各个角度演示)

师给学生留出1分钟的观察时间。

2.看到这张照片,第一眼看到了什么?带给你怎样的感受?

根据学生发言顺序,引导深入理解。

(1)小男孩的衣着

生:我最先注意到的是孩子的衣着,他肯定是没有亲人的关心了,衣服都破了,光着两条腿,太可怜了。

师:就是这样的衣着。(板书:衣着)不仅如此,这个孩子刚刚经历了一场灾难,炸弹就在他的身边爆炸,此时已经分不清身上哪里是泥哪里是血。

(2)小男孩的动作

生:我先注意到的是孩子的小手,他大概是太害怕了,这么大的一个地方只有他一个人,他的两只手因为害怕都紧紧地攥在一起了。

师:多么无助的孩子,这位同学关注到了孩子的动作。(板书:动作)

(3)小男孩的神情

生:最先吸引我的是孩子的神情,他的眼睛里流露出的是恐惧,我想刚才发生的事情太可怕了,他张着嘴正在拼命地哭喊着。

师:说得多好呀!(板书:神情)想想这可怜的孩子大声哭喊着,他会哭喊些什么呢?

生:他会哭喊着:“妈妈,您在哪儿?怎么不来抱我,我害怕极了!”

生:他会大声喊:“妈妈,我要回家,我不要在这里待着!”

生:他会大声喊:“妈妈,我疼,我想回家,你到底在哪儿呀?”

师:他的妈妈在哪儿?他的家又在哪儿呢?有同学对这张照片有了解吗?

师出示:

1937年“八一三”事件之后,8月28日正午,日军轰炸上海火车南站,炸死了正在车站等车的市民200多人,伤者不计其数。一个浑身是血的小孩,坐在被轰炸过的铁轨上号啕大哭。一位供职于美国报系的中国摄影记者赶到现场,在已经成为废墟的站台上拍摄下了这个幼小的幸存者。

看来这张照片中的唯一人物牵动了我们每个人的心。

(4)周围的环境

生:我还关注到了周围的情况,结合刚才的资料我了解到,这里原来是上海火车站,应该是非常热闹的地方,可现在到处是残垣断壁,到处是瓦砾,我想远处肯定还有爆炸声,小孩的父母可能就在这场爆炸中死了,而且他可能就亲眼看到了这一切,眼看着亲人死去,是多么痛苦呀。

师:就像这位同学所说的,几分钟前有可能还是相依为命的一家人,几分钟后却失去了亲人,这是何等的痛苦,是这场残酷的战争让无数天真的孩子成了可怜的孤儿。

三、写话传情

1.师过渡:有人也称照片为凝固的历史,让我们根据大家刚才的交流,把我们从这张照片中看到的、想到的记录下来,让所有有同情心的人都记住这个孩子撕心裂肺的哭喊吧。

2.生独立完成片段,师巡视。

3.同桌交换阅读,互相提出意见。

4.推荐汇报。

生:一看到这张照片,那个小男孩就深深地吸引住了我。他是那么无助,一个人坐在冰冷的铁轨上,身上的衣服已经破成一条条的了,早已看不出原来的样子了,脸上、身上青一块红一块,已经分不清哪里是泥哪里是血,他就这样坐在这里,五分钟,十分钟,一个小时,两个小时……他大声呼喊着:“妈妈,妈妈,我怕,我疼,你怎么还不来接我呀!哥哥,姐姐,你们怎么那么狠心,把我一个人扔在这里呀……”

师:这位同学推荐得好,你读得也好。其他同学听后有什么想法吗?

生:他观察得非常仔细,孩子脸上、身上都是青一块红一块的,说得特别好,我的作文中就没写到这一点。

师:那请你根据他的提示把你的作文补充一下吧。

生:我觉得他的话挺感动我的,我觉得这个小孩真可怜。

师:看起来感动我们的不仅是语言更是叙述中浓浓的深情。

师:每个同学都出声读一读自己写的内容,看看你的这份深情表达出来了吗?有不满意的地方请马上修改。

四、情感升华

1.师过渡:这张名为《中国娃娃》的照片,一经发表就引起了社会上的巨大反响,它使人们第一次看到了战争中的平民的处境,也使隔岸观火的美国民众了解了日本侵华战争的罪恶本质,从而促使许多美国人开始同情并声援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

2.师:看到这张照片,除了对儿童的同情之外,你们还有什么想法?

生:我觉得战争太残忍了,让许多人死去,没有了家。

生:有什么事非要打仗,只有像希特勒那样的疯子才会喜欢打仗。

师:只有远离战争,人们才能过上快乐的生活。

3.还记得这段话吗?

51年前,全世界人民用生命和鲜血赢得了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但是51年后的今天,和平之神并没有永驻人间。

今天,我们中国孩子虽然生活在和平环境中,但是世界并不太平,不少地区还弥漫着战争的硝烟,罪恶的子弹还威胁着娇嫩的“和平之花”。

为了母亲不再失去儿子,为了妻子不再失去丈夫,为了孩子不再失去父亲,全世界应该一致行动起来,维护和平,制止战争!让那已经能够听到脚步声的21世纪为战争敲响丧钟,让明天的世界真正成为充满阳光、鲜花和爱的人类家园!

让一名学生读读这段话。

4.师:这是一个中国孩子的心声,我们呢?

生:我们要维护世界的和平,让战争远离我们。

生:我们可以多进行体育比赛,通过另外的方式来进行竞争。

……

师:同学们的愿望是多么美好,让我们用心浇灌“和平之花”,让爱满人间。(出示一组课件:孩子们在海洋中、沙滩上、树林中欢乐游戏的情景)

五、教师小结,布置习作

1.布置习作。

和平是我们所向往的,和平也是人们获得幸福、快乐的根本。今天我们由一张照片说起,谈了很多,说了很多,就请你利用下节课的时间把我们刚才聊的也记录下来,完成一篇习作。

2.理清结构。

师:想想这篇作文应有几部分内容?

生:两大部分,一是照片中的内容,还有是由此自己想到的要和平。

3.确定题目。

师:那为这篇作文命个题吧。《夜莺的歌声》全文紧紧围绕夜莺的歌声来写,那我们这篇作文呢?

生:可以从小男孩的哭声来写。

师:想得真好。其他同学也应该根据自己作文的特点,像这位同学一样,拟个合适的文题。就让我们把对和平的向往之情寄予这真切的语言之中吧。

课后自评

一、以文为本,以图为据

人教版小语教材每组作文的设计都有很强的目的性,强调读与写的结合,学与练的结合。读后有感而发,学后运用知识。作文不仅是要学生抒发自己的真情实感,更重要的是要学生积累语言,进行语言实践活动,把学到的知识进行再加工、再创作,从而在作文教学中落实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本组课文分别是《夜莺的歌声》《小英雄雨来》《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和我们一样享受春天》,还有选读课文《黄继光》,不难看出本组课文都是让学生去了解战争给孩子带来的苦难,聆听他们对和平的呼唤。

本次作文,学生很容易将学习课文时的感受进行迁移,使情感在作文中得以释放。因此我在教学中紧扣文本,围绕一张《中国娃娃》的照片展开,让学生把看到的与感受到的相融合,展开联想。

二、以情贯穿,说写互补

小学生的情感和情绪是他们习作的内驱力。因此教师要创造条件,从激发情感和情绪入手进行作文训练。我在此次教学设计中以情贯穿,导入时的激情,学生观察汇报时的悟情,习作时对情感的再次体验,最后使得学生将对小男孩的同情转为对和平的渴望,学生的情感体验由浅入深。

根据本次作文的特点——看图作文,在动笔写之前让学生充分交流是必要的。交流中学生对照片的观察由点到面,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将看到的、感受到的相融合,达到看图、叙事、表情的目的。课中拿出近20分钟的时间让学生写一个片段,这样将学生的交流落在实处。交流为习作做铺垫,习作又是对前面交流的提升。说与写相结合,体现出作文课的特点。

三、以学定教,大胆取舍

这是四年级下册的第四组作文练习,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既要考虑中年级的特点,又要兼顾向高年级过渡的需要。此次看图作文,教学重在指导学生看图叙事,但与以前的要求不同,除了在观察中要有序、细致之外,还要将自己的感受融进叙述中——一边叙边议,在教师层层深入的指导下,学生对这种写法有一个初步的认识,为高年级夹叙夹议作文训练做好准备。学生在发表自己对战争的看法、对和平的向往时,教师提供素材、提供方法:读读学过课文中的语句,这是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那我们呢?展示一组孩子们自由自在生活的照片,使得课文中的情景真的出现在孩子们的眼前,文中的语言也一定会出现在他们的头脑中,通过这样的设计学生可从受害儿童、快乐儿童多角度来看待和平,在语言表达上以《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谈心说理的方式或以《和我们一样享受春天》诗歌抒情的方式都可以,在表达内容上、形式上给了学生较大的自由,引导学生自己去发挥。

预约早恋从我做起

家长老师如何面对早恋 早恋这一个话题早已被许多老师、家长说了个烂透。

他们总以早恋影响学习和其他原因为理由加以制止、干预和处分。 我觉得这样是不好的。 对于早恋的做法应该分期讨论: 近年来,在青春期以前,特别是在小学阶段的早恋现象,在无形中蔓延。但在这个时期几乎没有人懂得什么是爱情,只是听说了恋爱这一种和异性交往的方式,并用这种方式和异性交往。感觉有一点赶时髦和炫耀的成分。他们以为自己在谈恋爱,而自己却没有。这时说出的一句:“我喜欢你。”并没有多大的意义。 我想这样的恋爱不是身心发展的必然结果,而是社会环境所致,是他们在学习和模仿。在这青梅竹马、两小无猜的时期扼杀小孩子纯真的友谊是不对的。而给他们说恋爱的危害也为时过早,反而会让他们对恋爱有更高的好奇心。小学生早恋现象的蔓延,错的是大人而不是孩子。应该要从我做起让下一代对恋爱有正确的认识,也希望大家一起努力,让电视、**、报刊、书籍与歌曲等中的早恋成分减少。 进入青春期之后,随着少男少女的逐渐成熟,呈现出的友谊需要高涨,这是与身心发展吻合的。由于男女同学在一起都觉得十分愉快,他们之间的隔阂早已不攻自破。渴望与异性交往,这是一个普遍现象。许多男女同学就在这一份冲动、渴望与迷茫中走到了一起。这一时期男女同学交往具有广泛性。交友对象没有固定,在思想上还是觉得异性朋友越多越好,所以今天交一个,明天又交一个,甚至有时与几个异性朋友同时交往的现象并不鲜见。这样一种行为是出于对异性的好奇和对成人的模仿,缺乏真正的爱情。所以,关系极不稳定。说好就好,说散就散的,没有什么留恋之情。 在初次遇到这些问题时,由于缺乏经验,往往不能自控,可能陷入难以自拔的痴迷境地,这样早恋就可能发生。

不难发现一个现象,学生成绩大幅下降往往是在早恋被发现后才发生的。有时这种成绩下降并不是早恋的结果,而是老师、家长干预、制止和处分的结果。采用这种方式处理早恋,如果处理不当可能会造成严重的后果,许多学生因此产生逆反心理,从而和家长老师发生矛盾。小则让学生的心理受到压抑而影响学习,大则会出现逃学、辍学、离家出走、自杀殉情等本来可以不发生的事。这比中学生谈情说爱相比危害更大。 所以应该采用正确的方法来调节早恋,应顺应青春期的心理,采取预防教育、感情的迁移和升华等措施,把早恋转换为友谊,把这一青春冲动转化为学习的动力。

1、认清作文指导的价值在哪儿

2、找到写作的情感发源地

3、精心点拨学生写作的思维路径

4、点评应该是用心灵解读心灵

如何对学生写作进行有效指导--1、认清作文指导的价值在哪儿

学生作文的最大障碍,也许不在无可炊之米,而在没有想炊之欲

对于学生作文的指导,我们历来强调多读多写。这当然是写作的真理,但当我们将其反复强调的时候,实际上等于在说,我们的作文指导多处在无为状态,我们看不到作文指导的价值。

作文指导的价值在哪儿?它正隐藏在重重迷雾之中。作文教学的迷雾,包括生命写作指导与生存写作指导的矛盾,思想情感引导与技法指导的矛盾,兴趣激发与模式指导的矛盾,创新引导与规范指导的矛盾。

作文指导如果能够突破重重迷雾,在这几组关系中找到平衡点,那么我们就可以理直气壮地说,作文指导至少有如下三重价值:

第一重是方法价值。它可以指导学生掌握写作的一般规律,让学生的写作入题、入体、入格;可以指导模仿、举一反三。这种指导不是告诉学生不能怎么做,应该怎么做,而是指导学生可以怎么做。不过方法价值在生存写作、应用写作、交际写作方面体现得更为充分一些,对于生命写作、审美写作来说,其价值是有限的。

现代心理学将学习分为外显学习和内隐学习。外显学习重视的是显规则与显性方法的学习,但写作的显性规则价值有限。一是因为文无定法。语言学习的显性规则本来就有限,而有限的显性规则意义也很苍白。写作是不受理论支配的。在没有多少理论支配的时候,语言文学同样也达到了很高的水平,如唐诗、宋词、明清小说。反而在理论发达之后,语言文学却不一定能够出现理论所期望的高峰。二是学生对写作的显性规则并不陌生。在小学生刚开始作文的时候,也已有十年高强度的自然状态下的母语熏陶经历。实际上,他们每天都在叙事、议论和抒情。

第二重是思维价值。学生写作的难点不在技法,而在似乎无事可叙、无情可抒、无理可说;或者事不生动、情不高雅、理不深刻。因而作文指导更高层次的价值,体现在指导学生观察生活、体悟生活、思考生活,培养健康高雅的趣味和丰富而独特的情感。理不直则气不壮;气不盛则言不宜。即使平时作文不太好的学生,一旦作文题目与其生活接近,或者涉及到他熟悉或感兴趣的话题、领域,也能“滔滔汩汩,虽一日千里无难”。

第三重是激发情感价值。作文指导的情意价值、思维价值是有限价值。有限的指导,面对大千世界,面对丰富多彩的生活,面对具有不同写作个性的学生,仍然有可能是苍白无力的。学生作文的最大障碍,也许还不在无可炊之米,而在没有想炊之欲。或者动笔之前觉得写作太难,或者写完之后没有成功之感,因而对写作没有兴趣。只有将作文指导建筑在学生兴趣的基础上,其方法价值才会显现,情意、思维价值也会得到更充分的实现。一旦作文有了兴趣,学生就会去找“米”、去模仿、去研究。兴趣问题是动力问题,作文指导的兴趣价值是无限价值,作文教学的重点在于激发写作情感和兴趣。当我们的作文指导,使学生的作文是开心作文、成功作文、激情作文、冲动作文时,它的价值和意义就毋庸置疑了。(作者单位:广东省深圳市红岭中学)

2、找到写作的情感发源地

■陈继英

作文指导应该从调动和调控写作的情感因素入手,指导学生把生活中的情感因素运用到作文写作中

作文的基本内在动力是激越的情感,作文指导自然应该从调动和调控写作的情感因素入手,指导学生把生活中的情感因素运用到作文写作中,巧妙发挥情感这把双刃剑的积极作用,从而把人的这种天赋作为吸收与释放生活的能源。由此,写出优秀的作文,就不仅是一种良好的愿望,而且是可见可触的目标和现实。

那么,作文指导怎样发挥情感的天赋促成学生写作的良好状态呢?

置身情境酝酿情感人

人的情感有时会处于静止和钝化状态,对一些事物习以为常后,往往就看不出写作的价值。这就是古人所说的“处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入鲍鱼之肆,久而不觉其臭”。在这种状态中,肯定难有写作的激情,也很难写出好的作文。此时,若能创设一种情境,设身处地激活写作情感,写作欲望就会得到激发。其方法就是要心志专一,深入领会命题内容、要求和意图,然后调用、酝酿与命题内容一致的情感因素,通过联想、想象把自己的感情融入题目设置的情境中,进入角色,亲自感受生活的五彩缤纷和酸、甜、苦、辣,让往昔的生活积累和情感体验浮现于脑海,使那些与题目有关的可憎可恶或可歌可泣的事件一起涌上心头,从而产生写作冲动,引发一吐为快的感觉。此时,只要再略作布局谋篇,往往就能写出一篇文情并茂的好文章。

例如,我曾以“排队”为话题,让学生写过一篇作文。面对这个作文题,许多学生只是静止地从打饭排队、乘车排队、买东西排队、考试排名等方面进行构思,写作时大多落入俗套,写出的作文缺少生气,没有感人之处。当我指导学生置身情境,调动自己的情感因素来参与写作、进行构思后,写作情况发生了很大变化。他们通过想象进入角色情境中,回忆自己曾经“排队”的苦与乐,激动与悲伤、后悔与欣慰,重温自己与“排队”相关的切身体会,写作的激情、动力被唤发出来,从而写出了很多感人的作文。

提取最动情的“生活断面”

有时,学生面对作文题目,也有心灵的震动,也激发了感情的浪花,但写作时仍觉思维不畅,究其原因,往往是感情还处于蒙眬状态。这时,教师要指导学生静下心来,从自己的心灵深处寻找并提取最动情的“生活断面”,或在情感的发源地,找寻自己最有感触又与题目紧密结合的生活场面。这些能够感动自己的事例片段和场面,也往往能够感动读者。如果能够把这些让自己感动的事例和场面与题目紧密结合,使饱含情感的印象清晰起来,写作的良好欲望便会产生,若再能升华出对生活的独特感悟,一篇卓尔不群的好文章就会诞生了。

运用“移情法”引发联想

人的感情是有规律的。爱屋及乌就是其中的一种规律,心理学上叫做“移情”。卢家楣教授在《情感教学心理学》中曾非常明确地指出:“情感迁移是一种感情扩散、泛化现象,当一个人对他人有好感时,那么对他所交的朋友、经常使用的东西也会产生好感。这便是情感迁移现象。”写作时,由自己的喜爱或厌恶的事物,联想到与之相关、相反、相似的事物,分别叫做相关联想、相反联想、相似联想。学生作文前,如果能巧妙运用“移情法”引发联想,常常会产生良好的写作欲望,从而进入一种良好的写作情境。

“移情”的具体方法就是指导学生根据命题,将自己的感情外射到与之相关的人、事、景方面,通过感情迁移引发积极的写作情感和冲动。

例如,有一个学生根据“排队”的话题,写了一篇名为《要敢于“插队”》的作文。这位学生对打饭排队很反感,在这种感情的驱使下,由排队问题联想到了与之相反的插队问题,而他对插队和创新问题情有独钟,所以就写了插队。这正是运用移情法进行联想来启动写作欲望,打通写作思路的范例。该生在运用移情联想时结合运用逆向思维的方式来立意,跳出了众多学生单纯从“排队”的静止状态构思的惯性思路,激活了写作感情,写出了属于自己的生活感悟、个性感受,既有创新,又言之有理,运用移情法功不可没。(作者单位:广东省深圳市教苑中学)

3、精心点拨学生写作的思维路径

■尹秀芬

教师对学生作文写作思维路径的指导可以避免作文教学的无序与随意

作文指导实践常常面临两种困境:一是学生有东西写不出,二是没有东西硬要写,以致学生害怕作文。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一是当前的大多数作文教学关注的仅仅是写作活动结果,学生写作文就是为了应付老师和考试,语文教师也多只是按考试的标准对学生作文进行评判、批改。作文之前对审题、立意作些指导,而后便让学生写作,似乎成了教师固定不变的作文教学程式。整个作文写作过程,学生大多处于机械、静止、被动、应付状态。二是长期以来作文教学及其指导一直处于无序和随意状态。教师对学生作文写作思维路径的系统研究与指导相对不足,缺少了对作文重要环节写作过程中的指导,这对写作水平相对较低的学生来说,必然会对写作文产生畏难心理。

在学生写作中如何消除学生的心理负担和顾虑?如何让学生视写作文为乐事?如何进行指导才有效果?这应当成为作文教学关注的重点。

指导学生理清思维路径

写作本是一项复杂而艰苦的思维活动,因此,在学生作文过程中为他们做些铺路搭桥的工作必不可少,而其中最重要的方面在于点拨作文写作思路。叶圣陶先生曾反复强调“语文教学要重在教思路”,这对作文教学来说尤其重要。许多学生有东西写不出往往是不会调理写作思路所致,因此进行写作思路指导应当成为对学生进行写作指导的重点。

理清写作思路,并非仅仅讲解作文模式。每种文体往往都有其独特的样式,于是不少教师对文体、模式津津乐道。文体、模式固然好讲,但让涌动着生命激情的少年写作文时只是固着于套用既定的模式,再有味道的东西也会索然寡味。而且模式也许更适合生存写作,对于生命写作而言,文心似水、随物赋形才是生命意识的流动。因此,写作过程的指导,重在思路点拨。

指导学生合理使用技巧

任何成功的作文,都离不开恰当、巧妙的思维方法。思想是一个人具有创造性的标志,优秀学生总会追求独特的思维方法和深刻而富有创造性的表达。作文教学要指导学生运用科学的思维方法。

写好作文也要有好的表达艺术和技巧。好教师应该能指导学生寻求令人惊喜与兴奋的写作艺术和技巧。因为优秀的作文总是会或满足读者对“新”的期待,或满足读者对“美”的追寻和鉴赏,或对丑恶事物作出尖锐的鞭挞和讽刺。其表达的艺术,主要体现在语言表达的技巧,作文情境、意境、韵味的酝酿和创造,作文中心的表达、结构的安排技巧以及个人独特的令人惊奇的艺术品位等方面。

指导学生用激情驾驭写作

目前的作文指导,往往着重审题、布局、写作技巧、体裁的把握,等等。这些固然有其作用,但是,真正的好作文常常“文无定法”。孔子主张“辞达而已”,韩愈强调“气盛言宜”,东坡倡导“随物赋形”。在思想情感与技法之间,他们都选择了前者。也许他们也曾有雾失楼台的感觉,于是特地为后人指点了写作的迷津。

在作文写作过程中点拨学生酝酿激情写作,乃是作文指导的根本。作文就是用文字表达自己的情感,因此,每个人都能够写文章,每个人都能够用文章把自己的情感表达出来。其实,每个人的一生也都是在人生的舞台上表达自己的情感,向社会、向周围的人们表达自己的独特感受。由此可见,当写作中有了激情,写作便成了人生中的一件极其自然的事,也就成了我们生命的一部分。而如果在写作中酝酿好了作文的情感,就在作文方面具有了写作成功的重要因素。

平时学生作文对生命情感的遗忘,是作文和语文学习最大的悲哀;教师指导学生写作,漠视对生命情感的引发,是教育者最大的失职与不幸。其实,好的作文从本质上说,就是对生命活动的情感进行智性的反思与表达。(作者单位:河北省东光县第二中学)

4、点评应该是用心灵解读心灵

■马恩来

教师在个性化的点评中,在表达自己的思想的同时,触动学生的心灵、提升学生的思想

作文评价是写作教学的重要环节,是指导、鼓励学生主体写作的重要步骤。学生将一篇写好的作文交给了教师,就如同交出了一颗心,总是焦虑不安而又满怀希望地期待教师评价。而评价与点评(评语)是紧密联系的,点评是评价的定论性核心方式之一,是激励写作、促进写作、评价写作的权威度、可信度的保障语言。因此,教师如何给学生作文评价或点评,如何解读作者的心灵,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一个语文教师的作文教学理念和教学水平。

作文点评一般应具有下列基本特点:一是激励性。教师重在发现学生写作过程中的闪光点,使学生在赞赏中激发写作兴趣。“好笔力。好见地。读史有眼。立论有识。小子可造。其竭力用功,勉成大器。”这是教师给茅盾小学时的作文评语。其时“小子”十二三岁,无论他如何天资聪颖,教师的评语还是有点言过其实。但是,谁又敢否认,不是教师那激奋人心的评语,很大程度上促使了少年茅盾成为后来的一代文豪呢?二是商榷性。所谓商榷性,就是指给学生习作指出缺点时,要求教师用启发的方式和商量探讨的口吻。这是一种民主的作风,也是对学生民主意识的培养和熏陶。而且使用商榷性的语气,学生容易接受。三是针对性。评语应该根据写作训练的目标,有所侧重,不宜面面俱到。如教师给少年茅盾《文不爱钱武不惜死论》一文的评语,就是主要针对文字功夫来讲的:“慷慨而谈。旁若无人。气势雄伟。笔锋锐利。正有王郎拔剑斫地之慨。”

在新课程背景下,许多教师尝试主体性作文教学,并构建起以学生为主体的作文评价体系。他们认为,学生作品真正的“第一读者”与“第一评者”均应该是学生自己。尽管学生作品里有教师的汗水和智慧,但是,作文不是教出来的,而是真正的心性流淌。把作文评价的权力还给学生,让他们自评、互评,让他们成为写作的主人,这才是唤起学生写作热情的关键。这种认识和实践无疑是符合新课标精神的。“授人以鱼,可供一餐;授人以渔,可供一生。”在学习过程中,教师指导学生作文评价的方法,使学生在自评或他评中,经过不断的个性化反思,逐渐形成自己的判断,培养作文评价能力,正是我们作文教学的目的之一。问题在于,在目前的评价方式和话语体系中,大都只是对作文内容和形式作出判断性评价,出现在学生作文点评中的都是一些冷冰冰的字眼:“语句通顺,层次分明,但语言欠生动,中心欠突出……”这样空洞的、程式化的评语屡见不鲜。有些教师精心设计出学生作文“自我评价表”,也都是按照高考评分标准加以细化,设计若干条条框框,让学生自我测评。这些方法和评语虽然能够起到一定的评判和界定作用,但其模式化和机械性的特点,很难体现教师丰富的思想和鲜明的个性,学生在自评或他评中自然是照葫芦画瓢,评语中难以展现才情与自我,写作的激情也难以迸发。

遵循共性,提倡个性,应是作文教学评价改革的方向。无论是教师给学生点评作文,还是教师指导学生自评或他评,都应体现评价者对于写作的理解,对于作者的理解,对于教育的理解,都应以心灵解读心灵。唯其如此,才能与作者发生共鸣、产生碰撞,才能在表达自己思想的同时提升作者的思想;作文评价的激励、修正、调控、提升的功能和价值方能充分体现。倘若一味套用高考评价标准,采用一种评价模式,板着面孔说教,每篇都是陈词滥调,那样的作文评价是很难显示其价值和生命力的,学生的写作欲望也难以激发。

近年来,深圳市教研员程少堂,主张大胆突破传统的作文评价模式和评价话语体系,他的作文点评将自己独特的感受、发现与小作者对话交流。这样的点评坦荡幽默、点石成金,令人耳目一新,为新课程作文教学和作文评价走向多元化、个性化提供了启示。

一、作文要学会积累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古人这些总结,从正反两方面说明了“积累”在写作中的重要性。“平时靠积累,考场凭发挥”,这是考场学子的共同体会。

(一)语言方面要建立“语汇库”。语汇是文章的细胞。广义的语汇,不仅指词、短语的总汇,还包括句子、句群。建立“语汇库”途径有二:第一是阅读。平时要广泛阅读书籍、报刊,并做好读书笔记,把一些优美的词语、句子、语段摘录在特定的本子上,也可以制作读书卡片上。第二是生活。平时要捕捉大众口语中鲜活的语言,并把这些语言记在随身带的小本子或卡片上,这样日积月累、集腋成裘,说话 就能出口成章,作文就会妙笔生花。

(二)要加强材料方面的积累。材料是文章的血肉。许多学生由于平时不注意积累素材,每到作文时就去搜肠挂肚,或者胡编或者抄袭。解决这一问题的方法是积累素材。平时有条件的可带着摄像机、录音机、深入观察生活、积极参与生活,并与写生、、写日记、写观察笔记等形式,及时记录家庭生活、校园生活、社会生活中的见闻。记录时要抓住细节,把握人、事、物、景的特征。这 样,写出的文章就有血有肉。

(三)要加强思想方面的积累。观点是文章的灵魂。文章中心不明确,或立意不深刻,往往说明作者思想肤浅。因此,有必要建立“思想库”。方法有二:第一要善思。“多一份思考,多一份收获。”平时要深入思考,遇事多问问“为什么”、“是什么”、“怎么样”。这样就能透过现象看本质。还要随时把思维的“火花”、思索的结论记录下来。第二要辑录,也就是要摘录名人名言,格言警句等。

总之,作文要加强积累,建立好“语汇库”、“素材库”、“思想库”这三大写作仓库,并要定期盘点、整理、分门别类,且要不断充实、扩容。

二、写好作文先学会观察

鲁迅先生在回答文学青年“如何才能写出好文章”的问题时强调了两点:一是多看,二是多练。这里的“多看”即指多观察。这就说明:要写好文章,要掌握娴熟的文章写作手法,就要多观察,学会观察,观察是写作的必要前提和基础。

俄国小说家契诃夫就这样谆谆告诫初学者:“作家务必要把自己锻炼成一个目光敏锐永不罢休的观察家!——要把自己锻炼到观察简直成习惯,仿佛变成第二个天性。”把观察锻炼成习惯,锻炼成第二天性,这是一种很需要时间去磨练的功夫,是很有作用,很了不起的功夫。

要留心观察身边的人、事、景、物,从中猎取你作文时所需要的材料:你要对一些看似不大实则很有意义的事情产生兴趣,注意观察起因、过程和结果;你要留意校园花坛里的植物一年四季如何变化它的颜色,学会刨根问底,弄清这些变化的来龙去脉;你要走向社会,同更多的人接触,观察他们的一言一行,要思索一些东西,随时将它们汇入自己思想的长河。这就是观察的过程,观察过程中要注意以下几点:

(一)观察决不要仅仅局限于“用眼看”。广义的更有实际意义的观察是指要将人的五官全部调动起来:用耳朵去聆听,用身体去感受,更重要的是要用心、用脑去思索,这样的观察才会更加细腻、深刻。

(二)观察过程中要注意运用好“烂笔头”。俗语说得好: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好多同学每天看到的挺多,思索的也挺多,但是不善于随时记下来,这样就会使观察到的材料付之东去,许多有价值的东西也会白白浪费掉。

(三)观察尤其要注意持之以恒。别犯“脑热病”,三分钟的热度对与写好作文是没有益处的,你要将观察生活、思索生活贯穿于你生活的每一天,这样你才会写出妙文佳作来。

学会观察对于写好作文有着巨大的奠基和推动作用,离开了观察,你往往会感到难以下笔。愿你学会观察,不断培养,提高赞成的观察能力,在写作实践中取得得大的进步。

三、意高则文胜

立意,就是确立文章的中心和意图。那么文章在立意时要注意哪些问题呢?

(一)立意要正确

正确是文章立意的第一要义,所谓正确就是要保证文章的感情和思想观点正确,符合客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符合我国基本政治原则,符合人的基本道德要求,能给人以积极的启发。

(二)立意要专一

“作文之事,贵于专一,专则生巧,散乃人愚。”无论多么复杂的事情,主旨不能分散。一篇文章如果既想说明这个问题,又想阐述那个观点,东拉西扯,必然立意不明确。其实,想面面俱到肯定会面面 不到位,况且一篇文章只能有一个中心,与其“贪多嚼不烂”,不如集中笔墨表现一个中心,即使是通过数件事来表现中心,也要做到紧帖中心行文,目标始终如一,着墨于材料与中心的结合点,使材料蕴涵的力量全部直指中心。

(三)立意要新颖

文章最忌随人后,人云亦云,新颖的角度是作文创新的核心。立意新颖要求跳出陈旧的框框、不按顺向思维、习惯思维或原有的心理定式进行立意构思,而是以独到的视角去审视题目中所蕴涵的另类内容,避开他人所常写,写别人所未写。即使同一写作对象,总是可以从许多角度切入,只要我们打破思维的定式,站在时代的高度,避“俗”求“异”,多角度、多侧面思考,或联想、或扩展、或类比、或逆向,发人之所未发,就能在五颜六色的天空里构筑属于你的最 美的彩虹。

(四)立意要深刻。

立意的深刻是指确立的主题不是人所共知的肤浅的道理,而要透过现象看本质,挖掘出更深层的意蕴。

(五)立意要巧妙

在习作有限的文字内,要表现较为深刻的思想,就只能一粒沙里看世界,从生活中的一斑一点、一枝一叶去再现生活的全貌,从一个点、一个片段、一个瞬间、一个现象入手,对社会、对人生进行描述和深思,即立意要大处着眼,小处落笔,角度虽小,却能小中见大,平中见奇。

四、怎样写好状物的文章

如何写好状物文章呢?请大家牢记以下五点:

(一)交代来历

文章开头用一、两句话介绍物品的历来,自然地引出下文。

(二)具体描述

通过颜色、形状把物品外形准确勾勒出来,写出特点给人以鲜明的感觉。多用一些恰当的修辞手法,展开合理的想象。赋予它情感,就会使物品活生生地跃然纸上。

(三)动静结合

先写静态的外形特点,再写它的动态。这样会增添一些情趣,写出的文章也会更加生活。

(四)说明功能

每件物品都有它独特的作用,一般来说,这类文章要在结尾处说明一下物品的作用这样会更加突出这件物品的特点。

(五)融进感情

字里行间要流露出作者对所描述的物品的喜欢、珍惜之情,这样会增强文章的感染力。

五、长话短说话缩写

读了一篇好文章,你一定很受感动吧?要是你想把这个故事简单的介绍给别人,就可以用缩写的形式。本次习作练习的是缩写,要求主要内容完整,重点突出;语言简练,缩写后文字不要超过三百字。

缩写是作文中的一种常见形式。所谓缩写,就是在不改变中心,不改变体裁,保留原文的主要内容的情况下,把一篇长文章压缩成短文章。学会缩写,能帮助我们更好的理解课文内容,培养我们的阅读能力和概括能力,进而提高语言表达能力。那么,怎样进行缩写呢?

(一)要留主干、去枝叶。在缩写课文时,我们要删减次要的人物、次要的事件,以及说明、交代等地方,留下课文的主要内容。如《小抄写员》一文中我们首先要思考:叙利奥是在什么情况下开始帮爸爸工作的,他为什么要偷偷地做,怎样做的,结果怎样,把最使你感动的地方画下来。然后把 帮爸爸抄写的事情经过写下来,而把当他被爸爸误解后是怎样想的等无关紧要的删除。

(二)要直接简化任务语言。在叙述中,我们要把直接叙述变成间接叙述,尽可能简化人物语言。这样,既使情节连贯,又使语句“简练”。

(三)要保持文章脉络清晰。缩写课文要注意保持文章主要脉络的清晰和完整,特别是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 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等要素要齐全,让人读了对原文有个大概的了解。

(四)要不改变课文原意。缩写课文最要紧的是缩写后不可改变课文原意,做到内容基本保持和原文一直,不会使读者产生歧义。

友谊

开头:现代人的友谊,很坚固又很脆弱。它是人间的宝藏,需我们珍爱。友谊的不可传递性,决定了它是一部孤本的书。我们可以和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友谊,但我们不会和同一个人有不同的友谊。友谊是一条越掘越深的巷道,没有回头路可以走的,刻骨铭心的友谊也如仇恨一样,没齿难忘。

结尾:长留史册的,不是锱铢必较的利益,而是肝胆相照的情分,和朋友坦诚的交往,会使我们留存着对真情的敏感,会使我们的眼睛抹去云翳,心境重新开朗。

团结

开头:每次听到这首歌“团结就是力量”这首歌我总是感慨万千,特别是在XX事情后,体会更是深刻

结尾:一滴水是微不足道的,渗入泥土,便会消失不见,可汇聚成河却是川流不息。如同我们,在许多的困难面前,一个人总是凸显着单薄,而无法作为,可当我们团结起来,却可以创造无数的奇迹。

宽容

开头: 宽容是人类生活中至高无尚的美德。因为宽容包含着人的心灵,因为宽容可以超越一切,因为宽容需要一颗博大的心。因为宽容是人类情感中最重要的一部分,这种情感能融化心头的冰霜。而缺乏宽容,将使个性从伟大堕落成连平凡都不如。

结尾: 生活,往往纷繁,又常常平淡。正因为宽容如水,使纷繁经过过滤变得纯净;正因为宽容似火,使平淡通过锻烧日趋鲜明;更因为有这诗般的宽容,才赋予人生以艺术,赋予生命以永恒。

谅解

开头:谅解如一杯清茶,冲淡彼此之间的误会;谅解像一缕春风,吹化人间隔膜的冰层;谅解像一只寒梅,预示心灵来春的温情;谅解是一架彩虹,让就不相逢的情感放射光彩。

结尾:逝者如斯,历史的浪花淘尽了王朝的恩怨情仇,当今既没有了一方霸主,也没有了雄风王者;我们在追求团结、奋进、和谐、平等,我们同样应该独守那份恬然与空明,用每一句话没一种表情向人们昭示谅解,协同人们用谅解交往。

把握谅解,社会便会进步;

把握谅解,人类便拥有财富。

理解

开头:理解,是友谊的结晶;理解,是从信任中开出的鲜花;理解,是人与人之间关爱的光环。它能让误会变成点缀美丽的小瑕疵,于社会中,人们相互的理解,能使这个大家共有的家园更加繁荣、安定。

结尾:相信总有一天误会能变成一朵美丽的花,因为它由理解来浇灌!

分享

开头:孤寂人生,谁来聆听你心中的清音?望眼未来,谁来领略你眼中的精彩? 山青青,水盈盈,弹一曲“高山流水”,震彻群山,激扬层浪。于是俞伯牙与钟子期共同欣赏这份相遇相知的情。人生得一知己足矣!

结尾:分享是一种博爱的心境,学会分享,就学会了生活。

分享是一种思想的深度,深思的同时,你分享了朋友的痛苦。

分享是一种生活的信念,明白了分享的同时,明白了存在的意义。

快乐的分享,痛苦的承担。在你与人分享的时候,就肩负着一份重任。让他更快乐,让痛苦全部溜走,让阳光洒满你的心灵。

集体利益

开头:集体,是什么概念?集体就是一个团队,所谓的团结,就是关心集体,热爱集体、回报集体,下面我就讲讲、、、、、、

结尾:正因为这样,我们一定要团结团结,因为我们是一个集体、、、、、、

回报

开头:(1)绿草如茵,那是草儿在回报春天;鲜花缤纷,那是花儿在回报阳光;白雪千里,那是雪儿在回报朔风。生活,因回报而美丽。

(2)绿叶尽情地释放自己,映衬了荷花,挤出了阴凉,虽然没有人赞赏,最后枯黄而死,但它相信,明年的夏天依旧绿意盎然。 雪,忍受深深的孤寂,用自己的躯体保护农作物,虽然最后融化成了水,但它不后悔,因为农民会因此展开笑颜。 梅,迎着风雪,一枝独放,虽然不能改变周围环境的寂冷,但它坚信,第一个报春的消息,迎来万紫千红的满园春色就是它最好的回报。

(3)在熙熙攘攘的人群中,在匆匆忙忙的脚步中,我听到了一种声音,天使的声音,好人总有好梦,付出总有回报。

结尾:世人总是希望这个世界给自己多少回报,却忽略了自己到底为这个世界付出了多少。天地间那杆无形的大秤对每个人都是公平的,只有付出才会有回报。诚如一首所唱:世间自有公道,付出总有回报;说到不如做到,要做就做最好……我们只有让自己付出,让自己做得最好,我们的生活才会更加美好。

感恩

开头:落叶在空中盘旋,谱写着一曲感恩的乐章,那是大树对滋养它大地的感恩;白云在蔚蓝的天空中飘荡,绘画着那一幅幅感人的画面,那是白云对哺育它的蓝天的感恩。因为感恩才会有这个多彩的社会,因为感恩才会有真挚的友情。因为感恩才让我们懂得了生命的真谛

结尾:怀着一颗感恩的心,去看待社会,看待父母,看待亲朋,你将会发现自己是多么快乐,放开你的胸怀,让霏霏细雨洗刷你心灵的污染。学会感恩,因为这会使世界更美好,使生活更加充实。

集体温暖

开头:雷锋叔叔曾经说过:一滴水只有放进大海里才永远不会干涸,一个人只有当他把自己和集体事业融合在一起的时候才能最有力量。

结尾:“一棵小树,难经风吹雨打;百里森林,能顶呼啸狂风。”让我们主动关心集体,热心为集体做事,诚心为集体服务吧!

师生情

开头:有一种职业最美丽,那就是教师;有一道风景最隽永,那就是师魂;有一种情感最动人,那就是师生情。我们拥有同一颗炽热的太阳,我们拥有同一片广阔的天空,在同一片天空下,我们用爱播撒着希望……

结尾:老师是无私的,他不求得到学生的回报;老师是“好面子”的,他希望自己的学生成才。作为学生,我们难道不应该真诚敬献满腔的热情、无限温暖和一颗赤诚的心吗?

奉献

开头:奉献是秋天的白云川点缀了蓝天,也诗化了自己;奉献是大海里的一滴水,既壮阔了大海,也提升了自我。

结尾:“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告诉我什么是奉献;“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告诉我什么是豁达……走近诗人,与诗人同行,让诗句提升我的思想,慰藉我的感情,净化我的心灵。

贡献

开头:鲁迅先生"俯首甘为孺子牛";周总理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孔繁森将自己的一生奉献于阿里。他们以无私的奉献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为社会进步做出巨大的贡献,为世人称颂。其实还有更多的人是在默默地奉献,献出自己的力量

结尾:奉献不是为了索取,奉献应是自觉自愿的。我们要从现在做起,从自身做起。让奉献这棵常青树,永远葱笼、繁茂。

给予

开头:花叶摇摆,当给别人送一片绿:花朵盛开,当给别人捧一阵香,因为,当你把生命放进了别人心里,关怀他们一些,帮助他们一些,你的生命之花便会在别人心中常开不败,溢满心香。

结尾:赠人玫瑰,手有余香!

关爱

开头:关爱,就是关心爱护,它在我们身边无处不在。我们每个人都需要关爱,生活上也少不了关爱,别人给予我们关爱,那我们更应该去关心爱护他人,这样世界上才会充满——爱!

结尾:是呀!正如歌中所唱的: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我们的家园才会更加温馨美好

诚实

开头:诚实守信,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作为炎黄子孙,我们都要做一个诚实的人。

结尾:真诚是美酒,年份越久越醇香浓型;真诚是焰火,在高处绽放才愈是美丽;真诚是鲜花,送之于人手有余香。

责任

开头:责任感是诸葛孔明"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写就的《出师表》,责任感是孔繁森离家别母血洒高原树立的公仆丰碑,责任感是贝多芬挑战人生超越自我谱写的《命运交响曲》。

结尾:愿我们所有的孩子都有这样的心灵,责任从小就在那里成长。

愿我们所有的人都把责任之心携带在人生的道路上,让人生散发出淡淡的,金子般的光辉

鼓励

开头:每个人的成长都离不开鼓励,因此在我的生活中也受到过长辈的鼓励,那次的事情,我到现在还记忆犹新。

结尾:鼓励自己,我们充满斗志,迎接新的挑战;鼓励自己,我们会看到阳光,收获希望;鼓励自己,将为自己缔造新的辉煌。

信任

开头:信任亲友是人的天性,而信任他人则是一种美德,在信任的过程中,快乐而全面地,认知这个看似复杂的世界。

结尾:信任是一种力量,是我们不断前进的动力!

自信

开头:无

结尾:自信是一种美,具有极强的魅力,你要拥有它,就能使青春永葆

欣赏

开头:欣赏是人与人之间的一种理解和沟通, 也包含了信任和肯定, 欣赏是一种激励和引导, 可以使人扬长避短, 更健康的成长和进步

结尾:每一个人也应该学会去欣赏别人, 学会欣赏是一种爱, 人与人之间在互相欣赏之中, 世界才能充满爱!

虚心

开头::“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谦虚就是有自知之明,是一种有修养的表现。一个人只有谦虚,才会让别人尊重。

结尾:“满招损,谦受益。”让我们养成谦虚的美德,做一个高尚的人吧!

谦虚

开头:谦虚是一种美德,也是一种明智之举,因为人外有人、天外有天。

谦虚使人进步,因为只有熟悉到自己的不足才会去想办法弥补它。

结尾:成熟的谷穗低着头,成熟的苹果红着脸,它们启示我们:成功来自谦虚

集体力量

开头:“一根筷子容易折,十根筷子抱成团”。这话不错,在巨大的困难面前,个人的力量是渺小的,微不足道的,而许许多多个人汇集成集体,才能形成强大的力量,最终赢得胜利

结尾: 雷锋叔叔曾说过:一滴水只有放进大海,才能永不干涸。是啊!一个人就像一滴水一样,如果离开了集体这个大海,就将一事无成。 集体的力量是伟大的!

集体智慧

开头:无

结尾:俗话说:“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集体的智慧是多么强大呀!

助人为乐

开头:助人为快乐之本, 助人为乐是一种美德,助人是人格升华的标志。

结尾:帮助人,让我们亲密地走在了一起,让我们变得像一家人一样。我愿意继续去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让我们的生活充满七彩的阳光!

珍惜

开头:朱自清先生在文章中写道“吃饭时,时间从碗边流走;喝水时,时间从随水流走;睡觉时,时间又从脚边流走。这摸不着,抓不住的时间呵,它无声地来又匆匆地远走”。懂得珍惜,人生便是一种永恒。

结尾:我们常常感动,是因为懂得、珍惜。懂得珍惜,阳光将洒遍心灵,懂得珍惜,晚风将拂过心灵,让我们的心灵那么温暖,那么安宁。珍惜吧,珍惜所拥有的以及还没有拥有的,心灵的土壤既使长不出参天大树,我们也可以拥有对蓝天的向往。

心胸宽广

开头:雨果说:"比陆地宽广的是海洋,比海洋宽广的是天空,比天空宽广的是人的胸怀。

结尾:心就是一个人的翅膀,心胸有多大世界就有多大

好词好句:名言

�1、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山高万仞无欲则刚。——林则徐

�2、度尽劫波兄弟在,相逢一笑泯恩仇。——鲁迅

�3、忍耐是痛苦的,但它的结果是甜蜜的。——法卢梭

�4、世界上最宽阔的是海洋,比海洋更宽阔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宽阔的是人的胸怀。——法雨果

�5、没有宽宏大量的心肠,便算不上真正的英雄。——俄普希金

�6、不会宽容别人的人,是不配受别人宽容的,但谁能说自己是不需要宽容的呢?——屠格涅夫

�7、有时宽容引起的道德震动比惩罚更强烈。——原苏联苏霍姆林斯基

�8、唯宽可以容人,唯厚可以载物。——薜渲

�9、人心不是靠武力征服,而是靠爱和宽容大度征服。——斯宾诺

�10、一个伟大的人有两颗心:一颗心流血,一颗心宽容。——纪伯伦

�11、不责人小过,不发人阴私,不念人旧恶——三者可以养德,也可以远害。— —洪应明

�12、深以刻薄为戒,每事当从忠厚。——薜渲

�13、宽容意味着尊重别人的任何信念。——爱因斯坦

�14、宽恕而不忘却,就如同把斧头埋在土里而把斧柄留在外面一样。——美国巴斯克里

�15、宽宏精神是一切事物中最伟大的。——欧文�

诚信

天使的翅膀碎了,落到人间,成了我们的忧伤;诚信的背囊抛了,散到世上,成了撒旦的魔杖。

身披一袭灿烂,心系一份执著,带着诚信上路,将踏出一路风光

幸福

打开窗户,伸出手去,一片,两片……雪花轻轻地落在手心,悄无声息融化成一滴水,凉凉的,晶莹着双眼,瞬间,命运就做了一次完全不同的蜕变,结束了一次完美的旅程。

幸福原来就是时光的伴侣,一直在身边静静流淌……

风景

鸟在空中飞,天空是飞行旅途中最熟悉不过的风景;鱼在海底游,海便是它征途中最熟悉不过的风景;蜗牛在地上爬,壳是它形影不离的家,也是它最熟悉不过的风景。

其实,只要你是个真正懂得赏景的人,哪一刻不能赏到美景?别上演一场到陌生地寻美景却失去了最熟悉的风景的悲剧!“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并不是我们所希望所追求的。岂知,平平淡淡才是真,心中有景赏景用心,哪一处不是景!

战胜

苦难是金,苦难是成功,苦难也是一种唤醒内在灵魂的方式,还是一种使人变得心胸豁达,性情温和的灵药。每一位杰出的人,在它们生命旅途中总会留下苦难的身影,也总会有着战胜它的脚印……

让珊瑚远离惊涛骇浪的侵蚀吗?那无疑是将它们的美丽葬送。一张小红脸体会辛苦所留下来的东西!苦难的过去就是甘美的到来……

奉献

现代社会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高度发达,但人们往往主重于物质文明的发展而忽略精神文明的建设。我觉得两种文明的发展都源于无私的奉献。因此,奉献在兼顾个人利益的同时已成为社会进步的动力。

奉献不是为了索取,奉献应是自觉自愿的。让我们新世纪的一代青年都投身到乐于奉献的革命洪流中,从现在做起,从自身做起。让奉献这棵常青树,永远葱笼、繁茂。

理解

在我的人生里,已经跋涉了15个春秋,猛然回首,身后那一串串或清晰,或模糊,或歪歪扭扭的脚印,投入我的眼帘,使我平静的脑海泛起一阵微波……

你究竟还为我做了多少事,让我了解你更多一些!

宽容

哲学家康德说:“生气,是拿别人的错误惩罚自己。”优雅的康德大概是不会有暴风骤雨的,心情永远是天朗气清。别人犯错了,我们为此雷霆万钧,那犯错的该是我们自己了。

你要宽容别人的龃龉、排挤甚至诬陷。因为你知道,正是你的力量让对手恐慌。你更要知道,石缝里长出的草最能经受风雨。风凉话,正可以给你发热的头脑“冷敷”;给你穿的小鞋,或许能让你在舞台上跳出漫妙的“芭蕾舞”;给你的打击,仿佛运动员手上的杠铃,只会增加你的爆发力。睚眦必报,只能说明你无法虚怀若谷;言语刻薄,是一把双刃剑,最终也割伤自己;以牙还牙,也只能说明你的“牙齿”很快要脱落了;血脉贲张,最容易引发“高血压病”。“一只脚踩扁了紫罗兰,它却把香味留在那脚跟上,这就是宽恕。”安德鲁•马修斯在《宽容之心》中说了这样一句能够启人心智的话。

记住这一刻

在我的记忆里,曾经有一颗颗美丽的明珠浮现于其中。每一颗里都蕴涵着一副副美好的画面。然而,在它们之中,却有这么一颗明珠格外闪耀,令我不禁透过它看了起来……

通过了这次的比赛,令我更加勇于挑战困难了。其实在生活中,看起来困难的事情,不一定难。如果你坦然地面对它,就一定能够完成它

美好

用美好的心灵看世界,总是用乐观的精神面对一生,多一分自信,少一分失望;用美好的心灵看世界,总是用积极的态度面对生活,多一分感激,少一分抱怨;用美好的心灵看世界,总是用顽强的意志面对困难和挫折,多一分勇气,少一分怯懦;用美好的心灵看世界,总是寻找别人最好的东西,多一分肯定,少一分挑剔……

美,美不过草原;阔,阔不过蓝天;深,深不过大海。我的朋友呀,你的胸怀,就像草原一样美丽,像蓝天一样宽阔,像大海一样深邃

发现

夕阳的一缕余辉斜射在墙上,一切看上去是那么恬静,雪白的墙壁映出点点淡红,真美!

夕阳无限好,尽管近黄昏

1引用名言名句�

①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许。元好问的确好问,也很会问。他这一问可谓一问问千古。多少年来,有多少人在这个问题上徘徊,又有多少人在付出巨大代价后作出了人生最终的答案。但各家之言却如每个人的脸一样,各不相同。�

西施说:“爱情是工具。……”�(《问世间情为何物》)�

②在中世纪的一个教堂里,一位圣者开始了他的演讲:“我之所以成为圣者,是因为我看破了钱财,我的就是大家的。”悠悠岁月,弹指一挥。在跨世纪时的一所监狱里,一个小偷开始了他的人生独白:“我之所以会成为小偷,是因为我看破了钱财,大家的就是我的。”�(《圣者与小偷》)�

③美学大师罗丹曾经说过:“美是到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今天,受这位富有创新精神的学者启发,我想说:“答案是普遍存在的,对于我们的脑袋,不是缺少思考,而是缺少角度。”许多时候,我们都迷惑于问题的不解或徘徊于多解的选择路口,怎样走便成了心中的疑团,往往举棋不定,左右乱倾,这时,就有换个角度考虑的必要,这样会给你带来更多成功的机会。�(《旋转这只万花筒》)�

2巧用书信格式

①尊敬的孔子老爷爷:�

你好!我是你的一个普通子孙,相隔数千年后斗胆写信打扰你,不仅为了向你致上崇敬的问候,而且怀着几个难解的问题急待你的指教。�(《给孔子的一封信》)�

②可恶的标准答案:�

看到你,我实在是义愤填膺。所以,在愤怒火焰的驱使下,我写了这封信来声讨你。答案本是丰富多彩的,可是你却偏偏要戴上“标准”这顶帽子。要知道,就因为“标准”二字,发生了无数的悲剧。以下是你的三大罪状:�(《给“标准答案”的一封信》)�

3借用章回小说笔法�

①“话说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当初魏、蜀、吴三国鼎立的时代已不复存在,大江东去,浪花淘尽了往昔的英雄们。而曾经的蜀国的继承人阿斗也变得“乐不思蜀”了,天下已成为“司马氏”的天下。�(《三国英雄开会》)�

<BR><BR> ②梁山泊的聚义厅里,现在是灯火通明,人声鼎沸。一百单八位好汉都齐聚在这里,大伙儿都在争吵不休。他们在争吵什么呢原来梁山泊最近要评选打虎英雄。这个荣誉称号评上就了不得,谁评上了就可以坐上梁山泊的第二把交椅。所以惹得众好汉齐聚在此,争论不休。�(《谁是打虎英雄》)�

4巧用修辞�

①“砰!”随着一声锤子的敲打声,问号先生清了清嗓子说,“时空讨论会现在正式开始,今天我们的主题是‘什么才是美’,请各位来自不同时代、不同国度的学者们积极发言。”�(《什么才是美》)�

5巧用寓言故事�

①愚公一家世世代代居住在这儿,门口王屋、太行两座大山挡住了去路,日子难过啊!这里好像与世隔绝,城里有什么新鲜事儿传到这儿早已变成旧闻了,这种生活真的需要改变了。愚公寻思着:得想法子把太行、王屋两座山给搬了。�(《新愚公和智叟的故事》)�

②喜鹊贴出了大型广告:“为适应时代需要,本校将推行全能素质教育,无一不学、无一不教,包你的孩子成为无所不能的通才,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学费,每学期3000元;培养费, 2000元;赞助费, 15000元。”�(《全能学校》)�

6巧用揭示主旨的题记�

①没有树的伟岸,但你可以有草的翠绿;没有牡丹的娇艳,但你可以有小野菊的洒脱……生命,可以不灿烂,但必须伟大!�

题记�

蝶曾是个美丽善舞的女孩。她一头披肩的长发,她窈窕的舞姿,曾给她带来了如雷的掌声与无数的鲜花,她曾被别人赞为中国将来的邓肯……然而,一切结束了,命运之神永远将她按在了轮椅里。生命暗淡了,寂静了,“白天鹅”变为无人关心的丑小鸭。多少次,她梦见自己穿上了水晶鞋,继续她的追求,可醒来时只听见“凄凄惨惨戚戚”的冷漠秋风。�(《星星夜话》)�

②如果你失去了金钱,你只失去了一小部分;� 如果你失去了健康,你只失去了一小半;�

如果你失去了诚信,那你就几乎一贫如洗了。� 题记�

何为“诚信”,诚实、守信是也。综观历史,这“诚信”二字浸透了多少人的血泪啊。�(《是谁在赞美皇帝的新装》�

7巧用解题形式�

曾经有一位朋友,别出心裁地给我出了这样一道题:�

在下列美景中,你最喜欢哪一个� <BR><BR> A一片纯白的羽毛,在熠熠生辉的金色阳光中,悠然飘落。�

B一瓣落红,在清幽深邃的池水中回旋漂浮。� <BR><BR> C一颗流星,在黛蓝色的天幕中,一瞬而逝。�

D一滴晶莹剔透的露珠,在青嫩新绿的草叶尖,悄然滑落。�

看完这道题,我顿时呆住了,万千变化的自然,日升日落、潮汐起伏,多少美景令人怦然心动,悠然神往。……�(《无穷的可能无穷的美》)�

8巧用名人作问答� <BR><BR> ①有人问:幸福是什么答案是丰富多彩的。�

尼采认为:“能把蜈蚣、碎玻璃、肉虫、石头一齐吞下肚,但却毫不恶心,这种人是最幸福的。”�

而思多葛派却认为:“拥有无穷的财富和威力,而且能够处事不惊,那才是真正的幸福。”�(《答案是丰富多彩的》)�

②阿基米德说:“给我一个支点,我能把地球撬起来!”�

我说:“给我一个支点,我能把灵魂支撑起来!”�(《给灵魂一个支点》)

� 9巧用诗文显诗意�

①翻开灿若银河的唐诗宋词,数不胜数的当算离别诗了,王勃壮怀高歌: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柳永则声情哀怨: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江淹却千帆过尽一言蔽之:黯然销魂者,惟别而已矣。还有人捶胸顿足:扬鞭哪忍匆匆!当今又有汪国真低吟:人生一瞬百年,哪堪去去还还。无论耳在何处,只祈如水如船。又来了席慕蓉温柔的警语:如果离别能够勾起我们因聚在一起而引起的疏忽的细节,离别真的不好吗?如此种种情思,真是美不胜收。涵咏不同时代不同人生的感悟,会让你有意外的收获。�(《万象人生坚守自我》)�

� ②美是什么我知道,美是地平线上升起的第一道曙光,美是秋天里比火更炽热的枫叶,美是黄昏的沙滩上疾行的丹顶鹤,美是大草原上驰骋的梅花鹿……鲍姆嘉通同意我的说法,并补充道:“美是感性认识,研究美学即研究感性认识的科学。”可康德却愤怒地瞪着我说:“片面,美是人类纯形式的主观感受,与事物本身毫无关系。我劝你还是看一看我的《判断力批评》。”我很虚心,认真仔细地研究了他的关于情感的美学著作。我正在为我的玄虚而洋洋自得时,黑格尔却泼给我一盆冷水:“不对,美应该是人类本质的外化”。接着,他就洋洋自得地谈起了他的美学理论。正当我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的时候,马克思在我旁边耳语道:“别听他的,他乾坤颠倒,是非不分,你千万别掉进唯心主义的泥坑里。美其实应该是人类本质与自由形式的统一。”美究竟是什么我决定离开莫衷一是的欧洲,去一趟东方文明的古国,寻找美的答案。�(《美是什么》)�

� ③当广袤的天宇被染成漆黑的底色,新月初升无垠的天幕上缀满星星时,依栏凭吊的我总禁不住思绪满怀,我遥问天际的月亮:寂寞是什么曾几何时,有李白“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也许,寂寞便是皓月当空,好风如水,万籁俱寂时形影相吊的那种感觉吧!曾几何时,有李后主感慨“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也许,寂寞正是深宫大院,国愁家愁人也愁的情丝纠缠吧!曾几何时,有陈子昂感叹“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也许,寂寞就是芳草依旧,天涯依旧,物是人非的空虚心境吧!于是,我问月亮,广寒宫的嫦娥告诉我,寂寞是“云母屏风烛影深,长河渐落晓星辰”的“碧海青天夜夜心”。寂寞到底是什么我无法回答。�(《寂寞的意韵》)�

� ④是什么,来得悄无声息,走得不留痕迹,却激起所有色彩的轻舞飞扬�

� 是什么,走得不留痕迹,来得悄无声息,可留下穿越一季的倾情歌唱�

� 是什么,轻轻地来了,又悄悄地走了,在收获的季节留下飘垂的金黄�

� 是什么,悄悄地走了,又轻轻地来了,为沉寂的大地纺出洁白的梦想�

� 哲人对着蓝天微笑:“是时间。”�

� 孩童握着风筝拍手:“是风。”�

� 流浪者说:“什么都不是,只是一个梦。”�(《拥有答案的幸福》)

  在我国的《语文课程标准》中就曾经提出语文课程应该重视对学生的熏陶作用,注重教学内容的基本价值取向,并同时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所谓独特体验包括方方面面,审美教育就是其中之一,因为小学语文教学中是有必要渗透美育教育并培养人才全面发展的,而且这种功能是无可替代的。借助中国传统文化古诗文来向小学生渗透审美教育,对提高他们的人文素质与审美能力,更深层次了解民族文化都是具有一定积极正面意义的。

 一、小学语文重视审美教育渗透的现实意义及目标

 (一)小学语文渗透审美教育的优越性探析

 小学语文是目前所有小学教材中蕴含美学因素最多的一门学科,它拥有优美生动的语言、丰满鲜活的艺术形象以及令人无限遐想的艺术意境,这些都是促成审美教育的重要素材。所以通过小学语文来渗透审美教育思想其优越性就在于能够借题材来弘扬中华历史文化、关注人文情怀、自然万物、建立亲情道德伦理人格体系并体现文化科技的开放性与多样性。就目前来看,我国小学的语文教材不但充满童心童趣,也具有一定的时代气息,这些图文结合的教学内容更加注重对小学生认知心理与审美需求的培养。某些学者甚至认为,语文教学在小学对审美教育的推广更胜于其它课程,它的审美教育渗透广度与深度甚至是某些艺术学科都无法比拟的。因此,小学语文教学的审美教育渗透具有强大的优越性。

 (二)小学语文渗透审美教育的必要性探析

 有些人认为小学语文教育没必要渗透审美教育,认为它只是一种教学装饰而已,实际上不然,因为将审美教育渗透入小学语文教学本身就是对小学生素质全面培养的重要手段。从理性角度讲,语文学科不但具备文学性、工具性,它还具备强烈的审美性与思想性,是多层次结构学科。在这种结构体系中,工具性与文学性仅仅是表层结构,而审美性与思想性才是里层结构,其中审美性更是衔接工具性与思想性的重要中介。因此说小学语文教育若想实现对小学生情操的陶冶,对他们高尚品质的培育,就必须注重审美教育。将小学语文教材内容的工具功能与思想功能完美衔接起来,以便于更快更有深度的培养小学生的鉴赏能力与创造能力,这也是当前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是新课标体系实现其建构意义的基础。

 (三)小学语文审美教育的建设目标

 在《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出语文学科的工具性与人文性应该并存且达到统一,这是语文课程的基础特征,也是它致力于挖掘学生语文素质、潜能能力形成与发展的根本。小学语文教学讲求感性教学,教师一定要懂得调动学生的审美情趣,挖掘教材内容中的一切审美因素,重视对小学生个体心灵感受体验的培养,使学生在参与语文学习活动中发展自我的鉴赏美、感知美和创造美能力。古诗文教学源于中国传统文化,它代表了中国传统的所有历史及人文美学思想,在古诗文教学中渗透美学思想,不仅仅是手段也是目标,它的目标就在于在学习中塑造小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审美情怀和爱国情绪,让他们更加懂得尊重和热爱自己的民族文化与历史,塑造他们作为一个中国人最健全的审美价值观[1]。

 二、小学语文古诗文教学渗透审美教育的具体做法

 在小学语文教学内容中,古诗文最能培养学生形成积极健康的人生态度与正确的价值观,它也是国学教育的精髓所在。因为在古诗文教学中最讲求内涵美、韵律美、情感美与文化美,它能够培养小学生的鉴赏能力,陶冶他们的情操,这对还处于孩童阶段的小学生而言非常重要。

 (一)阅读古诗文过程中的审美教育渗透

 在小学语文古诗文教学中应该重视阅读教学,例如泛读、精读、解读等等,这些阅读过程对小学生把握和理解古诗文中所阐述的情感内涵非常有帮助。而教师在阅读示范时对古诗文中语音节奏的掌控、情感语气、音调的高低的变化等等也能体现出这种审美情趣,同时感染学生。以杜甫的《春望》为例,它的教学流程就要从教师泛读,介绍古诗文写作背景开始,引导学生感知诗篇文学氛围。然后再精读古诗,详细讲解诗篇中每一句、每一词的具体含义。最后回读全篇古诗文,和学生共同讨论及揣测诗人写作时的思想感情以及古诗文的写作背景。在《春望》所代表的历史背景中,诗人杜甫亲眼目睹了沦陷后长安的萧条落魄景象。教师此时一定要将杜甫那种身处逆境、思家心切的情绪表现出来,激发学生对作者的同情心理与感慨情绪。在泛读过程中要引导学生能够把握全篇古诗文的基本情感基调,然后在精读环节中将诗篇中所体现的那种家仇国恨与期盼国家统一的情感表达出来,让学生感受得到,指导学生正确把握杜甫作为一个爱国诗人的爱国情怀,借此也让学生感受那种将个人命运与国家民族命运相连的休戚相关的迫切情绪。以上就是如何通过阅读古诗文来培养学生的审美情绪与爱国热情,那就是通过阅读中情感、节奏、技巧的变化能够将学生带入到古诗文的意境当中,让他们有一种身临其境的切身感,能够很真实的体验体会当事人所处的环境与背景,这也是审美教育最有效的渗透方法之一[2]。

 (二)用情感迁移来升华审美教育

 小学古诗文教学不但能做到对审美教育的渗透,也能实现对它的升华。在文嘉的《明日歌》中就七次提到明日,它也是在告诫人们一定要珍惜时间,不要蹉跎岁月。虽然古诗文的表意浅显易懂,但教师应该将这种来自于古诗文的启示迁移到学生的生活当中,用贴近学生生活的方式来映射古诗文的真正审美内涵,告诫学生在生活中应该怎样做,怎样思考问题,怎样学习和生活,这也是国学教育中最重要的教育启蒙方法。教师应该从审美化角度出发,通过从古诗文迁移到现实生活的方法来将诗篇中所包含的韵律美、情感美尤其是内涵美传递给学生,让学生懂得热爱和珍惜生命中的一切,就比如说时间。当学生懂得珍惜时间、懂得爱时,他们也就自然懂得如何去审美,这也是从小学古诗文教学升华到国学教育境界的一种本质跨越[3]。

 总结:

 小学语文古诗文教学应该是当前美学教育的重要部分,所以教师应该做好教学准备,最大限度丰富古诗文教学的内容与内涵,尽量帮助学生提高他们的文学鉴赏能力,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拥有一定的审美能力,让他们能够将古诗文中所表达的内涵情感迁移到现实生活中,完美塑造自身的人格个性,更加健康的成长。

1、问文章体裁答:此文是一篇 备选答案有: 诗歌、小说(长篇小说、中篇小说、短篇小说、小小说)、散文(抒情散文、叙事散文、议论性散文即哲理散文)——要求形散而神不散、剧本、说明文、议论文 2、记叙文六要素 时间、地点、人物、事件起因、经过、结果 3、找主题句 找首段或尾段的议论抒情句文章中关键的词句:标题、开头句、结尾句、独立成段的句子、中心句、警句、比喻句、连问句、过渡句、抒情句、议论句、反复出现的词句、重点关联词(如段落开头的词:不但……而且…… 因为 何况 但是 然而 因此)等等,应特别注意那些体现作者立场观点、反映文章深层次内容、内涵较为丰富、形象生动的词句注意文章的主旨往往就隐藏在这些句子里有的散文采用托物言志、象征等手法,相当隐晦,我们也能从这些词句中找到蛛丝马迹 4、文章内容 方法:看题目、人物(事物)、事件,进行综合、概括 强调三个部分:内容是什么,文章怎么样,作者怎么样 答:A、此文记叙了(描写了、说明了)……的故事(事迹、经过、事件、景物)即谁做了什么—这可以作为一句话概括文章内容答案 B、表现了(赞美了、揭示了、讽刺了、反映了、歌颂了、揭露了、批判了)…… C、抒发了作者的……的感情 概括层意的方法(1) 摘句法:在文中找出中心句作为段意(有时要中心句进行适当的删改)(2) 概括法:例1:(记叙的段落)记叙了+××人(组织或单位)+××时××地+何种情况下+做××+结果(注意原文强调的是什么)例如2:(描写的段落)描写了+××景物+××特征例如3 :(抒情的段落)抒发了怎么样的感情(3) 叠加法:有些文段有两个以上的主要内容,就要把表达这些内容组合成句就行) 5、材料组织特点 紧紧围绕中心选取典型事件,剪裁得体,详略得当 6、划分层次:(1)按时间划分(找表示时间的短语)  (2) 按地点划分(找表示地点的短语)(3) 按事情发展过程(找各个事件)  (4) 总分总(掐头去尾) 7、记叙线索及作用 线索(明线和暗线)——— (1)核心人物 (2)核心事物 (3)核心事件 (4)时间 (5)地点 (6)作者的情感 要注意那些在文中多次出现的字眼 作用:是贯穿全文的脉络,把文中的人物和事件有机地连在一起,使文章条理清楚、层次清晰 8、为文章拟标题 找文章的线索或中心,依据有(1)核心人物(2)核心事物 (3)核心事件(4)作者情感品味题目可以从—— A内容上 B主题上 C线索 D设置悬念上等方面进行品味 示例:(1)主题上结合主旨回答,如象征性的散文题目,也可以这样回答:拟题巧妙,一语双关,本指…实指…,突出主题,耐人寻味(2)记叙文:用了什么修辞手法,生动形象记叙了……,点明了本文记叙的主要内容,点明了本文叙述对象 9、了解人称的作用 第一人称:亲切,自然,真实,适于心理描写,便于刻画人物形象及性格特征 第二人称:便于情感交流 第三人称:显得客观,不受时空限制,便于叙事和议论 10、记叙顺序及作用 (1)顺叙(按事情发展先后顺序)作用:叙事有头有尾,条理清晰,读起来脉络清楚、印象深刻 (2)倒叙(先写结果,再交待前面发生的事) 作用:造成悬念、吸引读者,避免叙述的平板单调,增强文章的生动性 (3)插叙(叙事时中断线索,插入相关的另一件事) 作用:对情节起补充、衬托作用,丰富形象,突出中心 11、语言特色 结合语境和修辞方法从下列语句中选择:形象生动、清新优美、简洁凝练、准确严密、精辟深刻、通俗易懂、音韵和谐、节奏感强、诙谐幽默必须结合具体语句分析一般指口语的通俗易懂,书面语的严谨典雅,文学语言的鲜明、生动、富于形象性和充满感情色彩 12、写作手法及作用 狭义的写作手法即“表达方式”,广义的写作手法是指写文章的一切手法,诸如表达方式、修辞手法、先抑后扬、想象、联想、象征、开门见山、托物言志、设置悬念、象征、借景抒情、抑扬结合、正反对比、侧面烘托、虚实结合、以小见大、运用第二人称抒情、卒章显志、巧设悬念、首尾呼应、铺垫映衬、一线串珠、明线暗线等常用具体如下:(1)拟人手法赋予事物以人的性格、思想、感情和动作,使物人格化,从而达到形象生动的效果 (2)比喻手法 形象生动、简洁凝练地描写事物、讲解道理 (3)夸张手法突出人或事物的特征,揭示本质,给读者以鲜明而强烈的印象 (4)象征手法 把特定的意义寄托在所描写的事物上,表达了……的情感,增强了文章的表现力 (5)对比手法 通过比较,突出事物或描写对象的特点,更好地表现文章的主题 (6)衬托(侧面烘托)手法和正面描写 以次要人或事物衬托主要的人或事物,突出主要的人或事物的特点、性格、思想、感情等 (7)讽刺手法运用比喻、夸张等手段和方法对人或事物进行揭露、批判和嘲笑,加强深刻性和批判性,使语言辛辣幽默 (8)欲扬先抑和先扬后抑 先贬抑再大力颂扬所描写的对象,上下文形成对比,突出所写的对象,收到出人意料的感人效果 (9)前后照应(首尾呼应) 使情节完整、结构严谨、中心突出 (10)设置悬念能引起读者注意,引出文章的说明内容等 (11)文章开篇的写作手法: A、可以用诗经里的赋比兴手法比如说,兴,是先言他物的 B、也可以用引用的手法如名句、箴言之类的 C、也可以先声夺人,用一系列的排比句,气势强烈…… D、或是采用题记的方法显得隽永深刻,又有文采 E、开头用景物描写也不错,渲染你所需要的气氛和基调 F、开门见山 G、倒叙 13、修辞方法及作用 (1)比喻:生动形象地写出xx事物的xx特点 (2)拟人:赋予事物以人的性格、思想、感情和动作,使物人格化,生动形象地写出xx事物的xx特点 (3)夸张:突出特征,揭示本质,给读者以鲜明而强烈的印象 (4)排比:条理清晰,节奏鲜明,增强语势,长于抒情增强文章气势,增加感染力、说服力 (5)对偶:形式整齐,音韵和谐,语句整齐、意韵铿锵,互相映衬,互为补充 (6)反复:强调某种意思,强烈抒情,富有感染力有强调语气、强化内容的作用(7)设问:自问自答,引人注意,启发思考 (8)反问:态度鲜明,加强语气,强烈抒情 注:以上各种修辞手法作用必须结合相关语句分析 14、具体词语的含义与作用 方法:联系词语本义,解释在文中的含义,找出其指代的具体内容 答:“××”一词原指……,这里指……,起到了……的作用 15、文章用典的赏析一是丰富文章主题,二是增添文章情趣,使文章有文采 16、句子或语段的作用 答:一、内容上:首段和尾段:字面义和象征义点明主旨、升华主题、画龙点睛、表达了作者的思想感情等作用(语面的象征义、喻指义 ,表现的人物思想性格,点明全文思想意义)还要结合文章的具体内容补充说明 二、在结构上 :1、在文章开头:总提、总领全文、开启下文(引出下文)等作用 2、在文章中间:(1)承接上文 (2)开启下文(引出下文)(3)承上启下(过渡)(4)为后文作铺垫;标志思路、为下文作铺垫、埋下伏笔等作用3、在文章结尾:总结上文、总结全文、收束全文、照应开头、独立成段,使文章戛然而止,意味绵长,发人深思、卒章点题,意味深长等作用 三、表达效果上:升华中心、渲染气氛、烘托心情等作用 四、从写作手法上:常有A、开篇点题 B、为后文设伏笔 C、作铺垫 D深化中心 E、衬托 F、点明主旨(画龙点睛) G、渲染 H、呼应、照应 I、对比 J、象征 K、先抑后扬 L、预示性作用 17、表达方式 记叙(叙述)、议论、抒情、描写、说明 18、分析写景状物记叙文景物描写的方法①时间推移法 ②空间变换法 ③稳步换景法 ④分门别类法 19、领会写景的作用和写物的目的借助自然景物的描写抒发作者的主观感情以“状物”为主记叙文,往往使用“托物言志”的写法 20、描写的种类及作用 了解描写的几种形式(1)从不同的感觉来描写(视觉、听觉、味觉、嗅觉、触觉)(2)以动衬静,动静结合 (3)正面与侧面,直接与间接(4)人物描写的多种方法一是人物描写: A、正面描写:包括(1)肖像描写(2)语言描写(3)动作描写(4)心理描写 作用是:突出人物的性格特征和作品主题 B、侧面描写:指在文学创作中,作者通过对周围人物或环境的描绘来表现所要描写的对象,以使其鲜明突出,即间接地对描写对象进行刻画描绘作用是:衬托了人物某种思想感情或某种性格征 二是环境描写:分社会环境描写和自然环境描写 重点了解几种描写的作用及答题格式: ①肖像(外貌)描写[包括神态描写](描写人物容貌、衣着、神情、姿态等):交代了人物的××身份、××地位、××处境、经历以及××心理状态、××思想性格等情况 ②语言(对话)描写和行动(动作)描写:形象生动地表现出人物的××心理(心情),并反映了人物的××性格特征或××精神品质有时还推动了情节的发展 ③心理描写:形象生动地反映出人物的××思想,揭示了人物的××性格或者××品质 ④环境描写:自然环境描写和社会环境描写(1)自然环境(描写自然景观,如:人物活动的时间、地点、天气、季节以及景物场景,如:山川、湖海等):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及人物活动的空间,渲染××环境气氛、烘托人物的××情感、预示人物 的××命运、表现人物某性格、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 揭示文章主题 (2)社会环境(描写社会状况或者人物活动的场景和周围(室内)的布局、陈设):交代故事发生的××时代背景、时代特征、社会习俗、思想观念和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渲染××环境气氛衬托人物心情,推动情节发展,深化主题 21、分析人物形象:从两个方面入手:一是通过分析典型事例来理解人物形象; 二是通过对人物描写(肖像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等)方法的分析来把握人物的思想性格要分析直接描写、侧面描写、细节描写 22、小说三要素 人物(主要要素)、环境、情节其中情节包括(序幕)开端、发展、高潮、结局 (尾声) 23、运用正副标题相结合的方式的作用:增强表达效果 24、续写小说结尾 按照小说故事情节发展的规律续写,要简洁含蓄,富有哲理,引人深思 25、问指示代词“这、那”所指内容:多从代词前面文字中找答案 26、问某词能否去掉,或者调换另一词题型解题模式: A、回答可以还是不可以;(一般情况不可以,特别是书上的原文时)B、解释词义,比较两个词含义上的差别,并结合句子分析为何要用该词(强调突出了或限制说明了或修饰限制了+句子具体表达效果,哪个表达效果更好,更能形象或恰如其分地表现某物某特点) C、不用或调换后,语境有何变化(不用,不能体现语言的准确、严密、生动、形象或与事实不符或太绝对,用了,体现语言的准确、生动、形象或严密) 27、语言赏析或广告:类型1、分析某个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对 策:(1)了解用词之美------动词形容词精辟准确,把事物说得形象具体;使用成语,为文章增色;关键词能为中心服务 (2)掌握答题技巧:把握词语的比喻意、引伸意、双关义如阿来的《词典的故事》中“营业员脸上显出了更多的怜悯,这位阿姨甚至因此变得漂亮起来”“漂亮”一词就要从它的引伸意义去答题,它不是指阿姨一下子好看起来,而是反映出阿姨的怜悯使我对阿姨产生好感的内心活动 类型2:找出文中你最喜欢的句子,并说说理由 对 策:(1)了解语言美的几种形式及作用 ①修辞之美------ 见第13个知识点 ②句式之美------如骈句、长短句、对偶句、也有排比句,还有运用一组关联词语的句子等等(作用:句式不同,表达的效果就不同疑问句造成悬念,感叹句便于抒情;反问句加强语气语调引人深思;排比句叠句气势磅礴、层层深入;对偶句铿锵凝练,重复余韵悠然 ,也可以从灵活多变、富有表现力等方面去品味其妙处) ③哲理之美———形象而含蓄,具有言外之意,富有哲理的句子这些句子一般在文章的开头结尾(作用:可以给人以启迪教育作用) ④内容之美———内容丰富题材新颖又与中心连接紧密的句子(作用:全面新颖,能很好地为中心服务)(2)注意答题格式:我喜欢 xx 句,因为它xx 28、品味句子和关键词最好找词语点评或整体点评:即怎样写、写得怎样和写出什么、给读者怎样的感受或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或效果 答:A、分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若没有,则应选择有生命力的词语进行 B、表面意义(表面上的意思)和表达效果(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特点)或从正面和侧面点评 C、深层含义(联系上下文、主题、作者意图,蕴涵有什么道理、思想、感情等)肯定了/褒扬了/赞美了/歌颂了或批判了/讽刺了/否定了/反驳了,或者给了我们……的印象、启示、道理等 29、问文中的关键词语、句子的位置能否调换 答:A、能或否 B、词语:分别解释两个词句子:简单概括这两段或两部分的内容 C、 词语:为何这样安排先后顺序(强调其中一个或与前文顺序一致或符合搭配习惯,内在的顺序)句子:指出这两句有什么关系,所以不能调换(若是说明文则看是时间顺序或空间顺序或逻辑顺序;若是其他文体则看是并列式或层进式或总分式) 30、问记叙文的表达方式和作用 答:记叙文的表达方式以记叙为主.兼用描写、议论、说明、抒情 ①记叙文中的抒情有直接抒情,有间接抒情直接抒情是在记叙的基础上直接抒发自己对事物的思想感情间接抒情包括借景抒情,寄情于人、事、物,在叙述描写的字里行间自然渗透作者真挚深沉的感情,引发读者的感情共鸣,使文章具有强大的感染力 ②记叙文中恰当的穿插议论往往使文章锦上添花,画龙点睛地揭示人物和事件的意义,以深化主题,尤其是文章末尾的议论就是段与段之间用上一两句议论,也能起到承上启下的妙用 ③说明是为了简要地解说事物,阐明事理,使所叙之人、事、物更清楚其中抒情和议论有时是融为一体的,无法截然分开的 31、问文章写作特色:可从文章选材、结构布局、语言、立意等角度考虑,要结合该文写作的手法 ①选材:材料典型、真实、详略得当、表现、突出了中心 ②结构布局:布局合理、巧妙、结构严谨 ③语言:朴实或生动、形象、准确;或豪放或婉约;或清新或凝重;或直白或含蓄或流畅,修辞的运用等 ④立意: 思想深刻、新颖,以小见大、富有哲理等 ⑤表现技巧:一是修辞手法:共八种二是表达方式:有五种其中描写可细分为动静结合、虚实结合、正侧结合、乐景写哀等抒情包括直接抒情、间接抒情(借景抒情、托物言志)三是表现手法:衬托、对比、联想、想象等 四是结构手法:包括开门见山、卒章显志、以小见大、先抑后扬等 32、评价、鉴赏人物、文章主旨(谈谈自己对人物、主题的认识) 通观全文,筛选重要信息,从人物的言行中分析其中蕴涵的精神或品质答案可以这样组成:由文中××(言或行)表现该人物××的精神(品质 性格 思想 个性) 一般地说,答案由三部分组成: A、前半部分简要概括文章内容,可以这样表述:①文章通过……的叙述;②本文由……(某件事)写起,运用了…… B、第二部分概括文章内容中蕴含着的思想意义, 可以这样表述:表现了/揭示了/批判了/赞美了/劝诫……(某种思想道理)有时题目就可成为答案的一部分,而且是必须的内容 C、陈述同意哪种观点,并阐明理由在整体感知文本的基础上,找出文中能表现作者情感的句子和文章主题的句子,联系具体材料展开回答 33、问阅读后的体会、体验、启示、见解要注意观点正确、健康,注意言之有理,一定要用典型事例证明即提出、分析、解决问题 按总分总的顺序答题:A、指出本文蕴含着的思想意义以及你从文中得到的收获、体会、明白的道理, 可找出文中能表现作者情感的句子和文章主题的句子回答 B、结合文中和生活中具体的事例、材料加以举例说明,阐明理由 C、所以我们应该怎样怎样 34、常见的考点:一、理解文章重要词语的含义二、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三、理解文中重要句段作用四、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五、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六、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七、鉴赏文学作品形象、语言、表达技巧 八、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九、体验作品的形象和情境,拓展作品的主旨和内涵 高考说明文阅读答题技巧 1、说明文的定义:说明文是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来解说事物、阐明事理而给人知识的文章体裁它通过揭示概念来说明事物特征、本质及其规律性说明文实用性很强,它包括广告、说明书、提要、提示、规则、章程、解说词、科学小品等 2、说明文的类型:事物说明文和事理说明文(从内容角度,根据说明的对象和目的)事物说明文一般标题就是说明的对象;事理说明文找准开头结尾的总结句因为说明对象是一篇文章所要介绍的事物或事理,一般是一个名词或名词短语,可以从两个方面入手:一看文题二看首尾段事物说明文指出被说明事物即可事理说明文指出说明内容,形成一个短语:介绍了……的……(对象加内容) 3、说明文的语言:平实、生动说明文(语言表达角度) 4、说明方法: 一般回答三个字,要掌握几种常见的说明方法,会分析在文中的作用: ①举例子:具体真切地说明了事物的××特点 ②分类别:条理清楚地说明了事物的××特点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分门别类加以说明,使说明更有条理性使说明的内容眉目清楚,避免重复交叉的现象 ③列数字:具体而准确地说明该事物的××特点使说明更有说服力 ④作比较:突出强调了被说明对象的××特点(地位、影响等) ⑤下定义:用简明科学的语言对说明的对象/科学事理加以揭示,从而更科学、更本质、更概括地揭示事物的特征/事理 ⑥打比方:打比方就是修辞方法中的比喻生动形象地说明该事物的××特点,增强了文章的趣味性 ⑦画图表:使读者一目了然,非常直观形象地说明的事物的××特点 ⑧作诠释: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加以具体的解释说明,使说明更通俗易懂下定义与作诠释的区别是:定义要求完整,而诠释并不要求完整,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加以具体的解释说明,使说明更通俗易懂可以颠倒 ⑨摹状貌: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加以形象化的描摹,使说明更具体生动形象 ⑩引资料:能使说明的内容更具体、更充实用引用的方法说明事物的特征,增强说服力,如引用古诗文、谚语、俗话引用说明在文章开头,还起到引出说明对象的作用 5、说明顺序:时间顺序(程序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在答题时可答得具体些如:空间顺序(从上到下,从里到外,总到分,外到内,前到后,左到右,整体到局部,都可反之等,常用方位词如介绍建筑物或实体),逻辑顺序(先结果后原因,层层递进,现象到本质,因到果,果到因,主到次,浅入深,个别到一般等,常用表因果、表事理顺序的词,如“因为、所以”“首先、其次”)时间顺序则是说明事物发展、演变,例如介绍工作程序的文章 掌握答题格式:本文使用了的说明顺序对加以说明,使说明更有条理性,便于读者理解(第一空应该填具体的说明顺序,第二空应该填写具体的事物名称或说明的事理如果是事理性说明文,但又不能准确表述,可用“事理”、“科学事理”等模糊性的语言表述) 6、说明对象:指文章说明的主要人或事物(一般不必答人或事物的特点) 7、说明文的结构常见的形式有:“总——分”式(或由总到分,或由分到总,或总分总)、并列式、递进式等分析文章结构,抓中心句及连接词,如“首先”“其次”“还”“也”“此外”等词语 8、中心句:出现的位置开头或结尾,有时在句中判断,多为概括性较强的句子叙述句、描写句、阐释句、疑问句一般不宜作中心句 概括文段的中心句 对策:(1)思考该段说明的内容,不仅要注意主要的,还要注意次要的 (2)紧扣表秩序的词语,如“首先”“其次”“还有”等词语,参照上下段落的中心句的句式进行概括 9、说明语言 类型1、加点字词有何作用 对策:抓住说明文语文准确这一特点答题,格式:准确/生动形象/ 地说明了事物“……”的特征/事理 类型2、能否替换为另一个词语并说明理由 对策:(1)不可以(2)原词的意思或内容(3)所换词语的意思或内容 (4)换了后意思有何改变,与不符合实际 类型3、限制性词语能否删去 对策:(1)表态(删还是不删)(2)定性如:“比较”“几乎”“相当”等词表程度修辞;“大约”“可能”“左 右”等表估计,“多”“有余”等表数量(3)若删去,原来什么样的意思就变成了什么样的意思了,不符合实际,太绝对了(4)xx词体现了语言的准确 性、周密性、科学性 类型4、从文章中找出一个能体现说明文语言“准确”特点的词句,并体会 类型5:指代——“这些条件”、“这种现象”“同样道理”等在文中具体指代什么 对策:一般指的就是代词前面的那句话,找最近的一句话有时要注意可能不是整句话,而是其中的一部分 10、常见考点:1、对说明对象及说明特征理解2、对说明方法辨识与理解3、对说明顺序的分析与理解4、对文章段落结构特点的分析 5、对文意、层意、段意的概括 6、对关键词语、重点句子含义及其表达作用的评析7、对说明语言准确性的体会 高考议论文阅读答题技巧 1、论点(证明什么) 论点应该是作者看法的完整表述,在形式上是个完整的简洁明确的句子从全文看,它必能统摄全文表述形式往往是个表示肯定或否定的判断句,是明确的表态性的句子 A、把握文章的论点 中心论点只有一个(统帅分论点) ⑴明确: 分论点可有N个(补充和证明中心论点)⑵方法:①从位置上找:如标题、开篇、中间、结尾②分析文章的论据(可用于检验预想的论点是否恰当) ③摘录法(只有分论点,而无中心论点) B、分析论点是怎样提出的:①摆事实讲道理后归结论点;②开门见山,提出中心论点;③针对生活中存在的现象,提出论题,通过分析论述,归结出中心论点;④叙述作者的一段经历后,归结出中心论点;⑤作者从故事中提出问题,然后一步步分析推论,最后得出结论,提出中心论点 2、论据(用什么证明) ⑴论据的类型:①事实论据(举例后要总结,概述论据要紧扣论点);②道理论据(引用名言要分析)⑵论据要真实、可靠,典型(学科、国别、古今等) ⑶次序安排(照应论点);⑷判断论据能否证明论点; ⑸补充论据(要能证明论点) 3、论证(怎样证明)⑴论证方法: ①举例论证(例证法)事实论据(记叙); ②道理论证(引证法和说理) 道理论据(议论);③对比论证(其本身也可以是举例论证和道理论证);④比喻论证(比喻) ⑵分析论证过程: ① 论点是怎样提出的;②论点是怎样被证明的(用了哪些道理和事实,是否有正反两面的分析说理);③联系全文的结构,是否有总结 ⑶论证的完整性(答:使论证更加全面完整,避免产生误解) ⑷分析论证的作用:证明该段的论点 4、议论文的结构 ⑴一般形式:①引论(提出问题)―――②本论(分析问题)―――③结论(解决问题) ⑵类型: ①并列式 ②总分总式 ③总分式 ④分总式 ⑤递进式 5、议论文的语言 ⑴严密(修饰性、限制性的语言的运用);⑵生动(成语、各种修辞手法的运用); ⑶词序(从生活逻辑和上下文的照应上判断);⑷句序(关联词语的使用,特别要注意递进关系) 6、驳论文的阅读 ⑴作者要批驳的错误观点是什么 ⑵作者是怎样进行批驳的,用了那些道理和论据; ⑶由此,作者树立的正确的观点是什么

怎样找到写作的快感发源地

 找到写作的情感发源地

作文的基本内在动力是激越的情感,作文指导自然应该从调动和调控写作的情感因素入手,指导学生把生活中的情感因素运用到作文写作中,巧妙发挥情感这把双刃剑的积极作用,从而把人的这种天赋作为吸收与释放生活的能源。由此,写出优秀的作文,就不仅是一种良好的愿望,而且是可见可触的目标和现实。

那么,作文指导怎样发挥情感的天赋促成学生写作的良好状态呢?

置身情境酝酿情感

人的情感有时会处于静止和钝化状态,对一些事物习以为常后,往往就看不出写作的价值。这就是古人所说的“处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入鲍鱼之肆,久而不觉其臭”。在这种状态中,肯定难有写作的激情,也很难写出好的作文。此时,若能创设一种情境,设身处地激活写作情感,写作欲望就会得到激发,其方法就是要心志专一,深入领会命题内容,要求和意图,然后调用、酝酿与命题内容一致的情感因素,通过联想,想象把自己的感情融入题目设置的情境中,进入角色,亲自感受生活的五彩缤纷和酸、甜、苦、辣,让往昔的生活积累和情感体验浮现于脑海,使那些与题目有关的可憎可恶或可歌可泣的事件一起涌上心头,从而产生写作冲动,引发一吐为快的感觉,此时,只要再略作布局谋篇,往往就能写出一篇文情并茂的好文章。

例如,我曾以“排队”为话题,让学生写过一篇作文。面对这个作文题,许多学生只是静止地从打饭排队,乘车排队,买东西排队,考试排名等方面进行构思,写作时大多落入俗套,写出的作文缺少生气,没有感人之处。当我指导学生置身情境,调动自己的情感因素来参与写作,进行构思后,写作情况发生了很大变化,他们通过想象进入角色情境中,回忆自己曾经“排队”的苦与乐,激动与悲伤,后悔与欣慰,重温自己与“排队”相关的切身体会,写作的激情,动力被唤发出来,从而写出了很多感人的作文。

提取最动情的“生活断面”

有时,学生面对作文题目,也有心灵的震动,也激发了感情的浪花,但写作时仍觉思维不畅,究其原因,往往是感情还处于朦胧状态,这时,教师要指导学生静下心来,从自己的心灵深处寻找并提取最动情的“生活断面”,或在情感的发源地,找寻自己最有感触又与题目紧密结合的生活场面,这些能够感动自己的事例片段和场面,也往往能够感动读者,如果能够把这些让自己感动的事例和场面与题目紧密结合,使饱含情感的'印象清晰起来,写作的良好欲望便会产生,若再能升华出对生活的独特感悟,一篇卓尔不群的好文章就会诞生了。

运用“移情法”引发联想

人的感情是有规律的,爱屋及乌就是其中的一种规律,心理学上叫做“移情”,卢家楣教授在《情感教学心理学》中曾非常明确地指出:“情感迁移是一种感情扩散、泛化现象,当一个人对他人有好感时,那么对他所交的朋友,经常使用的东西也会产生好感。这便是情感迁移现象。”写作时,由自己的喜爱或厌恶的事物,联想到与之相关、相反、相似的事物,分别叫做相关联想、相反联想、相似联想,学生作文前,如果能巧妙运用“移情法”引发联想,常常会产生良好的写作欲望,从而进入一种良好的写作情境。

“移情”的具体方法就是指导学生根据命题,将自己的感情外射到与之相关的人、事、景方面,通过感情迁移引发积极的写作情感和冲动。

例如,有一个学生根据“排队”的话题,写了一篇名为《要敢于“插队”》的作文,这位学生对打饭排队很反感,在这种感情的驱使下,由排队问题联想到了与之相反的插队问题,而他对插队和创新问题情有独钟,所以就写了插队。这正是运用移情法进行联想来启动写作欲望,打通写作思路的范例。该生在运用移情联想时结合运用逆向思维的方式来立意,跳出了众多学生单纯从“排队”的静止状态构思的惯性思路,激活了写作感情,写出了属于自己的生活感悟,个性感受;既有创新,又言之有理,运用移情法功不可没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7549004.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9-06
下一篇2023-09-06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