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苏里船歌欣赏同名小提琴合奏曲与歌曲做比较说出有哪些相同与不同?

乌苏里船歌欣赏同名小提琴合奏曲与歌曲做比较说出有哪些相同与不同?,第1张

  本文为大家介绍东北民歌相关音乐基础知识。 东北民歌是指流传于东北三省汉族小调的统称,它的歌词是东北人民生活语言的诗化。由于地理、语言、生活习性养就了东北人豪爽的气质,在民歌中往往得以充分体现。东北民歌中有些曲调是受地方戏二人转唱腔的影响,所以显得非常富有地方色彩,生动活泼,反映了劳动人民开朗的性格和丰富的生活情趣。东北民歌的特点一般音调比较高亢嘹亮,旋律宽广,气韵悠长,声音运用上也比较刚直。《东北风》、《月牙五更》、《摇篮曲》及《小拜年》已成为具有东北代表性的民歌,久唱不衰,深受人们的喜爱。随着时间的推移,东北民歌也越来越显示出它独特的艺术风格及魅力。 东北民歌可分为三大类:山歌、歌舞曲、萨满调 山歌 山歌又分“长调、“短调”,“长调”高亢刚健,节拍自由;“短调”曲调平稳,节奏规整。 歌舞曲 歌舞曲大多为一领众和形式。 萨满调 萨满调是为请神、跳神、祭祖、葬礼时唱的歌,曲调吟诵式,多为领和。鄂伦春民歌为五声音阶。以宫调式、羽调式居多。他们最喜爱的民歌有《额呼兰德呼兰》,是一首歌颂大自然的歌。 内容方面 “感于哀乐,缘事而发” 东北民歌的内容常常是人民生活的真实写照和思想感情的直接流露。它唱出了人民的痛苦和欢乐,记述了黑土地上的人民在不同历史时期的生活和精神面貌。也具有强烈的时代感,而且还具有鲜明的阶级意识和强烈的阶级感情,爱与憎的倾向总是鲜明得毫不隐讳。旧社会,劳动人民深受三座大山的压迫,过着牛马不如的生活,日寇的铁蹄践踏东北三省。那时黑土地上的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这悲惨的情景在东北民歌中体现着,如《煤黑子苦》就反映了劳动人民的苦难生活,表现了东北汉子对现实生活的强烈不满,对自由幸福生活的向往。 解放后广大劳动人民又创作出许多唱翻身,唱解放,歌唱领袖,歌唱***,歌唱自由幸福生活的歌曲。如:《新东北风》、《翻身五更》等。 在东北民歌中有许多歌曲是与生产劳动实践密切相关的,如节奏鲜明的劳动号子:《哈腰挂》、《拨粮包号子》、《打路基歌》等,有的直接反映劳动的场面、劳动的情景、劳动的心情,也反映广大劳动人民勤劳勇敢、不怕困难,充满人定胜天的必胜信念,如:《姐妹上场院》、《卖饺子》、《生产忙》、《气死龙王》等。也有反映现实生活、表达爱情及地方习俗的歌曲。如:《摇篮曲》、《瞧情郎》、《反对花》、《回娘家》等。 东北民歌,孕育在这片黝黑的土地上,孕育在豪爽、乐观的东北人的血液里,它们把人们劳动中的苦与乐、生活里的喜与悲,把民俗、情趣、青山、秀水,把小伙子、俊姑娘那份羞答答的爱用欢畅的、粗朴的、奔放的、柔婉的腔调唱出,织出了一幅幅色彩浓烈独具地方风味的民俗画面。新货郎、瞧情郎、乌苏里船歌等,每一首歌里都散发着黑土地上的玉米香,每一句歌词里都透出东北人的豪气。 调式方面 东北民歌以小调为主,以宫徵调式为多,也有商羽调式。 如:《东北风》、《放风筝》、《翻身五更》、《庆新年》、《小看戏》、《回娘家》、《摇篮曲》等均为徵调式,《丢戒指》、《卖饺子》、《秀云肩》、《小拜年》等均为宫调式;《茉莉花之二》、《正对花》等为商羽调式。东北民歌总体上给人以明朗、活泼的感受。 旋律方面 东北民歌的曲首往往是同音反复、或使用重复的表现手法,二者也常常叠用,继而用“加花”或“放宽”或“紧缩”等手法。 东北民歌在旋法上常出现四度旋律音程的同时,更突出使用小三度音程,旋律性较强,节奏规整。人民很善于运用音乐的表现因素,短小简练的手法,创造出鲜明、准确而生动的音乐形象,表现深刻的内容和思想情感。 东北民歌旋律清新明朗,节奏规整,接近自然语言形态,多采用2/4拍,形象准确生动,充满着生机与活力,有浓郁的地方特色。 在表现手法上还有这几个突出的特点: ①运用四季、五更、十二月等来取缀多段唱词,形成分解歌的形式。例如《正对花》、《反对花》、《翻身五更》,以此表现出人民较高的创作才能及艺术性。 ②衬字衬词的使用是东北民歌的特点,如:《小看戏》表现出东北人特有的诙谐、风趣。 ③舌尖颤音贯穿全曲,加上模仿锣鼓声所使用的衬词,淋漓尽致地表现出东北民歌“活”“俏”“浪”“逗”的特点以及高超的演唱技巧。如《正对花》。 有时歌词中方言的运用,更突出了东北的地域特征,听起来让人有亲切感。 艺术价值 东北民歌表达了东北人民勇敢的精神、勤劳的作风及火热的情怀。它凝聚着东北人民的智慧,是关东人民的杰作,东北民歌在我国的民间歌曲中占有重要地位,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1、东北民歌深受人们的喜爱 东北民歌王郭颂继承丰富和发展了东北民间音乐,赋予它鲜明的时代特征和新的生命。同时,他又通过自己独具特色的演唱,把东北民歌和具有东北地域风情的创作歌曲介绍给了全中国乃至世界许多国家和地区的人民,使东北地区的音乐在中国和世界音乐园地里更为光彩夺目。 2、东北民歌促进了“二人转”及东北大秧歌的发展 传统音乐的五大类(即民歌、歌舞音乐、说唱音乐、戏曲音乐、民族器乐)从来都是互相影响和吸收,互相丰富互相促进的关系。但从基本的方面看,民歌又是其他各种音乐的基础。东北民歌也影响促进了东北的二人转、东北大秧歌。两者都从民歌中吸取材料。 3、经典器乐曲源于东北民歌 独奏曲《赛马》与《江河水》20世纪60年代初问世以来,风靡全国,轰动海外,成为我国二胡的经典曲目。其中《江河水》这首乐曲是黄海怀将同名的东北民歌《江河水》移植改编为二胡独奏曲,该曲悲愤的旋律如泣如诉,催人泪下。在1965年拍摄的**大型音乐舞蹈史诗《东方红》中,以一盲公卖孙女的悲惨场面,配以二胡独奏曲《江河水》的悲愤旋律,深刻地表现了旧社会中国人民的苦难生活。此曲和《赛马》直到今天,仍然盛传不衰。而《江河水》已被选入人民教育出版社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之中。又有许多演奏家将东北民歌《摇篮曲》、《回娘家》、《月牙五更》、《瞧情郎》分别改编为小提琴曲、唢呐独奏、板胡曲及爵士乐等,让人耳目一新。随着现代化的电声乐队的发展,东北民歌又有新的演绎,为东北民歌注入了新的生机。 4、东北民歌的精髓滋润艺术家的创作 八十年代创作的歌曲《我爱你塞北的雪》(王德词刘锡津曲)描绘了万里雪飘的北国风光,塑造了北方人纯洁、崇高的精神境界,旋律宽广而婉转。《十五的月亮》(石祥词、铁源曲)赞颂了军人及军人的妻子为祖国守边防,甘于奉献的精神,旋律优美而细腻。还有《在那桃花盛开的地方》、《想给边防军写封信》、《辽河水从我家门前走》这些歌曲,一问世就深受人们的喜爱,广为传唱,家喻户晓,如今已成为经典之作,久唱不衰。细细品味,旋律中都吸收了东北小调的味儿。这些艺术家们在创作的过程中也许是有意的,也许是无意的,但是,这种艺术精髓已潜移默化地影响了在黑土地上成长起来的艺术家们的创作。 新时代,《大辽河》、《东北人都是活雷锋》、《过河》、《家在东北》这些创作歌曲唱遍大江南北,也无不吸收了东北民歌的精髓。 由沈阳歌舞团创作、演出的大型舞蹈系列剧《月牙五更》是曾获得文化部颁发的“文华奖”和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的舞蹈艺术精品。它以东北民间广为流行的同名民歌《月牙五更》为主旋律,并以鲜明的关东舞蹈风格,描绘了关东大地人民群众世世代代拼搏向上的生存意识,构成了一幅幅多彩、情趣盎然、美丽纯情的生活画卷。该舞剧曾在中南海演出,并先后在上海艺术节、杭州艺术周、香港“神州艺术节”等艺术盛事上演出,受到国内外舞蹈艺术家的高度评价。再一次展示了关东人民乃至整个中华民族文化的精神风貌。

  长白山的森林号子是长白山地区伐木工人抬木头的时候经常唱起来的一种歌曲,号子是人们在抬木时自然而然发出来的一种呼声,由于如今森林保护,所以抬木头的活动越来越少。那么,大家对于这种长白山森林号子是否了解呢?

 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从吉林文化的角度一起来寻找答案吧!

 由于长白山森林号子始于本土的民间劳动生活,发展于茫茫的长白山林海各采伐团体,经过一个又一个“杠子头”不断地加工传承,使得森林号子成为森林采伐帮集体使用的文化,又凝聚着“号子头”独特智慧的一种文化成果。这既代表了森林采伐工人集体的思想情绪,又传承了每一个号子领唱人这个创作主体人充分的个性。长白山森林号子的重要传承价值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人类学、民俗学价值

 长白山森林号子以长白山里从事伐木、抬木、运木生活为背景,是人们在从事艰苦而危险的体力劳动时发出对生活的呼声,使这种文化具备了重要的人类学和民俗学的价值。在这里既能看到人类在同残酷的大自然打交道时的背景,又反映出人类关爱亲人,吃苦耐劳的种种思想情绪和美德。如不许女人靠前,表达了男人们能吃苦面对生死,不让亲人和弱小靠前的思想美德。这种号子全面、深刻、生动地记叙和保留了长白山区人类的生存观念和文化传统。

 独特的艺术价值

 长白山森林号子是集东北民间小调、民歌、秧歌帽、二人转说口之大集,许多号子王往往也是这种民间艺术优秀表现者。他们又通过自己抬木亲身体会而产生了号子,于是使号子具备了自己独特的韵律和韵调。更重要的是它有号子自身的个性特点,它是每一次抬木的感触所发,表达了人每一个时期的心理状态,记录了人复杂的生存背景和空间。可以说,长白山森林号子是研究长白山文化和东北地域文化的重要之本。

 人类精神和谐的重要资源

 长白山森林号子歌是研究人类生命结构的重要资源,很有科学价值。同时,森林号子真正体现了人类文化创造的典型性、代表性。劳动创造了森林号子,号子本身又记载了人的生存历程和生存形态。号子产生在人抬木受重压时吟出的一种声音。人在重负下发声,这是人生理的需要,但更重要的是人精神的需要。号子对人生命的构造和发展具有重要的和谐意义,它是人在与自然生态相融合时产生的结果。抬木唱号子对身体有好处,是人体自然结构的需要,是人生命运动的一部分。起号时,号头有时是一句指导性,如“哈腰挂呀”;有时是直接一个字“嘿”或“咳”,这都是人在受重时的自然抒发。

 很多伐木工人是闯关东时来到东北的,他们相依为命,把森林当作自己的家。他们用号子喊出自己的孤独,又喊出自己对美好生活的热爱与追求。长白山森林号子这美妙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中包含着一个个深刻的人类生存故事,传承着人类生命最震撼人心的力量。发掘、抢救和保护长白山森林号子不仅可以丰富吉林文化、丰富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而且还能够对世界文化遗产的保护做出重要贡献。

 长白山森林号子的主要特征

 1、多样性:除了以抬木为主要代表的《抬木号子》外,还流传着《上跳号子》、《捞木号子》、《拽大绳》;内容多样:唱词中既有民间谚语、成语,又有许多俗语、俚语等地方方言;还有人生哲言箴言,故事和传说小帽等等;动作多样:运木唱号子,唱的人步伐一致,但手、腰和步伐优美奇特,给人以一种在负重的场景中悠然而生的动作美感。

 2、创造性:长白山森林号子是一种抬木人即兴创作的歌谣。由于往往见景见物即兴而发,所以保留了诸多“号子王”独特的创造智慧。如反复描写一个人物,一个场景,一个动作,但不枯燥,不显得重复。这主要是号子通过对调的高低、粗细、长短、大小进行调节,满足了听众的心理,产生了迷人的韵律。而且,虽然韵律固定,但由于富于创造性,所以百听不厌。

 3、民众性:长白山森林号子是长白山伐木者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人们常说,森林里如果没有号子,长白山就没有了灵气,这话一点儿不假。这种号子声时时飘荡在长白山人的生活中,已经和生活在这里的民众息息相关,成为人们生活中难忘的曲调。

 长白山森林号子的代表作品

 长白山森林号子主要包括《串坡号子》、《归楞号子》、《上跳号子》、《拽大绳》等。《串坡号子》主要是在山场子上(伐点)把伐倒的大树归到爬犁道上时唱的号子。这类号子在深山老林的雪原里进行。山里孤寂无人,处处是山涧和陡坡,《串坡号子》充满了“提醒”性;《归楞号子》是在林场山下进行运木抬木时唱的。这种号子着重表达了林业工人把原木运下山后的一种喜悦,并对一些围观的人来抒发自己的愉快,有时免不得带一些挑逗和对话。由于号子的灵活多样,往往也会调动起众人的情绪。

 所有的长白山森林号子都在号子头领唱之后,众人以“嘿哟”或“嘿嘿哟”等声接号,这也成为号子的独特形式和特征。而被称之为水上歌谣的川江号子也是如此,那就是对接号的人来说,号和行为要统一:就是在发出“接号”的号声之后,步伐和身体的扭动要符合韵拍,这是长白山森林号子的重要特色。这种接号完全来自于人身体在负重情况下的自然的统一,也是负重前行的一种心理压力的释放。森林活动使每一个抬木人必须要会喊号、接号并运用号子去工作,这是一种自然行为的歌声。

  东北民歌是对流传于辽宁、吉林、黑龙江三省的汉族小调的统称。包括东北民歌、二人转、东北秧歌等艺术形式

  东北民歌可分为三大类:

  (1)山歌。山歌又分“长调、“短调”,“长调”高亢刚健,节拍自由;“短调”曲调平稳,节奏规整。

  (2)歌舞曲。歌舞曲大多为一领众和形式。

  (3)萨满调。萨满调是为请神、跳神、祭祖、葬礼时唱的歌,曲调吟诵式,多为领和。鄂伦春民歌为五声音阶。以宫调式、羽调式居多。他们最喜爱的民歌有《额呼兰.德呼兰》,是一首歌颂大自然的歌。此外《鄂伦春族小唱》在全国也很闻名哦。

  特点是诙谐、风趣,许多歌曲常常淋漓尽致地表现出东北民歌活、俏、浪、逗的特点。

  东北的民歌泼辣、爽朗、火爆、粗犷风格特征形象地反映了东北人的那种热烈、率直、豪放、淳朴的性格,表达方式开门见山、直来直去、很少修饰,旋律优美、自然流畅、语言质朴、感情率直。

  艺术特色

  1、内容上,“感于哀乐,缘事而发”。

  东北民歌的内容常常是人民生活的真实写照和思想感情的直接流露。它唱出了人民的痛苦和欢乐,记述了黑土地上的人民在不同历史时期的生活和精神面貌。也具有强烈的时代感,而且还具有鲜明的阶级意识和强烈的阶级感情,爱与憎的倾向总是鲜明得毫不隐讳。旧社会,劳动人民深受三座大山的压迫,过着牛马不如的生活,日寇的铁蹄践踏东北三省。那时黑土地上的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这悲惨的情景在东北民歌中体现着,如《煤黑子苦》就反映了劳动人民的苦难生活,表现了东北汉子对现实生活的强烈不满,对自由幸福生活的向往。

  解放后广大劳动人民又创作出许多唱翻身,唱解放,歌唱领袖,歌唱***,歌唱自由幸福生活的歌曲。如:《新东北风》、《翻身五更》等。

  在东北民歌中有许多歌曲是与生产劳动实践密切相关的,如节奏鲜明的劳动号子:《哈腰挂》、《拨粮包号子》、《打路基歌》等,有的直接反映劳动的场面、劳动的情景、劳动的心情,也反映广大劳动人民勤劳勇敢、不怕困难,充满人定胜天的必胜信念,如:《姐妹上场院》、《卖饺子》、《生产忙》、《气死龙王》等。也有反映现实生活、表达爱情及地方习俗的歌曲。如:《摇篮曲》、《瞧情郎》、《反对花》、《回娘家》等。

  东北民歌,孕育在这片黝黑的土地上,孕育在豪爽、乐观的东北人的血液里,它们把人们劳动中的苦与乐、生活里的喜与悲,把民俗、情趣、青山、秀水,把小伙子、俊姑娘那份羞答答的爱用欢畅的、粗朴的、奔放的、柔婉的腔调唱出,织出了一幅幅色彩浓烈独具地方风味的民俗画面。新货郎、瞧情郎、乌苏里船歌等,每一首歌里都散发着黑土地上的玉米香,每一句歌词里都透出东北人的豪气。

  2、调式上,东北民歌以小调为主,以宫徵调式为多,也有商羽调式。

  如:《东北风》、《放风筝》、《翻身五更》、《庆新年》、《小看戏》、《回娘家》、《摇篮曲》等均为徵调式,《丢戒指》、《卖饺子》、《秀云肩》、《小拜年》等均为宫调式;《茉莉花之二》、《正对花》等为商羽调式。东北民歌总体上给人以明朗、活泼的感受。

  3、旋律上,东北民歌的曲首往往是同音反复、或使用重复的表现手法,二者也常常叠用,继而用“加花”或“放宽”或“紧缩”等手法。

  东北民歌在旋法上常出现四度旋律音程的同时,更突出使用小三度音程,旋律性较强,节奏规整。人民很善于运用音乐的表现因素,短小简练的手法,创造出鲜明、准确而生动的音乐形象,表现深刻的内容和思想情感。

  东北民歌旋律清新明朗,节奏规整,接近自然语言形态,多采用2/4拍,形象准确生动,充满着生机与活力,有浓郁的地方特色。

  在表现手法上还有这几个突出的特点:

  ①运用四季、五更、十二月等来取缀多段唱词,形成分解歌的形式。例如《正对花》、《反对花》、《翻身五更》,以此表现出人民较高的创作才能及艺术性。

  ②衬字衬词的使用是东北民歌的特点,如:《小看戏》表现出东北人特有的诙谐、风趣。

  ③舌尖颤音贯穿全曲,加上模仿锣鼓声所使用的衬词,淋漓尽致地表现出东北民歌“活”“俏”“浪”“逗”的特点以及高超的演唱技巧。如《正对花》。

  有时歌词中方言的运用,更突出了东北的地域特征,听起来让人有亲切感。

 本文为大家介绍东北民歌相关音乐基础知识。

 东北民歌是指流传于东北三省汉族小调的统称,它的歌词是东北人民生活语言的诗化。由于地理、语言、生活习性养就了东北人豪爽的气质,在民歌中往往得以充分体现。东北民歌中有些曲调是受地方戏二人转唱腔的影响,所以显得非常富有地方色彩,生动活泼,反映了劳动人民开朗的性格和丰富的生活情趣。东北民歌的特点一般音调比较高亢嘹亮,旋律宽广,气韵悠长,声音运用上也比较刚直。《东北风》、《月牙五更》、《摇篮曲》及《小拜年》已成为具有东北代表性的民歌,久唱不衰,深受人们的喜爱。随着时间的推移,东北民歌也越来越显示出它独特的艺术风格及魅力。

 东北民歌可分为三大类:山歌、歌舞曲、萨满调

山歌

 山歌又分“长调、“短调”,“长调”高亢刚健,节拍自由;“短调”曲调平稳,节奏规整。

 歌舞曲

 歌舞曲大多为一领众和形式。

萨满调

 萨满调是为请神、跳神、祭祖、葬礼时唱的歌,曲调吟诵式,多为领和。鄂伦春民歌为五声音阶。以宫调式、羽调式居多。他们最喜爱的民歌有《额呼兰德呼兰》,是一首歌颂大自然的歌。

 内容方面

 “感于哀乐,缘事而发”

 东北民歌的内容常常是人民生活的真实写照和思想感情的直接流露。它唱出了人民的痛苦和欢乐,记述了黑土地上的人民在不同历史时期的生活和精神面貌。也具有强烈的时代感,而且还具有鲜明的阶级意识和强烈的阶级感情,爱与憎的倾向总是鲜明得毫不隐讳。旧社会,劳动人民深受三座大山的压迫,过着牛马不如的生活,日寇的铁蹄践踏东北三省。那时黑土地上的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这悲惨的情景在东北民歌中体现着,如《煤黑子苦》就反映了劳动人民的苦难生活,表现了东北汉子对现实生活的强烈不满,对自由幸福生活的向往。

 解放后广大劳动人民又创作出许多唱翻身,唱解放,歌唱领袖,歌唱***,歌唱自由幸福生活的歌曲。如:《新东北风》、《翻身五更》等。

 在东北民歌中有许多歌曲是与生产劳动实践密切相关的,如节奏鲜明的劳动号子:《哈腰挂》、《拨粮包号子》、《打路基歌》等,有的直接反映劳动的场面、劳动的情景、劳动的心情,也反映广大劳动人民勤劳勇敢、不怕困难,充满人定胜天的必胜信念,如:《姐妹上场院》、《卖饺子》、《生产忙》、《气死龙王》等。也有反映现实生活、表达爱情及地方习俗的歌曲。如:《摇篮曲》、《瞧情郎》、《反对花》、《回娘家》等。

 东北民歌,孕育在这片黝黑的土地上,孕育在豪爽、乐观的东北人的血液里,它们把人们劳动中的苦与乐、生活里的喜与悲,把民俗、情趣、青山、秀水,把小伙子、俊姑娘那份羞答答的爱用欢畅的、粗朴的、奔放的、柔婉的腔调唱出,织出了一幅幅色彩浓烈独具地方风味的民俗画面。新货郎、瞧情郎、乌苏里船歌等,每一首歌里都散发着黑土地上的玉米香,每一句歌词里都透出东北人的豪气。

 调式方面

 东北民歌以小调为主,以宫徵调式为多,也有商羽调式。

 如:《东北风》、《放风筝》、《翻身五更》、《庆新年》、《小看戏》、《回娘家》、《摇篮曲》等均为徵调式,《丢戒指》、《卖饺子》、《秀云肩》、《小拜年》等均为宫调式;《茉莉花之二》、《正对花》等为商羽调式。东北民歌总体上给人以明朗、活泼的感受。

 旋律方面

 东北民歌的曲首往往是同音反复、或使用重复的表现手法,二者也常常叠用,继而用“加花”或“放宽”或“紧缩”等手法。

 东北民歌在旋法上常出现四度旋律音程的同时,更突出使用小三度音程,旋律性较强,节奏规整。人民很善于运用音乐的表现因素,短小简练的手法,创造出鲜明、准确而生动的音乐形象,表现深刻的内容和思想情感。

 东北民歌旋律清新明朗,节奏规整,接近自然语言形态,多采用2/4拍,形象准确生动,充满着生机与活力,有浓郁的地方特色。

 在表现手法上还有这几个突出的特点:

 ①运用四季、五更、十二月等来取缀多段唱词,形成分解歌的形式。例如《正对花》、《反对花》、《翻身五更》,以此表现出人民较高的创作才能及艺术性。

 ②衬字衬词的使用是东北民歌的特点,如:《小看戏》表现出东北人特有的诙谐、风趣。

 ③舌尖颤音贯穿全曲,加上模仿锣鼓声所使用的衬词,淋漓尽致地表现出东北民歌“活”“俏”“浪”“逗”的特点以及高超的演唱技巧。如《正对花》。

 有时歌词中方言的运用,更突出了东北的地域特征,听起来让人有亲切感。

 艺术价值

 东北民歌表达了东北人民勇敢的精神、勤劳的作风及火热的情怀。它凝聚着东北人民的智慧,是关东人民的杰作,东北民歌在我国的民间歌曲中占有重要地位,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1、东北民歌深受人们的喜爱

 东北民歌王郭颂继承丰富和发展了东北民间音乐,赋予它鲜明的时代特征和新的生命。同时,他又通过自己独具特色的演唱,把东北民歌和具有东北地域风情的创作歌曲介绍给了全中国乃至世界许多国家和地区的人民,使东北地区的音乐在中国和世界音乐园地里更为光彩夺目。

 2、东北民歌促进了“二人转”及东北大秧歌的发展

 传统音乐的五大类(即民歌、歌舞音乐、说唱音乐、戏曲音乐、民族器乐)从来都是互相影响和吸收,互相丰富互相促进的关系。但从基本的方面看,民歌又是其他各种音乐的基础。东北民歌也影响促进了东北的二人转、东北大秧歌。两者都从民歌中吸取材料。

 3、经典器乐曲源于东北民歌

 独奏曲《赛马》与《江河水》20世纪60年代初问世以来,风靡全国,轰动海外,成为我国二胡的经典曲目。其中《江河水》这首乐曲是黄海怀将同名的东北民歌《江河水》移植改编为二胡独奏曲,该曲悲愤的旋律如泣如诉,催人泪下。在1965年拍摄的**大型音乐舞蹈史诗《东方红》中,以一盲公卖孙女的悲惨场面,配以二胡独奏曲《江河水》的悲愤旋律,深刻地表现了旧社会中国人民的苦难生活。此曲和《赛马》直到今天,仍然盛传不衰。而《江河水》已被选入人民教育出版社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之中。又有许多演奏家将东北民歌《摇篮曲》、《回娘家》、《月牙五更》、《瞧情郎》分别改编为小提琴曲、唢呐独奏、板胡曲及爵士乐等,让人耳目一新。随着现代化的电声乐队的发展,东北民歌又有新的演绎,为东北民歌注入了新的生机。

 4、东北民歌的精髓滋润艺术家的创作

 八十年代创作的歌曲《我爱你塞北的雪》(王德词刘锡津曲)描绘了万里雪飘的北国风光,塑造了北方人纯洁、崇高的精神境界,旋律宽广而婉转。《十五的月亮》(石祥词、铁源曲)赞颂了军人及军人的妻子为祖国守边防,甘于奉献的精神,旋律优美而细腻。还有《在那桃花盛开的地方》、《想给边防军写封信》、《辽河水从我家门前走》这些歌曲,一问世就深受人们的喜爱,广为传唱,家喻户晓,如今已成为经典之作,久唱不衰。细细品味,旋律中都吸收了东北小调的味儿。这些艺术家们在创作的过程中也许是有意的,也许是无意的,但是,这种艺术精髓已潜移默化地影响了在黑土地上成长起来的艺术家们的创作。

 新时代,《大辽河》、《东北人都是活雷锋》、《过河》、《家在东北》这些创作歌曲唱遍大江南北,也无不吸收了东北民歌的精髓。

 由沈阳歌舞团创作、演出的大型舞蹈系列剧《月牙五更》是曾获得文化部颁发的“文华奖”和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的舞蹈艺术精品。它以东北民间广为流行的同名民歌《月牙五更》为主旋律,并以鲜明的关东舞蹈风格,描绘了关东大地人民群众世世代代拼搏向上的生存意识,构成了一幅幅多彩、情趣盎然、美丽纯情的生活画卷。该舞剧曾在中南海演出,并先后在上海艺术节、杭州艺术周、香港“神州艺术节”等艺术盛事上演出,受到国内外舞蹈艺术家的高度评价。再一次展示了关东人民乃至整个中华民族文化的精神风貌。

民歌一般分为汉族民歌和少数民族民歌。汉族民歌因节奏特点划分为号子、山歌、小调三类。

号子又称劳动号子,作用是协调劳动、指挥劳动、舒缓情绪。唱号子,在北方常叫“吆号子”,在南方常叫“喊号子”、“打号子”、“叫号子”、“吼号子”。最常见的歌唱方式是“一领众和”。因不同的劳动方式,主要分五类,,1搬运号子(代表曲目 黑龙江《哈腰挂》),,2工程号子(湖北《打硪歌》),,3农事号子(贵州遵义《腔伙腔》),,4作坊号子,,5渔船号子(湖南《澧水船工号子》),,音乐风格朴实、刚劲,节奏简单、随劳动频率变化,唱词即兴创作,与劳动、生活、爱情有关。

山歌多在户外演唱,曲调高亢嘹亮,节奏自由悠长。歌词多为即兴创作。是最能反映人民情感的歌种。分为一般山歌、田秧山歌、放牧山歌三类。,陕北“信天游”(代表作《蓝花花》)、山西“山曲”(《提起哥哥走西口》)、青海甘肃“花儿”(又称“少年”)等均属于一般山歌。。田秧山歌音色洪亮尖锐,多由男子假声演唱,,,放牧山歌主要是农村的少年所唱,歌词带有很强的即兴性,曲风活泼生动,伴有吆喝性的衬词。代表云南《放马山歌》

小调,又称小曲,与山歌、号子不同的是,小调除了在农村流传,还包括城镇集市。歌唱形式有独唱、对唱、齐唱等,以独唱最为常见。分吟唱调、谣曲、时调三类。。在小调类民歌中,时调的艺术形式最为规范成熟。流传广影响大的时调主要有“孟姜女调”(代表《孟姜女》)、“鲜花调”(《茉莉花》)、“绣荷包调”(《绣荷包》)

少数民族

蒙古,,长调《辽阔的草原》,,短调《黑段子坎肩》

1、《川江船夫号子》

歌曲下载:http://musichao123com/song/85755394/100751c86020854ce6174pst=sug

歌词欣赏:

(领)咳呀呀咳咳,(合)咳 咳

(领)咳呀呀咳咳,(合)咳 咳

(领)清风吹来凉悠悠,(合)咳 咳

(领)连手推船下涪州,(合)咳 咳

(领)有钱人在家中坐,(合)咳 咳

(领)那知道穷人的忧和愁,(合)咳 咳

(领)推船人本是苦中苦,(合)咳 咳

(领)风里雨里走码头,(合)咳 咳

2、《哈腰挂》

歌曲下载:http://wwwxiamicom/song/1769152674

歌词欣赏:

哈腰挂(来吧),挂起来吧,

咳,咳!

哥几个,迈开脚步,走起来吧!

咳,咳,咳!

哟 咳! 咳 咳!上跳板(来吧),

咳! 咳! 咳!

掌稳脚步,甩小头(来吧)!往下撂吧!咳!

咳!咳!咳!

3、《打硪歌》

歌曲下载:http://musicbaiducom/song/243641626

歌词欣赏:

我出身,本是在,高山之上;我姓石,叫磙子,来到稻场。

多亏了,石匠们,将我凿上;一头大,一头小,又圆又光。

农友们,收割时,把我用上;架磙盘,用牛拖,帮忙打粮。

忙完了,季节活,将我闲放;反说我,不如磨,愚蠢非常。

昨夜里,睡土台,耳听人讲;说政府,搞建设,修筑堤防。

又说是,片硪轻,难保质量;赶不上,我石磙,身壮力强。

次日里,硪工们,扎上轿杠;十二人,抬起我,像抬新娘。

抬到了,工地上,开口就唱;他一唱,我一蹦,不慌不忙。

论深度,打到了,八寸以上;把堤坝,筑成了,铁壁铜墙。

哪怕它,洪水大,能够抵挡;修好堤,保丰收,增收棉粮。

我翻身,搞建设,出了力量;感谢了,***,办法周详。

4、《解放区十唱》

歌词欣赏:

5、《榨油号子》

歌词欣赏: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7577589.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9-06
下一篇2023-09-06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