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中林黛玉的葬花吟表达了哪些?

《红楼梦》中林黛玉的葬花吟表达了哪些?,第1张

林黛玉的葬花吟:

一首葬花吟诉尽了黛玉对人生的感慨和自我的悲悯。黛玉前世为绛珠仙子,曾受到神瑛侍者灌溉之恩。

“因尚未酬报灌溉之德,故甚至五内郁结着一段缠绵不尽之意”故“但把我一生的所有眼泪还他,也还得过了。”

这首词表达了她对自然细腻的感知和尊重,同样也写出了她的超凡脱俗,她的人间清醒!

一、葬花内容简介:

书中描写黛玉葬花的场景共有两回:

在第二十三回时说到与宝玉一起埋葬桃花,宝玉欲将桃花抖在池中,正巧遇到黛玉担着花锄去葬花,从这里也可以看出,黛玉应当是经常去葬花。

宝玉说“女儿是水做的骨肉,男儿是泥做的骨肉”,从他对女子的尊敬和认为男儿如泥般混沌,可见他认为将这样纯洁美好的花儿抖入水中是最合适不过的。

黛玉想到这花儿会随着水流到别家去反而糟蹋了,倒不如埋在花冢,随土化了岂不干净。黛玉想得更远,她切身为花考虑

宝玉和黛玉都有超越封建社会的洒脱和情怀,但黛玉则多了一种悲天悯人的忧虑。

再看二十七回黛玉吟《葬花吟》,

她在此联想到了自己的遭遇。花谢花飞花满天,红消花断有谁怜。”在此之前黛玉晚上去怡红院寻宝玉,正巧听闻宝钗在院中与宝玉欢笑打闹,晴雯以为是些丫鬟闲人把黛玉拒之门外,说是宝二爷不许闲人进来。

黛玉这颗七窍玲珑心自然像是被扎了一刀似的,晚上辗转反侧,第二天又害怕他人说自己懒漫,只得起床梳洗打扮随众人去,此时再控制不住自己的悲伤,独自去葬花,哭泣中吟诵了《葬花吟》。

二、《葬花吟》表达的人生感慨和自我悲悯:

其一是黛玉对于花的态度,这里的花正如世间万物,正所谓万物皆有情,一切美景都不应该被辜负。从黛玉葬花中我看到了她对自然细腻的感知和尊重。

我始终认为人只有对自然怀有敬畏之心,对万物的美细心感知才算没有辜负这一趟游览人间。她不仅欣赏花的盛开,也看得到花的凋落;不仅闻得到花香,也去感知花落的悲怜。

人们只叹息“花开花落终有时”,少有人去感慨“化作春泥更护花”,正如这句“花谢花飞花满天,红绡香断有谁怜”。我欣赏黛玉对自然的感知,或是说我欣赏她的美好情怀。

不论是封建社会还是当代,我们都很容易陷入一个急功近利的社会,如果能时常将自己置身于自然中去感知花开花落、树木生长、微风徐徐,于我们而言,是一种莫大的洗涤。

其二是黛玉身世哀音的代表——《葬花吟》。从“花满天”到“红颜老”,从“有谁怜”到“两不知”,可见黛玉借花的遭遇感叹自身不幸。

我认为在《红楼梦》中最脱离世俗的是黛玉,最清醒的仍是黛玉,故她在14岁时就说出“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

14岁在我们看来应当是无忧无虑的花样年华,黛玉在此时就已经明白:一旦春天消逝,少女也便白发如丝。花儿凋零人死去,花儿人儿两不知。她感概生命如花儿一般,人们只欣赏盛开的瞬间,一旦花期结束,春季离去,又有谁会记得那年的花朵儿呢。这句诗与黛玉的结局相呼应,这也正是《红楼梦》的精妙之处。

我们知道最终黛玉含泪而亡,闭眼时正是宝玉娶宝钗之时,贾府的人也都忙于这场盛大的典礼,陪在黛玉身旁的仅有李纨和紫鹃,黛玉不由对紫鹃说道“妹妹,我这里并没有亲人,我的身子是干净的,你好歹叫他们送我回去。”足以见黛玉在面对死时寥寥数人的没落场面时,更多的是早已想清了这样的现实,纵然无力、纵然惋惜,也选择去接受它。

一曲《葬花吟》,诉尽了人间薄凉,道出了红颜易老。

黛玉葬花,孜然一身,不沾染半分俗世,偿还一世之泪,散尽五内郁结之意,终归绛珠仙子之身。

林黛玉人物形象特点如下:

1、林黛玉的性格特点是敏感、细心、绝顶聪明,悟性极强。她在对待和宝玉的感情问题上常常表现过分自卑,猜疑和忧虑,既不相信自己,更不相信别人。

2、她的敏感是因为她寄人篱下,每一步都走得小心翼翼,也因此养成了多疑的性格,家道中落对黛玉造成的影响就是;敢爱而不敢言,只有把爱深深地放在心中,期待着别人能帮她一把,把自己的爱情寄托于别人的怜悯,形成了强烈的依赖感。

3、只把着了一个救命的稻草,信守爱情,正所谓,爱至深,伤也深。最后,直至为爱情付出了自己的生命。正是由于身体上的先天虚弱,黛玉对事物的反应比较消极,什么事多从其反面来考虑,这也导致了黛玉在思维方式上极为消极和被动。

4、林黛玉可谓是内向型女子的一个典型,林黛玉的性格特点是敏感、细心、绝顶聪明,悟性极强。她在对待和宝玉的感情问题上常常表现过分自卑,猜疑和忧虑,既不相信自己,更不相信别人。这种猜疑结果,常常一方面份吉自己,另一方面又伤害自己的心上人。

5、这类性格就是心理学家定义的内向型性格。其心理特点上往往具有高度的情绪易感性,她们的行为孤僻,宴言,但又常为一些别人认为薇不足道的事情而动感情。表面上看,她们有时似乎很坚强,但内心世界却充满自卑和懦怯。

青梅竹马单纯的友情,彼此的好感;情窦萌生朦胧的爱情,互相的试探;爱情的明确情感的升华,灵魂的知己;紧接着就是感情在一瞬间决裂,林黛玉听说宝玉要"想"和宝钗结婚,感情完全破裂,之后黛玉含恨死去。

曹雪芹在红楼梦里塑造的林黛玉和贾宝玉的爱情,因为纯洁唯美,征服世界。但是文学作品里悲剧就是把美的东西破坏给人看。这种悲剧给人的心理带来的审美冲击是相当大。

扩展资料

林黛玉和贾宝玉最初见面的那一刻,“好生奇怪,这个人怎么眼熟至此,好像在哪里见过一般”两个人同时都有这种念头,所以说红楼梦赋予了他们两个一种美,那就是缘分,前世有缘今生才得以遇见。林黛玉和贾宝玉的爱情之旅和世间任何一个爱情一样,有甜蜜也有坎坷。

从林黛玉初进贾府,也就是两个人六七岁的时候,这个时候只是青梅竹马,两小无猜。是儿时的耳鬓厮磨。两个人都是住在贾母那里,日则同行同坐,夜则同息同止。这个时候两个人之间是孩童纯真的友情,思想尚未发育成熟,还不可能产生爱慕的情谊,但是为后来暗生情愫打下了很好的基础。

《探宝钗黛玉半含酸》是红楼梦的重要情节,表现了黛玉的多个特点。

首先,故事中反映了黛玉的醋意。当贾宝玉到薛宝钗家探望宝钗时,黛玉因为宝玉的离开而心生醋意,甚至在宝玉离开前,黛玉用尖酸刻薄的话语暗示宝玉不要离开自己。这一方面体现了黛玉对宝玉的深情,另一方面也展示了黛玉在感情上的嫉妒和猜疑。

其次,故事还展现了黛玉的聪明才智。在宝玉离开后,黛玉决定前往薛宝钗家探望宝玉,但她的行动被袭人阻止。黛玉在与袭人的对话中,用巧妙的语言设计让袭人放行了自己,这反映出黛玉在处理问题时的机智和聪明才智。

此外,故事还揭示了黛玉的情感矛盾。黛玉一方面对宝玉深情款款,另一方面又因为自己的感情和尊严而感到矛盾和不安。例如,当黛玉在宝钗家中看到宝玉和宝钗亲密的举止时,她感到深深的嫉妒和不安,这种情感上的矛盾使她更加复杂和真实。

综上所述,《探宝钗黛玉半含酸》这个故事情节通过黛玉的醋意、聪明才智和情感矛盾等多个方面的展现,反映了黛玉性格的复杂性和丰富性。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7589125.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9-07
下一篇2023-09-07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