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黛爱情的哲理意蕴

宝黛爱情的哲理意蕴,第1张

红楼梦》爱情之独特性,主要在于贾宝玉和林黛玉的性格。

  (一)林黛玉的性格林黛玉悲愁和眼泪最深刻的根源,是她和周围环境世俗人群的不相协调。不必说恪守名教的薛宝钗,也不必说逆来顺受的贾迎春,便是豪爽旷达的史湘云,也有她从俗认命的一面,随遇而安,因而她们虽则各有自己的悲剧,却都不如林黛玉的悲剧那样富于社会意义和激动人心。林黛玉那种孤高敏感的个性和气质,的确是十分独特的。常常有这样的情形,贾府上下的人,尤其是贾宝玉并未伤害林黛玉,林黛玉却认为别人伤害了自己。有时甚至别人的好意也会成为她伤感的由头。这似乎是不可思议的,然而却合情合理,完全显示出了这一个性的独特性。一次贾府伶人扮戏其中小旦扮上活象一个人,风姐、宝钗、宝玉等人心里都知道,但谁也不说出来,或不敢、或不肯,都是为了怕伤着林黛玉。惟有史湘云心直口快说了出来,宝玉忙使眼色制止,好意调停解释,到头采,黛玉不但不领宝玉的情,恼他比恼湘云更甚,宝玉分辩说自己并未拿黛玉比戏子,并未笑她,黛玉回道:“你还要比你还要笑,你不比不笑,比人比了笑了的还利害呢!”“你为什么又和云儿使眼色这安的是什么心 莫不是他和我玩,他就自轻自贱了 他原是公侯的**,我原是贫民的丫头,……”这是怎样—颗敏感自尊的心。的确,谁也没有想给黛玉难堪;然而她脆弱而倔强的个性,时时处处都在防范自卫的心理,对宝玉由相知而苛求的感情,难道不是完全可以理解而且值得同情的吗!就如宝钗送燕窝赠土仪一类事情在黛玉心理上引起的反应,也当作如是观。在宝钗这面好意是毋庸置疑的:在黛玉这面,伤感悲泣又实在出自必然。可见,连好意的关切和体谅都会触发她的联想,引起他的伤感。在林黛玉身上,真正属于她自身的个性表现得比较充分。她的所谓孤高自许、目无下尘,她的敏感、多疑、自尊、小性.常常带有更多的个人性质。从一些细微末节之中已可见出端倪。周瑞家的分送宫花,别人都谢过收下,唯独黛玉发问:“还是单送我一人的,还是别的姑娘都有呢”“别

《葬花吟》全诗通过丰富而奇特的想象,暗淡而凄清的画面,浓烈而忧伤的情调,展现了黛玉多愁善感的性格、内心的矛盾与痛苦、细微而复杂的心理活动,表达了其在生与死、爱与恨复杂的斗争过程中所产生的一种对自身存在焦虑不安的体验和对生命迷茫的情感。

极度悲伤的心情。

《葬花吟》,因为这首诗是林黛玉在痛苦的状态中写就的,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曾引用一句话说过:尼采谓一切文学,余爱以血书者。而林黛玉的这首《葬花吟》可谓是字字滴血,极为的悲情,极为的痛苦。

创作背景

林黛玉写下这首《葬花吟》还是因为一个误会,话说那贾宝玉被贾政叫去训话以后,惹得众人都替他担心,生怕他又挨贾政呵斥。这林黛玉也是如此,所以就好心到怡红院准备探望宝玉,谁知碰巧撞见晴雯和碧痕在院子里吵架,这院子门又恰巧给关上了。

林黛玉就去敲门,而晴雯和碧痕这两丫头都在气头上,谁也不去开门,林黛玉以为她们没有听出来自己的声音,于是又叫了两声,偏生这晴雯没有听出来是林黛玉,加上又是个暴脾气,就出言不逊加不开门。

这让天性多疑和敏感的林黛玉伤心,不免伤怀黯然于自己寄人篱下的苦楚。于是越想越难过,翌日就跑到她葬花的地方一边哭得梨花带雨一边写下了这首《葬花吟》。

这是红楼梦众多仕女图中最美的一副。

当日是芒种节,闺阁女儿要在当天祭花送神。黛玉是一个很有生活情趣的人,她去葬花不是因为前一天晚上去找宝玉,晴雯不给开门而生气。因为之前她也葬过,这是她的一种浪漫情怀,一种行为艺术。

其《葬花吟》名为咏花,实则写人。全诗通过丰富而奇特的想象,暗淡而凄清的画面,浓烈而忧伤的情调,展现了黛玉多愁善感的性格、内心的矛盾与痛苦;表达了其在生与死、爱与恨复杂的斗争过程中,所产生的一种对自身存在焦虑不安的体验和对生命迷茫的情感。将花拟人,以花喻人,把花的命运与人的命运紧相联系。整首诗是林黛玉生命理念和人生价值的真实写照。

为落花缝锦囊,为落花埋香冢;还要悲哭,还要作诗。这种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荒唐”举动,唯有痴情如宝黛者方能理解,也唯有发生在宝黛身上方能为世人所理解。

这一段字字精彩,每位读者读到此处都会落泪的。要细细体会,才不负曹公的心血,才不负木石前盟的爱情。

贾宝玉对林黛玉的感情:

悲剧但是纯粹,灵魂精神的契合,视若珍宝。

贾宝玉有贵族公子的毛病,他和袭人、秦钟等都有过比较混乱的关系,但挚爱却只有黛玉;

他和宝钗、史湘云都有金玉良缘,却只钟情和林妹妹的木石前盟。

可以说,黛玉是宝玉的灵魂伴侣。

一、林黛玉与贾宝玉的爱情悲剧原因:

其一当然是林黛玉的先天不足,加上后来因情伤心自戕,身体每况愈下,早早香消玉殒。

其二也有她自身性格的因素。她自小母亲早亡,离开父亲,寄人篱下,造成她性格敏感多疑,孤独任性,说了许多得罪人的话尚不自知,让她在大观园里渐渐被人孤立。让她和宝玉的感情一开始有人乐见其成,后来却兴致缺缺,与她这种性格脱不了关系。

其三她与宝玉虽然两情相悦,却没有智慧维持这段感情。因为林黛玉的多疑,她与宝玉之间误会重重,多次哭闹吵架,让长辈们慢慢对他们的未来感到失望。

所以想要维系一段感情不仅有爱人的心,还要有爱人的智慧,才能与相爱的人长相厮守。

二、契合的灵魂:

一是黛玉和宝玉是精神上的知己。几乎所有人都劝宝玉努力经世济用,考取功名,唯有林妹妹“不说这些混账话”。在三百多年前,这种思想是很寂寞的,不流时俗,需要很大的勇气和真性情,可以说,这是宝黛进入灵魂深处交流的重要前提。这也是作者曹雪芹突破时代局限的伟大之处。

二是,黛玉和宝玉从比较小就相处,耳鬓厮磨,两小无猜,儿时的记忆和深情也是一部分,这里就已经让宝钗始终无法达到这种亲近的关系。史湘云和宝玉最早认识,交情可谓更加深厚,可史湘云比较世俗,难以有林黛玉那么出尘脱俗的境界,精神上和宝玉无法达到那种交融,也就只能止步于亲情和友情。

可以说,不管是古代还是现代,不论王公贵族还是平民百姓,不管选择多么多样,爱情始终是可遇不可求的稀罕之物,爱情最终要达到一种精神与情感双重的深度交流,这是最质朴的,也最纯粹的。

虽然宝黛的爱情无法达到世俗的完美,但是心灵层面,他们达到了爱情最高的境界。

林黛玉的葬花吟:

一首葬花吟诉尽了黛玉对人生的感慨和自我的悲悯。黛玉前世为绛珠仙子,曾受到神瑛侍者灌溉之恩。

“因尚未酬报灌溉之德,故甚至五内郁结着一段缠绵不尽之意”故“但把我一生的所有眼泪还他,也还得过了。”

这首词表达了她对自然细腻的感知和尊重,同样也写出了她的超凡脱俗,她的人间清醒!

一、葬花内容简介:

书中描写黛玉葬花的场景共有两回:

在第二十三回时说到与宝玉一起埋葬桃花,宝玉欲将桃花抖在池中,正巧遇到黛玉担着花锄去葬花,从这里也可以看出,黛玉应当是经常去葬花。

宝玉说“女儿是水做的骨肉,男儿是泥做的骨肉”,从他对女子的尊敬和认为男儿如泥般混沌,可见他认为将这样纯洁美好的花儿抖入水中是最合适不过的。

黛玉想到这花儿会随着水流到别家去反而糟蹋了,倒不如埋在花冢,随土化了岂不干净。黛玉想得更远,她切身为花考虑

宝玉和黛玉都有超越封建社会的洒脱和情怀,但黛玉则多了一种悲天悯人的忧虑。

再看二十七回黛玉吟《葬花吟》,

她在此联想到了自己的遭遇。花谢花飞花满天,红消花断有谁怜。”在此之前黛玉晚上去怡红院寻宝玉,正巧听闻宝钗在院中与宝玉欢笑打闹,晴雯以为是些丫鬟闲人把黛玉拒之门外,说是宝二爷不许闲人进来。

黛玉这颗七窍玲珑心自然像是被扎了一刀似的,晚上辗转反侧,第二天又害怕他人说自己懒漫,只得起床梳洗打扮随众人去,此时再控制不住自己的悲伤,独自去葬花,哭泣中吟诵了《葬花吟》。

二、《葬花吟》表达的人生感慨和自我悲悯:

其一是黛玉对于花的态度,这里的花正如世间万物,正所谓万物皆有情,一切美景都不应该被辜负。从黛玉葬花中我看到了她对自然细腻的感知和尊重。

我始终认为人只有对自然怀有敬畏之心,对万物的美细心感知才算没有辜负这一趟游览人间。她不仅欣赏花的盛开,也看得到花的凋落;不仅闻得到花香,也去感知花落的悲怜。

人们只叹息“花开花落终有时”,少有人去感慨“化作春泥更护花”,正如这句“花谢花飞花满天,红绡香断有谁怜”。我欣赏黛玉对自然的感知,或是说我欣赏她的美好情怀。

不论是封建社会还是当代,我们都很容易陷入一个急功近利的社会,如果能时常将自己置身于自然中去感知花开花落、树木生长、微风徐徐,于我们而言,是一种莫大的洗涤。

其二是黛玉身世哀音的代表——《葬花吟》。从“花满天”到“红颜老”,从“有谁怜”到“两不知”,可见黛玉借花的遭遇感叹自身不幸。

我认为在《红楼梦》中最脱离世俗的是黛玉,最清醒的仍是黛玉,故她在14岁时就说出“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

14岁在我们看来应当是无忧无虑的花样年华,黛玉在此时就已经明白:一旦春天消逝,少女也便白发如丝。花儿凋零人死去,花儿人儿两不知。她感概生命如花儿一般,人们只欣赏盛开的瞬间,一旦花期结束,春季离去,又有谁会记得那年的花朵儿呢。这句诗与黛玉的结局相呼应,这也正是《红楼梦》的精妙之处。

我们知道最终黛玉含泪而亡,闭眼时正是宝玉娶宝钗之时,贾府的人也都忙于这场盛大的典礼,陪在黛玉身旁的仅有李纨和紫鹃,黛玉不由对紫鹃说道“妹妹,我这里并没有亲人,我的身子是干净的,你好歹叫他们送我回去。”足以见黛玉在面对死时寥寥数人的没落场面时,更多的是早已想清了这样的现实,纵然无力、纵然惋惜,也选择去接受它。

一曲《葬花吟》,诉尽了人间薄凉,道出了红颜易老。

黛玉葬花,孜然一身,不沾染半分俗世,偿还一世之泪,散尽五内郁结之意,终归绛珠仙子之身。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615506.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7-05
下一篇2023-07-05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