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词汇

初中语文词汇,第1张

多看现代诗词,会提高你的写作水平。掌握课本知识,能够在答卷时做到完善。但是,初中最重要的还是积累,好好的积累一定的好词好句等的素材,对你是很有帮助的,闲暇的时候看大作家的诗词,最好是现代的诗歌,对你的情感表达是很有帮助的哦。

  初中语文基础知识之连词分类

  —之连词分类,连词是用来连接词与词、词组与词组或句子与句子、表示某种逻辑关系的虚词。连词可以表并列、承接、转折、因果、选择、假设、比较、让步等关系。

  并列关系连词:和、跟、与、既、同、及、而、况、况且、何况、乃至等。

  承接关系连词:则、乃、就、而、便、于是、然后、至于、说到、此外、像、如、一般、比方、接着等。

  转折关系连词:却、虽然、但是、然而、而、偏偏、只是、不过、至于、致、不料、岂知等。

  因果关系连词:原来、因为、由于、以便、因此、所以、是故、以致等。

  选择关系连词:或、或者、还是、抑、非…即、不是…就是等。

  假设关系连词:若、如果、若是、假如、只要、除非、假使、倘若、即使、假若、要是、譬如等。

  比较关系连词:像、好比、如同、似乎、等于;不如、不及;与其…不如、若…则、虽然…可是等。

  让步关系连词:虽然、固然、尽管、纵然、即使等。

  递进关系连词:不但、不仅、而且、何况、并、且等。

  条件关系连词:不管、只要、除非等。

  目的关系连词:以、以便、以免、为了等。

  成语中也有使用连词的情况,如: 宁缺勿滥、三思而行、好整以暇

  总结:连词是比副词、介词更虚的一个词类,它用来连接词、短语、分句和句群乃至段落,具有纯连接性,没有修饰作用 初中政治,也不充当句子成分。一般说来,连词有很多是由副词、介词发展而来的;很多副词、介词又是由动词发展而来。

  古典诗歌史的虚与实

  虚实结合是古典诗歌中常用的艺术手法之一。诗歌鉴赏中的所谓“实”是指客观世界中存在的实象、实事、实境,它可以通过视觉、听觉、触觉等具体感受得到,是真实具体的描绘;所谓“虚”则是之景,存在于人的思想意识之中,引发人的联想。具体说来:有限为实,无限为虚;景物为实,情感为虚;正面为实,侧面为虚;眼前之景为实,已逝、之景为虚。采用虚实结合的写法,可使作品的结构更加紧凑,形象更加鲜明,并使作品容量增大。

  一、有限为实,无限为虚

  无限之境是在有限之景的基础上通过想象创造出来的。宋代画家郭熙说:“山欲高,尽出之则不高,烟霞锁其腰则高矣。水欲远,尽出之则不远,掩映断其脉则远矣。”这就是绘画艺术中的空白艺术,它是艺术家再现现实对象整体时有意造成的艺术形象结构上的虚空。如宋朝马远的《寒江独钓图》只画了漂浮于水面的一叶扁舟和一个在船上独坐垂钓的渔翁,四周除了寥寥几笔的微波之外,几乎全为空白。然而,就是这样的空白表现出了烟波浩渺的江水和极强的空间感,衬托了江上寒意萧瑟的气氛,从而更加集中地刻画了渔翁专心于垂钓的神气,也给欣赏者提供了一种渺远的意境和广阔的想象余地。作者正是运用空白艺术给欣赏者以自由想象的空间,以少许胜繁复,手段高明。这种手法在我国古典诗歌中也有许多的例子,如贾岛的《寻隐者不遇》:“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作者实写了与童子的对话,而把“问”的内容省去,更没有介绍隐

  者的行踪,但透过画面,我们能感受到那山中缥缈的云雾、隐者的闲适高雅以及作者本人悠然恬淡的心境。这种以实写虚的手法也可以称为是诗歌中的空白艺术,它是通过有限的问话表现了无限的闲适之情。

  二、景物为实,情感为虚

  人们常用“虚由实生,实仗虚行,以实为本,以虚为用”来分析诗歌中的虚与实的关系,诗人的情感是看不见摸不着的,要将这种虚表现出来,就得化情思为景物,化虚为实,而读者则须化实为虚,化景物为情思。

  例如杜甫《春望》中的“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表面上是写国都沦陷,城池残破,乱草遍地,林木苍苍的实景,但这景中却蕴含着诗人对于国破家亡无限悲痛忧怨之情,忧国思家之意。作者寄情于物,托感于景,写景是实,抒情是虚,这也就是诗歌鉴赏中常用的借景抒情或寓情于景的写法。

  再如李忱的《瀑布联句》:“千岩万壑不辞劳,远看方知出处高。溪涧岂能留得住,终归大海作波涛。”作者在此使用了托物言志的手法,实写了雄伟壮观、冲决一切、气势磅礴的瀑布形象 初中化学,表现了作者弃燕雀之小志,慕鸿鹊以高翔的豪情壮志,这是虚写,作者主观上的情志,都依托在了客观的景物之上,“化景物为情思”,达到了虚中有实,实中有虚的境界,丰富了诗中的意象,开拓了诗中的意境。

  三、正面为实,侧面为虚

  正、侧面描写是诗词作品中常用的表现手法之一。在多数情况下.诗人都在正面描绘景物特征。有时诗人为了追求一种委婉含蓄的情感,常采用侧面描写的,化实为虚,以虚写实,造成含蓄蕴藉的效果,给读者留下较大的想象空间,这在诗词鉴赏中也可以看作是虚实结合。

  例如自居易在《琵琶行》中三次写到江中的月亮,其目的都是为了烘托人的情感。“别时茫茫江浸月”烘托出主客相对无言、黯然神伤的心情,反映了当时诗人与友人凄凉的心境;“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是对琵琶声的侧面描写,点染了当时的环境气氛,衬托了乐曲强烈的艺术魅力,给读者留下了涵泳回味的广阔的空间;“绕船月明江水寒”渲染了琵琶女被商人抛弃后的孤独悲伤的心境。这里正面写景为实,侧面烘托出的情则为虚。

  再如王昌龄的《从军行》:“大漠风尘日色昏,红旗半卷出辕门。前军夜战洮河北,已报生擒吐谷浑。”诗人所选取的对象是未和敌军直接交手的后续部队,对战果辉煌的“前军夜战”只从侧面带出,避开了对战争过程的正面描写,从侧面烘托,让读者从“大漠风尘日色昏”和“夜战洮河北”去想象前锋的仗打得多么艰苦,多么出色。从“已报生擒吐谷浑”中去体味这次出征多么富有戏剧性。

  四、当前之景为实,已逝、设想之景为虚

  在中国古代诗歌中,诗人往往去描述此时不在眼前,却是自己曾经经历过或上曾经发生过的景象,用已逝之景与当前的实景构成对比,来表达自己

  内心复杂的情怀。例如李煜的《虞美人》中有“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的诗句,这是作者遥望南国时发出的慨叹,“雕栏”、“玉砌”也许还在,但此时不在眼前,作者通过这已逝之景,传出物是人非的无限怅恨之感。再如他的《望江南》“还似旧时游上苑,车如流水马如龙,花月正春风”,再现了往日热闹繁华的景象,反托出今日处境的凄凉。

  有时,诗人为描写自己思乡怀人之情,不从自己入手,而是设想对方可能有的情形,以写对方而写自己,这也是古典诗歌中常见的写法。例如杜甫的《月夜》:“今夜州月,闺中只独看。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这是诗人在天宝十五年被叛军抓住被困长安,望月思家而写下的千古名篇。诗中流露出对妻子儿女的思念之情。但诗人并未从自己方面落墨,而是想象妻子在月夜之中雾湿云鬟,月寒玉臂,担心丈夫的情形。这种写法比说自己如何想念妻子儿女来得委婉,字里行间使妻子“独看”福州之月而“忆长安”,与自己的“独看”长安之月而忆福州的思念之情得到双向交流,使得感情更加深沉,更具有艺术感染力。总之,实境是一种真境、事境、物境;虚境是给读者创造的一种想象的空间、诗意的空间。从上文的分析中我们不难发现,虚可生实,实可生虚,想象则是其桥梁,正是读者想象的介入,才使诗歌更为饱满,充满灵气,充满诗情画意。

关于 古诗词 的考点在初中语文试卷可谓是随处可见的,考题的类型又是极为灵活的,以下我整理的中考常见古诗词,仅供参考。

初中语文古诗词

『关于桥的诗句』

1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辛弃疾《西江月》

2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3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 ——陆游《卜算子 咏梅》

『关于莲的诗句』

1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 ——李白《书怀赠江夏韦太守良宰》

2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3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李清照《如梦令》

『关于春天的诗句』

1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韦应物《滁州西涧》

2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3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杜甫《春望》

4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中考语文古诗词常见题型归纳

名句欣赏

(1)某诗句历来受到人们的赞赏,该如何理解

(2)诗歌的某联流传成了千古名句,请分析原因。

(3)从某句诗中领悟到什么人生哲理

主旨情感

(1)诗歌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2)描写了怎样的景物营造了怎样的氛围

(3)塑造了怎样的形象,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中考古诗词鉴赏答题技巧

1[实虚结合]:实写,指对人物或事件进行直接的、正面的叙述和描写。虚写,指采用侧面交代或烘托性的叙述与描写。虚实结合,即两种手法在叙述、描写中同时使用。

2[抑扬]:我们在表扬或批评某一事物的时候,为了使别人信服,或预先防止别人的反驳,往往把要表扬的先从某一缺点加以批评,把要批评的先从某一优点加以表扬,这种修辞手法就叫做抑扬。抑扬可分两种:①欲扬先抑法;②欲抑先扬法。

3[叠词]:为了表达的需要,把同一的多音词接二连三地用在一起,这种修辞手法,叫做叠词。

4[互文]:上下文中相对举而独立的两个词语在意义上互相补充、互相渗透,共同表达一个完整的意思,这种修辞方式就叫互文。

初中语文知识点总结大全形式的_初中语文所有知识点总结(2018新整理)

初中语文所有知识点总结(2018 新中考) 语音课标要求; 1、了解《汉语拼音方案》 ;2、识记字母表、声母表、韵母表,会标写声调符号和隔音符号;3、识记 3500 个常用汉字。

知识回顾: 音节拼音规则: (一)书写字母要规范:1.一律用印刷体小写字母,不可掺杂手写体。2.要安在四线三格上书写字母的规定 写字母。3.拼写人名、地名、国名及专有名词时,第一个字母应当大写,句子开头的第一个字母也要大写。我看了不 少鲁迅的作品。

(二)注意有些声母、韵母不能拼写在一起:声母 b p m f 能和 o 拼,不能和 uo 拼。如:bō (波) ,不能拼 成 buō (三)注意拼音规则: 韵母儿写成er,用作韵尾时写成r。如:儿童(ér tóng) , 花儿(huār) y、w 的使用: 韵母表中 i 行的韵母,在前面没有声母的时候,要用 y 开头。

(2)韵母表中 u 行的韵母,在前面没有声母的时候,要用 w 开头。

(3)韵母表中ü行的韵母,在前面没有 声母的时候,也要用 y 开头。加 y 后,ü的两点要省去。

使用 y、w,主要是为了连写时明确音节的分界,y、w 是起隔音作用的字母。如:把大衣二字连写成 dai,就 会以为是一个音节。用了 y,写成 dayi,音节的分界就分明了。

省写: (1)韵母 iou ,uei,uen 前面加声母的时候,写成 iu(优) ,ui(威) ,un(温) 。如:牛、归、论(2)ü和 n、l 以外的声母相 拼时都省去两点。

(四)注意标音位置:1.如果一个音节只有一个元音,声调符号应标在元音上。2.如果有两个元音,声调符 号就按 a,o,e,i,u,ü的顺序标记。3.i,u 两个元音并列时,声调标在后面的元音上。如:tuī(推) ,qiú(球)4.调号恰巧 标在 i 的上面,那么 i 上的小点要省去。5.轻声音节不标调。如:萝卜、桌子 标调歌:见了 a 母莫放过,没有 a 母找 o、e。i、u 并列标在后,i 上标调把点抹。

(五)注意使用隔音符号: a,o,e 开头的音节连接爱其他音节后面时,如果音节的界限发生混淆,用隔音符号(')隔开。如:pí'ǎo(皮袄) 正确拼读字可使用下列方法: 1、 语境定音法:分析语境,了解语意,从而推断读音; 2、 词性定音法:有些词词性不同,读音也不同; 3、 记忆积累法:对特殊的,少量的要强行记忆; 4、 声旁类推法:据声旁推断读音。

附:容易读错的常用字(按音序排列) A 1挨紧 āi 2挨饿受冻 ái 3白皑皑 ái 4狭隘 ài 5不谙水性 ān 6熬菜 āo7煎熬 áo 8鏖战 áo 9拗断 ǎo 10拗口令 ào B 1纵横捭阖 bǎi hé 2稗官野史 bài 3扳平 bān 4同胞 bāo 5 炮羊肉 bāo 6剥皮 bāo 7薄纸 báo 8并行不悖 bèi 9蓓蕾 bèi lěi 10奔波 bō 11投奔 bèn 12迸发 bèng 13包庇 bì 14麻痹 bì 15奴颜婢膝 bì xī 16刚愎自用 bì 17复辟 bì 18濒临 bīn 19针砭 biān 20屏气 bǐng 21摒弃 bǐng22剥削 bō xuē 23波涛 bō 24菠菜 bō 25停泊 bó 26淡薄 bó 27哺育 bǔ C 1粗糙 cāo 2嘈杂 cáo 3参差 cēn cī 4差错 chā 5偏差 chā 6差距 chā 7搽粉 chá 8猹 chá 9刹那 chà 10差遣 chāi 11诌媚 chǎn 12忏悔 chàn 13羼水 chàn 14场院 cháng 15一场雨 cháng 16赔偿 cháng 17偿佯 cháng 18绰起 chāo 19风驰电掣 chè 20瞠目结舌 chēng 21乘机 chéng 22惩前毖后 chéng 23惩创 chéng chāng 24驰骋 chěng 25鞭笞 chī 26痴呆 chī 27痴心妄想 chī28白痴 chī 29踟蹰 chí chú 30奢侈 chǐ 31整饬 chì 32炽热 chì 33不啻 chì34叱咤风云 chì zhà 35忧心忡忡 chōng 36憧憬 chōng 37崇拜 chóng 38惆怅 chóu chàng 39踌躇 chóu chú 40相形见绌 chù 41 黜免 chù 42揣摩 chuǎi43椽子 chuán 44创伤 chuāng 45凄怆 chàng 46啜泣 chuò 47辍学 chuò 48宽绰 chuò 49瑕疵 cī 50伺候 cì 51烟囱 cōng 52从容 cóng 53淙淙流水 cóng 54一蹴而就 cù 55璀璨 cuǐ 56忖度 cǔn duó 57蹉跎 cuō tuó 58 挫折 D 1 呆板 dāi 2答应 dā 3逮老鼠 dǎi 4逮捕 dài 5殚思极虑 dān 6虎视眈眈 dān 7肆无忌惮 dàn 8档案 dàng 9当(本)年 dàng 10追悼 dào 11提防 dī 12瓜熟蒂落 dì 13缔造 dì 14掂掇 díān duo 15玷污 diàn 16装订 dìng 17订正 dìng 18恫吓 dònghè 19句读 dòu 20兑换 duì 21踱步 duó E 阿谀 ē yǘ 2婀娜 ē nuó 3扼要 è F 1菲薄 fěi 2沸点 fèi 3氛围 fēn 4肤浅 fū 5敷衍塞责 fū yǎn sè 6仿佛 fú 7凫水 fú 8篇幅 fú 9辐射 fú 10果脯 fǔ 11随声附和 fù hè G 1准噶尔 gá 2大动千戈 gē 3诸葛亮 gé 4脖颈 gěng 5提供 gōng 6供销 gōng 7供给 gōn

初中语文知识点总结大全形式的_名师总结10张图归纳初中语文必备常用知识点

名师总结归纳初中语文辅导必备常用知识点关键词“二” 二种语言类型:口语、书面语。

二种论证方式:立论、驳论。

二种说明语言:平实、生动 二种说明文类型:事理说明文、事物说明文。

二种环境描写:自然环境描写--烘托人物心情,渲染气氛。

社会环境描写一交代时代背景。

二种论据形式:事实论据、道理论据。

关键词“三” 三种感情色彩——褒义、贬义、中性 小说三要素——人物(根据能否表现小说主题思想确定主要人物) 情节(开端/发展/高潮/结局)环境(自然环境/社会环境。) 议论文三要素—论点、论据、论证。

议论文结构三部分——提出问题(引论)、分析问题(本论)、解决问题(结论)。

三种说明顺序——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

语言运用三原则——简明、连贯、得体。

关键词“四” 四种文学体裁——小说、诗歌、戏剧、散文。

四种论证方法—举例论证、道理论证、比喻论证、对比论 句子的四种用途——陈述句、疑问句、祈使句、感叹句 小说情节四部分——开端、发展、高潮、结局。

记叙的四种顺序——顺叙、倒叙、插叙、补叙。

引号的四种用法—一①表引用②表讽刺或否定③表特定称谓④表强调或着重指出 关键词“五” 五种表达方式一—记叙、描写、说明、抒情、议论。

破折号的五种用法——①表注释②表插说③表声音中断、延续④表话题转换⑤表意思递 进 关键词“六” 六种说明方法——举例子、打比方、作比较、列数字、分类别、下定义 六种逻辑顺序——①总←→分②现象←→本质③原因结果④慨括←→具体⑤部分仁→整 体⑥主要←→次要 记叙文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六种人物的描写方法——肖像描写、语言描写、行动描写、心理描写、细节描写、神态 描写。

六种病句类型——a成分残缺 b搭配不当 c关联词语使用不恰当 d前后矛盾 e语序不当 f误用滥用虚词(介词) 省略号的六种用法:a表内容省略 b表语言断续 c表因抢白话未说完 d表心情矛盾 e表思 维跳跃 f表思索正在进行 六种常用写作手法——象征、对比、衬托(铺垫)、照应(呼应)、直接(间接)描写、扬抑。

考高分上名校 就选思学佳关键词“七” 七种短语类型:并列短语、偏正短语、主谓短语、动宾短语后补短语、的字短语、介宾短 语。

七种复句类型:a并列复句 b转折复句 c条件复句 d递进复句 e选择复句 f因果复句 g假 设复句 关键词“八” 八种常用修辞方法: ①比喻一使语言形象生动,增加语言色彩。

②拟人一把事物当人写,使语言形象生动。

③夸张-为突出某一事物或强调某一感受。

④排比--增强语言气势,加强表达效果。

⑤对偶一-使语言简练工整。

⑥引用—-增强语言说服力。

⑦设问一-引起读者注意、思考。

⑧反问一起强调作用,增强肯定(否定)语气。

掌握答题方法 使用了哪些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答题模式:方法+效果+特征 “运用了……的说明方法,…,…说明了(说明对象)的…未,…(特点)。

1分类别:把…丰…分别加以说明,显得条理清楚。

2引用:引用……,突出了……既增强了说服力,也增强了趣味性。

3打比方:生动形象说明了……,增强了文章的趣味性。

4作诠释:对…,…进一步解释说明,让读者对…,,…有进一步的认识 5举例子:具体说明……的特点,从而使说明更具体,更有说服力 6下定义:准确而简明地揭示了……的本质特点,使说明更加严密。

7作比较:把…车…和……相互比较,突出强调了……的特点。

8列数字:用具体的数据……加以说明,使说明更准确更有说服力 9列图表:具体说明了……特点,使说明更简明更直观。

考高分上名校 就选思学佳10摹状貌:具体生动形象地说明了……显得生动活渡。

语言准确类分析 1“××”词好在哪里 ★答题方式:用了“××”词,生动地(准确地)说明了……事物 特征,能够激发读者的兴趣(符合实际情况,具有科学性)。

2文中加点的词语能否删去 这样的题目分四步: A判断,一般是不能删 B解释这个词语在这句话中的含义,在程度状态,性质范围等方面加以限制 C,比较:即比较删掉这个词语与没有删掉以前的区别,一定要结合具体的句 子进行分析,意思变为“…“,与实际不符,不符合原意等 D结尾一定要有这样的句子:这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严密性、准确性与科学 ★答题模式:不能删。因为“××”词表示……,删掉后句子的意思 就变成了…,这与文意不符。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严密性、准确性与 科学性。

常见写作方法、表现手法 1象征(托物言态):通过咏物来抒情,常常借助于某些具体植物、动物物品等的一些特性,委 婉曲折地将作者的感情表达出来。

作用:首先是它把抽象的事理表现为具体的可感知的形象。其次是可以使文章更含蓄些, 运用眼前之物,寄托深远之意 2衬托:以他体从正面、反面两个角度陪衬本体。

作用:突出本体的× × 特征。

3 对比:把两种相反的事物或一种事物相对立的两个方面作比较。

作用:鲜明的突出了主要事物或事物的主要方面的× × 特征。

4借景抒情:通过描写具体生动的自然景象或生活场景,表达作者某种真挚的思想感情。

作用:做到情景交融,使文章充满诗情画意。

5先抑后扬:先否定或贬低事物形象,尔后深入挖掘事物特点及内在意义,再对事物予以肯 定、褒扬, 作用:突出强调了事物(人物)的特征 6侧面(间接)描写:侧面烘托出该人物的× × 性格、品行和技能,使得文章结构更加集中紧凑, 表达更为简洁精练。

作用:直接和间接描写方法结合运用,可以使被描写的人物或景物的特点更加鲜明、突出 7 伏笔和铺垫:伏笔是文章或文艺作品中,在前段里为后段所作的提示或暗示;铺垫是行将 来临的事物的村托。

作用:内容前后照应,它们都有为下文服务的共同目的,使情节严丝合 8照应:前文或后文有联系,即为下文某些情节作铺垫,为上文某句话做展开解释 作用:记叙文:使文章浑然一体,整体感强,突出主题。

议论文:强化× × 论点。

散文:反复地抒发× × 情感,增加情感的深度。

9联想:由一事物想到另一事物的心理过程。

作用:丰富文章内容,使人物形象更丰满,性格更鲜明突出,情节更生 10想像:在原有的感性形象的基础上,创造新形象的心理过程。

作用:为塑造形象、表现主题服务。使读者接受美的陶冶。

考高分上名校 就选思学佳思学佳教育有限公司成立于 2008 年,一直致力打造最专业,最完整的 K12 辅导机构。为学之 道,必本于思,思学佳教育深耕中小学课外辅导领域多年,目前已经在深圳开设六大分校、佛山 开设两大分校,累计辅导学生数万余人。教学面积超过 10000 平米,教师团队两百余人,在广 东有较大的影响力,深受学生、家长的信任和喜爱。我们坚持以教学品质为核心,专注于学 习能力开发培养和学习方法的研究。

思学佳教育官网: 思学佳课外辅导课程: 特色课程: VIP 一对一、精品小班、中高考冲刺、闪电速记英语、艺考文化精英课 升学冲刺课程: 小升初 中考 高考 同步课程: 语文 数学 英语 物理 化学 历史 地理考高分上名校就选思学佳

初中语文知识点总结大全形式的_初中语文常用知识点总结

初中语文常用知识点总结 第一部分 二种语言类型:口语、书面语。

实、生动。

二种说明文类型:事理说明文、 事物说明文。

二种环境描写: 自然环境描写--烘托人物心情, 渲染气氛。

社会环境描写--交代时代背景。

二种论据形式:事实论据、 道理论据。

第二部分 三种感情色彩:褒义、 贬义、 中性。

小说三要素:人物(根据能否表现小说主题思想确定主要人物)情节(开端 /发展 /高潮 / 结局 ) 环境(自然环境/ 社会环境。) 议论文三要素:论点、 论据、 论证。

议论文结构三部分:提出问题(引论)、 分析问题(本论)、 解决问题(结论)。

三种说明顺序:时间顺序、 空间顺序、 逻辑顺序。

语言运用三原则:简明、 连贯、 得体。

第三部分 四种文学体裁:小说、 诗歌、 戏剧、 散文。

四种论证方法:举例论证、 道理论证、 比喻论证、 对比论证。

句子的四种用途:陈述句、 疑问句、 祈使句、 感叹句。

小说情节四部分:开端、 发展、 高潮、 结局。

记叙的四种顺序:顺叙、 倒叙、 插叙、 补叙。

引号的四种用法:①表引用 着重指出 第四部分 五种表达方式:记叙、 描写、 说明、 抒情、 议论。

破折号的五种用法:①表注释 ②表插说 ③表声音中断、延续 ④表话题转换 递进 第五部分 六种说明方法:举例子、 打比方、 作比较、 列数字、 分类别、 下定义。

六种逻辑顺序: ①总←→分 ②现象←→本质 ③原因←→ 结果④慨括←→具体 ⑤部分←→ 整体 ⑥主要←→次要 ⑤表意思 ②表讽刺或否定 ③表特定称谓 ④表强调或 二种论证方式:立论、驳论。

二种说明语言:平 记叙文六要素:时间、 地点、 人物、 事件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六种人物的描写方法:肖像描写、语言描写、行动描写、心理描写、细节描写、神态描写。

六种病句类型: ①成分残缺 语序不当 ②搭配不当 ③关联词语使用不恰当 ④前后矛盾 ⑤ ⑥误用 滥用虚词(介词) 省略号的六种用法:①表内容省略 盾 ⑤表思维跳跃 ②表语言断续 ③表因抢白话未说完 ④表心情矛 ⑥表思索正在进行 六种常用写作手法:象征、对比、衬托(铺垫)、照应(呼应)、直接(间接)描写、 扬 抑。

第六部分 七种短语类型:并列短语、 偏正短语、 主谓短语、 动宾短语、后补短语、的字短语、介 宾短语。

七种复句类型:①并列复句 句 ⑥因果复句 ②转折复句 ③条件复句 ④递进复句 ⑤选择复 ⑦假设复句 第七部分 八种常用修辞方法: ①比喻--使语言形象生动,增加语言色彩。

动。

③夸张--为突出某一事物或强调某一感受。

⑤对偶--使语言简练工整。

⑦设问--引起读者注意、思考。

语气。

第八部分 一、掌握说明方法。使用了哪些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模式:方法+效果+特征 “运用了……的说明方法,……说明了(说明对象)的……(特点)。” 1 分类别:把……分别加以说明,显得条理清楚 2 引用:引用……,突出了……既增强了说服力,也增强了趣味性 3 打比方:生动形象说明了…… 增强了文章的趣味性。

4 作诠释: 对……进一步解释说明,让读者对……有进一步的认识 5 举例子:具体说明……的特点,从而使说明更具体,更有说服力。

6 下定义:准确而简明地揭示了……的本质特点,使说明更加严密。

7 作比较:把……和……相互比较, 突出强调了……的特点 8 列数字: 用具体的数据……加以说明,使说明更准确更有说服力。

9列图表:具体说明了……特点, 使说明更简明更直观 10摹状貌:具体生动形象地说明了……显得生动活泼 二、感悟说明语言。

修饰性、限制性词语(如:基本上、大约、比较、一般、极个别、、大多数、更、也许、常 常、在当时、绝大部分、主要、几乎……)能否删除或替换,为什么? 语言准确类答题方法: 1.“××”词好在哪里? ★答题方式:用了“××”词,生动地(准确地)说明了……事物的……特征,能够激发读者的 ④排比--增强语言气势, 加强表达效果。

⑥引用--增强语言说服力。

⑧反问--起强调作用,增强肯定(否定) ②拟人--把事物当人写,使语言形象生 兴趣(符合实际情况,具有科学性)。

2文中加点的词语能否删去:这样的题目分四步: A:判断,一般是不能删 B:解释这个词语在这句话中的含义,在程度状态性质范围等方面加以限制 C比较:即比较删掉这个词语与没有删掉以前的区别,一定要结合具体的句子进行分析, 意思变为“…“,与实际不符,不符合原意等 D 结尾一定要有这样的句子:这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严密性、准确性与科学性。

★答题模式: 不能删。

因为“××”词表示……, 删掉后句子的意思就变成了…, 这与文意不符。

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严密性、准确性与科学性。

三、结合文章内容举例子、提建议、说看法或畅想未来 1、常见写作方法、表现手法 联想、想像、象征(托物言志)、比较、对比、衬托、反衬、烘托、以小见大、借景抒情 (情景交融)、伏笔和铺垫、前后照应(呼应)、直接(间接)描写、扬抑(欲扬先抑、欲抑先扬)。

(1)象征(托物言志):通过咏物来抒情,常常借助于某些具体植物、动物、物品等的一 些特性,委婉曲折地将作者的感情表达出来。

作用: 首先是它把抽象的事理表现为具体的可感知的形象。

其次是可以使文章更含蓄些, 运用眼前之物,寄托深远之意。

(2)衬托:以他体从正面、反面两个角度陪衬本体。作用:突出本体的××特征。

(3)对比:把两种相反的事物或一种事物相对立的两个方面作比较。

作用:鲜明的突出了主要事物或事物的主要方面的××特征。

(4)借景抒情:通过描写具体生动的自然景象或生活场景,表达作者某种真挚的思想感 情。

作用:做到情景交融,使文章充满诗情画意。

(5)先抑后扬:先否定或贬低事物形象,尔后深入挖掘事物特点及内在意义,再对事物 予以肯定、褒扬,作用:突出强调了事物(人物)的特征。

(6)侧面(间接)描写:侧面烘托出该人物的××性格、品行和技能,使得文章结构更加 集

初中语文基础知识点归纳

第一部分

二种语言类型:口语、书面语。

二种论证方式:立论、驳论。

二种说明语言:平实、生动。

二种说明文类型:事理说明文、 事物说明文。

二种环境描写:自然环境描写--烘托人物心情,渲染气氛。

社会环境描写--交代时代背景。

二种论据形式:事实论据、 道理论据。

第二部分

三种感情色彩:褒义、 贬义、 中性。

小说三要素:人物(根据能否表现小说主题思想确定主要人物)情节(开端 /发展 /高潮 /结局 ) 环境(自然环境/ 社会环境。)

议论文三要素:论点、 论据、 论证。

议论文结构三部分:提出问题(引论)、 分析问题(本论)、 解决问题(结论)。

三种说明顺序:时间顺序、 空间顺序、 逻辑顺序。

语言运用三原则:简明、 连贯、 得体。

第三部分

四种文学体裁:小说、 诗歌、 戏剧、 散文。

四种论证方法:举例论证、 道理论证、 比喻论证、 对比论证。

句子的四种用途:陈述句、 疑问句、 祈使句、 感叹句。

小说情节四部分:开端、 发展、 高潮、 结局。

记叙的四种顺序:顺叙、 倒叙、 插叙、 补叙。

引号的四种用法:①表引用 ②表讽刺或否定

③表特定称谓 ④表强调或着重指出

第四部分

五种表达方式:记叙、 描写、 说明、 抒情、 议论。

破折号的五种用法:①表注释 ②表插说 ③表声音中断、延续 ④表话题转换 ⑤表意思递进

第五部分

六种说明方法:举例子、 打比方、 作比较、 列数字、 分类别、 下定义。

六种逻辑顺序:①总←→分 ②现象←→本质 ③原因←→ 结果④慨括←→具体 ⑤部分←→整体 ⑥主要←→次要

记叙文六要素:时间、 地点、 人物、 事件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六种人物的描写方法:肖像描写、语言描写、行动描写、心理描写、细节描写、神态描写。

六种病句类型:①成分残缺 ②搭配不当 ③关联词语使用不恰当 ④前后矛盾 ⑤语序不当 ⑥误用 滥用虚词(介词)

省略号的六种用法:①表内容省略 ②表语言断续 ③表因抢白话未说完 ④表心情矛盾 ⑤表思维跳跃 ⑥表思索正在进行

六种常用写作手法:象征、对比、衬托(铺垫)、照应(呼应)、直接(间接)描写、 扬抑。

第六部分

七种短语类型:并列短语、 偏正短语、 主谓短语、 动宾短语、后补短语、的字短语、介宾短语。

七种复句类型:①并列复句 ②转折复句 ③条件复句 ④递进复句 ⑤选择复句 ⑥因果复句 ⑦假设复句

第七部分

八种常用修辞方法:

①比喻--使语言形象生动,增加语言色彩。

②拟人--把事物当人写,使语言形象生动。

③夸张--为突出某一事物或强调某一感受。

④排比--增强语言气势,加强表达效果。

⑤对偶--使语言简练工整。

⑥引用--增强语言说服力。

⑦设问--引起读者注意、思考。

⑧反问--起强调作用,增强肯定(否定)语气。

议论文的三要素:论点、论据和论证(鲜明的论点,确凿的论据,严密的论证)

一、论点的特点:①正确②鲜明

归纳论点的方法:

1、标题

2、文章开头

3、结尾

4、中间:

①通过归纳总结论据的共同点来推断出论点

②总结性的词体现中心论点的句子(例如:由此可见;我认为;总之……)

③先找出文章的论题,然后依据论题在文中找出反复出现的类似的论断性的话,合并同类项,最后归纳。

注意:归纳论点的句子必须是完整而鲜明的肯定性的论断的句子。

二、论据

事实论据(如现实事件、历史事实、统计材料、具体数字等)

理论论据:(包括人们公认的原理、公式、定义、法则、规律、名言警句等。)

归纳论据的要点:××人+怎么做(与论点密切相关的方面)+结果

注意:在引用中可能有些不是名言,而是具体的事实,那是事实论据。

三、论证方法及其作用

举例论证(事例论证)、引用论证(道理论证)、比喻论证、对比论证(正反对比论证)。

1、例证法(摆事实):具体典型而且充分地证明了某一论点。

2、引证法(讲道理):引用了什么论证了某一论点,使论证具有说服力。

3、喻证法(讲道理):形象生动地阐述了某一论点,使说理更通俗易懂。

4、对比法(讲道理):通过对比,突出强调了某一论点,使说理更鲜明。

四、分析议论文的表达方式

1、议论文中的记叙,往往概括性很强,作用:用事实证明某一观点或主张。

2、议论文中时而有生动形象的描写,作用:更鲜明生动地证明了某一观点。

3、议论中的抒情,会使议论更有感染力,更深入人心。

五、议论文的语言特点:严密、准确

六、论证方式:立论和驳论

七、论证结构:提出问题(引论)—分析问题(本论)—解决问题(结论)。

第二部分 记叙文

一、常见叙事线索

1、人物线索:人物的见闻感受或者事迹

2、物品线索:某一有特殊意义的物品。

3、感情线索:作者或作品中主要人物的思想感情变化。

4、事件线索:中心事件 5、时间线索 6、地点变换线索

找线索: ①文章的标题②各段反复出现的事物③文中议论抒情的语句

④作者的思想感情(变化) ⑤某一人物的见闻感受

作用:文章内容井然有序地组合在一起,人物的思想性格,事情的来龙去脉。

二、记叙顺序

1顺叙:即按照事情的发生、发展和结局的顺序写(时间先后)。

作用:使文章脉络清楚,有头有尾,给人鲜明的印象。

2倒叙:把后发生的事情写在前面,然后再按顺序进行叙述。

作用:避免平铺直叙,增强文章的生动性,使文章引人入胜。

3插叙:在叙述过程中,由于内容的需要,中断原来情节的叙述,插入有关的情节或事件,然后再继续原来的叙述。(比如:回忆往事)

作用:补充、衬托出文章的中心内容(人物或事件),丰富了情节,深化了主题。

三、人物的描写方法

1、肖像(外貌)描写[包括神态描写](描写人物容貌、衣着、神情、姿态等):交代了人物的××身份、××地位、××处境、经历以及××心理状态、××思想性格等情况。

2、语言(对话)描写3、行动(动作)描写:形象生动地表现出人物的××心理(心情),并反映了人物的××性格特征或××精神品质。有时还推动了情节的发展。

4、心理描写:形象生动地反映出人物的××思想,揭示了人物的××性格或者××品质。

四、环境描写:自然环境描写和社会环境描写

自然环境(描写自然景观如天气、季节、山川、湖海等自然景物):渲染××环境气氛、烘托人物的××情感、预示人物的××命运、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

社会环境(描写社会状况或者人物活动的场景和周围(室内)的布局、陈设):交代故事发生的××时代背景,渲染××环境气氛。

五、记叙文的词语或句子的含义辨析

1结合特定语境(即具体的句、段、篇、上下文),分析词语的含义。

2要注意词语的感情色彩(褒义、贬义、中性),明了词的本义、引申义、比喻义、一词多义等。3注意语气或语调。4着眼于词句之间的搭配。5、着眼于词义范围的大小、轻重程度。6注意言外之意(如:挖掘比喻句中的本体或者事物的象征意义,用平实的语言表达)。

六、记叙文开头句子的作用

1、开篇点××题; 2、总领全文; 3、引起下文,为下文××作铺垫。

4、设置悬念,引起读者的兴趣或思考。 5、为下文××埋下伏笔

七、记叙文中间句子的作用

1、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2、段末起总结作用;(总结上文;引出下文)

3、为下文××埋下伏笔4、为下文××情节作铺垫5、推动了情节的发展

八、记叙文结尾句子的作用

1、篇末点××题;2、总结全文,深化××中心;3、首尾呼应;4、点明××中心,升华主题;5、令人深思,给人启示,让人觉得回味无穷。6、点题7、前后照应8、首尾呼应

九、语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

1、渲染××气氛2、烘托人物××性格(感情)3、点明××中心(揭示主旨)4、突出××主题(深化中心)

十、归纳记叙文的中心意思

1、找文章标题;语段中开头结尾处的抒情议论性句子。2、把文章主要段落的大意连贯起来,加以综合概括,然后指出作者借以表达的思想、感情、态度等。(特别是抒情散文中)3、还可从时代背景入手分析。4、从作者对人物或事物的态度判断。

十一、概括段意

(1)摘句法:在文中找出中心句作为段意(有时要中心句进行适当的删改)。

(2)概括法:例1:(记叙的段落)记叙了+××人(组织或单位)+××时××地+何种情况下+做××+结果。(注意原文强调的是什么)

例如2:(描写的段落)描写了+××景物+××特征。

例如3:(议论文)运用××论证方法(或论据)+从××角度(方面)+论证了××观点。例如4:(抒情的段落)抒发了怎么样的感情。(3)合并法:有些文段有两个以上的主要内容,就要把表达这些内容的短语合组合成句。

第三部分 小说

一、小说三要素

1、人物2、情节3、环境(自然环境/社会环境。)

A、开端:交代背景,铺垫下文。 B、发展:刻画人物,反映性格。C、高潮:表现冲突,揭示主题。 D、结局:深化主题,留下思考。

情节的总的作用:使小说变得丰富、生动、曲折,可以强化人物性格、深化主题和增强艺术感染力。

二、表达方式:记叙、描写、说明、抒情、议论。

A、叙述:对人物经历和事物发展变化所作的交待、陈述。

作用:可以把描写的各个方面联成一体,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加深读者对人物、事件的理解。在议论文中,作为事实论据,用来证明论点。

例1:他走了。 例2:我们爬上了山。

B、描写:用形象生动的语言对人物、事件和环境所作的具体的描绘与刻画。

作用:能实现文学形象的具体性生动性和可感性。

例1:他是一个高而瘦的老人,须发都花白了,还戴着大眼镜。

例2、我顺着他指的方向望去,只见探照灯的光带,透过飘飞的雪片,直向天空射去。

C、抒情:作者在作品中抒发由某种媒介触发起来的主观感受和思想感情,以强化某些景象的色彩,或突出人物性格的一种表现手法。

作用:表达作者强烈的某种主观感情。起到渲染环境气氛,强调人物性格品质,突出文章中心的作用。引起读者的共鸣,使文章更有感染力。

1、直接抒情(往往直抒胸臆,情感浓烈):

例1:《最后一课》中:啊,那些坏家伙,他们贴在镇公所布告牌上的,原来就是这么一回事!我的最后一堂法语课!

例2:哦,北大,北大,你委于我心的实在是太多,太多。例3:祖国啊,母亲!我爱你,中国!

2、间接抒情(借景抒情:通过景物描写,抒发感情。)

例1:莫泊桑的《我的叔叔于勒》:“我们上了轮船,离开钱桥,在一片平静的好似绿色大理石桌面的海上驶向远处。”——表现人物欢快兴奋的心情:“在我们面前,天边远处仿佛有一片紫色的阴影从海里钻出来。”——表现人物失望、沮丧的心情。

D、议论:作者直接在作品中对人物、事件表明自己的态度、情感和评价。

作用:1、在记叙性文体中,议论有两种方式:先叙后议和先议后叙。前者见解独到,令人深思,具有启发性;后者可使读者很快进入对将要叙述的事物的思考,引起读者对下文的注意。 2、议论在散文中会对形象的特征或意义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3、议论在议论文中主要是阐述观点。

E、说明:是对事物与事理进行的解释和介绍。作用:使读者清楚明白地了解被说明的事物和特点。例1:这张桌子是方的。

三、分析人物形象

1、分析人物的各种描写,准确把握人物的思想情感以至性格。

2、抓住人物之间的矛盾冲突(和谐相处),分析人物之间的错综复杂的关系。

第四部分 说明文

1、怎样把握说明对象的特点

A、题目B、首段C、关键词句(比如:运用了说明方法的语句、中心句)

2、说明方法分类和标志

分类和作用:

一、举例子:具体真切地说明了事物的××特点。

二、分类别:条理清楚地说明了事物的××特点。

三、打比方:形象生动地说明该事物的××特点,增强了文章的趣味性。

四、列数字:具体而准确地说明该事物的××特点。

五、作比较:突出强调了被说明对象的××特点(地位、影响等)。

六、下定义:简明周密地揭示了说明对象的本质和内涵,使说明更严密。

七、列图表:直观形象地说明了事物的××特点。

八、引言论:用引用的方法说明事物的特征,增强说服力,如引用古诗文、谚语、俗话。

3、这些说明方法有何标记?

⑴下定义:……是……,这就是……,叫……。

⑵分类别:有几类(种),一种是……,另一种是……。

⑶举例子:例如、又如、比如、再如、如,举例只举一部分。

⑷作比较:而、比……和……两种东西比。

4、说明顺序

⑴空间顺序:说明事物的形状、构造,多在建筑物的结构,如上下、远近、左右、内外、东西南北中等。

⑵时间顺序:说明事物的发展变化。

⑶逻辑顺序:说明事理,多说明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

A、先总说后分说:总—分;分—总;总—分—总 B、先主要后次要。

C、先原因后结果。 D、由现象到本质。 E、由性能到功用。

F、由一般到特殊。 G、由整体到局部。

5、说明文语言的特点

1、说明性语言的特点:准确、平实、简明(科学小品:生动)。

6、说明文分类

1按说明对象分:实物说明文、事理说明文(说明事物原理或者使用方法等)

2按语言特点分:平实性说明文、文艺性说明文(科学小品或知识小品)(语言生动形象的说明文,多用描写)

哥们怎么样,够全的吧,多给20分吧!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7594612.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9-07
下一篇2023-09-07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