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词(其一)中让秋景蕴含了豪迈的情怀的诗句是什么

秋词(其一)中让秋景蕴含了豪迈的情怀的诗句是什么,第1张

《秋词(其一)》中让秋景蕴含了豪迈的情怀的诗句是: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这句诗抓住一鹤凌云这一事物进行描写,展现了秋高气爽、万里晴空、白云浮漂的开阔景象。在这种氛围中,诗人驰骋想象,仿佛自己的“诗情”也随着凌云的白鹤而飞到“碧霄”。

原诗: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译文:

自古以来,骚人墨客都悲叹秋天萧条,我却说秋天远远胜过春天。秋日晴空万里,一只仙鹤排开云层扶摇直上,便引发我的诗情飞上云霄。

作者:唐·刘禹锡

诗歌赏析

《秋词》是作者参加政治改革失败被贬朗州后写的。从战国的宋玉写《九辩》起,历代诗人描写秋景都离不开萧瑟空虚、冷落荒凉的感伤情调,刘禹锡却唱出了与众不同的秋之赞歌。

全诗意境新鲜,视野开阔,情趣高雅。作者一反常人之情,提出新的理念。古人云,“诗言志”,这首小诗反映了作者的高远志趣。诗中没有具体的场面和景物的描写,所有的景致都是作者想象创设的。

1 关于豪迈雄壮的诗句

关于豪迈雄壮的诗句 1 谁能告诉我一些,,豪迈,,雄壮的诗词,,,

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

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水击三千里。

善恶终有报 天道好轮回 不信抬头看 苍天饶过谁!

我本楚狂人,凤歌笑孔丘

醉里挑灯看剑 梦回吹角连营 八百里分麾下炙 五十弦翻塞外声 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 弓如霹雳弦惊 了却君王天下事 赢得生前身后名 可怜白发生

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事了拂衣去,深藏身与名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 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 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 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惜秦皇汉武, 略输文采; 唐宗宋祖, 稍逊风骚。 一代天骄, 成吉思汗, 只识弯弓射大雕。 俱往矣, 数风流人物, 还看今朝。

怒发冲冠,凭阑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收拾旧河山,朝天阙!

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

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

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

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男儿何不带吴钩,

收取关山五十州?

请君暂上凌烟阁,

若个书生万户侯?

十年生死两茫茫,未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

2 气势雄壮,慷慨激昂,豪迈诗歌

仗剑走天涯

可是我真的不是

不是英雄

男儿血浓似斜阳残红

再一坛烈酒

今夜最后一次

为你歌唱

为天边的你

歌唱

谁用刀剑威胁着你

我的爱人

我的家国

我是嗜血的狂魔

美人的琴韵

声声的战鼓

我的仇恨

风沙再一次

吹干战袍

一时间

只有剑在呻吟

剑在呻吟

却无力回天

面向着中原

跪向中原

为什么我不是英雄

英雄又怎样

只能把铁剑

横在自己的颈边

3 形容豪迈雄壮成语()言()语

释义:豪迈雄壮的言语。形容充满英雄气概的话。

注音:háo yán zhuàng yǔ

近义词:慷慨激昂

反义词:唉声叹气

造句:

1、谭嗣同就义前的豪言壮语给了后来人以前进的动力。

2、英雄的豪言壮语激励我们前进。

3、他一生默默奉献,没有留下什么豪言壮语。

4、足球健儿在临行前发出"冲出亚洲,为祖国争光"的豪言壮语。

5、光有豪言壮语而没有实干精神,是怎么也做不好工作的。

6、革命先烈的豪言壮语永远激励我们奋发上进。

7、他的这些豪言壮语,自我表白,其实是在哗众取宠。

8、这些豪言壮语使人心潮澎湃,热血沸腾。

9、革命先烈的豪言壮语激励着我们奋发上进。

10、豪言壮语要有,但更重要的是要有具体行动。

4 求一些豪迈壮阔的经典诗句

1、沁园春 雪 知识目标:1、写景、议论、抒情的表达方式 2、背诵课文、默写课文 能力目标:理解背景、把握大意 教育目标:热爱祖国大好河山,树立伟大抱负和坚定信念 重点、难点:理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教时:两课时 教学过程 一、检查预习 1、指名朗读课文 2、让学生谈谈对这首词的初步理解。

二、题解与背景 本文体裁词。词又叫诗的别体,长短句。

沁园春,词牌名。 三、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这首词分上下两阕,各写什么? 上片:描写北国雪景; 下片:纵论历代英雄 四、研究下列问题 1、总写北国雪景的句子是? 2、作者以“望”统领下文,都望到了什么?(长城、黄河、山脉、高原 ) 这些景观大势磅礴,显示了诗人博大的胸怀、雄伟的气魄,是实写。

3、哪几句是虚景? 4、你认为以动写静的句子是哪些?以静写动的句子是哪些?(山舞银蛇,原驰蜡象……) 5、在下片中,能起到领起下文的字是?它领起哪些句子?(惜) 6、如何理解本文的言主旨? 诗人描写北国雪景,有雄壮之气势,豪放的风格,抒发了诗人对祖国山河的热爱,表现了诗人豪迈的胸怀。 五、重点词句子的理解。

1、“山舞银蛇,原驰蜡象”的含义。 2、“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在结构上的作用。

承上启下,过渡作用 3、结句“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有何寓意? 只有今天的一代英雄人物,才能使多娇江山完全称意。这是对一代新人的呼唤和企盼。

六、作业。背诵这首词。

〔补充资料〕 〔顿失滔滔〕这里指黄河因冰封而立刻消失滚滚的波浪。 〔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rào饶)〕红日和白雪互相映照,看去好像装饰艳丽的美女裹着白色外衣,格外娇媚。

〔竞折腰〕折腰,倾倒,躬着腰侍候。这里是说争着为江山奔走操劳。

〔秦皇汉武〕秦始皇嬴(yíng盈)政(前二五九——前二一○),秦朝的创业皇帝;汉武帝刘彻(前一五六——前八七),汉朝功业最盛的皇帝。 〔略输文采〕文采本指辞藻、才华。

“略输文采”,是说秦皇汉武,武功甚盛,对比之下,文治方面的成就略有逊色。 〔唐宗宋祖〕唐太宗李世民(五九九——六四九),唐朝的建立统一大业的皇帝;宋太祖赵匡胤(yìn印)(九二七——九七六),宋朝的创业皇帝。

〔稍逊风骚〕意近“略输文采”。风骚,本指《诗经》里的《国风》和《楚辞》里的《离骚》,后来泛指文章辞藻。

〔天骄〕汉时匈奴自称为“天之骄子”(见《汉书•匈奴传》),后以“天骄”泛称强盛的边地民族。 〔成吉思汗(hán寒)〕元太祖铁木真(一一六二——一二二七)在一二○六年统一蒙古后的尊称,意思是“强者之汗”(汗是可汗的省称,即王)。

后来蒙古在一二七一年改国号为元,成吉思汗被推尊为建立元朝的始祖。成吉思汗除占领中国黄河以北地区外,还曾向西远征,占领中亚和南俄,建立了庞大的帝国。

〔只识弯弓射大雕〕雕,一种属于鹰类的大型猛禽,善飞难射,古代因用“射雕手”比喻高强的射手。“只识弯弓射大雕”,是说只以武功见长。

2、雨说 ——为生活在中国大地上的儿童而歌 教学目标 1学习拟人、比喻、反复等修辞手法,体会它们在形象塑造、表情达意中的作用。 2理清诗人的创作思路和诗歌的结构,体会诗歌形象的逐层勾勒和作家情感的逐步展现。

3能够有感情地朗诵诗歌,要求读准字音,读出停顿。 4通过作者对春雨形象的描绘和歌颂,领悟作者对儿童的关爱之情。

5通过学习诗作,培养热爱生活、热爱自然的感情。 (第一课时)教学步骤 一、导入新课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这是唐代诗人杜甫的名句。

而诗人郑愁予的寸却获得了一种生动活泼的灵气。 1作家简介 郑愁予是台湾诗人,本名郑文韬(tao),祖籍河北,1933年生于山东济南。

被称为“中国的中国诗人”。 童年时他跟随当军人的父亲走遍大江南北;抗战期间,他随母亲转徙内地各处。

在逃难途中由母亲教读古诗词;1舛9年随家人去台湾,一面学习,一面写作,并受到纪弦的赏识,1955年他毕业于中兴大学法商学院,1963年成为现代诗社中的主要成员。 2、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3提问学生“雨说”它在诗中出现了几次。以此引导学生理出诗作结构,并和学生一起为诗作的四个部分命名。

a第一部分:(一至三节) 雨的到来 b第二部分:(四至五节) 雨的邀请 c第三部分:(六至八节) 雨的来意 d第四部分:(九节) 雨的祝福 4提问:诗作是第几人称写作?是什么修辞手法? 是第一人称写作,是拟人的修辞手法。题目是“雨说”,因此全诗都是用雨的口吻直接叙述,直接抒情。

5提问:在第一节到第五节中出现过哪些景物? 合作讨论,找出第一节到第五节出现的景物:田圃、牧场、鱼塘、小溪。 6说明诗作开篇点题,雨在大地的期待中到来,第一节描绘了大地枯旱的景象:田圃荒凉,种子禁锢;牧场枯黄,牛羊绝迹;鱼塘低浅,游鱼缺水;小溪干涸,水落石出。

在教师的讲解中,想象缺少雨水滋润的大地的景象,体会春雨来临所带来的生命气息。 7概括出诗中雨到来之后大地的景象。

合作讨论,概括雨来临后大地复苏的景象:田圃泥土润如油膏,牧场新苗添绿,池。

将进酒

作者: 李白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君莫停。

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侧耳听。

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

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

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

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

五花马,千金裘,

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

《将进酒》笔酣墨饱,情极悲愤而作狂放,语极豪纵而又沉着。诗篇具有震动古今的气势与力量,这诚然与夸张手法不无关系,比如诗中屡用巨额数目字(“千金”、“三百杯”、“斗酒十千”、“千金裘”、“万古愁”等等)表现豪迈诗情,同时,又不给人空洞浮夸感,其根源就在于它那充实深厚的内在感情,那潜在酒话底下如波涛汹涌的郁怒情绪。此外,全篇大起大落,诗情忽翕忽张,由悲转乐、转狂放、转愤激、再转狂放、最后结穴于“万古愁”,回应篇首,如大河奔流,有气势,亦有曲折,纵横捭阖,力能扛鼎。

《望天门山》赞美了大自然的神奇壮丽,表达了作者初出巴蜀时乐观豪迈的感情,展示了作者自由洒脱、无拘无束的精神风貌。这首诗在描绘出天门山雄伟景色的同时突出了诗人豪迈、奔放、自由洒脱、无拘无束的自我形象。

从诗中可以看到诗人李白的豪放不羁的精神和不愿意把自己限在小天地里的广阔胸怀。

原诗:

《望天门山》唐代:李白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注释:

1、天门山:位于安徽省和县与芜湖市长江两岸,在江北的叫西梁山,在江南的叫东梁山(古代又称博望山)。两山隔江对峙,形同天设的门户,天门由此得名。

2、中断:江水从中间隔断两山。楚江:即长江。因为古代长江中游地带属楚国,所以叫楚江。开:劈开,断开。

3、至此:意为东流的江水在这转向北流。一作“直北”。回:回漩,回转。指这一段江水由于地势险峻方向有所改变,并更加汹涌。

4、两岸青山:分别指东梁山和西梁山。出:突出,出现。

5、日边来:指孤舟从天水相接处的远方驶来,远远望去,仿佛来自日边。

释义:

长江犹如巨斧劈开天门雄峰,碧绿江水东流到此回旋澎湃。

两岸青山对峙美景难分高下,遇见一叶孤舟悠悠来自天边。

作者简介:

李白(701年-762年) ,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

扩展资料:

《望天门山》是开元十三年(725年)李白初出巴蜀乘船赴江东经当涂(今属安徽)途中行至天门山,初次见到天门山时有感而作的。

这是一首江行写景的七绝诗,题为“望天门山”,可见作为描写对象的天门山风光,系诗人舟中放眼而“望”之所得。全诗在“望”字统领下展开,“天门”之山形水色融为一体,雄奇壮伟的景象得到充分的展现。

诗人身在船上,眼望两岸青山,有船不动而山在动的错觉,故写出“两岸青山相对出”的佳句,似青山有情,欣然出迎远来的孤帆,颇富情趣。

诗中的山水是紧密关联,互为映衬的。楚江浩荡,似乎把“天门”冲“开”,而“天门中断”使楚江得以奔腾而出。天门两峰横夹楚江,而楚江激流穿越天门。山依水立,水由山出,山水相连,景象壮观。

“碧水东流”为山峰所遏制,故至天门而回旋,山为水开,水为山回,互为制约,又融为了一体。“相对出”的“两岸青山”,与水中的“孤帆一片”,点面结合,动静相衬,构成一幅完整而动人的画面。通览全诗,山形水势,或合说,或分写,或明提,或暗示,密切相关,互映互衬,展现出了极为宏阔壮观的景象。

这首诗意境开阔,气魄豪迈,音节和谐流畅,语言形象、生动,画面色彩鲜明。虽然只有短短的四句二十八个字,但它所构成的意境优美、壮阔,人们读了诗恍若置身其中。诗人将读者的视野沿着烟波浩渺的长江,引向无限宽广的天地里,使人顿时觉得心胸开阔、眼界扩大。从诗中可以看到诗人李白的豪放不羁的精神和不愿意把自己限在小天地里的广阔胸怀。

1 关于情怀的古诗句

关于情怀的古诗句 1 具有什么情怀的诗句

狱中题壁(谭嗣同) 望门投止思张俭,忍死须臾待杜根。

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 满江红(岳飞) 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

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 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靖康耻,犹未雪。 臣子恨,何时灭? 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 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

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示儿(陆游) 死去元知万事空, 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 家祭勿忘告乃翁。

过零丁洋(文天祥) 辛苦遭逢起一经, 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 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 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 留取丹心照汗青。

1、以家为家,以乡为乡,以国为国,以天下为天下。 ——《管子·牧民》 2、临患不忘国,忠也。

——《左传·昭公元年》 3、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屈原《离骚》 4、苟利国家,不求富贵。

——《礼记·儒行》 5、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曹植《白马篇》 6、烈士之爱国也如家。

——葛洪《抱朴子·外篇·广譬》烈士:有抱负有作为的人。 7、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范仲淹《岳阳楼记》 8、位卑未敢忘忧国。——-陆游《病起书怀》 9、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陆游《示儿》 10、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过零丁洋》 11、精忠报国。

——《宋史·岳飞列传》 12、天下兴亡,匹夫有责。——麦孟华《论中国之存亡决定于今日》 13、唐·李梦阳: 向北望星提剑立,一生长为国家忧。

14、明·于谦: 一片丹心图报国,两行清泪为忠家。 15、宋·陆游: 一身报国有万死,双鬓向人无再青。

16、三国志: 忧国忘家,捐躯济难。 17、唐·李白: 中夜四五叹,常为大国忧。

18、位卑未敢忘忧国。——-陆游《病起书怀 19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杜甫《春望》。

2 形容情怀的诗句

、人到情多情转薄,而今真个不多情。——纳兰性德<摊破浣溪沙>

2、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唐·元稹<离思五首>

3、问世间,情是何物,直教生死相许。——元好问<摸鱼儿二首其一>

5、直道相思了无益,未妨惆怅是清狂。——李商隐<无题六首其三>

6、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唐·白居易<长恨歌>

7、相见争如不见,有情何似无情。——司马光<西江月>

8、上穷碧落下黄泉,两处茫茫皆不见。——唐·白居易<长恨歌>

9、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宋·秦观<鹊桥仙>

10、君若扬路尘,妾若浊水泥,浮沈各异势,会合何时谐?——曹植<明月上高楼>

11、似此星辰非昨夜,为谁风露立中宵。——黄景仁<绮怀诗二首其一>

12、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龚自珍<己亥杂诗>

13、从此无心爱良夜,任他明月下西楼。表达感情深的诗句。e799bee5baa6e58685e5aeb931333361323037——唐·李益<写情>

14、嗟余只影系人间,如何同生不同死?——陈衡恪<题春绮遗像>

15、自君之出矣,明镜暗不治。思君如流水,何有穷已时。——徐干<室思>

16、相思一夜情多少,地角天涯未是长。——张仲素<燕子楼>

17、深知身在情长在,怅望江头江水声。——李商隐<暮秋独游曲江>

18、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19、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李商隐<锦瑟>

20、天不老,情难绝。心似双丝网,中有千千结。——张先<千秋岁>

3 关于思乡情怀的诗句

秋 思 张 籍 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

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译诗:一年一度的秋风,又吹到了洛阳城中,催我写一封家书,将万重心意与亲人沟通。

捎信人即将出发,我又拆开了缄上的信封,赶快再添上几句,说不尽的心事,无奈太匆匆。鉴赏:盛唐绝句,多寓情于景,情景交融,较少叙事成分;到了中唐,叙事成分逐渐增多,日常生活情事往往成为绝句的习见题材,风格也由盛唐的雄浑高华、富于浪漫气息转向写实。

张籍这首《 秋思》寓情于事,借助日常生活中的一个片断——寄家书时的思想活动和行动细节,异常真切细腻地表达了羁旅之人对家乡亲人的深切思念。第一句说客居洛阳,又见秋风。

平平叙事,不事渲染 ,却有含蕴。秋风是无形的,可闻、可触、可感,而仿佛不可见。

但正如春风可以染绿大地,带来无边春色一样,秋风所包含的肃杀之气,也可使木叶黄落 ,百卉凋零,给自然界和人间带来一片秋光秋色、秋容秋态。它无形可见,却处处可见。

羁留异乡的游子,见到这一派凄凉摇落之景,不可避免地要勾起羁泊异乡的孤孑凄寂情怀,引起对家乡、亲人的悠长思念。这平淡而富于含蕴的"见"字,所给予读者的暗示和联想,是异常丰富的。

第二句紧承"见秋风",正面写"思"字。晋代张翰" 因见秋风起,乃思吴中菰菜、莼羹、鲈鱼脍,曰 :‘ 人生贵得适志,何能羁宦数千里,以要名爵乎?'遂命驾而归"(《晋书·张翰传》)。

张籍祖籍吴郡,此时客居洛阳,情况与当年的张翰相仿佛,当他"见秋风"而起乡思的时候,也许曾经联想到张翰的这段故事。但由于种种没有明言的原因,竟不能效张翰的"命驾而归",只好修一封家书来寄托思家怀乡的感情。

这就使本来已经很深切强烈的乡思中又平添了欲归不得的惆怅,思绪变得愈加复杂多端了。"欲作家书意万重",这"欲"字颇可玩味。

它所表达的正是诗人铺纸伸笔之际的意念和情态:心中涌起千愁万绪,觉得有说不完、写不尽的话需要倾吐,而一时间竟不知从何处说起,也不知如何表达。本来显得比较抽象的"意万重",由于有了这"欲作家书"而迟迟无法下笔的神情意态描写,反而变得鲜明可触、易于想象了。

三、四两句,撇开写信的具体过程和具体内容,只剪取家书即将发出时的一个细节——"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诗人既因"意万重"而感到无从下笔,又因托" 行人"之便捎信而无暇细加考虑 ,深厚丰富的情意和难以表达的矛盾,加以时间"匆匆",竟使这封包含着千言万语的信近乎"书被催成墨未浓"(李商隐《无题四首》)了。

书成封就之际,似乎已经言尽;但当捎信的行人将要上路的时候,却又突然想起刚才由于匆忙,生怕信里漏写了什么重要的内容 ,于是又匆匆拆开信封 。"复恐"二字 ,刻画心理入微 。

这" 临发又开封 "的细节,与其说是为了添写几句匆匆未说尽的内容,不如说是为了验证一下自己的疑惑和担心。而这种毫无定准的"恐",竟然促使诗人不假思索地作出"又开封"的决定,正显出他对这封"意万重"的家书的重视和对亲人的深切思念——千言万语,惟恐遗漏了一句。

当然,并非生活中所有"行人临发又开封"的现象都具有典型性 ,都值得写讲诗里。只有当它和特定的背景、特定的心理状态联系在一起的时候,方才显出它的典型意义。

这首诗,在"见秋风"、"意万重",而又" 复恐匆匆说不尽 "的情况下来写"临发又开封"的细节,本身就包含着对生活素材的提炼和典型化 ,而不是对生活的简单摹写。王安石评张籍的诗说:"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题张司业诗》),此评深得张籍优秀作品创作要旨和甘苦"三昧"。

这首极本色、极平淡,象生活本身一样自然的诗,其实印证了王安石精到的评论。虞美人 ·李煜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

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是一江春水向东流。李煜这首词,不光是写他个人的愁苦,还有极大的概括性,概括了所有具亡国之痛的人的痛苦感情:如怕看到春花秋月,怕想到过去的美好生活。

再如故国的美好景物已经不堪回顾。故国的景物象雕栏玉砌等还在,但人的容颜因愁苦改变,这里还含有人事的改变,人的主奴关系的改变。

再象以一江春水来比愁。整首词正是反映了有亡国之痛的人的感情,担负了所有这些人的感情痛苦。

这正说明这首词具有高度的概括性、代表性,这正是这首词的杰出成就。《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唐)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①每逢佳节倍思亲。

② 遥知兄弟登高处,③遍插茱萸少一人。④ 注释 ①异乡:他乡。

为:做。 异客:陌生的客人。

②倍思亲:加倍思念亲人。③遥知:这里是在遥远的地方想象着的意思。

登高:古代风俗,重阳节要登高,饮菊花酒。④茱萸(zhūyú):一种有香味的植物。

古人认为九月九日登高时佩带茱萸,可以避邪。诗意 我独自一个人在他乡做陌生的客人,常常想念家乡,而每逢欢庆佳节时,就更加思念家中的亲人。

我在遥远的异乡想象着,今天兄弟们登高的时候,大家插戴茱萸,就少了我一个人。

4 关于爱国情怀的诗句

1杜甫《春望》:“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2李清照《夏日绝句》:“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3范成大《州桥》:“州桥南北是天街,父老年年等驾回。

忍泪失声问使者:‘几时真有六军来’” 4林升《题临安邸》:“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5陆游《示儿》:“死去原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6陆游《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三万里河东人海,五千仍岳上摩天。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7文天祥《过零丁洋》:“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8于谦《石灰吟》:“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9龚自珍《己亥杂诗》(其五):“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5 抒发爱国情怀的诗句

关于爱国的古代诗句 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林则徐的“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晏殊和尚的诗句“:契阔死生君莫问,行云流水一孤僧。

无端欢笑无端哭,纵有欢肠已成冰。” 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

——曹植《白马篇》 1、以家为家,以乡为乡,以国为国,以天下为天下。 ——《管子·牧民》 2、临患不忘国,忠也。

——《左传·昭公元年》 3、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屈原《离骚》 4、苟利国家,不求富贵。

——《礼记·儒行》 5、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曹植《白马篇》 6、烈士之爱国也如家。

——葛洪《抱朴子·外篇·广譬》烈士:有抱负有作为的人。 7、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范仲淹《岳阳楼记》 8、位卑未敢忘忧国。——-陆游《病起书怀》 9、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陆游《示儿》 10、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过零丁洋》 11、精忠报国。

——《宋史·岳飞列传》 12、天下兴亡,匹夫有责。——麦孟华《论中国之存亡决定于今日》 13、唐·李梦阳: 向北望星提剑立,一生长为国家忧。

14、明·于谦: 一片丹心图报国,两行清泪为忠家。 15、宋·陆游: 一身报国有万死,双鬓向人无再青。

16、三国志: 忧国忘家,捐躯济难。 17、唐·李白: 中夜四五叹,常为大国忧。

18、位卑未敢忘忧国。——-陆游《病起书怀》。

6 关于情怀的古诗

1、相见争如不见,有情还似无情。——司马光《西江月》

2、取次花丛懒回顾,半缘修道半缘君。

3、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

4、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

5、我住长江头,君住长江尾,日日思君不见君,共饮一江水。

6、何处吹箫,脉脉情微逗。

7、往事已成空,还如一梦中。——李煜《子夜歌·人生愁恨何能免》

8、但愿君心似我心,定不负相思意

9、又到绿杨曾折处,不语垂鞭,踏遍清秋路。

10、天不老,情难绝,心似双丝网,中有千千结。——张生《千秋岁》

11、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朱淑真《山查子》

12、明月斜,秋风冷,今夜故人来不来?教人立尽梧桐影。——吕洞宾《梧桐影》

13、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14、花开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

15、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辛弃疾《青云案·元夕》

16、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17、掩银屏,垂翠袖。

18、还怕两人俱薄命,再缘悭、剩月零风里。

19、知我意,感君怜,此情须问天。——李煜《更漏子金雀钗》

20、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颉,此物最相思。——王维《相思》

21、衰草连天无意绪,雁声远向萧关去无那尘缘容易绝,()燕子依然,软踏帘钩说。

22、慢脸笑盈盈,相看无限情。——李煜《菩萨蛮》

23、肠断月明红豆蔻,月似当时,人似当时否?

24、此情无处可消除,才下眉头,又上心头。

25、唱罢秋坟愁未歇,春丛认取双栖蝶。

26、清泪尽,纸灰起。

27、三尺焦桐为君死,此曲终兮不复弹。

7 体现豪迈情怀的诗句

仅供参考:1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

李白《南陵别儿童入京》2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上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斤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3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辛弃疾《经口北固亭怀古》4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

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把吴钩看了,栏杆怕变,无人会,登临意。

休说鲈鱼堪脍,尽西风,季鹰归未?求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气。可惜流年,忧愁风雨,树犹如此!倩何人换取,红巾翠袖,揾英雄泪? 辛弃疾《登建康赏心亭》5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曹操《观沧海》6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辛弃疾《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7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岗。

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

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苏轼《江城子 密州出猎》暂时只能想到这些了,如果有再想到的,我再告诉你。

8 抒发乡土情怀的诗句

1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2悲歌可以当泣,远望可以当归------汉乐府民歌> 3胡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汉古诗十九首> 4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唐孟郊> 5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唐宋之问> 6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来日绮窗前,寒梅着花未?------唐王维> 7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唐李白> 8故乡何处是,忘了除非醉------宋李清照> 9每逢佳节倍思亲------唐王维> 10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唐王建> 11逢人渐觉乡音异,却恨莺声似故山------唐司空图> 12唯有门前镜湖水,春风不改旧时波------唐贺知章> 13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唐贺知章> 14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唐杜甫> 15悲莫悲兮生别离------战国楚屈原> 16相去日已远,衣带日已缓------汉> 17人归落雁后,思发在花前------隋薛道衡> 18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南唐李煜> 19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李煜> 20别时容易见时难,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李煜> 21人生不相见,动如参与商------唐杜甫> 22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唐王维> 23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唐高适> 24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李白> 25去年花里逢君别,今日花开已一年------唐韦应物> 26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唐李商隐> 27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唐杜牧> 28门外若无南北路,人间应免别离愁------唐杜牧> 29桃李春风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灯------宋黄庭坚> 30独上江楼思渺然,月光如水水如天同来望月人何在?风景依稀似去年------唐赵瑕> 31不应有恨,何时长向别时圆?------宋苏轼> 32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宋苏轼>。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不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

  有志者,事竞成,破斧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明末东林书院门楹对联)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杜甫,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登鹳鹤楼 王之涣)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佪。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观书有感 朱熹)

  昨夜江边春水生,艨艟巨舰一毛轻。向来枉费推移力,此日中流自在行。(泛舟 朱熹)

  双双瓦雀行书案,点点杨花入砚池。闲坐小窗读周易,不知春去几多时。(暮春即事 叶季)

  与天地兮比寿,与日月兮齐光------战国楚屈原<<涉江>>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战国屈原<<离骚>>

  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战国屈原<<渔夫>>

  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屈原<<离骚>>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三国魏曹操<<龟虽寿>>

  健儿须快马,快马须健儿------北朝民歌<<折杨柳歌辞>>

  刑天舞干戚,猛志固常在------晋陶渊明<<读山海经十三首>>

  直如朱丝绳,清如玉壶冰------南朝宋鲍照<<代白头吟>>

  疾风知劲草,板荡识诚臣------唐李世民<<赐萧禹>>

  愿君学长松,慎勿作桃李------唐李白<<赠韦侍御黄活裳二首>>

  时穷节乃现,一一垂丹青------宋文天祥<<正气歌>>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宋李清照<<绝句>>(<<乌江>>)

  长安何处在,只在马蹄下------唐岑参<<忆长安曲二章寄庞催>>

  莫道桑榆晚,微霞尚满天------唐刘禹锡<<酬乐天咏志见示>>

  大道如青天,我独不得出------唐李白<<行路难>>

  少年心事当拂云------唐李贺<<致酒行>>

  一片冰心在玉壶------唐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唐李白<<行路难>>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唐李白<<将进酒>>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唐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新松恨不高千尺,恶竹应须斩万竿------唐杜甫<<将赴成都草堂途中有作先寄严郑公>>

  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唐刘禹锡<<浪淘沙>>

  时人莫小池中水,浅处不妨有卧龙------唐窦庠<<醉中赠符载>>

  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宋郑思肖<<画菊>>

  立志欲坚不欲锐,成功在久不在速------宋张孝祥<<论治体札子甲申二月九日>>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宋文天祥<<过零丁洋>>

  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青白在人间------明于谦<<石灰吟>>

  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元王冕<<墨梅>>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清郑燮<<竹石>>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清龚自珍<<己亥杂诗>>

  浊酒难销忧国泪,救时应仗出群才------清秋瑾<<黄海舟中日人索句并见日俄战争地图>>

  登鹳雀楼 (王之涣)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从军行(其四)(王昌龄)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夏日绝句》(李清照)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望岳(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王勃

《别薛华》

送进多歧路,遑遑独问津。悲凉千里道,凄断百年身。

心事同漂泊,生涯共苦辛。无论去与住,俱是梦中人。

——穷和独是传神之笔,迢迢千里唯失意的心来作伴,第三联同情劝慰对方,也用以自慰,双方都会在对方的梦中出现,说明怀友之诚相思之切,不重惜别之情而写悲切的身世之感、政治上的挫折,未能摆脱个人哀伤。

《送杜少府之任蜀川》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杜少府上任,俱是客中之别不必伤感,一洗送别的悲酸之态,意境开阔音调爽朗,独标高格。

《江亭月夜送别二首》其二

乱烟笼碧砌,飞月向南端。寂寞离亭掩,江山此夜寒。

——客居巴蜀之间所写,通过对景物的描写,间接地表达送走友人后环顾离亭仰望明月,远眺江山。留连顾望之状,凄凉寂寞之情自然浮现纸上,夜色深沉冷寂。融情入景。寒,着此一字境界全出——王国维L

1古诗句那句写出了送别时的豪迈之情

不是逢人苦誉君,

亦狂亦侠亦温文。

照人胆似秦时月,

送我情如岭上云。

送进多歧路,遑遑独问津悲凉千里道,凄断百年身

心事同漂泊,生涯共苦辛无论去与住,俱是梦中人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乱烟笼碧砌,飞月向南端寂寞离亭掩,江山此夜寒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唯见长江天际流。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流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此地为一别,孤蓬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日暮征帆何处泊?

天涯一望断人肠。

2有关于送别之情的古诗

送别诗鉴赏 河北 王文平 侯玉鸽 在古代,由于交通工具和通讯技术都不发达,人们往往一别数年便再难相见,因此古人很重离别。

离别之际,人们不仅备酒饯行,折柳相送,还要作诗话别,这也使得古诗中以离别为题材的送别诗颇多感人之作。 离情别意是古代文人骚客咏叹的永恒主题。

抒写离情之章远在《诗经》中就已出现,如“燕燕于飞,差池其羽。之子于归,远送于野。

赡望弗及,泣涕如雨”(《邶风·燕燕》),或“我送舅氏,悠悠我思”(《秦风·渭阳》)。伟大诗人屈原说过:“悲莫悲兮生别离。”

南朝梁代著名文学家江淹也慨叹:“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矣!”苏东坡也曾说:“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古代送别诗种类繁多,根据其内容及主题倾向的不同,可分为以下几种: 第一,直接抒写离别之情的。

如苏轼的《送子由使契丹》、元好问的《别程女》、黄景仁的《别老母》等等,抒写的是亲人离别之情;而李白的《赠汪伦》、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吴伟业的《送友人出塞》等等则是对友情的咏唱。 第二,借诗吐胸中积愤或明心志的。

这类诗往往是诗人在艰难困厄之际写就的,往往有不少见情见性的佳作,如王昌龄,“天生贤才”终未被“君王”所用,虽命运多舛,仕途坎坷,屡遭贬谪,但他胸怀大志,仍想建功立业:“身在江海上,云连京国深。行当务功业,策马何 骎骎 。”

(《别刘 谞 》) 第三,重在劝勉、鼓励、安慰的。如王维的《送梓州李使君》、梅尧臣的《东城送运判马察院》等,劝勉之中带有明显的“君子赠之以言”的倾向。

高适《别董大》中“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两句为“胸臆语,兼有气骨”(殷 璠 《河岳英灵集》),因为是知音,说话才质朴而豪爽,又因别离,才以希望为慰藉,于慰藉之中倾注信心和力量。 第四,综合型的,既含离别之情,又有身世命运之感,或兼劝慰警示之意。

这类送别诗内涵丰富,表意的侧重点也不明显。如谢眺的《新亭渚别范零陵云》把离别之情、劝慰之情和内心的希冀巧妙地融为一体;“停骖我怅望,辍棹子夷犹。

广平听力籍,茂陵将见求。心事俱已矣,江上徒离忧。”

这些诗从情感上看,或“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柳永《雨霖铃》),有着浓重的伤感情绪,意极为凄悲,催下泪下;或一洗悲酸之态,吹响豪迈的号角,激情荡漾,气贯长虹,如 (《西厢记》崔莺莺送张生图) “勿使燕然上,唯留汉将功”(陈子昂《送魏大从军》);或运用优美的文字,勾画绮丽的意 境,创设轻松的氛围,使人心旷神怡,如“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或慨叹尘世之喧嚣,追慕山林之空灵寂静,赞叹僧人之清静脱俗,富有禅意之情等等,不一而足。

送别诗中常见的意象有如下几种: 第一,长亭、劳劳亭、谢亭、灞陵亭、南浦。长亭,是古人在大道上专为行人休息所设的亭子,人们常在长亭送别,从而使得长亭这一自然景观常常出现在与送别有关的作品中。

劳劳亭,离建康古城大约十五里;谢亭,又名谢公亭,在宣城北面,是南齐诗人谢眺任宣城太守时所建,他曾在此送别朋友范云,后来谢亭就成了宣城的送别之地;灞陵亭,在长安东南三十里处,那里原有一条灞水,又因汉文帝葬在那里,遂称灞陵,唐代时人们送朋友出长安,常在那里分手;南浦,一是指专有的地名,一是指某一地区中位于这个地区南侧的水浦,再一个是指河流的分口处,江淹在《别赋》中说:“送君南浦,伤如之何。”此后人们便用“南浦”作为送别诗的意象。

第二,杨柳。“柳”者,“留”也,二者谐音,因而古人有折柳送别的习惯。

这一古老的风俗最早出现于汉代,汉乐府有古曲《折杨柳歌》:“上马不捉鞭,反折杨柳枝。蹀座吹长笛,愁杀行客儿。”

第三,夕阳、日暮。许多诗人喜欢把离别与夕阳、日暮联系在一起,表达浓浓的离情,这是因为忧伤的情感和苍茫的暮色相协调,对于远离家乡的游子来说,暮色渐起渐至苍茫,最能勾起他们的离情别绪,正如孟浩然在《宿建德江》中所说的“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第四,酒。古人离别多设宴饯行,“凡送人多托酒以将意”(杨载《诗法家数》),“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王维《送元二使安西》),“人分千里外,兴在一杯中”(李白《江夏别宋之悌》),故许多离别诗,都飘散着酽酽的酒香,酒里充盈着亲情、友情、故园之情、感时之情。

第五,秋。“自古逢秋悲寂寥”(刘禹锡《秋词二首》),古人在对秋景的注视中感觉到时光的流逝,感受到人生的短暂和易老,“秋”能使志士失志,对现实失望,对前途悲观。

遇秋而愁已成为古代文人的一种普遍文化心理。像杜甫“万里悲秋常作客”(《登高》),在暮年面对巫山巫峡的秋色,作者感到了知交零落、壮志难酬,国势衰落,不禁发出“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秋兴八首》)的感叹,抒发了自己的忧国之情和孤独抑郁之感。

秋代表了萧条凄清,代表了寂寞抑郁,是送别诗中惯用的意象。 纵观古代的送别诗,赠别也罢,留别也好,俱是由眼前景而触发。

3关于送别之情的古诗名句

关于送别的诗句

• 惟有相思似春色,江南江北送君归 - 王维 (唐) - 《送沈子福之江东》

• 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 - 李白 (唐) -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 丈夫非无泪,不洒离别间 - 陆龟蒙 (唐) - 《杂曲歌辞·别离曲》

•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 高适 (唐) - 《别董大》

• 日暮酒醒人已远,满天风雨下西楼 - 许浑 (唐) - 《谢亭送别》

• 昔时人已没,今日水犹寒 - 骆宾王 (唐) - 《易水送别》

•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 王维 (唐) - 《送元二使安西》

•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 杨万里 (宋) -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 李白 (唐) - 《渡荆门送别》

• 柳条折尽花飞尽,借问行人归不归 - 佚名 (隋) - 《送别诗》

4表达离别之情的诗句

1、莫道秋江离别难,舟船明日是长安。

2、故人西辞黄鹤楼, 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3、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4、明月隐高树,长河没晓天。悠悠洛阳道,此会在何年?

5、朝闻游子唱离歌,昨夜微霜初渡河。鸿雁不堪愁里听,云山况是客中过。

6、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7、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8、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9、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

10、请君试问东流水,别意与之谁短长。

11、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12、白玉一杯酒,绿杨三月时。春风余几日,两鬓各成丝。

13、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14、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15、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

16、日斜江上孤帆影,草绿湖南万里情。

17、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8、梧桐叶上三更雨,叶叶声声是别离。

19、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

20、南浦凄凄别,西风袭袭秋。一看肠一断,好云莫回头。

5王勃送别好友且带有豪迈情怀的诗句有哪些

1《别薛华》王勃·唐代

送送多穷路,遑遑独问津。悲凉千里道,凄断百年身。

心事同漂泊,生涯共苦辛。无论去与住,俱是梦中人。

2《秋江送别二首》王勃·唐代

早是他乡值早秋,江亭明月带江流。已觉逝川伤别念,复看津树隐离舟。

归舟归骑俨成行,江南江北互相望。谁谓波澜才一水,已觉山川是两乡。

3《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勃·唐代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4《羁游饯别》王勃·唐代

客心悬陇路,游子倦江干。槿丰朝砌静,筱密夜窗寒。

琴声销别恨,风景驻离欢。宁觉山川远,悠悠旅思难。

5《秋日别王长史》王勃·唐代

别路馀千里,深恩重百年。正悲西候日,更动北梁篇。

野色笼寒雾,山光敛暮烟。终知难再奉,怀德自潸然。

王勃简介:

王勃(约650年-约676年),字子安,汉族,唐代诗人。古绛州龙门(今山西河津)人,出身儒学世家,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并称为"初唐四杰",王勃为四杰之首。

王勃自幼聪敏好学,据《旧唐书》记载,他六岁即能写文章,文笔流畅,被赞为"神童"。九岁时,读颜师古注《汉书》,作《指瑕》十卷以纠正其错。十六岁时,应幽素科试及第,授职朝散郎。因做《斗鸡檄》被赶出沛王府。之后,王勃历时三年游览巴蜀山川景物,创作了大量诗文。返回长安后,求补得虢州参军。在参军任上,因私杀官奴二次被贬。上元三年(676年)八月,自交趾探望父亲返回时,不幸渡海溺水,惊悸而死。王勃在诗歌体裁上擅长五律和五绝,代表作品有《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主要文学成就是骈文,无论是数量还是质量上,都是上乘之作,代表作品有《滕王阁序》等。

主要成就:

王勃的思想人格交融儒、释、道多种文化因子。他直接继承了祖父王通的儒家思想,主张仁政,渴望功名,希望济世,虽然在宦海中几沉几浮,但最终难以割舍的依然还是何时济世和如何济世。从人格精神来看,王勃首先是儒家之狂者,他志向高远,勇于进取;才华横溢,文采斐然;但同时也处事疏阔,缺少谋略。其次他还是傲者,身秉傲骨,且鄙世傲物,蔑视尘俗。王勃崇信佛教,认为佛教蕴含着深刻的哲理,在社会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

王勃的诗歌直接继承了贞观时期崇儒重儒的精神风尚,又注入新的时代气息,既壮阔明朗又不失慷慨激越。具体来讲,送别诗或气势磅礴、雄浑壮阔,如《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写离别之情,以“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相慰勉,意境开阔,一扫惜别伤离的低沉气息;或优美静谧、隐约迷蒙,如《江亭夜月送别》其二“乱烟笼碧砌,飞月向南端。寂寂离亭掩,江山此夜寒”,描绘的是一幅美丽的江边月夜图,画面优美迷蒙,让人心醉;或重在抒发自我身世的悲切之感,如《别薛华》,整首诗并不着意抒写惜别之情,而是时时处处抒发对自己身世的悲切之感,哀伤之痛。“烟雾”意象在王勃送别诗中出现频率极高,是王勃对前途命运迷惘和困惑的外在表现,如《秋日别王长史》中“野色笼寒雾,山光敛暮烟”,田野笼罩在浓浓的秋雾中,凄寒而朦胧,远处的山峰在沉沉暮霭中聚敛而凝重,山光野色在寒雾暮烟中显得隐约迷蒙,似梦似幻。相思诗则抒发了千里之外羁客的情感:思念家乡,怀念亲友,伤春感怀,如《羁春》,则通过写景抒发深沉的思乡之情。园林山水诗既写景生动、锤炼精工,又诗境美好,充满生机,如《郊兴》。同时,在描写手法、诗境开拓等方面,又进行了新的尝试,并取得显著的艺术效果。远游山水诗不仅充分展现了奇险壮丽的入蜀途中风光,而且因倾注了郁积之气而尤显深沉悲凉,底蕴深厚。

6最能体现诗人送别之情的诗句是什么

又送王孙去, 萋萋满别情 (李白:《送友人》 春草明年绿, 王孙归不归? (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渭城朝雨悒轻尘, 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 西出阳关无故人 (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寒雨连江夜入吴, 平明送客楚山孤 (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 桃花潭水三千尺, 不及汪伦送我情 (李白:《赠汪伦》) 孤帆远影碧空尽, 唯见长江天际流 (李白:《送孟浩然之广陵》) 轮台东门送君去, 雪上空留马行处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长亭外, 古道边, 芳草碧连天 晚风拂柳笛声残, 夕阳山外山 天之涯, 海之角, 知交半零落 一瓢浊酒尽余欢, 今宵别梦寒 (李叔同:《送别》)。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760844.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7-09
下一篇2023-07-09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