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进入小学的儿童家长们,现在最关心的莫过于如何为孩子们做好入学准备。孩子们能适应他们的小学生活吗?短暂的暑假是让他们抓紧时间学几道数学题、读两个拼音,还是让他们痛痛快快地游戏童年?其实,家长们只要能区分幼儿园和小学学习生活的区别,就能更轻松、更科学、更充分地帮助孩子做好入学准备工作。
入学前的心理准备
一般幼儿园到了大班都会组织幼儿参观小学,了解小学生在校的学习生活,让幼儿从心底产生羡慕小学生、向往小学生活的情感。孩子们对即将到来的新身份——小学生既向往又紧张。我们家长要做的是帮助孩子们正面认识小学,向孩子介绍上小学的各种好处。比如可以认识许多新朋友;学到更多的知识;可以戴上光荣的红领巾加入少先队等等。大家都知道好孩子是鼓励和表扬出来的,家长们不要吝啬自己赞美的语言,多鼓励、赞赏孩子,增强其自信心,您可以说“宝宝今天玩具收拾得这么整齐,真像一名小学生!”“宝宝今天拼音写得这么漂亮!快当小学生了,就是不一样!”让他们明白自己已长大,从而感受成长的快乐,促使其从思想意识上萌发当一名小学生的自豪感和责任心。
入学前的生活准备
现在的独生子女都是集万千宠爱于一身。在家里基本上都过着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生活。在幼儿园老师生活上的关照也细致入微,喝水、如厕、洗手等老师都融入其中督促、提醒,师生关系更类似于母子或母女之情。而进入小学老师妈妈的角色身份有了变化,老师最主要的任务是传道授业,再加上繁多的教学任务,他们大部分精力放在教学上,新入学的孩子有很多感到生活上力不从心。因此,生活能力的培养也极重要: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是基本要求;多让孩子做力所能及的家务事,培养责任心;玩具自己摆放,培养规则意识;做事情善始善终;有规律的作息时间养成科学、合理的生物钟;在成人的看护下独自过马路;一日三餐按时按量进食,少吃零食等一些生活习惯的培养则在幼小衔接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入学前的知识准备
一位小学教师曾经告诉我,她最头疼的不是知识储备量不丰富的孩子,而是那些根本没有学习兴趣、不爱动脑筋、上课时东张西望的孩子。因此培养良好的学习兴趣,对知识系统的认识,比填鸭式的灌给孩子“储备粮”更重要。家长在孩子入学前,多和孩子玩玩棋类游戏,拼图游戏、智力迷宫,进行初步的听、说、读能力培养;学会倾听,听得多积累的词汇就多,表达时则更流畅,有意识地培养孩子的阅读习惯,提高分析能力,养成自主探究的习惯,培养孩子多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总之,对孩子进行入学前准备应该是长期、系统的,且因人而异。是家长们义不容辞的任务,俗话说“万事开头难”,“头”开好了,孩子们的明天会更加精彩!
儿童入学前的心理准备应包括三个方面:(1)对学校和学习活动的正确态度。儿童对上学校学习的心态是非常复杂的。一提到上学,他们的脸上总会表现出似惊、似喜、似忧、似惧的神态。家长和幼儿园教师应重视孩子上学读书的心理准备。向孩子讲明入学学习的目的,适当地让幼儿参加学习活动,也可采用游戏的方式,逐步培养其正确的学习动机。通过培养,使其意识到学习是自己的义务,对学习要有严肃认真的态度。(2)必要的行为习惯。在家中制定与学校相近的作息制度,指导孩子在规定时间内起床、锻炼、吃饭、学习,按作息时间有规律地进行学习生活。幼儿园可在游戏中训练儿童的纪律意识,听到铃声迅速走进教室,坐姿要正,发言举手,不做小动作,不随便和旁边小朋友说话等。(3)初步的学习能力。缺乏基本的学习能力,不善于运用正确的学习方法的孩子,往往在学习中表现出上课注意力不集中,或在老师提问时,不是动脑筋想,而是瞎猜,重复别人的答案等现象。为避免这种现象,需要家长在孩子入学前培养其一定的学习能力.这种能力的培养与幼儿的整个心理的发展是分不开的,它包括对幼儿感知、记忆、思维、想象、注意等各方面能力的培养。 查看原帖>>
一、作息准备
相比幼儿园的宽松快乐,小学的生活一下子紧张了许多,需要孩子早睡早起,保证每天有10小时左右的睡眠时间,将精力全部留在白天。
家长在暑期就应该调整孩子作息,一般小学的进校时间为7点40左右,家长可以推断孩子的起床时间,而且要逐渐缩短孩子的午睡时间,把孩子的生物钟慢慢调整过来。
早上还要给孩子留出在家吃早饭的时间,防止开学后早上慌慌忙忙边走边吃,对孩子身体很不好。
二、心理准备
要告诉孩子:你就要成为一名小学生了,并且多说鼓励的话,告诉他在小学可能会发生什么有趣的事情,让孩子对上小学充满期待。
有空的时候可以带孩子去小学看一看,让孩子提前感受小学的校园和氛围,见到小学的哥哥姐姐们,可以鼓励孩子说“你很快也会像哥哥姐姐一样,到小学了学习很多知识,像他们一样聪明一样棒!”
一定要避免消极暗示,比如说“上了小学你就不能玩了”“上了小学你就辛苦了”……都会让孩子对上小学产生抵触心理。
三、时间观念准备
在幼儿园,上下课都没有严格的要求,但是上了小学之后,每节课都是40分钟,孩子可能很不适应。
而且在小学低年级有一种普遍情况,就是孩子写作业之间的速度相差惊人,做得慢的孩子并非不会,只是没有改正边做边玩的习惯,无法集中精力做一件事情。
所以在孩子上小学前,能够培养孩子出孩子的时间观念,绝对是帮孩子赢在了起跑线。
可以在暑假和孩子一起制定一个作息时间表,把看电视、看书和玩的时间规划好,也可以给孩子买一个小闹钟,让孩子按时间计划表去做自己的事情,管理自己的时间。
四、独立生活准备
小学新生中经常可以见到孩子不会穿鞋系鞋带,不会整理书包和文具,有的甚至连文具盒都打不开,很容易受到同学耻笑而造成心理压力,对孩子的心理和性格发展都很不好。 所以在上小学前,家长必须有意识锻炼孩子学会自理,为进入小学做准备。
鼓励孩子去做力所能及的事情,如果遇到困难,可以帮孩子一起寻找原因,事后也可以和孩子交流解决事情的心得体会等等。
五、规则意识准备
幼儿园里尽管也有很多规则,但是相对宽松。进入小学可不一样了,孩子们需要遵守更多的学校规则、社交规则等等。所以培养孩子的规则意识和遵守规则的能力非常重要。
这个暑期,家长可以制定一些家庭规则,由少到多,由易到难,让孩子逐渐理解并持之以恒地遵守,但是需要注意的是,这些规定家庭成员应该全都遵守,否则会让孩子无所适从。
制定的规则可以是方方面面的,比如包括遇人打招呼、别人说话要认真安静倾听、犯错后要真诚道歉、饭前饭后洗手、按时睡觉等等。
六、沟通能力准备
幼儿园里,老师更像是妈妈,孩子们的一举一动都会受到老师的关注。但是小学里,老师和学生的交流更多围绕在教学内容、课堂纪律、课后作业这些方面,要比幼儿园老师严厉很多。
而且进入小学之后,随着课程和环境的变化,孩子们之间出现了竞争、小团体等情况,这都需要孩子有更强的与人沟通和合作的能力。
在暑假,家长要多带孩子出去走走,多和陌生人见面,消除孩子对陌生人的畏怯心理。还要鼓励孩子多和不同年龄的孩子交往,增强孩子与他人交往的能力。
家长也要多和孩子分享自己与人交往的心得体会,鼓励孩子分享自己的食物和玩具,并且多邀请人来家里做客,让孩子以小主人的身份来招待别人。
七、学习兴趣准备
很多家长认为上小学前最好的就是让孩子多学点小学的知识就可以了,但是如果方式不对,会让孩子丧失学习兴趣,反而得不偿失。 在暑期,家长可以把想让孩子学习的内容融合到游戏以及亲子共读中,让孩子从学习中感受到快乐,这种培养孩子学习兴趣最好的办法。
比如和孩子比赛看图说话,玩一些命名游戏,引导孩子思考和大声表达。每天的亲子共读时间,和孩子一起大声朗读书中的内容,引导孩子用自己的话描述故事,并且问孩子一些和故事有关的问题,加深孩子堆故事的理解,提高阅读能力。
数学更是可以在生活中去学习的,家里的水果、超市的货架,随时随地都可以让孩子学会数数、计算,要保持孩子对数学的好奇以及探究的欲望。
八、学习习惯培养
这个暑期,可以在家进行“模拟常规训练”,培养孩子的学习习惯。
包括上学带齐学习用品,准时到校;听到铃声响走进课堂,坐在自己的位子上,把书包放进课桌里;老师来到教室时,起立向老师问好;坐的姿势要端正,上课注意听讲,发言先举手等一整套的学习程序的训练,反复训练而形成习惯。
常规模拟训练可以帮助入学后马上建立起良好的学习习惯。
九、安全意识准备
进入小学之后,孩子自主行动的时间和机会更多了,这就需要孩子加强安全意识培养。交通安全包括红灯停、绿灯行,过马路要走横道线,放学后不要跟陌生人走,遇到危险要找警察叔叔等等;
校园安全包括不要和同学做危险游戏,玩校园设施时要注意安全,不做危险动作,在走廊不要和同学互相追逐打闹等等;教室安全包括不要在教室内追打游戏,以免摔倒撞到桌角,不要玩小刀或者削尖的铅笔,防止伤害到自己或他人等等。
十、学习用品准备
基本学习用品:
书包、垫板、铅笔盒、木质铅笔、塑料直尺、4B 橡皮、文件袋(用于放练习卷或练习本)。这些基本学习用品,一般每天上学都要携带。
特殊学习用品:
卷笔刀、剪刀、固体胶、记号笔(粗细各一支)、油画棒一盒、水彩笔一盒(颜色无需太多,体积不宜过大)。这些学习用品。可以根据每日课程表的安排携带。
关注学习用品实用性。比如书包的选择应适合孩子的年龄,大小适中,以轻便为主。购买铅笔盒、铅笔等学习用品时不能过分追求功能的繁多和色彩艳丽,一些多功能、玩具化的学习用品容易分散孩子的注意力。
除了实用性还要关注安全性。那些带有香味的橡皮含有一定的化学物质,长期使用可能会影响孩子的健康。
幼儿入学准备如下:
1、了解入学政策:了解当地幼儿入学的政策和要求,包括入学年龄、入学程序、所需材料等。确保你对入学过程和要求有清晰的了解。
2、提前了解学校:考虑选择适合孩子的学校,可以提前了解不同学校的教育理念、师资力量、教学环境等。参观学校、与老师交流,以便做出更好的决策。
3、培养独立能力:鼓励孩子在日常生活中培养一些独立能力,如自己穿脱衣物、使用洗手间、整理书包等。这有助于他们适应学校生活和自理能力的发展。
4、社交能力培养:帮助孩子与其他孩子建立社交联系,例如参加幼儿园活动、社区活动或与其他家长安排互动。这可以帮助他们适应新的环境并与他人建立友好关系。
5、培养学习兴趣:通过阅读、游戏和亲子互动等方式,激发孩子对学习的兴趣。培养他们的注意力、语言表达能力和基本的认知能力,为他们在学校中的学习做好准备。
6、健康管理:确保孩子的身体健康状况良好,接种必要的疫苗,并建立定期体检的习惯。教育孩子良好的卫生习惯和饮食习惯,以提高免疫力和预防疾病。
7、情感准备:入学对孩子来说可能是一次重大的转变,他们可能会感到紧张或不安。家长可以给予孩子情感支持和鼓励,让他们知道你相信他们能够适应新环境和面对新的挑战。
幼儿园的意义
1、社交和情感发展:幼儿园为孩子提供了与同龄孩子互动和交流的机会,帮助他们发展社交技能和建立友谊。
2、学习准备:幼儿园为孩子提供了早期学习的环境和机会。通过游戏、歌唱、绘画、手工制作等活动,孩子可以开发他们的想象力、注意力、观察力和创造力。
3、身体运动和健康发展:幼儿园通常提供各种室内外活动和游戏,帮助孩子发展身体协调性、精细运动技能和大肌肉群的发展。
4、情感和认知发展:通过幼儿园的学习和活动,孩子可以发展自我认知、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还有几个月孩子即将进入小学了,在上小学前他应该具备哪些方面的知识和能力呢? 幼儿园是以游戏为主导形式的教育,适合学龄前孩子思维特点及理解接受方式,小学是以课业学习为主导形式的学习,从教育的连续性角度来说,过渡期质变的核心主要体现在对孩子的社会意识和抽象与逻辑思维这两方面的心理品质培养。 一、社会意识的培养。对于孩子来说,社会意识包括:任务意识、规则意识、独立意识、自制力等,孩子到小学后伴随新的主导活动而可能会面临的骤然上升任务密度、难度,新环境带来的规则量及独立完成要求相应的心理变量。围绕此,过渡期的教育培养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 培养规则意识与执行规则的能力,如理解规则意义,遵守生活、学习中的基本规则等。 2 培养独立性,如自我意识 独立意识;培养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和独立学习习惯、解决问题的能力等。 3 培养任务意识与执行任务的能力,包括成就动机、责任感的培养和完成任务的基本能力的培养。 4 培养人际交往的能力,如对同伴、集体的积极情感,学着与同学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学习交往技能等。 5 培养主动性,包括培养孩子广泛的兴趣、好奇心,以及保护孩子发现、寻找新的经验的渴望,让孩子学会自己选择活动并主动去实践等。 ● 以上各方面,幼儿园和家庭教育要重点培养后三个方面。 二、抽象思维、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对于孩子来说,抽象思维与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主要是指孩子的分析综合、抽象概括、判断推理以及运用知识、经验解决问题等方面能力的培养。孩子入小学后伴随新的主导活动的认、读、算等课业要求相应的心理变量。家长千万不能进入让孩子提早接受具体课本知识的误区,而应重视孩子进行认、读、算背后的智能发展,如:空间关系理解、观察比较、逻辑运演和抽象符号操作等,以及主动学习的兴趣与动力。围绕此,过渡期的教育培养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 阅读准备 (1) 加强听、说能力的培养。 (2) 加强早期阅读的培养。 (3) 培养观察能力、比较能力、分析能力、分类能力。 (4) 发展方位与空间知觉。 幼儿园和家庭培养重点在(1)、(2)方面 2、 数学准备 i 数量关系的认识(等量关系、传递关系、相对关系、可逆关系、 包含关系)。 ii 理解应用题题意,理解解题的方法,在生活中运用简单的数学,编简单的口述应用题等 iii 萌发注意、发现、探索的兴趣。 家长了解幼小衔接过渡期的主要教育培养内容后要避免两种倾向:一是对孩子期望过高。而应根据孩子的身心发展实际水平循序渐进的耐心引导、启发、鼓励,不提过高要求或硬逼孩子;二是对孩子过分保护或包办代替,不仅影响孩子独立性责任感的形成,还使孩子事事依赖,自信心降低。要相信孩子的能力,要让孩子有更多地自己去尝试、体验的机会。总之,两种倾向客观上都会加大过渡期的坡度,不利于孩子的成长。明智的家长应该做到“了解孩子、鼓励孩子、支持孩子”。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