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感美是指人的情感的纯洁、真挚等审美属性,是指一个人具有纯洁高尚的情操。情感美是一种健康高尚的肯定性情感。情感是人们对于客观事物能否满足主观需要所产生的一种肯定性或否定性情绪体验,是人的心理特征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普遍的社会属性,情感美是在快感与实用感的基础上升华而形成的,并摆脱了各种狭隘的生理需要和实用需要的一种人类高级的情感形态。在个人与国家的关系上,情感美表现为忠于祖国、热爱祖国、建设祖国、保卫祖国,为了祖国的繁荣富强不惜牺牲个人的生命的崇高的社会责任感。在日常工作中,情感美表现在严肃认真,兢兢业业,踏踏实实,一丝不苟的工作态度。在人际关系中,情感美表现为把爱心献给社会,关心献给他人,团结友爱,乐于助人,廉虚谨慎,豁达大方。在物质利益上,能先人后己,先公后私,清正廉洁。在对待困难上,有坚强的毅力去克服、去战胜。这些表现形式,显示了人与人之间在共同的事业中亲密无间、相互帮助、相互支援的和谐关系。美的情感的形成,需要长期社会实践的锻炼和高度的个人修养。美的情感可以升华为美德,给人以深沉的美感。我们要陶养美的情感,就要培育自己的思想品质,加强道德修养,提高审美能力,丰富科学文化知识,以形成健康、高尚的情感美
自然美:家乡的风光、赵庄的风土人气、去看社戏途中的景物
人性美:小伙伴们和村里的人对我十分热情。(结合偷豆说)
情感美:鲁迅在回忆小时候的经历,觉得很有味道,忘不了童年美好时刻
《社戏》一文中,叙述、描写、抒情的句子举例:
叙述的句子
原文:我在倒数上去的二十年中,只看过两回中国戏,前十年是绝不看,因为没有看戏的意思和机会,那两回全在后十年,然而都没有看出什么来就走了。
解释:课文开始,鲁迅先生就给我们说明白了,在他生活当中的二十年里,看中国戏的次数就两次,因为他对看中国戏没有兴趣,再加上看的机会又屈指可数,所以他不懂中国戏。
作用:叙述句就是尽量用简明扼要的语言,为读者说明一件事情。
描写的句子
原文:这所谓地位者,原来是一条长凳,然而他那坐板比我的上腿要狭到四分之三,他的脚比我的下腿要长过三分之二。
解释:文章这处就是一句典型的描写的句子。鲁迅先生被服务生引领到一处坐着看戏,这板凳又窄又高,坐在上面类似上刑,吓得先生直接就走出了戏院。
如果先生只用又窄又高来形容板凳,读者就不能够体会到板凳的设计多么不合理,带给观众怎样难受的体验。
作用:通过一系列生动、贴切甚至是夸张的词句,让读者明白一个人或者一件物品等的特征。
抒情的句子
原文:然而夜气很清爽,真所谓“沁人心脾”,我在北京遇着这样的好空气,仿佛这是第一遭了。
解释:鲁迅先生从戏园出来以后,呼吸了几口北京难得清新、干净的空气,不由得让他精神重新振奋了起来。
作用:人、事、物带给作者的主观情感,并且把这种情感形容出来给读者看。
扩展资料:
《社戏》是现代文学家鲁迅写于1922年的短篇小说,发表于同年12月《小说月刊》第13卷12号,后收入小说集《呐喊》。这篇小说以作者少年时代的生活经历为依据,用第一人称写“我”20年来三次看戏的经历:两次是辛亥革命后在北京看京戏,一次是少年时代在浙江绍兴乡村看社戏。作者以饱含深情的笔墨,刻画了一群农家少年朋友的形象,表现了劳动人民淳朴、善良、友爱、无私的好品德,表达了作者对少年时代生活的怀念,特别是对农家朋友诚挚情谊的眷念。
参考资料:
纵然电视有再大的能耐,**的魅力是永远不会消失的。从那些每天放学不直接回家,要看过戏尾才觉得真正放学的孩子脸上,就知道**不会被取代。 ——《仙堂戏院》
对孩童来说,儿时等着看尾戏是个美好的存在。早早地等,伸长脖子翘望;焦急的等,期盼那吱呀的木门早早打开。
如今的孩子,哪里还会等,哪里还有机会等。需要什么,父母家人便双手奉上。电视是他的,电脑是他的,iPad是他的,手机是他的……所有吃的玩的都是他的,没人争,没人抢,而这些,仿佛天生就该是这样,父母宠溺孩子,长辈宠溺孩子,朋友宠溺孩子……
这种宠溺,失去了很多乐趣,不仅孩子,父母长辈朋友的乐趣也消失许多。
小时候,看露天**。在拥挤的人群中转来钻去,嬉戏玩闹,大人们也不恼,只要不打扰他们看**,随便孩子们怎么闹,顽皮的孩子还会跟大人恶作剧。
**,在现代孩子的眼中,只存在于电脑中。至于**院,再不复戏院与露天**的乐趣。
这篇小说,以饱含深情的笔调,写出鲁迅少儿时在平桥村夜航到赵庄看社戏的一段经历,刻画了一群农家孩子的形象,表现了劳动人民淳朴、善良、友爱、无私的美好品质,展现了农村广阔大地中充满诗情画意的少儿生活画卷,表达了作者对劳动人民的深厚情感和对摆脱封建束缚的自由生活的向往。
《社戏》表达了鲁迅对“世外桃源”般环境、人与人之间和谐平等关系、自由自在生活的向往与追求之情。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