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特色,也称“表现手法”。作家、艺术家在创作中所运用的各种具体的表现方法。在文学创作中,有叙述、描写、虚构、烘托、渲染、夸张、讽刺、抒情、议论、对比等手法。 表现手法从广义上来讲也就是作者在行文措辞和表达思想感情时所使用的特殊的语句组织方式.分析一篇作品,具体地可以由点到面地来抓它的特殊表现方式,首先是字词、语句上的修辞技巧,种类很多,包括比喻、象征、夸张、排比、对偶、烘托、拟人、用典等等从作品的整体上来把握它的表现手法时,就要注意不同文体的作品,抒情散文的表现手法丰富多彩,借景抒情、托物言志、抑扬结合、 象征等手法;记叙文的写作手法如首尾照应、画龙点睛、巧用修辞、详略得当、叙议结合、正侧相映等;议论文写作手法如引经据典、巧譬善喻、逆向求异、正反对比、类比推理等;小说的描写手法、烘托手法、伏笔和照应、悬念和释念、实写与虚写等。 表现手法的分析是一种很泛的题目,答题时要注意完整地理解题目的答题要求,要简洁准确地答题,对有些题目如欣赏写作技巧的题,应结合上下文语境、文章题材与体裁风格等来准确把握,选取其中最主要的一种回答即可,不必面面俱到,如小说塑造人物的种种手法,如散文抒发情感的种种手法等,尽量抓到得分点。
编辑本段1、表达方式:
诗词中主要运用叙述、描写、议论、 抒情四种表达方式,这其中描写、抒情是考查的重点。描写方式有动静结合、虚实结合等的不同;抒情方式有(抒情方式 主要有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两种方式。)直抒胸臆、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情景相生 情因景生 以景衬情 融情入景 一切景语皆情语等。
编辑本段2、结构形式:
诗歌的结构形式,常见的首尾照应,开门见山、层层深入,先总后分,先分后总 先景后情 卒章显志,过渡、做铺垫、埋伏笔等。
编辑本段3、修辞手法:
主要的修辞手法有:对偶 比喻 拟人 反问 设问 借代 夸张 排比 反复 象征 寄托等,
编辑本段4、写作技巧:
写作技巧包括:赋比兴、衬托、对比、渲染、卒章显志、画龙点睛、以小见大、欲扬先抑、联想想象、语序倒置等。
编辑本段5、艺术风格:
包括雄浑、旷达、豪放、俊爽、冲淡、沉郁、悲慨、婉约 表达方式 关于表达方式: ①表达方式分为叙述、描写、说明、抒情、议论的表达方式的分类解释; ②一篇文章可以以一种表达方式为主,兼用其它表达方式; ③现在流行的话题作文的要求里也有相关表述——可任选一种表达方式为主并综合运用其它各种表达方式。 综合起来,“表达方式”应当为在用语言、艺术、音乐、行动把思想感情表示出来时所采取的方法和形式。
编辑本段关于其表现手法:
托物言志 写景抒情 叙事 议论 叙议结合 抒情 直抒胸臆 顺叙 倒叙 插叙 对比 衬托 卒章显志 象征 想象 联想 照应 寓情于景 反衬 烘托 托物起兴 美景衬哀情 渲染 虚实结合 侧面描写 正面描写 直接抒情 间接抒情,欲扬先抑等,数量不限
编辑本段详细解释:
(1)叙述。叙述是写作中最基本、最常见的一种表达方式,它是作者对人物的经历和事件的发展变化过程以及场景、空间的转换所作的叙说和交代。 (2)描写。描写是把描写对象的状貌、情态描绘出来,再现给读者的一种表达方式。它是记叙文,特别是文学创作中的主要表达方式之一。在一般的抒情、议论、说明文中,有时也把它作为一种辅助手段。描写的手法运用得好,能逼真传神、生动形象,使读者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临其境,从中受到强烈的艺术感染。 (3)抒情。抒情就是抒发和表现作者的感情。它是抒情文体中的主要表达方式,在一般的文学作品和记叙文中,也常常把它作为重要的辅助表达手段。 (4)议论。议论就是作者对某个议论对象发表见解,以表明自己的观点和态度。它的作用在于使文章鲜明、深刻,具有较强的哲理性和理论深度。在议论文中,它是主要表达方式;在一般记叙文、说明文或文学作品中,也常被当作辅助表达手段。 (5)说明。说明是用简明扼要的文字,把事物的形状、性质、特征、成因、关系、功用等解说清楚的表达方式。这种被解说的对象,有的是实体的事物,如山川、江河、花草、树木、建筑、器物等;有的是抽象的道理,如思想、意识、修养、观点、概念、原理、技术等。 表达技巧是指文章运用了哪些写作原则、规律和方法来表达文章的内容。 表达技巧主要包括:①表达方式;②表现手法;③选材剪材;④行文的结构;⑤意境的创设、人物形象的塑造、修辞方法的运用等。 表达技巧也可以分为一般技巧和辨证技巧两大类。 一般技巧又可以分为:比兴(比就是比喻,兴就是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对比、映衬(分为正衬和反衬)、悬念(包括设悬和释悬两方面)、巧合(巧合的关键是一个“巧”字,“合”是基本要求,要“合”得既在情理之中,又出人意料之外。“合”得新颖别致,方见其“巧”。)、象征(由象征体和象征义两个要素构成。)、通感(就是把不同感官的感觉沟通起来,借联想引起感觉转移,“以感觉写感觉”。)、意识流与拼贴画。 辨证技巧又可以分为:虚与实(实就是实写,虚就是虚写。)、疏与密(疏就是略写,密就是详写。)曲与直(直就是平直,曲就是曲折。)、动与静(有以动写静和以静写动两种主要方式。)、除此以外,辨证技巧还有“抑与扬、张与弛、隐与显、少与多、庄与谐、断与续”等等。 一篇文章,不管作者选择什么样的表达技巧,都是为了更好地表情达意。因此,分析语言、理解文章内容,必须认识表达技巧的作用。 艺术手法:情景交融,寓情于景,直抒胸臆等
书法艺术在形式美中蕴藏着意蕴美,体现出博大精深的民族传统美学思想,体现出书法家的精神气质和美学追求,从而使一个个汉字仿佛具有了生命,使这些抽象的点、线、笔、画,仿佛也成为了一个有机生命体的筋、骨、血、肉,从而使本来只有实用书写价值的书法,升华到艺术境界,传达出我们民族的情感和思想。
艺术的本质与特征密不可分,本质是特征的内在规律,特征是本质的外在表现。艺术作为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形态,艺术生产作为一种特殊的精神生产,决定了艺术必然具有形象性、主体性、审美性等基本特征
艺术形象是艺术反映生活的特殊形式。哲学、社会科学以抽象的、概念的形式来反映客观世界;艺术则以具体的、生动感人的艺术形象来反映社会生活和表现艺术家的思想感情。
普列汉诺夫讲过 艺术“既表现人的情感也表现人的思想,但并非抽象的表现,而是用生动的形象来表现。这就是艺术最主要的特点。
各个具体艺术门类所塑造的艺术形象可以具有不同特点,但无论怎样,任何艺术都不能没有形象。
艺术作品的形象是具体的、感性的,都体现着一定的思想感情,都是客观因素与主观因素的有机统一。
鲁迅先生说:"表面上是一张画,一个雕像,其实是他的思想和人格的表现。"
例如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画家达芬奇的《蒙娜丽莎》,是几个世纪以来人们赞叹而又迷惘的作品。肖像画中的**据说是佛罗伦萨皮货商的妻子,刚刚丧子心情不好,达芬奇作画时请乐师在旁边弹奏乐曲,使**心情愉快,以便捕捉表现在面部的内在感情。画家在这个人身上寄托了自己的审美理想,以至后来分析学派艺术批评家们,用性欲升华理论来分析这幅名画,认为达芬奇在这幅画中体现出恋母情节。事实上是想通过这幅作品表现文艺复兴时期摆脱了中世纪宗教束缚和封建统治的人文主义思想,对人生和现实的赞美。
中国美学重视"传神",不但反映了对象的本质特征,又表现了艺术家对生活、人物的理解。例如五代南唐画家顾闳中的作品《韩熙载夜宴图》,这幅长卷以听乐、赏舞、休息、清吹、散宴五个连续画面描绘了韩熙载家宴情况。尽管画中夜宴排场豪华气氛热烈但韩熙载处于沉思压抑的精神状态,虽在夜宴歌舞中,却并不纵情声色,反映出内心矛盾和精神的空虚。这一人物形象的生动性和深刻性显示出画家传神的精湛才能和功力,也体现出画家对生活与人物的深刻理解。
不同的艺术门类,艺术形象具有各自不同的特点。一类是雕塑、绘画等造型艺术,是再现生活的艺术形象中渗透着艺术家的思想感情,这类艺术主客观的统一表现为主观因素消融在客观形象之中。另一类是直接表现艺术家的思想感情,间接和曲折的反映社会生活,这类艺术主客观的统一表现在客观因素消融在主观因素中。例如音乐,是用乐音来组织艺术形象,音乐的主要内容是作者对现实生活和主观感受的思想感情。俄国作曲家穆索尔斯基《图画展览会》,是他参与加尔特曼的遗作展览后于1874年写下的,套曲由十首小曲组成,每首小曲以一幅图画为依据有人物肖像有表现生活的习俗,有的描绘民间童话和节日场面,运用"漫步"主题将它们连在一起。这些乐曲没单纯描绘画面,而是深入表现作曲家观图后的体验和感受,达到了客观因素和主观因素的统一。
任何艺术形象离不开内容,也离不开形式,二者有机统一的。艺术欣赏中,直接作用于欣赏者感观的是艺术形式,艺术形式感动人、影响人是由于这种形式生动鲜明的体现出深刻的思想内容。
法国雕塑家罗丹:"没有一件艺术作品,单靠线条或色调匀称,仅仅为了视觉满足的作品,能够打动人的。"中国美学史上,西汉刘安《淮南子》有这样一段话:"画西施之面,美而不可说;规孟贲之目,大而不可畏:君形者亡焉。"就是说,画家只注重人物的貌而不重人物的神,在人物画中只重形似不重内涵,所塑造的艺术形象是不成功的。东晋时期顾恺之主要"以形似神";南齐谢赫绘画六法时,第一条就是"气韵生动"。通过形象不仅是视觉直接看到的外貌或外形,也有无法直接看到却可感觉到领会到的内容和意蕴。
将深刻的思想内涵和完美的艺术形式有机统一的才是优秀的作品。19世纪末叶法国文学会为纪念巴尔扎克委托罗丹创作雕象,选择了巴尔扎克深夜写作时穿睡袍漫步的构思,以朴实、简练的艺术手法来突出这位伟大作家的内在精神气质,使这座雕像取得巨大成功。成功在于,内容和形式的完美统一,真正在形似的基础上达到了神似。
成功的艺术形象都具有鲜明而独特的个性,又具有丰富而广泛的社会概括性。达到个性与共性的统一,艺术形象才有不朽的生命。
清代金人瑞赞叹《水浒传》中人物形象时说:"《水浒》所叙,一百八人,人有其性情,人有其气质,人有其形状,人有其声口。"黑格尔认为《荷马史诗》中,每一个英雄都是许多性格特征充满生气的总和,"每个人都是一个整体,本身就是一个世界,每个人都是一个完满有生机的人,而不是某种孤立性格特征的寓言式抽象品。
世上万物都是个性和共性的统一,共性存在于千差万别的个性之中,个性总是共性的不同方式的表现。一切事物都是在带有偶然性的个别现象中,体现出带有必然性的共同本质和规律来。因而,许多艺术家在总结创造艺术形象经验时,总把能否从生活中捕捉到这种且有独特个性的特征,同时又具有普遍意义的事物当作成败的关键。例如鲁迅塑造的阿Q,他的"精神胜利法"不是他独有的特征,也是长期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给人们造成的精神状态,是整个民族共有的,具有普遍意义的国民性弱点。
艺术形象这种个性与共性的统一,集中体现为艺术典型。所谓艺术典型是艺术家运用典型化的方法,创造出来的具有栩栩如生鲜明个性并体现出普遍意义的典型形象。
艺术典型与艺术形象有联系又有区别,根本上讲,二者都是个性与共性的有机统一,具有共同的实质。艺术典型比艺术形象有更强烈的个性与更广泛的共性。艺术典型更加独特更加普遍,是艺术形象的凝练与升华。艺术典型具有个性鲜明的艺术独创性,又能非常深刻的揭示出社会生活的本质和意义。
艺术用形象反映社会生活,融入了创作主体及至欣赏主体的思想感情,体现创造性和创新性。主体性作为艺术的基本特征之一,体现在艺术生产活动的全过程,包括艺术创作、艺术作品和艺术欣赏。
艺术创作的内容来自于社会现实生活,同时,艺术创作是一种创造性劳动,艺术家作为创作主体对艺术创作起决定性作用。艺术创作离不开社会生活更离不开创作主体,离不开艺术家的创造性劳动。艺术创作的主体性特点是由于艺术生产是一种特殊的精神生产。马克思指明动物生产是出于本能是不自由的,只创造自己和后代延续生命直接需要的东西,并只能按照自己物种的尺度来生产。人在生产活动中,能"把内在尺度运用到对象上去",把人的本质力量在劳动生产中、劳动产品中对象化,打上人的标记和烙印,并且"按照美的规律来建造"。劳动产品成了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使人能从中直观自身。物质生产是如此,精神生产更是如此。
艺术创作的主体性集中表现为艺术家创作活动具有能动性和独创性。艺术创作的能动性使艺术成为主观与客观、再现与表现的辩证统一。艺术作品凝聚着艺术家独特的审美体验和审美情感,带有艺术家个人的主观色彩和艺术追求,体现出艺术家鲜明的创作风格和艺术个性,具有强烈的创造性与创新性。
中外艺术实践中的例子,唐代画家韩干笔下的马和元代画家赵孟頫笔下的马迥然不同,体现出两位画家各自的艺术风格和独特的艺术追求。韩干注重实际观察,细心观察马的形状、毛色,终成画马名家《照夜白图》。他画的马肥肥大大,杜甫称"画肉不画骨",唐代美术理论家张彦远的《历代名画记》中提出了不同看法。元代赵孟頫画马、山水的名家,画马取法唐人,师其意而不师其形,《秋郊饮马图》画中十几匹马姿态各异,但匹匹精神抖擞表现出马的健美和善于奔跑的习性。2、艺术作品具有主体性的特点
艺术作品作为艺术家创造性劳动的产物,必然打上艺术家作为创作主体的解明烙印。千姿百态的众多艺术作品源于凝聚着对生活独到的发现和深刻理解,渗透着艺术家独特的审美体验和审美情感,体现出艺术家鲜明的艺术风格和美学追求。
艺术生产的产品和物质生产的产品的不同:艺术作品都独一无二、不可重复,具有艺术的独创性。如韩干和赵孟頫画马不同,契诃夫和高尔基描写俄国社会下层人民生活不同,北宋画家与清代郑板桥画竹不同,朱自清和俞伯平都写了《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却有各自解明的艺术特色。
美感有共性也有差异性,有社会功利性也有个人直觉性,有千差万别的个性特征。由于欣赏者生活经验与性格气质不同,审美能力和艺术素养不同,在审美感受上形成鲜明的个性差异,使艺术欣赏打上欣赏主体的烙印。
"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说明了艺术欣赏的个性差异。同一部作品在不同人看来具有不同价值,获得不同感受。鲁讯说同一部红楼梦,经学家看见《易》,道学家看见*,才子看见缠绵,革命家看见排满,流言家看见宫闱秘事。所感迥然不同是因为艺术欣赏中,欣赏主体和艺术作品之间是一种相互作用的审美主客体关系。
艺术欣赏以客观存在的艺术作品为前提,欣赏主体对艺术作品的感知、能动改造加工过程。艺术欣赏活动中,欣赏主体与艺术作品之间是相互作用的关系,一方面艺术作品总引导欣赏者向作品所规定的艺术境界运动,另一方面欣赏主体又总按自己的审美理想和审美感受能力来改造和加工作品中的艺术形象。艺术鉴赏的本质是一种审美的再创造。
美学家王朝闻先生,从文艺创作与欣赏者关系来说,艺术作品需要有个性,欣赏者也不能没有个性。"知多偏好,人莫圆该"是正常现象。欣赏者个性使艺术欣赏具有了主体性特点。"仁者见仁 智者见智"。例如19世纪俄国作家赫尔岑,看完莎士比亚的《哈姆雷特》号淘大哭,而列夫托尔斯泰看后十分冷漠,认为哈姆雷特是一个"没有任何性格的人物,是作者的传声筒而已"
艺术欣赏主体性特点可以使欣赏者实际获得的艺术感受与艺术家原来的创作意图之间产生差距。如柴可夫斯基《第四交响曲》第一章作曲家说"这是噩运,这是那种生命的力量"而对柴可夫斯基音乐感受极深的梅克夫人也只是说"在你的音乐中,我听见了我自己,我的气质,我感情的回声"而已。一般欣赏者自然更无法理解作曲家的初衷。相反情况,具有较高艺术修养的欣赏者,对艺术形象的感受不但十分接近艺术家创作意图,甚至比艺术家本人想的更丰富更深远。贝多芬《第五交响曲》自己解释为"命运在敲门",法国浪漫音乐大师柏辽兹认为"这简直就像奥赛罗的愤怒,这不是恐慌不安,这是受了折磨之后暴怒之下的奥塞罗的形象。"
以艺术生产角度讲,艺术作品须具有以下两个条件:一、必须是人类艺术生产的产品;二、必须具有审美价值即审美性。
艺术生产是为了满足人的审美需要,本身就是审美意识物质形态化了的集中体现。
美的形态分为自然美和艺术美,区别在于艺术美直接凝聚着人类劳动和智慧的结晶。并不是人类一切劳动和智慧的创造物都可以称为艺术品,只有那些能给人精神上愉悦和快感具有审美价值和审美性的人类创造物才称为艺术品。
艺术审美性集中体现人类审美意识。审美意识的产生和发展离不开人类的社会实践,艺术从历史发展过程中完成由实用向审美的过渡成为人类审美活动的最高形式。艺术又是人类审美意识物质形态化的表现。任何艺术都有自己独特的物质材料和艺术语言,使人头脑中的意识物化为艺术作品,成为人们传达交流意识的手段。通过艺术的物质材料和手段,使人类千百年来审美意识记录保存下来世代流传,成为精神文化宝库。
艺术美高于现实美是因为艺术家的创造性劳动把现实生活中的真善美凝聚到艺术作品中。
艺术的"真"是艺术家的创造性劳动提练加工使生活的真实升华为艺术真实,化真为美通过艺术形象体现出来。艺术的"善"通过艺术家创作使艺术家人生态度和道德评价渗透到艺术作品之中,化善为美,体现为生动感人、有血有肉的艺术形象。例如,北宋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体现出艺术的真善美统一,取材于真实生活,反映北宋汴京各阶层人物的生活。这幅画在美学史上有重要地位,为民俗学、建筑学、历史学提供了研究资料。突破了自唐、五代以来宫廷画家多以贵族官宦生活为主题的人物画的桎梏,以中下层市民现实生活为题材,直接反映市民的生活理想和审美情趣,人民性和现实性直接影响到明清插图和年画的发展,也体现出艺术家对劳动人民的歌颂和赞美。运用散点透视法。
生活中的丑经过艺术家的创造性劳动,通过审美特征在艺术作品中体现出来,事物本身的丑性质没变只是具有了审美意义。
莫里哀的讽刺喜剧《吝啬鬼》,塑造了阿巴贡极端自私而贪婪的人物形象,揭露资产阶级贪财如命的本质。另一部《伪君子》塑造出达尔丢夫无耻伪善的形象。莎士比亚《威尼斯商人》贪得无厌的高利贷者夏洛克;《麦克白》中麦克白夫人,内心丑恶,唆使丈夫害国王,最后同罪行而发疯。
艺术美注重形式但不脱离内容,它是二者的有机统一。南齐画家谢赫《古画品录》中提出"绘画六法"对我国古代绘画实践的系统总结。"气韵生动"是总的要求,其他都涉及艺术形式问题。德国18世纪美学家莱辛认为"在古希腊人看来,美是造型艺术的最高法律"结论是"凡是为造型艺术所能追求的其他东西,如果与美不相容,须让路给美;如果和美相容,也至少须服从美。"俄国19世纪文艺理论家别林斯基也同样强调:现实的美只在内容,而艺术则把它融化在优美的形式里,因此,绘画才优于现实。
每种艺术都有独特的形式美,由于各种艺术长期历史发展,艺术门类在运用形式美规则方面积累了许多经验与规律。这种形式美的法则不是凝固不变的,艺术贵在创新,随着艺术实践的发展,形式美的法则也在不断变化和发展。艺术家在创作实践中,探索和寻找美的形式,从内容出发选择最恰当的形式加强艺术的表现力,使艺术形式美日益丰富和发展。拿建筑艺术来说,从古希腊罗马开始,将毕达哥拉斯学派的"黄金分割"奉为建筑艺术形式美的法则,强调建筑物各部分间的比例,如古希腊帕提农神庙。由46根大理石圆柱环绕成一个回廊。世界各国建筑师研究后认为,帕提农神庙之所以这样美,是因为它的高、宽和柱间距都符合"黄金分割"理论。
随着大工业生产的发展和建筑艺术的突飞猛进,建筑师们扬弃了传统形式美法则,反对在艺术形式美上的整齐划一,提倡探索和创新。澳大利亚悉尼海湾的悉尼歌剧院历时15年,包括五个厅外形独特,屋顶第五个"立面"供人从空中或周围的高层建筑上观赏。成为澳大利亚国家的象征。
艺术形式美在于生动鲜明的体现出内容。刘勰《文心雕龙》中"故情者文之经,辞者理之纬,经正而后纬成,理定而后辞畅,此立文之本源也。"他认为形式服从于内容。顾恺之"以形写神"要求抓人物典型特征,表现人物内在精神。王维"凡画山水,意在笔先"。黑格尔的美学核心"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认为艺术美的本质在于感性形式体现出理性内容。罗丹认为"一幅素描画或色彩的总体,要表明一种意义,没有意义便一无美处。"
帕提农神庙体现出古希腊时代的"美就是和谐"的美学思想。是雅典的奴隶主民主制度下的产物,体现这个时代民族的社会背景。悉尼歌剧院是当代艺术与现代科技结合的产物,标志现代工业社会中建筑技术和建筑材料已达到很高水平。悉尼歌剧院具有突出的鲜明个性,设计师丹麦建筑家伍重强调现代建筑从属于自然环境"有机建筑"理论,建筑应与周围环境有机融合在一起。
抒情性是音乐、舞蹈的基本属性。古人说“歌以叙志,舞以宣情”,汉代的《毛诗序》强调“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咏歌之,咏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等类似的说法都表明这一点。所以,音乐、舞蹈这一类表情艺术,难以模拟或再现客观对象,而长于表现或传达创作主体的情感情绪,具有强烈的感染力和表现力。舞蹈中有大量的抒情舞蹈(即情绪舞),这些舞蹈作品中几乎没有任何具体的情节或事件,主要是表现某种特定的情绪,通过强烈的情感氛围来震撼观众的心灵。例如50年代著名的《红绸舞》和《花鼓舞》,就是通过男女演员手持飞舞的红绸或变化多端的击鼓舞姿,直接抒发出喜悦兴奋的时代情感。即使对于情节舞和舞剧这样一些舞蹈作品来讲,虽然它们离不开一定的事件或情节,但它们真正关注的并不是去叙述或描绘这些事件,而是利用这些事件或情节作为基础,来塑造舞蹈形象,烘托环境氛围,最终仍然是为了表现情感情绪和传达审美理想。
其实艺术的基本特征的简单:
艺术是人们闲暇时候来消遣的娱乐项目,这是人类最早创造艺术时候的初衷到后来艺术发展为人们美好的向往和对未来的遐想艺术具有广泛性,普遍性,大众性,艺术家只是杰出的代表,我想每个人都是艺术家,只是在艺术领域中所在不同而已后现在把艺术神圣化,这也是发展必须的道路之一,因为这时代人们已经对社会和未来开始了恐慌,所以后现代主义的艺术作品都带有浓重的希望色彩,这时候的艺术代表了一代或者几代人的理想和崇敬这就是艺术,在不同的时代有着不同的意义和定义。所以艺术的含义就是:带着相同和不相同的特征,被人们创造出来并代表人们思想的产物。这就是艺术!
艺术具有形象性,主体性,审美性等基本特征。
形象性。文学,艺术是以具体的生动感人的的艺术形象来反映社会生活和表现艺术家的思想情感。艺术形象是客观与主观的统一,是内容与形式的统一,是个性与共性的统一。
主体性。艺术要用形象来反映社会生活,但这种反映绝不是单纯的“模仿”或“再现”,而是融入了创作主体乃至欣赏主体的思想情感,体现出十分鲜明的创造性和创新性。因而,主体性作为艺术的基本特征之一,体现在艺术生产活动的全过程,包括艺术创作和艺术欣赏。
审美性。从艺术生产的角度来看,任何艺术作品都必须具有以下两个条件:其一,它必须是人类艺术生产的产品;其二,它必须具有审美价值,即审美性。正是这两点,使艺术品和其他一切非艺术品区分开来。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