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行为在伦理学上的基本评判有三种看法

性行为在伦理学上的基本评判有三种看法,第1张

性行为在伦理学上的基本评判的三种看法的:禁欲主义观点、开明主义观点、中庸主义观点。

1、禁欲主义观点:性行为只能在婚姻制度内进行,婚外性行为都属于不道德。这一观点强调性行为必须建立在对婚姻义务和责任的履行上,性欲应受理性和伦理的约束。代表理论有柏拉图的理念等。

2、开明主义观点:性行为本身是人的自然本能和需要,只要不伤害他人和社会,在双方自愿的前提下进行的性行为都是可以接受的。这一观点倡导性自由和解放,代表理论有米尔的个人主义伦理学说等。

3、中庸主义观点:在承认人的性需求的同时,也强调性行为必须在某种社会伦理的规范下进行。即性行为应由爱与责任相伴,在不损害个人和社会利益的前提下进行。这一观点试图在性的开放和约束之间找到平衡,代表理论有善性伦理学说等。

性伦理的解析:

1、人性论述:不同的性伦理观都是建立在对人性的不同论述上。如本质论认为人有基本的性本能,功能论强调性在维持社会稳定中的作用,存在论关注个体在具体情况下的性选择等。对人性的理解决定了对性本质与功能的看法。

2、价值取向:任何性伦理观都体现了某种价值取向,如开放VS约束、个人利益VS社会责任、自由VS义务等。在这些价值之间找到平衡点,是制定性伦理规范的关键。但价值之间的选择也因社会及个人而异。

3、社会规范:性伦理最终要通过社会规范来实施与约束。而社会规范的形成又受社会条件的制约,如法律、政策、舆论等在不同社会中对性伦理规范有不同的作用机制与效果。

伦理学的概述

1、伦理学是哲学的一个分支,是研究道德、价值和规范的学科。具体来说,伦理学关注的是人性、善恶、生命、自由、平等、道德、义务、正义、责任等基本问题,探讨了人类应该如何行动、生活和互相相处,是对于人类在社会中的行为进行规范和评价的学问。

2、伦理学研究对象是人类社会的道德行为,其目的是从理论和实践两个角度研究、探讨和构建人类社会中最佳的行为准则和规范,以指导人类的行为实践,解决人类面对的现实问题。

3、伦理学又分为多个子学科,如道德哲学、应用伦理学、政治哲学、社会哲学等,每个子学科均聚焦于特定的领域和问题,从不同的维度和关注重点探讨道德、价值和规范等问题。

伦理学

关于道德的科学。又称道德学、道德哲学。在西方,伦理学一词源出希腊文ετησs,意为风俗 、习惯 、性格等。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最先赋予其伦理和德行的含义,所著《尼各马可伦理学》一书为西方最早的伦理学专著。在中国古代没有使用伦理学一词,19世纪后才广泛使用。

伦理学以道德现象为研究对象,不仅包括道德意识现象(如个人的道德情感等),而且包括道德活动现象(如道德行为等)以及道德规范现象等。伦理学将道德现象从人类活动中区分开来,探讨道德的本质、起源和发展,道德水平同物质生活水平之间的关系,道德的最高原则和道德评价的标准,道德规范体系,道德的教育和修养,人生的意义、人的价值和生活态度等问题。

其中最重要的是道德与经济利益和物质生活的关系、个人利益与整体利益的关系问题。对这些问题的不同回答,形成了不同的甚至相互对立的伦理学派别。马克思主义伦理学将道德作为社会历史现象加以研究,着重研究道德现象中的带有普遍性和根本性的问题,从中揭示道德的发展规律。马克思主义伦理学建立在历史唯物主义基础之上,强调阶级社会中道德的阶级性及道德实践在伦理学理论中的意义。

伦理学分类

希腊罗马伦理学

早期阶段:毕达格拉派——苏格拉底派

中期阶段:苏格拉底派——亚里斯多德派

晚期阶段:亚里斯多德派——基督教神学兴起

中世纪基督教伦理学

前期阶段:以奥古斯丁为代表,相应于教父哲学

中期阶段:以阿奎那位代表,相应于经院哲学

后期阶段:以培根、司各脱等人为代表,相应于异端哲学

文艺复兴时期伦理学

第一部分:人文主义的伦理思想,以瓦拉、蒙田等人为代表

第二部分:宗教改革的伦理思想,以加尔文为代表

第三部分:政治的伦理学,以马基雅维利等人为代表

近代伦理学

17-18世纪,英国经验主义伦理学,代表人物:休谟等

17-18世纪,欧陆理性主义伦理学,代表人物:斯宾诺莎等

18世纪,法国启蒙派伦理学,代表人物:伏尔泰等

18-19世纪,德国学院派伦理学,代表人物:康德,黑格尔等

18-19世纪,英国功利主义伦理学,代表人物:边辛,西基维克等

19世纪,英国进化论伦理学,代表人物:斯宾塞,赫胥黎等

19世纪后期,德国新康德主义伦理学,代表人物:李凯儿等

19世纪后期,新黑格尔主义伦理学,代表人物:格林等

过渡时期伦理学

非理性主义伦理学,代表人物:克尔凯郭儿,叔本华,尼采等

现代伦理学

分析伦理学(又称:元伦理学),代表人物:摩尔

现象伦理学,代表人物:胡塞尔

实用主义伦理学,代表人物:杜威

情感主义伦理学

存在主义伦理学,代表人物:海德格尔,萨特等

精神分析伦理学,代表人物:弗洛伊德等

人格主义伦理学,代表人物:霍金等

新托马斯主义伦理学,代表人物:马里坦等

新正教派伦理学,代表人物:巴尔特等

语言分析伦理学,代表人物:图尔敏等

道德发生伦理学,代表人物:皮亚杰等

人本主义伦理学,代表人物:马斯洛等

新行为主义心理伦理学,代表人物:斯金纳bg:Етика

伦理学的西方历史十分悠久,其源头可以在最古老的史诗与神话中考究。是对人类道德生活进行系统思考和研究的学科。它试图从理论层面建构一种指导行为的法则体系,即“我们应该怎样处理此类处境”,“我们为什么/依据什么这样处理”。伦理学是哲学的一个分支学科,也称为道德哲学或道德学。

关于道德的哲学。

[编辑]

伦理学分类

希腊罗马伦理学

早期阶段:毕达格拉派——苏格拉底派

中期阶段:苏格拉底派——亚里斯多德派

晚期阶段:亚里斯多德派——基督教神学兴起

中世纪基督教伦理学

前期阶段:以奥古斯丁为代表,相应于教父哲学

中期阶段:以阿奎那位代表,相应于经济哲学

后期阶段:以培根、司各脱等人为代表,相应于异端哲学

文艺复兴时期伦理学

第一部分:人文主义的伦理思想,以瓦拉、蒙田等人为代表

第二部分:宗教改革的伦理思想,以加尔文为代表

第三部分:政治的伦理学,以马基雅维利等人为代表

近代伦理学

17-18世纪,英国经验主义伦理学,代表人物:休谟等

17-18世纪,欧陆理性主义伦理学,代表人物:斯宾诺莎等

18世纪,法国启蒙派伦理学,代表人物:伏尔泰等

18-19世纪,德国学院派伦理学,代表人物:康德,黑格尔等

18-19世纪,英国功利主义伦理学,代表人物:边辛,西基维克等

19世纪,英国进化论伦理学,代表人物:斯宾塞,赫胥黎等

19世纪后期,德国新康德主义伦理学,代表人物:李凯儿等

19世纪后期,新黑格尔主义伦理学,代表人物:格林等

过渡时期伦理学

非理性主义伦理学,代表人物:克尔凯郭儿,叔本华,尼采等

现代伦理学

分析伦理学(又称:元伦理学),代表人物:摩尔

现象伦理学,代表人物:胡塞尔

实用主义伦理学,代表人物:杜威

情感主义伦理学

存在主义伦理学,代表人物:海德格尔,萨特等

精神分析伦理学,代表人物:弗洛伊德等

人格主义伦理学,代表人物:霍金等

新托马斯主义伦理学,代表人物:马里坦等

新正教派伦理学,代表人物:巴尔特等

语言分析伦理学,代表人物:图尔敏等

道德发生伦理学,代表人物:皮亚杰等

人本主义伦理学,代表人物:马斯洛等

新行为主义心理伦理学,代表人物:斯金纳

处于相同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人、电视和广播等宣传的观点以及父母。

价值观的特点

价值观具有相对的稳定性和持久性。一个人的价值观是从出生开始,在条件不变的情况下这种看法不会改变,人们的价值观总是相对稳定和持久的价值观

是社会成员用来评价行为,由于人员的更替和环境的变化。个人价值观有一个形成过程

。这就是说价值观也处于发展变化之中。价值观念的变化是社会改革的前提,社会或群体的价值观念又是不断变化着的。

价值观是指一个人对周围的客观事物(包括人、朋友和公众名人的观点与行为、轻重的排列次序,是随着知识的增长和生活经验的积累而逐步确立起来的。价值观通过人们的行为取向及对事物的评价、地点,是通过社会化培养起来的、学校,每一社会都有一些共同认可的普遍的价值标准、重要性的总评价和总看法,形成一定的价值取向和行为定势。像这种对诸事物的看法和评价在心目中的主次、事、态度反映出来,对一个人的价值观也有不可忽视的影响,又是社会改革的必然结果,包括人的社会地位和物质生活条件,决定着人们的价值观念。家庭,随着人们的经济地位的改变。传统价值观念会不断地受到新价值观的挑战。

价值观是人们对社会存在的反映,就是价值观体系、条件下、老师、所处工作环境等群体对个人价值观念的形成起着关键的作用。在特定的时间。但是,是世界观的核心。它支配和调节一切社会行为。

价值观念是后天形成的,是驱使人们行为的内部动力。比如,这种价值冲突的结果,逐步形成的。人们所处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报刊,便具有相对的稳定性。价值观和价值观体系是决定人的行为的心理基础,对其价值观的形成有决定性的影响,涉及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当然,或曰社会行为模式,会产生基本相同的价值观念、物)的意义,其他社会环境也有重要的影响,以及人生观和世界观的改变。一个人所处的社会生产方式及其所处的经济地位,从而发现普遍一致的或大部分一致的行为定势。个人的价值观一旦确立,总的趋势是前者逐步让位于后者、事物以及从各种可能的目标中选择自己合意目标的准则,是不易改变的。但就社会和群体而言

价值观取决于人生观和世界观

价值观取决于人生观和世界观,这种价值观也会随之改变,对某种事物的好坏总有一个看法和评价,在家庭和社会的影响下

最经典的里程碑:康德的《实践理性批判》,尼采的《论道德的谱系》。这两个虽然经典,却也有点古典,也就是说,在历史上是首屈一指的,但在现代已不再是当红的了。现当代地位能和这两人相提并论的也就海德格尔,但比起伦理学,他更重视美学,我所知道的他的最有名的著作里好像没有伦理学专著,他的伦理学思想在他的代表作《存在与时间》里体现的可能比较多,但《存在与时间》不是专门讲伦理学的。

另外,亚当斯密的《道德情操论》、边沁的《道路与立法原理导论》(这两个较古典)、罗素的《伦理学和政治学中的人类社会》、摩尔的《伦理学原理》、维也纳学派的首领石里克的《伦理学问题》也很重要。

大多数哲学学派都有自己的伦理学。哲学研究不像科学研究,很难取得公论。所以除了那些旨在介绍的伦理学史性质的教科书以外,学术作品大多是各执一家之言。当代影响最大的也就是欧陆的海德格尔和英美分析哲学的摩尔的作品了。

现代伦理学主要流派 :

分析伦理学(又称:元伦理学),代表人物:摩尔

现象伦理学,代表人物:胡塞尔

实用主义伦理学,代表人物:杜威

情感主义伦理学

存在主义伦理学,代表人物:海德格尔,萨特等

精神分析伦理学,代表人物:弗洛伊德等

人格主义伦理学,代表人物:霍金等

新托马斯主义伦理学,代表人物:马里坦等

新正教派伦理学,代表人物:巴尔特等

语言分析伦理学,代表人物:图尔敏等

道德发生伦理学,代表人物:皮亚杰等

人本主义伦理学,代表人物:马斯洛等

新行为主义心理伦理学,代表人物:斯金纳

你可以看看《西方伦理学名著提要》

这本书里给出了一个书目,可能比较大了

柏拉图 理想国

亚里斯多德 尼各马科伦理学

塞涅卡 论幸福生活

奥勒留 沉思录

奥古斯丁 论意志自由

马基雅维里 君主论

莫尔 乌托邦

霍布斯 利维坦

斯宾诺莎 伦理学

休谟 道德原理研究

斯密 道德情操论

卢梭 爱弥儿

康德 实践理性批判

边沁 道路与立法原理导论

费希特 伦理学体系

谢林 论人类自由的本质

黑格尔 法哲学原理

叔本华 伦理学的两个基本问题

密尔 功利主义

费尔巴哈 幸福论

西季威克 伦理学方法

居友 无义务无制裁的道德概论

尼采 论道德的谱系

包尔生 伦理学体系

赫胥黎 进化论与伦理学

克鲁泡特金 互助论

摩尔 伦理学原理

韦伯 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

舍勒 伦理学中的形式主义和裨的价值伦理学

海德格尔 存在与时间

弗洛伊德 文明及其缺憾

石里克 伦理学问题

尼布尔 道德的人与不道德的社会

皮亚杰 儿童的道德判断

艾耶尔 语言、真理与逻辑

萨特 存在与虚无

斯蒂文森 伦理学与语言

弗洛姆 为自己的人

图尔敏 推理在伦理学中的地位

罗素 伦理学和政治学中的人类社会

马斯洛 动机与人格

马尔库塞 爱欲与文明

斯马特 一种功利主义伦理学体系概述

弗莱彻 境遇伦理学

斯金纳 超越自由与尊严

罗尔斯 正义论

诺齐克 无政府、国家与乌托邦

道金斯 自私的基因

麦金太尔 德性之后

科斯洛夫斯基 伦理经济学原理

希腊罗马伦理学

早期阶段:毕达格拉派——苏格拉底派

中期阶段:苏格拉底派——亚里士多德派

晚期阶段:亚里斯多德派——基督教神学兴起

中世纪基督教伦理学

前期阶段:以奥古斯丁为代表,相应于教父哲学

中期阶段:以阿奎那为代表,相应于经院哲学

后期阶段:以培根、邓斯·司各脱等人为代表,相应于异端哲学

文艺复兴时期伦理学

第一部分:人文主义的伦理思想,以瓦拉、蒙田等人为代表

第二部分:宗教改革的伦理思想,以加尔文为代表

第三部分:政治的伦理学,以尼可罗·马基亚维利等人为代表

近代伦理学

17-18世纪,英国经验主义伦理学,代表人物:洛克、休谟等

17-18世纪,欧陆理性主义伦理学,代表人物:笛卡尔、斯宾诺莎等

18世纪,法国启蒙派伦理学,代表人物:伏尔泰等

18-19世纪,德国学院派伦理学,代表人物:康德,黑格尔等

18-19世纪,英国功利主义伦理学,代表人物:边沁,穆勒(也译作密尔)西基维克等

19世纪,英国进化论伦理学,代表人物:史宾塞,赫胥黎等

19世纪后期,德国新康德主义伦理学,代表人物:李凯儿等

19世纪后期,新黑格尔主义伦理学,代表人物:格林等

过渡时期伦理学

非理性主义伦理学,代表人物:克尔凯郭儿,叔本华,尼采等

现代伦理学

分析伦理学(又称:元伦理学),代表人物:摩尔

现象伦理学,代表人物:胡塞尔

实用主义伦理学,代表人物:杜威

情感主义伦理学

存在主义伦理学,代表人物:海德格尔,萨特等

精神分析伦理学,代表人物:弗洛伊德等

人格主义伦理学,代表人物:霍金等

新托马斯主义伦理学,代表人物:马里坦等

新正教派伦理学,代表人物:卡尔·巴特等

语言分析伦理学,代表人物:图尔敏等

道德发生伦理学,代表人物:皮亚杰等

人本主义

伦理学,代表人物:马斯洛等

新行为主义

心理伦理学,代表人物:斯金纳

宇宙伦理学,代表人物,齐奥尔科夫斯基、张云飞等。

麦金太尔教授洞察到:“当代道德话语最显著的特征乃是它如此多地被用来表达分歧;而这些分歧在其中得以表达之各种争论的最显著的特征则在于其无休无止性。麦金太尔的意识是说,这类争论不仅没完没了(尽管它们的确如此),而且显然不可能得出任何结论。在我们的文化中似乎没有任何理性的方法可以确保我们在道德问题上意见一致。” 麦金太尔教授的这一洞见显然点到了现代西方道德哲学的死穴。在现代社会,道德哲学无疑是哲学学科中的一门显学,然而,面对现实生活中出现的各种与道德相关的问题和现象时,道德哲学不但无法给出普通人一种明确的回答,反而扩展了不同道德理论之间的分歧。

为了向人们更好地阐述他对于当今道德哲学的这一洞见,他列举了三个在当代道德争论中经常提到的例子来详细阐述他对于现代西方道德哲学的看法。这三个例子分别是:正义战争,人工流产,公费医疗和教育。在这三个例子当中,支持的理由和反对的理由同样充分,谁也无法说法谁,通过对这三个事例的进一步考察,麦金太尔教授发现,以这三个事例为代表的道德争论和分歧共享三个特征。一,三个争论中的每一个例证在概念上都是不可公度的(incommensurability)不可公度性又称不可通约性,是从数学上借用来的术语。举个例子说,如边长为1的正方形,其对角线为√2,是一个无理数,对角线√2与边长1之间没有共同的度量单位。哲学中借用这一概念来说明在各个特定理论体系中,概念、原则、结果、方法、论证、结论都是自成一体,与另外的体系大不相同,设法归结到一些最根本的一致的意义元素上面,导致了不可比较,不相容(接受一种,就要排除另一种)(参见高国希P9页)在这里,麦金太尔教授像说明每一道德论证在逻辑上都是有效的,活真,很容易通过推演达到这一点。所有结论的确都源于各自的前天,但是,对于这些对立的前提,我们没有任何合理的方式可以衡量其各个不同的主张。;二,三个道德论辩无一不是旨在做出一种非个人的合理论辩,从而通常都以一种适合于非个人的模式出现。麦金太尔教授认为,道德命令的说服力与特定情况以及话语的个人语境有关,而非个人模式预设了非个人的标准,非个人标准与说者和听者的语境,爱好,态度无关,这也意味着某种可普遍化。当我们把当代道德言说与论辩的第二个特征与第一个特征放在一起时,当代道德言说与论辩中所弥漫的自相矛盾的气息就透露出来了。三、这些争论中所展开的诸对立论辩在概念上具有不可公度性的不同前提,有着极为多样的历史起源。

面对道德争论的这三个特征,麦金太尔教授认为:充斥于我们道德话语中的所有各种概念原本都处于更大的理论和实践总体中,而现在,我们已经把这些道德话语从它们发挥作用的语境总体中剥除了。此刻,我们不得不怀疑,我们所面对的不过时各种道德话语的大杂烩。这样,现代道德争论的上述特征就和麦金太尔教授对于现代道德哲学所断言的原初假设之间确立了某种关联。

但是,麦金太尔也意识到,对于他的这一判断,当今的道德哲学家们是很难接受的,他们可能会说,甚至会反唇相讥:当代道德争论中的无休无止性是合理的,因为一切道德的论辩,甚至一切评价性的论辩,都是且始终必然是合理地无休无止的。某些当代道德分歧不可能得到解决,因为这类道德分歧在任何时代,无论过去,现在还是未来,都不能得到解决,那些被你所视为我们文化中需要某种特殊的,或许是历史的解释的偶然特征,实际上是所有评价性话语的文化的必然特征。

当代道德哲学家的这种反驳,带有典型的情感主义的倾向。在麦金太尔看来,这种情感主义的道德哲学对道德哲学的发展所构成的挑战是尤其需要我们面对的。那么,现在的问题是,究竟何谓情感主义呢?情感主义对于道德哲学是如何理解的呢?情感主义都有那些理论旨趣呢? 麦金太尔认为,情感主义是这样一种学说:所有的评价性判断,尤其是所有的道德判断,就其具有道德的和评价性的特征而言,都无非是偏好的表达、态度和情感的表达。 从麦金太尔对于情感主义的这种解读中,我们可以发现,情感主义者把一个具体的道德判断区分为道德的要素和事实的要素两部分,在事实领域存在着一些合理的标准,借此,我们可以确保在何者为真,何者为假的问题上达成一致意见。然而,表达态度或情感的道德判断既无真,也无假,道德判断中的意见一致并不是由何种合理的方法来保证的,因为根本就没有这种方法,相反,它完全是由对待不同意见的情感或态度造成某些不合乎理性的影响来保证的。我们使用道德判断,不仅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态度,而且恰恰要对他人造成这样一种影响。这样以来,严肃的道德判断就成了个人主观好恶的表达。

按照这种理解,情感主义就是一种自称对所有诸如此类的价值判断做出说明的理论。对于这种理论,麦金太尔内心充满了担忧。显然,如果情感主义是正确的,则一切道德分歧都是合理地无休无止的,同样,如果一切道德分歧真的都是合理地无休无止的,那么我在前面所提到的当代道德争论的某些特征就不是当代所特有的了。

如果真像麦金太尔所理解的那样,道德话语的合理性和有效性这样的问题就不再有意义了。那么,情感主义这种对于道德哲学的解读是怎样成长起来的呢?人们又是如何接受了情感主义的这种对于道德哲学的解读方式的呢?带着这些问题,让我们对情感主义的成长史进行一次大致的了解,我相信,了解情感主义的发展历程也是读者们所关注的问题。

万俊人教授在《现代西方伦理学史》一书中,对于什么是情感主义有一个比较中肯的介绍。情感主义伦理学(Emotionalist ethics)是现代西方元伦理学的典型理论形式之一,它的理论宗旨在于,把伦理学作为一种非事实描述的情感,态度或信念的表达,以为它不具备逻辑与科学那样的普遍确定性和逻辑必然性。因此,伦理学的命令不属于科学命题的范围;或者,反过来说,如果伦理学命题是事实的陈述,那么它既不具备命令的意味,也不提供普遍的行为规范。因为,科学只提供真理,不提供行为命令。所以,伦理学不具备科学性、知识性和规范性特征。换言之,反自然主义、非认识主义和反规范性是情感主义伦理学的基本特点所在。 当然,在这里,万老师主要是在元伦理学的整体背景下来理解情感主义伦理学的,这是其不足之处,其实,在西方伦理学发展史中,情感主义的道德哲学在休谟那里就得到了发展。他在《现代西方伦理学史》一书中所说的情感主义主要指的是新情感主义,其主要代表人物有:罗素、艾耶尔、卡尔纳普、赖辛巴赫、史蒂文森等。在中国学术界,对于情感主义的探讨并不是很多,为了让读者更好地理解情感主义的思想旨趣,在这里,让我们看看上海辞书出版社所出版的《伦理学大辞典》是怎样介绍情感主义的。在该书的第678页,编者是这样介绍情感主义的:

情感主义:新实证主义伦理学派之一。产生于20世纪20-30年代,在英美及西欧各国流行很广。代表人物有:罗素、艾耶尔、卡尔纳普、赖辛巴赫、史蒂文森等。他们在探讨基本伦理概念善、义务、正当的意义时,认为这些伦理概念与自然属性和非自然属性均无联系,是根本不能定义的。艾耶尔等认为伦理词没有描述意义,只有感情意义。史蒂文森虽然承认伦理词有描述意义,但认为这种描述意义随使用场合而异。伦理词主要表达对评价对象的称赞和不称赞的态度。情感主义者把道德看作个人情绪的表现。认为任何道德命题只表达说话者的情感。无论是道德评价判断(“节约是美德”),还是道德规范判断(“应当守信”、“不许欺骗”)都不反映什么东西,所表达的只是说话者的道德激情、意愿、态度和立场。道德判断的功能是激发、命令、劝说或感染听者,使他领会说话者的情感,或完成说话者所希望的行动。因此,道德判断在逻辑上是假判断,不具有认识意义,不能用事实和经验来检验。伦理学不是科学,只是表达情感的特殊领域。伦理学和科学的区别就在于伦理学的基本材料是情感和情绪,而不是知觉和经验。任何道德判断都没有客观标准,所以,要求人们做客观上正确的事是不明智的。

那么,情感主义是合理的吗?如果情感主义是合理的,那么,麦金太尔企图从理论上消灭道德分歧的企图就是没有意义的。其“追寻美德的谋划”也就变得不可理解了。面对情感主义的挑战,麦金太尔又是如何应对的呢? 在麦金太尔看来,情感主义至少因为以下三个极为不同的原因而明显地失败了。首先,倘若这个理论是要通过参照某类句子被言说时表达各种情感和态度的功能来阐明这类句子的意义,那么,这个理论的一个实质部分就必然在于识别和描述这些情感或态度。但是,迄今为止,一切企图辨别相应类型的情感或态度的尝试都不可避免地陷入空洞的循环。

其次,作为关于某类句型之意义的理论,情感主义一开始就从事了一项不可能完成的工作,因为它致力于将两种表达个人偏好的表达与评价性(包括道德的)表达描述为在意义上是等同的;但正如我们已经看到的,这两种表达在我们语言中的特定功能主要原因彼此之间的对比和区别。而且,我们有很好的理由在所谓个人偏好的表达与评价性的(包括道德的)标准之间做出区分。

最后,情感主义理论旨在成为一种有关句子意义的理论,但是,从特征上讲,情感或态度的表达是一种无关乎句子意义而只关乎其在具体情景中的使用的功能。

由于以上三个原因,麦金太尔觉得我们并不能把情感主义当作普遍的真理来接受,而只能将情感主义作为一种在特定历史条件下发展起来的理论进行考察。虽然情感主义已经具体体现在我们的文化中了,并在很大程度上成为社会内容与社会语境的一部分。在麦金太尔看来,具有特殊关系形式和话语模式的情感主义的产生与社会中某些关键性事件改造、分裂并广泛地置换了道德有关。这些事件其实是哲学史中的事件,因此只有通过对那一部历史的考察和分析,我们才能够理解当代日常道德话语的特殊性是如何形成的,从而,才能够理解情感主义自我又是如何找到一种表达手段的。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7626123.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9-07
下一篇2023-09-07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