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学家艾力·艾力逊的研究指出,人的一生可以分为八个发展阶段,每一个阶段都有其心智成长的特定目标。如果在该阶段因为某些原因不能正常发展,这个人会在生活上出现一些问题,长大后他就需补回这个过程,但要付出很大的人生代价。以下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孩子成长心理发展五个阶段,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孩子成长心理发展五个阶段 篇1
第一阶段:0至1 岁信任与不信任
肚饿--被喂食物
受惊--被拥抱
哭泣--被拥抱
让孩子知道他的重要性及家长多么需要他。
孩子会觉得生长在一个安全的地方。
长大后,会是一个开朗及信任别人的人。
孩子会觉得生长在一个不安全的地方。
1、表现出一种异乎寻常及极度害怕被遗弃的表现;
2、拼命地寻找一个依赖的对象;
3、需要别人照顾;
4、深信不能信任任何人。
竭力维持毁灭性的感情关系,而且展示偏执狂症的倾向,如暴饮暴食,或过分地需要别人的夸奖。
第二阶段:2至3 岁自主与羞愧
孩子开始学习如何控制自己的生理机能及注意到身体的能力及限制(如控制大小便)。
如果有家长支持及受到尊重的对待,他会获得充满自主能力的感觉及觉得他自己对这个世界有一份影响力。
若孩子在这成长阶段中得不到鼓励,或受到恶意的批评及嘲笑,尤其是在他尝试学习如何控制大小便的过程中,他很容易会产生害羞及惭愧的感觉。
1、经常觉得自卑、无用及不可爱;
2、不相信自己在世界上有存在的理由;
3、把自己塑造成一个必须依靠别人的人;
4、觉得自己生存的权利取决于对别人的重要性;
5、经常作出不恰当的道歉。
不知道自己真正需要些什么,不能拒绝别人的要求,害怕有新的经验,害怕面对别人的愤怒。
第三阶段:4至5岁主动性与内疚
1、喜欢幻想,创造及按照自己的主意行事;
2、发展出主动性。
如果在这阶段受到家长的支持,他会说出他的想法及表达他的情绪,并且他会发展出一份健康的好奇心。
如果在这阶段,家长不支持他,反而因他作出新的尝试而处罚他,他会觉得内疚、有犯罪感,因而停止他的主动性,或会秘密地做。
1、害怕犯错;
2、感到无助及内疚;
3、只懂得安慰别人;
4、回避风险;
5、隐瞒错误。
6、不能认识或表达内心的感受;
7、害怕说出内心的事情;
8、对感情关系负上过分的责任;
9、不断地去讨好别人。
第四阶段:6至11岁勤勉与自卑
这一阶段的孩子,会开始与别人竞争及比较。
如果老师和家长鼓励孩子学习及表示孩子与其他孩子一样有同样的能力,孩子将会受到激励而变得有活力。
如果老师和家长经常严厉地批评或忽略了孩子,孩子会不信任自己,或者不会自觉地做事。他会产生不配做某件事或不及别人的感觉。
1、避免参与任何的竞赛或极度喜欢与别人竞争;
2、觉得不安全及不如别人;
3、对自己或别人吹毛求疵。
4、凡事要求完美;
5、经常拖延及耽搁;
6、不知如何达到目标。
第五阶段:12至21岁身份与对角色的困惑
青春期:
1、找出他自己怎样去适合这世界;
2、接受自己身体生理上的变化;
3、界定自己对异性的身份;
4、界定在同性和同辈里的身份;
5、找出人生应怎样过
若这阶段容许他去探索他自己的梦想及感觉、改变想法及尝试新的方向,他会发展成为一个接受自己的人。
若家长及身边的成人不支持他,又不引导他去探索,而只是过早地强逼他进入某一个角色,他会形成反叛的个性或者变成一个轻浮的人。
1、不正确地表现出青春期的行为;
2、对自己人生角色感到矛盾;
3、不能订立人生目标;
4、依靠情感关系或事业成就去肯定自己的身份。
5、需要不断地谈恋爱;
6、需要凭拥有的东西、认识多少人及工作成就去确定自己的人生角色。
孩子成长心理发展五个阶段 篇2美国心理学家艾里克森关于人格发展八个阶段的发展任务和所形成的良好人格品质分别是:
(1)婴儿前期(0-15岁):这一阶段的主要发展任务是获得信任感,克服怀疑感;良好的人格特征是希望品质。
(2)婴儿后期(15-3岁):这一阶段的主要发展任务是获得自主感,克服羞耻感;良好的人格特征是意志品质。
(3)幼儿期(3-6岁):这一阶段的主要发展任务是获得主动感,克服内疚感;良好的人格特征是目标品质。
(4)童年期(6-12岁):这一阶段的主要发展任务是获得勤奋感,克服自卑感;良好的人格特征是能力品质。
(5)青少年期(12-18岁):这一阶段的主要发展任务是形成角色同一性,防止角色混乱;良好的人格特征是诚实品质。
(6)成年早期(18-25岁):这一阶段的主要发展任务是获得亲密感,避免孤独感;良好的人格特征是爱的品质。
(7)成年中期(25-60岁):这个时期的主要发展任务是获得繁衍感,避免停滞感;良好的人格特征是关心品质。
(8)成年后期(60岁以后):这一阶段的主要发展任务是获得完善感,避免失望或厌恶感;良好的人格特征是智慧、贤明品质。
我们主要来谈一个孩子从婴儿期到青少年期成长心理发展部分普遍规律:
一、婴儿期(0-15岁):基本信任和不信任的心理冲突
第一个阶段,0-15岁,婴儿期,
这个阶段的主要任务和需求是,解决基本信任和不信任的心理冲突。简单来讲,也就是安全感建立的关键时期。 在孩子0-15岁这个阶段,是安全感建立最重要的时期,这个阶段的重心放在孩子安全感的建立上,让孩子充满基本信任感。安全感建立最重要的因素是妈妈的有效陪伴。
安全感好的孩子,会有爱的归属感,知道自己是有人爱的,是值得被爱的。孩子自尊、自信水平相对高、愿意与人交往,人际关系往往较好。
二、婴儿后期(15~3岁):自主与害羞(或怀疑)的冲突
15-3岁阶段主要特征是孩子自我意识发展最迅速的阶段,这个阶段的孩子开始明确自己和世界是分离的,自己和其他人也是分离的,自己是一个独立的个体,所以孩子会产生探索的需求。
这个阶段对孩子发展独立思考的能力、意志力、专注力,培养好的习惯模式等很重要。
比如:孩子在探索水瓶装水和倒水,家长却担心搞湿衣服等阻止孩子探索,或虽允许孩子玩,却隔一会过去喂一口水、给一个水果,或擦手、加衣服等打扰孩子的行为,孩子的注意力不停被打断,孩子好的专注力能形成吗?到孩子上小学或长大,又去抱怨孩子专注力不好影响上课和学习?
关健时期,从小养成,良好习惯、事半功倍!
三、幼儿期(3~6岁):主动对内疚的冲突
这个阶段也是孩子们非常重要的一个阶段,孩子绝大多数的能力雏形都是在这个阶段迅速发展,包括心理品质和学习能力的培养,这个阶段的孩子最为关键的心理发展任务是探究。
15-3岁是探索期,探索是认识事物的表相而进行的行为,而3-6岁的探究期则是为了深入的认识事物而进行的行为,这个时候就不仅仅停留在事物的表相上了,而是会在了解事物表相之后,继续深入到事物的内在规律,这个阶段的孩子是有目的的探索,也就是探究,探究事物内在究竟是什么。
孩子探究的过程中所需要的一些内在能力,都会逐渐在这个阶段得到迅速的发展,比如孩子的学习力、想象力、创造力、责任感、勇气、挫折抵抗、问题解决、情绪管理等等。
“3岁看大、七岁看老”这个阶段是孩子成长打下良好基础的关键期!
其次,这个阶段还有一个显著的心理发展需求,人际交往。
3-6岁是孩子进入幼儿园学习的阶段,在幼儿园里,不论孩子是否愿意,都需要主动或被动的与他人接触和交往,所以这个阶段孩子发展人际交往的能力。
幼儿园期又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小班、中班、大班)
(1)、3~4岁幼儿心理发展的特点
1、 行为受情绪支配 3~4岁的幼儿的行动常常受情绪的支配,而不会也受理智支配。想哭就哭、想笑就笑。
2、 爱模仿 3-4岁幼儿的独立性差,模仿性很强。看见别人玩什么,自己可能也想玩这个;看见别人有什么;自己也想要这个。家长要理解孩子的要求,同理孩子的需求心理,也可以引导孩子学会分享,培养孩子的交往能力。
3、 思维带有直觉行动性 由于3-4岁幼儿思维很具体,很直接,只能从表面去理解事物。对幼儿提出要求也要具体,同时教育要多使用正面教育,讲反话很可能是无效的,孩子听不懂或不会联系。
(2):4~5岁幼儿心理发展的特点
4、5岁幼儿已经适应了幼儿园的生活,加上身心各方面的发展,显得非常活泼好动。
1: 爱玩、会玩 幼儿都喜欢玩游戏。但3岁幼儿虽然爱玩却不大会玩,5、6岁幼儿虽然爱玩,但由于学习兴趣日益浓厚,分散关注,游戏的时间相对少了一些。4、5岁孩子属于典型的游戏年龄阶段,是角色游戏的高峰期,已经能计划游戏内容和情节,会自己安排角色,怎么玩,有什么规律,不遵守规则应怎么处理?基本都能合作或商量,但游戏过程中产生的矛盾有时还需要成人帮助和解决。
2: 活泼好动 4、5岁的中班儿童介于小班大班之间,既不像3岁孩子那样“乖巧听话”,又不像5、6岁那样“懂事“,这阶段孩子主要特征更“活泼好动”,或被大人冠以“太淘太皮”。不少研究发现,4、5岁是幼儿许多心理品质发展最快的时期。
3: 思维具体形象 4、5岁儿童的思维可以说是典型的幼儿思维。解决简单问题时可以不再依赖实际的尝试性动作,但必须借助于事物的形象。事物的形象常常影响他们的思考和对问题的理解。 比如,在他们的头脑中,“儿子”的形象是小孩或年轻人,而长胡子并满脸皱纹的人是“爷爷”的特点,因此,当听人说某个符合爷爷特点的人是某某的儿子时,常常感到不解。或往往是这样理解事物;比如:“能吃苦”的意思就是“能吃掉很多带苦味的东西”;而孔融“让梨”,是因为“他人小,大的梨吃不了”。
(3):5~6岁幼儿心理发展的特点
1: 好学、好问、好探究 5、6岁儿童不光问“是什么”,还会问“为什么”?
好学、好问是求知欲的表现。甚至一些淘气行为也反映儿童的求知欲。这个年龄的孩子也特别喜欢拆拆卸卸,他们把玩具汽车拆开,是为了看看它里面有些什么,为什么会动?为什么会发音?想拆收音机是要找里面说话的阿姨。所以家长应该保护幼儿的求知欲,多多耐心回答孩子的十万个为什么?或跟孩子一起寻找答案。也尽可能为幼儿提供一些可以自由摆弄的材料,支持他们的探究行为,对探究过程中的不良行为多采取接纳、宽容的态度,并在他们需要时可以适当提供帮助。
2: 抽象概括能力开始发展 5、6岁幼儿的思维仍然是具体形象的,但已有了抽象概括的萌芽。
例如,他们已经开始掌握一些比较抽象的概念;能对熟悉的物体进行简单的属性分类;也能初步理解事物的因果关系。由于大班幼儿的抽象概括能力开始萌芽,可以进行简单的科学教育,参观科谱知识类,多接触大自然,引导他们去发现事物间的各种内在联系,促进智力发展。
3:个性初步开始形成 5、6岁儿童初步形成了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他们开始显得比较有“主见”,有了相对稳定的人格和行为方式;有的热情大方,有的胆小害羞,有的好动,有的安静,有的自尊心很强,有的温和,有的爱好唱歌跳舞,有的表现出绘画才能等等。
四、儿童期(6~12岁): 勤奋对自卑的冲突
3-6岁阶段是孩子能力高速发展的阶段,6-12岁阶段是孩子能力凝固成型的阶段,所以3-6岁如果已经错过了,6-12岁阶段尽量要把握好,这是孩子调整的重要时期,这个阶段孩子的各方面能力都发展得相对比较完善了,部分能力接近成人的水平了。
这个阶段心理成长的关键任务是能力,通过竞争形成的能力。 这个阶段的孩子很容易进入竞争状态,也对竞争特别感兴趣,一个普通的行为,引入竞争概念,孩子更多愿意积极参与,这个阶段的孩子通过竞争去体现自己的价值和能力,同时也通过竞争去优化和调整自己。 这个阶段发展如何影响孩子许多优秀内在品质,比如坚毅、自控力、同理心、进取心、自尊心,同时也会影响到孩子的多方面能力,比如表达能力、抗挫能力、面对挑战的能力、独立思考的能力等等,如果发展不太好,孩子非常容易形成自卑的心理状态,不愿意尝试、不愿意与陌生人交流、不愿意对外表达等等。
五、青春期(12~18岁):自我同一性和角色混乱的冲突
青春期是一个发展时期;青春期是人的身体发育成熟的时期;
青春期是一个变化时期;青春期是少年身心变化最为迅速而明显的时期;
孩子的自我意识在青春期会出现质的变化,追求人格独立和自主,独立性增强。 青春期更容易成为叛逆期,是因为绝大多数家长骨子里认为孩子还小还带有控制孩子的思想,可是孩子却常常以激烈的反抗来证明自己已经长大,青春期的孩子已经不愿意接受被成人控制了。
青春期最主要的心理特征是自我意识完全独立,形成了真正的我。这个阶段发展出来的心理特征大多是人生方向、内在动力、社会性、自我定位、世界观和价值观等等。 这个阶段和孩子相处建议:完全当大人对待。尊重、民主、自由、引导为主旋律。
青春期最关键的教育点是亲子关系的处理,亲密而又不越界的亲子关系。
在孩子成长过程中,针对不同阶段生长发育的特点及心理发展普遍规律,在理解的基础上给予孩子需要的教育和帮助,不拔苗助长、也不错失好时机,特别在陪伴孩子成长0-12岁的关键期,明白孩子所需,如及时雨般恰如其份,灌溉孩子营养所需,为孩子一生打下扎实良好的基础,事半功倍! 不留遗憾!
;1好学、好稳、好探究。
好奇是幼儿的共同特点,但大班幼儿的好奇与小、中班有所不同。小、中班幼儿的好奇心多表现在事物表面的兴趣上,看见什么都想去摸摸,去摆弄摆弄。他们常常向成人提问题,但问题多半停留在“这是什么”“那是什么”上。大班幼儿不同,他们不光问“是什么”,还要问“为什么”。问题的范围也很广,上至天文地理,下至花鸟鱼虫,无所不有。他们不仅希望得到成人帮助解答,同时通过自己实际地尝试、实验,发现问题,寻求答案的主动性、积极性更加提高。
2抽象概括能力开始发展
大班幼儿的思维仍然是具体形象的,但已有了抽象概括的萌芽。例如,他们已经开始掌握一些比较抽象的概念(如左、右概念),能对熟悉的物体进行简单的分类(白菜、西红柿、茄子都是蔬菜,苹果、橘子、香蕉都是水果);也能初步理解事物的因果关系(针是铁做的,所以沉到水底去了;火柴是木头做的,所以能浮上来)。由于大班幼儿的抽象概括能力开始萌芽,所以可以、也应该进行简单的科学教育,引导他们去发现十五件的各种内在联系,促进其智力的发展。
3个性初步开始形成
大班儿童初步形成了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他们开始能够控制自己,做事也不再“随波逐流”,显得比较有“主见”。对人、对己、对事开始有了相对稳定的态度和行为方式:有的热情大方,有的胆小害羞,有的活泼,有的文静,有的自尊心很强,有的有强烈的责任感,有的爱好唱歌跳舞,有的表现出绘画才能
:
伴随着社会与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化的建设,城市在增添了喧嚣的同时也变得浮躁,成人和儿童的心理也或多或少的承受着各式各样的压力和不良情绪,这样的环境下如果不能及时的发散势必会产生负性情感的淤积,对工作学习、身心健康有很大的影响。
一般成人会有自己的发散方式,从而得到部分缓解。简单的说人类是通过对情报进行输入和输出来维持心脑的平衡。正常情况下人类的输入不会出现异常,因为输入是通过五感时时刻刻来进行的,但是在如此浮躁的生活环境下,想要依靠自然的方式去输出较强的负性情感和无意识情感就相对比较困难了,由于儿童正处于语言和自主行为能力的发展期,相比成人就更需要及时的帮助和引导发散 (也就是输出)。
儿童健康心理是非常重要的,心理学家认为,如果儿童期心理就开始不健康,那么就影响他的一生。儿童时期是培养健康心理的黄金时期,各种习惯和行为模式,都在这时奠定基础,如果在此时忽略了孩子的心理卫生,那么,成人后想拥有健康的心理与成熟的人格就会非常的困扰。
所以说儿童时期的心理健康是非常重要的,那么,如何来培养儿童时期的心理健康呢?下面问渠心理网就为大家整理了以下几个方法,家长们只要适当的注意,完全可以让孩子拥有一个健康的心理!
1、不要太严厉:对孩子太严厉、苛求甚至打骂这些做法易使孩子形成自卑、胆怯、逃避等不健康心理,或导致反抗、残暴、说谎、离家出走等异常行为。
2、不要太关心:过分关心孩子,容易使孩子过度以自我为中心,结果成为自高自大的人。
3、不要恐吓:吓唬孩子会丧失父母在孩子心目中的权威性,以后的一切告诫,孩子就不会服从了。
4、不要贿赂孩子:要让孩子从小知道权利与义务的关系,不尽义务不能享受权利。
5、不要嘲笑批评:孩子一样也会自尊心,嘲笑批评孩子会造成孩子怀恨和害羞的心理,大大损害孩子的自尊心。
6、帮助孩子面对困境:要帮助孩子对面对的困境进行分析,教会孩子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要帮助孩子解决困难,但不是代替他们解决困难。
7、要让孩子学会独立:要让孩子学会独立,不要让孩子过于依赖家长,应该鼓励孩子与同年龄人一起生活、学习、玩耍,这样才能学会与人相处的方法。
8、不要勉强孩子:当一件事情孩子无法完成时,不要去勉强,这样对孩子的自信心建立并没有帮助。孩子的自信心多半是由成功慢慢培养起来的,强迫他们做力所不及的事情,只会打击他们的自信心。
9、不要过分夸奖孩子:孩子做事取得了成绩,略表赞许即可,过分夸奖会使孩子沾染沽名钓誉的不良心理。另外,赞许必须针对具体的事,让孩子知道自己优点的同时感到你的赞许是真诚的,而不是虚的、哄他的。
10、不要对孩子喜怒无常:家长对待孩子时,如果自己的情绪总是不稳定,喜怒无常。这会让孩子没有安全感与稳定性,孩子会感到无所适从,变得敏感多疑,情绪不稳,胆小畏缩。
参考资料:
5-6岁儿童心理发展的主要特点参考如下:
通常情况下,5-6岁儿童的心理发展特点包括了好奇心和求知欲较强、喜欢参与有组织的活动、喜欢帮家人干活等。
1、好奇心和求知欲较强:这个阶段的孩子往往比较爱提问,并且已经存在较强的自我意识,喜欢独立完成一些事情;
2、喜欢参与有组织的活动:这个年龄阶段的孩子喜欢参加有组织的游戏活动,并在活动过程中,具有较强的集体观念,会把自己的想法与集体观念结合在一起;
3、喜欢帮家人干活:这个年龄的孩子还比较热爱劳动,喜欢帮助家人做事情,还会在这个过程中体验到成就感和快乐。
小孩脾气暴躁、易怒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纠正:
1、采取冷处理的办法,当孩子无理取闹、发脾气的时候,可以采取强制休息片刻,不要去教训他,不要去指责,就是转移孩子的注意力,发脾气了可以把他放到另外一个房间里面,可以讲故事、讲有趣的事情,给予轻柔的暗示、暂时的冷落就会产生效果。
久而久之实际孩子知道发脾气是没有效果的,就会停止用这种方法来达到自己的目的,然后再进行教育,耐心的教导,至少要了解发脾气是什么情况,要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
2、对症下药,孩子发脾气的时候往往是有原因的,可以耐心的听他讲,听他讲为什么要这样,事情的原因是什么?然后和孩子好好进行沟通。同时也可以找出孩子叛逆的原因,和老师沟通好,然后达成目标,尽量的消除发脾气的次数,久而久之就会缓解。
3、消除法,就是说宝宝发脾气了,作为父母一定先要根据发脾气的事情,然后进行疏导,用正能量的事情给予引导,然后可以通过故事或者少儿节目中的类似事情,看人家是怎么处理的,以后遇到这种事情怎么去处理?
可以反复疏导,孩子自然而然随着年龄增长,发脾气就会有缓解。切忌孩子发脾气不问原因,然后大人也发火或者用暴力,这样只能适得其反。
5—6岁幼儿年龄特点及策略
5—6岁幼儿年龄特点及策略,儿童开始进入幼儿园过集体生活,心理发展有很大的变化,特点主要体现在好奇心加强、爱模仿、情绪主导性变化、下面看看5—6岁幼儿年龄特点及策略。
5—6岁幼儿年龄特点及策略11、活动的自主性、主动性提高:
学前班幼儿处于幼儿时期发展的最高阶段,又处于小学前准备阶段,他们在生理和心理方面有他们自己的特点,随着年龄的增长和心理各个方面的发展,大班幼儿不再满足于追随、服从,而是有了自己的想法和主见,
他们活动的自主性、主动性水平明显提高,这需要我们老师和家长适当放手,无论是在学习方面还是生活方面很多地方都要让孩子自己做。我们有时只是为他们创造适当的条件,真正动手做事的人应该是孩子。
2、活动有目的、有计划:
同小班、中班幼儿在行动过程中进行思考的特点相比,学前班幼儿以有可能在行动之前对自己要做的事情有一个大致的想法、他们的行为少了些盲目性,多了些目的性和计划性。但是,这种目的性、计划性不是自然发生的,它有赖于成人的引导。虽然计划显得很幼稚,但它毕竟说明孩子们知道怎么用计划指导自己的行动了。
3、自我控制能力的提高:
学前班幼儿的神经系统比中班的幼儿成熟许多,自我控制能力明显提高。表现在他们对动作的准确性的控制上,又表现在他们自己行为的控制上,有一定的自我约束能力。
5—6岁幼儿年龄特点及策略2对于孩子的成长经历而言,5-6岁是比较稳定的时期。5-6岁的孩子,非常温顺乖巧,也很安静。他们不再那么叛逆,凡事都和父母对着干。他们的自我意识发展更完善,甚至可以对自己做出评价。正因为如此,他们不再一味地相信爸爸妈妈的评价。这个时期的他们,变得更加客观,能够从几个方面看待问题,开始有自己的思考。
相比较小时候很容易受到外界事物的影响,这个年龄段的孩子情感更加稳定。这一点,从他们的人际关系上就可以看出来。他们有了稳定的朋友,每天都喜欢和朋友一起玩耍。他们的感情也更加内敛,如果说以前摔倒了会马上嚎啕大哭,那么现在他们已经学会了承受。他们摔倒了,会忍着疼,尽量不哭出来。他们喜欢照顾比自己小的孩子,并且对此表现出极大的热情。
5-6岁的孩子开始对婚姻敏感。他们先想要嫁给爸爸或者迎娶妈妈,渐渐地开始喜欢身边的小朋友,并且公开讨论自己要和谁结婚。甚至,他们对选择与谁结婚,还会有自己的考量和权衡。这个时期的孩子对数字更加敏感,刚刚开始接触数学的他们很喜欢把数学运用于生活之中,所以买菜的时候让他付钱,或者去超市的时候让他结账,对他都是很好的锻炼。
六岁的闹闹有了一个小妹妹。小妹妹刚刚诞生时,闹闹兴奋极了,不管看到谁,都会炫耀自己有小妹妹。然而,没过两个月,闹闹就不喜欢小妹妹了。原来,全家人在照顾小妹妹的时候,忽略了闹闹。虽然闹闹已经可以自己穿衣服、洗漱,自己吃饭,但是,他还是感受到自己被冷落了。
有一天,爸爸刚刚下班回来,就去卧室抱起小妹妹。这时,闹闹再也忍不住委屈的泪水,说:“你们只关心小妹妹,只抱她,不抱我。”听到闹闹吃醋了,全家人都笑话他,说:“你都六岁了,是个男子汉,怎么还要抱呢你可以自己走路,
想去哪儿就去哪儿,小妹妹很小,还不能自己走路啊!”闹闹一言不发,回到自己的卧室关上门。后来,妈妈意识到闹闹也许很失落,就去看闹闹。不想,闹闹正一个人躲在房间里伤心地哭呢。妈妈问:“闹闹,你为什么哭啊”闹闹难过地说:
“妈妈,您是不是不爱我了。”妈妈笑着说:“傻孩子,我们怎么会不爱你呢”闹闹又问:“那您为什么抱小妹妹,不抱我呢妈妈,您可以抱我吗”这次,妈妈没有笑闹闹有了小妹妹之后行为退化,而是坐在闹闹身边,把闹闹抱在怀里,
一本正经地告诉闹闹:“闹闹,爸爸妈妈永远都爱你。不管我们有几个孩子,我们爱的就是你,因为你是爸爸妈妈的第一个孩子。你是妹妹的哥哥,你也应该和爸爸妈妈一起爱妹妹,好吗”听了妈妈的话,闹闹开心地一笑了。
在这个事例电闹闹吵着也让爸爸妈妈抱,并非是为了争风吃醋,而只是想验证爸爸妈妈是否像爱小妹妹一样爱自己。如果家里人一味地说闹闹已经长大了,不用抱了,那么闹闹一定会认为爸爸妈妈不爱他了。其实,孩子的心思是很细腻的。只需要抱抱他,他心里的疑虑就会解开,何乐而不为呢况且,即使没有小妹妹,爸爸妈妈也是应该多多拥抱六岁的闹闹的。
很多时候,我们觉得孩子是在“作”。实际上,孩子说出的是自己真正的需求。如果爸爸妈妈太粗心,那么孩子稚嫩的心灵也许就会因此受到伤害,影响未来的人生之路。5-6岁的孩子,非常安静内敛,也充满爱心。要想让他们快乐地成长,爸爸妈妈就应该给予他们足够的爱和关心,这样他才能更加快乐幸福。
5—6岁幼儿年龄特点及策略3生理动作发展
左、右脚皆能单脚跳,可以双脚交替上下楼梯。会自己吃饭、刷牙、洗脸,学会自己穿套头衣服、扣扣子、拉拉链。能练习拍球,能伸手接球,会对准目标丢球、踢球。
注意点
让孩子多运动,玩球,呼啦圈等都是很好的运动。
认知能力发展
对生活中的事物有基本的概念,如:有四个轮子,人可以坐在里面的,会猜到是车子。孩子喜欢发问并回答:“谁、什么、何时、为什么、何地”等问题;乐于自己实验、有新的想法,如:把肥皂盒当作小船。 孩子能指出物件的异同,注意到生活中人事物的改变。能学会记住人名、地址和电话号码,能说出6-8种颜色和3种形状。能理解日常活动的先后顺序,(如早饭在午饭前,午饭在晚饭前,晚饭在睡觉前)
注意点
带孩子到大自然中学习观察,鼓励他们提出问题。 让孩子主动探索,如:观察植物等系列活动,自然会学到植物的相关知识。
语言能力发展
能依大人的指示完成事情,可以安静地聆听,并且复述别人说的话。 喜欢听故事,能简短重复自己听过的故事。会用完整的句子,描述自己的经验和感受。如“我还没来得及把小饼干放在桌子上,小弟弟就把它吃掉了。”喜欢唱简单的歌
注意点
鼓励孩子说故事。你一句、我一句玩故事接龙游戏。教孩子成为有礼貌的人,如:跟汽车司机说谢谢、与人问好,这些都是重要的社会语言。
社会情绪发展
孩子喜欢和朋友一起游戏、合作,能和他人分享共用物品,会帮忙伙伴。能表达自己的情绪感受,察觉他人的情绪,给予安慰与关心。开始懂得什么是危险,有时会非常害怕,难以分清假想和现实。仍会在遇到小挫折时大发脾气,喜欢假装,常和想象中的伙伴一起玩。知道性别不会随外表改变而变化。
注意点
和孩子玩角色扮演游戏,有助他们练习社交技巧。帮孩子洗澡时,教他们认识自己的性器官,学习如何清洁、保护自己的身体。
5岁的儿童发展特点及注意点
五岁大的孩子快乐、活跃和热情。这个时期是孩子思维活动发展的关键阶段,也是逆向思维发展的关键阶段。理解能力快速地发展,不但能广泛了解事物的现象,而且要求了解事物的原因、结果、等相互的关系。
生理动作发展
能学会手脚可同时用力,进行全身性的活动,如:跳绳。单脚站立能保持平衡5-10秒能把球抛过头顶,能跳过低的物体 。能跑、跨大步 ,会跳跃和踮着脚尖跑 。孩子会仿写一些字、画出三角形等图形。习惯用左手或右手已经确定下来 。可以熟练地使用剪刀。能不在大人的协助下,分辨衣物的前后,自行穿好衣服裤子。
注意点
多带孩子到室外活动,如果孩子一直长时间从事室内静态的运动,他们大肌肉动作的协调性、运动技能将无法得到充分发展。
认知能力发展
孩子的思考逐渐由具体而抽象,慢慢建立了基本的时间与数字概念。有些孩子能理解10以内的具体数字概念,知道早上、中午、晚上的时间顺序,能理解昨天、今天、明天等时间概念。喜欢谜语和笑话,会画表示动物、人或物品的画。能理解和使用有比较意味的词,如大、更大和。能长时间很好地集中注意力。
注意点
鼓励孩子用语言、图画等方法表达自己的想法,这些都可以增进他们的认知发展。
语言能力发展
孩子的语言发展逐渐成熟,能够运用已经掌握的词汇和积累的知识经验对一些事物进行概括,比如:“我不听话的时候妈妈生气,我乖的时候妈妈高兴。”在听完故事,能说出重要的情节,讨论时,可以发表自己的意见。
注意点
跟孩子们一起朗读童谣或故事,享受文章的韵律与故事内容,不要求他们背诵。
鼓励他们发表自己的想法与意见,跟他们沟通生活中的细节,分享彼此的感受。
社会情绪发展
此阶段的孩子喜欢有自己的主张。能组织其他的孩子和玩具一起玩“过家家”, 并能遵循团体的游戏规则。孩子群体间,常有小团体,出现「我和你比较要好」的情况,喜欢和要好的伙伴分享秘密。会用身体语言表达愤怒和嫉妒,关注到其他孩子生气或难过,对他人的感觉更加敏感。 对正确与错误开始有了很基本的理解
注意点
有些孩子不太喜欢与人分享,跟他们解释和别人交换、分享,可以交到好朋友一起玩,会更有乐趣。
5至6岁儿童心理特征
5至6岁儿童心理特征,对于5到6岁的孩子的行为来说,和心理特点也是一个至关重要的,毕竟每个年龄段都有这个年龄段的困惑和焦虑。接下来我给大家分享5至6岁儿童心理特征。
5至6岁儿童心理特征1对于5-6岁儿童来说,首先要说他的思维特点。这个时期他们已经有自己的思维能力和思维方式,可以自行判断事物。想要描述一些事物,可以很好的根据它的外部特征,和特点来表述,对于外在事物有自己的分析能力。在语言方面可以很好的运用词汇,语言根据自己的心里变化而表述出来。可以很好的分辨一些词汇。
这个时期的儿童,比较敏感。趋向大人的思维。所以,有些不适当或是他们不愿意听到的语言要尽量避免在儿童面前说起。家长要抓住孩子的心理特征,进行正确指导。
对于5-6岁儿童家长应该注意些什么
对于5-6岁儿童来说,家长无非是除了老师的第二个朋友,我们要掌握儿童心理的变化。不要疏于管教孩子,不要溺爱孩子,不要欺瞒哄骗孩子,因为这个时期的孩子非常敏感。要做有智慧的家长。
现在孩子成长的比较快,不同时期都有着不同的特征。5-6岁是一个需要重视培养的阶段。5-6岁儿童的心理特征大家一定要掌握。这个时期家长要注意孩子的管教,还要了解孩子的心理,帮助孩子疏导。平时也要让孩子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饮食习惯,让孩子快乐的生活。
5至6岁儿童心理特征21、好学、好稳、好探究。
好奇是幼儿的共同特点,但大班幼儿的好奇与小、中班有所不同。小、中班幼儿的好奇心多表现在事物表面的兴趣上,看见什么都想去摸摸,去摆弄摆弄。他们常常向成人提问题,但问题多半停留在“这是什么”“那是什么”上。大班幼儿不同,他们不光问“是什么”,还要问“为什么”。问题的范围也很广,上至天文地理,下至花鸟鱼虫,无所不有。他们不仅希望得到成人帮助解答,同时通过自己实际地尝试、实验,发现问题,寻求答案的主动性、积极性更加提高。
好学、好问是求知欲的表现,甚至一切淘气行为也反映了幼儿的求知欲。这个年龄的孩子特别喜欢拆拆卸卸,他们把玩具汽车拆开,是为了看看它里面有什么,它为什么会动,为什么会发音;想拆收音机是想找里面说话的阿姨。所以教师应该保护幼儿的求知欲。不因嫌麻烦而拒绝回答孩子的问题。对类似拆坏玩具的行文也不要简单地训斥了事,而应该加以正面引导:为孩子提供一些可以自由摆弄的材料,支持他们的研究行为,对探究事物过程中的失误应该采取宽容的态度,并实时地教给他们一些科学的探究方法。
2、抽象概括能力开始发展
大班幼儿的思维仍然是具体形象的,但已有了抽象概括的萌芽。例如,他们已经开始掌握一些比较抽象的概念(如左、右概念),能对熟悉的物体进行简单的分类(白菜、西红柿、茄子都是蔬菜,苹果、橘子、香蕉都是水果);也能初步理解事物的因果关系(针是铁做的,所以沉到水底去了;火柴是木头做的,所以能浮上来)。由于大班幼儿的抽象概括能力开始萌芽,所以可以、也应该进行简单的科学教育,引导他们去发现十五件的各种内在联系,促进其智力的发展。
3、个性初步开始形成
大班儿童初步形成了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他们开始能够控制自己,做事也不再“随波逐流”,显得比较有“主见”。对人、对己、对事开始有了相对稳定的态度和行为方式:有的热情大方,有的胆小害羞,有的活泼,有的文静,有的自尊心很强,有的有强烈的责任感,有的爱好唱歌跳舞,有的表现出绘画才能。
对于幼儿最初的个性特征,成人应当给予充分的注意。幼儿园保育员在面向全体幼儿进行教育的同时,还应该针对每个人的特点因材施教,使幼儿全面地、健康地发展。
5至6岁儿童心理特征35-6岁间儿童的心理成长特点
语言
5岁的孩子一般有令人愉悦的性格,他喜欢说正面的话,比如“行啊”、“好嘞”、“很好”、“多好啊”、“太棒了”。
孩子长到5岁,对阅读的兴趣达到整个童年阶段的最高峰。
5岁的孩子特别喜欢有人给他读书,跟他说话,教给他新知识。
他还会花相当多的时间自己看书,从书里搜寻他认识的字,甚至有时候真的可以自己读懂一点点。
幽默、滑稽、荒谬的`书,是他们最喜欢的。
智力
孩子可能会觉得孩子5岁时的视力比5岁半时好,因为5岁半时会把数学和字母看反,因为他们在左右混淆与辨识之中挣扎。
温馨提示:不要让5岁半的孩子学着认字和写字。
他们看东西时总觉得什么地方不对劲,又不知道该怎么让它对劲。有意无意间,他们会试探性地把眼睛弄成斗鸡眼。5岁孩子的视觉容易局限在一个点上,所以他需要人一步步地引导他完成整个手眼配合的动作,沿着线条涂色是这个年龄孩子喜欢的美术活动。
绝大多数5岁的孩子能准确说出今天是星期几,大部分能说出他们在几点上床睡觉,但几乎没有孩子能说出现在是几点钟。
5岁的孩子会简单的逻辑推理,他会根据自己已知的、虽然不够全面的证据,进行归纳总结。比如,他看到两只棕色的狗是母的,两只黑色的狗是公的,他可能会得到结论:母狗都是棕色的,公狗都是黑色的。
探索精神
5岁的孩子不太会冒险,他既不太探究过去,也不太考虑将来,他就喜欢现在的这个样子。这点和4岁完全不一样!
我们常常说:“活在当下。”其实,我们在5岁时就已经做得很好了。
自我意识
5岁的孩子非常在乎自己的房间、自己的家、自己住的那条街、他的那片邻里,还有他所在的幼儿园。
意志品质
5岁的孩子知道自我克制,他知道哪些事情会超出自己的能力,只肯尝试有把握的事情。
他们常常能以一种异乎寻常的能力来保护自己免受过度的刺激。比如,他去到一个陌生的地方,他会说:“这是个新地方,我觉得害羞,肚子里有一种怪怪的感觉。不过,我多呆几分钟就好了。”
5岁的孩子可能规规矩矩在你规定的范围内玩很久,他还乐意做妈妈的小助手,帮妈妈拿东西。
5岁时几乎每个孩子都是健健康康,等到了5岁半,他却忽然开始一会儿头疼一会儿肚子疼,甚至有的耳朵疼、脸疼。
亲子关系
5岁的孩子完全以妈妈为自己整个世界的中心,他们宁愿和妈妈一起待在家里,也不愿意出去和小朋友玩。
妈妈的话对他来说就是金科玉律,“你是一个好孩子。”这句话对孩子来说,太重要了。
由于5岁的孩子对妈妈太信赖,面对妈妈时,他常常没有耐心把话全部说出来,他认为妈妈应该懂的,但妈妈没懂时,他会生妈妈的气。如果你的孩子恰好5岁,你的脑筋得转得足够快才行。
5岁的孩子以爸爸为荣,所以,当他发脾气时,一般倒霉是妈妈而不会是爸爸。
祖孙关系非常融洽,但和妈妈的亲昵不同的是,他们更在乎祖父母给了他什么东西。
人际交往
5岁的孩子懂礼貌、友好,与4岁不同的是,父母可常常带他们出门了。
5岁的孩子温驯友善,与人交往时比较容易受到伤害,父母应该保护他们,避免和太霸道的孩子一起玩。
5岁的孩子通常都认为服从老师是理所当然的,他们在校外也会把老师奉为权威。
情绪管理
5岁的孩子宣泄紧张情绪,主要通过语言表达出来。
5岁半的孩子大多会有嚼咬铅笔或者敲打铅笔的行为,女孩子还有嚼自己头发的倾向。
男女有别
女孩子喜欢替她们的洋娃娃搭房子;男孩子却喜欢用积木搭建公路、轨道、桥梁、隧道、各种车。
男孩女孩都喜欢用大型积木搭建房子,或者把椅子倒着架起来,盖上毯子搭成“账篷”,然后他们躲到里面去唧唧咕咕。
男孩女孩都喜欢用洋娃娃玩过家家游戏,而且自然而然把娃娃当成他们的小宝宝。
3-6岁孩子的情绪特点
3~6岁宝宝的情绪怎么样此时的孩子社会情感迅速发展,道德感、理智感和审美感都逐渐发展起来了。并且,孩子调节情绪的认知策略开始出现,并随着年龄的增长逐渐加强。他们开始掩饰自己的情绪,掌握了一些简单的情绪表达规则,知道表现出适当的情绪可以得到成人相应的反应。他们还会使用富于表达性的身体动作来辨别情绪,对情绪的外部原因和结果的理解进一步提高,知道发生的某个事件让大人或同伴高兴了或是不高兴了。
3~6岁宝宝社会情感的发展还没有完善,因此他们对情绪的控制能力不强,生活中常常会出现一会儿哭一会儿笑的场面。随着年龄的增长,宝宝对情绪的控制能力才会有所增强。
易冲动
3~6岁宝宝的内抑制发展差,控制力弱,言语的调节功能不完善,因此当外界事物和情境刺激儿童时,情绪就会出现爆发性,常从一端迅速发展到情绪的另一端。因此这个阶段的儿童的情绪易波动,极不稳定。所以,这个时期孩子的脸就象春天的天气那样多变,说哭就哭,说笑就笑。
易外露
这个时期的宝宝控制力发展差,他们的情绪变化毫不隐藏地表现出来,而且擅长用自己的身体语言来表达。如,不高兴就哭,高兴、舒服就大笑或者是手舞足蹈,愤怒就瞪眼跺脚,有高兴的事就要向亲近的人诉说。
易感染
宝宝的情绪具有情境性,得到新玩具、妈妈离去、新朋友出现……都会使他们的情绪大起大落,孩子的情绪随着情境的改变而改变。很多时候情绪不是由宝宝自身发出来的,而是因周围人的情绪波动而引起的。在幼儿园中往往会出现这样的情况:一个小朋友哭起来了,其他小朋友也莫名其妙地跟着哭起来,整个场面会变得混乱极了。以后随着年龄增长,控制能力加强,这些情绪特征就会逐渐减少,情绪的控制力、稳定性也随之提高。
随着年龄的增长,孩子的道德感、审美感和调控情绪策略逐渐发展,孩子控制情绪的能力慢慢加强,易冲动、易外露、易感染这些特征就会逐渐减少,情绪的控制力、稳定性也会随之提高。
道德感
三岁以后,儿童产生了简单的道德感。在儿童与成人的交往中,初步接触到社会人群对人和事物的好坏、美丑的体验和评价。孩子的道德感就是在各种实践活动中,在成人的评价和语言强化下发展起来的。儿童了解了游戏规则,遵守游戏规则,成人夸奖了他,他得到了肯定,体验到满意愉快的体验,又在成人的语言的指导下得到强化。他们逐渐知道哪个行为会引起满意的体验,哪些行为会引起不满意的和不愉快的体验。他们开始按照社会行为标准认识好坏、美丑,使道德感发展起来。
这个时候爸爸妈妈不妨多教给孩子一些基本的社会准则,同时要用夸奖来巩固孩子的利他行为。如,孩子会主动地擦桌子,给奶奶洗苹果,爸爸妈妈要给他多多的鼓励和夸奖,让孩子体会到自豪感,为自己而骄傲。
审美感
孩子在成人对周围事物的态度、体验和言语的直接影响下,能直接感知到与自己生活紧密相连的事物。如:美好的大自然、周围和谐的事物、优秀的美术、音乐、文学作品等。让孩子在欣赏这些事物中,产生一种愉悦的体验。审美感,就是从这些事物的鲜艳的颜色、新颖的形状、匀称的位置和图案开始的。到5~6岁,由于儿童语言和思维的发展和成人的指导,儿童对事物的分析和辨别能力增强。儿童就能从生活中分辨美丑,知道什么图画美,什么音乐好听,什么语言美,什么行为美。这样就产生了对美的事物的舒服而愉悦的情绪体验。
这时候,爸爸妈妈要多让孩子注意使用自己聪明的眼睛、耳朵、鼻子……,充分地运用它们来观察我们美丽的世界。有时间的时候带他们走出家门,到博物馆、公园、湖边、草地……去畅游,去欣赏美丽的事物,孩子对事物的感觉会更加敏锐,艺术修养也会有较大的提高。
儿童在5~6岁时学会了调节自己的情绪,开始使用一定的策略来掩饰自己的情绪,掌握了简单的表现规则。在做了大人禁止做的事情后,为了逃避惩罚,掩饰自己的负罪感,掩饰自己的真实情绪,孩子会学会撒谎,但是他们的策略是简单的,很容易被成人发现。成人这时也不必发怒,要先检查自己的禁令是否合理,和孩子讲清楚道理,同时要记住,原先如果申明要惩罚的,就一定要执行。
此时的爸爸妈妈,更要细微观察孩子的情绪变化,鼓励孩子说出心里真正的想法,然后告诉孩子正确的情绪应对方法,这样孩子的应对策略才会更加有效。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