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朋友初学古琴的时候,感觉自己弹的没有老师的好,又苦于不知道到底差在哪儿。为什么音准节奏都有了,却打动不了自己呢。下面是我整理的关于古琴如何弹出韵味,希望能够帮到大家。 1、未学吟猱或虽学但幅度过小或吟猱方法不对。 未学吟猱------自学者在节奏能弹准后就可以学了,有老师的按老师的安排来。 吟猱幅度过小------练习时首先将幅度放开,宁可过大,也不要过小,练会夸张的过大后,再恢复正常,这样控制吟猱的幅度时就能收放自如,不会拘束放不开了。 吟猱方法不对------可看下杨青老师的教学视频中关于吟猱的介绍。 2、出音无音头加强或音头不明显。 音头就是出音的一刹那音量会大一些,并很快下降,中部和尾部音量再缓慢下降,而出音的一刹那就是音头,有些人比较喜欢丝弦的音色,其中丝弦音头比钢丝弦明显更有韵律感也是原因之一,钢丝弦要弹出明显的音头,主要在于击弦的速度,过慢音头钝,过快音头锐,但击弦速度也不是越快越好,这就要靠培养听力来自已判断一个合理的速度,而且这个速度也不是恒定的,是随曲子的情感变化而略作微调。 3、蛮力挑勾,音头有爆音,严重者音中也有爆音。 蛮力挑勾,是因为还未掌握用巧劲和正确的右手手势,学李老的,请仔细看教学视频,体会勾时有个手指在往内斜下方边拨弦并快速拖动(快速拖动是出音纯净的容易忽略的关键之一),学龚老的,勾时容易全用压劲,而忽略了拖的动作,总结起来,勾时,李老压的少拖的多,龚老压的多,拖的少。两者只要掌握的好,各有优势,随各人取舍。 初学者总是喜欢大音量,并同时还担心自己弹不响,所以用力往往过大,而从音量来讲,力越大,音量越大,但击弦速度越大,同样音量也越大,正确的方法是减小击弦力度,适当增加击弦速度,再配合正确的手势,音量和音色就都能得到保证。 4、按音不实,致使韵短,特别是走音时更加明显。 按音不实,和错误的理解“放松”一词有关。 放松:分为二种情况,一种是人平躺时的放松,这种放松要求全身的肌肉完全松懈。另一种是人站着时的放松,这种放松,要求“松而不懈,紧而不疆”(具体要求见气功站桩),说白了,就是保持一种不紧不松的状态,在弹奏时,左手动则紧,静则松,一松一紧,才能发挥最快的过弦手速,当然至于按弦按实,那就是最基本的要求了。 5、走音(含绰注上下淌进退复撞等)速度单调,该快时不快,该慢时不慢,均不知如何掌握。 走音的速度快慢,要建立的正确的节拍和节奏上,所以第一要解决的就是练准节拍。 练节拍的方法:先用软件节拍器,过关后,用脚或用头打拍子,再过关后,用心(意念)打拍子。 总的来说,对于走音的速度,初学时,要多听多看名家或老师的录音和视频,要学会哼曲(就象哼流行歌曲的方法一样),要把旋律和节奏哼对,弹奏时是脑中先有旋律再用手把音乐的旋律重现出来,而不是等弹出了声音后再去感受旋律的节奏和韵律。 6、断音和吃音,导致音不连贯,节奏不稳,弹曲虽慢却仍有慌乱的感觉。 例如有两个连续的音(七弦九徽和六弦九徽),共二拍,假设两音各为一秒,正确的弹法是挑七弦九徽用时09秒,过弦用时01秒,挑六弦九徽用时1秒。 所谓断音,就是挑七弦九徽用时07秒,过弦用时03秒,挑六弦九徽用时1秒。(过弦时用时过长断音太明显了,断音可以有但不能太过,否则听起来太明显而影响曲韵) 所谓吃音,就是挑七弦九徽用时07秒,过弦用时01秒,挑六弦九徽用时13秒。(第一个音吃掉了02秒)。 如何不产生断音和吃音,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是节拍和节奏(见第5点),在正确的节拍和节奏上,尽可能的把按音的手指坚持到最后一刻再抬起移位或过弦。 解决过弦速度慢的方法:找一段难度大一点的,比如关山月七徽处的那段过弦,这个方法的好处是,练过弦时,有没有练好,一目了然,这样易于改正自己的错误手势和提高过弦手速。 7、不熟练,脑海中未有旋律在先,并未用脑中的旋律去控手控弦。 新手在练练习曲时,往往不太重视正确的节奏,以致于在最后练古曲时,养成了一个错误的习惯,就是弹奏时心理只想着减字谱,却忽略了脑中的旋律对控弦的作用。 要用脑中的旋律控弦,必须具备以下条件: 该曲所要用到的技巧,已经过单项练习到几乎潜意识的程度,就象骑自得车潜意识的把方向一样,弹奏时,所要注意的方方面面很多,但用的都是潜意识,真正有意识的控制是用耳朵回听,并即时通过潜意识调整各个数据(比如击弦力度,吟的频率强度,移位或走音手速等),使弹出的乐曲尽量和脑中的旋律一致。 8、精神不振,犹如未吃饱饭,对老师说的“放松”一词理解错误,而致放松过度,缺乏力度的弹性。
乐曲第一小段是全曲的引子,音调亲切优美,音色浑厚明亮,节奏平稳舒缓,与后面的跌宕起伏形成生动鲜明的对比。一弄,静夜明月之下的梅花,一朵朵,一瓣瓣,晶莹剔透,仿佛是对梅花的赞颂。随后,节奏的变化使旋律富于推动力,似乎梅花在微风的吹拂下轻轻摇动起来。二弄,风雪鼓荡,梅花飘遥,初显傲雪身姿。三弄,风吹雪压,梅自傲立……这段优美流畅的曲调在这部分三次循环出现,它形象地表现了梅花恬静端庄、晶莹剔透的神态,而这一主题旋律的三次出现,都是用清澈透明的泛音弹奏。我国古琴以拥有众多的泛音而著称,十三个琴徽是泛音所在的标志,七根弦上则相应有九十一个泛音,其中包括对称重复的泛音在内。这段曲调在不同徽位上的演奏,其泛音色彩也有着微妙的变化,有着非常细腻的音乐意境。曲调的三次出现,类似古代诗词的反复吟咏,给人留下极为深刻的印象。
乐曲的第二部分开辟了另一种境界。它运用一系列的快节奏,表现出风雪交攻的气氛,用富于动态的画面,来衬托梅花傲然挺立的形象。
以乐曲第七段的部分曲调为例:
这段曲调在节奏的变化上与泛音曲调形成强烈的对比,旋律大起大落,弹奏上采用的滚拂手法,使音乐表现出一种风雪交加的意境,更突出地刻画了梅花迎风斗雪的坚毅形象。同时,将全曲推向了高潮。乐曲的尾声在轻松自如的气氛中进行,音调平稳,仿佛在经历了风荡雪压的考验之后,一切重又归于平静,梅花依然将它清幽的芳香散溢于人间。
表达作者忧伤的神情。墨缘古琴纯音乐是由古筝艺术家孙瀛创作的,歌曲旋律古琴悠悠,幽深静远,描述了人之所以痛苦,在于追求错误的东西。如果你不给自己烦恼,别人也永远不可能给你烦恼,是表达作者忧伤的神情的意思。
思路:根据古琴曲《高山流水》背后的故事展开。
“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随着一阵古色古香的古琴声,把我带入了乐曲《高山流水》之中。
听着听着,我仿佛进入了幻境之中。战线在我眼前的是一副“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一样风景如画的美景:只见连绵起伏的青山挺立出一座座高耸入云、如刀削斧劈的危山。气势磅礴的山中万木葱茏,使人一看就赏心悦目。
就在这深山幽谷中,流着一溪活水,山中泉水“丁冬”,溪流随着山势时而窄,时而缓,有如涓涓细流;清莹澄澈的一条清水,时而宽,时而急,有如喧腾飞泻的水流奔腾而下,一泻千里,撞击岸边,浪花飞溅,喷珠如玉。 我仿佛乘一叶扁舟顺流直下,时而快,两岸群山奔赴;时而慢,两岸风景尽收眼底。
就在这美丽的音乐之中,我不仅想起了伯牙鼓琴、子期评琴的动人传说。是呀,俞伯牙有如大自然,让鸟兽鱼虫尽情欢唱;而钟子期有如录像机,录下了这美丽绝伦的景色。 我国著名作曲家冼星海曾经说过:“音乐是人们生活中的一股清泉。”
是的,在你忧伤时,只要听一段音乐,忧伤便烟消云散了。因此,我们要好好学习,把我国古琴推向令一个高潮。
我听过《半山听雨》这首古琴曲,这首曲子是杨青老师演奏的。古琴音乐淡泊静谧,清新悠远,意境如诗如画,让人的情感与之产生共鸣。
曲子的意境很美,仿佛置身于大自然,打着一把油纸伞,漫步在林间小道上,雨轻轻地敲打着伞背,撩动着心弦。路边的枝叶绿意盎然,深吸一口气,一股清爽涌入心肺,全身舒畅。不远处的半山亭传出悠扬的琴声,恰若微风拂过,让人心旷神怡,不由自主地吸引你前往。
站在亭中极目远眺,烟雨蒙蒙,若隐若现,白雾衬着黛色的山峦,一幅浑然天成的水墨画,让人深深迷醉。亭子前面的湖里开满娇艳多姿,温婉端庄的荷花,在轻柔的雨丝沐浴下,显得更加清秀、雅洁。一张张荷叶上滚动着晶莹水珠,一阵风吹过,像断了线的珍珠一样往下流。
此情此景,静静听着雨声伴着淳朴的琴音,让人忘却了尘世的喧嚣。看远处朦胧,偶尔还有飞鸟掠过,心中自有一份说不出的恬静。静坐在这半山亭中,听风听雨听花落,沏上一杯清茶,细细地品,品味人生的真谛,感悟生活的淡然,半山听雨涤尘心,琴声幽幽雨声和,人生世事皆烟云,淡去浮华心开悟。听完整首曲子,那优美的意境用诗来表达更惬意。
半山听雨
抚琴亭中闻雨声,鸟栖林下半山中。
极目远眺烟雨濛,若隐若现山峦翠。
雨落长空千万缕,指拨丝弦天籁音。
半山听雨涤尘心,琴声幽幽雨声和。
尽品雨境诗画意,飘逸墨迹袅袅生。
思绪飞扬化清风,悠然清绝享闲暇。
一诗一酒一清茶,听风听雨听落花。
闲情逸趣观自在,此境红尘解心语。
人生世事皆烟云,淡去浮华心开悟。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