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她辞藻华丽、无病呻吟,把矫揉造作的想象用繁复啰嗦的语言写出,不外乎靠写书出名;也有人说她的文字内容空洞,道理浅显,无非网络言情小说的画风;当然也有很多人铺纸研磨,把她的语录摘抄在日记本上、引用在文章里,吟咏背诵、如痴如醉。
世人唾沫乱飞,流言蜚语疯长,她不辩解也不争论,关一扇柴门,任春风吹散秋雨,静静地于山清水秀之地,写美文、看天下,赢得了“落梅风骨,秋水文章”的美誉,开创了“唯美传记”这一全新领域。
有人说她婉约多情,自然清丽。文字锦绣,宛若三月新枝、碧池青莲;也有人说她明烈豪气,不拘俗礼。词风哀怨,恰似寒潭秋水、清冽悲凉:当然也有好事者把她与林徽因、张爱玲相提并论,说她“前半生比林徽因美满,后半生比张爱玲孤苦”。
世人无聊的说辞,她却不知。在她的眉间心上,唯有诗词茶酒,花月草木。她不问人间悲欢,不理朝廷重事。每日对月饮酒,凭栏赏花。她才高清绝,不屑于在他人的故事里留下自己的足迹,却依然免不了被同时代人推崇,被后来者敬仰。
九百年前,李易安不知后世有白落梅,填词、泼茶、收藏、赌马,追随亡国之君,行走逃亡路;九百年后,白落梅提笔写清照,六卷三十二章,虽然妙笔生花字字铿锵,却道不尽她跌宕沉浮、七十二载的瑰丽人生。
传记从李清照的出生到名动汴京,从初遇赵明诚到赌书泼茶研究金石;从夫亡国丧、追随高宗一路颠沛流离到半百年华身陷孽缘果断诉离;从晚年迷恋打马到最终悄然离场,无一处不是工笔研磨,无一事不是沉溺共情,无一次命运转折不令作者唏嘘慨叹。
白落梅写《李清照》,亦写亦诉、亦哭亦笑、亦泪亦歌。写与诉,有张有驰,哭与笑,半敛眉眼,泪与歌,却是痛快淋漓。
纵观白落梅人物传记的特点,不是营造人物传奇的命运、渲染她坎坷的经历,亦不是靠情节吸引读者的眼球,满足人们猎奇的心里。她抛却小说的艺术技巧,以散文的体裁轻描淡写。清丽优美的语言、长短参差的句式、高低错落的音调,让传记人物在诗词与歌曲的意境定格在读者的记忆里。
白落梅似乎是为美文而生,而那些或迷离或单薄或凄美的词汇也似乎也只是来赴她的盛会。《因为懂得所以慈悲:张爱玲的倾城往事》、《你若安好,便是晴天:林徽因传》、《岁月静好,现世安稳》……是白落梅颇具代表性的几篇传记作品。
其中《寻寻觅觅,却是旧时相识:李清照传》是《湖南文艺出版社》2019年6月份出版,全书共计95万字,6卷32章。
在《李清照传》中,白落梅依然延续她传记的美文风格,以散文的形式、诗词的语言描述了李清照作为一个女词人不平凡的人生经历。她以素笔蘸柔情,娓娓道来轻轻诉说,看似漫不经心实则行云流水,李清照的才情和品性跃然纸上。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作者以主人公有名诗词中的两句开篇,说“她的一生,若说曲折,也就是经历了繁华至败落的过程。若说简单,则是一卷宋词,几坛佳酿,以及一段情事。”
一卷宋词、几坛佳酿、一段情事,三个词十二个字,也许简单,也许笼统,但却不是敷衍,亦不是取巧,这是白落梅对李清照一生的诠释。
李清照是白落梅心中的女中豪杰,虽巾帼却不让须眉;她的词,既婉约雅致,又不失大家风范;她的性情喜酒好赌,却又不拘小节气度非凡。
在传记中白落梅用三个时间节点总结了李清照的词风:少女时“词风清新,宛若三月新枝;出嫁后“词风旖旎,如碧池青莲;迟暮时“词风哀怨,似寒潭秋水。”
也许因为李清照本身就具有常人难以企及的成就、对人生具有独到的见解与认识,也许是白落梅的心神眼目所见都是美人美事,以至于《李清照传》从头到尾贯穿淡淡的清香和浓浓的诗意。
白落梅写李清照的一生,除了工笔描摹、客观书写,也有主观评价,情感相融。叙议结合的阐述不但让读者对千古词人的了解更深了一个层次,而且更能产生共情,达到心、神、情的统一。
“千年的光阴,倏然而过,封存于岁月的词香,依旧浓郁不散。我与她,虽隔了沧海,却又觉得亲近,这种心意,到底难言。”一句到底难言,似乎有很多话语真的梗在喉中,难以言述,各种心绪都蕴积心中,无法说也不能说。
这里的无法说、不能说,就不仅仅是用文字来书写那么浅白了,而是白落梅倾注全部身心与人物一起感知冷暖,心灵相融的情感。
李清照的“号令花月,吩咐山河,安排人事”何尝不是白落梅的指挥纸笔、纵情文字!她对李清照有多欣赏,对赵明诚负李清照就有多不满。评价他们的爱情时,亦免不了掺杂自己的主观情绪。语句虽然依然婉约,措辞却非常犀利。“李清照的明净旷达,才情风骨,胜过了赵明诚。但他对金石字画的执着,让她甘愿与之共赴安稳现世,为之长夜挑灯,风雨相随。”
白落梅说:“我和李清照,相隔千年光阴,都见证了世事沧桑。在古人的笔墨中,找寻有关她的片段,或假或真。又在她的词中,怜惜她的心事,说悲说喜。”卷五·踏雪无心
“宋人有词:‘一寸相思千万绪,人间没个安排处。’说的是当年的她,亦是此时的我,又或是将来的你。”卷四·荒烟枯杨
凡此种种,白落梅式的多愁善感跃然纸上,与人物血脉相知的深情领读者动容和沉醉。
传记最后,想是白落梅用尽的感情,于是她收拾起所有心绪,用一句“心有莲花,众生皆佛!”卷六· 心有莲花一语结束全篇。四个字,言有尽而意无穷。无论哪朝哪代,不管富贵贫贱,亦遑论男女有别,这一句评语不但适合李清照,也适合白落梅,同时也适合每个人。
李清照是婉约派词人,宋朝词坛上的一位大家,她的词崇尚典雅、语言清丽,形式上善用白描手法,并自辟途径。她一生留下诗词作品七十八首,而词作仅有49首,收在《漱玉词》里。
诗词之美是其他文体难以比拟的,而白落梅崇尚美文每句,传记中自然要插入李清照的作品为佐证,这些作品同时也为传记增色。
李清照不同时期的词作既能展现时代背景更能代表她本人不同心路历程。白落梅遵循李清照的成长足迹,实时把这些词插入传记。
李清照结婚不久,独自一人于夏日午后,携酒出行的感受。溪山斜阳,渔樵耕种,柴门炊烟。她饮酒微醺,摇舟楫,入荷塘,心情是喜悦的,心思是纯粹的,黄昏晚霞是唯美的,流传千古的《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就在这个时间问世。那时宋朝还是歌舞升平,一片静好。
《减字木兰花·卖花担上》则是安稳的现世、初春的闲情、两情相悦的写照。
《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和《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是她与赵明诚两地相隔,相思成灾的肺腑之语。
最为著名的《声声慢》却是她追随大宋皇帝一路难逃的路上,朝不保夕,身世飘零,感慨系之,酒后独坐的万般愁肠入了文字。
“檐角的月,廊下的雨,枝上的花,水中的萍,落于她的词中,皆有了情感韵致,如泣如诉。”如泣如诉的不只是李清照的词和命,也是白落梅的情与感。
“人生如逆旅,有几个人可以婉转柔和,不喜不悲,心胸旷达!”李清照可以,白落梅也可以。
李清照晚年,两鬓霜华,仍旧端庄雅致。她敛眉挥笔,似一场美丽的花雨。世事经历多了,也就不会过于在意,故她心中有悲歌慨然,文辞却没有扰乱。而白落梅是富贵荣华皆可享受,陋室雪屋亦能安住。她认为,尘世间,避得了风雨便是佳处。她说:我与她不同,世事随缘喜乐。不是不争,不是不惧,只是人生如逆旅,我早已学会了宛转柔和。
李清照生于宋朝,本该描红绣花,揽镜自怜,但她却填词作画,喝酒赌马,半生漂泊无定。白落梅长在当下,应该纵横职场,广结好友,但她却深居简出,烹茶煮水,读书看花。
相隔近千年的两位才女,虽然性情迥异,才华和志向却是一般无二。如若李清照泉下有知,定是欣喜白落梅对她高山流水之情。
很多人评价说,白落梅的语言太过于华丽和柔美,而思想又显得相对苍白和平庸,说她不是那种文质兼美的作家。
果真如此吗?白落梅人物传记中的语言也许确有堆砌辞藻之嫌,对人物的解读也许的确不够深刻。但是这并不影响读者对《寻寻觅觅却是旧时相识:李清照传》的欣赏。
一百个读者眼里有一百个哈姆雷特,一千个读者心里应该也有一千个易安居士。别人的评价影响不了白落梅。她眼里、心里和笔下自有她解读的李清照。
因为读《李清照传》所以关心白落梅的现状,2022年的第一天,白落梅微博里晒出一个素瓶一枝瘦梅、一盏清茶和一条小路。她配上文字:“2022年第一枝梅花,第一壶茶。此处湖山,触眼都是天地的净,是人世的远。以后的日子,安闲自得,岁月不惊。 ”
安闲自得、岁月不惊,是白落梅超脱的现状,又何尝不是易安先生写实的人格。
又是一年一度的重阳,又有谁同我登高?奈何我只能独倚着窗儿,看阴翳的天际里,云儿散了又聚。看案上瑞脑缓缓燃过,连带着款款点点的雾气,氤氲了我的眼眸。想那唯有玉枕纱帘伴我的夜呵,夜凉如水难成眠,该是连我的心也凉透。 犹记得,那年你共我在花间对酒犹记得,那年我与你吟诗唱和今昔,仍是菊花绽、酒作陪,却是对影成双再与西风来和~ 晚风来急,摧落满地暗香。伶仃如我的可怜人儿,怎的连这风儿也可来恣意戏弄?那片片飘落的,许是我碎裂的心吧 后记:555。。。成怨妇了。。。
婉约词派代表
所作词,前期多写其悠闲生活,后期多悲叹身世,情调感伤,也流露出对中原的怀念形式上善用白描手法,自辟途径,语言清丽论词强调协律,崇尚典雅,提出词“别是一家”之说,反对以作诗文之法作词能诗,留存不多,部分篇章感时咏史,情辞慷慨,与其词风不同
她的词分前期和后期前期多写其悠闲生活,多描写爱情生活、自然景物,韵调优美如《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等后期多慨叹身世,怀乡忆旧,情调悲伤如《声声慢·寻寻觅觅》她的人格像她的作品一样令人崇敬她既有巾帼之淑贤,更兼须眉之刚毅;既有常人愤世之感慨,又具崇高的爱国情怀她不仅有卓越的才华,渊博的学识,而且有高远的理想,豪迈的抱负她在文学领域 怀禅微刻《李清照词二首》
里取得了多方面的成就在同代人中,她的诗歌、散文和词学理论都能高标一帜、卓尔不凡而她毕生用力最勤,成就最高影响最大的则是词的创作她的词作在艺术上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境界,在词坛中独树一帜,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易安体”她不追求砌丽的藻饰,而是提炼富有表现力的“寻常语度八音律”,用白描的手法来表现对周围事物的敏锐感触,刻画细腻、微妙的心理活动,表达丰富多样的感情体验,塑造鲜明、生动的艺术形象在她的词作中,真挚的感情和完美的形式水乳交融,浑然一体她将“语尽而意不尽,意尽而情不尽”的婉约风格发展到了顶峰,以致赢得了婉约派词人“宗主”的地位,成为婉约派代表人物之一同时,她词作中的笔力横放、铺叙浑成的豪放风格,又使她在宋代词坛上独树一帜,从而对辛弃疾、陆游以及后世词人有较大影响她杰出的艺术成就赢得了后世文人的高度赞扬后人认为她的词“不徒俯视巾帼,直欲压倒须眉”,她被称为“宋代最伟大的一位女词人,也是中国文学史上最伟大的一位女词人”,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美誉
迹远香留李清照
“文有李清照,武有秦良玉。”李清照文词清丽绝妙,鬼斧神工,可谓前无古,后无来者,被尊为婉约词宗。一直以来,就想寻访这位立于秋风黄花中寻寻觅觅的美神化。
前年旅居州时忘记了,经过金华时又错过了,可是10月2,去济南趵突泉公园时,却不期而遇了。这就好像赴了一个约会,不过约会的期限是将近千年。
那天,午九点多,开车从下榻的茂宾馆出发,自经十路转经七路,到顺河西街,一路走走停停,八公里的路程走了半个多小时才到趵突泉公园门。加没来得及吃早餐,心里越发焦躁;好不容易才找到停车位,却被别占了,又增添了郁闷。
买了蛋糕将就着当了早餐,买票进去。门后的坪中,一大片金黄和紫红的菊花迎风怒放,暗香盈袖。路边一块景点指示牌,“李清照纪念堂”几个字赫然入目。李清照怎么会在这里?她在这里住过吗?她的老家不是在山东章丘吗?心海里浮起一连串的问号。此时心里已经顾不得趵突泉了,径直沿着箭方向走去。
李清照纪念堂是一座仿宋的平房院落,紫柱黛瓦更显岁月沧桑。进门一扇花窗挡住外面的视线,花窗横悬郭沫若的题词“一代词”,绕进去,后面也是他的题词“传诵千秋”,确实中肯。
院心并不十分宽敞,却有宁静清幽之妙,尤其是数株芭蕉,郁郁葱葱,不让想起她在客居州时所作的那首《添字采桑子》:“窗前谁种芭蕉树?满中庭;满中庭,叶叶心心、舒卷有余。 伤心枕三更雨,点滴霖霪;点滴霖霪,愁损北、不惯起来听!”当然,她那时的沧桑愁苦不是我们轻易能想象的。
右边的房子做“叠翠轩”,门前是一副对联:“清音万代名泉漱玉,独步千秋居士易安。”虽然没有什么意境,不过倒也十分恰当。里面都是一些现代怀念的篇什,也没细看。左边的房子做“溪亭”,门前也是一副对联:“梁燕语多终在,蔷薇风细一篇香。”意境非同寻常,正在猜想是何手笔,却原来正是她自己的诗句。 “常记溪亭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 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这“溪亭”的名字莫非就是来自这篇《如梦令》?“旧时济南北门外有溪亭”,看来李清照当时确实是常常沉醉流连在溪亭那个地方的,这首词也是那一段优裕生活的缩影。
正对月形大门的是“漱玉堂”,自然是她的主要居了。房里一尊白塑像,材飘渺纤柔,目光绵远忧郁,面容清丽坚定。我们谁也没见过李清照的模样,不过从她的诗词里我们感觉她应该就是这个样子。顺着她忧郁的目光,我仿佛看到了这个女子在沧海桑田的巨变中一路飘泊的辛酸。
李清照的作品是和愁字分不开的,从开始伤闺怨的愁,到家破亡的家愁,再到江山沦陷的愁,纷繁的愁绪简直就是万古愁心!
早期的《如梦令》:“昨雨疏风骤, 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却道海棠依旧。 知否? 知否 ?应是绿肥红瘦 !”和《醉花》:“薄雾浓云消永昼,瑞脑金兽,佳节又重,玉枕纱厨,半凉透 。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魂,帘卷西风,比黄花瘦。” 还有《点绛唇》:“蹴罢秋千,起来慵整纤纤手。露浓花瘦,薄汗轻衣透。 见有来,袜刬金钗溜,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以及《浣溪沙》:“淡光寒食天,玉炉沈袅残烟,梦回山枕隐花钿。 海燕未来斗草,江梅已过柳生绵,黄昏疏雨秋千。”虽然言愁,其实我们感觉到更多的是甜蜜和烂漫。
她后期的词是在破家亡后,充满了“物是非事事休”的浓伤调,从而表达了她对故、旧事的深眷恋。如《声声慢》片表现“寻寻觅觅”又无所寄托的失落感,以及在“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的环境中独自伤心的神态。下片触景生、悲秋自怜:“满地黄花堆积, 憔悴损 ,如今有谁堪摘, 守着窗儿, 独自怎生得黑, 梧桐更兼细雨, 到黄昏点点滴滴, 这次第, 怎一个愁字了得!”真是凄婉之极。
李清照在流亡途中居无定所,家支离破碎,到物是非。在金华的时候,有请她去游附近的双溪名胜,她写下了这首《武陵》:“风住尘香花已尽,晚倦梳。物是非事事休,语泪先流。 闻说双溪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这使我们想到杜甫在逃难中的诗句“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李清照这时的愁早已不是“一种相思,两闲愁”的家愁、愁,现在已破,家已亡,就是真有旧愁,想觅也难寻了。她这时是《诗经》的《离黍》之愁,是辛弃疾“而今识尽愁滋味”的愁,是家民族的大愁,她是在替天发愁。
其实李清照的愁还不仅仅在于她的愁、家愁、愁,还有一点就是超越时空的孤独。已渐入暮年的李清照没有孩子,守着一个孤清的小院落,边没有一个亲,事已难问,家事怕再提,只有秋风扫着黄叶在门前盘旋。“才藻非女子事也。” 这个社会有才有的女子是真正多余啊。而她却一直还奢想什么关心事、著书立说、传道授业。她收集的文物汗牛充栋,她学富五车,词动京华,到来却落得个报无门,无所托,学无所专,别看她如同怪异。李清照感到她像是落在四面不着边际的深渊里,一种可怕的孤独向她袭来,这个世界没有一个能读懂她的心。她只能像祥林嫂一样茫然地行走在杭州深秋的落叶黄花中,她只好一咀嚼自己的凄凉,又是怎一个愁字了得!
有说:“李词的特殊魅力就在于它一如作者的品,于艾怨缠绵之中有执著坚韧的刚之,虽为说愁,实为写真大志,所以才耐得百年千年地读下去。……于是,她一生的故事和心底的怨愁就转化为凄清的悲剧之美,她和她的词也就永远高悬在历史的星空。”
走出大门,门前一池,名“漱玉泉”,正是李清照《漱玉词》的名字。站在泉边,心里想着千年前的那个女子,背影渐淡,诗词留香,感慨万千。
声声慢·寻寻觅觅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注释
⑴乍暖还寒:谓天气忽冷忽暖。
⑵将息:调养休息,保养安宁之意。
⑶晓来:今本多作“晚来”。
⑷黄花:菊花。
⑸有谁堪摘:有谁能与我共摘。谁:何,什么。
⑹怎生:怎样,如何。
⑺这次第:这情形,这景色。
译文
我独处陋室若有所失地东寻西觅,但过去的一切都在动乱中失去了,永远都寻不见、觅不回了;眼前只有冷冷清清的环境(空房内别无长物,室外是万木萧条的秋景,这种环境又引起内心的感伤,于是凄凉、惨痛、悲戚之情一齐涌来,令人痛彻肺腑,难以忍受了。)秋季骤热或骤冷的时候,最难以保养将息。 饮进愁肠的几杯薄酒,根本不能抵御早上的冷风寒意。望天空,但见一行行大雁掠过,回想起过去在寄给丈夫赵诚明的词中,曾设想雁足传书,互通音信,但如今丈夫已死,书信无人可寄,故见北雁南来,联想起词中的话,雁已是老相识了,更感到伤心。
地上到处是零落的黄花,憔悴枯损,如今有谁能与我共摘啊!整天守着窗子边,孤孤单单的,怎么容易挨到天黑!到黄昏时,又下起了绵绵细雨,一点点,一滴滴洒落在梧桐叶上,发出令人心碎的声音。这种种况味,一个“愁”字怎么能够说尽!
赏析
唐宋古文家以散文为赋,而倚声家实以慢词为赋。慢词具有赋的铺叙特点,且蕴藉流利,匀整而富变化,堪称“赋之余”。李清照这首《声声慢》,脍炙人口数百年,就其内容而言,简直是一篇悲秋赋。亦惟有以赋体读之,乃得其旨。李清照的这首词在作法上是有创造性的。原来的《声声慢》的曲调,韵脚押平声字,调子相应地也比较徐缓。而这首词却改押入声韵,并屡用叠字和双声字,这就变舒缓为急促,变哀惋为凄厉。此词以豪放纵恣之笔写激动悲怆之怀,既不委婉,也不隐约,不能列入婉约体。
靖康之变后,李清照国破,家亡,夫死,伤于人事。这时期她的作品再没有当年那种清新可人,浅斟低唱,而转为沉郁凄婉,主要抒写她对亡夫赵明诚的怀念和自己孤单凄凉的景况。《声声慢·寻寻觅觅》便是这时期的典型代表作品之一。
这首词起句便不寻常,一连用七组叠词。不但在填词方面,即使在赋曲也绝无仅有。但好处不仅在此,这七组叠词还极富音乐美。宋词是用来演唱的,因此音调和谐是一个很重要的内容。李清照对音律有极深造诣,所以这七组叠词朗读起来,便有一种大珠小珠落玉盘的感觉。只觉齿舌音来回反复吟唱,徘徊低迷,婉转凄楚,有如听到一个伤心之极的人在低声倾诉,然而她还未开口已觉得已能使听众感觉到她的忧伤,而等她说完了,那种伤感的情绪还是没有散去。一种莫名其妙的愁绪在心头和空气中弥漫开来,久久不散,余味无穷。
心情不好,再加上这种乍暖还寒天气,词人连觉也睡不着了。如果能沉沉睡去,那么还能在短暂的时间内逃离痛苦,可是越想入眠就越难以入眠,于是词人就很自然想起亡夫来。披衣起床,喝一点酒暖暖身子再说吧。可是寒冷是由是孤独引起的,而饮酒与品茶一样,独自一人只会觉得分外凄凉。
端着一杯淡酒,而在这天暗云低,冷风正劲的时节,却突然听到孤雁的一声悲鸣,那种哀怨的声音直划破天际,也再次划破了词人未愈的伤口,头白鸳鸯夫伴飞,唉,雁儿,你叫得这样凄凉幽怨,难道你也像我一样,老年失偶了吗?也像我一样,余生要独自一人面对万里层山,千山暮雪吗?胡思乱想之下,泪光迷蒙之中,蓦然觉得那只孤雁正是以前为自己传递情书的那一只。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旧日传情信使仍在,而秋娘与萧郎已死生相隔,人鬼殊途了,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这一奇思妙想包含着多少无法诉说的哀愁啊!
这时看见那些菊花,才发觉花儿也已憔悴不堪,落红满地,再无当年那种"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的雅致了。以往丈夫在世时的日子多么美好,诗词唱和,整理古籍,可现在呢?只剩下自己一个人在受这无边无际的孤独的煎熬了。故物依然,人面全非。"旧时天气旧时衣,只有情怀,不得似往时"。独对着孤雁残菊,更感凄凉。手托香腮,珠泪盈眶。怕黄昏,捱白昼。对着这阴沉的天,一个人要怎样才能熬到黄昏的来临呢?漫长使孤独变得更加可怕。独自一人,连时间也觉得开始变慢起来。
好不容易等到了黄昏,却又下起雨来。点点滴滴,淅淅沥沥的,无边丝雨细如愁,下得人心更烦了。再看到屋外那两棵梧桐,虽然在风雨中却互相扶持,互相依靠,两相对比,自己一个人要凄凉多了。
急风骤雨,孤雁残菊梧桐,眼前的一切,使词人的哀怨重重叠叠,直至无以复加,不知怎样形容,也难以表达出来。于是词人再也不用什么对比,什么渲染,什么比赋兴了,直截了当地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简单直白,反而更觉神妙,更有韵味,更堪咀嚼。相形之下,连李后主的"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也稍觉失色。一江春水虽然无穷无尽,但毕竟还可形容得出。而词人的愁绪则非笔墨所能形容,自然稍胜一筹。
前人评此词,多以开端三句用一连串叠字为其特色。但只注意这一层,不免失之皮相。词中写主人公一整天的愁苦心情,却从“寻寻觅觅”开始,可见她从一起床便百无聊赖,如有所失,于是东张西望,仿佛飘流在海洋中的人要抓到点什么才能得救似的,希望找到点什么来寄托自己的空虚寂寞。下文“冷冷清清”,是“寻寻觅觅”的结果,不但无所获,反被一种孤寂清冷的气氛袭来,使自己感到凄惨忧戚。于是紧接着再写了一句“凄凄惨惨戚戚”。仅此三句,一种由愁惨而凄厉的氛围已笼罩全篇,使读者不禁为之屏息凝神。这乃是百感迸发于中,不得不吐之为快,所谓“欲罢不能”的结果。
“乍暖还寒时候”这一句也是此词的难点之一。此词作于秋天,但秋天的气候应该说“乍寒还暖”,只有早春天气才能用得上“乍暖还寒”。这是写一日之晨,而非写一季之候。秋日清晨,朝阳初出,故言“乍暖”;但晓寒犹重,秋风砭骨,故言“还寒”。至于“时候”二字,有人以为在古汉语中应解为“节候”;但柳永《永遇乐》云:“薰风解愠,昼景清和,新霁时候。”由阴雨而新霁,自属较短暂的时间,可见“时候”一词在宋时已与现代汉语无殊了。“最难将息”句则与上文“寻寻觅觅”句相呼应,说明从一清早自己就不知如何是好。
下面的“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晓来风急”,“晓”,通行本作“晚”。这又是一个可争论的焦点。俞平伯《唐宋词选释》注云:
“晓来”,各本多作“晚来”,殆因下文“黄昏”云云。其实词写一整天,非一晚的事,若云“晚来风急”,则反而重复。上文“三杯两盏淡酒”是早酒,即《念奴娇》词所谓“扶头酒醒”;下文“雁过也”,即彼词“征鸿过尽”。今从《草堂诗余别集》、《词综》、张氏《词选》等各本,作“晓来”。
这个说法是对的。说“晓来风急”,正与上文“乍暖还寒”相合。古人晨起于卯时饮酒,又称“扶头卯酒”。这里说用酒消愁是不抵事的。至于下文“雁过也”的“雁”,是南来秋雁,正是往昔在北方见到的,所以说“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了。《唐宋词选释》说:“雁未必相识,却云‘旧时相识’者,寄怀乡之意。赵嘏《寒塘》:‘乡心正无限,一雁度南楼。’词意近之。”其说是也。
上片从一个人寻觅无着,写到酒难浇愁;风送雁声,反而增加了思乡的惆怅。于是下片由秋日高空转入自家庭院。园中开满了菊花,秋意正浓。这里“满地黄花堆积”是指菊花盛开,而非残英满地。“憔悴损”是指自己因忧伤而憔悴瘦损,也不是指菊花枯萎凋谢。正由于自己无心看花,虽值菊堆满地,却不想去摘它赏它,这才是“如今有谁堪摘”的确解。然而人不摘花,花当自萎;及花已损,则欲摘已不堪摘了。这里既写出了自己无心摘花的郁闷,又透露了惜花将谢的情怀,笔意比唐人杜秋娘所唱的“有花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要深远多了。
从“守著窗儿”以下,写独坐无聊,内心苦闷之状,比“寻寻觅觅”三句又进一层。“守著”句依张惠言《词选》断句,以“独自”连上文。秦观(一作无名氏)《鹧鸪天》下片:“无一语,对芳樽,安排肠断到黄昏。甫能炙得灯儿了,雨打梨花深闭门”,与此词意境相近。但秦词从人对黄昏有思想准备方面着笔,李则从反面说,好像天有意不肯黑下来而使人尤为难过。“梧桐”两句不仅脱胎淮海,而且兼用温庭筠《更漏子》下片“梧桐树,三更雨,不道离情正苦;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明”词意,把两种内容融而为一,笔更直而情更切。最后以“怎一个愁字了得”句作收,也是蹊径独辟之笔。自庾信以来,或言愁有千斛万斛,或言愁如江如海(分别见李煜、秦观词),总之是极言其多。这里却化多为少,只说自己思绪纷茫复杂,仅用一个“愁”字如何包括得尽。妙在又不说明于一个“愁”字之外更有什么心情,即戛然而止,仿佛不了了之。表面上有“欲说还休”之势,实际上已倾泻无遗,淋漓尽致了。
这首词大气包举,别无枝蔓,逐件事一一说来,却始终紧扣悲秋之意,真得六朝抒情小赋之神髓。而以接近口语的朴素清新的语言谱入新声,又却体现了倚声家的不假雕饰的本色,诚属个性独具的抒情名作。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