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沟绝望的死水,清风吹不起半点漪沦”谁的

”这是一沟绝望的死水,清风吹不起半点漪沦”谁的,第1张

闻一多

闻一多先生曾用《死水》作诗,表达对当时统治环境的愤懑之情。

背景介绍

《死水》是最能代表闻一多思想、艺术风格的诗作。闻一多是我国现代文学史上集诗人、学者和革命斗士于一身的重要诗人。他创作的诗集主要有《红烛》、《死水》两部。这两部诗集虽然是闻一多思想和艺术风格发展不同阶段的产物,但它们共同贯穿着一条爱国主义红线。

诗集《红烛》是闻一多第一本诗集,这个诗集中不少作品反映了诗人强烈的反封建意识、在异国他乡的孤寂以及对祖国的眷恋之情。其中,《太阳吟》写得很有特色。诗人借助想象的翅膀,寄情于太阳,向它倾诉了思乡恋国的衷肠。诗集《死水》所收辑的作品无论是思想的深刻,还是艺术的成熟,都要比《红烛》集中的作品有显著的提高。其中《发现》、《一句话》、《死水》等诗篇,写得或悲痛、或激愤、或豪迈热烈,抒发了诗人对祖国命运的忧虑与关切,表达了诗人强烈的爱国热情。读者无论何时读到这些作品,都会为之动情、颤栗。

闻一多的诗歌在艺术上有着独特的风格。他有感于“五四”以来新诗过于散漫自由,因此提倡一种新格律诗。由于追求艺术上的严谨,这使得他的诗大多有富于浪漫气息的幻想,严谨奇特的构思,火山爆发式的激情,一咏三回环的语势,以及比喻、夸张、象征、反复等修辞手法的灵活运用等特点。

闻一多在我国新诗创作理论建设上也很有成绩,他的新格律诗理论被后人称为现代诗学的奠基石。

1922年,诗人怀着报效祖国的志向去美国留学。在异国的土地上,诗人尝到了华人被凌辱、歧视的辛酸。1925年,诗人怀着一腔强烈爱国之情和殷切的期望提前回国。然而,回国后呈现在他面前的祖国却是一幅令人极度失望的景象——军阀混战、帝国主义横行,以至于诗人的感情由失望、痛苦转至极度的愤怒。

《死水》一诗就是在这种情况下创作的。

作者生平

闻一多(1899-1946),现代诗人、学者。湖北浠水人。曾留学美国学习文学、美术。早年参加新月社,为该社主要成员,著有诗集《红烛》、《死水》等,在新诗的形式上主张格律化,讲求“节的匀称,句的均齐”。后来主要从事学术研究,在《诗经》、《楚辞》、《周易》的研究中取得很大成就。先后在青岛大学、清华大学任教,抗战期间任昆明西南联合大学教授。闻一多先生一生的道路是诗人→学者→民主战士,是英勇闪亮而又坎坷的一生。原名闻家骅,又名多、亦多、一多,字友三、友山。新月派代表诗人,作品主要收录在《闻一多全集》中。中国现代伟大的爱国主义者,坚定的民主战士,中国民主同盟早期***,中国***的挚友。他一身正气,积极投身爱国民主运动,1946年夏在昆明被国民党特务暗杀。

《死水》 闻一多

这是一沟绝望的死水,

清风吹不起半点漪(yī)沦。

不如多扔些破铜烂铁,

爽性泼你的剩菜残羹。

也许铜的要绿成翡翠,

铁罐上锈出几瓣桃花;

再让油腻织一层罗绮,

霉菌给他蒸出些云霞。

让死水酵成一沟绿酒,

漂满了珍珠似的白沫;

小珠笑一声变成大珠,

又被偷酒的花蚊咬破。

那么一沟绝望的死水,

也就夸得上几分鲜明。

如果青蛙耐不住寂寞,

又算死水叫出了歌声。

这是一沟绝望的死水,

这里断不是美的所在,

不如让给丑恶来开垦,

看它造出个什么世界。

作品鉴赏

创作于1925年的《死水》,是一首充满着对黑暗社会的诅咒与彻底不妥协的战歌。

诗人怀着对祖国炽热的爱、由衷的希冀从美国归来,但黑暗的社会现实令他痛心与失望。炽烈的情感被冷酷的社会现实凝固,而构起诗人脑海中的“死水”形象。“死水”是那个社会的真实写照:沤得发绿,没有活力,绝望呆滞。通过这一沟“死水”倾泻了诗人迸发出的愤怒与痛苦。诗歌的积极意义还在于对旧社会的诅咒不仅仅是主观情感的宣泄,而是狠狠的揭露与批判。“不如多扔些破铜烂铁,爽性泼你的剩菜残羹”,与“死水酵成一沟绿酒”等诗句正是诗人用以再现令人恶心的社会本质,所谓是入木三分!

《死水》的笔触是辛辣而细腻的。

首先,多用反语,即运用绮丽、鲜亮的词语表达诗人极度的憎恨,如“绿成翡翠”、“锈出几瓣桃花”、“蒸出些云霞”等等,诗人以自己独特的方式勾勒了黑暗的社会现实,表达与之绝裂的态度。

其次,作为新诗格律化的倡导者,诗人竭力身体力行。纵观全诗,共五节,每节四句,每句九字,隔行押韵,每节各押一韵,体式严整,朗读上口,富于韵味。

以艳丽鲜明的语言、严密和谐的韵律来刻写丑恶,再以精心刻写的丑恶增强对现实批判与否定的力度,这正是诗人的匠心之处。

主要内容分析

《死水》采用了象征和反讽的艺术手法,全篇深刻揭露了北洋军阀的黑暗统治,表现了作者与这个黑暗政府势不两立的决心。

全诗共分五节,可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第一节),表达了诗人对“死水”一般的旧中国腐败现实的激愤之情。

诗的第一句“这是一沟绝望的死水”,有着深刻的寓意:它象征着当时那个处于军阀混战中的腐败黑暗的半封建、半殖民地的旧中国,正如”一沟绝望的死水”。在这句诗中,“绝望”二字,写出了诗人深沉的失望心情。诗的第二句,“清风吹不起半点漪沦”,“清风”是与“死水”相对照的事物,可以用以比喻一切新鲜的思想和力量。然而,这些新鲜的东西却引不起“死水”的半点反应。清风吹处波不生,可见死水已沉寂到了极点。这一句是对“死水”的更进一步的描绘。诗的第三、四句“不如多扔些破铜烂铁,爽性泼你的剩菜残羹”,写出了诗人面对“死水”,继失望而产生的恨极心情。现实既然如此黑暗,让人绝望,倒不如让它彻底腐烂发臭,也许病入膏肓,不可救药,烂得更快、更透,旧的彻底死亡了,新的才会成长得更茁壮。这两句诗,又表现了诗人激愤中饱含着对美好事物的殷切希望。

第二部分(第二、三、四节),诗人对“死水”进行了细致描绘,具体形象地揭露出了旧中国腐朽颓败的社会现状,表达了对旧中国憎恶、愤怒、嘲讽的感情。

在这几节诗中,诗人以丰富的想象、形象的比喻、鲜明的色彩描写以及讥讽的笔触,逐步深入地写出了扔进破铜烂铁、泼入剩菜残羹后死水的进一步变化。扔进死水中的“破铜烂铁”,会生出绿色、红色的锈,铜锈绿的如“翡翠”,铁锈红的如“桃花”;再有,“剩菜残羹”的油腻,散在水面,阳光一照,犹如闪光的“罗绮”;有的地方发了霉、生了毛,又宛如“云霞”;死水发酵后,还会变成有着“绿酒”般颜色的臭水,那上面泛起“飘满了珍珠似的白沫”。正是在这样的一沟死水上,成群的花蚊在上面杂乱地飞舞,有时,还要加入鼓噪的蛙鸣。这令人作呕的死水,肮脏腥臭,令人无法立足!这里,诗人借对死水的进一步细致描绘,对旧中国黑暗现实给予了细致形象的再现。在这部分内容中,诗人用色彩鲜明、形色美好的“翡翠”、“桃花”、“罗绮”、“云霞”、“珍珠”等来描绘污浊、肮脏的死水,犹如给恶魔穿上了精美典雅的外衣。这是用虚假的美来反衬真实的丑,诗人这样写,使丑类变得更为丑恶。以美写丑,丑更丑,诗人用这种独特的方法,更鲜明地表现出死水的腐臭本质,同时也使诗歌具有了强烈的嘲讽意味。

第三部分(最后一节),表达了诗人诅咒现实,迫切希望改变现实的强烈愿望。

这一部分的头两句,诗人以十分断然的口吻,对黑暗的中国社会予以了彻底的否定“这是一沟绝望的死水,这里断不是美的所在”。在彻底否定之后,“不如让给丑恶来开垦,看他造出个什么世界”一句,又写出了诗人在绝望之中的一丝期望。丑恶开垦出的世界,只能更丑恶,但丑恶到极点,就有可能会产生转机。因此,这最后两句,既包含着诗人对旧中国的绝望,也包含着对新中国的期望和向往,包含着诗人迫切希望改变现实的强烈愿望。尽管对诗人来说,这种期望在当时是非常朦胧的。

全诗对军阀统治下黑暗陈腐的旧中国进行了强烈的鞭挞与诅咒,表现了诗人深沉的爱国热情。

《老马》写一匹衰老瘦弱的马的感受命运与心境。作者对这匹普通老马寄予深情,是由于这匹老马的悲惨遭遇酷似旧中国的农民。那压得头都抬不起来的情态,和当时农民的“负重”一样,而苦得泪往肚里咽的神情,就正是农民的“忍辱”。老马的形象是有高度概括力的,不仅象征了旧中国的农民,也含有诗人的自我形象。当时诗人对黑暗的现实极为不满,但又感到无力反抗。他哀叹自己的命运,“自觉悲愤而无力,孤单又凄楚。”(《京华练笔三十年》)这种精神状态和诗中老马的思想感情一脉相通。作者说他写老马,“实际上也就是写了自己。”(《甘苦两心知》)

《死水》通过对“死水”这一具有象征意义的意象的多角度、多层面的谱写,揭露和讽刺了腐败不堪的旧社会,表达了诗人对丑恶现实的绝望、愤慨和深沉的爱国主义感情。

说起徐志摩,我们很自然的想起同为新月派大将的闻一多。闻一多从清华毕业以后留学美国,他学的是绘画,但是离开祖国与家乡以后,引起了他对家乡与祖国的一种深深的怀念,作为一种寄托情怀的方式,他开始创作新诗,回来以后他成了新月派当中一个理论的代言人,后来他跟新月派的其他人物分手,但是在新月派活跃的一个重要的阶段,闻一多的创作以及诗学的探索,取得了很高的成就。他的第一本诗集叫《红烛》,主要是写在从清华到美国留学这个阶段,回国以后又出版了一本诗集叫《死水》,其中有首诗《死水》是闻一多的代表作。

这是一沟绝望的 死水

清风 吹不起 半点漪沦

不如多扔些 破铜烂铁

爽性 泼你的剩菜残羹

也许铜的要绿成 翡翠

铁罐上锈出几瓣 桃花

再让油腻织一层 罗绮

霉菌给他蒸出些 云霞

让死水 酵成 一沟绿酒

飘满了 珍珠似的 白沫

小 珠们笑声变成 大 珠

又被 偷酒的 花蚊咬破

那么一沟绝望的死水

也就 夸得上 几分鲜明

如果青蛙 耐不住 寂寞

又算死水叫出了 歌声

这是一沟 绝望的 死水

这里断不是美的所在

不如让给 丑恶 来 开垦

看它造出个什么 世界

这首诗写于闻一多回国以后,见到祖国政治黑暗,社会动荡,民不聊生这么一种惨象,跟他原来在美国想象的祖国的美好,形成了鲜明的反差,感受到强烈的失望,可以说是带着悲愤的情感来写。

《死水》寄予其中的意义并不是一潭死水 ,实际上是当时闻一多心目中整个中国的一个象征。这个死水当中用红的,绿的,白的,姹紫嫣红这个美丽的景色形容死水,可以想象这一潭水的绝望腐臭 ,其中的声音只有青蛙的鸣叫,这种鸣叫更显示出死水的死寂,没有希望。

诗人在最后一节当中表达了一个意思,不如让给丑恶来开垦,看他造出个什么世界,这里面有一种悲愤。

以前有评论家说,这表现了闻一多的思想局限,因为他无法看到中国的前途以及出路。藏克家曾经有一个解释说,这应该从相反的方面来理解,表达的是闻一多的什么意思呢?让恶来开垦,恶与恶之间那一种较量,也许可以开辟一个新的世界,表达这么一个意思。

但是无论怎么样理解,闻一多在这首诗当中,都表现了对中国当时现实的一种痛恨,一种绝望,因此就伴随着内心的一种苦闷。

我们都说闻一多他在理论上提出了三美的诗学,建筑美,音乐美,绘画美。我们关注的倒是这首诗它的形式上的特点。

《死水》的形式特点

三美:建筑美  音乐美  绘画美

建筑美:整齐的形式

形体上的方正规范,这就是一种建筑美的追求。它每一句九个字,每一节四句。节与节之间保持形体的绝对的对称,而这种建筑美的实现,关键在于一种音乐美。

音乐美:鲜明的节奏

闻一多使用了一种独特的技巧,即每一句当中它都是相同的顿数。有的一顿两个字,有的一顿三个字。用他自己话讲,那是两字尺,三字尺。相互之间的交叉的搭配,上下句之间的一种交叉形成了一种抑扬顿挫的感觉。譬如:

这是  /一沟  /绝望的 / 死水  四顿

清风  /吹不起/ 半点  /漪沦  四顿

每一顿两个字三个字,上下之间的交叉的搭配,从而营造了一种抑扬顿挫的节奏感。

大家知道古典诗词无论是词还是律诗,他都是有一种格律,保证了诗歌的一种节奏的美。现代汉语由于使用了大量的双音节词,古典诗词,它的诗歌的格律不再适用于现代汉语。

闻一多是从英语的节奏当中受到启发,英语一个元音,一个辅音结合起来是一个停顿,被称为是音步foot,闻一多把它翻译成是音尺,也就是语言的最小的一个停顿单位。一个音尺有的两个字有的三个字。就像刚才介绍那样交叉搭配,也就造成了古典诗词在单音节词基础上,所总结出来的诗歌的格律,能够达到的同样的一种语言的节奏,这是闻一多的一种创造音乐美。

绘画美:优美的语言

主要是指他在诗当中使用了一些非常艳丽的形容词。闻一多是学绘画的,他对颜色有特别的敏感,他大量的写了采用一些强烈的色彩跟强烈的一种语言,来表达他的一种情感,在《死水》当中可以说是一个典型的代表。死水本来是腐臭,可是他用翡翠、珍珠、白玉、绿酒,这么一种非常美丽的字眼来加以描述,来追求他的一种绘画的美。但是这种美丽非常恰当地表现出来这个死水的腐臭,与诗要表达的主题高度的一致。

整齐的形式,鲜明的节奏,优美的语言,营造了一个特有的意境,表达了闻一多的批判否性的主题的同时,又实现了他自己音乐美,绘画美,建筑美诗学的一个基本的主张。

闻一多的这个诗歌创作的实践,在中国诗歌发展面临向何处去的关键时候,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中国的新诗从胡适的诗体解放,到郭沫若的自由体诗歌的创作,可以说不断的在趋向于进步。但是他也留下了一些问题,有一些诗人简单的以为是把散文分行书写就是诗歌了,这些诗相当程度上失去了诗美的一种本质的东西,变成了散文的一个翻版。当诗失去了诗的诗美的本质规定性的时候,诗歌这种问题就面临一种发展的危机,到底应该走哪一条道路?新月派的回答是用新的格律来代替旧的格律。而且这个新的格律的特点是没有固定的格式,而是根据诗情表达的需要自由的创造。用闻一多自己话讲是戴着镣铐跳舞,跳的好才是你的本领,也就是说在限制当中来追求诗美表达的自由,自由与限制在两向的冲突对照当中,来表现诗人的才华以及他的创造性。

闻一多的诗歌理论以及创造实践的探索,的确是我们新诗发展史上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但是我们要实事求是讲,新诗后来的发展并没有沿着新月派的格律化的道路前进。相反,而是自由体诗歌取得了更高的成就。比如后来的戴望舒,四十年代的艾青,他们以自由体的诗歌,不断的把诗歌推向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自由还是格律,都是我们艺术探索当中可以采用的一种方法。成功与否关键在于你诗人的恰当的运用。取决于你是不是有诗人的气质,是不是具有创造诗美的一种潜力?闻一多这么一种形式美,跟徐志摩比较起来,有他自己的特点。我们从《死水》当中读出了闻一多的严谨,但是严谨当中我们隐隐可以感觉到闻一多内心的激情。

闻一多诗歌创作的一个特点是,他反对在诗情高潮当中来书写,主张要把诗情沉淀下来以后,才能够写得精致,形式与情感的一种对立,相生相克,最后找到情感表达的一个最恰当的形式,这种形式的美本身就浓缩了诗美的一个精华。闻一多在这方面所取得的经验,也是值得我们思考的。

闻一多本身并不缺乏一种浪漫的才情,但是它的特质在于,当浪漫的才情情怀要爆发的时候,造成一种重大社会反响的时候,他就用理性来加以规范来加以克制,所以浪漫之情与形式的那种对立,的确又是闻一多诗歌一个鲜明的特色。从这里面其实我们可以透视,闻一多他自己的人格,那一种激情受形式的规范加以凝聚。我们是不是可以想象,它的进一步的发展,就到了闻一多四十年代的拍案而起的最后的演讲。当然这是一种我们可以有权利进行的一种想象,这个想象大家未必每一个人会赞同,可是我觉得这里面是联系的,他是一个人的人格发展的合符逻辑的一个结果。从这里面我们可以感觉到,一首诗实际上包含了许多信息,有一些可能非常隐秘,只要我们用心去体会,了解作家诗人整个的人生,都可以从中读出我们所希望读的,同时也是这个经典文本能够提供的,那种意义以及美,从中受到一种享受。

  新月派

  现代新诗史上一个重要的诗歌流派,该诗派大体上以1927年为界分为前后两个时期。前期自1926年春始,以北京的《晨报副刊•诗镌》为阵地,主要成员有闻一多、徐志摩、朱湘、饶孟侃、孙大雨、刘梦苇等。他们不满于"五四"以后"自由诗人"忽视诗艺的作风,提倡新格律诗,主张"理性节制情感",反对滥情主义和诗的散文化倾向,从理论到实践上对新诗的格律化进行了认真的探索。闻一多在《诗的格律》中提出了著名的"三美"主张,即"音乐美、绘画美、建筑美"。因此新月派又被称为"新格律诗派"。新月派纠正了早期新诗创作过于散文化弱点,也使新诗进入了自觉创造的时期。1927年春,胡适、徐志摩、闻一多、梁实秋等人创办新月书店,次年又创办《新月》月刊,"新月派"的主要活动转移到上海,这是后期新月派。它以《新月》月刊和1930年创刊的《诗刊》季刊为主要阵地,新加入成员有陈梦家、方玮德、卞之琳等。后期新月派提出了"健康"、"尊严"的原则,坚持的仍是超功利的、自我表现的、贵族化的"纯诗"的立场,讲求"本质的醇正、技巧的周密和格律的谨严",但诗的艺术表现、抒情方式与现代派趋近。

  “三美”中的音乐美是指新月派诗歌每节韵脚都不一样,好像音乐一样。建筑美是指诗歌的格式好像建筑一样。绘画美指的是新月派诗歌的每节都是一个可画出的画面。

  《再别康桥》:全诗共七节,每节四行,每行两顿或三顿,不拘一格而又法度严谨,韵式上严守二、四押韵,抑扬顿挫,朗朗上口。这优美的节奏象涟漪般荡漾开来,既是虔诚的学子寻梦的跫音,又契合着诗人感情的潮起潮落,有一种独特的审美快感。七节诗错落有致地排列,韵律在其中徐行缓步地铺展,颇有些“长袍白面,郊寒岛瘦”的诗人气度。可以说,正体现了徐志摩的诗美主张。

  《再别康桥》在形式上具有三美:绘画美,音乐美, 建筑美。

  1, 绘画美,是指诗的语言多选用有色彩的词语。全诗中选用了“云彩,金柳,夕阳,波光,艳影,青荇,彩虹,青草”等词语,给读者视觉上的色彩想象,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康桥的一片深情。全诗共七节,几乎每一节都包含一个可以画得出的画面。如向西天的云彩轻轻招手作别,河畔的金柳倒映在康河里摇曳多姿;康河水底的水草在招摇着似乎有话对诗人说……作者通过动作性很强的词语,如“招手”“荡漾”“招摇”“揉碎”“漫溯”“挥一挥”等,使每一幅画都富有流动的画面美,给人以立体感。

  2,音乐美,是对诗歌的音节而言,朗朗上口,错落有致,都是音乐美的表现。

  A, 押韵,韵脚为:来,彩;娘,漾;摇,草;虹,梦;溯,歌;箫,桥;来,彩。

  B, 音节和谐,节奏感强。

  C, 回环复沓。首节和末节,语意相似,节奏相同,构成回环呼应的结构形式。

  3,建筑美,是节的匀称和句的整齐。《再别康桥》共七节,每节两句,单行和双行错开一格排列,无论从排列上,还是从字数上看,也都整齐划一,给人以美感

  附录:《再别康桥》(作者/徐志摩)

  轻轻的我走了,

  正如我轻轻的来;(韵脚)

  我轻轻的招手,

  作别西天的云彩。(韵脚)

  那河畔的金柳,

  是夕阳中的新娘;(韵脚)

  波光里的艳影,

  在我的心头荡漾。(韵脚)

  软泥上的青荇,

  油油的在水底招摇;(韵脚)

  在康河的柔波里,

  我甘心做一条水草!(韵脚)

  那榆荫下的一潭,

  不是清泉,是天上虹;(韵脚)

  是天上虹揉碎在浮藻间,

  沉淀着彩虹似的梦。(韵脚)

  寻梦?撑一支长篙,

  向青草更青处漫溯,(韵脚)

  满载一船星辉,

  在星辉斑斓里放歌。(韵脚)

  但我不能放歌,

  悄悄是别离的笙箫;(韵脚)

  夏虫也为我沉默,

  沉默是今晚的康桥。(韵脚)

  悄悄的我走了,

  正如我悄悄的来;(韵脚)

  我挥一挥衣袖,

  不带走一片云彩。(韵脚)

  《死水》是闻一多的杰作。诗人把黑暗腐败的旧中国现实,比喻为“一沟绝望的死水”,表达了对丑恶势力的憎恨和对祖国深沉的挚爱。诗的最后一节,表明他一方面对黑暗不存幻想,坚信丑恶产生不了美;另一方面并非心如死灰,“不如让给丑恶来开垦”是愤激之言,朱自清在《闻一多全集•序》说:“是索性让‘丑恶’早些‘恶贯满盈’,‘绝望’里才有希望。”在绝望中饱含着希望,在冷峻里灌注着一腔爱国主义的热情之火,是这首诗的思想特色。

  《死水》也是闻一多先生自认“第一次在音节上最满意的实验”,是先生实验他的“三美”新格律体的典型。全诗共五节,每节四行,每一行九个字,分别由三个“二字尺”和一个“三字尺”构成,组成2232或2322或3222音尺,最后以双音节收尾,虽然音尺的排列顺序不完全相同,但是其总数却完全一致,在变化中保持整齐,参差错落兼以抑扬顿挫,每节换韵,各节大体均押abcb型的二四脚韵,读起来朗朗上口,节奏感很强,具有音乐般的美感。诗人犹如“带着镣铐跳舞”,但跳得如此轻松自如,节奏和谐,真令人击节赞叹!

  另外,诗歌借鉴了西方现代诗的反讽方法和“以丑为美”的艺术原则。诗的中间三节,展开丰富的想象,极力把死水内在的丑恶东西,充分地涂饰以美丽的外形(“翡翠”、“桃花”、“罗绮”、“云霞”、“绿酒”、“白沫”),以鲜明的色彩和响亮的声音,反讽死水的肮脏、霉烂、黯淡、沉寂。美与丑的交织反差,造成令人耳目一新的艺术效果。

  附录:《死水》(作者/闻一多)

  这是/一沟/绝望的/死水,

  清风/吹不起/半点/漪沦。(韵脚)

  不如/多仍些/破铜/烂铁,

  爽性/泼你的/剩菜/残羹。(韵脚)

  也许/铜的/要绿成/翡翠,

  铁罐上/绣出/几瓣/桃花。(韵脚)

  再让/油腻/织一层/罗绮,

  霉菌/给他/蒸出些/云霞。(韵脚)

  让死水/酵成/一沟/绿酒,

  飘满了/珍珠/似的/白沫;(韵脚)

  小珠们/笑声/变成/大珠,

  又被/偷酒的/花蚊/咬破。(韵脚)

  那么/一沟/绝望的/死水,

  也就/跨得上/几分/鲜明。(韵脚)

  如果/青蛙/耐不住/寂寞,

  又算/死水/叫出了/歌声。(韵脚)

  这是/一沟/绝望的/死水,

  这里/断不是/美的/所在,(韵脚)

  不如/让给/丑恶来/开垦,

  看他/造出个/什么/世界。(韵脚)

  “三美”对后来创研者的影响

  如果说闻一多先生是新格律诗派的理论奠基者,那么徐志摩先生就是新格律诗的推崇者和努力实践者。在徐志摩先生的许多诗歌中都流露出他对美的要求。特别是《再别康桥》,这是他的经典之作,也是他的诗歌对“三美”要求的综合艺术性所在。此诗语言清新,有着突出的通俗流畅的特点,但又深得锤炼功夫,不露雕琢痕迹,极富音乐美。其中第一段和最后一段句式是反复的,“轻轻”、“悄悄”等词也是重叠的,加强了节奏感。每句诗随着感情的变化而换韵,这点与闻一多先生的《死水》用韵可谓一脉相承;再者一、三句诗排在前面,二、四句诗低格排列,空一格错落有致,一三句诗短一点,二四句诗长一点,都呈现出建筑对称美来;而“金柳”“柔波”“星辉”“软泥”“青荇”这些词藻既形象又具有柔美感,无不给人以绘画美的享受;至于诗中的比喻,也都新鲜准确,形象生动,宛如流水一样自然淌出,毫无当时新诗欧化的倾向。总之,《再别康桥》这首诗音节抑扬顿挫,声调回环反复,格式呈现对称,词藻形象柔美,在艺术上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境地。此外,新格律诗创作也被其他一些诗人秉持、奉行,出现了数量虽少但影响不小的新格律体诗选本。尤其是新世纪以来,诞生了以“东方诗风论坛”、“中国格律体新诗网”等为代表的格律体新诗创研交流平台,明确反对与现实、与大众、与传统隔绝,强调要贴近现实、语言晓畅、注重音乐美、兼顾形式美,涌现出了齐云、刘年、宋煜姝、余小曲等一批热爱诗歌艺术、才华横溢、朝气蓬勃、信心十足的格律体新诗创作实践者。

  对新格律体诗的研究也一直没有断绝。从林庚先生的“典型诗行”、“半逗律”,到解放后何其芳先生提倡有规律地押韵及注重“顿”在新格律诗中的中心地位、卞之琳先生对吟调和诵调节奏的区分,再到八十年代后万龙生先生提出新格律诗“无限可操作性”、孙逐明先生推出《汉语新诗格律概论》、吕进先生推出《新诗:诗体重建》、诗酒自娱先生推出《格律体新诗论纲》、晓曲先生推出《简论中国格律体新诗的先锋性》等等,新格律诗理论正不断丰富、深入、发展。

  新格律诗理论与创作的发展,反映了对西方文化的批判吸收及对民族文化传统的顽强回归,相信伴随着民族信心的重新拾回以及新诗的螺旋发展轨迹,未来格律体新诗创作会繁荣起来,理论会进一步得到发展、推广并逐渐固定下来。 一个以传统诗词、现代新诗、格律体新诗三足鼎立的局面终将形成。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7722169.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9-07
下一篇2023-09-07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