灯笼的主要内容和情感主旨是什么?

灯笼的主要内容和情感主旨是什么?,第1张

《灯笼》赏析:文章回忆早年与“灯笼”相关的一些生活景象,流露出对故乡和亲人的怀念;并在结尾处结合当时的国运时事,表明要做抗日“马前卒”的心愿,传达出那个时代的“正能量”。

作者顺着自己的思绪写来,往昔经历、乡情民俗、诗词典故,自然人文,意绪纷繁。结尾处,情绪陡然一扬,引述历史上保家卫国的名将,进而表达自己的报国志愿。由个人情感升华为家国情怀,情感也转而悲壮激越。

内容主旨:

作者以散文的自由笔法,抒写了他关于灯笼的一些美好记忆,从不同方面表达了灯笼对于他乃至民族的重要意义。

作者围绕灯笼,从不同方面叙述了灯笼的重要意义,如有文化上的:在纱灯上描红,爱的是那份雅致;对宫灯的想象,体验的是深长的历史况味。

有情感上的:挑着灯笼,接回祖父,长幼情笃;上下灯学,悉心照顾,母子情深;跟着龙灯跑了半夜,伴着小灯笼入梦,绽放着飞扬的青春……小小灯笼承载着厚重的文化内涵, 寄寓着作者赤诚的情感。

概念不同。散文主旨是表达作品意义的核心,或者说是作者的意图所在,是作品对文化、社会、人生等问题的看法、观点和态度的总结和归纳,是作者所要传达的主要思想或精神旨趣,而情感则是作品中表现情感的部分,或者说是表达作品中情感色彩的重要手段之一,是人类对事物感性的抽象反映,是文艺作品中表现人类情感的重要组成部分。情感可以包括爱、恨、怒、喜、悲、思念等等,作品中的情感可以通过语言、形象等多种方式表现出来,传达艺术家对人生、社会、文学等方面的感受和理解。两者在概念上有区别。

《江南逢李龟年》抒发了作者时世凋零丧乱与人生凄凉飘零之感。这首诗前二句是追忆昔日与李龟年的接触,寄寓着诗人对开元初年鼎盛的眷怀之情;后两句是对国事凋零、艺人颠沛流离的感慨。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杜甫所作,全诗原文如下:

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 

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白话文释义:当年在岐王宅里,常常见到你的演出;在崔九堂前,也曾多次欣赏你的艺术。没有想到,在这风景一派大好的江南;正是落花时节,能巧遇你这位老相熟。

注释:李龟年是唐朝开元、天宝年间的著名乐师,擅长唱歌。因为受到皇帝唐玄宗的宠幸而红极一时。“安史之乱”后,李龟年流落江南,卖艺为生。岐王是唐玄宗李隆基的弟弟,名叫李范,以好学爱才著称,雅善音律。

崔九:崔涤,在兄弟中排行第九,中书令崔湜的弟弟。玄宗时,曾任殿中监,出入禁中,得玄宗宠幸。崔姓,是当时一家大姓,以此表明李龟年原来受赏识。

扩展资料

创作背景:此诗作于唐代宗大历五年(770),当时杜甫在潭州(今湖南长沙)。杜甫少年时才华卓著,常出入于岐王李隆范和中书监崔涤的门庭,得以欣赏宫廷歌唱家李龟年的歌唱艺术。

安史之乱后,杜甫漂泊到江南一带。大历四年(769)三月杜甫离开岳阳到潭州,居留到第二年春天,和流落江、潭的李龟年重逢,回忆起在岐王和崔九的府第频繁相见和听歌的情景,感慨万千,于是写下这首诗。

“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诗人虽然是在追忆往昔与李龟年的接触,流露的却是对“开元全盛日”的深情怀念。这两句下语似乎很轻,含蕴的感情却深沉而凝重。

“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风景秀丽的江南,在承平时代,原是诗人们所向往的作快意之游的所在。诗人真正置身其间,所面对的竟是满眼凋零的“落花时节”和皤然白首的流落艺人。“落花时节”,如同是即景书事,又如同是别有寓托,寄兴在有意无意之间。

这四个字,暗喻了世运的衰颓、社会的动乱和诗人的衰病漂泊,但诗人丝毫没有在刻意设喻,这种写法显得特别浑成无迹。加上两句当中“正是”和“又”这两个虚词一转一跌,更在字里行间寓藏着无限感慨。江南好风景,恰恰成了乱离时世和沉沦身世的有力反衬。

一位老歌唱家与一位老诗人在飘流颠沛中重逢了,落花流水的风光,点缀着两位形容憔悴的老人,成了时代沧桑的一幅典型画图。感慨是很深的,但诗人写到“落花时节又逢君”,却黯然而收,在无言中包孕着深沉的慨叹,痛定思痛的悲哀。

赞美少年茁壮成长,努力成为有担当的时代青年,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

《君子谣》是首国学韵律歌,歌词以韵律诗的方式展示,四字成词,八字成句,郎朗上口,轻快的旋律融入古典舞蹈元素,领略中国崇仁尚礼的传统文化以及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以宽广之心面对生活,以仁德之心对待他人,让生活的幸福感常伴身边。

《君子谣》

青青修竹,飒飒英姿。谦谦君子,郁郁文质。求真求实,求新求异。博学多识,格物致理。崇仁尚礼,玉成君子。龙行天下,问道弘毅。自强自厉,玉成君子。龙行天下,生生不息。亭亭翠竹,浩浩风姿。翩翩君子,昭昭威仪。

如琢如磨,如圭如壁。安帮治国,利民修己。祟仁尚礼,玉成君子。龙行天下,问道弘毅。自强自厉,玉成君子。龙行天下,生生不息。

  宫崎骏是享誉世界的动漫大师,由他的工作室“吉卜力”出品的动漫**以精湛的技术、动人的故事和温暖的风格在世界动漫界独树一帜,能与美国迪士尼、梦工厂的作品相比肩,受到全世界不分种族、不分国籍、不分文化的各类观众的一致好评,是整个亚洲、甚至整个东方动漫界、**界的一朵奇葩,是非常值得我们中国同行学习和借鉴的榜样。宫崎骏的动漫**作为艺术品,它们的美是大家公认的,但是这种美从何而来呢?这应该是我们思考的中心问题。这些作品的美虽然是从一种浑融的境界中生发出来的,但我们还是能够通过更详尽的分析,找出这些作品中能够生发这种美的各个层面,从而能够更加清晰地认识到这些美是怎样被创造出来的。

  一、故事层面

  任何一部优秀的**都是由一个优秀的故事来支撑的,而故事是否优秀在很大程度上讲并不在于故事本身,而是在于讲故事的人,同一个故事由不同的人来讲,效果是大大不同的,而宫崎骏无疑是一个优秀的故事讲述者。

  宫崎骏的故事有几个小小的特点,每一个故事不一定全都具有这些特点,但每一个特点却一定是大多数故事具有的。

  首先是故事背景。宫崎骏总是很喜欢把故事放具有蒸汽时代风情的背景中,比如《风の谷のナウシカ》、《天空の城ラピュタ》、《となりのトトロ》、《魔女の宅急便》、《红の豚》、《もののけ姫》、《千と千寻の神隠し》、《ハウルの动く城》等。本身就发生在蒸汽时代的故事就不用说了,但在这些故事中有很多并不是发生在蒸汽时代的,比如《もののけ姫》的故事背景显然是蒸汽时代之前的,但作者却将故事中由“幻姬”带领穷苦人建立的矿业小镇处理成颇具蒸汽时代工人聚居地的样子;而《风の谷のナウシカ》、《となりのトトロ》、《千と千寻の神隠し》等的故事背景显然是蒸汽时代之后的,但剧中的种种风情,如《风の谷のナウシカ》中的机械、《となりのトトロ》中的风光、《千と千寻の神隠し》中的电车都是具有浓郁蒸汽时代风情的。这是为什么呢?蒸汽时代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真正的大解放,人类从此开始拥有强大的力量,开始逐步摆脱自然的束缚,一步步取得自由之后进而希望征服甚至奴役自然,因此这是一个既充满信心又充满野心的时代,是一个既狂放又狂妄的时代,人类悄然走到一个岔路口,何去何从都在于我们自己的选择。毫无疑问,许多我们当年的选择在今天看来是错误的,我们今天的许多工作其实都是在为当年的选择进行补救,这个方面我们将在下面的主题层面进行详细的分析。再者,蒸汽时代是我们没有经历但又离我们最近,且留有余绪在我们生活中的时代,这样的时代背景可以造成一种既熟悉又陌生、既亲近又疏离的艺术效果,使得观众在欣赏的过程中既不会因为离得太近而感到无味,又不会因为太远而感到不解。

  其次是故事人物。宫崎骏故事的主人公几乎是一成不变的一男一女两个少年,例子多到根本不需要列举的地步,这又能起到什么作用呢?这和刚讨论过的蒸汽时代有着极其相似的作用。其实蒸汽时代就是人类的青少年时代,而少年时代是人生中关键的转折点,是人生路上重要的岔路口,每个人都是在从这时开始的一个个选择中走向成熟的,这一个个接踵而来的选择本身就是故事。同时,少年时代又是每个人纯真的结束、世故的开始,是每个人一生中故事最多的时代,亲情、友情、爱情相互交织,故事就能够在这样的纠结中从容展开。

  第三是故事情节。在宫崎骏的故事中,无论情节简单还是复杂,诙谐还是严肃,一定都是以男女主人公之间那种介于友情和爱情之间的纯美感情为线索展开的。少年时代的爱情是青涩的、傻呼呼的,但一定是纯洁而美丽的。这样的爱情是直击心灵深处的,无论有无结果都会影响人的一生。以这样的感情为线索,故事就会更有生色。

  二、主题层面

  一部**好不好看取决于故事能否打动人,但耐不耐看则往往取决于故事的主题是否耐人寻味。故事可以多种多样、多姿多彩,但故事的主题一般只是有限的几个。

  宫崎骏故事的主题主要有这样三个:反战、感情和环保。

  首先是反战。无论是《风の谷のナウシカ》、《天空の城ラピュタ》,还是《红の豚》、《On Your Mark》和《ハウルの动く城》,宫崎骏把这些**中的武器设计得都是异常丑陋的,无论是军舰还是飞机,无论是坦克还是大炮,无一例外都是庞大、漆黑、沉闷、呆板且没有生命力的,让人看了就会产生一种条件反射般的厌恶,尤其是在《天空の城ラピュタ》中对“雷帕特”的刻画,俨然就是现实中的核武器。日本作为唯一一个曾经受到过核打击的国家,对这种武器的畏惧和憎恨是可想而知的,而宫崎骏就是通过这样的设计来表达他的反战主题。但需要指出的是,宫崎骏并不是一个反技术者,他不是那种不怪人只怪刀的和平主义者,在他的**里,凡是掌握在善良人手中的武器——或者称为器械更合适——都是小巧、鲜亮、昂扬而富有生命力的,比如《风の谷のナウシカ》中的风车、《天空の城ラピュタ》中海盗们的飞行器、《红の豚》中红猪的飞机等等,他的和平不是建立在人类需要倒退到没有武器的时代之上的,而是建立在人们心中充满爱而自动放弃武器的基础上的,这一点也许与托尔斯泰和甘地的主张血脉相通。

  其次是感情。爱情在有关故事层面的论述中已经谈到了,我们来看三部集中表现了亲情的作品。一部是宫崎骏亲自创作的《となりのトトロ》,另一部是高畑勋创作、吉卜力出品的《火垂るの墓》,还有一部是石井寿一创作,吉卜力出品的《ホーホケキョとなりの山田くん》。前者讲述了姐妹俩和父母之间的亲情,第二部讲述了兄弟之间的亲情,第三部讲述了传统的日本家庭的温暖亲情。我想,每一个看过这三部作品的人都不会不为影片中那种浓浓的亲情所感动,因为这是人性的根本,是我们永恒的主题。感情主题的优越在于,观众无论什么时候看这样的影片,都会和自己当下的生活相联系,**虽然是不变的,但生活是不断变化的,观众观看**的感受就会处于不断的变化之中,而**就会拥有使观众觉得常看常新的效果了。

  第三是环保。在这里用环保其实是不够的,这只是通行的一种说法,在我看来,宫崎骏故事中的主题是涵盖了环保内容的东方传统的天人合一、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念。把这一点表现得最为充分的无疑是宫崎骏的杰作《もののけ姫》。这是一套宏伟的,充满了哲学气息的,试图讲解人和自然、天性和权力、罪恶和善良以及仇恨和宽恕的华丽的象征体系,在这个故事中,我们看到了和谐是如何被打破的,失去了和谐的世界是如何变得四分五裂的,分裂的世界是如何培育仇恨的,仇恨是如何吞噬人性、甚至神性从而使仇恨的主体变成魔鬼的,而这样看似不可救药的世界又是如何在善良的宽恕下获得重生的。如果仅仅用环保来概括这部作品的主题,显然是远远不够的,它的主题就是一种天人合一的哲学理念,这部作品可以说是不朽的。当然,也有单纯表现环保主题的,比如高畑勋创作、吉卜力出品的《平成狸和战》,就是借助了日本传统故事中关于狸猫的传说来表现环保主题的。无论狸猫有多大的能耐,最终还是不得不融入了人类社会,这是一部充满了喜剧氛围的悲剧,会使人留下笑着的眼泪。

  三、文化层面

  无论是无限的故事还是有限的故事主题,他们背后的支撑都是文化,故事是文化中的故事,主题也是文化中的主题。一部**能否成为经典,就在于它背后是否有一种既独特但又能被其他人所认同的文化作为支撑。

  日本文化在历史上曾受到过中国文化的强烈影响,但特殊的地理条件决定了她必定会有自己独特性,把日本文化圈作为中国儒家文化圈之外的一种独立文化是有道理的。

  我们经常说:“越是民族的,就越是世界的。”其实这句话是需要详加分析的,情况并非总是这样。想达到这句话所说的效果,往往需要一些让步,不是在形式上就是在内容上,否则基本不大可能。这是文化交流中不得不做的牺牲,任何一个民族,任何一种文化都不能例外。我们往往不能理解、甚至不能接受这样的现实,或者理解了、接受了又不能实际运用于实践当中,不是盲目地倾向于所谓的和国际接轨,就是固执地倾向于所谓的坚守国粹,其实这都是极端的做法,能够把这个度拿捏到位,是我们能否复兴中国文化的关键。而宫崎骏在这一点上,或者说日本人在这一点上做的是很好的。

  有些人总是很不屑,认为日本文化本来就是杂种文化,是没有核儿的洋葱,一层层剥下去,最后一定是子虚乌有。其实这是一种错误的认识,日本文化也许正是因为这种“杂糅性”才得以取得其独特性,正是因为她具有这个特性,才决定了日本人在坚守和融合中能够拿捏到位、游刃有余,而我们恰恰相反,真是因为过于“纯粹”,才会过于“迷茫”。宫崎骏的作品是一个恰当而有力的说明。

  在宫崎骏的作品中,往往会出现很欧化的因素,比如欧洲风格的建筑、欧洲风格的服饰、欧洲风格的用具,甚至具有欧洲人特征的人物,但这些都不会影响观看者的基本判断,无论是欧美观众还是中国观众,他们都能很容易地判断出这不是欧美人的作品,这是日本起码是东方人的作品,这说明宫崎骏的作品是具有的日本灵魂的。这些灵魂在哪呢?这需要细心地寻找。

  首先是绘画。宫崎骏是坚定的二维平面制作者,他没有采用先进而且流行的3D技术,这使得他的动漫有很强的美术感,而不仅仅是强烈的视觉冲击,更多的是一种心灵的震撼。而且,宫崎骏的动画画面往往具有写意的味道,这不同于西方绘画尚实的特点,往往更强调一种虚的意境美,《天空の城ラピュタ》、《もののけ姫》中表现得都很明显。还有,如果仔细观察的话,宫崎骏的人物常常会有浮世绘的特征,尤其是在表达人物强烈感情的时候,这种蓄势待发、千钧一发的浮世绘式人物表情是很明显的,《もののけ姫》、《千と千寻の神隠し》中的男主人公阿西塔卡和小白表现的最为突出。

  其次是精神。宫崎骏作品的日本精神是很饱满的,这是一种能将执着推向固执、将坚忍推向残忍,但同时又能将美丽发展到令人颤抖的民族精神。《もののけ姫》一开头,就是阿西塔卡、卡雅等一群人受到由野猪神变成的魔鬼的袭击,当卡雅一行三人中的一个因为绊倒而眼看就要被魔鬼追上的时候,作为这个部落的公主,卡雅毫不犹豫地抽出腰刀,一个果断而潇洒的转身,直面魔鬼来袭。她只是个小女孩子,却能这样的沉着冷静、勇武果敢,我想除了日本人,是没有别的什么民族能够而且希望做到的。

  第三是音乐。宫崎骏在音乐创作上的老搭档是久石让,这是天才之间的合作,注定会成就伟大的作品。在这里我想做一个比较,前些年我们花大力气做了一个《宝莲灯》,而且也开了邀请著名歌星加盟音乐创作的先河,效果也还算可以,但是如果和宫崎骏的作品相比,那简直是不可同日而语。我们的音乐创作很刻意地向流行靠拢,认为只有这样才是面向市场,但久石让为宫崎骏作品做的音乐却很古典,大段大段的交响乐,大段大段的美声,这些音乐不仅没有使作品显得沉闷苍老,反而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使得作品深沉而有内涵。这些音乐在形式上大胆地向西方靠拢,但任何一个接触过日本文化的人都不难听出里面浸润着的日本气息,那是一种醇美的、沁人心脾的、震撼人心的艺术效果,无怪乎这些音乐可以脱离宫崎骏而单独流传,无怪乎人们在看宫崎骏的**时记住的是作曲家久石让、而在看《宝莲灯》时记住的却是李玟和刘欢这些演唱者,这就是差距。

  宫崎骏的动漫**之所以能具有如此强烈的美感,就是因为他能够在一个熟悉但又和我们有距离的背景中,讲述着具有很强可变性的少年人的纠结但感人的情感故事;而这些故事的主题又是具有很强生发性、启发性的;而且他还能够在民族性和国际化之间找到最为合适的平衡点,在一些有原则让步的基础上取得最广泛的接受群体。这些无疑都是宫崎骏成功的重要原因,同时也是我们需要努力学习的地方。

综艺片观后感篇1

6月1日,我作为孩子家长参加了六一文艺演出活动。能有幸参加到幼儿园精心策划的活动中来,感受快乐,分享节日的喜悦。

活动中,许多节目都让人印象深刻,最让我们津津乐道的,是小朋友表演的各种舞蹈,合着欢快的节奏,孩子们挥舞着小手,时快时慢,同时还要变化着队形,堪称技艺精湛,让我们大人也佩服不已呢。

当然,要问我最最喜爱的节目,那肯定是大二班表演的舞蹈啦!虽然天气很热,可是孩子们都很认真、很投入的舞动着,举手投足之间散发着快乐,精彩的表演,获得了在座家长的阵阵掌声,在掌声中,我们可以看到孩子们那小小的得意,也能看到家长们那默默的赞许。我们家的蒋宁珩、蒋宜珩两个宝还上台表演了相声,这段时间他们一有空就在家练习,可努力了,他们告诉我,“我们要好好练习,大二班的小朋友要表演出最精彩的相声!”孩子喜欢上幼儿园,积极进取,这让我做妈妈的也很欣慰。

在这次活动中,我也体会到了和孩子们在一起的快乐,也了解到了老师的辛苦。我要感谢老师们,用自己的辛苦汗水,换来了这群快乐、能干的宝宝!

孩子们真的是最棒的,他们用童真感染着爸爸妈妈们,而表现出的自信,大胆,让爸爸妈妈们看着都露出了微笑。

通过这次活动,让孩子们充分展示了自己,体验到努力就会成功;通过活动,让师生们共同感受到了幼儿园大家庭的温暖;通过活动,加深了家园情、师生情、亲子情。相信这是孩子们度过的最难忘的一次六一儿童节。也希望这份快乐能不断延续,祝愿清河幼儿园的孩子们健康快乐、茁壮成长!

综艺片观后感篇2

一年一度的六一儿童节是孩子们最重要的节日之一,也是孩子们最高兴的一天。这是我家孩子第一次参加演出,看到孩子那高兴劲,自已也好象回到了童年。早晨我带着儿子早早的来到班上,由老师给他化妆。帮他准备好等下演出要用的衣服。

07:20分孩子们排好队准备入场,各班的小朋友整齐的入场,我万万没有想到的是表演的主持人竟然也是由孩子们来担任,这说明我们幼儿院从小就从个个方面来培养我们的孩子,我心里十分的高兴。

开场节目是由幼儿园的老师们表演,表演的十分精彩,看到老师们一个个多才多艺,我们做家长的心里有说不出的滋味。有这样培养孩子各方面才能的幼儿园和这么多多才多艺的老师,我们做家长的把孩子交给你们,我们放心。在这里我衷心的感谢老师们对我孩子的培养和教育,在此说一声“老师!你们辛苦了!” 接下来是各班的小朋友表演节目,看到小朋友们一个个的在表演自己拿手的节目,家长们也不停的鼓掌,我儿子班级表演的节目是《小牛宝宝》,想到儿子参加演出去有点小怯场心里蛮担心他能不能好好完成表演呢,但事实证明每个宝宝都是最棒的,虽然看上去动作不太连贯,但是他真的是很认真的在表演。

对孙成翔来说,在幼儿园学习、生活的日子里,在老师的精心培养下,看到孙成翔一天天茁壮成长,学习、与人交流等都有了很大进步,帮助他克服了很多困难,体会到了老师的辛苦、老师对孩子们的爱护。

通过幼儿园的启蒙教育,对孙成翔以后的学习和成长,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再次感谢小班的老师,相信孩子们不会忘记您的培养。

综艺片观后感篇3

在这个穿着绿装的初夏,又一个国际“六一”儿童节,满怀热情地向我们走来。今年的“六一”与往常的格外不同,这次的“六一”儿童节晚会,是我们拉小集团下的几所小学一起合办,同时还邀请了家长和我们一起参加,真可谓声势浩大。

晚上我和妈妈早早地来到了汇文校区,只见校区里张灯结彩,处处洋溢着喜气洋洋的节日气氛,我们全校五千多名学生和家长,穿着崭新的拉小文化衫,聚集在操场上,共庆“六一”国际儿童节,整个操场上早已成了一片欢乐的海洋。

晚会开始了,我们都非常激动,期待着一个又一个节目,同学们手中拿着“小手掌”“荧光棒”“充气球”等,和台上的演员们互动着。这时台上的演员正在表演《我是一个兵》,他们步伐整齐端正,表情严肃,一看就知道是训练有素的演员,同时可以看到他们的背后下了多少功夫,吃了多少苦,才表现的这么好。接下来是诗歌朗诵的同学表演,这些同学读的诗抑扬顿挫,或高或低,用激情的音符,博得台下阵阵的掌声。其他的演员也互不相让,表演的一个比一个好,台下的掌声也越来越热烈。“哇”!下一个节目是《传递火炬》,只见四名少先队员,昂首挺胸站在四个点上,由革命前辈老爷爷把第一个火炬点燃后,火炬手跑步传递给下一个点燃。这星星之火燃起来了,映红了我们的脸庞和胸前的红领巾,透过这火炬,我仿佛看到了未来与希望,耳边同时也响起了我们少先队员的队歌,就像歌中唱的那样,“我们是共产主义接班人,继承革命先辈的光荣传统,爱祖国,爱人民”。

到了最后我们又放起了焰火,先是天空中出现了一个个大的球形焰火,然后又变成无数个漂亮的小球,同时还发出“嘶嘶”的声音,像流星,带着我们的心愿,满天飞。有的焰火像贝壳,有的像圆,有的像珊瑚哇!真是一个“火树银花不夜天”啊!这是一个难忘的节日。

看到如此美好的情景,我想应该好好地珍惜现在,努力学习,长大了做好共产主义接班人,把我们的祖国建设的更加美丽和富强。

综艺片观后感篇4

今天,我观看了我们学校的“庆六一文艺汇演”,这次汇演的节目丰富多彩,节目形式都以诚信为主,个个都很新颖,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第一个节目—唱《诚信之歌》,《诚信之歌》是我们学校的校歌,它充分体现了油田十中的诚信风貌。它的每一句话都包涵着诚信的点点滴滴,教育我们要讲诚信,要以诚信为本。

每二个节目是我们三年级表演的快板—《夸夸咱们的好学校》,节目以快板的形式抒发了学校一年来以诚信教育为特色的校园变化。“走进十中大校园,优美环境映眼帘,国学经典上围墙,我们牢牢记心间。诚信标语墙上挂,主题突出有新意。你我行走在校园,面带微笑把头点,你好、谢谢、对不起,礼貌用语挂嘴边,见面互相致问候,文明修养不一般。”每次当我表演时说着这些振奋人心的话语,我的激情油然而生。正如快板词中说得一样,油田十中正以它全新的诚信风貌,迎接时代的挑战。

记得还有一个二年级表演的节目《东郭先生和狼》,这个故事深刻地告诉我们,虽然人要讲诚信,但是对于像狼这样非常不讲诚信的人,永远不要相信他。

这次六一的节目让我享受到了欢乐,也让我体会到了做人最基本的品质—诚信。让诚信之花在我们的心中永远绽放,让诚信之树在油田十中开花结果。

综艺片观后感篇5

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用诗一般的语言指出,好的文艺作品就应该像蓝天上的阳光、春季里的清风一样,能够启迪思想、温润心灵、陶冶人生。在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上,总书记也强调了党的新闻舆论工作“成风化人”的重要作用。中央电视台开年推出的文化情感类节目《朗读者》,节目以“一个人,一段文”,通过讲述中国故事,朗读经典美文,如春风拂面,细雨润物般,温暖着人们的心田,赢得受众与舆论的好评,成功塑造了文化节目的精神品格,树立了文化节目新的标杆。

如果要破解《朗读者》的创新密码,一个“情”字足矣。

用“热情”给“朗读者”最高的礼遇

朗读,是一个民族的文化习惯,也是提升一个民族文化品格的重要途径。《朗读者》紧紧抓住“朗读”这种文化行为,在城市中,在人群中,寻找“更多想要倾诉的心灵”。

主持人董卿不仅仅走进北京人艺、走进国家图书馆,也会通过竖立在街头的“朗读亭”,倾听许许多多普通“朗读者”的声音。来自“朗读亭”里的声音有对亲情的表达,也有对友情、对爱情、对成长、对事业的`表达。每一种表达,都是一种真挚的情感。

正如《朗读者》节目内五段故事,从价值观角度分析,有文艺家的感恩情怀,有无国界医生的奉献精神,有成功人士的家庭教育,有浪漫幸福的爱情承诺,有最美女神的亲情呵护,也有事业老人的毕生追求。这些“朗读者”的价值表达,都不是“喊叫”似的,而是“春风化雨,润物无声”似的,观众用“眼泪”“掌声”,甚至“起立”来表达对“朗读者”的敬畏。

让“朗读者”得到最高的礼遇,给“朗读者”最体面的尊严。节目给“朗读者”最华丽、最宽广的“朗诵舞台”。节目给“朗读者”最顶级的音乐搭配,比如让钢琴王子李云迪现场演奏节目主旋律,邀请台湾民谣之父现场弹唱充满意境美的经典民谣,用吴彤的《笙歌》为濮存昕朗读的《宗月大师》配乐,形成“有故事的朗读者+经典美文+经典音乐”的跨界艺术融合。

用“真情”讲述“朗读者”最动人的故事

讲好中国故事,需要用真心,动真情。《朗读者》,朗读仅仅是一种节目形态,人是节目的核心,人物故事是节目内容的主体,情感是节目要表达的主旨所在。故事让《朗读者》更立体更饱满,情感让节目有血有肉,价值观表达和精神追求,让节目富有灵魂。

朗读者》第一期节目中通过主题词“遇见”,展示了五种不同的人生。也许人物嘉宾身上的标签是明星化的,权威化的,但他们的故事却是生活化的。

濮存昕讲述“改变命运的人和事”,不管是“濮瘸子”,还是“荣大夫”,还是老舍先生与宗月大师,濮存昕的成长经历、从艺经历、人生经历,就像一本书,值得人们去阅读。从阿富汗战火中走来的无国界医生,讲述战地接生经历,让每个普通人都能感受到和平的珍贵和肩上沉甸甸的责任感。柳传志讲述管理员工和管理亲人的区别,让人感受到浓浓的亲情。鲜花山谷的一对恋人故事,让人感受到爱情承诺的力量。世界**的育女观给人天伦之乐般的柔软感。翻译大师许渊冲生命不息、奋斗不止的事业观,有一种催人奋进的力量。

这些“朗读者”的故事,或温暖,或伤感,或幽默,或快乐,总是从不同层面,展示当代中国人的生活方式、精神状态和价值追求,这是最具时代气质的中国好故事。

“情”到“真”处,方动人心。濮存昕提到应该感恩的荣国威大夫时,眼里噙着泪花,那抿着欣慰的嘴角和煽动着红润的眼睛,怎能不让观众动容呢!许渊冲老先生在介绍他所翻译的第一首诗《别丢掉》时,动情地讲述林徽因创作体验,“一样是明月,一样是隔山灯火”,情到真处,九十多岁高龄的老翻译家,双唇颤巍,哽语凝噎,催人泪下。

用“纯美”的文化形态营造最精致的文化氛围

成风化人,讲究“成”什么之“风”,“化”什么之“人”。《朗读者》通过“最正之人,最美之文”,成就现代电视栏目最精致的文化氛围。

节目主持人的选择,是知性的代表。董卿作为主持人在节目中不仅成为节目进程的引导者,也是节目信息的访谈者,更是节目价值的挖掘者、呈现者和强化者。比如在濮存昕谈话之后,董卿概括道:“记住那些帮助过你的人,不要以为一切都理所应当;在你有能力的时候,尽可能地去帮助别人,不要以为事不关己。”当人们沉浸在“鲜花山谷”的恋爱童话之中时,董卿一语点破,“诗文写得再好,也比不上两个人真真切切的日子”。在点评九十多岁高龄的大翻译家时,董卿说,“人,不在于你度过多少日子,而在于有多少日子值得记起”。这些看似很朴素的话语,实则是节目所倡导的生活观。

节目朗读者的选择,是正能量的代表。不管是明星,还是普通百姓,《朗读者》所选择的“朗读”嘉宾,具有良好的社会美誉,具有成功的社会贡献,具有乐观健康的心态。朗读者无国界医生蒋励的背后,是一个无国界医生的群体,也是中国医生的国际形象代表,他们的价值观代表着一个国家的精神面貌和国家气质。翻译家许渊冲的朗读是由其亲友、学生来完成,体现出中华文化的传承和延续,也体现出中国翻译事业由一个人的坚守,拓展到众多人的追求。柳传志对自家子女的嘱托,也体现出万家子女的嘱咐。这就体现出一档《朗读者》节目的社会价值和意义。

节目诗文选择,是经典文化的代表。正如《朗读者》片头画面中所呈现的《红楼梦》《简爱》《鲁迅全集》《平凡的世界》一样,《朗读者》节目中既有古典文字,也有外国诗作,还有近代名篇。《诗经》中的名篇、老舍的名作、朱书豪的名句、鲍勃·迪伦的名歌……朗读者的文字是美的,是经典的,是值得回味的,这是《朗读者》最具文化力的体现。人和事是《朗读者》最健康的躯体,经典美文朗诵是节目最精致的外衣。健康的人和事,精美的文,是《朗读者》最完美的整体。

最纯美的文艺形态,营造最纯净的文化氛围。朗读是最简约的文艺形态。《朗读者》摒弃当前中国电视节目纷繁芜杂的形态元素,采用最简单的访谈、最简单的朗诵形态、最简单的文艺辅助。庞大的舞台,只为朗读者一人而设;另辟蹊径的访谈区,只为保持访谈交流的私密感;悠扬的《笙歌》、唯美的《罗密欧》与《牡丹亭》穿越、动情的民谣、流水般的钢琴,一切都为朗读服务。

用性情的敏感去捕捉最现实的生活需要

朗读者》之所以能快速抓住受众的心,重在它能体感到当下社会最迫切的心理需要。

从传播心理角度,现代人似乎厌倦了不疼不痒或者隔靴挠痒的综艺娱乐,文化节目回归是当前社会心理的需要。前不久央视的《中国诗词大会》刚刚掀起一股文化的热潮,黑龙江卫视又横空出世《见字如面》,联想前几年,河南卫视的《汉字英雄》颇有异曲同工之妙。这既是文化责任,也是电视传播的初心所在。文化节目,总能让一部分人,甚至一大部分人找到灵魂的乐土和精神的家园。只不过,文化节目需要文学母体的支撑。文化节目呼唤整个文学体系的心能够静下来、沉下来,能够融入生活,融入时代,融入人心。

从审美角度,人们需要正能量、暖能量和美的能量。真善美的世界,总是有一种力量的唤醒。濮存昕那醇厚的磁音总让人感到温暖,柳传志那铿锵的叮嘱总有一种亲情的力量,鲜花山谷总是回荡爱的呼唤。《朗读者》节目中处处都给人美的享受。

新闻性让节目距离时代更近。新闻性不仅仅存在于新闻节目当中,文艺节目、文化节目、情感节目都离不开新闻性的敏感力。蒋励的经历,是我们最熟悉的新闻画面,翻译家的人生是新闻的访谈,鲜花山谷是新闻的发现。新闻,让《朗读者》贴上时代的标签;新闻的敏感,让《朗读者》呈现出多维的信息触角,而每个触角都与这个社会、这个时代紧密相连。

朗读者》带着中华文化的基因,讲述中国的故事,运用中国人的话语,抒发中国人的情怀,怎不让中国人沉醉呢!

综艺片观后感篇6

饱含书卷气,是这档综艺的另一显著特征。朱自清在《文学的美》一文中写到:“文字的艺术,材料便是 人生 。”当一对来自四川的普通夫妇念起《朱生豪情书》中的语句,“不要愁老之将至,你老了也一定很可爱”,我们很难不被感动;翻译家许渊冲已96岁高龄,却仍坚持每天工作至凌晨三四点,说到动情处,他感慨“生命并不是你活了多少日子,而在于你记住了多少日子”,我们心中也很难不起敬意。

“理学家朱熹说,凡读书需字字读得响亮。朗读是一种学习方法,但更多时候,朗读也是传播思想、传递情感、传承精神的一种手段。通过这种润物细无声的方式成风化人,也正是我们做这个节目的初心。”董卿表示。

文汇报首席记者王彦谈道:“汉语之雅驯,文化之宽广,情感之丰厚,全都在节目不疾不徐的节奏中渐次打开。”

为了让《朗读者》能拥有期望中的独特气质,董卿邀请了北京奥运会闭幕式导演陈维亚、作家刘震云、导演陆川等人,一起加入策划,还邀请了著名作家铁凝、王蒙、余秋雨、冯骥才担任文学顾问。在朗读者的选择上,不管公众人物或普通人,唯一的标准是必须具有阅历和感染力,这样才能很好地勾勒出文字所描绘的情感。而至于读什么,节目策划之一的刘震云认为:每个人都有朗读的原动力,他们读什么不重要,重要的是为什么要读这段文字,这段文字会与我们产生怎样的共情。说到底,《朗读者》想做的是从文学出发,走向情感和生命体验,将每个人连接到一起。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7726691.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9-07
下一篇2023-09-07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