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隐自题阅读答案 翻译赏析 林逋

小隐自题阅读答案 翻译赏析 林逋,第1张

小隐自题阅读答案 翻译赏析 林逋

小隐自题阅读答案 翻译赏析 林逋 ,这是北宋著名诗人林逋所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林逋隐居山林,故以小隐自称,而林逋的这首诗正透露出了他对隐居生活的真正热爱。

原文:

小隐自题

林逋

竹树绕吾庐,清深趣有余。

鹤闲临水久,蜂懒采花疏。

酒病妨开卷,春阴入荷锄。

尝怜古图画,多半写樵渔。

孤山寺端上人房写望字词解释:

[1]清深:生活在如此清幽安闲的环境中,真是趣味无穷。

[2]酒病:指酒醒后那种疲乏如病之态。

孤山寺端上人房写望翻译:

我的茅舍周围被竹林树木围绕

清净幽深也不乏趣味

仙鹤久久地站在水边,蜜蜂也很少采蜜 都慵懒闲适

因为喝酒和身体不好的缘故 我已经很少再看书了

春天的时候就去锄锄地

想起以前很喜欢的画作

画的多半是砍柴和垂钓的`情景

孤山寺端上人房写望阅读答案:

试题:

(1)清深趣有余,诗中哪些内容表现了趣有余?请用自己的话来表述。

(2)颔联运用了什么手法?流露出诗人怎样的心境?请联系诗句作简要分析。

答案:

(1)趣有余主要表现在:①鹤悠闲地对着水久久站立,不去捉鱼;②蜜蜂疏懒,不去采花粉;③我饮酒后恹恹如病,在清幽的环境中不想读书,随心所欲;④我扛着锄头悠闲地步入春阴中劳作。

(2)颔联运用了拟人、衬托、对仗等手法,闲懒等词赋予动物人格化,以物衬人,具体形象,流露出诗人隐居时的恬然闲适(或悠然自得/淡泊宁静/惬意喜悦)的心境。

孤山寺端上人房写望创作背景:无

孤山寺端上人房写望赏析:

情调轻松活 泼,笔姿新颖,语句清丽。鹤闲一联写鹤之闲,蜂之懒,实际是用一 种拟人化的以境写人的方法,来描写自己悠游的生活和心情。颈联中写春阴入锄, 将春阴写得颇为灵动传情,比起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三)中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 归句更富诗意。正如梅尧臣《林和靖先生诗集序》所评:咏之令人忘百事。因为古图画中常常描绘樵夫渔夫的生活,隐士常以樵夫渔夫自喻,认为他们的生活是闲适的,而这正是隐士们向往的生活。

北宋初年的文人林逋,字君复,是当时杰出的山林诗人,多写隐居情趣,性好梅,以咏梅诗著称。在哲学领域,丹顶鹤的神韵与老子哲学有相通之处。中国古代的隐士往往以鹤为精神寄托,因而称贤人雅士为闲云野鹤。林逋终生不仕、不商、不娶,过着鹤闲临水久,蜂懒得花疏的隐居生活。他在杭州西湖孤山草庐周围种了大片的梅树,养了两只鹤,与梅鹤形影相随,心情淡泊平和,人称梅妻鹤子。

这首五律,写的是隐居情趣。前四句写景,以竹、树所绕,点出吾庐的清深之趣;对鹤闲蜂懒细致入微的描绘,烘托了主人的闲适和情趣;可谓景中有人。后四句转写诗人的活动,表达了深爱渔樵的志趣。前人称赞此诗:有工有味,句句佳,非苦吟所可就也。三四句景中有人,拆读之,句句精妙,连读之,一气涌出,兴象深微,毫无凑泊之迹。

这首诗,以明畅如话的语言描绘了清幽闲静的隐逸环境,句句贯注着主人公愉悦自然、恬然自得的生活情趣。创造出一种闲静淡远的境界。开头写竹树绕庐,已见出一种清深的情趣。接下去。写鹤是闲鹤,蜂是懒蜂;临水久与采花疏,是鹤和蜂的形象,也是诗人自身的形象。这与五、六两句直接写诗人的生活,是融合在一起的。人与鹤和蜂一样,是那样散淡,那样自由无拘,无所追求。他饮酒读书,荷锄劳作,都是任性而为,说不上有什么目的,可以作也可以不作;就像鹤可以戏水,亦可以临水静观,蜂本来是采花的,但也可以不采;动静之间,都只是为了得到某种天趣。末二句稍嫌刻露,明点出他所喜爱和欣赏的是古图画中所写的渔父樵夫的生活,亦即隐士的生活。这点意思其实在前面的形象图画中早已包容了。清人纪昀评此诗云:兴象深微,无凑泊之迹。此天机所到,非苦吟所可就也。大致道出了这首诗,也道出了林逋山林隐逸诗的基本特征。

个人资料:

林逋(967一1028),字君复,又称和靖先生,汉族,浙江大里黄贤村(今奉化市裘村镇黄贤村)人,一说杭州钱塘,北宋著名诗人。幼时刻苦好学,通晓经史百家。书载性孤高自好,喜恬淡,勿趋荣利。长大后,曾漫游江淮间,后隐居杭州西湖,结庐孤山。常驾小舟遍游西湖诸寺庙,与高僧诗友相往还。每逢客至,叫门童子纵鹤放飞,林逋见鹤必棹舟归来。作诗随就随弃,从不留存。1028年(天圣六年)卒。其侄林彰(朝散大夫)、林彬(盈州令)同至杭州,治丧尽礼。宋仁宗赐谥和靖先生。林逋隐居西湖孤山,终生不仕不娶,惟喜植梅养鹤,自谓 以梅为妻,以鹤为子,人称梅妻鹤子。

林逋(968——1028),字君复,北宋初期"晚唐体"诗人之一,以《山园小梅二首•其一》诗中"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一联名世。不娶无子,以梅为妻,以鹤为子,有《林和靖诗集》存世。前人对其论述颇多,如元人脱脱在《宋史•隐逸传》中说,"(林逋)少孤力学,不为章句,性恬淡好古,弗趋荣利,家贫衣食不足,晏如也逋善行书、喜为诗,其词澄淡峭特,多奇句",同时人梅尧臣说,"其谈道,孔孟也;其语近世之文,韩李也;其顺物玩情为之诗则平淡邃美,咏之令人忘百事也。其辞主乎静正,不主乎刺讥,然后知其趋向博远,寄适于诗耳",《钦定四库全书总目提要》中说,"其诗澄淡高逸,如其为人",钱钟书先生的说,"林逋用一种细碎小巧的笔法写清苦而又幽静的隐居生涯"。笔者搜检建国后有关论文,发现林逋的生卒年研究已经达成一定的共识,而林逋的籍贯还没有一个明确的结论。对林逋的诗歌创作研究,已经认识到"平淡"特色,至于林逋的酬唱之作今人仍未进行有意的研究;而关于他的思想研究还处于试探状态,没有形成系统化、条理化的认识。笔者仅撰此文回顾前人研究成果,为后来的研究作一资料性的整理。

一 林逋生平思想研究

(一)生平研究

1、籍贯研究。今人的诸多文学史著作都是沿用《宋史》,"林逋,字君复,杭州钱塘人。"然而上世纪80年代,浙江省奉化县的方志作者认为,"林逋为奉化黄贤村人。"(远阜《林逋是哪里人》浙江学刊,1985年第4期) 他们依据《黄贤林氏家谱》立论,此种看法后来被编进《奉化市志》。也有对这两种看法持保留意见的提法,如《浙江古今人物大辞典•上编》[5]这样表述:"林逋,奉化人,一作钱塘(今属杭州)"。林逋是杭州人,还是奉化人,抑或出生于奉化,后移居杭州,个中因缘尚待探究。

2、生卒年研究。林逋的生卒年一般表述为:(967——1028)。如《辞海•文学分册》(上海辞书出版社,1979第81页),《中国大百科全书中国文学I》(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86第429页),任继愈主编《中国文化大典(二)》(山西教育出版社,1999第1281页),李俊琪绘画 高克勤等撰文的《中国历代文学家画传》(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第129页)等皆作"林逋(967——1028)"。学者对林逋的卒年宋仁宗天圣六年戊辰(1028)一般都无异议。值得探讨的是,林逋的卒年是"六十一岁"还是"六十二岁"。李一飞《林逋早年行踪及生卒考异》(《中国韵文学刊》,2000年第1期)和朱则杰 《孤山 处士 林和靖》(《古典文学知识》,1999年第2期) 二文都认为应是"卒年六十一岁"。以此逆推,林逋生年当为"乾德六年(968)"。朱则杰先生认为,此前的文学史资料记载的只有《全宋诗》中的林逋简介是正确的。其实,徐规先生的《王禹偁事迹著作编年》也确定林逋的生年为968年。

(二)思想研究

钟婴《林和靖其人其诗》(《杭州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2年第3期)一文纵观林逋的一生,认为他的"隐"有家世的原因;有对宋朝世俗社会及对当时某些国策(如封禅等)的不满,也有自身的佛学哲学思想和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等多种原因。"恬淡好古"的性格因素固然重要,但主要是社会因素。俞明伦《略论林逋的思想与艺术》(《浙江学刊》,1986年第1-2期)一文,认为"林逋被逼成隐士沉没下去"、"林逋本来也是个自命不凡、热中功业的人"。此论对林逋的看法好像有点不堪听,但是钱基博先生的《中国文学史》[10]对林逋的评价更低,说他"长揖公卿,妆点湖山,而颂其诗,想见其为人,身冷眼热,遂开后来山人无数法门,而逋其典型也。"俞文引言部分谦言,"本文不能说旁征博引,抉幽探微,只是想讲出一点别人没有讲过的话;谓之翻案文章,亦无不可",可惜未能引起当时学界的反响。钟婴《犹喜曾无封禅书——林逋评传》[11]一文对林逋的生平及家世进行论述,其中对林逋的籍贯"四明(宁波古称)说"存疑。林逋和"宋初五代遗民及诗僧"的交游,此文论述至为详尽,全景式的展现了林逋的生活和才识。将林逋的哲学思想界定为"主要继承了陶渊明,不汲汲于富贵"。尤为可贵的是,文末附录了"林逋生平系年",于此后的进一步研究有开创之功。谢先模《林逋诗中的愤世思想》(《成都大学学报(社科版)》,1989年第3期)一文在分析了林逋的有关诗歌后,认为"林逋诗歌中表现了他对自己命运的不甘屈服,对官场丑恶现象给予辛辣的讽刺,对世道的愤慨","凡此种种,使他思想处于极端矛盾的状态。他痛苦极了,于是愤世嫉俗的思想产生了"。有关林逋思想中的矛盾成分,赵齐平先生亦有论述[12]。林逋确实一直停留在"隐、显"的矛盾之中,不能解脱;中国古代隐士所面临的共同问题,林逋也不能例外。张毅先生认为:"在林逋身上,儒家的道德完善与道释清静无为的人生态度相表里,表现出一种清高脱俗的节操和高雅闲逸的人格。"[13]马茂军《林逋的复远古思想与文学创作》(《西华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第4期)一文认为,"林逋追慕的是更为远古的太古、三代的生活方式追慕的是巢由那样的太古逸民人格",林逋的"隐逸思想融摄儒道,而且浸染了禅学思想"。此论为我们探究林逋的思想渊源,提供了一个视角,也为林逋处士身份的阐释做了有益的尝试。

偶是新人,

发个贴,

和大家一起分享《长相思》赏析。

《长相思》林逋

吴山青,越山青。两岸青山相送迎,谁知离别情?  君泪盈,妾泪盈。罗带同心结未成,江头潮已平。

〔蔡毅教授点评〕

林逋是北宋初年著名的隐士。他独居杭州西湖边的孤山,二十年不入城市,种梅养鹤,终身未娶,人称“梅妻鹤子”。其咏梅诗中“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一联,写出他孤高自许的情怀,最为世所称道。因此,在人们心目中,这位清心寡欲、几乎不食人间烟火的“和靖先生”,该是与爱情无缘了吧?不然。一阕《长相思》,便道出了他关怀人间情爱的款款心曲,展示了他内心世界的另一面。词以一女子的声口。抒写她因婚姻不幸,与情人诀别的悲怀。开头用民歌传统的起兴手法,“吴山青,越山青”,叠下两个“青”字,色彩鲜明地描画出一片江南特有的青山胜景。吴、越均为春秋时古国名,地在今江浙一带。钱塘江北岸多属吴国,以南则属越国。这里自古山明水秀,风光宜人,却也阅尽了人间的悲欢。“两岸青山相送迎”,吴山、越山,年年岁岁但对江上行舟迎亲送往,于人间之聚散离合已是司空见惯。“谁知离别情?”歇拍处用拟人手法,向亘古如斯的青山发出嗔怨,借自然无情反衬人生有恨,使感情色彩由轻盈转向深沉,巧妙地托出了送别的主旨。

“君泪盈,妾泪盈”,过片承前,由写景转入抒情。这无人能够理喻的离别的痛苦,却落到了你我身上。临别之际,泪眼相对,哽咽无语。为什么这人间常有的离别,却使他们如此感伤?“罗带同心结未成”,含蓄道出了他们悲苦难言的底蕴。古代男女定情时,往往用丝绸带打成一个心形的结,叫做“同心结”。“结未成”,喻示他们爱情生活横遭不幸。不知是什么强暴的力量,使他们心心相印而难成眷属,只能各自带着心头的累累创伤,来此洒泪而别。“江头潮已平”,船儿就要起航了。“结未成,潮已平”,益转益悲,一江恨水,延绵无尽。

这首词艺术上的显著特点是反复咏叹,情深韵美,具有浓郁的民歌风味。词采用了《诗经》以来民歌中常用的复沓形式,在节奏上产生一种回环往复、一唱三叹的艺术效果。词还句句押韵,连声切响,前后相应,显出女主人公柔情似水,略无间阻,一往情深。而这,乃得力于作者对词调的选择。唐代白居易以来,文人便多用《长相思》调写男女情爱,以声助情,得其双美。林逋沿袭传统,充分发挥了此调独特的艺术效应,又用清新的语言,唱出了吴越青山绿水间的地方风情,使这首小令成为唐宋爱情词苑中一朵溢香滴露的小花。

林逋——梅妻鹤子2007-09-24 20:24林逋(968—1028),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字君复。少时多病,终身未娶未仕。早年曾漫游于江淮一带,大约四十岁后,隐居于杭州西湖孤山,据说二十多年足迹不至城市,种梅养鹤为伴,人称“梅妻鹤子”。当时名声很大,士大夫争相结交拜访。宋真宗闻其名,诏赐粮食帛匹,还命地方官优加劳问。死谥“和靖”,世称“和靖先生”,葬西湖孤山。南宋时在其居处建祠纪念,每逢清明节杭州人前往游玩,形成风俗。如今和靖祠仍是西湖重要游览景点。

在宋代,林逋的诗歌与他的隐居同样有名。宋初诗坛承晚唐五代余绪,山林诗人仍有很大的阵容,其中一部分是僧侣诗人,即所谓“诗僧”;另一部分则是隐士,以林逋、魏野为代表。林逋的诗,除一些应酬赠答之作外,主要歌吟隐居生活,表现远俗闲适的情趣。如他在《深居杂兴六首》诗歌小序中所说,多“状林麓之幽胜,摅几格之闲旷”。艺术上则长于以小巧细碎的笔法描摹湖山景物,风格清淡,意趣萧散高远,颇得时人称誉。范仲淹、梅尧臣、欧阳修、苏轼等人或对他的隐士之风,或对其清淡诗格,表示过赞美之意。

又: 杭州孤山多梅。每当腊风初度,便有暗香浮动,疏影横斜,玉蕊怒放,情境高雅,探幽揽胜者多往观赏。年复一年,便形成了孤山赏梅的胜迹。这里,曾是北宋诗人林和靖种梅养鹤隐居的地方。但林和靖的故乡却是在宁波奉化。

林和靖(967-1028)名逋,字君复,宁波奉化黄贤村人。因他四十多岁后长期隐居杭州孤山,直到八十三岁死于孤山,葬于孤山,时人多误以为他是“钱塘”人。

林和靖少年好学,诗词书画无所不精,独不会下棋。常对人说:“逋世间事皆能之,唯不能担粪与着棋。”他性情淡泊,爱梅如痴。在故里时唯以读书种梅为乐。相传,他于故居前后种梅三百六十余株,将每一株梅子卖得的钱,包成一包,投于瓦罐,每天随取一包作为生活费,待瓦罐空了,刚好一年,新梅子又可兑钱了。他种梅、赏梅、卖梅,过着恬然自乐的生活,常在梅园里独自吟哦,写过许多有名的梅花诗。

林逋家贫,性格孤高恬淡。曾游历江淮,后归杭州,结庐西源之孤山,十二年足不及城市。

林逋一生不娶,种梅养鹤,自称“梅妻鹤子”。真宗闻其名,赐粟帛,诏长吏岁时劳问。林逋尝自为墓于其庐侧。年六十二卒,州为上闻,仕宗嗟悼,赐谥“和靖先生”。

“梅妻鹤子”、“梅鹤姻缘”后来被用来比喻为人清高或者隐居的生活。

林逋善诗词,今传有三百余篇。名句如“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

同时,林逋善书,工行草,笔意类欧阳询、李建中。苏轼高度赞扬林逋之诗、书及人品,并诗跋其书:“诗如东野(孟郊)不言寒,书似留台(李建中)差少肉。”黄庭坚云:“君复书法高胜绝人,予每见之,方病不药而愈,方饥不食而饱。”明沈周诗云:“我爱翁书得瘦硬,云腴濯尽西湖绿。西台少肉是真评,数行清莹含冰玉。宛然风节溢其间,此字此翁俱绝俗。”

林和靖爱梅,亦爱四处游学,足迹遍于江淮之间。到四十多岁时,便结庐于杭州孤山。孤山傍湖,山不高而清秀。他绕庐植梅,依山种树,以种梅为乐。凭林和靖道德文章,高官厚禄不难立致。但他泰然隐居,绝意仕途,甚至宋真宗赵恒闻其名,请他去给太子教书,这一千载难遇的美职,也被他一口拒绝。在他临终时还为此而自豪。他在绝笔诗中写道:

湖上青山对结庐,坟前秋色亦萧疏。

茂陵他日求遗稿,犹喜曾无封禅书。

朝野之士仰慕他高风亮节,纷纷慕名前往拜访,但他绝不回访。相传,他从家乡奉化带去两鹤,被他驯化,善知人意,会买菜报讯。纵之飞入云霄,盘旋于西湖山水之间,尔后复归笼中。林和靖爱逾珍宝。他常泛小舟游西湖诸寺院,每有客至,小童即延入小坐,开笼纵鹤。在西湖游览的林和靖见家鹤飞翔,便知有客来访,即掉小舟而归。传说,在林和靖死时,他养的这两只鹤在墓前悲鸣而死。他在一首咏鹤诗中写道:

皋禽名祗有前闻,孤引圆吭夜正分;

一唳便惊寥泬破,亦无闲意到青云。

林和靖终身不娶,以种梅养鹤为乐。时人说他“以梅为妻,以鹤为子”,“梅妻鹤子”的佳话因而留传千载。这只是他人生的一面。他人生的另一面还是情怀绵绵。这在他写的《长相思》这首著名的词里可以看出:

吴山青,越山青,两岸青山相送迎,谁知别离情。

君泪盈,妾泪盈,罗带同心结未成,江头潮已平。

林和靖对故乡的怀恋之情,亦常见笔端:“半夜月欲落,千山人忆往。”“又是离歌,一阕长亭暮。王孙去,萋萋无数,南北东西路。”殷殷思念屡溢言表。

林和靖的一生是隐居的一生,也是他刻意学术的一生。他写的诗,风格独特,清新自然,尤多奇句。北宋著名政治家范仲淹称赞他:“风格固若厚,文章到老醇。”著名诗人欧阳修、黄庭坚都很欣赏他那清新奇特的作品。但他不想以诗传世,故随写随丢,传下来不多。经后人搜集,仅得诗词三百余篇,题名《林和靖诗集》。

林和靖的节操和学识很得宋真宗的赏识,曾赐号“和靖处士”。死后,宋仁宗赵祯也“赐谥和靖先生,赙粟帛”。

林和靖虽隐于孤山,死于孤山,葬于孤山,但他故乡黄贤村,连妇孺皆知这位“梅鹤太公”。人们对这位先贤的尊敬,历千年不衰。旧时族规定每年清明轮番去孤山扫墓,并一直保持到解放后五十年代。

长相思

吴山青,越山青。两岸青山相送迎。谁知离别情?

君泪盈,妾泪盈。罗带同心结未成。江头潮已平。

点绛唇

金谷年年,乱生春色谁为主?余花落处,满地和烟雨。

又是离歌,一阕长亭暮。王孙去,萋萋无数,南北东西路。

长相思

林逋

吴山青,越山青。

两岸青山相送迎,谁知离别情?

君泪盈,妾泪盈。

罗带同心结未成,江头潮已平。

林逋词作鉴赏

此词采用民歌中常见的复沓形式,以回旋往复、一唱三叹的节奏和清新优美的语言,托为一个女子声口,抒写了她因爱情生活受到破坏,被迫与心上人江边诀别的悲怀。

上片起首两句,用民歌传统的起兴手法,叠下两个“青”字,色彩鲜明地描画出钱塘江两岸山明水秀的江南胜景。接下来两句,以拟人化手法移情寄怨,借青山无情反衬离人有恨,深切道出了有情人诀别时的痛苦。

过片两句由写景转入抒情。写行者与送者。临别之际,泪眼相对,哽咽无语。结拍两句含蓄点出了他们悲苦难言的底蕴,并以分别后的一江恨水抒写有情人的离情别绪。古代男女定情时,往往用丝绸带打成一个心形的结,叫做“同心结”。“结未成”,喻示他们爱情生活横遭不幸。不知是什么强暴的力量,使他们心心相印而难成眷属,只能各自带着心头的累累创伤,来此洒泪而别。这两句以景语作结,创造出一个隽永空茫、余味无穷的艺境。

山园小梅

众芳摇落独暄妍,占尽风情向小园。

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

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断魂。

幸有微吟可相狎,不须檀板共金樽。

此诗首联写梅花独放。“众芳摇落”一句便将百花的凋零衰败与梅花的明媚艳丽作了鲜明的对比。于蕴藉中托出旨意,以衬出梅花卓尔不群的清姿。

“占尽风情向小园”承接起句,当是对前面的补充描写。“占尽”二字,谓梅开其中,小园风光全被其独领。又似诗人自抒其志洁,谓众人皆浊我独清之意。

颔联写梅花的身姿。“梳影横斜”写梅花倒映于清浅的水中轻波摇曳,一“横”字写出了梅花的闲适之态。特别是梅花在黄昏朦胧月色中轻轻浮动,更显得婀娜多姿。这哪里是写梅花,分明在写卓约清丽的妙龄少女!

颈联从侧面写梅花孤洁之美。“霜禽欲下”而“先偷眼”窥视。这一“偷”字横生意趣,形象传神写出了对梅花的爱慕之情,宛在目前。次写如“粉蝶有知”使该“合断魂”。作者的假设之笔实是抒发了“霜禽”、“粉蝶”尚且受梅如此,何况人乎?亦当是诗人内心的写照。

接着,尾联由梅花而及人,落墨于诗人对梅的情感。实是对梅轻语:幸而有我与你亲近,为你小声吟诗,又何必需要奏乐与宴饮的方式呢?作者这种一往情深的表白,既独特又真切感人。

江夏赠韦南陵冰 李白

  胡骄马惊沙尘起, 胡雏饮马天津水。

  君为张掖近酒泉, 我窜三巴九千里。

  天地再新法令宽, 夜郎迁客带霜寒。

  西忆故人不可见, 东风吹梦到长安。

  宁期此地忽相遇, 惊喜茫如堕烟雾。

  玉箫金管喧四筵, 苦心不得申长句。

  昨日绣衣倾绿樽, 病如桃李竟何言。

  昔骑天子大宛马, 今乘款段诸侯门。

  赖遇南平豁方寸, 复兼夫子持清论。

  有似山开万里云, 四望青天解人闷。

  人闷还心闷, 苦辛长苦辛。

  愁来饮酒二千石, 寒灰重暖生阳春。

  山公醉后能骑马, 别是风流贤主人。

  头陀云月多僧气, 山水何曾称人意。

  不然鸣笳按鼓戏沧流, 呼取江南女儿歌棹讴。

  我且为君捶碎黄鹤楼, 君亦为吾倒却鹦鹉洲。

  赤壁争雄如梦里, 且须歌舞宽离忧。

  答杜秀才五松见赠(五松山在南陵铜坑西五六里)李白

  昔献长杨赋,天开云雨欢。

  当时待诏承明里,皆道扬雄才可观。

  敕赐飞龙二天马,黄金络头白玉鞍。

  浮云蔽日去不返,总为秋风摧紫兰。

  角巾东出商山道,采秀行歌咏芝草。

  路逢园绮笑向人,两君解来一何好。

  闻道金陵龙虎盘,还同谢脁望长安。

  千峰夹水向秋浦,五松名山当夏寒。

  铜井炎炉歊九天,赫如铸鼎荆山前。

  陶公矍铄呵赤电,回禄睢盱扬紫烟。

  此中岂是久留处,便欲烧丹从列仙。

  爱听松风且高卧,飕飕吹尽炎氛过。

  登崖独立望九州,阳春欲奏谁相和。

  闻君往年游锦城,章仇尚书倒屣迎。

  飞笺络绎奏明主,天书降问回恩荣。

  肮脏不能就珪组,至今空扬高蹈名。

  夫子工文绝世奇,五松新作天下推。

  吾非谢尚邀彦伯,异代风流各一时,一时相逢乐在今。

  袖拂白云开素琴,弹为三峡流泉音。

  从兹一别武陵去,去后桃花春水深。

  酬张卿夜宿南陵见赠

  月出鲁城东,明如天上雪。鲁女惊莎鸡,鸣机应秋节。

  当君相思夜,火落金风高。河汉挂户牖,欲济无轻舠。

  我昔辞林丘,云龙忽相见。客星动太微,朝去洛阳殿。

  尔来得茂彦,七叶仕汉馀。身为下邳客,家有圯桥书。

  傅说未梦时,终当起岩野。万古骑辰星,光辉照天下。

  与君各未遇,长策委蒿莱。宝刀隐玉匣,锈涩空莓苔。

  遂令世上愚,轻我土与灰。一朝攀龙去,蛙黾安在哉。

  故山定有酒,与尔倾金罍。

  年代:唐

  作者:许浑

  作品:送南陵李少府

  高人亦未闲,来往楚云间。

  剑在心应壮,书穷鬓已斑。

  落帆秋水寺,驱马夕阳山。

  明日南昌尉,空斋又掩关。

  年代:唐

  作者:李白

  作品:与南陵常赞府游五松山

  安石泛溟渤,独啸长风还。逸韵动海上,高情出人间。

  灵异可并迹,澹然与世闲。我来五松下,置酒穷跻攀。

  征古绝遗老,因名五松山。五松何清幽,胜境美沃州。

  萧飒鸣洞壑,终年风雨秋。响入百泉去,听如三峡流。

  剪竹扫天花,且从傲吏游。龙堂若可憩,吾欲归精修。

  年代:唐

  作者:李白

  作品:寄韦南陵冰余江上乘兴访之遇寻颜尚……

  南船正东风,北船来自缓。江上相逢借问君,

  语笑未了风吹断。闻君携伎访情人,应为尚书不顾身。

  堂上三千珠履客,瓮中百斛金陵春。恨我阻此乐,

  淹留楚江滨。月色醉远客,山花开欲然。春风狂杀人,

  一日剧三年。乘兴嫌太迟,焚却子猷船。梦见五柳枝,

  已堪挂马鞭。何日到彭泽,长歌陶令前。

  过繁昌

  作者:陈造 朝代:宋

  诗词:

  江山互映带,竹树渺隐见。居人江山闲,安处忘古县。泊舟穴子初,旧观俨自荐。 {山盍}山高搀云,云际抹深靛。慰我尘埃容,嘉此烟雨面。山脚惯奔走,尉曹分卑贱。县人应指似,鬓改颜状变。漂零渠未知,忧患尝欲遍。挽仰二十年,转眄阅蜚电。故人半在亡,在者或海甸。明朝理去楫,山影暝江练。安得人如山,来往长相见。

  过芜湖 刘秩(唐)

  百里芜湖县,封侯自汉朝。

  荻林秋带雨,沙浦晚生潮。

  近海鱼盐富,濒淮栗麦饶。

  相逢白头叟,击壤颂唐尧。

相思令·吴山青

吴山青,越山青,两岸青山相送迎,争忍有离情?

君泪盈,妾泪盈,罗带同心结未成,江边潮已平。

钱塘江一带山明水秀、景色宜人,两岸的吴山和越山满眼翠绿、风光旖旎,隔江相望、迎来送往,却读不懂离别的愁绪。

一对相爱却不能相守的苦命鸳鸯,双双热泪盈眶,定情的同心结还未结好,潮水就涨起来了,船要起航了。

词人林逋通过短短的36个字,描述了一对两情相悦的可人儿难舍难分,执手相送别的场景。

这首词艺术上的显著特点是采用复唱的形式,具有浓郁的民歌风味,谱上曲子就能成为人人传唱的流行歌曲。

“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两心相爱的人却不能在一起,天各一方,愁苦忧伤以至终老异乡。

“人间事常难遂人愿,且看明月又有几回圆”,罢了罢了,世间好物不坚牢,彩云易散琉璃脆,终不能事事如愿。

结构相似的另一首广为流传的词,是白居易写的《长相思·汴水流》:

汴水流,泗水流,流到瓜洲古渡头,吴山点点愁。

思悠悠,恨悠悠,恨到归时方始休,月明人倚楼。

两相对比,一脉相承。

《相思令·吴山青》在文学上的地位堪比柳永的《雨霖铃·寒蝉凄切》,“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一个婉转浓郁,一个直抒胸臆,读来不免让人潸然泪下。

然而,跟流连于烟花巷陌、一生仕途坎坷的柳三变不同的是,词人林逋终身未娶,也未出仕。

林逋隐居在杭州的小孤山上植梅养鹤,清高自适,揽清风、赏明月,宠“梅妻”护“鹤子”,“观庭前花开花落,看天外云卷云舒”,好不惬意。

林逋虽隐,却大名在外。他作为两宋第一宅男,是当时青年才俊的仰慕对象。林逋与范仲淹是忘年交,他年长二十一岁。林逋的才德让范仲淹敬佩不已,前后送了五首诗作给林逋,说他“风俗因君厚,文章至老醇”,并尊称他为“山中宰相”,表达了他对对林逋的一片高山仰止之情。宋诗“开山祖师”梅尧臣也曾踏雪寻山,拜访林逋。

他经常泛舟江上,如若有人来拜访,他的童子便打开笼子,他养的仙鹤“鸣皋”便会跑去给他报信,他看见“鸣皋”便回来会见客人。

后来,“梅妻鹤子”作为成语和典故载入史册,比喻隐逸生活和恬然自适的清高情态,也是中国传统绘画的常见题材之一。

杭州孤山有一个小亭子,名叫“放鹤亭”,就是为了纪念林逋而修建的。

传说词人去世之后,仙鹤“鸣皋”也在他墓前悲鸣而死,被人们葬于墓侧,取名鹤冢。

放鹤亭几经修葺,亭内有对联:“水清石出鱼可数,人去山空鹤不归”“山外斜阳湖外雪,窗前流水枕前书”,著名的民族英雄林则徐也曾提联:“世无遗草真能隐,山有名花转不孤。”

林逋又名林和靖,年少时父母双亡,但是他勤奋好学,天文地理无所不通,且很擅长书画,他曾经说过:“人生贵适志耳,志之所适,方为吾贵。每吾志之所适,非室家也,非室家也,非功名富贵也。只觉得青山绿水,与我情相宜。”

或许是看破了红尘,林逋找到了自己的归属,40岁之后决定归隐孤山,淡泊明志、不问世事,成为一个名垂青史的隐士。

林逋爱梅,相传他在孤山上种了三百六十余株梅树,“人间蓬莱是孤山,有梅花处好凭栏”,山麓多梅就是始于林逋。

每到寒冬腊月,暗香浮动,词人经月不出,喝自酿的梅花酒,吟诵《山园小梅》:

众芳摇落独暄妍,占尽风情向小园,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断魂,幸有微吟可相狎,不须檀板共金尊。

明星江疏影曾经说过自己名字的来源,就取自词人的“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这两句词也被誉为千古咏梅绝唱,读来口齿噙香,令人赞叹。

林逋喜爱做诗词,但是保留下来的很少,他的作品随作随手丢,这一首《相思令·吴山青》为闺情极品,谈及宋词中的情,始终越不过它。

多年来,人们对于林逋的“梅妻鹤子”一直不买账,能写出“罗带同心结未成”的诗句,怎么可能对做到如此清心寡欲呢?

可是,林逋的感情生活一直是个迷,唯一可以捕捉到蛛丝马迹的是,他死后有盗墓者掘开了坟墓,只发现一方端砚和一支玉簪。

玉簪,是女性的饰品。

于是,人们更有理由相信,林逋曾经是一个有伤的年轻人。

他在江淮一带漫游的时候,应该是邂逅了一位像梅花一样温文尔雅的女子,也许他们之间的爱情并不被世人接受,最终不得不分手。

经历过这一段刻骨铭心的爱情之后,林逋逃离红尘,一生未踏入城市半步。

主要成就:今有三言三百余首。

主要作品:《山园小梅》,《山中寄招叶秀才》,《孤山寺瑞上人房写望》。

林逋是北宋著名的隐逸诗人,受到世人的尊崇。就连当时的皇帝宋仁宗也称赞他的人生态度和才华。他去世后,被特别授予“何靖老师”的称号。

林逋年轻时,常常独来独往,潜心读书,成就了百经。这样一种纯粹的学习心态,让他不同于大多数看功利书的学者。他读书只是为了求知有所收获,而不是为了做官。所以他孤傲自大,敢穷,不追求名利。

随着年龄的增长,林逋走遍了江淮一带,看遍了当地的风光和民风,增长了不少见识。这种洒脱的心态成了隐士。

在他四十岁的时候,林逋真的选择了隐居在西湖和孤山,盖房子。他远离世俗的富贵,却生于平静。隐居西湖期间,他经常游览西湖周围的主要寺庙。和寺庙里的高僧交朋友,聊佛道诗词,见诗人。据民间传言,林逋二十多年来从未踏足这座城市,一生都在便衣中度过。

林逋有梅的妻子黑子,她总是和在一起。传闻他曾经种了几百棵李子树,赏花玩雪。但据后来学者考证,林逋的房屋周围只种了一棵李子树,自始至终只有一棵李子树。如果是真的,那就是长久的爱情。

林逋也养了一些鹤,有客人来了,就让童子放飞鹤。当我在林逋看到鹤的时候,我正在那里乘船欣赏风景,我知道我有一个客人,我肯定会乘船回来。

林逋的生活态度和诗歌深受当时人们的喜爱。宰相王燧、杭州都督薛瑛经常到隐居的林逋家拜访,并与他们一起唱歌。甚至拿出自己的工资和钱给林布盖房子。

宋真宗大中祥符五年,真宗闻其名,赐粟帛,诏各州县救其恤。当时很多人劝他做官,但林逋婉言谢绝了,他依然隐居。

他一辈子,没结过婚,没有孩子,却喜欢种梅子,养仙鹤。他自称“以梅为妻,以鹤为子”,由此产生了“梅妻鹤”的说法。

老了,把住处建在自己的房子旁边,写了一首诗说:“湖光山色盖房子,坟前竹疏。”前几天,毛要了一份手稿,但他很高兴没有禅宗书。过了不久,安死了,他的侄儿林、张、都来杭州送殡。"。宋仁宗哀悼,赐“何敬先生”,葬于孤山之侧。

林逋写诗,写着写着就丢了,从来不保存。但是,还是有很多有心人写出的优秀作品。

《山园小梅》

花儿凋零了,独特的梅花迎着风席卷而出,小公园的景色美不胜收。

稀疏的影子,斜斜地在清澈的水中,傍晚月光下浮动的幽香。

寒鸟欲飞,先窥梅花;蝴蝶,若知梅花之美,便会妖娆。

还好有轻微的音准,不需要檀木板和金瓶。

《霜天晓角》

冰清霜洁,昨夜梅花发。什么是玉龙三巷,声震月上枝头?

梦金兽,晓寒兰熄灭。你要用卷珠帘欣赏,但不要扫。台阶前下雪了!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797270.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7-09
下一篇2023-07-09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